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现代装饰艺术论文

现代装饰艺术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2-28 15:52:45

现代装饰艺术论文

现代装饰艺术论文篇(1)

在中国的工艺美术品发展史上,漆器因纹饰优美、光照鉴人、造型独特而举世闻名,多年来,中国漆器一直受到国内外人民的喜爱,漆器艺术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明的象征,在众多传统艺术领域,漆器的地位不容忽视。中国是世界漆艺的发祥地,是出土古代漆器最多的国家。早在尧舜禹时期,就开始使用漆器制品[1]32。从战国《韩非子•十过篇》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原始社会末期,木制漆器已经出现,虞舜时期就已经有了食器的漆器。在虞舜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漆器制作较费人力,禹得天下后,就将食器的漆器内涂红漆,外涂黑漆,作为祭器。漆器的工艺以及涂色在夏禹时期,进步非常神速,和后世漆器的一般装饰漆器相比,二者的涂色非常类似。因为早期多采用木制的漆器,腐朽得快,所以早期器物极少出土。1976年,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发现了出土了朱漆筒木和胎漆碗,对虞舜时期就已经有了漆制食器进行了再一次的证明。汉代时期,中国的漆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漆器工艺进入黄金时代,不仅漆器产量大大增加,生产规模也不断加大,漆器工艺发展势头空前盛大。在对前人漆工艺予以继承的基础上,汉代漆工艺进一步创新与完善,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漆器生产在汉代时期,已经成为重要的手工业生产项目,不管是生产数量还是产品质量都进入了黄金时期,汉代漆工艺逐步成为青铜文化之后又一突破性的历史文化现象。它的意义不仅局限于漆艺专业,同时它的历史价值还将工艺美术的范畴突破,它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的铜器、玉器、陶器、绘画和书法艺术,并对后世装饰艺术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二、 汉代漆艺的历史价值

在我国汉代,漆器工艺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开始普遍使用漆器。汉代漆器通过对先人漆器工艺的继承,发展是盛大空前的。漆器艺术已经成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如同商周时期青铜器、明清时期的瓷器一样,无论是工艺还是艺术水平,在手工业行业中都居首位。尤其是漆器的绘画,更加典雅、生动、华丽和精美,使漆器工艺的艺术价值倍增。汉代漆器不仅继承传统工艺技术,还在各个方面进行了创新。商周以来,青铜工艺开始衰落,漆器手工作坊逐渐兴起,战国至汉代时期是漆器工艺的蓬勃发展时期,汉时期漆器工艺进入黄金时代,由于汉代时期有着非常发达的手工艺,社会环境又极其稳定,对漆器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汉代的婚丧嫁娶以及各种祭祀活动中,漆器随处可见,不仅华丽轻巧、又实用和方便,将笨重的青铜器逐渐取代。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生产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漆器工艺的发展。汉代初年,政府采取一系列“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政策,国力强大、经济繁荣,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在这种安定的生活中,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汉代手工业往往都是自产自销的模式,它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促进了漆器制造业的创新和发展。就汉代的经济发展来讲,有着非常发达的纺织、铜器和陶瓷。漆器的工艺更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2]49。不仅品种多,产量也十分大。呈空前繁荣之势,无论是创新和发展,其风格和特色都非常独特。汉代漆器的生产技术也获得了很大的提高,汉代时期,出现了许多官营手工业作坊。汉代官营手工业漆器作坊分工细致,管理严密。生产组织严谨,据有关史料记载,官营汉代漆器生产分工明确,主要有素工,主要做漆胎灰底;画工,主要在漆器上作画;髹工,主要在漆胎上涂漆;上工,在漆器上进一步涂漆;清工,相当于现今的检验工,还有专门制漆的漆工;专门供应材料的供工,还有造工,作坊主;可见汉代官漆有着极其细密的分工。官营的漆器作坊主要是对官府、军队和皇室的需求予以满足。因此,官营的漆器精工细做,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轻巧华丽方便的漆器,在汉代贵族日常生活中逐步成为财富和身份的象征。汉代贵族不惜大量的金银财宝,购买漆器制品装饰自己的殿堂。据史料记载“赵飞燕女帝,居昭阳殿,中庭彤朱,而殿上丹漆”。长沙马王堆一、二、三号墓出土约七百件漆器,虽然经过了两千多年,但一、三号墓漆器色泽如新,光彩照人,这些漆器证明,汉代的漆器制品使用已经非常普遍,并且受到了不少贵族们的热捧。汉代的贵族阶层,不仅将漆器制品运用在日常生活和建筑中,还将漆器当作馈赠的礼品。这种馈赠所用的漆器制品,有着华丽的装饰和精美的制作工艺,其历史价值也更高。汉代漆器用色上大多用朱红描绘,底漆为黑色,色泽光亮,单纯而典雅。同时,也有一些汉代漆器用色上运用色彩的组合,一般情况下,常用白、灰、黄、绿、褚等色,通过平涂渲染等表现技法,效果华丽丰富,具有较强的审美价值。1973 年,湖北江陵凤凰山八号汉墓曾经出土了神人怪兽纹龟甲形漆盾,这是一件极其珍贵的漆器艺术品。此件漆器底色为黑赭色漆,平面呈龟腹甲形,神兽奔走欲飞、昂首屈身。漆盾的背面相对而立两个衣着相同的人。右边的人还身配长剑。此漆盾在构图上采用了对称的表现方法勾勒人物,神兽用简练粗率的线条,以浓笔平涂,不仅概括地表现画面,还增强了神兽的力度感。动态可掬、寥寥数笔,其风格不仅超越了时代,还符合现代派的风格[3]63。还有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彩绘漆棺,棺外的朱漆底上,采用明亮的漆色,如青绿、粉褐、赤褐、黄白,对仙人、朱雀、龙、虎、鹿等纹样进行了描绘。盖板主体对二龙二虎相斗的纹样进行了描绘,其形象栩栩如生。该棺所绘图像,与长沙砂子塘出土的一具朱漆彩绘棺图像颇为相似。长沙砂子塘出土的朱漆彩绘棺也是西汉早期所埋[4]36。还有马王堆 1 号汉墓出土的黑底彩绘棺,上面彩绘的仙人和禽兽大约有 90 多个,这些仙人和禽兽形态各异,在通体复杂多变的云气纹中,仙人或满弦将射,或翩翩起舞,挥动长袖,而禽兽则翘尾回首、惊恐奔逃,整幅画面以黑色为主,主题花纹采用粉绿、灰等偏冷的间色,其花纹为流云纹、卷云纹为中心的带状图案,画面栩栩如生,具有强烈的运动感和丰富的感彩。动感十足,形象丰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4]12。考古发掘中我们发现,小型墓室漆器较少,漆器多出于大中型墓室,亲王贵族漆棺贵至万金。制作精美的漆器价格十分昂贵。名贵华丽的漆器,只有贵族和统治阶级才享用得起[5]21。因此,也可以说,研究汉代漆器工艺,对于了解汉代历史发展,了解漆器艺术对于工艺美术以及装饰艺术的影响,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汉代漆器艺术对后世装饰艺术的影响

