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大学生诚实守信论文

大学生诚实守信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17 18:06:37

大学生诚实守信论文

大学生诚实守信论文篇(1)

关键词:诚信 高职大学生 价值

目前大学生不讲诚信的现状时有发生,例如考试作弊、恶意欠费、随意毁约等等。高职院校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的一部分其诚信状况也不容乐观,一些高职大学生对讲诚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只要对自身有利,讲不讲诚信无所谓。那么诚信对高职大学生的发展具有哪些重要价值呢?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一、诚信的概念解析

要把握诚信对高职大学生发展价值,首先要明白诚信的内涵。中华民族有讲诚信的传统,在我国古典著作中有许多对诚信的涵义进行了解释。例如《大学》云:“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释名》曰:“信,申也,相申述使不相违也。”

现代人们对诚信的解释虽然有很多种,但大体意思都差不多。何小雄主编的《职业道德与法律》一书中对诚信的解释较为全面:“诚实,就是真实无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对自己,要真心诚意地为善去恶,光明磊落;对他人,要开诚布公,不隐瞒,不欺瞒。能忠实于事物的本来面目,不歪曲事实,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思想,不说谎,不作假,不为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欺骗别人。一句话,诚实就是表里如一。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讲信誉,重信用,忠实地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答应了别人的事一定要去做,言必行,行必果。”[1]

诚实和守信两者意思是相通的,是互相联系在一起的。诚实是守信的基础,守信是诚实的具体表现,不诚实很难做到守信,不守信也很难说是真正的诚实。诚实侧重于对客观事实的反映是真实的,对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的表达是真实的。守信侧重于对自己应承担、履行的责任和义务的忠实,毫无保留地实践自己的诺言。

二、诚信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发展的价值

诚信一直被认为道德品质之首,“诚,无常之木,百行之源也”。诚信是一种古今中外都被认可和推崇的道德观念,中国古代的圣贤哲人都把诚信作为一项崇高的美德加以颂扬。在现代高度全球化的背景下,诚信的重要性较之过去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无论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还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都一再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特别是总书记在2006年3月全国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中,更是明确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那么,既然诚信这么重要,那么诚信对高职大学生的发展的具有哪些价值?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诚信是大学生立足校园的根本

“木无根而不活,人无诚信不立”。作为一个高职大学生,要想立足于校园,必须讲诚信。在学校里,作为一个学生,必然要和教师、同学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要想取得教师和同学的认可,首要一点就是要讲诚信。一个经常撒谎骗人的学生是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信任和肯定,作为一个学生如果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同,那么他将会被同学们孤立,无法融入集体生活,会被边缘化。人不可能脱离群体而生活,因此被孤立的学生很难健康成长。我在任班主任时期,曾经有一个学生就因为经常以各种虚假的理由向同学借钱,导致失去同学的信任,最后退学回家。

2. 诚信是大学生学习进步的要求

学习是高职大学生的主要任务,而高职大学生要想学习进步,就必须坚持诚信。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曾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想学习进步一定要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不能弄虚作假。现在有少部分高职大学生,作业抄袭,论文剽窃,考试作弊。作为高职院校的政治教师,我在评阅学生论文时,发现不少学生的论文基本雷同。这些学习上不讲诚信的现象已经严重影响高职大学生的学习。同时,诚信也是高职大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不可缺少的条件。诚信本身就是真、善、美的统一,真是诚信的基础,换言之,诚信的确立就是求真的过程。在当今知识经济业已来临的时代,求真需要创新,突破常规。“在某种意义上说,诚信和创新也就是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关系”,[2]“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能真正解放思想”。因此高职大学生只有具备诚信的品质,才能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3. 诚信是大学生实现就业的保证

目前大学生在就业方面不讲诚信的表现越来越突出。“大学生在工作实践中不守承诺,违约,频繁跳槽,给用人单位带来重大损失。据中央电视台报道,《关于大学生就业率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大学生个人素养最不满意的是不诚实、爱搬弄是非和畏难情绪”。[3]

讲诚信的高职大学生容易得到招聘单位的信任,找到稳定的工作,相反不讲诚信的高职大学生则常被用人单位拒之千里之外。招聘单位和高职大学生达成就业协议后,有诚信的高职大学生会认真遵守相关协议,在规定期限全心全意地为单位努力工作。而不讲诚信的高职大学生无视合同的存在,一旦遇到更好的单位,便会单方毁约,私自跳槽,给单位造成相应的损失。久而久之,不讲诚信的高职大学生因为不信守承诺终会遭到用人单位的抛弃,不能实现顺利就业。

4. 诚信是大学生事业发展的基石

经过几年的大学学习,高职大学生最终会走向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不管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要想事业有所成功,必须做到诚实守信,否则就难以成功。两千多年的著名教育家孔子就反复地告诫他的弟子们,要“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理,行乎哉?”[4]在孔子看来,说话诚实守信,行为笃厚恭敬,即使在蛮貊之地,也行得通。说话不诚实守信,行为不笃敬,即使在自己的家乡,难道行得通吗?人既是自然人,也是社会人,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个体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须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才能满足其需要,实现自我的发展。而只有具备诚信品质的人,才能持久获得他人的信任,争取到自身发展所必需的各种条件”。[5]诚信缺失的代价是非常昂贵的,最终会影响到个体一生的发展,可以说,诚信是个体获得社会资本,取得事业成就的一个重要前提。

总之,讲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对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具有重要的价值,是高职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何小雄.职业道德与法律[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18页.

[2]戴显梅.诚信是创新性人才培养与选拔的基石[J].教育教学研究,2007年第33期,第130页.

[3]刘莉,孙彩霞.职业院校大学生的诚信、敬业教育[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07年第1期,第45页.

[4]李浴华,马银花译著.论语・卫灵公[M].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1版,第117页.

大学生诚实守信论文篇(2)

关键词:信;求诸己;义;启示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每一位大学生必备的重要品质。然而,近年来大学校园里屡屡发生的诸如考试作弊、论文抄袭、求职简历造假、助学贷款逾期不还等现象,却极大地挑战着大学校园里的诚信风气。因此,加强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建设刻不容缓,而如何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是其中的难点。在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尤其是孔子思想中蕴含了大量的诚信思想,可以从中获取启示。正像在2014年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所谈到的那样:“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文旨在以《论语》为依据,对孔子的诚信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和现代转化,希望能对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有所启示。

一、孔子的诚信思想

在当代诚信一词中,“诚”与“信”二字连用表示诚实守信之意。但在《论语》一书中,“诚”和“信”二字并未连用。“诚”字在《论语》中只出现过两次,分别是“诚不以富,亦只以异”(《论语•颜渊》)和“诚哉是言也”(《论语•子路》),各自表示的是“的确”和“对”的意思,并未涉及道德品质。而“信”字在《论语》中则出现了38次,大部分是用于道德要求上,与当代的诚信一词意思相似。所以本文对于孔子诚信思想的研究主要是以《论语》中所讲到的“信”为依据。

