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国际贸易术语论文

国际贸易术语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2 17:38:12

国际贸易术语论文

国际贸易术语论文篇(1)

国际贸易中的商务谈判技巧在国际言语交际活动中至关重要,如何运用谈判中的语言艺术为自己取得最高的利益,这是商务谈判的最终目的。本文通过介绍商务谈判用语的基本原则,阐述谈判中的语言运用策略,以供读者参考,在商务谈判中占据有利地位。

关键词:

国际商务谈判;谈判技巧;语言艺术;策略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进展,以及加入WTO之后,在国际舞台中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多,国际贸易愈加频繁。在国际贸易交互活动中,国际商务谈判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概念上来说,商务谈判是指谈判双方在经济贸易合作与竞争中为解决某种经济争端或者促成经济交易而进行的洽谈协商的过程,这个过程旨在协调双方意见,达成共识。谈判双方需要互换观点、互换情感、互利互惠。那么,在国际社会舞台上,对谈判的讲话方式和技巧表达要求更高,谈判的分量也非常重要,甚至对谈判的整个进程和结果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谈判用语的基本原则

在谈谈判技巧与策略时,先要了解谈判用语的基本原则,这是顺利进行商务谈判、正确使用谈判技巧和策略的基本前提条件。原则上,谈判用语必须谨遵以下四个性质:

(一)准确性

在正式的商务谈判中,双方必须准确梳理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并在谈判的前期将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以及要求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对方,让对方清楚地明白自己的观点与态度,谈判才能顺利下去。而如果自己在给出观点和立场时,表达上出现错误的信息,稍有严重,将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

(二)针对性

商务谈判的程序看起来繁琐,但很多方面都要尽量做到精简,特别是在谈判语言上,要有针对性,有的放矢,不拖沓,言简意赅。针对不一样的谈判对手、谈判场合、谈判内容、商品,要有不一样的针对性语言。例如,谈判对手要分清他的特点,根据对手在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职业职位、文化程度、年龄和性别方面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具有很强针对性的语言以及谈话方式,不同的人言谈习惯以及接受语言的能力也都不一样,要准确把握好。

(三)灵活性

谈判的过程是一项变幻无常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小插曲或细节,任何一方都无法提前预估谈判进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句话。所以作为谈判者,一定要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灵活把握每一个细节,巧妙地转换成对己方有利的局面。为此,谈判者要仔细关注对方在言语和行为细节上显示出来的信息以及反馈情况,认真考察对方在表情、动作、眼神、姿态、语气等方面的反应。掌握这些细节,才能更灵活地进行谈判工作,才能更佳地随机应变。

(四)适应性

谈判者在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场合环境,言语环境要适当,综合谈判期间的时间、地点、场合等因素,前言后语都要符合,与这些因素没有很强的冲突性。也要学会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和场合而适当调整自己的言语表达和策略技巧。总之,说话要契合谈判的环境,采用最恰当的表达方式。