现代装饰艺术论文篇(2)

皮影戏又称灯影戏,是利用光影投射原理,将半透明的彩色皮质影偶紧贴于白色半透明的布幕上,艺人们手持木杆操控影偶并在多种民间乐器的配合下进行的唱腔表演。由于皮影常用方言俚语演唱,取材于当地耳熟能详的民间神话传说,深受老百姓喜爱,是一种广泛流传的古老而独特的民间戏曲艺术。罗山皮影历史悠久,据明、清《罗山县志》记载,皮影于明代嘉靖年间一、引言皮影戏又称灯影戏,是利用光影投射原理,将半透明的彩色皮质影偶紧贴于白色半透明的布幕上,艺人们手持木杆操控影偶并在多种民间乐器的配合下进行的唱腔表演。由于皮影常用方言俚语演唱,取材于当地耳熟能详的民间神话传说,深受老百姓喜爱,是一种广泛流传的古老而独特的民间戏曲艺术。罗山皮影历史悠久,据明、清《罗山县志》记载,皮影于明代嘉靖年间传入罗山,落地生根,到宋代繁荣,距今已有460年的历史。罗山皮影在当地俗称“皮摔”,其唱腔、道白接近湖广语系,被归为西调皮影。罗山皮影是中国皮影四大流派中河南皮影的代表,由于其地处鄂豫皖交界,在中原文化和荆楚文化的浸染下形成豫风楚韵的独特魅力,曾经占据各类民间艺术的龙头地位。皮影有动为戏、静为画的特点,这些由皮影艺人亲手制作的影偶,早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就已经远销美国。1984年罗山皮影艺人杨龙山绘制的影偶在中国美术馆参展,受中外专家学者一致好评(见图1)。1991年后,罗山皮影艺人与台湾同行进行交流,被誉为美妙的工艺品,之后大批量出口到台湾和东南亚地区。2008年,罗山艺人李世宏创作的影偶参加第十届亚洲艺术节获得特殊荣誉奖。同年,罗山皮影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2011年被列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罗山皮影日渐退出历史舞台,面临生存危机,如何才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使罗山皮影这朵艺术奇葩在现代绽放。本文将从现代装饰的视角全面解析罗山皮影造型艺术,并试图找出现代装饰对罗山皮影造型艺术继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现代装饰视角下的罗山皮影造型艺术

罗山皮影造型艺术由头茬和身段组成,通常一个身段可以搭配不同的头茬来实现人物角色的变化,特定人物的服装和头茬是固定的。艺人通常会在影人的两手和脖子处安装操纵杆,根据剧情的发展,使影人做出动静举止、喜怒哀乐来完成动态的画面。静态的罗山皮影五官特征似豫南人,在造型方面,粗狂质朴、自然单纯、色彩浓重,表现力较强,尤其重视面部的精雕细琢。罗山皮影整体造型相对河北皮影“土”味更浓,甚至略有笨拙的美感,装饰图案更有原始感和神秘感。从皮影整体外形上,轮廓清晰简练概括,线条紧凑生动有力、变化丰富、节奏明快、富于韵律;从轮廓内部上,以线描、雕刻、镂空、彩绘为主,图案很紧凑,同时繁简得宜、虚实相生。

(一)多视角的二维平面性

皮影的制作材料和表演方式决定了其二维平面性特点,为了加强表演艺术的视觉冲击力,罗山皮影造型采用了多视角多拼接的空间造型艺术手法,简单划一的人物外轮廓和纷繁复杂的身段造型形成鲜明对比与和谐统一。影偶面部通常采用正侧面刻画,也称“五分脸”,正侧面的五官轮廓线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和真实。如生、旦、净人物刻画时只能看到一只眼、眉,并夸张延长至耳际,线条流畅飘逸,一气呵成,而嘴部、头冠多采用四分之三侧,也称为“七分像”。这种多视角的手法根据角色不同灵活运用,如丑角造型多设计成七分脸,露出双眼,扩大刻画面部特征的表现范围,若有独眼瞎丑角时,七分脸便于表现另一只眼瞎特征,以增大人物喜剧性和趣味感。最为独特的是这种多视角同时出现在一种形态要素中,如罗山皮影生、旦角中帽饰后面的羽翅几乎对等安置,发髻却作为正侧处理;服饰造型上领口用正面、衣袖为正侧面、腰部以下为四分之三侧;腿部造型多为一前一后两个正侧面表现(见图2)。在衬景配景处理上同样运用了多视角的方法,如桌子处理,出现了显示三大面透视效果的四条腿,而非正侧面的两条腿,从观众席看正侧面的影人坐在半侧面的桌椅上,倒也自然舒适。智慧的罗山皮影人深知剪影造型的单调与不足,娴熟的运用了平视、俯视、仰视等多角度以期表现立体感,这种造型与我国传统绘画散点透视有异曲同工之妙,符合皮影戏观众的审美情绪和习惯。

(二)写意和写实打造传神形象

罗山皮影造型与朱仙镇年画在构图和表现技法上一脉相承,不仅追求外在形象的逼真,更崇尚内在精神神韵的表达,追求形神合一的艺术效果。同时与中国传统绘画的造型特点相似,以形写神,注重写意,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传神艺术。影偶造型上,紧紧抓住各类角色人物、动物、道具的自然特征,在遵循一定程度的原有规律基础上,抒发艺人主观情感去塑造影偶的性格气质和神韵,将写意和写实完美结合,极大提升了影偶形象的观赏性。生、旦角的纤眉细眼、高耸额头、细挺鼻梁、点紅小口、莲指修长再加上阳刻面部轮廓,尽显白净斯文、温文尔雅的独特韵味(见图3)。阳刻的五官轮廓配上阴刻的发饰,产生起伏对比,愈发显得俊美。旦角和生角的性别区别多在眉目上,男性剑眉目长,眼角上扬,棱角分明,多忠诚,女性挑眉凤目,纤腰莲足,明媚皓齿,多温婉。另有一类生角,相貌异常俊美,耳处饰花,粗眉压眼,多风流奸诈之徒。净角狮鼻豹眼,夸张到变形的阔口之上,以赤眉虬髯陪衬,表现其威武强悍英勇之势,而鹰鼻鹞眼张口刻画多奸诈。丑角吊高眉毛、豹额圆眼、朝天鼻翼、龇牙歪嘴尽显其滑稽诙谐之神情,虽丑陋而无厌恶之感。丑角在雕刻手法上通常采用阴刻实雕、或实空结合、或绘制,勾勒出脸型和神态,以加强图案上的轻佻滑稽之感。怪兽造型多为汇集诸兽于一兽的形象,威猛矫健而无怪异之感。艺术处理上运用提炼、变形手法,经过现实与主观的巧妙融合,使其极具装饰性和观赏性。

