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复合型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途径

复合型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途径

时间:2023-03-23 11:50:41
复合型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途径

摘要:数字时代的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为高职院校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面向杭州湾大湾区的数字创意经济大发展,复合型创意设计人才成为核心要素。该文围绕大湾区数字创意产业变革对创意设计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结合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创意专业群的教学实践 ,提出复合型创意设计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关键词:数字创意产业;创意设计职业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教学体系;产教融合

数字创意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与现代科技相融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1],是杭州湾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杭州湾大湾区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民营经济高度发达,高科技产业集中,拥有网易、海康威视、阿里巴巴等一批知名世界级数字经济公司,已呈现“世界电商之都”和“移动支付之城”高科技企业聚集效应。随着大湾区数字科技的进步,区域内产业间通过数字技术融合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基于数字技术的创新设计在产品设计、系统设计、流程设计、商业模式和服务设计中的应用场景也越来越丰富,在文化内容保存与创作、文化传播与运营、文化创意设计、文娱休闲等领域的数字化新模式正在不断重塑产业内容[2]。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态势与应用场景的多元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发生转变,面对融合发展,培养能胜任大湾区数字转型导向新挑战的人才,成为高职院校创意设计类人才培养的核心课题。

1数字时代产业变革下的创意设计专业教育理念变化

在数字科技时代,设计教育更多依靠的是“艺术+科学”而不是“美术+设计”。世界一流设计院校已践行融合创意设计和数字技术的专业教育改革,如斯坦福大学的哈索普莱特纳设计学院、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与帝国理工学院合办的创新设计工程专业、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成立的工业设计专业,以及浙江大学的信息产品设计专业等,著名院校的相关设计专业教育引领了数字创意改革潮流[3]。职业教育的特点是“实践型、地方型、经济服务型”,在应对科技、经济、文化快速变化与发展之时,更需要具备“迭代常态性”意识,持续关注当代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新现象、新需求,始终调整范式,更新框架,对设计培养模式和实现路径进行全面探索,打破学科壁垒,强调学科融合和问题意识[4],主动与人文社科领域内的其他学科及自然科学进行跨学科的交叉、融合、渗透和拓展,融合跨越在学校的教育中已经成为重要且紧迫的力量[5]。应对知识体系进行全面梳理,在跨学科的视角下重新组织各个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起创意设计专业新的学习体系框架。

2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复合型创意设计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12年,绍兴职业技术学院由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室内艺术设计、动漫设计组成的数字艺术设计系,对接创意设计产业发展实际需求,开展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2018年起,在前期建设基础上组建文化创意专业群,基于OBE教育理念,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开展了面向杭州湾大湾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复合型创意设计人才育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创新了教学形态,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成效。

2.1转变培养理念,建立复合型数字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导向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规划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实施OBE教育理念的第一步[6]。数字创意产业是数字时代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与文化创意产业逐渐融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经济形态,和传统文化创意产业以实体为载体进行艺术创作不同,数字创意是以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数字演示等现代数字技术为主要技术工具,强调依靠团队或个人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进行数字内容开发、视觉设计、策划和创意服务[7]。在此背景下,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创意设计人才立足大湾区,以文化强国战略为引领,不断提高自身的复合竞争力,推动复合型人才的“四力培养”,暨具备四项能力的融合——“文化力+设计力+科技力+市场力”,见图1。文化力:能承艺探沿,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优秀艺术文化,具备良好的优秀文化底蕴与文化自信,促进不同文化的交融互鉴[8]。设计力:具备艺术素养与现代美学思想,扎根本土文化的原创设计能力,能应用新的设计方法、手段解决未来创新设计的新问题。科技力:掌握科学思维与数字技术,拥有信息收集、资源整合、数据分析的能力。市场力:能洞察社会、市场、用户的变化,具备适应市场新业态、商业新模式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基于四力的培养,专业群围绕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时尚娱乐、文博旅游、人居环境、美丽乡村等领域,全力培养具有深厚文化素养,掌握系统设计方法,具有原创设计能力,具备市场眼光的人才。

