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重点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重点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09 17:17:37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重点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重点篇(1)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重点

 

在县区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应当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事业发展情况。

一个县区部门领导干部到一个县区部门任职,那么该县区部门的事业发展在其任职内应成为审计关注的重点。通过查阅业务档案资料,外部调查等方式,分析被审单位事业发展的主要指标和比率,并经过审计加以确认。关注这些指标和比率时,一般来说通过三个比较来得出结论,一是比较任期内上级或相关部门下达任务数和实际完成数;二是比较前任领导指标和该任期内指标;三是比较同类县区部门发展水平或平均水平。这样评价领导干部任期内是否推动了事业发展就有了比较可靠的依据。

2.经济决策情况。

经济决策体现的是县区部门领导干部能力及权力运行,直接关系到所在部门资源的分配和事业的发展,决策失误往往造成重大损失浪费,影响部门事业的发展,因此把经济决策作为县区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予以关注十分必要。一个县区部门的领导干部,由于拥有的权力与承担的职责,对经济决策往往会发生重要的影响,起一锤定音的作用。审计中主要审查大型工程项目、大额资金分配、大宗物资采购以及对外投资等重大决策事项,这些方面既要从帐面审计掌握,也要通过查阅县区部门关于经济决策制定的基本工作规则和制度、会议记录纪要等取得,根据审计掌握的情况,与国家的大政方针、法律法规相对照,了解经济决策事项内容是否合法、经济决策过程是否科学合理、经济决策执行是否规范民主、经济决策效果是否明显,从而为评价县区部门领导干部在决策中是否存在个人违反民主科学程序、导致经济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浪费等情况,为明确其相应的经济责任打下基础。

3.履职绩效情况。。

把履职绩效作为深化县区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关注的重点,目的在于通过绩效审计,揭露问题、促进管理、推动改革、规范秩序、提高效益。因此,县区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不仅应关注合法性问题,还必须关注履职绩效,使问责与问效结合起来。具体来说就是要从履职绩效的有效性、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检查,如果以上四点都能体现出很强的执行力,就充分证明该任领导在任期内所制定的各项制度、措施和管理办法对经济发展有效;投入的公共资源被合理地利用;使用一定的资源取得了预定成果;重大经济决策的实施实现了预定的目标。反之则证明该任领导在任期内履职绩效一般或较差。

4.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和执行情况。。

把内部控制制度作为县区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关注的重点,是因为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途径就是靠建立制度和执行制度来实现的。关注管理和执行,首先关注制度是不是建立健全,如财政财务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和负债管理制度等等;其次关注制度的执行是否有效,建立制度只是管理工作的第一步,关键要看执行,有了好的制度如果不去组织执行,那只是空谈,因此执行制度是关键,县区部门领导干部作为管理者,就是要采取得力措施来确保各项制度执行到位;第三在执行方面,既关注县区部门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更重要的是看上级党委政府各项政策的执行情况。掌握执行的范围和力度是否符合要求以及执行的效果是否符合要求,有无达到制定政策的目标。

5.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资产管理情况。

审查预算内外资金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核实任职初和离任时所在部门会计核算各项资产的真实、完整情况,确定资产的真实价值,有无帐外资产和负债问题;审查任期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管理情况,核实任职初和离职时国有资产的增减变化情况,有无损失浪费、流失等问题;审查任期内财产物资的登记、管理和使用情况,核实有无转移、隐匿、丢失、损失等问题,是否办理登记移交手续;审查代政府管理的各项基(资)金的收支、划转、管理及缴纳情况,核实有无隐瞒、少缴、漏缴、托欠、截留、挪用等问题;审查任期内有无为有关单位和个人提供经济担保等问题。

6.廉政建设情况。

廉政建设除单位的廉政建设情况外,要把县区部门领导干部个人廉政行为作为重点,主要从下列事项入手,第一、领导干部个人遵守国家财经法规情况。突出是任期内个人收益分配所得以及个人借用公款和使用公有财产等情况;第二、领导干部个人公费消费情况,突出领导干部住房、用车、办公设施、通讯配备是不是在合理的范围,个人收入财产申报,以及领导干部亲属子女经商办企业等廉政规定,是否认真执行并落到实处;第三、领导干部个人廉政责任执行情况,是否有违反廉政规定或严重违纪违法情况;第四、领导干部个人在经济活动、经济决策中的失职渎职责任。如项目建设、重要资金拨付等经济活动中,是否存在独断专行、索贿受贿、失职渎职对国家财产造成损失浪费的行为发生。第五、领导干部落实津补贴发放情况。检查领导干部是否存在国家规定外超标准超范围发放津补贴情况,是否有转移资金发放津补贴等问题。要把执行津补贴发放规定情况写入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存在问题的还应追究相应的经济责任。第六、领导干部落实小金库清理情况。检查县区部门是否违规私设小金库,以及部门自查自纠情况,存在问题的还应追究相应的经济责任。