(三)形式多变的装饰纹样

罗山皮影在二维平面性的造型空间中运用多视角的手法增强立体感和空间感,而整体造型又无杂乱不适之感,这在西方严谨理性的透视理上是不可能成立的。那么究竟是什么让皮影展现其独特魅力?其中是否有规律可循呢?笔者经过大量调研、走访、实验,认为其关键在于巧妙的装饰手法。

1.装饰纹样的统一性

罗山皮影造型的设计上大胆吸收了汉画像砖和朱仙镇年画的处理方法,采用彩绘和刻镂相结合的工艺,绘制具象和抽象的纹样做装饰,运用反复、连续、对称,散点平置的艺术手法排列,形成韵律和节奏感(见图4)。影偶在面部特征的处理上多采用对五官的夸大、移位和变形上,尤其表现在对嘴部处理上。通常用具象的花草云凤图案修饰女性,用龙虎水云图案代表男身,一刚一柔的图案对比,不仅丰富了画面美感而且交待了人物的性别。而在人物的裤脚、袖角、帽子、领口处常绘制抽象几何纹样,如文官蟒袍裤脚下的几何海水图案,女性裤脚处的半圆图形等。这种抽象纹样属于热情的抽象,就像图腾深置百姓内心,配以阳雕阴镂,适当计白更显得繁简相宜,虚实相生。“这种抽象的合规律造型就是独一无二的最高级的造型,当人类面对外物巨大的杂乱无章时,在这种造型中就能获得心灵的安息。”[1]这就是装饰纹样赋予皮影的魅力。

2.装饰纹样的图底关系

影偶造型借助灯光,较暗,身高十五寸为图,三尺白幕,明亮,面积大为底,这种图底对比使有着流畅轮廓的黑暗的影人造型在规则形状的明亮的白幕衬托下,每一个空间细节都准确无误的呈现出来。这样一亮一暗、一大一小和一静一动,白幕与影人互补互存,相辅相成,构成一个视觉整体。观者在这种明暗、简繁、虚实、曲直的对比中进行视觉的调试和交替,形成一幅幅完整的动态画面。

3.装饰图案的寓意性

民间有图必有形形必吉祥的说法,同样在皮影图案中代表吉祥如意的图案比比皆是。皮影图案大多都以隐喻、谐音、暗示的方法在装饰造型的同时,起到了甄别人物身份,彰显人物品格的作用,同时也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影人服饰处理中,花朵多半正面处理,以追求圆满,而不同的花色也暗示了不同的身份。老旦多饰牡丹、桃花、桃子、寿字纹、佛手、万字不到头等纹样讨个福寿双全的吉祥。文生多有梅兰竹菊、琴棋书画等图案装饰,雪花象征淡雅文静,多用于旦角和文生。在桌、椅、几、轿的配镜上多出现狮子滚绣球、平安如意、五福捧寿、五龙戏珠等装饰图案。另外,在服装的装饰上大胆吸收了民间剪纸中水云龙凤的纹样,运用四方连续和二方连续的排列技法,配上镂空的雕刻手法,使得画面热闹、饱满而又有秩序感,对于已经多年流传,形成定式的纹样,如龙纹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多用于皇帝的服饰或皇帝专用的器皿装饰上。

(四)绚丽色彩点亮整体氛围

色彩是皮影造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元素之一,罗山皮影在选色上受五行用色观的影响,多用纯度极高的丙红、稀绿、肤青、藤黄、焦黑,肤白,其中肤白为皮影材料牛皮本身的淡黄色。影偶形象常年使用仍然绚丽多彩、赏心悦目,这跟其独特的上色工艺有重要关系。艺人选用当地矿物质熬制颜料,用平涂和晕染的方法,按祖传技法循赤、青、黄、绿、黑的先后顺序,双面着色一气呵成上色过程。经过多种工艺使颜料吃进皮子,再用当地桐油配以砣砷(釉)等化学物质,特别熬制油。上油后的影偶形象,投射到布幕上,流光溢彩、晶莹剔透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对人物的选色上借鉴京剧脸谱的用色处理方法,黑色多正直,红色多忠烈,白色多奸恶,绿色则表示骁勇善战。如“三国”中的关羽画红脸,程咬金、《五峰会》中的暴虎勾绿脸。在颜色搭配上,讲究简中求繁,运用色相、明度、纯度的对比来增强色彩醒目感,这与现代用色原理相悖。如红配绿,现代人认为对比过于强烈很是俗气,而在皮影中却极为常见。如关羽施红脸,一身绿色蟒袍搭配,黑色长胡须,黑色结构线,配以皮革本身的淡黄色和镂空部分的白色,交相辉映,使人感受到其忠勇仁义之气。罗山皮影多用大红与大绿、黄与黑、黑与红、黑与绿的强对比,运用调和法和恰当的用色比例、使颜色协调统一于淡黄色半透明的皮质里。如果分析皮影色彩的情感表现,用味觉、听觉和时间来形容她的话,那一定是一串串热火朝天的辣椒,奏响一首颜色冲撞的奏鸣曲,去享受骄阳似火的灿烂夏日。