(一)“信”的内涵及其价值

孔子所述“信”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论语》里的“信”字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诚实守信之意;二是信任之意。而两者之间存在因果联系,只有自己做到了诚实守信,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孔子正是从个人立身、朋友交往、君主治国三个层面来阐释“信”的这两种含义的。1.“信”是个人立身之道在个人层面,“信”指的是诚实守信之意。孔子认为,“信”是个人立身行世的前提。他曾把“信”比喻成让车子前进的重要零部件“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没有了輗軏,车子无法前行;没有了诚信,人也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弟子子张问如何处世时,孔子也告诉他“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论语•卫灵公》),可见做人诚信的重要。除此之外,“信”也是实现“仁”的一个条件。《论语•阳货》篇记载了这样一段对话:“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要培养“仁”这一最高层次的道德品质,就要从包括“信”在内的多种稍低层次的道德要求做起。所以孔子在教导学生时,把“信”列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四大科目”(文、行、忠、信)之一,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成为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人,一步步朝着“仁”这一理想人格而迈进。2.“信”是朋友交往之道朋友交往,也不可缺少“信”德,应怀着诚实守信之心与人交往。孔子的弟子深得孔子教诲,多次论及“信”在朋友间交往的重要。譬如,曾子就把“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作为每天必须反省的一项内容,子夏也认为“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不仅自己与人交往时做到“信”,孔子希望所交的朋友也应是诚信的,他是这样挑选朋友的:“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谅”在此即为守信之意,正直的、守信的、博闻多识的这三类是益友;而惯于谄媚奉承的、当面恭维背后毁谤的、夸夸其谈巧言口辩的这三类便是损友,可以看到皆是缺少诚信之心的人。彼此坚守诚信相交往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获得互相的信任。于是,“信”在人际关系这一层面的内涵,除了具备个人层面所提及的诚实守信外,还具有了第二层含义即彼此信任。孔子甚至在与子路、颜渊谈论自己的人生追求时,把“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作为了自己的志向,其中就提到了获得朋友的信任。当然,“信”是相互的,你想结识诚实守信的朋友,想要获得朋友的信任,自己首先必须是诚实可信的。由此可见,上文中所提到的第一层面的立身之“信”,正是这里朋友间交往之“信”的基础。后来的孟子进一步明确了传统五伦关系的道德要求:“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这其中,君臣和朋友是超越了血缘和家庭的交往。可是,朋友关系没有血缘的天然维系,也没有“孝”与“悌”那些家庭中更高层次的道德要求的约束;并且,朋友关系是平等的,并非像君臣关系那样有着上下级等级秩序的严格限制。因此,朋友关系是可以随时断绝的。这样一种交往关系的特点就决定了“它的道德规范必须是平等的而不能像家庭伦理那样的双方不对称,但能够达到平等交往的最低条件就是‘信’”[1]。所以“信”是儒家在探讨朋友关系时所不可或缺的道德标准。3.“信”是君主治国之道怀着诚信之心与朋友交往,朋友会信任你;若作为君主,怀着诚信之心与臣民交往,臣民也会信任你。因此,从君主治国之道的层面而言,“信”在朋友之间公共伦理的意义上,上升为了一种政治伦理。君主首先自己要做到“信”,孔子提出“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正是这个意思。君主做到了诚信,提升了道德修养,才能在领导民众时更具权威性和示范作用,从而达到“其身正,不令而行”(《论语•子路》)的效果,否则就会“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君主还必须要取信于民,获得民众信任,这对于国家而言至关重要。《论语•颜渊》篇中有一段孔子和子贡关于为政之道的著名对话:“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认为,治理好国家有三个重要条件即“足食”(粮食充足)、“足兵”(军备充足)和“民信之”(百姓对君主的信任),如果要依次去掉其中的一个条件,那么最后最不能去掉的是“民信之”。这三个条件中,一个是经济上的生活保障“足食”,一个是军事上的安全保障“足兵”,还有一个是文化上的诚信保障“民信之”。孔子当然不是唯心主义者,认为国家不需要生活和安全保障,他在此只是想强调,如果一个国家的粮食和军备都很充足,可是百姓对君主和政府不信任,不为其卖力,那么这个国家也是无法治理好的。用当代著名学者杜维明的话说,“有信才能凝聚人心,没有信就根本没有道德力量。如果大家都不相信领导者,没有人愿意加入社群,社群根本就不存在,即使暂时存在也会瓦解……社会没有信,社会就崩溃了”[2]。正是从这个角度看,文化上的诚信保障变成了比生活和安全保障更为核心的要素。君主取信于民后,更能获得民众的拥护,这对于激发和团结民众为国效力的决心是很有帮助的。所以孔子说“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论语•子张》)。治理国家,必然少不了“劳其民”,获得百姓信任之后去“劳其民”,百姓是心甘情愿的;而如果还没有得到百姓的信任就去“劳其民”,百姓则会以为君主是在有意折磨他们。这样的治国智慧,无论在哪个时代,都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二)成就“信”德之道

从上文的论述可以看到,诚信无论对于个人自身、朋友交往还是君主治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在孔子看来,人们应该怎样培养这种道德品质呢?1.守信的内在立足点:“求诸己”“信”德的三个内涵层面中,最基本的就是个人这一层面,个人有信,才能获得朋友的信任;君主有信,才能获得民众的信任。孔子立论的立足点不是在于旁人,而是在于个人自身。所以,要培养“信”的品德,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即孔子所说的“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何晏的《论语集解》里解释为“君子责己,小人责人”[3]。培养道德也好,做事也罢,君子都是从自身下功夫、找原因、多要求自己,而不是怨天尤人、要求他人;小人则恰恰相反,习惯于依赖他人,把品德得不到提高、遇事失败等归结于环境和他人的影响。也就是说,个人应积极发挥自身的自觉能动性,注重自身努力,这是儒家修身所秉承的一贯之道。后来《大学》里所提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齐治平”顺序把这一立足点阐述得更为明显。所以,孔子在与弟子探讨怎样成就“仁”的时候,经常是以自身作为立论的出发点,譬如“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又譬如“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培养仁德是如此,守信同样也是如此。只有发挥了自身的主体性作用,才能把道德要求内化于心,从而认识到守信是发自于内心而不是别人强迫的,才能在无论有无外部监督的情况下都能严于律己,这就是后来《大学》和《中庸》中所提到的“慎独”的修身方法,也即为当代所说的自律。并且,只有将诚信意识内化于心,在违反诚信的时候才能感到羞耻,从而积极去改正;若只是他律的作用,则人们只是畏于法规制度而去遵守,不能从内心真正产生对诚信的认同之心。2.守信的标准:以义为先孔子讲求“信”,但是他所提倡的“信”并非是毫无条件地遵守一切承诺,“信”也是有标准的。在《论语•子路》篇中,孔子和子贡曾对士的等级进行过一次讨论,孔子把士分为三个等级:最高一等级的士是“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稍次一等级的士是“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最次一等级的士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由此可见,孔子对于“言必信,行必果”这种“信”的认同度并不高,那么什么样的“信”才是孔子所赞赏的?其标准何在?“君子贞而不谅”(《论语•卫灵公》)很好地诠释了孔子对于这一问题的解答。朱熹解释“贞”为“正而固也”,“谅”为“不择是非而必于信”[4]。孔子赞赏的是“贞”的态度,既能守信,也能固守正道;批判的是“谅”,不分是非黑白而言必信、行必果,虽然做到了守信,但只是小信,是一种把是非黑白等更重要的道德标准都抛弃了的偏执心态。由此可见,孔子固然认为守信是应当的,但所守之信也是要有标准的,这个标准即为“义”。在《论语》中,孔子时常以“义”作为其行为的道德标准,例如“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等。孔子弟子有若的一句话也印证了“信”的标准为“义”即“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论语•学而》),所守的诺言如果符合于义,那么所说的话就可以兑现。后世的孟子则更为明确地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也就是说,守信不是无原则地遵守一切承诺,必须要以“义”为标准,合于义的“信”可守,不合于义的“信”则应当抛弃,反对枉顾道义、不知权变的小信。那么,什么是合于义的“信”呢?所谓义,最初的本意指“宜”也,皇侃的《论语义疏》里解释为“合宜也”,朱熹的解释为“事之宜”[5],都是指合宜、合理、应当之意,《中庸》中也明确提到“义者,宜也”。对于孔子来说,合宜合理的“信”主要可理解为符合公众利益或更高道德准则的“信”,这从以下两个例子可以得到印证:第一个例子是孔子对于管仲的评价。《论语•宪问》篇中详细记载了孔子与子路、子贡关于管仲能否称为“仁”的讨论,弟子们都认为管仲不能称之为“仁”,因为管仲所辅佐的公子纠被齐桓公杀死后,他不但不追随曾经的君主而死,反而去辅佐了齐桓公,这是有违忠信的。可是孔子却认为:“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可见在孔子看来,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天下,使百姓们过上了好日子,这才是最符合公众利益的大功德,当然是“仁”的;如果为了守小信追随公子纠而死,这就是置公众利益于不顾了,只是“匹夫匹妇之为谅也”,所守的只是不合宜的、不符合公众利益的小信,不值得推崇。因此在这个例子中,守信更重要的是要符合公众利益,损害公众利益的守信是不值得提倡的。第二个例子是关于“直躬之信”的评价。《论语•宪问》载:“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如果仅仅从是否诚实守信来评价,父子相隐自然是没有做到诚实守信、实事求是,但孔子却赞赏这种相隐的态度,而反对直躬告发其父偷羊的诚实行为,这是为何?就是因为在孔子看来有比诚信更高的道德准则(在这个例子中即为血缘道德上的“孝”),当守信与这些更高的道德准则相违背时,就未必要“言必信,行必果”了。当然,这种血缘道德高于诚信的观点在当时的时代有其依据,但到了当代,如果因为血缘关系而妨碍了诚信的履行、妨碍了社会公义的实现、甚至妨碍了法律公正精神的践行,自然是行不通的。总之,孔子所说的“信”是有标准的、合宜的,并不是无原则地遵守一切承诺,这放在当代,则社会公德和法律是其不可僭越的底线。3.重视道德实践孔子并不只是重视“知”,他也重视“行”,为了培养诚信品质,日常言行中的各种道德实践当然必不可少。首先,孔子强调要多学,学习明辨是非的知识与技能。既然守信的标准是“义”,要明白什么是“义”,必须靠学习,通过学习能更明事理、更辨是非,更知道何为合宜的守信。如果缺少了学,必然不能明白真正的守信之道,甚至会危害“信”德本身,这就是所谓的“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论语•阳货》)。而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论语•为政》),这正是在讲求学业上的诚信。其次,孔子认为守信之人应该“慎言”。守信源于自己所作出的承诺,而承诺必然与言语相关。孔子一向厌恶巧言口佞之人,真正有信之人不是花言巧语的,而是以行动说话。其在守信方面对于慎言的要求大体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言而有信,说到做到,不能放空话,即所谓的“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第二,“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政》),在说话前就应考虑说出去的话能不能办到,言语要谨慎,不要信口开河。再次,孔子很重视反省的作用。每天要进行常规的自我反省。孔子的弟子曾参就谈论过每天要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与人交往时也要善于自我反省,以人为镜,“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试想,一个人若能像这样不断地自我反省,必能促进自我革新,实现“信”德乃至其他道德品质的提升。