7.审计评价情况。。

审计评价是审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评价,由于具有其特殊性就显得更为重要。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恰当准确、客观与否,关系到审计结果报告的质量,也关系到审计的风险,更关系到党和政府对干部使用的导向。审计人员必须从审计角度,以数字和事实为依据,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把握好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尺度,并注意区分五方面的责任:1、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2、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3、前任责任和现任责任,4、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5、可控责任与不可控责任。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内控制度的健全有效性,领导干部重要经济决策及其本人遵守财经法规和廉政相关规定情况作出的评价。对于经济责任审计,效益性的评价应该与重要经济决策的评价相结合,重点关注与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有关的管理、决策、投资等活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中办发〔1999〕20号 1999年5月24日)

《关于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经审办字[2003]6号 2003年7月8日)

《经济责任审计条例 (征求意见稿)》(国务院法制办)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重点篇(2)

一、目前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相对滞后

经济责任审计通常是在上级部门提出委托审计的书面指令和申请后,审计部门予以安排的一项审计工作,不同于列入年初制定的审计工作计划的审计项目,大多数属于上级或主管部门临时交办的审计事项。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先离任后审计,这就使得经济责任审计流于形式,并没有为组织部门或人事部门在领导干部的人事任免上提供参考依据,也就没有真正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二)经济责任审计质量不高

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评价被审计者经济职责的履行情况以及开展经济活动情况,因此,经济责任审计侧重的不应是被审计者单位财政财务收支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本身,而应是被审计者对问题应承担责任的界定和评价。但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通常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被审计者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情况和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检查上,从而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期限的跨度通常较大,被审计者任职期间单位财务会计人员发生变动的可能性很大,这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一方面,后任会计可能对任职之前的工作情况不甚了解;另一方面,后任会计可能对任职之前的工作不愿意介入,尤其当任职前的工作存在一些问题时。了解情况难,取证难也会影响到经济责任审计质量。

(三)经济责任审计责任界定难度较大

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通过被审计者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检查,评价被审计者经济职责的履行情况、开展经济活动情况。但是,影响一个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情况的因素是复杂的,可能是由于主观原因,也可能是由于客观原因;可能是由于领导干部个人原因,也可能是由于领导班子集体原因;可能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现实的问题造成的。因此,对被审计者所应负的经济责任做出客观公正的界定和评价的难度比较大。

二、完善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建议

目前我国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完善年度工作计划、突出审计重点、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等多方面的完善加以解决。

(一)与相关部门及时沟通,完善年度工作计划

经济责任审计是发生在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内、任期届满或离任时,而比较清楚领导干部任期情况的是组织部门或人事部门。因此,审计机关在制定下年度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时,应主动与组织部门或人事部门沟通,了解即将任期届满或离任的领导干部信息。根据具体情况,做好年度工作计划。预先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做出客观公正的界定和评价,可以为组织部门或人事部门选拔任用干部提供客观依据,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二)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性,突出审计重点

经济责任审计除了检查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是否真实、合法外,更重要的是检查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是否在单位各项经济活动中履行了经济责任。因此,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除了将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合法性、真实性作为审计重点,更重要的是重点审计被审计者在任职期间所做作出的重大经济决策及其实施效果,如决策内容是否合法、决策程序是否规范、决策实施是否有效等。还应重点审计领导干部是否遵守财经纪律和廉政规定情况,如单位财务是否公开、单位购买活动中审批、经办是否分离等。另外,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也应是经济责任审计的一个重点内容,如业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等。

(三)建立科学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重点篇(3)