三、现代装饰继承与发展罗山皮影艺术的有效途径

现代装饰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在视觉传达、产品设计、环境设计等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诸如罗山皮影这些优秀传统民间艺术则因各种因素的制约,在现代社会中逐渐萎缩沉寂。如何才能在现代社会中使其二者相互促进,共生共赢?笔者认为现代装饰唯有从传统文化中学习,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美学价值,提取装饰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做好传承和创新,才能称之为民族设计,才能更好的弘扬和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手法借鉴。将罗山皮影造型艺术中的多视角和散点并置、图案的对比与统一、夸张与抽象的艺术手法运用到现代装饰中。在进行视觉传达设计中和旅游纪念品设计中运用这些元素以合理的设计手法去安置,显得尤为重要。如获2004年靳埭强设计奖铜奖的《皮影字体挂历》,提取了传统皮影的装饰图案元素,进行概括、夸张,用现代色彩进行填充,形成了时尚和古朴交融的和谐效果。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室内软装饰设计,利用皮影元素的提取,结合现代的艺术手法,运用在室内的屏风、背景墙、隔断,装饰物件上,可以营造出一个别样的皮影世界。与各种材料相结合,形成不同肌理、质感具有皮影韵味的装饰艺术,甚至打破皮影的平面性,在各种立体造型中提取皮影元素,展现视觉美感。如在中国数字科学馆中展出的艺术家Eggdoodler创作的命名为Africa的鸵鸟蛋雕刻艺术作品,他就是利用了传统的皮影刻镂和造型工艺技法,最大限度的拓展鸵鸟蛋的厚度,让作品的层次成为重点,在当时的艺术界产生不小的轰动。在他的作品中就连动物细微的神情与身上的纹路都能清楚呈现,原本平面的作品产生了立体感,在灯光照射下,还能产生微微的阴影,藉此提升了不少的质感。同样,这个方法也适用于罗山皮影自身的改革与创新,传统皮影影偶制作多采用兽皮,存在取材难,制作工艺繁琐的缺点,现在有很多皮影艺人开始尝试用纸或赛璐洛片、有机玻璃板、综合材料和聚酷薄膜来替代传统兽皮。与新科技的结合。2010年英特尔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系统专题邀请赛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代表队的“皮影艺术•凌动舞台”作品获得最高奖项“英特尔杯”。他们将传统的皮影的每一个动作都分解成一个指令,能够完整的完成转身行走等各种平面动作。还有一些包括实时指令的输入和演示过程中手指接触,对实时动作的反馈,机器人的响应迅速动作过度自然,当时整个系统设计得到了业内的高度认可。如果这项科技走向成熟,只需要有机器人来进行操控影偶的表演或者机器人直接参与表演,那将是对民间皮影艺术的一种颠覆性创新,同时也对皮影艺术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真正的做到科技和艺术的完美结合,重新定义民众对传统民间艺术的概念。利用光影的投射原理,如在灯具设计中利用现代材料,在灯罩上刻意使用镂刻的精致花纹,让光线透过图案洒射出去,呈现出一种图像化的光影效果,增加空间文化意蕴。利用皮影的光线投射原理,可以在客厅做个补充光源的台灯,只是台灯的一侧有可以变化的类似影人的模具,在灯光的照射下,将模具投射到墙面上,形成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如果把灯泡换成蜡烛或者仿蜡烛火苗变化的灯泡,就可以在墙上得到可变化的模具投影,增加室内环境趣味和氛围营造。另传统的皮影是依赖外界光源才能产生影的效果,艺人在操作时难免会有外影闯入的现象,如果可以设计出有自发光功能的影偶,这样就大大提高了画面的纯净度和黑白对比度,也可以使影偶的形象更加强烈生动逼真,这会是未来的研究方向。利用皮影缀结在艺人操控下形成动作的工艺特点,借助现代数码科学技术创造出可灵活变形的艺术产品。如在现代室内空间中的隔断装饰类家具设计中,希望利用特殊结构或技术,在不添加和减少材料的基础上,形成装饰图案上的变化,满足现代人对室内空间装饰的新鲜感需求。

四、结语

现代装饰艺术论文篇(3)

 

关键词:艺术设计;装饰;后现代艺术观念;装饰形态. 

    作为当代艺术设计的平台,装饰艺术的设计和创作是从事各类艺术设计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当代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构建“大装饰”的理念,对培养学生设计意念、设计素养和原创能力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从人类艺术诞生之时,就没有离开过“装饰”这个名词。人类的艺术起源与原始的装饰有着某种不可割舍的关系。著名的美术史学者沃尔夫林·沃林格认为“美术史主要是一部装饰史”。装饰在原始社会是艺术的审美核心。各种彩陶纹样成为各种装饰美、形式美的标本。装饰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它不但是审美的形式,而且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它包含着特定的社会感情和文化意识,它不仅是“装饰性”的,从秩序、线条、形式、色彩等方面带给人们以审美愉悦,而且是“文化性”的,从文化、理想、象征、历史等方面满足人们更深层次的需要。

    沃林格在《抽象与移情》中说到:装饰艺术的本质特征在于一个民族的艺术意志在装饰艺术中得到了最纯真的表现。装饰艺术必然构成了所有对艺术进行美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基础。装饰对于现代设计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从装饰的角度出发,可以清晰的看到现代设计的发展脉络。在当今艺术设计教学实践中,有关后现代装饰语意的教学,应当从以下二个方面人手,才可确保“‘大装饰”思想富有艺术设计的当代性。

    一、装饰的观念问题

    把握后现代的艺术观念,是确保艺术设计当代性的根本因素。后现代艺术是当代艺术及艺术设计的热点,它泛指现代工业社会大工业流水线生产以后西方出现的一些艺术思潮和观念,是当今西方学者对当代文化研究所做的贡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发生在我国文化艺术领域的一些现象正越来越多地带有后现代的特征,而后现代艺术观念也正在被国内学术界接受与认同。

