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会计信息系统论文

会计信息系统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6 16:00:21

会计信息系统论文

会计信息系统论文篇(1)

关键词:Excel;会计信息系统;系统设计;计算机

在实际企业会计工作中,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优化设计会计信息系统,以系统信息化方式管理企业会计工作,相较于传统手工管理方式,不仅可以提升企业会计信息管理效率,也可以有效促使企业未来的会计信息管理向现代信息化方向发展,发挥积极影响。以下本篇将会对此做具体分析。

一、系统设计可行性分析

(一)技术可行性

我国当前企业办公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层面非常广泛,特别是在会计工作中,不仅常常会用到Excel软件,也会应用专门的会计信息系统处理公务。对此,基于Excel平台,优化设计会计信息系统,将Excel集成到系统设计中,在系统中可以应用Excel对信息数据的加工、提炼技术,也可以有力支持企业会计信息处理决策,并提升系统管理各种会计信息的决策分析能力,发挥技术应用优势。

(二)效益可行性

会计信息系统设计中,基于Excel平台设计会计信息系统,可以运用Excel表格对会计管理信息数据进行相应的加工、提炼,并且可以挖掘分析出对企业未来战略发展有利的会计信息,从而能够为企业制定会计信息管理决策提供数据依据,制定更好的会计管理决策,提升应用该系统管理企业会计信息的工作效率。在实际中,可以使用Excel平台中的模拟运算表,对会计信息进行敏感性分析;也可以对企业会计信息数据运用计算公式进行统计,使企业会计管理工作方式更加简便高效。基于Excel平台优化设计会计信息系统,能够提升会计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企业会计工作效率,提升企业发展效益,发挥积极影响。

二、基于Excel平台会计信息系统的软件设计实现

(一)优化设计系统架构体系

图2架构体系对于本次设计的会计信息系统中,基于Excel平台,优化设计系统,会计信息系统,确保实际的系统能够满足实际应用需求。Excel平台下系统的分层架构体系如上图2所示。

(二)设置Excel服务器

基于Excel平台,设计的会计信息系统中,确保将会计信息数据存储到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库之中,可以充分利用数据库的成熟、强大的管理数据功能,提升系统应用性能。在会计信息系统设计中,用户能够根据需要自主的定义会计信息管理模板,并且能够将模板中的数据输入到数据库之中,发挥强大的数据保护功能。在会计信息系统设计之中,Excel平台能够自动提醒待处理任务,还能够为用户提供方便的数据查询功能,让系统用户能够通过该系统随时追踪到会计报表单据流转的情况,提升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效益。

(三)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构成

会计信息系统包含输入、处理和输出三个基本构成要素。进入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可以来自企业外部,也可以来自企业内部;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生成的信息同时提供给内、外部使用者,没有内、外部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会计信息系统的构成要素如下图3所示。图3会计信息系统的构成要素由上图可知,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是数据处理,因此可以在后续设计步骤中,优化设计系统数据库。

(四)数据库设计

在数据文件设计时,为增强系统安全性应采取一些控制技术,如文件被封设置文件存取权限。如某企业凭证库内.DBF数据格式,如下表1所示:数据库物理设计主要内容包括:1、确定数据的存储结构,从DBMS所提供的存储结构中选取合适的加以实现(确定存储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存取时间、存储空间利用率和维护代价三个方面);2、存取路径的选择和调整;3、优化确定会计信息系统中对于Excel表格数据的存放位置(在通常情况下,一般都会把数据表格中的易变部分以及稳定的数据部分进行分开管理,并且也分开存放系统中经常存取的数据与不常存取的数据);4、确定存储分配。

三、系统设计实现效益分析基于Excel

平台优化设计会计信息系统,可以提升企业会计信息管理效率,发挥积极应用效益。基于Excel平台优化设计开发会计信息系统,相较于直接编程开发的会计信息系统,也能够为系统用户提供更加直观的会计管理交互界面,这样不仅可以缩短系统的开发周期,也可以减少开发费用。同时,基于Excel平台开发系统,只需开发者具备一定的会计知识与Excel软件知识,即便系统开发者不是高级程序员,也不是数据分析员,依然可以开发出企业适用的会计信息系统,满足实际需求。同时,基于Excel开发设计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用户可以定期对系统自行维护,维护方法简单,不仅可以确保系统正常运行,也可以节省大量的系统维护费用,发挥积极经济效益。故此,在我国的会计信息系统设计中,随着未来Excel技术的不断提升,我国基于Excel平台设计的会计信息系统功能也会不断提升,不仅会加强对Excel数据表格的处理功能,也将会不断完善Excel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功能,提升会计信息处理效率,发挥积极影响。

四、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Excel平台优化设计会计信息系统,不仅可以提升企业会计信息管理效率,也可以运用Excel平台技术,使设计的系统更具可用性,使用户更加青睐应用该系统,也可以有效促使企业未来的会计信息管理向现代信息化方向发展,发挥积极影响。

作者:冯长艳 单位:北京红牛饮料销售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

参考文献:

会计信息系统论文篇(2)

1.1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的连接纽带

在课堂上,可以设置一些学习材料,比如给学生观看相关的财经类新闻影视,播放一些教学材料等,通过一系列不同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始终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为学生做好一切服务工作,从而能够让学生真正地表达自己的理念,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完成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会计信息化系统教学中将学习知识应用社会,将课堂内外的知识融会贯通,从而鼓励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2学生对会计信息化系统教学的认知态度的改善

在会计案例教学中,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能够增加学生的趣味性学习,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学生对课程的重视,有助于教学课程良好氛围的养成。