关键词 经济责任审计 审计效率 审计成果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经济责任审计与年度财务收支审计虽然审计计划、审计目的、审计重点和评价方法不尽相同,但其审计程序、审计方法有其相同点,从根本上说,财务收支审计也是一种经济责任审计,而经济责任审计即是对单位负责人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审计,也是对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二者都具有维护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的审计监督职能。如果能够做好二者的结合,可以避免重复审计,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加强审计成果落实和应用。结合近几年开展的此类审计工作的经验和体会,笔者认为年度财务收支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不但可行,而且提高效率。

一、财务收支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和重点内容

财务收支审计是对会计核算的合规性、合法性、相关内控制度的健全、有效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正确性进行监督和评价活动。主要目的是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审计重点主要对被审计单位总体财务状况进行审计与分析。而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目的则是客观、公正地评价单位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对本部门、本单位经济活动中的业绩和存在的问题应负的责任,为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或者兑现承包合同等提供参考依据。

二、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有效结合的必要性

维护年度审计计划纲性的需要。审计部在制度年度审计工作计划时都会将所属单位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纳入审计范围,按照审计工作计划有序开展审计工作。而经济责任审计则不同,由于单位负责人的离任或更换是受主管单位任命,由于多方面原因审计部在制定年度审计计划时不可能将该年度的经济责任审计全部纳入年度审计计划,这就造成了经济责任审计任务的不确定性,不利于统筹安排全年审计项目,整合审计资源。如果在年度财务收支审计工作中,逐步形成与经济责任审计的结合,充分考虑经济责任审计任务和内容,即可以避免重复审计,又节约了审计资源,一旦主管部门委托审计部开展某单位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充分利用年度财务收支审计中的审计底稿和审计结论,提高审计效率,强化年度审计计划。

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时效的需要。经济责任审计一般为离任审计,由于审计部难以确定该年度中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且主管部门对干部任免大都属于集中任免,往往一下委托审计部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不是一二个项目,而经济责任审计又要求审计报告的出具不能距离原单位负责人离任时间太长,否则失去审计意义。而一些负责人任期时间多则二三年,长则五六年,在短时间内要完成几年的经济事项审计工作,还要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又要保证审计质量,这就往往要求审计人员必须临时放下一切审计项目,集中审计资源去做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如果能够在年度财务收支审计中做好这方面的审计证据收集和审计底稿编制工作,就可以充分加以利用,提高审计效率。如某单位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由于该单位负责人任期长达六年之久,如果按照常规审计,三四个审计人员至少需半月时间才能完成审计工作,改变审计策略后,审计人员首先调取了该单位六年的财务收支审计报告和审计底稿,经过讨论分析,筛选出对经济责任审计有用的审计底稿,再对多年的经营指标、资产状况等进行对比分析,对重大事项和决策进行梳理,从而在审计人员未进驻该单位开展现场审计前已经做好了审前准备工作,并充分了解了该单位经营特点,确定了审计重点和具体工作范围。从而在审前调查阶段大大节约了时间,减少了被审计单位需要提供审计资料的范围和数量。进驻该单位后根据审计方案有序开展现场审计工作,避免了重复调取审计资料、重复取得审计证据,减少了现场审计时间,提高了审计效率。下面是某单位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单独开展和与年度财务收支审计二者结合的审计效率对比表。

提高审计成果应用的需要。原单位负责人在离任的同时也到了新的单位上任,只要在经济责任审计中不存在重大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行为,不存在重大决策失误行为,不存在损失浪费或负主要责任的问题发生现象,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对原负责人在主管部门中考核依据的重要性已大打折扣,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程序烦琐,即要与离任负责人本人交换意见又要与原单位交换意见,原负责人认为自己已经离任,对经济责任审计不重视,推脱、延时现象时有发生,而新任负责人对原任负责人任期间存在的问题认为与自己关系不大,以对原来问题不清楚等为由配合力度不够,对审计意见整改力度缺少积极性。如果在年度财务收支审计中按照经济责任审计要求开展工作,对于发现的重大经济事项等问题,由于负责人尚在任中,对审计意见能够及时有效落实,审计成果能够得到较好应用,达到审计效果。

三、近几年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体会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重点篇(4)

一、核实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企业领导人员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对上、对下、对内、对外负有经济责任,经济责任审计就是围绕责任内容进行的一种审计。上级单位对被审企业领导人员在经济事务中的规定性要求,就是审计企业领导人员要承担的责任,首先是完成经济指标任务,所以完成经济指标任务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之一。