2.2优化培养模式,创设“学、训、创、研”四进教学体系以“文化力+设计力+科技力+市场力”四力培养为引领,专业群传承越地文化,聚焦文旅特色,立足绍兴市及杭州湾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求,紧抓包括创意设计业、影视与传媒业、数字出版业、动漫游戏业、文化旅游业等在内的数字创意产业细分领域,充分整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室内艺术设计、动漫设计3个专业的优势,覆盖数字创意产业链的数字媒体、品牌设计、游戏美术、影视动画、人居环境、传播推广等内容开发,把校企合作的跨专业课程建设、技能创新人才培养与设计服务提升作为主攻方向,着力推进“学、训、创、研”四进教学体系的建设,见图2。“四进”教学体系,是基于产业升级对应用型设计人才复合职业能力的要求,将原有的课程重构为知识理论类、设计思维类、技术实践类、项目应用类课程,增加课程学科交叉内容,突出数字设计理念、科学设计方法、创新创意思维、现代技术工具应用等职业能力培养,并按照学习规律与工作过程分层交融,使课程群转化为逻辑完整的链条,以专题项目层层递进,最终形成“思维构建—案例认知—项目实训—专题设计—产品研发—毕业设计”的整体布局。(1)专业群平台基础层,开设以创意思维、图形表现、数字技术、文化审美为主的“平台共享课程”,进行创意设计思维与基础技法的培养,优秀文化的浸润,丰富设计思维表达的形式,努力将各学科知识贯穿于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全过程,加强思维训练课程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学习[9]。这一层主要由知识理论类与设计思维类课程组成。(2)专项技能学习层,主要开设融入“X”证书标准和大赛要求的品牌设计、新媒体设计、家居设计、影视动画方向的“专项能力课程”,通过在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共同引领下的项目化教学,将新兴的数字技术手段等纳入专业学习内容,专注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这一层主要由设计思维类与技术实践类课程组成。(3)综合创新提升层,主要开设面向实际岗位工作内容的“综合项目课程”,以综合项目教学与实训为主,实施课赛结合,培养团队合作、创新创意的能力,引入企业前沿设计方法,减少基础性介绍,以灵活运用为主要导向。这一层主要由技术实践类与项目应用类课程组成。(4)系统研发实践层,主要开设企业项目与产品设计开发类课程与工作坊,能够将作品成果研发转化为实物,实现服务社会能力养成与职业素质拓展,以“自身成果有效转化”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将自身兴趣和学习方向相结合,提高学生直面就业市场的信心[10]。这一层主要由项目应用类课程组成。多层次多维度的课程设计,为学生开阔视野、挖掘潜力、提升实践能力提供了丰富的展示平台和交流空间,能够使学生对产业的发展态势有所了解,经过两年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环节,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掌握了行业所需要的新兴技术手段,且能够在毕业设计环节和工作中学以致用。

2.3创新教学方法,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思维+新设计+新技术”教学方法“四进”教学的实施,推动了教学内容、教学技术的全面创新,强调了教学内容的前瞻性、新颖性。同时依托校企共建“实践工场、设计工作坊、名师工作室、永和众创空间”平台,根据各学习阶段目标不同,创新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思维+新设计+新技术”教学方法,大力实施在线资源库建设,创建信息化课程平台,打造信息化课程学习中心,深化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混合式教学法、MOOC学习、微课及微课程学习、虚拟训练、工作坊学习等,推进翻转课堂、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参与式学习,实施教、学、训、做、评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在四个学习阶段中,“以学固基”,养成设计思维与技法;“以训为核”,项目实训、课证结合提升专业核心能力;“以创引领”,名师指导作品创作,课赛结合实现创新能力提升;“以研拓展”开展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等产品研发、社会服务与创业孵化,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拓展职业素养。分阶段的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索,充分发挥了校企共建设计工作坊、名师工作室与永和众创空间的双导师效应,改变了职业能力培养以“学、训”为主的单一教学形式,增加并拓展了“创、研”环节,将“1+X”考证、技能比赛、社会服务、产品研发、创业运营等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形成“职业基础能力→岗位单项能力→综合应用能力→服务社会能力”梯度清晰的能力培养体系,丰富了教学手段,提升了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2.4聚力产教融合,建立区域性“政行园企校”协同合作新生态为了确保教学体系的健康、高效实施,专业群加强产教融合的载体建设,探索构建跨院校、跨专业、跨行业的协同育人机制,让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11],建立“政行园企校”五方分类协同育人机制,与大湾区数字创意经济相关领军企业、园区、协会、相关政府部门联合布局,分层合作,创造不同群体间的协同合作生态。与绍兴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等部门共设培训基地,开展社会培训与课题研究,连续6年举办绍兴市规模最大的文创设计大赛;与绍兴市工艺美术等行业协会共同研发编制行业人才标准,共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推进“双师双能”教师团队建设;与优质企业共建课程、教材,开展项目化教学,实现项目资源共建共享;与上虞e游数字等文创产业园共建产教融合基地,开展产品研发、实训实习、创业项目培育,促进产业资源转化孵化。校企协同,真案真做,提升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设计能力;校政协同,借势借力,推进产教融合,丰富育人生态,提升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校行(协会)协同,人才互聘,优化师资团队“双师双能”结构,提升教学团队能力水平,提高育人有效性;校园(产业园)协同,拓展学生就业渠道,提升学生就业质量,提升服务区域产业人力发展的能力。五力立体合作,建设数字创意“双创”服务平台,打造数字创意产业校企跨界创新中心,强调技术、创意、人才、信息和资金的深度融合,争取重大合作项目,提高社会影响力,聚合教学资源、人力资源、项目资源、产业资源和政策资源融入教学体系全流程,发挥校企协同、产学互动多维创新优势。