1.3提高学生努力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在课堂上,对于一些较难完成的会计作业,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根本无心上课,更别说会去完成一些较难的课业,但是在会计信息系统的案例教学中,学生们会为了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学习能力强,而努力克服困难,有勇气去挑战,去完成。

2会计专业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必备条件

会计案例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个人的素质进行不同程度的教学训练,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朝着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教师为辅助策略,进行教学方式和的改革和创新,从而培养学生对会计案例教学的热爱和兴趣。会计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必备条件主要有:会计案例教学教学评价多元化的系统;教师必须采取多元化、创新性、开放式的教学方式;会计案例教学课程中,要以学生自主能动性为主,教师的教学教导为辅;教师要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全面发展;教师要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较强的其他方面的素质,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其他素质的共同进步。

3当前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改革中案例教学推动研究存在的问题

3.1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不注重课程的教学

我国一直以来实行的都是应试教育,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偏重于应试教学,导致很多重要的教学内容都被忽略,因而影响着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改革中案例教学的推动研究。

3.2过分强调授课形式而忽略授课内容

为了使枯燥乏味的理论性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易被接受,课堂上老师会要求大家比如针对某一个话题进行分组讨论,采取案例教学的方式,这样的授课方式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实际的案例教学中,教学过程为了使用案例而使用案例,很多学生都有疑惑“,为什么不直接告诉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进行记录就好?”,很多知识都是可以很好的进行归纳整理出来的,不能为了成为案例教学,而只采用案例教学。与此同时老师也应该要正确培养学生的深层次思考和探究能力,切莫顾此失彼,失去了授课的真正意义。

3.3会计信息系统教学设施相对落后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不断改革和完善,会计教学也变得多样,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学硬件和软件都得到改善,但是当前的会计教学课堂的硬件也就是教学设施相对落后,很多课程项目老师只是做介绍而无法具体实际操作。

3.4会计教师的知识文化素养有待提高

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教师就是会做账,专业知识强就是真正的优秀的教师,但是当前真正的会计教师必须是各方面素养都比较高的,除了专业知识扎实以外,其他的素质也一定要好,这样才能够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各方面素质进行辅导和教学。

4会计信息系统中实施案例教学必须采取的高效策略

4.1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型学习的教学方式

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我思想和自我表达为中心,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完整的展现自己的想法。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对其所教授的课程进行备课,对会计教学指导也是局限于自己的思想意识,从而传达给学生,促使学生形成了一定的定向思维方式,不利于其自我创新意识的形成。同时对其个性化发展形成了阻碍和打击,比方传统教学就是,老师说这道题这样解答,那么学生就不去思考,照着老师说的方法进行解答,根本就不会去主动思考是否有不一样的解题策略,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一定的定向思维模式,不利于其自我创新意识的形成,同时个性化发展也展现不出来,更不用说创新了。因此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对课文知识进行了解和理解,最后老师组织学生在班级内进行知识讲解,让全班同学和教师进行评价,当然评价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对与错的评价,这样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对其负面评价进行适当的引导,有助于其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不断养成,通过自主学习,达到多元化和立体化教学的目的。

4.2案例教学方式的创新

教育机制不断改善,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改革,因此必须采取多元化、创新式、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也可以通过比赛教学、游戏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从而带动学生学习的课堂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3课程结束后,积极引导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课程完成后,学生主动对自己学习的课堂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完善,对于一些易错的题目进行分类整理,查漏补缺,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根据自己的想法撰写案例分析报告,通过对复杂多变的会计实际问题进行探讨研究,从而找出正确的解决办法,在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备选方案,然后找出相应的论据加论述。

4.4制定合理的教学课堂评价体制

教学课堂评价体制的制定,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的对待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和课堂选择项目的完成,建立完善的、全面的课堂评价体制,可以对全面进行课堂表现的评价,比如对专业技能掌握程度的评价、上课是否态度认真进行评价以及其他一些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不单只是一个考试成绩的记录,从而对其不好的行为达到约束和管制的作用。

5结束语

会计信息系统论文篇(3)

一、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影响

(一)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授权批准控制与手工会计系统存在差异

授权批准控制要求单位明确规定涉及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会计程序、责任等内容,会计论文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能和承担责任,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在手工会计系统中,对于一项经济业务的每个环节都要经过具有相应权限人员的签字或盖章。但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业务人员可利用特殊的授权口令,获得某种权利或运行特定的程序进行业务处理,由此引起失控而造成损失的案例数不胜数。

(二)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改变了会计核算的环境

随着远程通讯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的网上实时处理成为可能,业务事项可以在远离企业的某个终端机上瞬间完成数据处理工作,原先应由会计人员处理的有关业务事项,现在可能集中在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完成,因此要保证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系统对企业经济活动反映的正确和可靠,达到企业管理的目标,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范围和控制程序较之手工会计系统更加广泛、更加复杂。

(三) 内部会计控制的程序化使得内部会计控制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并增加了差错反复发生的可能性,电算化系统中内部会计控制具有人工控制和程序控制相结合的特点。电算化系统许多应用程序中包含了内部控制功能,这些程序化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取决于应用程序,如程序发生差错或不起作用,由于人们依赖性以及程序运行的重复性,使得失效控制长期不被发现,从而使系统在特定方面发生错误或违规行为的可能性较大。

(四)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会计和财务的业务处理方法和处理程序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类会计凭证的生成方式,会计信息的存储方式和储存媒介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原先反映会计和财务处理过程的各种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表等作为基本会计资料的书面形式资料减少了,有些甚至消失了,原来在核算过程中进行的必要的核对、审核等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变为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了,原来书面形式的各类会计凭证转变为以文件、记录形式储存在存储介质上,因此必须要求确保系统网络安全,确保备份安全,确保硬件设备安全。