二、孔子的诚信思想对当代高校诚信教育的启示

(一)高校诚信教育存在的困境

虽然孔子非常重视诚信精神的培养,但随着时代的改变,尤其是当代越来越多人“利”字当头,为了逐利而放弃了诚信,导致社会上出现了不小的诚信危机,甚至已蔓延到高校之中,不少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令人担忧。而高校在诚信教育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境,主要问题如下:第一,部分高校对诚信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各级各类部门没有形成教育合力。一些管理者和专业教师或者对诚信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者认为诚信教育只是思政教师和辅导员的事情,与己无关,没有为诚信教育提供配合和必要的条件支持,没有树立起“全员育人”的理念。第二,部分大学生自律意识有待提高,对提升自身的诚信水平缺乏自觉能动性。正因如此,一旦缺少外部监督,大学生们就会出现各种诚信缺失行为,譬如无故旷课、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学业诚信缺失,助学贷款不还、骗取特困生困难补助等经济活动诚信缺失,还有各种日常言行心口不一、弄虚作假等行为,这些现象的出现,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学生自律不强。第三,诚信教育重知轻行,缺乏有效的诚信道德实践。高校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更多的是在课堂上完成,很少结合有效的实践活动;考核方式也主要还是考试等传统方式,这只能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却无法真正检测学生本身诚信水平的高低。第四,部分教师自身诚信缺失,给学生造成了消极影响。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榜样,可是一些教师本身缺乏诚信,屡屡发生的不守承诺、论文抄袭、学术造假等行为也极大地降低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在这种情况下要进行有效的诚信教育会更加困难。

(二)孔子的诚信思想在高校诚信教育中的启示

孔子及后世儒家的诚信思想,曾经塑造出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把其思想应用于当代高校诚信教育中,对于解决上文所提到的这些困境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第一,高校领导和各部门教师应深入理解孔子关于诚信对于个人立身处世、朋友交往等重要价值的观点,认清诚信对于当代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意义,切实重视校园诚信风气建设。一些高校领导和教师对于诚信教育重视不够,原因之一是没有真正意识到诚信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而孔子对于“信”的内涵及其价值的论述其实已把这些重要性阐释得非常清楚。孔子认为诚信在个人立身、朋友交往、君主治国三个层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他非常重视对于弟子的诚信教育。这对于当代教育仍然适用,大学生只有具备了诚信精神,才能成为一个正直可信的人,也才能如孔子所说的获得别人的信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且在毕业之后能够在社会上站稳脚跟,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此外,大学生诚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整个社会诚信水平的高低。所以,大学校园理应成为诚信风气建设的排头兵,培养学生的诚信精神不仅仅是思政教师或辅导员的任务,更是所有教师的责任。全员教师都应像孔子当年重视对于弟子的诚信教育那样重视对于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而不仅仅是教授专业知识。通过深入理解孔子诚信思想,把诚信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好,在各级各类部门中形成教育合力,从而为诚信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与条件支持。第二,明确“求诸己”这一守信的内在立足点,在诚信教育中强化大学生的自律意识,激发其在培养诚信精神中的自觉能动作用。孔子认为要做到诚信,最重要的是“求诸己”,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多从自己身上下功夫、找原因。这一点在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中最为关键。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时,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自觉意识,培养学生树立自律精神,鼓励其成为提升自身诚信精神的主人,帮助他们走出对于他人或环境的依赖。第三,将孔子“以义为先”的守信标准进行现代转化,并借鉴孔子所提出的各种道德实践方法,采取有效途径切实提高诚信教育效果。孔子认为诚信并不是没有标准的,需要以“义”为准绳。“义”代表着“合宜”,当代社会合宜的诚信,其实就是遵守法律和社会公德的诚信。高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时也应告诫学生要把握好这一标准,提醒学生诚信并非是哥们义气,也不是不顾是非地遵守承诺,而是要以法律和社会公德为准绳。此外,要实现诚信教育的知行合一,不仅要进行课堂讲授教学,也要加强学生的日常道德实践。孔子所重视的多学、慎言、反省等修身功夫在当代依然适用,教师应监督学生经常性地实施这类修身行为。有关部门也可组织丰富多彩的相关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日常实践中培养诚信精神,从而提高诚信教育的有效性。第四,教师要发扬孔子关于“其身正,不令而行”的观点,严于律己,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从而实现事半功倍的诚信教育效果。孔子认为君主想要获得百姓的信任,首先自己应该是诚信的,自身做到诚信后,才能在培养臣民诚信品质以及治理国家方面更具权威性。教师与学生之间也是一样,诚信教育要想取得好的效果,教师就不能仅仅要求学生做到诚信,自身也应该严于律己做到诚信。一个诚信的教师,才能在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时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一个诚信的教师,才能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引导学生尊重教师、向教师学习。这正是孔子所说过的“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治国之道在教育中的应用,这种以身作则的态度往往能让教育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五,反思孔子诚信思想中对于他律作用的忽略,重视规章制度建设,完善诚信教育中的他律功能。如果说孔子的诚信思想有什么缺陷的话,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他主要注重自律,重视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可是忽略了他律的作用。反思孔子诚信思想中的这一缺陷,在当代高校的诚信教育中,我们既要重视发挥自律,也要重视他律的辅助作用。尤其是当学生的自律意识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的时候,他律就显得尤其重要。为此,建设健全与诚信相关的校园规章制度,为学生建立诚信档案,加强对于失信行为的管理与惩戒,都是高校可以采取的措施。

三、结语

虽然从当代的眼光来看,孔子的诚信思想也有不完善之处,某些内容已经不适合当代的需要。但毋庸置疑,孔子的诚信思想在塑造受教育者的诚信精神方面依然是具有优势的,其对于“信”德的追求与实践、对于在成就“信”德过程中发挥个人主体性作用的重视、对于守信的标准以及对于好学慎言的告诫都给了当代人践行诚信精神以极大的启示,也给了高校诚信教育以相应的指导,值得我们继续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德苏.从“礼崩乐坏”到“克己复礼”:周室衰乱与孔子救世的人性思索[M].济南:齐鲁书社,2008:216.