二、测试内部控制健全性与有效性

内部控制指由公司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围绕经营管理目标,针对公司各项业务管理活动,通过执行内部控制流程,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有效的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正常运行的保障,关系到上级单位的决策部署是否能够有效落实,企业经营目标能否实现。内部控制不健全或无效,企业将陷入无序之中,企业目标难以实现,甚至企业的生存将面临威胁。所以,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运行有效性审计也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

三、审大决策情况

企业领导人员的重大决策往往关系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领导人员的重大决策情况审计,主要审查任期内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三重一大”决策的合法、合规、效益性,重大决策必须经集体讨论做出决定。这些重大决策直接关系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所以,对重大决策合法、合规、效益性审计也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

四、开展经济责任评价

经济责任审计一般是通过核实任期内的经济结果来认定领导干部的责任履行情况,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目标就是对领导的履责情况进行评价,因此经济责任评价也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内容。经济责任评价涉及评价标准、企业内外部环境等诸多因素,所以,经济责任评价必须综合各个因素来开展。如:如何确立责任评价标准、评价如何围绕完成经济指标来开展、责任评价如何考虑企业内外部环境,责任评价如何界定领导干部的责任范围等等。

总之,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审计,涵盖了各种类型审计内容,融财务收支审计、经营效益审计、投资审计等内容于一体,以审查、鉴证为手段,以经济责任评价为目的,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政策性强,涉及范围广内容多,质量要求高,必须把握审计重点才能高效、客观、公正地完成审计任务。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重点篇(5)

[关键词]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不确定性;审计方法;特殊性

一、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具有不确定性的成因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及国家法律法规的修改所形成的拉动力,对各个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容易造成经济责任模糊不清。如,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可能使一些地方、行业陡增优势,而另一些地方、行业优势骤然受损;投资政策的调整,投资重点的分布不同,使地区之间的受惠有多寡之分;法律法规的修订对不同地区的原有经济结构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影响在一定时期内超乎领导者个人能力和领导班子能力之外。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我们既不能把政策的拉动力所造成的经济增长算在领导者的“功劳簿”上,也不能把因政策因素造成的经济损失简单归结于领导者个人的决策失误和指挥不力。

(二)经济活动的连续性与期内经济绩效的相对独立性之间的矛盾作用,使领导干部一定任期内的经济绩效与领导干部的实际工作水平不一定成正比,导致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难以评价。在前任与后任之间,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前任领导干部留给后任者的是坚实的经济基础,大量的基础性投入往往在后任期间取得巨大效益。这种绩效如果不加分析地算在后任账上,必将使后任者“吃现成饭”、无功受禄;好大喜功,爱做表面文章的前任留给后任的则是一堆还不清的“政绩债”,如果把消化历史“包袱”而造成的暂时经济减速算在后任者账上,显然有失公平。

(三)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决定了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中的多层次性,对之进行准确界定实非易事。区域经济建设的参与者众多,在一个领导班子中,党委书记、行政首长与多个成员分工各有侧重,各自经济责任不同。

二、界定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必须把握的三个原则

(一)在审计内容上,要重点把握经济工作这个中心环节,注重审计内容的综合性。在审计经济发展综合指标完成情况的基础上,突出财政收支、国有资产管理、投资、支柱产业发展、重大建设项目等重点内容,同时兼顾所在单位遵守财经法规、执行经济政策、个人廉政建设等内容,克服重审计财政、轻经济发展,重查处违规违纪问题、轻整改促进的问题。

(二)在界定责任上,紧扣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实际,注重评价的客观性。审计人员应根据领导干部在班子中的分工情况,按照权责相符的原则就其履行的职责,对其所负责的经济工作进行评价。

(三)在评价标准上,着眼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特点,突出综合性指标,注重评价的准确性。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并重的原则下,一要量化指标,用数据和事实说话,切忌空泛评价;二要充分注重客观环境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影响程度,使评价全面客观;三要重证据,只评价有证据的审计事项,依据事实和证据进行评价,切忌主观臆断。对于一时难以断明的责任,不匆忙评价,随意界定责任。

三、寻求适应新形势、新特点的审计方法

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方法应根据内容而灵活选用,这里仅就适应当前新形势、新特点的方法简述以下四种:

(一)期内全面审计与期外适当延伸审计相结合。针对受托审计事项的审计期限,审计人员对期内的经济责任实施全面审计重点,这是必须把握的。但由于党政领导干部领导经济工作具有连续性的特点,适当地有选择地向以往若干年份进行期外延伸审计则是必不可少的。期外延伸审计有助于审计人员掌握被审对象所在单位的原有经济发展基础,经济发展的历史条件,从而把期内审计的责任评价放在动态的发展过程中来考察,通过纵向比较可以全面客观反映期内经济责任的全貌,从中看出以往的领导者为现在的经济发展打下的基础情况,是否有大量遗留问题,导致后任者还历史欠账而抵消了工作绩效,是否进行了大量的基础性投入为后任者奠定了快速起飞的基础。从而使审计人员能够准确地对被审对象进行评价。期外延伸审计的项目和期限,应根据审计项目的具体需要和人力许可程度灵活掌握。

(二)账据数表的全面审计与必要的社会调查相结合。经济责任审计对党政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情况的考察,必须依据审计项目,对所需掌握的账据数表等原始凭证进行全面核查,从中掌握经济活动的真实资料,但是仅此远远不够。根据党政领导干部所处的工作特点,还应该尽可能多做一些其他方面的社会调查。这种社会调查包括:(1)查询有关的谈话记录、会议记录、有关文件;(2)召开小型座谈会议或个别走访,了解被审对象的工作情况及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背景;(3)采取抽样调查或民意测验等方法,对被审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测评。

(三)受托审计内容的全面审计与典型事项的重点解剖相结合。审计机关根据委托单位提出的审计要求进行全面审计,这是搞好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随着审计的逐步展开和深入,适时地对一些重大典型事项进行重点解剖更有助于经济责任审计向纵深推进。这种重点解剖包括:重点工程完成情况、重大经济改革举措的进程与经验教训、重点产业的发展与壮大、重大经济案件的线索。通过对重大典型事项的深入解剖,可以使审计人员更深入地了解被审对象的工作思路与风格,可以及时总结实践中的新鲜经验,可以及时发现带倾向性的问题以警示被审对象和上级领导机关,从而使审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干部工作,服务并推动经济建设,提高审计权威。

(四)将被审对象的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相结合。如前所述,为了准确地进行经济责任评价,对被审对象必须进行动态的纵向比较,仅此还不够,还必须把被审对象与同类领导干部进行横向比较。通过横向比较,找出被审领导干部所处的准确位置,才能比较出他们在干部队伍中的高低优劣,为纪检、组织部门考察干部、为上级党组织选人用人提供准确的依据。为了便于横向比较,经济责任审计应该走制度化、经常化的路子,跳出先离后审的圈子,使年度审计、任中审计、离任审计相结合,并建立经济责任审计档案,使之成为党政领导干部管理信息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供随时查阅。

[参考文献]

[1]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重点篇(6)

二、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指导原则是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经济责任审计要坚持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审计机关应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运用审计手段来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机关应通过对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部门、地区)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的审计来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

三、经济责任审计应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级组织实施。各级党委管理的党政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由本级党委组织部门委托同级审计机关组织实施。单位(部门)党委(党组)管理的行政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由单位(部门)的组织(人事)部门委托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当经济责任审计的管辖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管辖不一致时,对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违法违规问题的处理、处罚,应移交有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管辖关系的审计机关进行,或经有管辖权的审计机关认可由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机关直接进行。

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应统一协调,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有重点地确定审计项目。

每年年底前,联席会议办公室根据组织(纪检、监察、人事)部门提出的下一年度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建议,与审计机关充分协商后,拟定年度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草案,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经联席会议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讨论同意后,列入审计机关的审计工作计划。

组织部门根据确定的审计工作计划以书面形式委托审计机关实施经济责任审计。遇有特殊情况确需调增审计项目的,组织部门应与审计机关充分协商,并经本级党委、政府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批准。

五、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在领导干部离任时实施,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内实施。组织(人事)部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领导干部的任职期间内适当安排任中审计。审计机关也可以经组织(人事)部门授权将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在领导干部的任职期间内分期实施。

审计机关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应当与现行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避免重复监督。审计机关应统筹安排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尽量做到一次审计满足多种需要,并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中注意收集和保存与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的资料。审计机关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应充分利用以前年度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审计结果,已进行过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年度,除进行必要的补充审计和取证外,一般不重复审计。