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条件下内部会计控制的特殊形式和实施

(一)操作系统控制

操作系统作为一个计算机系统的核心部分,其主要职责是对计算机系统中所有软件和硬件的资源进行管理、调度与分配。在计算机内部会计控制中,操作系统控制的目标是在可靠保证系统资源程序的处理和利用效率的基础上,有效执行系统控制的安全管理策略,以抵御和防范各种偶然或人为的系统入侵或资源破坏。主要有几个方面。

资源保护。该保护策略主要表现为根据会计控制工作的制度和特点,利用操作系统提供的系统访问控制功能对有关的系统工作人员的操作和数据访问等方面的设置与控制,从而对会计控制工作的操作独立性和数据保密性等到方面提供相应的安全保证。

岗位隔离:岗位隔离是操作系统的资源保护功能在计算机会计内部控制系统中的延伸,其本质是,通过操作系统的用户管理和资源保护机制,使得具有工作职责和工作权限的会计控制人员只能执行自己相应职权范围内的模块,此外,经过合理的设置操作系统的用户认证和管理机制,还能够实现对用户进入系统进行操作的过程和状态进行记录,从而实现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监督和管理职能。

灾难防护:灾难防护本质上也属于计算机安全的范畴。该策略的实施反映到计算机会计控制工作中主要包括:病毒防护和故障恢复两个方面。

病毒防护是利用操作系统提供的系统资源保护和控制功能来实施有关的病毒防护处理,而故障恢复控制的作用是保证计算机会计控制系统在遇到诸如停电等环境故障时能够维持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和数据资源的完整。

(二)数据资源控制

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控制主要通过系统中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信息控制管理机制实现和实施。

完整性控制: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完整性控制主要通过现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完整性控制机制来实现。当前,一个功能完善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都能够对其管理的数据库中的数据,在逻辑关系上提供语义参照关系机制来检验和保证数据库存系统中的有关数据在进行了相关控制应用操作后仍然保持逻辑上的语义完整。

数据加密:数据加密策略的实施主要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加密和存放功能实现,其作用不仅维持了数据信息的保密,而且使得合法操作人员只能通过系统规定的程序实施操作和控制活动。

数据备份:数据备份控制的实施过程为,管理和存储信息的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根据会计系统的数据处理特点与要求,定期将系统中的关键数据从系统中的硬盘设备中,转存或备份至可以长久保存的存储设备中,比如光盘、移动硬盘。

(三)组织结构控制

在手工会计系统中,企业的财务部门一般主要从组织形式和组织程序上实行岗位控制,其中,组织形式控制是通过财务部门按经济业务的性质分为几个不同的职能组来实现相互牵制和相互监督的控制作用,而组织程序则是通过账账核对、账证核对、账实核对、财物核对以及会计主管对凭证、账簿和报表的审核制度来实现处理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在引入了计算机等先进的信息处理控制技术与工具之后,尽管计算机会计系统运作的主要原则没有改变,但是计算机内部会计控制的过程与方法上的许多变化与发展,使得实施计算机会计控制的企业或组织也必须相应的在组织机构、工作条件和管理制度等方面有所变化,从管理和控制功能的角度看,计算机会计系统中的组织结构控制主要包括部门设置、运作协调和监督管理等三个方面。

部门设置:由于引进了基于计算机的信息处理控制技术和处理工具,根据系统中操作人员任务和目标,计算机会计系统可以根据系统运作的特点与要求,将有关人员分别划分到岗位和职能相对独立的不同部门或工作小组中,例如,根据所担当的角色与任务,在企业或组织中设置:系统开发、系统维护和会计操作等几个相应的职能工作部门。

运作协调:运作协调的主要作用是在明确了各职能组织部门的职责与处理范围的基础上,建立和执行各部门协调处理和控制的规章与制度,以保障控制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监督管理:监督管理控制的作用则是在明确各职能组织部门有关人员的工作责任与处理范围的基础上,建立和执行工作完成情况的监督与考核制度,以保障会计控制工作能够高质量的进行和完成。

(四)系统维护控制

会计信息系统论文篇(4)

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是基于一般会计信息系统所具备功能,以中央银行会计信息为核心而设计与运用各子系统的集合。一是它涵盖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内涵与观念;二是它是以中央银行为中心的各类子系统的集合。包括会计核算的相关业务系统(如:TCBS系统、ACS系统、财务综合管理系统)、会计数据传输的系统(如:办公自动化系统、总行综合管理系统等系统)。三是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是中央银行会计工作的基础,是中央银行信息库,应实现其数据大共享。四是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是广义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狭义的定义。它不仅指各系统本身,还包括其与之相关的内容(如:数据档案、内控制度、安全防范、人才培养、业务培训等)。央行会计信息系统以其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和传输的功能为央行会计、国库、货币信贷、货币发行、财务、监管等工作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

二、目前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情况

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人民银行已经搭建电子化基础框架,中央银行会计核算已摆脱了以往繁杂的手工记账,从传统的手工方式变为电子化方式核算。“十一五”期间,人民银行迅速推进信息化建设,技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应用系统建设全面推进,基本完成业务信息化建设任务,开始向管理信息化阶段迈进。在遵循“数据集中、资源整合”的原则下,人民银行按照业务线条大规模开展应用系统建设。据统计,人民银行已建立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综合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反洗钱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103个应用系统,为人民银行履行各职能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这为货币政策决策提供了支持,为金融监管提供了手段,同时也提高了央行的金融服务水平。