[2]杜维明.体知儒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168.

[3]程树德.论语集释(四)[M].北京:中华书局,1990:1103.

[4]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168.

大学生诚实守信论文篇(3)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兴,化解诚信危机,构建诚信社会,有待于公民诚信素质的提高。承担着人才培养重任的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以大学生的诚信引领和带动社会诚信,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人的全面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可用之才的必然趋势。文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视角,对高校加强诚信教育的必要性、诚信教育缺失的原因及破解的路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

DOI:10.15938/ki.iper.2016.06.003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6)06-0010-03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一直被党中央高度关注。继党的十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之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又提出了诚信建设。彰显了诚信教育的重要性。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重大而紧迫的现实问题。

一、加强对大学生诚信教育必要性的解析

1.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化解社会诚信危机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给人们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对人们的诚信道德观产生了冲击。在利益的驱动下,很多人的道德天平发生了倾斜,“逐利”取代了“美德”,“诚信”让位于“欺诈”,造假成为社会常态。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失信所带来的恐慌,遭遇一场严重的诚信危机。因此,加强对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化解社会诚信危机的需要。

2.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同时,作为公民的大学生,却时常做出有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失信行为。譬如:大学生为了点名而上课,完成点名就逃课的情况司空见惯;校考国考中作弊现象屡见不鲜;实验数据造假、毕业论文剽窃、助学贷款拖欠、就业简历编造的事件时有发生。遏制大学生失信的乱象,只有加强诚信教育,这既是培养大学生诚信品质所在,也是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

3.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之一是个人自身的和谐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其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诚信友爱。“诚信是当今社会不可少的道德诉求;是社会和谐前进的必备条件”[1]。诚实守信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倡导和弘扬。大学生作为充满活力的社会群体,其失信行为,不但使自身失去和谐,还会对社会产生辐射,对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社会和谐构成威胁。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4.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人的全面发展”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础。在人的全面发展的构成要素中,“德”占据首位,而“诚信”作为一切道德的基础,一个人诚信素养的高低,既是其道德品质优劣的重要体现,也是衡量其是否全面发展的主要标志。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高校诚信教育缺失原因的剖析

近年来,高校为了能使自己的学生顺利就业,把提高智力、开发人力,服务社会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硬指标”,而做人准则的诚信教育当成可有可无“软指标”,把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与道德教育混为一谈。在这种理念的导引下,在课程安排和师资配备上,没有给诚信教育留下空间,高校的诚信教育无论在学理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处于缺位状态。

2.高校诚信教育课程设置薄弱

高校在就业的压力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履行着以“学科本位”为主的专业教育模式,课程的设置与社会发展节。当市场经济呼唤诚信,要求诚信时,许多高校没有给与回应,开设与之相适应的诚信教育课程,诚信教育依旧被涵盖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并停留在普识教育层面,诚信教育没能同社会经济发展同步。诚信教育的滞后性使大学生的诚信道德素养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目前,高校的诚信教育主要由两课教师来承担。两课教师在进行诚信教育时,往往会从道德层面入手,只注重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诚信说教,缺乏对诚信教育体系和规律的研究,尤其对适合高校特点的诚信教育的理论内涵、诚信教育的科学方法、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诚信教育的完善机制等缺乏探索,高校的诚信教育没有形成系统化和理论化。这种教育模式很难为大学生诚信观的确立提供理论支撑。

4.高校部分教育工作者诚信缺失

自全面从严治党以来,在高校中被查处的领导干部贪污受贿、违规从事基建项目、违规招生、违规使用科研经费者一一曝光;高校中个别人员还存在学术造假,论文剽窃、行为失范,道德滑坡的现象。上述违背诚信、突破道德底线甚至触犯党纪国法的行为,在学生中产生了恶劣影响。这些平日被学生尊敬、爱戴甚至崇拜的领导、导师和老师们的所做所为,令学生震撼,使原本脆弱的诚信教育受到冲击,使课堂的诚信教育失去说服力。

5.高校诚信教育教学方法单一

蕴含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中的高校诚信教育,侧重于诚信知识的传授,轻视诚信道德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主要是理论灌输和生硬说教,缺乏引导和实践,”[2]。由于诚信教育教学方法单一,缺乏灵活性和可操作性,诚信教育不能触及学生的心灵,甚至认为失信带来的价值远远大于失信的成本。这种单一的诚信教育方式无法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其后果必然致使大学生对诚信教育重视不够,导致诚信缺失。

三、加强对大学生诚信教育路径的探析

1.优化“两课”结构,使诚信教育在“两课”的教学实践中凸显

(1)将诚信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实践中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努力实践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开展诚信教育,帮助学生懂得诚信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要求。人无信不立,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想立足社会,谋求发展,必须遵守诚信、践行诚信。正如所言:“小胜靠术、中胜靠智、大胜靠德”。人如果缺乏诚信,其道德就会缺失,就会偏离人生的轨道,自然就会丧失发展的机会。在法律基础知识中“把民法的‘诚实信用原则’作为重点加以讲解,教育学生知法守法,树立守信的意识,做一个诚信的人”[3]。

(2)将诚信教育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实践中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实事求是”是诚信教育的哲学基础。“实事求是”是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处事为人的态度和准则。实事求是的本身就体现了诚信,教育大学生自觉贯彻执行的以修身立德、实事求是为宗旨的“三严三实”,诚实守信,老老实实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在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中开展诚信教育。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已经被定义为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德智体美劳中“德”为先,“诚信”作为人基本的道德修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教育大学生要想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必须遵守诚信原则。

(3)将诚信教育融入“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学实践中在“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开展诚信教育,使大学生懂得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晶――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中国国情,实事求是,理论创新的成果,引导大学生要秉承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结合建设社会主义的总布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突出诚信教育,教育大学生掌握诚信对立德树人的重要价值,使大学生在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实践诚信。

(4)将诚信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实践中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华民族任人蹂躏、宰割的屈辱史,也是中华民族英勇不屈、奋起抗争的斗争史。事实证明从争取民族独立的中国革命,到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社会主义建设,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守和履行对人民的承诺,赢得人民的信赖并取得辉煌的成就。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不仅可以树立其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实事求是地对待民族历史,而且可以陶冶学生的诚信意识”,[4]体会诚信对国家、民族、政党的强弱兴衰,对个人的生存发展的重要性。使大学生遵守诺言,以诚信走天下。

2.加强诚信师德建设,营造诚信教育的外部条件

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教师是关键。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其诚信程度的高低,会对大学生的\信认知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加强教师诚信师德的建设,使诚信内化于心,外见于行,教师才能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将诚信传递给大学生。同时,诚信道德高尚的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以自己的诚信言行感染学生,这对形成大学生的诚信品格至关重要。因此高校要把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与教师的诚信师德建设相结合,营造诚信教育的外部条件。