    “后现代主义”的概念本身是一个含混复杂、矛盾纠合的文化现象,不但中国对其没有具体的定论,就连国外对“后现代”的认识也还处在不断发展阶段。其实,在很多艺术领域“后现代”作品与设计作品之间的界限日趋模糊。所以总的说来,探究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可以从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潮谈起。而装饰几乎是后现代设计的一个最为典型的特征,是后现代主义反对现代主义、国际风格的最有力的武器。后现代艺术主张采用装饰手法来达到视觉上的丰富,提倡满足心理需求而不仅仅是单调的功能主义中心。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全然屏弃的古典主义异常关注,他们不搞纯粹的复古主义,而是将各种历史主义的动机和设计中的一些手法和细节作为一种隐喻的词汇,采用折衷主义的处理手法,开创了装饰主义的新阶段。后现代主义者宣扬文化多元论及其差异性、开放性与变异性,强调设计的个性和民族特征是后现代主义思想的一部分,而在后现代主义设计中又表现出古典的回归。后现代主义的装饰风格体现了对于文化的极大的包容性,这里即包括传统文化,也包含现行的通俗文化:古代希腊、罗马、中世纪的哥特式艺术、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以及20世纪的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波普艺术、卡通艺术等等任何一种艺术风格。运用的手法更是不拘一格:借用、变形、夸张、综合甚至是戏谑或嘲讽。汉斯·霍莱恩设计的玛丽莲沙发就综合了古罗马、波普艺术和装饰艺术运动的风格特征。同时作为一种更加具备人性倾向的设计观念,后现代设计致力于消除工业生产和现实生活的距离,使设计更加富有温情色彩。后现代主义设计的通俗化特征将轻松愉快带人日常生活,使每天的行动不再像举行宗教仪式般严肃刻板。现代主义是设计的理想主义,而后现代则强调人们生活在“现在”,后现代设计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物质的特征。享乐主义高于一切,快乐是最重要的原则,“好的生活比好的’形式更重要”(1945年以来的设计)。与严肃冷漠的现代主义相比,后现代设计中大量运用夸张的色彩和造型,甚至是卡通形象,唤起我们关于童年的美好记忆,后现代给我们带来的是有价值的东西:生活,真实而感性的生活,不是高尚的品位。因此学生面对装饰观念的学习和把握上,不妨采取“两端深人”的方法,即一端深人研究传统的古典样式,详尽地了解东西方在装饰领域的不同艺术思想和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另一端深人研究当代文化时尚的发展趋势,用兼具时代性和大众性的艺术眼光来审视和评析当代艺术和设计的审美取向,建立具有前瞻性的装饰观念,并具备引领和培育大众审美走向的能力。

二、装饰的形态和语言问题

    在后现代设计中,装饰是通过材质、肌理、声光、色彩以及运动等综合手段传递信息,对所装饰物进行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审美创造活动。装饰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装饰语言中的形态表现。因此,现代设计越来越重视对装饰形态的研究,其中包括形态的基本特征的研究和形态与设计表现关系的研究。

现代装饰艺术论文篇(4)

关键词:装饰艺术;现代服装设计;影响

前言:

装饰艺术是现代服装设计的启蒙老师,两者在发展历程中相辅相成,虽然完全独立却相互影响和互不分离。从某种程度而言,现代服装设计是装饰艺术的发展和演变历史,因为无论是中国具有传统性的装饰艺术,还是西方具有古典性的装饰艺术,在现代服装设计的发展过程中都有着深刻鲜明的呈现,是中西方不同社会文化的具体展现。服装设计的发展和演变过程比较深远,其不仅是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象征体现,还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发展,一方面与人类生活紧密相连,另一方面又影响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因此服饰文化具有社会意识形态,是适应人类生活水平和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例如:唐朝时期的服装精致多样,其样式和设计展现着唐朝崇尚胖为美的社会文化。另外,服装文化伴随着社会文明的繁荣而发展,从男耕女织——工业革命——信息化时代,这些历史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服饰的发展逐渐丰富多彩,而装饰艺术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影响也逐渐深远。

一、服装设计与服装艺术的定义和联系

1、服装设计的定义

服装设计涉及心理学、市场学、美学、材料学、色彩学、文化学、工程学等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服装设计的过程较系统,主要包括构思设计对象、绘制实际图像、完成效果图、剪裁缝纫服装等环节,而这一系列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服装设计,因为和衣物制作不同,服装设计要在实用性的基础上强调个性化,从而实现实用性、个性、美观性的集合。

2、装饰艺术的定义

广义范围的装饰艺术是指艺术地修饰。装饰一词在西方源于17世纪,而中国则在5世纪至6世纪时期便已出现,主要指依附于主体的雕塑或绘画工艺,这种艺术形式不止包括对形式美装饰艺术的追求,还包括象征性和抽象性。狭义范围的装饰艺术是指根据形式美的规律抽象变形地对艺术形象进行加工整理,最终形成形式美的艺术风格。在艺术风格的整理加工中装饰艺术使用了节奏、韵律、秩序、统一、平衡的形式规则。

3、服装设计与装饰艺术的联系

在某种程度上,装饰艺术是依附服装设计的,因为装饰艺术要展现美感必须依靠服装,例如:新时期的彩陶装饰是变形夸张的图形,这种装饰艺术给彩陶带来了艺术美,服饰的装饰也是一样,尤其是当今时代,现代服装设计和装饰艺术更是密不可分。在服装设计的发展过程中,装饰艺术和服装设计虽然完全独立,却一直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二、装饰艺术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1、装饰艺术影响着服装设计的理念

艺术家创作时,先从生活中择取生活素材,通过加工制作创造出艺术形象或者文学形象,而创作时期的思维活动便是形象思维的具体流动过程。从古至今,服装设计的灵感丰富多彩,来源于民族文化、生物学、社会文化等的缩影和影响,因此装饰艺术影响了服装设计的理念,而这种理念影响主要包括艳丽色彩、夸张造型、环保意识等思维形式的应用。

2、装饰艺术影响服装设计的实践

在服装设计的实践中,服装设计的灵感已经不再只是传统的抽象思维和自然事物,而是装饰艺术的灵感,例如:摩洛哥靠垫、中国龙图腾、巴布亚屏风等,这些意象已经成为服装设计直接使用的素材,因而服装设计的一大亮点便是直接现实性。从根本上而言,一方面装饰艺术的成熟发展使灵感来源可以直接在服装设计中使用,而另一方面设计师又使用装饰艺术对日常生活产生影响。

三、服装设计中装饰艺术的应用

1、服装设计中装饰艺术的色彩使用

由于色彩给感官的作用鲜明直接,因此服装设计的色彩使用是重点内容。色彩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双重属性中自然属性比较固定,因为生理属性的作用使人类在色彩反馈方面具有稳定性和一致性。而随着社会变迁,色彩的社会性被赋予了不一样的文化内涵,甚至地域不同,色彩社会属性的意义也会不同,因此装饰艺术中的色彩具有丰富性,尤其在服装设计中,色彩应用对服装的心理效果、视觉效果、文化特征等都造成了直接的影响作用。

2、服装设计中装饰艺术的材料使用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服装设计中材料的使用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原料选择从开始的树叶草皮和动物皮毛发展到丝绸、棉麻、雪纺、皮革、呢绒、牛仔等材料,材料的发展丰富了服装设计的原料选择性。同时,装饰艺术上的使用材料也在逐渐发展,主要有石器、贝壳、木材、绳索、金属等,由于这些原材料具有天然属性,因此装饰艺术展现出粗糙、莹润、透明、细腻、奢华等丰富视觉效果,而装饰艺术对服装设计的思维重组,使服装设计中出现更多的时代感和个性化作品。