三、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系统整体性不足、相关性不强因各业务信息系统开发只从本部门的业务状况和当时技术条件考虑,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很少考虑与其他业务系统的互连、互通问题,使得各业务系统相对独立,形成标准各异的“烟囱”式系统。同时,各系统的开发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使用技术和开发模式各异,一般各系统独立运行、管理和维护。有时为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采用专人专机、专人负责的模式。这造成信息资源共享难、系统维护艰难、运行成本较高的问题。整个信息系统间关系纵横交错、网络支持复杂、系统开销庞大3,也给业务人员工作带来了压力。目前,财务综合管理系统、ACS系统、国库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等相互独立运行,每天一个基层县支行基础业务股业务人员完成当日业务需使用6~10个系统,3~6台电脑。因各应用系统的独立运行造成相关联系统(如财务综合管理系统与ACS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与ACS系统、货金系统与ACS系统)内数据无法自动校验、核对,只能以手工方式进行核对与汇总。为确保账务数据的准确性,财务报费用后需将财务系统数据与ACS系统数据进行核对,现在只能分别从两个系统打印账表人为进行手工核对。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与ACS系统、发行基金与ACS系统等相关联系统也存在上述情况。会计财务部门汇总报表则更加困难,业务人员需分别从国库、财务、ACS、货金系统等系统中导出数据,然后进行手工汇总。若数据导出或数据汇总错误则整个报表错误,只能从头开始。如果各应用系统之间加强连通性,增强信息数据共享,实现各系统之间关联数据的自动校验、核对,报表的自动生成(汇总),这不仅减轻业务人员的工作量,也增强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准确性。

(二)会计信息系统不健全、部分系统使用率不高人民银行会计信息系统数量较多,但并未实现全覆盖且存在漏洞。一是系统设计与开发工作主要为科技人员负责,而系统使用人为会计人员,业务系统未能充分满足会计人员的业务需求。从会计角度出发,系统存在风险但该风险不能通过系统设计程序来避免。二是系统开发未能综合考虑会计业务的各环节,仅针对会计业务的其中一个环节,新系统上线造成该业务环节与其他关联环节脱节、不一致的情况。三是相关会计系统功能不够完善。在现实工作中,由于《系统》自身功能欠缺,仍存在一些潜在风险。四是中央银行的会计信息系统具有数量多覆盖面广的特点,但部分应用系统使用率不高。如预算单位账户年检系统每年仅使用一次。近年来从普洱市情况看,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及外挂系统每年业务量不超100笔,如墨江县支行两个系统上线以来均未发生过业务。

(三)会计信息系统内控制度不完善,存在风险隐患

1.会计内控认识不到位、会计信息沟通不畅。随着各业务系统的上线运行,业务人员忙于新系统业务处理操作的学习忽视了对新系统中业务处理流程风险防范的学习。将风险防范依赖于新系统自身的平衡校验及风险防范设计,淡化了业务流程中的人为控制,形成“只要系统校验通过就行”的不良习惯。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存在014年第7期下旬刊(总第559期)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7,2014(CumulativetyNO.559)在信息沟通不畅问题,突出表现在公文传阅不及时。如15日央行上调准备金率,会计业务人员需对系统内参数进行维护而至15日会计人员并未收到上调准备金率的文件资料

。2.会计内部控制建设滞后于业务发展。今年来随着央行会计业务的不断发展,会计新业务、新系统迅速被推广应用,但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实施细则尚未出台,其操作规程与相关制度不配套,出现内部控制空白时间段。其次,现有的监督管理方法落后于业务系统的发展。如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上线,会计数据的核算方式发生了变化,而并未出台相应的监督管理办法或监督的标准,也未对事后部门进行培训指导。事后监督部门不清楚新的会计信息系统,加之没有统一的规范,存在监督难的问题,只能凭以往的经验监督。最后,目前的会计监督缺乏对系统内操作流程的监督。事后监督多以会计凭证资料为准,以最终的账务结果为依据,而没有对业务人员系统内的操作过程进行监督与管理。存在会计凭证与系统内操作不一致的情况,而只看账务结果是无法发现的。如国库会计数据集中核算系统,一份更正(调库)通知书在系统内有多种操作方法(通过更正菜单、或其他菜单),业务结束后系统自动按其设计的原理对业务数据进行汇总,而最后呈现的账务结果一致。事后监督部门只看会计凭证是无法发现业务人员在系统内是如何操作的,该笔业务的明细只能通过系统内部查询。这也给业务监督部门提出了难题。

3.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会计内部控制面临的挑战。现有会计内部控制未涉及计算机技术人员与会计人员权责如何分工、如何防范计算机风险等一系列问题。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会计风险是会计人员面临的棘手问题。如:会计系统故障无法接收、发送网点业务;业务系统故障导致数据丢失或因数据工具损坏而造成无法读出、储存数据;计算机程序故障或由不正确的系统操作引起的错误

。(四)会计人员知识更新速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中央银行会计信息化的迅速推进,业务系统的运用,会计人员不仅需了解会计知识还需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知识,这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知识和会计原理等不如手工会计直观,业务人员局限于业务的计算机操作而忽视了对其原理的学习。因各个系统设计的思路不一致,其相关的操作也存在差异,对应风险点不同,原有的会计知识已不能满足当前要求,这要求会计人员及时更新会计信息适应新的发展。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率。会计信息系统的运用者是会计人员,若会计人员不会使用或者不懂系统运行原理则丧失了系统开发的意义。