3.建立诚信档案,为大学生诚信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诚信档案,作为一种约束机制,是强化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诚信档案应囊括学生上课的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在校考和国考中的作弊情况、学生成绩、毕业论文的重复率;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等方面的相关信息。定期公布诚信记录结果。对诚信业绩好的学生,在奖学金评定、评优、入党、保研等方面优先考虑,形成对大学生诚信行为的激励;对诚信业绩差的学生一票否决,通报批评甚至给与纪律处分。毕业时将诚信档案装入学生档案与社会对接,对其失信行为形成震慑。形成大学生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想失信的长效机制,帮助其坚守诚信底线。

4.开展社会实践,实现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自觉与自律的统一

社会实践作为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可以帮助大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诚信知识内化为自觉意识,外化为自律行动,使其诚信品德得到充实、巩固、提高和升华。为此,开展诚信教育的社会实践时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在实践活动之前要进行诚信誓言宣誓:即我要在社会实践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三严三实”,做诚信之人、办诚信之事,以自己的诚信言行为社会诚信道德体系的构建做贡献。尽管宣誓仅仅是形式,但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诚信教育才是完美的,它时刻提醒着大学生牢记职责和使命,坚守诚信,履行诚信。第二,在实践活动中要进行诚信宣讲,即把所学的诚信知识向广大公民宣讲,既要宣讲诚实守信的先进案例,弘扬诚信;又要宣讲那些因诚信缺失导致个人发展受限、企业倒闭破产的反面案例。使大学生在宣讲的过程中感悟诚信,践行诚信。第三,要播撒诚信种子。大学生作为社会先进文化的载体,不但自己要做到诚信,还要播撒诚信的种子,用自己的诚信之火,燎原社会,使诚信深入人心,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诚信教育的自觉与自律的统一。

参考文献

[1]赵振华.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 [D].太谷:山西农业大学,2013.

[2]蔡秀磊,周顺.大学生诚信现状调查与诚信教育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5):60-62.

大学生诚实守信论文篇(4)

尽管社会诚信危机是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根源,但是面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状况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社会诉求,加强高职大学生诚信教育已成为教育者之共识。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当一个社会对现实的道德状况不满意时,它首先应求助于教育。为此,高职院校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职责所在,社会之重托。

1 高职院校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之意义

1.1 诚信与大学生诚信的涵义

关于“诚信”,在历代贤达志士的思想中并不鲜见,中国人把诚信作为立身处世之本。诚信的基本内涵,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诚’’即真实无妄,其基本的含义是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亦即宇宙万物真实无妄的本然之道。《大学》言:“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1]“诚”既是天道的本然,也是人道的根本。“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2]。真实无妄是天道,而对诚的追求则是人道,故“养心莫善于诚”。“信”的基本含义就是诚心实意、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孔子云:“信近乎义,言可复也”,“自古皆有死,无信不立”[3]。引申为人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行为时则有追求真理、信守承诺等含义。“信"与“诚"是相通的品德。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的:“诚,信也,从言从声",“信,诚也,从人从言”“诚,信也",“信,诚也",[4]诚是一种内在的情感,含有诚实、真诚之意。而信却是一种外在的情感行为,指信任、信用、信誉,需要通过他人来体现。正如朱熹所说:“一心之谓诚,见之于事物则谓信”[5]。“诚"是基础,有诚才有信,无诚则无信;而信者即为诚的典范。诚是思、言、行、待已、待人、接物等方面终身恪守的准则和规范;信是立身处世、为政、交友、自我修养的基本准则。孔子把它作为做人的根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6]《吕氏春秋》有《贵信》篇,把信当作人立身处世的根本,并主张人生以诚信为贵。李白《侠客行》“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的诗句,是形容承诺的分量比大山还重,极言诚信的重要。

从道德范畴来讲,诚信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可见,诚信的本义就是要诚实、诚恳、守信、有信,反对隐瞒欺诈、反对伪劣假冒、反对弄虚作假。

在当代社会,时代又赋予了大学生诚信新的内涵。首先,既然诚信的根本精神是真实无妄,那它就要求大学生尊重客观规律,树立求实精神。其次,作为一种价值观念,诚信具有公正不偏的特性。它要求社会群体建立公正合理的制度,要求每个大学生树立起公平的处事态度以及大公无私的道德观念。再次,诚信所内涵的人文精神,要求大学生自觉守法,真诚守信,树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为此,大学生诚信教育就是养成大学生诚信品德的教育。是指根据诚信的内涵和要求以及当前社会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品质的要求,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遵循大学生的认识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大学生施加影响,加深其诚信道德认识,培养其诚信道德情感,坚定其诚信意志,养成其诚信行为习惯,促进其形成遵守信用规则意识以及守信品德的教育活动。

1.2 高职院校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诚信教育的构成部分。对大学生开展诚信教育,是大学生个人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社会、国家、发展的需要。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诚信对之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诚信是立国之本。国家的主体是人民,中国自古就有“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明训,这些话至今仍然是至理名言。国家的领导者依靠什么去团结人民呢?靠的是明智的政策和精神信念,诚信就是取信于民,团结人民的人文精神和道德信念。对于一个社会单位(企业)而言,诚信是立业之本。作为一项普遍适用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诚信是建立行业和单位之间互信互利的道德杠杆。很难想象,一个不讲诚信,不守信用的单位或企业,在现代法治社会中会有长期立足之地。对于具体的社会成员而言,诚信是立身之本。人生立于世间数十年,除去必须不断学习,获得知识之外,还必须有正确的价值观去指导,否则,知识也可能成为滋生罪恶的工具。诚信就是培养人走向高尚的最好方法,作为一项重要的道德准则,它指引着人们正确处理各种关系。

高职院校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作用就在于使大学生获得必要的诚信道德知识,激发大学生对诚信道德的情感体验,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觉地践行诚信道德。《中庸》中曾经讲到:“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7]意思是说,由内心真诚达到明晓道理,这叫做天性;由明晓道理达到内心真诚,这叫做教化。内心真诚就会明晓道理,明晓道理就会内心真诚。诚实无欺是人的本性,只有诚实方能明理,明理就是将“诚”这一人的内在德行向他人、社会和自然展露,以完善自己的德性,实现自己的道德人格。

2 高职院校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之对策

2.1 立足高职院校特点,将诚信教育与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紧密结合

高等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职业教育的全程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学、实验、实习、实训、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生产科研等环节都需要与社会实践接触。这就使高职院校诚信教育在体系、内容、方法上要贴近职业和社会需求的目标,根据岗位和岗位群的实际需求塑造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职业素质水平和思想道德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今天,诚实守信不仅是社会公德,而且也是任何一个从业人员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作为职业道德,对于一个行业来说,其基本作用是树立良好的信誉,树立起值得他人信赖的行业形象。它体现了社会承认一个行业在以往职业活动中的价值,从而影响到该行业在未来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如果一个从业人员不能诚实守信,那么他所代表的社会团体或是经济实体就得不到人们的信任,无法与社会进行经济交往,或是对社会缺乏号召力和响应力。诚信既是道德资源,又是经济资源。学生在校期间,就应当加强这方面的思想意识,让他们明白职业诚信道德有哪些基本要求,以及违反职业诚信道德应当承担哪些责任。多了解一些违反职业诚信道德的案例,通过反面教育,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违反职业诚信道德对个人、企业、国家造成的巨大损失和危害,时刻警醒自己;再次,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定期聘请社会上卓有成就的人士到学校向学生传授经验,通过他们遵守职业诚信道德的亲身经历,来激发学生的职业诚信道德意识。

2.2 高职院校全体教职工都要实践诚信教育,特别是教师和辅导员。

教育高职院校大学生讲诚信,教育者必须以诚信为本。

第一,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风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应为学生做出榜样,身教重于言教。