审计机关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可以参考、利用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资料和审计结果。审计机关根据审计工作需要可以组织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按照审计机关的要求,配合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承担具体审计事项。

六、审计机关应根据审计要求做好审前调查工作,认真了解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基本情况和与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职责有关的情况,听取纪检、组织、监察、人事等有关部门的意见,收集相关材料。纪检、组织、监察、人事等有关部门应及时将了解和掌握的有关被审计的领导干部的相关情况告知审计机关。

审计机关应在审前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审计方案应明确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重点、审计要求、审计组织、审计方式、延伸审计单位、其他审计事项等。县级以上党委、政府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审计方案应征求委托部门的意见,并报请本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同意,在审计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重大调整的,应征得有关方同意。

七、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一)被审计的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在单位(所在地区)的财政财务收支是否真实,有无作假账;(二)贯彻执行国家重要经济政策情况;(三)有无个人违反决策程序或决策造成重大损失情况;(四)个人遵守有关廉政规定情况等。

审查被审计的领导干部遵守廉政规定情况应当围绕其所在单位和分管、关联的单位、项目的财政财务收支中与廉政规定相关的事项进行。审计组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了解相关情况,选择其中应重点审核的内容进行审计。

八、审计机关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应从实际出发,采取写实的方式描述审计结果,避免鉴定式的抽象评价。审计评价应明确、具体,并遵循以下原则:(一)审计评价应紧紧围绕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相关经济责任进行,与被审计的领导干部不相关的经济责任不评价;(二)审计评价应在审计事项范围内进行,与审计事项不相关的事项不评价;(三)审计评价应依据审计查明的事实进行,证据不充分的事项不评价;(四)审计评价应依据重要性原则进行,对一般性的问题可以不评价;(五)审计评价既要反映被审计的领导干部的问题,又要反映其相关业绩,审计评价应避免相互矛盾。

九、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利用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环节,纪检、组织、监察、人事等有关部门应充分利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以真正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组织、人事部门应将审计机关提交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作为对被审计的领导干部业绩考评和职务任免的参考依据。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应列入已建立的干部考核(廉政)档案。经济责任审计结束后,干部管理部门应根据审计结果与被审计的领导干部进行谈话,通报审计情况。对审计中发

现的有违纪行为的领导干部,应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由纪检、监察机关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作出处理;构成犯罪的,应及时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重点篇(7)

【关键词】 领导干部 经济责任 审计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义和特点

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机关接受国家干部管理部门的委托,通过对各级地方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所在地区、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以及相关经济活动的审计,来监督、评价和鉴证党政领导干部或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行为。这里的经济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因其所任职务,依法对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义务。2010年10月,中央两办联合印发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对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和内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实施、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和审计结果运用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使得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进一步明确,范围进一步扩展,内容也进一步充实。与其他审计类型相比,经济责任审计具有其特殊性。

1、审计目的特殊。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监督与干部监督管理的结合。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是干部监督管理部门选拔、任用、奖惩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实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与时俱进,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度创新的重要举措之一,经济责任审计必须为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服务,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服务,为民主政治建设服务。

2、审计对象特殊。经济责任审计对象是特殊的人,是干部管理部门委托审计机关审计的有关党政领导干部或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员,是由特定人的任期来界定审计的范围和事项,是由人而事,而非由事究人。

3、审计程序特殊。一般情况下,经济责任审计由审计机关与其他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因此具有特殊的审计程序。主要表现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立项需要经过干部监督管理部门,而不是直接由审计机关自主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经济责任审计进点实施时,一般开由干部管理部门和审计机关组织的进点会,被审计者应就自己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作出说明;审计组的审计报告应征求被审计者个人的意见;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应报送给干部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他委托审计的部门。

4、审计内容特殊。经济责任审计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但不限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内容。根据被审计者承担的经济责任范围,审计内容除了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外,还涉及被审计者任职期间的管理行为和管理结果,其内容范围是由被审计者的职务任期决定的,不属于任期内事项,原则上不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

二、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意义

经济责任审计围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注重把好领导干部的“经济关”,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和加强干部管理的一项有效制度。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于加强干部监督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维护财经秩序,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加强干部监督管理,正确评价和使用干部。实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相关的经济指标等情况进行分析考核,对其任期工作业绩作出评价,能够达到客观、公正地确认其工作成绩,全面评价考核领导干部任期业绩的目的,为正确评价和使用干部提供了依据,同时有利于干部更好地履行职责,防止短期行为。