(五)会计资料收集、会计档案管理手段落后随着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数据、档案不仅包括手工账本和登记簿,电子数据资料也是会计档案的重要组成。目前对电子数据的保管没有统一的标准或模式,只针对部分业务系统的电子数据保管进行零星的规定。其次,央行会计档案多以纸质资料的形式进行分散保管,存在查找资料难、资源共享难的问题。会计凭证、账户档案、数据资料、人员档案等处于分部门进行保管状态,调用一个文档或数据不仅需跨部门协调还需手工进行查找,上下级行资料调阅更需通过快递进行传阅,这不仅加大了调阅资料的时间也增加了数据资料的传递风险。因各类经济数据资源不共享,造成多个部门重复统计、收集相同会计数据,不仅加大了业务人员的工作量也造成资源浪费。如今,商业银行已将会计资料归档和整理上收,会计资料进行影像扫描储存供会计人员查阅。现有的档案保管规定不能满足现实发展,部分档案资料的保管方式、方法未能在各项规定中找到,只能凭会计经验进行保管。总体来说,央行会计档案保管手段落后,档案保管也逐渐被忽视。

四、多措并举,不断完善央行会计信息系统建设

(一)构建总体框架,建立央行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强各方联动研究并制定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框架。明确央行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方向、目标、指导原则,制定可操作的执行标准和规范,供领域范围参考。可制定长期和短期目标,采取各部门分步实施策略。提高认识,加强各部门沟通建立建设央行会计信息系统的长效机制。

(二)加强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构建

1.以硬、软件为基础,构建安全保密风险控制。加强对计算机硬件的要求,购置的系统软件应是经过实践应用并被证明是安全可靠的、技术成熟的。若各业务系统对计算机有特殊要求,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配置,严防因计算机问题造成会计信息系统风险。建立机房硬件服务器安全保护制度,安装火警防护系统及后备电源,以防突况发生。同时,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制度,以人员为关键,做好会计信息保密工作。

2.以技术控制为核心,构建安全保密风险控制。首先,对系统各操作员进行身份认证、数字签名确认制度,确保用户的身份安全。其次,通过系统安装防火墙、查杀病毒、信息加密等方式,加强会计信息系统安全。同时,加强会计信息系统内的岗位控制和操作控制。在划分岗位职责时严格遵循岗位不相容原则和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操作员在系统内操作应严格遵循会计业务和处理流程进行,并建立日志备查。最后,做好数据备份与数据保管工作,建立系统运行维护记录及时了解系统运行情况。

3.以网络为中心,构建安全保密风险控制。及时监测中央银行系统内网络的运行情况,查找安全隐患,发现隐患及时处理。系统外导入系统内时应加大对传输数据的安全性监测,确保导入系统内数据安全严防病毒入侵。

4.以备用系统为保障,构建安全保密风险控制。应建立健全备用系统保障制度,制定相应的应急情况处置预案,并开展经常性应急演练,做到备而有用,确保系统运行无后顾之忧。

(三)加强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的自身建设一是制定应用系统设计和实行的总体框架及标准,规范数据采集、处理和储存标准,提高标准化水平,增加整个系统数据的一致性和系统的可扩展性,增强对业务需求变化和组织机构变化的适应能力。二是整合央行会计信息系统。在技术允许的条件下,统筹考虑,合并或取消部分现有会计信息系统,建立高效的系统。建议将部分业务系统整合,业务人员可在同一系统的不同菜单内办理多种业务,减少一种业务对应一个应用系统的局面。三是加大空白领域(支付结算)的系统开发,改善会计信息系统设计中的不足,不断完善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

(四)加强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的内控建设提高业务人员风险防范认识,改变依赖系统控制的思想。加快内控制度建设,使之与系统同步,消除会计监督的空白。强化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改善会计信息系统的监督管理办法,新的会计信息系统应对应与之相关的监督手法,使之能有效的对各应用系统进行监督。同时,应加强各应用系统内的操作监督,规范业务操作流程,严防系统内操作的随意性。加大新系统业务培训力度,尽快转变新系统的工作理念,以适应新系统的需要,彻底纠正以往旧观念的影响。

会计信息系统论文篇(5)

关键词:学位论文 网上评审系统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c)-0027-01

1 现行评审方式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校研究生授予学位人数逐年递增,其中2012年授予学位人数比2008年增加了75.7%,增加了近一千人,论文送审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传统论文送审方式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1.1 周期长

论文寄出和寄回的时间需要一周的时间,对方学校需要整理和商定合适的平时专家,评审专家论文评审,对方学校汇总评审结果等需要一定的时间保障,根据统计,传统的论文评审周期要一个月左右。

1.2 费用高

论文的打印装订费用、邮寄费用随着论文送审数量的增多,也越来越高,随着毕业生基数的递增,这一费用势必逐年加大,给研究生管理部门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负担。

1.3 效率低

传统的论文评审方式主要依靠工作人员的手工操作:论文的编号、寄送、评阅书的整理统计,学位评审管理人员需进行大量的重复简单劳动,工作效率低。

2 系统设计与结构功能

2.1 系统设计原则

(1)用户分级管理。

研究生上评审系统用户分管理员和评审专家、学生三级:①管理员用户可以将本年度申请学位研究生的基本信息和论文电子版上传、审核、修改评审专家基本信息;可以查阅专家提交到系统上的评审结果;打印论文评阅书。②评审专家用户可以管理本人基本信息,对系统里的评审论文进行下载、评阅,最后将最终的评审结果上传。③学生用户可以上传评审论文(pdf格式),查询评审结果,下载打印论文评议书[1]。

(2)系统操作简单。

为方便各级用户使用,系统在设计上始终强调操作简单明了,各个操作界面都设计的非常人性化,让用户对各种操作一目了然,如在评审专家界面,在点击“提交评审结果”后,会提醒评审专家,一旦确认后,将不能再修改评审意见,有效的防止了有的专家误点击。