第二,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辅导员在诚信教育中的作用。诚信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辅导员要有意识地把诚信教育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把诚信教育贯穿于学生教育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在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事情上要规范工作程序,坚持公示制度,接受学生监督,可以设立辅导员电子信箱,广泛征求学生意见,做到廉洁自律,成为诚信的典范。同时辅导员要努力提高自身诚信道德修养,做到为人师表、身体力行、知行统一、诚实守信。让自己的人格魅力在学生的诚信教育中发挥出巨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心理学的晕轮效应告诉我们,当一个人的某种特性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人们会倾向于以此推论他其他方面的特性,出现“爱屋及乌”的心理效应,也就是说最终达到师生双方对诚信道德的共识。

2.3 将诚信教育渗透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

第一,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加强诚信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深入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诚信教育的内在联系,将诚信教育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加强诚信教育,要结合学习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和对外开放的理论,帮助学生理解诚实守信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要结合党的路线和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理论,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诚实守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要求;要结合学习人际交往原则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要结合学习法的基本理论和民法、经济法理论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要求。

第二,将诚信教育渗透于专业教学过程的始终。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表现最多,只要我们在学科教学中善于抓住时机,并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以及结合教学环节培养诚信品质,就能结合学生特点,把诚信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从而实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任课教师不但在课堂上“诚信”育人,在课堂外“诚信”做人,杜绝学术腐败,严把考试关,并能把诚信做人的要求贯穿在课堂、作业、教学实践、论文设计等各个教学环节中去,就会实现教学效果和育人效果的“双赢”。

2.4 弘扬传统诚信美德,积极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

第一,结合时代的特点,弘扬传统诚信美德,形成明礼诚信的时代主题。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代品行高尚的人都是表里如一、行为坦荡和实事求是的,对此必须发扬光大。同时诚信必须务实创新、与时俱进,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在现代社会,诚实守信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和美德,是为人处世、建立社会关系的立身之本。

第二,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创造良好的校园诚信环境。高职院校要创造一种高雅、健康向上、文明有益的校园文化环境,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环境。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内开展“大学生诚信意识调查”或到公共场所对社会人士进行诚信意识的调查;让学生以实名身份进入校园网“诚信论坛”,开展与“诚信”问题有关的讨论;聘请有成就的校友回母校做报告,让大学生感受诚信对于事业成功的巨大作用;广泛开展“诚信形象”教育,使大学生充分认识树立诚信形象的重要性,把讲诚信、树立良好的诚信形象作为为人处世、建立公共关系的立身之本。

2.5 加强高职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与管理

第一、将诚信教育与网络发展相结合。在网络时代,网上发信息,网上求信息已成为高职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许多大学生都会选择在这种虚拟的世界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育者应利用这个特点搭建起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双向交流的平台。网络的自主性,平等性特点,缩短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心理距离,创建了一种平等,自主的交流空间,使教育主客体间的思想得以不断碰撞,渐渐融合,将传统的学生被动式接受转变为师生间平等的认知碰撞,师生双方这样平等交流平台,一方面加强了思维的逻辑性,更易被学生理解,另一方面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亲切感,信任感,更有利于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丌展工作开展教育,掌握网络宣传的主动权,并且可以教育学生要遵守网络秩序,培养网络道德,在网上网下都要以诚实守信为本。

第二、加强高职大学生网络中的道德责任教育,唤醒高职学生道德自觉性。在网络世界中,道德规范的作用日渐消蚀,法律和社会舆论对个人的监督削弱,因此,对现实社会中的高职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其道德认知能力,是防止网络诚信缺失的基本前提。目前,我国也有部分高校在大学生中开展了网络伦理教育,增强大学生的伦理道德观念和“慎独”意识,这对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第三、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监管和控制。马克思认为人的道德自觉性和自律是从外在制约性和他律转化而来的。在当前的社会状态中,仅仅依靠人的自觉是远远不够的,高职院校要用高科技手段对网络信息和网络行为进行监督,构筑网络空间的坚固防火墙,消除有害信息和不良行为的危害。同时用法律的强制手段对网络违法行为予以坚决打击,通过法律的震慑力有效地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

2.6 建立大学生诚信教育管理机制

第一,完善高职院校诚信教育的领导制度。

“倡导科学诚信是大学校长的社会责任”。[8]为此只有高职院校的各级领导认识到诚信对于建设良好校风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才能把诚信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有效地对大学生诚信教育进行统筹安排、管理和监督。

第二、加快高校管理制度的改革。高校的各项改革包括管理制度的改革,要围绕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而展开。学校既是教育机构,又是教育和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机构,学校要善于利用包括规章制度在内的多种教育手段,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为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服务。例如考试制度和毕业论文设计作弊的处理等。

第三,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测评体系。引进经济领域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成立相应的大学生诚信度的评估部门,构建大学生诚信度测评体系。首先,要确定诚信测评的要素,我们认为可把诚实、信用、正直、友善等道德品质列为测评的主要因素;其次,确定诚信度测评体系各级指标,即确定几项能反映大学生诚信度要素的具体事项;再次,确定诚信度测评的标准,把大学生诚信状况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对每一项指标定出不同级别的标准,以便参照定位;最后,选用诚信度测评的途径,可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议和社会中介机构评议等多种途径进行测评。通过诚信度测评体系可以考核学生过去、现在的诚信状况,并预测大学生个人诚信道德的发展趋势。

第四、建立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档案。大学生的诚信制度建设,一个较为紧迫的问题是要尽快建立学生诚信档案,这是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合理性原则;二是可操作性原则;三是教育性原则。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基本内容,包括学习诚信评价、经济诚信评价、生活诚信评价、择业诚信评价等,评价结果与学生综合测评、奖学金评定、本科保送、三好学生评选、入党申请考察等挂钩。学生的诚信档案是一种特殊的隐性教育方法,其建立过程就是确立诚信教育目标、目标内化、学生自我教育、学生诚信意识形成的过程,它能不断提醒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调整自我、完善自我,努力做诚信的事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诚信度。它是联系学校与社会的一座桥梁,也是诚信教育和诚信制度建设的一个结合点,具有加强他律和自律的双重效应,是培养大学生诚信品质的一个操作性强、实效性好、值得大力提倡的新举措。

2.7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诚信教育新模式

当代大学生诚信的缺失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仅依靠高职院校来实现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塑造是远远不够的,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教育应引起社会、家庭及学校的普遍重视。,我们知道,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自的特点、功能与地位不同,它们之间是不能相互替代的,但是,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各有优势。所以建立学校、家庭、社会诚信教育一体化的新格局,是比较理想的模式。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都把育人作为自己的职责,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形成以学校诚信教育为主体,家庭、社会诚信教育为两翼的三位一体的大教育体系,建立起多元化、多渠道的诚信教育动力机制,促使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品质形成和发展。

第一,高校与家庭协调配合。首先,高职院校应主动加强同家庭的联系与沟通。学生所在学院或系部要定期把学生在校的学习及品行状况向家长通报,使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业及表现。学校还要了解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学业较差学生的家庭结构和贫困生的家庭经济情况,以便在发放助学金、困难补助款、助学贷款时做到及时准确,公平,公正,帮助有问题或经济困难家庭的大学生树立起诚信做人、自立自强的信念。其次,家庭应支持、配合高职院校教育学生。家庭要经常与学校沟通,特别要与孩子在读高校的辅导员、班主任经常沟通,了解孩子的品行及学业状况,如发现有说谎、欺骗等不良的道德行为发生,应通过与学校的合作及时对其进行教育。再次,家长要时时处处做到诚实守信,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面对现实生活中大量不诚信行为,父母不能在孩子面前回避问题,而是要与孩子共同探讨这些问题,思考对策,坚定其诚信道德信念,培养其道德责任感。

大学生诚实守信论文篇(5)

2017学生个人诚信承诺书一:

孔子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切道德的基础,是现代文明的基石和标志,诚实守信作为一种道义,一种准则,一种责任,一种声誉,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一环。

作为千年学府湖南大学的学生,我们应该时刻铭记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的校训,以诚信规范日常行为,诚信做人、诚信处事、诚信学习,把自己塑造成诚信大学生,努力打造诚信校园。为此,我们做出如下承诺:

一、积极响应学院加强考风学风号召,努力学习,认真备考,诚信应考。考试时不携带违背考试纪律的东西进入考场,不交头接耳,不作弊或者协同他人作弊。

二、树立个人诚信形象。在人际交往中相互理解、明理诚信、严守公民道德,倡导良好社会风尚;真诚待人,恪守承诺;崇尚科学,追求真知。

三 、诚信处事,守时守信。言必行,行必果,不追求一己之私;不隐瞒事实真相,不做假学历,不做伪证件。诚信立身,自立自强。

四、在学术研究上讲诚信。杜绝散布伪科学和不负责任的言论,端正学习态度,做到考试不作弊,论文不抄袭;锐意创新,提升素质,尊重科学规律,实事求是,追求真理。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荣,家无信必衰,国无信必危。作为金融与统计学院的一份子,我们要了解并履行社会所赋予我们的责任。我们会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到学院学风考风的建设中,让千年学府 金融黄埔 统领天下 计在必得的口号更加响亮。

承诺人:xxx

日期:X年X月X

2017学生个人诚信承诺书二:

为顺利完成小学学业,争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真正做到诚信为人,诚信做事,诚信于社会,本人特承诺如下:

一、学习诚信

1、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课,不以非正当理由向老师请假。

2、有急事请事假,生病请病假,诚实自律。

3、上课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做好笔记,高效听课。

4、课后认真总结复习,有疑必问,有问必答,独立完成作业,决不抄袭。

5、遵守考场纪律,积极思考,认真答卷,不交头接耳,杜绝考试违纪。

6、学习有目标、有计划,用诚实守信的劳动取得优良的成绩。

7、遵守图书室规定,借阅图书认真保护,不故意损坏,用完按时归还。

二、生活诚信

8、养成良好个人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爱护公共设施。

9、保持教室和个人卫生,认真值日,积极主动打扫教室卫生。

10、遵守学校管理制度,对学校安全负责。

11、谦逊待人,真诚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搞好团结。

12、借别人的钱物,及时归还,诚实守信,树立个人良好信誉。

三、组织思想诚信

13、积极参加班会、队日活动,坦诚发表自己的意见。

14、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文体活动,不弄虚作假,谎报成绩,不搞不正当竞争。

15、积极参加献爱心活动,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参加义务劳动、义捐活动。

以上是本人诚信承诺书,并保证自愿遵守各项承诺,请各位同学和老师监督。

承诺人:xxx

日期:X年X月X

2017学生个人诚信承诺书三:

当考试向我们走近时,我们理应想到,除了在考场上接受文化知识的检验外,考试更是我们对人生的某种思考和领悟。我们应该用诚信的考试构筑诚信的人生。

考试是对学习情况的综合检测,不仅是一场文化知识的考试,更是一场道德品质的检测。创造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用实际行动维护考试的公平、公正,是我们每一位考生的义务。而公平、公正的实现,离不开健康、诚信的社会准则。

在考场内保持安静,不准喧哗,不准交头接耳、左顾右盼、打手势、做暗号,不准夹带、旁窥、抄袭或有意让他人抄袭,不准传送答案或交换试卷、答题卡,不准将试卷、答案、答题卡或草稿纸带出考场。

严禁携带小灵通、手机等各种无线通讯工具或电子记忆储存器等进入考场。除2B铅笔、书写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圆珠笔或签字笔、直尺、小刀、圆规、三角板、橡皮外,其他任何物品不准带入考场。不得在考场内借用文具及其它用品。 自觉维护考纪考风,遵守相关的法规和规定,如有违反,自愿接受学校处理。

我已认真学习了并严格遵守学校关于考试的有关规定,保证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参加考试,遵守考场纪律,维护考试秩序,考试决不违纪,做一名诚实守信的大学生。

让我们牢记恪守诚信,拒绝舞弊,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

大学生诚实守信论文篇(6)

学生诚信承诺书一

作为新世纪的小学生,我们有义务担负起净化校园风气和社会秩序的重任。在此,我仅以自己的人格郑重做出承诺:

一、诚实守信,不作弊、不弄虚作假。

二、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早退、不旷课。

三、讲文明、懂礼貌,不购买零食。

四、遵纪守法,不偷窃。

五、互敬互爱,不打架斗殴。

六、遵守公德,不损坏公物。

七、严于律已,不上网。

八、爱惜生命,不违反交通规则。

九、遵章守纪,不擅自走出校门

十、遵守学校其他各项规章制度。

班主任签名:

承诺人签名:

学生诚信承诺书二

为顺利完成小学学业,争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真正做到诚信为人,诚信做事,诚信于社会,本人特承诺如下:

一、学习诚信

1、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课,不以非正当理由向老师请假。

2、有急事请事假,生病请病假,诚实自律。

3、上课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做好笔记,高效听课。

4、课后认真总结复习,有疑必问,有问必答,独立完成作业,决不抄袭。

5、遵守考场纪律,积极思考,认真答卷,不交头接耳,杜绝考试违纪。

6、学习有目标、有计划,用诚实守信的劳动取得优良的成绩。

7、遵守图书室规定,借阅图书认真保护,不故意损坏,用完按时归还。

二、生活诚信

8、养成良好个人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爱护公共设施。

9、保持教室和个人卫生,认真值日,积极主动打扫教室卫生。

10、遵守学校管理制度,对学校安全负责。

11、谦逊待人,真诚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搞好团结。

12、借别人的钱物,及时归还,诚实守信,树立个人良好信誉。

三、组织思想诚信

13、积极参加班会、队日活动,坦诚发表自己的意见。

14、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文体活动,不弄虚作假,谎报成绩,不搞不正当竞争。

15、积极参加献爱心活动,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参加义务劳动、义捐活动。

以上是本人诚信承诺书,并保证自愿遵守各项承诺,请各位同学和老师监督。

承诺人签字:

学生诚信承诺书三

孔子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切道德的基础,是现代文明的基石和标志,诚实守信作为一种道义,一种准则,一种责任,一种声誉,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一环。

作为千年学府湖南大学的学生,我们应该时刻铭记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的校训,以诚信规范日常行为,诚信做人、诚信处事、诚信学习,把自己塑造成诚信大学生,努力打造诚信校园。为此,我们做出如下承诺:

一、积极响应学院加强考风学风号召,努力学习,认真备考,诚信应考。考试时不携带违背考试纪律的东西进入考场,不交头接耳,不作弊或者协同他人作弊。

二、树立个人诚信形象。在人际交往中相互理解、明理诚信、严守公民道德,倡导良好社会风尚;真诚待人,恪守承诺;崇尚科学,追求真知。

三 、诚信处事,守时守信。言必行,行必果,不追求一己之私;不隐瞒事实真相,不做假学历,不做伪证件。诚信立身,自立自强。

四、在学术研究上讲诚信。杜绝散布伪科学和不负责任的言论,端正学习态度,做到考试不作弊,论文不抄袭;锐意创新,提升素质,尊重科学规律,实事求是,追求真理。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荣,家无信必衰,国无信必危。作为金融与统计学院的一份子,我们要了解并履行社会所赋予我们的责任。我们会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到学院学风考风的建设中,让千年学府 金融黄埔 统领天下 计在必得的口号更加响亮。

班级:

签名:

学生诚信承诺书四

为了在小学生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充分发挥学校进行诚信教育的主导作用,提高小学生诚信意识和诚信素质,浓厚校园诚信氛围,努力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诚信人才。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我们庄严地做出如下承诺: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

二、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考试不违纪、不作弊;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他人作业、文章。

三、按时交纳作业费归还所借物品;不铺张浪费,不进行与自己经济情况不符的消费活动。

四、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公益活动;做好教室卫生工作;不使用违禁电器和危险品,注意个人和集体的安全。