2、有利于规范干部行为,促进廉政建设。经济责任审计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落脚点在于查明领导干部个人任期内经济责任,着眼点在于防范领导干部一些违法违规行为的产生,有利于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发现财务管理漏洞,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使领导干部自我约束、自我完善,增强纪律观念,促廉政建设。

3、有利于鉴定前后任的经济责任,促进责任分明。经济责任审计立足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一方面有利于继任者了解接任单位的真实情况,明确工作思路,缩短适应期,尽快进入角色;另一方面由于明确了离任者的经济责任,事实上也就划清了前后任的责任,改变了“新官不理旧账,旧官一走了之”的不良状况,有利于工作的交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

三、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存在的不足

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已开展了多年,中央和各地政府也相应出台了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的规章和制度,实践证明,经济责任审计的推行,拓宽了干部监督、考核的渠道,为进一步客观公正评价任用干部提供了一定依据,为维护财经秩序、揭露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作出了贡献,在揭露和惩治经济违法犯罪活动、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这些年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界定经济责任的标准不统一。目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还缺乏统一的、可操作性强的责任界定和审计评价标准,这就导致工作中对领导干部所负经济责任的审计界定比较模糊,审计评价比较笼统,往往只是粗略地描绘一下被审计人任期内相关业绩,各个被审计领导干部的评价内容大同小异,审计评价的质量不高,难以根据评价结论任用干部。

2、经责审计联席会议作用的发挥有待加强。以具体工作为例,很多地方虽然成立了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明确了领导小组成员,但是由于基层审计机关人手紧缺、事情多、工作忙,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很难摆上领导小组的议事日程,领导小组会议、部门联席会议召开的较少,在审计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不利于经济责任审计的深入、有效开展。

3、纪检、组织等各部门配合有待加强。根据干部管理、监督工作需要和党委、人民政府的意见,经济责任审计应先由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向审计机关提出对领导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委托建议,再由审计机关依法实施审计。各部门应该做到信息共享、资源互用、密切配合、协调一致。但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因为种种原因,部门的协调配合力度不高,大部分工作都是由审计一个部门完成,然而审计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单方面完成工作容易导致效率低、信息滞后等问题,只有与其他部门联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审计的功效。

4、审计人员素质和审计力量不能完全满足需要。在目前的审计队伍中,经济责任审计方面的专业人才不多,很多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和管理能力与经济责任审计要求不适应,同时,受审计时间、审计人力和审计成本限制,导致审计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另外,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量大,涉及的范围广,审计时段跨度大,存在审计力量严重不足与经济责任审计任务重的突出矛盾,严重制约了经济责任审计机制的效果发挥。

5、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透明度亟待加强。按照规定,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逐步探索和推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但目前,审计机关公开披露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现象还不普遍。审计结果透明度低,不利于发挥群众监督的力量,也不利于建立和增强经济责任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审计整改增加了难度。

四、改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为有效改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存在的不足,今后我们应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不断建立和完善界定经济责任的标准。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的正式实施和中央两办新《规定》的贯彻落实,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建立和完善界定标准是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出的客观要求。制定一个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能够更好地规避、减少审计风险,进一步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行为,使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内容真正发挥出功效,成为评价、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

2、积极发挥经责审计联席会议的作用,争取领导重视。审计机关应多汇报、多沟通,多方面取得重视和支持。特别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取得上级领导和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视和支持。审计机关应多向“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请示工作,不定期地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及部门联席会议,将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及有关问题及时提交“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解决,切实发挥联席会议的作用,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顺利发展。

3、进一步加强与纪检、组织、监察等部门的通力配合。积极推动建立审前共商、审中互动、审后运用的工作机制。审计实施中进一步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调,密切配合、优势互补、信息共享,做到在思想认识上合拍、在组织实施上合力、在日常工作上合作,及时掌握新情况、发现新问题、化解新矛盾,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深入发展。

4、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以提高审计人员理论水平为核心,积极提供学习机会,切实加强经责审计培训工作,提高审计人员理论水平;同时,要不断为年轻审计人员提供实战练兵机会,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加快年轻审计骨干的培养;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从审计工作中锻炼自身,提高审计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经济责任审计水平,力求做到“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