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 >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 > 基础科学 > 基础科学综合 >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 桂北猫儿山印支期花岗岩成因:来自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的证据 【正文】

桂北猫儿山印支期花岗岩成因:来自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的证据

覃洪锋; 黄锡强; 蒋剑; 谭斌; 潘金光; 谢植贵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南宁53002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武汉430074
  • 花岗岩
  • 镁铁质微粒包体
  • 地球化学
  • hf同位素
  • 印支期

摘要:猫儿山印支期花岗岩与钨多金属及花岗岩型铀矿成矿关系密切,本文对其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印支期早阶段花岗岩形成于232~228Ma,晚阶段形成于224~208Ma。两阶段花岗岩均高SiO2(70.82%~76.12%)、富Al2O3(12.87%~14.78%)。早阶段属强过铝花岗岩(A/CNK=1.40~1.67),晚阶段为弱铝—强过铝花岗岩(A/CNK=1.01~1.28);两阶段花岗岩均富集Rb、Th、U、Zr、Hf等,强烈亏损Ba、Sr、P、Ti等微量元素;稀土总量ΣREE=33.95×10-6~323.88×10-6,轻稀土富集(LREE/HREE=2.60~11.76),Eu强烈亏损(δEu=0.11~0.40),具弱的稀土四分组效应(TE1,3=1.00~1.16)。晚阶段花岗岩具有较高的εHf(t)值(-4.88~-8.91),且含有少量镁铁质微粒包体,暗示其形成过程中发生轻度的岩浆混合作用。综合判断:猫儿山印支期花岗岩形成与印支造山运动后的岩石圈伸展有关,源区为中元古代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而晚阶段花岗岩中混入了少量地幔物质。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投稿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

我们提供的服务

服务流程: 确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务 支付尾款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