2.5突出职业特性,课程教学立足地方、服务地方职业教育的创意设计专业核心课程必须立足地方、服务政企需求,在此理念的基础上,专业群依托创意设计应用中心与非遗教学性传承基地两个平台,深入企业、深入社会、深入生活,提出了“为越地文化而设计”“为美丽乡村而设计”“为美好生活而设计”3大课程设计主题。“为越地文化而设计”。数字化的文化产品越来越多样化,也越来越植根于民族文化,作为文化传播的源泉。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包装设计、动漫设计专业的动画造型设计等课程,围绕绍兴地域文化传承与推广,聚焦文旅融合,系统梳理、挖掘传统优秀思想,坚守工匠精神、激发创造活力,构建古城越礼设计创新体系,积极利用数字技术,将文化创意产业的本土文化资源开发为文化资本收益[12]。“为美丽乡村而设计”。室内艺术设计专业的公共空间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VI形象设计与开发、动漫设计专业的动漫形象策与推广等课程,立足绍兴乡村与城市融合发展,开辟乡村数字创意创作新赛道,营造乡村数字创作氛围,充分激发乡村创意潜力,积极探索乡村数字产品新形式[13],助力绍兴美丽乡村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为美好生活而设计”。动漫设计专业的三维数字模型制作、室内艺术设计专业的住宅空间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界面设计等课程,围绕时尚娱乐、人居环境、旅游产业、体育健康的关联,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需要,促进就业增收。2019年以来,围绕三大主题的校地协同、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模式更加多元立体化和常态化,以课程项目研究、短期项目实践与专项设计课程研究为基础,以主办的大学生文创产业与艺术设计大赛为平台,教学实践成果不断被企业肯定、接受并产业化,也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3结语

在智能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创意设计正在自适应地进化和更迭,成了推动产品产业融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引擎和巨大能量[14],给高职院校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通过分析培养大湾区数字创意产业建设复合型创意设计人才的必要性,我们构建了面向杭州湾数字时代复合型创意设计人才的“四进”教学体系,经过近2年的探索与实践,推动了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创新,构建了体系化的协同育人机制,强化了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结合,增强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取得了明显效果,为继续推动改革创新,推动整个创意设计人才培养走向新高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孟茜宏.数字创意产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9(26):114-117.

[2]罗仕鉴,朱媛,田馨,等.智能创意设计激发文化产业“四新”动能[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2(3):12-15.

[3]桂元龙,徐禹.面向智能时代职业教育产品艺术设计专业群构建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艺术,2020(2):106-111.

[4]李杰,李叶,魏洁.设计教育需要具备一种“迭代常态性”意识[J].设计,2022,35(8):54-59.

[5]宋子扬.构建艺术与设计跨媒体平台的教学体系——以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0,2(1):141-143.

作者:俞俊毅 单位:绍兴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