2.2 系统结构功能

我校设计研发的研究生学位上评审系统具有四项主要功能,即论文基础数据管理、评审标准管理、评审专家管理和论文管理。

(1)论文基础数据管理。

本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将学生信息安排批次进行管理,可以批量或单个将学生信息导入到系统内,系统根据学位类别进行分类,管理员可以通过本模块对学生信息进行修改、删除等操作。

①批次管理。

批次管理用来区分每年申请学位的研究生,通过批次管理可以设置网上论文评阅的批次,以便于论文评审信息归档和统计。

②学位类型管理。

该系统针对不同的学位类型进行分类管理,在学生学位类型管理界面,选择查询条件将会查询符合条件的学位类型信息。“添加学位类型“链接,将会显示添加学位类型界面。通过点击“设置为有效“或“设置为无效“链接,将会改变对应学位类型的状态。可以修改、删除对应学位类型的信息。

③导入学生信息。

该系统使用前,需要将学生的相关信息导入系统,为方便快速导入学生信息设置了“批量导入学生信息“功能,该功能提供批量上传论文学生信息的excel模板。按照模板要求填写完上传信息,就可以实现批量学生信息的导入,随着研究生论文送审数量的增多,这一功能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方便个别增加的学生信息的导入,系统也设置了“添加学生信息”功能,方便了管理管理。

该功能可以对导入系统的学生信息进行查询、修改学生信息“修改密码“将会显示对应学生的修改密码界面,进行密码的修改。“删除“将会删除对应学生的信息,如果该学生已经存在论文信息,那么删除失败。为方便删除学生信息,还设置了“批量删除”功能,将会对所选择的学生信息进行批量删除,管理员可以方便的进行编辑学生信息。

(2)评审标准管理。

不同学位类别的评审标准不同,同时根据管理规定的变化,评审标准也在不断的修改,该评审系统通过评审标准管理这一功能,可以方便的增加、删除和编辑各个学位类别的评审标准,不同学位类别的评审标准将会在论文对应学位类别的评阅书上体现。

(3)评审专家管理。

该功能主要用于对评审专家进行信息导入、编辑、账号分配。为方便快速导入评审专家信息设置了“批量导入评审专家信息“功能,该功能提供批量上传评审专家信息的excel模板。按照模板要求填写完上传信息,就可以实现批量评审专家信息的导入,为了方便个别增加的评审专家信息的导入,系统也设置了“添加评审专家信息”功能,方便了管理管理。系统对专家的信息可以进行修改、删除等操作。

(4)论文管理。

主要提供了上传/查看论文、审核论文信息、统计评审专家信息、统计评审结果信息。

①论文上传管理。

该功能将评审论文电子版上传到评审系统中,为了论文保密,系统要求提交pdf格式的电子版。对于上传的论文电子版,需要经过管理审核后,才能传到系统上,这样保证了研究生上传的论文符合学校的送审要求。

②评审结果统计。

该功能将论文评审结果进行统计,按照查询条件进行评审结果信息的查询,并导出excel评审结果统计库。通过点击“统计评审专家信息“链接,将会显示统计评审专家信息界面,可以选择查询条件进行评审专家信息的查询,并导出excel或专家编码信息。

3 研究生学位网上评审系统应用实践

通过我校使用研究生网上论文评审系统的情况,极大方便了老师和研究生,受到了一致好评,该系统有如下特点。

(1)缩短了评审周期。该系统的操作是在网上进行,评审专家已提交评审结果,学校管理员就可以得到评审结果,大大缩短了评审周期,评审周期的缩短,可以让研究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论文修改。

(2)降低了经济成本。系统采用无纸化办公,评审的论文通过系统导入电子版即可,节省了论文打印装订和论文邮寄的费用。

(3)提高了管理效率。运用研究生上评审系统,可将论文评审工作相关的信息收集、校对、整理、传输由传统的手工作业方式转变为基于网络技术的网上评审、审核和办公自动化模式,将学位评审管理人员从大量的重复简单劳动中解脱出来,大大减少了学位论文评审工作所耗费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4 结语

研究生学位上评审系统,改变了传统论文评审方式,方便了评审专家的使用,缩短了论文评审周期,节省了评审费用,且能够保证评审信息信息快速准确,将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工作变为简单规范,提高了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会计信息系统论文篇(6)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本科;人才需求

一、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人才现状

目前,有60%的企业认为缺乏相关技术人才和人才流失是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在大部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关注不够,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增强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就必须采用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手段。事实上,企业信息化管理是充分利用高新技术的过程,而所使用的高新技术不是一次购买、一直使用的技术。这样才能满足企业在新时期的信息技术要求。据调查结果显示(见图1),苏南、苏中地区中小企业中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文化程度普遍高于苏北地区,苏北地区中小企业内部实施人员的知识层次偏低,大部分是大专生或高中生,对新知识的接受力不强,而且已经形成一种定性思维,这对于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是不利的。因此提高企业中会计人群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核心技术,使之与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同步,是当务之急。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人才匮乏,且造成匮乏的原因是由于待遇和企业重视程度等因素,这些因素决定了中小企业召到和留住高素质信息化建设人才比较困难。

自2009年4月,财政部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目标。但该目标提出3年以来,大部分高校已修改会计学专业及所有专门化方向的人才培养计划,课程体系也稍有变化,但获得的教学效果却不明显。因此,要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会计信息化人才,重新构建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大势所趋。