3、服装设计中装饰艺术的图案使用

广义范围的图案是指事物的结构色彩和造型样式,服装设计中的图案是指具有艺术性的装饰纹样,服装设计的图案主要有人像、动物、花卉、风景、抽象图形、几何图形,这些图形按照杂乱或者规律的形式在服装上进行排列布局,从而使服装具有特殊的艺术感染力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服装设计的图案使用更加便捷灵活,因此更多的服装图案衍生出来,而服装的装饰文化也更加丰富多彩。

四、讨论

服装设计和时展紧密联系,根据服装的特点可以对时代的文明程度、科技水平、经济条件、生活习惯等进行判断,例如:中国文化具有礼仪性和保守型,而西方文化具有可塑性和开放性,因此两种不同文化在服装体现上具有很大的差异。由此可见,装饰艺术和服装设计的关系研究不仅属于艺术范畴,更是探究人类文明的演变历史,通过对装饰艺术和服装设计的研究,可以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每个历史阶段的社会文化和时代个性,从而发现冰冷文物和文字下鲜活的时代精神。

参考文献

[1]姚姗姗.装饰艺术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1.

[2]佟子健.装饰艺术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影响[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5(14):122-122.

[3]车岩鑫,王健.装饰艺术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意与表现[J].纺织导报,2014(7):110-112.

[4]秦寄岗.现代材料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装饰,2000(6):6-7.

现代装饰艺术论文篇(5)

关键字:装饰画 漆画 发展 艺术创作

现代漆画作为漆艺大家族的一份子,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种类。近些年,漆画艺术从独立到发展引起了艺术界的广泛关注。有的艺术家认为现代漆画的发展应该偏重于传统材料的开发和工艺技巧的开拓,有的则认为漆画应该偏重于绘画艺术表现方法的研究。本文侧重介绍装饰画在漆画艺术创作中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及漆画创作如何从装饰画中提取元素,对创作的对象进行变形,构图等艺术加工。

漆画既有着年轻的血液同时又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它是在中国传统髹漆艺术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材质、艺术风格以及其它绘画理念发展创造而来的新兴画种。我国用“漆”作画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已开始用漆在木器或陶盂上描绘花纹。而现代漆画从依附于漆器到成为一门独立的画种,至今不过区区几十年时间。在漆画界前辈们的探索和努力下,漆画创作队伍呈现扩大趋势,艺术风格以及地域性的风格也逐渐形成,漆画作品呈现出一些新的面貌。

但是在各种新材料、技法以及思想观念不断涌现的今天,漆画要想真正跻身于当代艺术的行列中并站稳脚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今,艺术风格呈现多元格局,只有正确的处理好传统技法与新的表现形式、传统文化与新观念之间的关系,才是现代漆画今后的发展思路。倘若用装饰绘画中的绘画语言来指导我们的漆画创作,那肯定会使它具有特殊的艺术价值和生命力。继承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创新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早在秦汉时期,漆器就开始充分运用各种装饰方法使它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上。漆如同陶瓷的釉一样,具有保护器物胎体的实用功能,它又是一种装饰性的物质,漆从一开始被人所利用就表现出了这两种特。它的保护功能具有恒常性,自古及今没有多少变化,而装饰的功能则因不同的装饰方法和形式,展示着不同的历史风貌。漆工艺的历史,可以说是人们利用漆这种材料进行装饰的历史。反过来,装饰艺术又促使了漆器艺术的创新发展,使漆器能够在历朝历代都能顺应历史的潮流,为人们所喜好。

装饰画不像中国画、油画、版画那样是一个非常明确的画种,而是一种介于装饰和绘画之间的艺术形式。从装饰艺术的发展历程来看,装饰绘画是在原始绘画和装饰纹样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装饰绘画超越自然,升华自然,艺术形象是重构的自然、幻化的自然,注重艺术的自律性,注重形式美的外化,有着唯美独特的视觉风格。

将装饰绘画的艺术语言融入现代漆画创作当中的研究是一个比较现实且新颖的问题,它没有更多可借鉴的理论和资料。我们只能通过对现代漆画的装饰性逐一进行细腻的研究分析,结合现代艺术审美的发展趋势,逐渐拨开其云雾缭绕的面纱。

总之,在以后的漆画艺术创作中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充分结合。即:一方面要在创作中尝试性的应用装饰绘画艺术语言,当然,此处的装饰绘画并非已经成形的成品,而应该是具有艺术特征的装饰语言;另一方面需要到各地的漆艺作坊去参观考察,做有针对性的实地考察,还要参考大量书籍和资料,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只有通过这些努力,才能更加灵活的运用好装饰艺术语言的精髓来指导我们的漆画创作。在当今全球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装饰艺术已扩展到极为广泛的领域,艺术样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现代漆画艺术正以其融贯东西、连通古今的审美视觉,在现代社会显示出特有的艺术魅力和价值,探讨漆画艺术与装饰绘画联姻的艺术形式特点,在漆画创作中融入一些装饰性的元素,能够开拓一个多元化的表现形式,更能提升现代漆画创作的审美要求,从而使得漆画所蕴含的独特审美元素,通过更加合理、直接的方式进行传达给观赏者。这些做法对漆画的创新与发展有着功不可没的现实意义。

漆画在中国,从萌芽发展到确立为一门独立的艺术画种,其发展速度之快、时间之短是任何一门画种都不能达到的。在短暂的几十年中,我们从越南磨漆画艺术、油画艺术、国画艺术、版画艺术等当中学习了许多宝贵的艺术经验,这些都是漆画创作中不能或缺的艺术之源,但它绝不是中国现代漆画唯一要遵循的艺术模式。实际上,我国古老的文化中有许多让人倾倒的装饰绘画艺术,而这些素材无疑都可以成为中国现代漆画发展的新鲜血液。装饰绘画艺术的审美价值对漆画表现形式有拓展性影响,装饰绘画的装饰语言在构图、造型以及色彩上为漆画的创作开辟了新的天地,增强了现代漆画的时代感。介于装饰和绘画之间的艺术形式是我国漆画发展的精神食粮,其势必可以为漆画艺术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参考文献:

1、 乔十光.漆艺[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

现代装饰艺术论文篇(6)

关键词:均陶装饰创新

时代在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在日益提高,而传统均陶堆贴工艺的受众对象是日常生活器皿,当玻璃、塑料等材质的现代生活器皿占据了人民日常生活需求的主流时,均陶民间工艺生存土壤的日益减少,这是社会环境造成的客观因素。但同样是作为“五朵金花”之一的宜兴紫砂陶却在今日的社会生活中迎来了空前繁荣时期,这就不得不令人思考均陶工艺是否自身存在它的艺术局限性了,只有深究它的内在因素,再结合客观环境因素对其改进创新,那样现代均陶工艺才能得到发展振兴。

