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 >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 > 基础科学 > 地质学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 南秦岭构造带十堰-武当地区岩石变质作用 【正文】

南秦岭构造带十堰-武当地区岩石变质作用

王东升; 王宗起; 王刚; 武昱东; 杨皓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37
  • 变质作用
  • 印支期
  • 片岩
  • 绿片岩相
  • 中低级变质岩

摘要:十堰—武当地区位于南秦岭构造带和扬子板块的结合部位,内部发育的变质岩可为秦岭造山带印支期造山过程提供重要信息。在该地区含石榴子石片岩的岩石学、矿物学研究基础上,利用石榴子石-黑云母地质温度计和石榴子石-白云母地质温度计计算变质作用条件。结果表明:石榴子石-黑云母地质温度计计算得到方滩—王家山剖面南、北两侧变质岩的主期变质温度分别为344℃~410℃和368℃~431℃,属于低绿片岩相;由石榴子石-白云母地质温度计计算得到十堰—大木剖面南、北两侧变质岩主期变质温度分别为322℃~440℃和535℃~540℃,属于低—高绿片岩相。结合区域变质变形研究成果,认为十堰—武当地区中低级变质岩的变质作用演化与南秦岭构造带印支期洋盆闭合伴生的俯冲-增生过程有关,它使得不同变质级别的岩石发生并置然后一起抬升。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投稿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

我们提供的服务

服务流程: 确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务 支付尾款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