二、会计信息化从业人员与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会计信息化是一门跨会计学和计算机科学的边缘性学科,其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必须要同时达到既懂会计知识又懂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江苏省内高校在本科专业中没有开设会计信息化这一专业,而且现阶段所需的会计人才须具备会计信息化的技能,因此在现阶段,要么在会计专业中培养懂计算机的人员,要么在计算机专业中培养懂会计的人员,据搜集的资料显示,江苏省高校采用前者的比较多。但通过调查询问,学会计专业的人员往往对计算机不感兴趣,有的即使感兴趣基础又比较薄弱,导致培养效果不佳。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缺陷。

1.会计信息化从业人员现状分析。会计信息化从业人员分为教师、研究人员、系统应用人员、系统管理人员、软件开发人员。下面分别对其现状进行分析:第一,从会计信息化教师队伍来看,苏北地区小部分高校的教师来自于计算机专业。这些教师对应用软件操作、软件系统架构、软件系统分析过程、数据库甚至程序代码的编写都比较熟悉,虽然对会计知识也很了解并熟悉,但在课堂重点讲授的仍是计算机知识,无法把计算机作为工具来重点讲授会计的业务处理。另外大部分高校教师来自于会计学专业,这些教师对会计信息化业务处理较为熟悉,能够灵活应用会计知识来操作会计信息化的学习软件,但因为会计信息化发展仍不够成熟,所以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在教授过程中,仅通过几套企业账务进行操作讲解,依葫芦画瓢,无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理解其精髓。第二,从会计信息化研究人员来看,研究人员的构成变化极大,专业背景更是千姿百态。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搜索字条“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系统”、“计算机会计”论文,有些论文讲一些理论知识,没有具体的描述理论是可行性,也尚未真正去操作,去实践;有些论文研究的问题比较旧,有些论文有突破性的发现和推进,但就整个会计信息化学界而言,作用还是微乎其微,这导致我国会计信息化陷入理论落后于实务的怪圈。第三,从系统应用人员来看,基本是会计人员。他们可以利用计算机通过财务软件处理日常会计业务,但在系统处理出错时往往无法立即辨别问题出错的关键或者错误方向,在信息技术变更日新月异的时期,大部分会计人员不想接触并了解计算机新技术。第四,从系统管理人员和软件开发人员来看,基本是计算机人员。他们进行系统维护、数据库管理、网络管理以及程序代码编写的能力比较强。但要让他们完全掌握会计业务流程处理并对其进行改造、处理好会计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以及内部控制的手段和方式就会产生力不从心的感觉。

2.会计信息化现有课程体系现状分析。由于大部分本科院校对会计学专业的会计信息化教学不够重视,许多学校只设置一门会计信息化的课程,大多在大三下学期开设,采用“课堂讲授+实验室上机”的教学方式。教学时间比较短,课时量不多,一般为48~64课时。各校教材不一,几乎每个学校都有自编教材,但以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庄明来教授主编《会计信息化教程》、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杨周南主编《会计信息系统》、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主编《计算机会计学》和《会计信息系统》为多。课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会计信息化基础知识、数据库基础知识、会计软件开发方法、会计信息系统各功能模块(系统管理、财务处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存货核算系统、应收应付系统等)分析与设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审计等,以理论教学为主。在会计信息系统各功能模块的教学中,用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来分析各系统,以培养“开发类”会计信息化人才为目标。大部分高校在实验上机都以用友ERP- U8、金蝶K3等应用软件为实验平台,主要在于培养学生软件操作能力,以培养“应用类”会计信息化人才为目标。这造成了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长期分离,理论与实验无法结合。而且,传统的会计学教学思想认为会计信息化仅仅是用计算机代替手工做账,而不应该花太多时间和课程来培养学生,紧紧束缚了会计信息化教学,制约着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

三、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

随着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数据仓库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并逐步应用于会计领域,特别将基于XBRL信息技术引入会计信息化领域,会计信息化技术日新月异,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要求也与日俱增。高校要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会计信息化本科人才必须重新构建课程体系。课程体系重新构建每所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各异,教学定位也不一,在此把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定义为应用型、开发型、管理型等三种。而李心合认为本科会计教育的功能应当定为应用型为主,应用型会计人才一般应当具备实用性、创造性、外向性、通用性等主要质量特征。因此,我对于会计信息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有如下设想。(1)计算机类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课堂,主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熟悉应用office办公软件。针对会计类专业,加强Excel学习对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非常必要。具体如Excel工作表的建立和编辑、Excel数据分析和图表处理、Excel数据库功能、Excel函数(重点讲述财务函数和统计函数)、VBA基础、应用Excel设计出纳管理系统等。“会计信息技术综合”课程课堂讲授内容为: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信息安全、XML,XBRL等涉及会计的新信息技术,对开阔学生的眼界,紧跟技术前沿有较大帮助。(2)会计类课程。会计学专业课程的学习是会计学专业学生学习的重点,调查中的高校都重视理论与时间相结合的理论,开设模拟会计实验课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结合计算机知识和会计学知识,建议其它主干课程利用B-S结构的实训教学平台开设全天候开放式学生自主实验。教师只要通过软件教学平台设置课程和学生信息,学生就可以在能够上网的地方随时登录网站来进行自主式练习。这样不仅不浪费课堂教学的时间,又能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的会计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会计信息化的理念。(3)会计信息化课程。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内容也要随之而动。也就是说会计信息系统已经远远不能概括现在会计信息化的内容。现在大部分高校都使用自己编写的教材,但内容更新较为缓慢。大多数高校上机实验都以用友ERP-U8或金蝶K3为主,实验内容一般为:系统管理、系统初始化、总账子系统、工资管理子系统、固定资产管理子系统、应收应付账款子系统、报表子系统,也有些师资力量和教学力量较为雄厚的高校也将采购管理子系统、存货管理子系统和销售管理子系统列入实验内容中。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对教学内容和实验内容进行更新并对教材使用进行规范。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会计信息系统、企业管理和业务循环、REA会计模型、会计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和过程、ERP系统、XBRL网络财务报告、会计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会计信息系统审计。每部分均开设相应实验。这三类课程的开设要循序渐进,先进行前者学习,然后再进行后者,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基于当前会计信息化从业人员现状、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社会对信息化人才需求,重新构建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是有必要的。