宜兴传统均陶工艺中存在的艺术局限性有:缺乏艺术性;缺少文化气息;工艺技法单一。既然了解了它的不足,我们就可以针对这些艺术局限性的不足之处对症下药,从而实现现代宜兴均陶工艺的时代创新发展,最终实现它的艺术振兴之路。

1现代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形式的创新

现代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形式与时代生活需求相违背,在日常实用品上被挤出历史舞台,而在艺术工艺品方面又缺少发展与竞争力,因此我们要对现代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形式上进行变革创新,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均陶工艺品的定位方向和均陶工艺品的艺术内涵。

(1)现代宜兴均陶工艺品的需求定位,从生活需求大器皿向生活装饰艺术品过渡。

在现代生活需求中,均陶工艺产品因其质粗体大而受到冷落,市面上又泛滥着粗制滥造的统货,而匮乏有艺术内涵的精致工艺品。因此,我们可以把现代宜兴均陶艺术品的定位方向从生活大器皿向生活装饰艺术品进行过渡,这一点是借鉴紫砂陶的艺术成功之处。

(2)对于现代宜兴均陶工艺品的艺术内涵的发展,我们主要可以从造型上入手。

在传统均陶工艺中,由于它的受众对象是日常生活品、是大器皿,因此均陶工艺品往往等同于简单的陶瓷装饰,装饰内容不重要,因为它与陶瓷造型脱节,与造型缺失关联就使得它仅仅是作为一种装饰美化而存在的。既然我们将要把现代宜兴均陶工艺品定位为生活装饰艺术品、以小器皿为主,那么顺理成章地我们可以把均陶装饰融入陶瓷造型,使它成为陶瓷造型的整体元素,均陶装饰与陶瓷造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现代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内容的创新

传统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内容,因其对象是日常生活用品,故而它往往只注重日常实用性,它的均陶装饰多只是美化,多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吉祥景物,比如龙凤图腾之类,这类作品装饰内容缺乏时代文化气息,不可能为高层次文人所喜爱,因此它的装饰内容也就缺少文化内涵。我们要对现代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内容进行改进创新,那么我们就要加大它与时代生活的联系性,引入文人文化进而融合,使它富有时代文化内涵。

2.1现代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内容与社会文化的结合

在民间艺术历史上,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内容与社会文化的结合并非没有,在传统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内容题材的选材上就有戏文类题材和话本小说题材。“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民间艺术流传的这句谚语就曾被用来诠释宜兴历史上均陶工艺,明清时期鼎盛的苏州昆剧艺术与宜兴均陶装饰工艺的结合,还有以明清时代文学作品人物场景为题材选择的宜兴均陶装饰工艺等,它们都可以看作是宜兴均陶工艺与社会文化结合的历史。

我们今天谈现代宜兴均陶装饰工艺题材的创新变革,不是照搬宜兴紫砂陶的成功而是借鉴,虽然两者材质工艺都有区别,但现代宜兴均陶工艺与诗书画的结合未尝不可,这也只是提议与尝试,我们根本的目的则是加大宜兴均陶与社会文化的结合程度,想通过这样的尝试使宜兴均陶工艺更富有文化内涵而重新被大众人民所喜爱追捧。

2.2现代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内容与时代生活的结合

回顾宜兴均陶工艺的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它有着与时代生活的结合的传统,建国后出现的政治题材的均陶工艺,再到更早的传统均陶工艺中的神话题材、宗教题材、祥瑞图案题材等,无不是与当时人们时代生活需求相符的例子,大器皿的生活需求才有了传统均陶工艺品的普遍“大器”,更直接的传统均陶工艺装饰内容的生活题材中的“春兰秋菊”、“松鼠葡萄”、“秋菊蟹肥”等等,它们都很好地记录了宜兴均陶工艺与时代生活结合的历史。

但是时代变了,现代社会生活中出现了历史上不曾有的更多的现代元素,然而宜兴均陶艺术的发展却没有跟上时展的步伐,在现代宜兴均陶工艺品中还是比较少见现代生活元素的一些东西,这当然不符合自然发展规律。因此,在现代宜兴均陶工艺的发展方向中,我们可以更大胆地把现代生活元素引入其中,这不仅仅是主观的艺术创新更是时代生活发展的必需。

3现代宜兴均陶工艺装饰技法的创新

宜兴均陶堆贴工艺在民间被称作“大拇指艺术”,这个通俗的说法却形象地说明了它的装饰技法,研究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均陶堆贴工艺可以说是“纯拇指”的民间艺术,它的工艺基本都是通过“大拇指”所变化的不同技法来完成的,这是它的工艺传统与艺术特色。

现代宜兴均陶堆贴工艺的发展方向,我们在寻求创新变革,这种创新变革是全方面的,自然包括它的基础工艺技法。当然,“大拇指”艺术是宜兴均陶堆贴工艺的根本,有了它才有了宜兴均陶堆贴工艺,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它的优良传统,我们要寻求变革发展必须在尊重它的历史根本的基础上,坚持以“大拇指”艺术为主体,但是在它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寻求创新,可以引入吸收一些其它工艺手法来辅助,比如雕刻、泥绘等等,吸收这些其它工艺的艺术特色作后期装饰,最终目的自然是更好地、更完美地展现均陶堆贴工艺的艺术美感与艺术特色,取长补短,创造出现代宜兴均陶堆贴工艺的时代艺术新气息。

通过对宜兴均陶工艺历史的研究、与宜兴紫砂陶的对比性研究,我们从宜兴均陶工艺的装饰形式、装饰内容、装饰技法这三个方面提出了现代均陶工艺变革创新发展的理论思路。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初步论证,还需要更多人、更多地在艺术实践中去检验,但是作为现代宜兴均陶工艺的从业人员,我们的目的、我们的出发点是明白无误的,就是为了现代宜兴均陶工艺的振兴发展,只有通过符合时代特色的变革创新,才能迎来它的艺术的又一辉煌时期。

参考文献

[1]方卫明.均陶堆花的沿革与展望.《江苏陶瓷》,1999年12月32卷.