五、热心公益事业,爱护公共财物;讲究社会公德,拾金不昧;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起哄。

大学生诚实守信论文篇(7)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现阶段大学生诚信现状进行分析,并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关原理分析了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一、我国现阶段大学生诚信现状分析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始终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所面对的重大课题。当前在一些大学生中存在着较为突出的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大学生诚信意识淡薄,诚信失去了它本来自身的价值。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在学习和学术研究中的不诚信

一是部分大学生平时学习不用功,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也没有及时认真的复习,甚至有些学生作业也请人代做以至于考试作弊屡禁不止。

二是学术抄袭司空见惯。抄袭作业、论文移花接木、假想实验数据等等对于部分大学生来说是家常便饭,更有甚者将毕业论文直接从网上下载,仅改署名,原文只字不改就上交了。

三是大学生中以不诚实手段获取分数的现象严重存在。考试分数高低是衡量人才标准与就业起点水准的重要标志,因而就必然导致部分学生以不正常的手段来获取分数,同时在学校的管理制度中,补考要交补考费,补考不及格还要重修,重修时要交重修费。

2、大学生在日常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的不诚信

现在不少大学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了自己,言而无信;借同学、老师的钱不还的情况屡见不鲜,甚至到附近的商店、饭店赊帐,毕业时就逃之夭夭。

3、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不诚信

一是自荐材料的虚假。大学生为了能在“双向选择”的就业竞争过程中找到好的归宿,不少大学生采取涂改学习成绩证明、伪造虚假的就业材料,还有的学生凭空杜撰一些社会实践经历等。

二是面试中自我拔高。有的毕业生在面试时夸夸其谈自己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结果到了实际工作中,用人单位却发现其十分普通、平淡。

三是大学生中签约后随意毁约。有的毕业生视“就业协议”如一纸空文,或签约后不到用人单位报到,让招聘单位措手不及,防不胜防。

二、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消减诚信危机的精髓和灵魂

1、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和传统的道德规范

“诚信”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中的基本伦理规范,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它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古代先哲的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一直作为不可或缺的伦理规范和道德品质被历代先贤所重视,并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和倡导。

诚实守信是我国传统道德大厦的根基,诚信铸成中华民族道德之魂。总而言之,诚信包含了几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诚实无欺;二是相互信任;三是信守承诺。

2、诚信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础

诚信之“诚”的本义是真实、真切,引申为人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行为则有忠诚老实,不讲假话,处事实在等含义。“诚”的基本要求就是承认事实,尊重事实,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和为人处事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里的“实际”既包括存在于人之外的客观环境实际,也包括人自身以及他人的客观实际。“诚信”之“诚”就是要承认这些客观实际 ,不隐瞒、不歪曲、不夸大、不贬低。毛泽东同志在《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一文中告诫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工作中要“老老实实,勤勤恳恳,互勉互励,力戒任何的虚夸和骄傲”。邓小平同志也着重指出要“老老实实”,反对“说空话、说假话、说大话”。这一切都说明“诚信”、“实事求是”这种科学态度是多么的重要。

3、诚信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

“诚信”之“信”的本义是求真、守信,引申为人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行为则有信守承诺、履行诺言等含义。“信”的关键是“信守承诺”之“信守”,“履行诺言”之“履行”,“信守”和“履行”都是动词,要求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把自己的承诺付诸于实践。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守住“承诺”,践行“诺言”。

唯物辩证法认为:意识不是消极被动的,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他要求我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要充分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如果否认意识的能动性,那是否认人的主观努力的宿命论。信守承诺、履行诺言不是要喊出来,而是要做出来。所以,我们要按照“诚信”的要求,扎实苦干,力戒空谈,一步一个脚印,这也是“诚信”题中应有之义。

4、诚信是人的社会属性和人的社会制约性的有机统一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交往中形成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要使社会关系这张大网健康存在、有序发展,就必须有各种各样的行为规范来约束人的行为。“诚信”这种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作用是调节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维持社会的正常秩序。

人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统一体,人之所以是人、之所以被称为万物之灵在于人的社会属性。社会关系赋予了人区别一般动物的特殊品格,反过来人要受社会关系的制约。“诚信”在社会关系中具有公正、不偏的特性,它要求社会群体建立公正、合理的制度,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形成公正、公平的行为方式。对于一个国家、一个集体、一个个人而言,只有接受“诚信”这一道德规范的制约才能得以生存。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刻不容缓

1、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道德品德对社会的影响远胜于一般的群体,其诚信品质如何,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由此可见,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既是市场经济完善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必然要求。

2、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中国入世后的必然选择

加入wto后,法制和诚信教育的问题更加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wto将教育作为服务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整个国际经济贸易活动及其规则之中,而且我国还对该项服务贸易做出了承诺。因此,毫无疑问,我们的教育服务应当而且也必须遵守wto的有关规定及基本原则,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法制教育”。但是,仅仅从法律的层面上认识wto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从这些法律的伦理层面上解读wto的相关规定及其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从本质上认识wto,并在实践中真正实施它们。wto的相关各项规定及其基本原则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和精神支柱或其基础是什么呢?本人认为,基础同样是诚信。如果一个社会缺乏诚信, 缺乏信誉,充斥着虚假和欺诈,这些非歧视、公开透明、公平竞争等原则又怎能在现实中得以实施呢?因此,迎接入世的挑战,必须加强诚信教育,wto既呼唤法制教育,也呼唤诚信教育。

3、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和根本

大学生正处在各种观念、态度、品质、习惯形成并逐渐定型的关键期,正是培养诚信品德的良好契机。如果在这个关键时期缺乏针对性的诚信教育,就有可能导致人格缺陷或偏离,甚至使其误入歧途,走上犯罪道路。近年来,经济犯罪的年轻化、智力化趋势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些青年走上犯罪之路除了受社会主义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之外,从其内心深处来探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夯实诚信这一道德基石。

(1)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公民道德建设的要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了“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这更凸显了“诚信”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加强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在诚信知识理论教育方面,必须应用多种渠道,对大学生进行道德和法律素质教育。其中,诚信在传统伦理中作为道德修养的起点、方法、目标和评价标准,理应成为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还需要与时俱进,注入崭新的时代内容,将忠诚祖国和人民、忠诚党、忠诚事业等思想贯穿于道德教育的始终。

(2)大学生的角色要求他们必须接受诚信教育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程度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特殊的使命决定大学生必须具备诚信的道德品质。诚信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是实现政治文明的前提条件。只有坚守诚信,才能保证决策制定和实施的科学化、民主化,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也才能取信于民。市场经济本应是一种信用经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真正发展成为信用经济,需要有良好诚信道德的市场主体,而这一市场主体只能是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又诚实守信的大学生。

(3)大学教育的使命决定了必须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近代著名教育家梅贻琦先生曾借用儒家经典《大学》将大学之道阐释为“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也就是说,只有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培养了他们的道德情操,教育才达到最高境界。大学是知识阶层最集中的机构之一,也是产生新一代知识阶层的摇篮,大学的本质要求它必须遵循道德准则、负载道德理想、培养道德人格。诚信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作为人的立德修身之本、人之为人的重要品德,必须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如果大学培养的人缺乏诚信意识,漠视诚信道德,甚至成为失信者,那么学生的专业知识再好,这种教育也是失败的。

(4)现阶段大学生诚信状况决定了加强诚信教育的紧迫性

诚信是一笔无形的财富,诚信缺失将使大学生很难在踏上社会后立足和发展,但大学生诚信缺失行为令人担忧;考试中的代考、陪考、抄袭、夹带;学习中的迟到、早退、逃课、代人签名、抄袭论文;求职就业中提供虚假信息、随意毁约;以及生活中的不守承诺、言而无信等等。大学生的失信行为一旦在社会上形成舆论批判,整个大学生群体的诚信度都将随之降低,势必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社会声誉。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国务院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