要充分利用会计信息化的功能,实现会计信息化的正常运行,就必然对会计人员、财务人员和其他管理人员有更高的要求。而会计理论知识以不能满足信息化的要求,所以需要培养他们熟悉新的信息技术和方法,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有更强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只有这样,才能胜任工作岗位。因此学校要培养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所以课程设置上应从中小企业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要求出发,突破传统的学科界限,真正做到以能力为本设计教学内容,才能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真正提高,真正适应社会的需求。本文构建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有些高校会受到师资力量和实验设备购买经费的限制而无法实施,但可以进行选择性实施。这个课程体系将会提高学生学习会计信息化课程的热情,增加学生学习会计信息化的深度,为社会培养造就合格的优秀的会计信息化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周南等.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汤四新.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与实验创新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1)

会计信息系统论文篇(7)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系统构建,系统实施

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革命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和经济模式。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广泛应用,会计工作也正经历着从手工到会计电算化再到会计信息化的历程。在现代餐饮服务行业中,快餐连锁营销模式在近几十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其逐渐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用到会计核算及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大型的连锁国际快餐企业都有一套相对比较成熟和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相比之下,国内快餐连锁企业虽然计算机和网络普及率逐年升高,但这也只是作为取代手工方式做账的一个手段,未能建立完善的、适于企业发展的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的理论

(一)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

会计信息是指在会计核算和管理中需要的各项数据,可以分为财务信息、管理和决策信息等。系统是由一些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为实现某一目标而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会计信息系统可以收集、输入和处理数据,存储、管理、控制信息,向信息的使用者报告信息,使其达到预定的目标

(二)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特征

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许多企业已经对其信息系统进行重组,实现传统自动化会计信息系统和各业务职能信息系统的集成。概括地说,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应该具有下列主要特征:

与业务处理系统相结合,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嵌入业务处理规则。事件处理规则和其他程序化的业务逻辑能帮助组织检查错误和舞弊行为,甚至有助于防止错误的发生。与业务处理系统相结合,集成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传统的会计计量局限于货币计量,忽视了难以以货币计量的信息。与业务处理系统相结合,实现信息的实时采集、处理、存储和传输。系统在组织处理业务活动时,采集、处理、存储和传输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电子商务将商业信息以标准格式在不同商务组织的计算机系统间进行自动化数据传递,使贸易实现自动化。由此,极大地改善了信息的使用效率。与业务处理系统相结合,集成存储业务事件的原始数据 。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是部门级信息系统,与企业中的其他信息系统缺乏及时有效的交流。而现代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级信息系统,追求信息的集成和共享,使分散的多个数据库在逻辑上集中,而且消除了冗余,支持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快餐连锁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分析目前,传统的管理、经营模式遭遇严峻挑战,而全面打造可复制的流程化、科学化、精细化、连锁化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将成为餐饮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快餐连锁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构建

(一)合理引入信息化,确保系统构建与管理水平相协调。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装备水平、技术水平、人员素质、管理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需求和产物,是依附在以上各项管理发展水平上的先进工具,因此,不能忽视企业信息化构建的重要性。在企业发展的合理阶段适时引入信息化,整合企业各项资源,最大可能地发挥资源效能,降低运营成本,取得满意的经济效益。同时要防止把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构建绝对化、理想化,颠倒其和其它硬件管理水平的关系,脱离企业整体水平的现状,在引入时间和范围上陷入盲目性。因此企业在引入会计信息系统以前,首先要加强和完善各项基础管理,在适当时机再引入会计信息系统。

(二)跟随财务信息化进程,逐步完成。企业流程再造企业流程包括由企业的生产作业、管理作业、对外商务、组织结构等方面形成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及其流动过程、流动速度和其它内容等。构建会计信息系统并非仅仅将会计工作手工处理方式改为计算机处理方式来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而是作为企业经济业务平台,要通过企业流程再造过程取得企业经营的卓越成效。

(三)跟进系统构建全过程,进行不间断的人员培训由于行业特点,快餐连锁企业的财务信息化构建更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在构建初期,由于传统观念和管理的惰性,部分人员会产生会计信息系统无用论。因此在实施前要尽量培训财务人员,提高财务人员的基本计算机操作技能,在人机并行阶段,保持电脑账与手工账同步。当会计信息系统构建完成后,还有不断升级改进的工作,仍然要不断地学习。因此,整个信息系统构建、实施的过程,就是不断对员工培训、学习的过程,否则,很可能半途而废或事倍功半。

(四)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会计信息系统极大地改变了会计所处的外部环境,使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核算中解脱出来,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全面性。但对企业的内部控制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实施会计信息系统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加以约束,才能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

结论

本文关于快餐连锁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构建的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无论是针对会计信息系统理论研究,还是针对餐饮企业的财务工作,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快餐连锁企业构建会计信息系统是完善企业管理的持续性工作,对于快餐连锁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建立后如何更好地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如何随着企业发展进行系统的拓展等问题都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参考文献:

[1]欧阳电平,陈潇怡.论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演进.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57)

[2]约瑟夫·W ·威尔金,森凡山特·拉文尔.会计信息系统,2003

[3]李清.会计信息系统模式的发展历程.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1

[4]程光.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及问题分析.中国管理信息化,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