现代装饰艺术论文篇(7)

关键词:均陶 装饰 创新

时代在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在日益提高,而传统均陶堆贴工艺的受众对象是日常生活器皿,当玻璃、塑料等材质的现代生活器皿占据了人民日常生活需求的主流时,均陶民间工艺生存土壤的日益减少,这是社会环境造成的客观因素。但同样是作为“五朵金花”之一的宜兴紫砂陶却在今日的社会生活中迎来了空前繁荣时期,这就不得不令人思考均陶工艺是否自身存在它的艺术局限性了,只有深究它的内在因素,再结合客观环境因素对其改进创新,那样现代均陶工艺才能得到发展振兴。

宜兴传统均陶工艺中存在的艺术局限性有:缺乏艺术性;缺少文化气息;工艺技法单一。既然了解了它的不足,我们就可以针对这些艺术局限性的不足之处对症下药,从而实现现代宜兴均陶工艺的时代创新发展,最终实现它的艺术振兴之路。

1 现代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形式的创新

现代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形式与时代生活需求相违背,在日常实用品上被挤出历史舞台,而在艺术工艺品方面又缺少发展与竞争力,因此我们要对现代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形式上进行变革创新,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均陶工艺品的定位方向和均陶工艺品的艺术内涵。

(1)现代宜兴均陶工艺品的需求定位,从生活需求大器皿向生活装饰艺术品过渡。

在现代生活需求中,均陶工艺产品因其质粗体大而受到冷落,市面上又泛滥着粗制滥造的统货,而匮乏有艺术内涵的精致工艺品。因此,我们可以把现代宜兴均陶艺术品的定位方向从生活大器皿向生活装饰艺术品进行过渡,这一点是借鉴紫砂陶的艺术成功之处。

(2)对于现代宜兴均陶工艺品的艺术内涵的发展,我们主要可以从造型上入手。

在传统均陶工艺中,由于它的受众对象是日常生活品、是大器皿,因此均陶工艺品往往等同于简单的陶瓷装饰,装饰内容不重要,因为它与陶瓷造型脱节,与造型缺失关联就使得它仅仅是作为一种装饰美化而存在的。既然我们将要把现代宜兴均陶工艺品定位为生活装饰艺术品、以小器皿为主,那么顺理成章地我们可以把均陶装饰融入陶瓷造型,使它成为陶瓷造型的整体元素,均陶装饰与陶瓷造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 现代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内容的创新

传统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内容,因其对象是日常生活用品,故而它往往只注重日常实用性,它的均陶装饰多只是美化,多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吉祥景物,比如龙凤图腾之类,这类作品装饰内容缺乏时代文化气息,不可能为高层次文人所喜爱,因此它的装饰内容也就缺少文化内涵。我们要对现代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内容进行改进创新,那么我们就要加大它与时代生活的联系性,引入文人文化进而融合,使它富有时代文化内涵。

2.1 现代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内容与社会文化的结合

在民间艺术历史上,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内容与社会文化的结合并非没有,在传统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内容题材的选材上就有戏文类题材和话本小说题材。“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民间艺术流传的这句谚语就曾被用来诠释宜兴历史上均陶工艺,明清时期鼎盛的苏州昆剧艺术与宜兴均陶装饰工艺的结合,还有以明清时代文学作品人物场景为题材选择的宜兴均陶装饰工艺等,它们都可以看作是宜兴均陶工艺与社会文化结合的历史。

我们今天谈现代宜兴均陶装饰工艺题材的创新变革,不是照搬宜兴紫砂陶的成功而是借鉴,虽然两者材质工艺都有区别,但现代宜兴均陶工艺与诗书画的结合未尝不可,这也只是提议与尝试,我们根本的目的则是加大宜兴均陶与社会文化的结合程度,想通过这样的尝试使宜兴均陶工艺更富有文化内涵而重新被大众人民所喜爱追捧。

2.2 现代宜兴均陶工艺装饰内容与时代生活的结合

回顾宜兴均陶工艺的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它有着与时代生活的结合的传统,建国后出现的政治题材的均陶工艺,再到更早的传统均陶工艺中的神话题材、宗教题材、祥瑞图案题材等,无不是与当时人们时代生活需求相符的例子,大器皿的生活需求才有了传统均陶工艺品的普遍“大器”,更直接的传统均陶工艺装饰内容的生活题材中的“春兰秋菊”、“松鼠葡萄”、“秋菊蟹肥”等等,它们都很好地记录了宜兴均陶工艺与时代生活结合的历史。

但是时代变了,现代社会生活中出现了历史上不曾有的更多的现代元素,然而宜兴均陶艺术的发展却没有跟上时展的步伐,在现代宜兴均陶工艺品中还是比较少见现代生活元素的一些东西,这当然不符合自然发展规律。因此,在现代宜兴均陶工艺的发展方向中,我们可以更大胆地把现代生活元素引入其中,这不仅仅是主观的艺术创新更是时代生活发展的必需。

3 现代宜兴均陶工艺装饰技法的创新

宜兴均陶堆贴工艺在民间被称作“大拇指艺术”,这个通俗的说法却形象地说明了它的装饰技法,研究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均陶堆贴工艺可以说是“纯拇指”的民间艺术,它的工艺基本都是通过“大拇指”所变化的不同技法来完成的,这是它的工艺传统与艺术特色。

现代宜兴均陶堆贴工艺的发展方向,我们在寻求创新变革,这种创新变革是全方面的,自然包括它的基础工艺技法。当然,“大拇指”艺术是宜兴均陶堆贴工艺的根本,有了它才有了宜兴均陶堆贴工艺,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它的优良传统,我们要寻求变革发展必须在尊重它的历史根本的基础上,坚持以“大拇指”艺术为主体,但是在它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寻求创新,可以引入吸收一些其它工艺手法来辅助,比如雕刻、泥绘等等,吸收这些其它工艺的艺术特色作后期装饰,最终目的自然是更好地、更完美地展现均陶堆贴工艺的艺术美感与艺术特色,取长补短,创造出现代宜兴均陶堆贴工艺的时代艺术新气息。

通过对宜兴均陶工艺历史的研究、与宜兴紫砂陶的对比性研究,我们从宜兴均陶工艺的装饰形式、装饰内容、装饰技法这三个方面提出了现代均陶工艺变革创新发展的理论思路。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初步论证,还需要更多人、更多地在艺术实践中去检验,但是作为现代宜兴均陶工艺的从业人员,我们的目的、我们的出发点是明白无误的,就是为了现代宜兴均陶工艺的振兴发展,只有通过符合时代特色的变革创新,才能迎来它的艺术的又一辉煌时期。

参考文献

[1] 方卫明.均陶堆花的沿革与展望.《江苏陶瓷》,1999年12月3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