二、谈判中语言运用策略

(一)以礼待人,合作共赢

曾经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谈判人员说过,贸易谈判无非就是百分之五十的经济学,和百分之五十的感情。换句话说,我们在谈判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不是交易本身,而是关系和情感,这才是谈判中的主导因素。在国际贸易谈判当中,建立关系与情感的基础和前提是追求合作共赢,互惠互利,平等相对。谈判专家Co-henHerbert说过,要想取得谈判的成功,必须让双方取得共赢,而不是任何一方取得独赢。礼貌用语在这个共赢的过程中极为关键,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策略:第一,间接提问。在谈判过程中,使用间接提问技巧能使语言表达更加礼貌,更加客气。一般来说,商务谈判过程中的提问非常之多,甚至整个谈判都是一个提问的过程。提问对于提问者一方来说,是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有利于更多地了解对方观点和立场,也有利于自己进行进一步谈判。间接提问相对于直接提问来说,没有那么犀利和强目的性,更加温和与礼貌。也就是说,提问越间接,就越显得礼貌与诚意。第二,设身处地。为了对对方表达关心和理解,谈判者通常会设身处地地去思考一些问题。这样做的好处有两点,一是更好地缓解气氛,改善谈判带来的紧张气息,显示出礼貌与诚意;二是更加完整和深刻地理解对方对这个问题的意见、看法与立场,从而找到更优的解决方法,并赢得多方的心理认同。这种技巧一般是用在谈判气氛趋于紧张,迫于某一局面焦灼不下,或者谈判双方缺乏信任的环境下,设身处地就会很好地缓解这种气氛,并重新获得信任,防止谈判终止,促进谈判进程,达成良好协议。第三,委婉表达。在进行商务谈判时,要注意说话的分寸。有些话听起来似乎没有什么不妥之处,但有可能刚好是对方不能接受的话。语言表达要尽量委婉,将语言中的“棱角”削去,让语言更加委婉,对方就更容易接受,谈判过程也就会变得轻松而愉快,谈判进展也会顺利很多。除此之外,在进行商务谈判时,要善于使用委婉词汇和委婉句式。比如在发表意见时多运用“我认为”、“我估计”、“也许”等委婉性质的词汇,而避免使用“必然”、“无疑”、“肯定”、“必须”等绝对性词汇。倘若想拒绝或否定对方的观点时,可以使用一些委婉的托辞,尽量避免直接使用“不可以”、“不能”、“不行”等来回答。譬如,可以使用“对不起,我暂时无法回答意见,我得请示一下领导”等来回绝对方的意见,既表达委婉拒绝,又争取了思考的时间。

(二)妙语解疑,巧妙回答

商务谈判是一项相对困难的工作,谈判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或者在某些对方提出的问题上,无法或不便进行信息回答;或者对手提出的问题比较棘手,无法正面回答,但又不得不回答;或者是对方给出的压力很大,谈判面临危机等等。在面对这些难题的时候,我们不妨先清晰自己的思路,利用巧妙的说话技巧,将气氛活跃起来,为自己解围,切忌丧失理智或不能清晰地认识整个局面。第一,模糊用语。在面对不好进行回答的问题时,我们可以闪烁其词,模糊言语,避重就轻,以挽回紧张局面,缓解气氛,给自己争取机会和时间。一般来说,模糊语言有两种表达形式:一种是用于说话者根据一些客观事实间接所说的话或者根据谈判者主观判断所说的话,如:“对我来说可能”、“恐怕”、“据我所知”、“我们猜想”等等;另一种形式是转变相关范围或者减轻真实值,如:“基本上”、“有一点”、“几乎”等等。在谈判中,模糊用语尽量少用,主要用在谈判困难期,在其他时候尽量使用清晰的有针对性的话语。第二,含蓄幽默。国际商务谈判说到底,就是一种语言技巧竞争、智力竞赛的过程,在这种竞争过程中,谁能将语言技巧运用好,谁就能取得更好的谈判效益。商务谈判看起来场合正式,气氛严肃,当如果你能谈吐有致,善于运用幽默的话语,会更好地促进谈判进程。幽默与含蓄交互在一起使用,有助于建立轻松和谐的谈判气氛,有利于传递感情,或者蕴含暗示的意图。也可以使批评的话语听起来更加有趣,更加容易让人接受。含蓄幽默的话语,能够有效避开对方的锋芒、缓解压力、增强辩论的力量、增加情感互动,同时,可以为自己树立起良好的谈判形象。第三,条件式回答。在使用条件式回答的前提是,对方提出的问题比较刁钻、苛刻,使你无法进行直接的回应,又无法拒绝。或者在某些情况下,拒绝并不是最好的选择,那么,谈判者可以有条件地回答问题。也就是说,你在回答对方问题的同时,可以限定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对于对方来说,越是无法接受越好,为自己创造有利条件,或者使对方面临困局,知难而退,不战而胜。我们先来看一则笑话。有一位贵妇人带着狗上公交车,并对售票员说:“如果我给狗买一个票,那么它可以坐上位置吗,像人一样。”售票员是这样说的:“可以的,前提是你得让狗像人一样,将自己的脚放在地上。”贵妇人当场就无话可说了。然而售票员并没有直接否定对方,而是在接受的基础上加一个使对方无法接受的条件来限制对方,出奇制胜。

(三)投石问路,主动出击

在商务谈判中,要看准时机,主动提问。提问在谈判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好的提问有利于收集信息,诱导对方思考,引导谈判走势。提问也可以考验对方的能力,如果对方不能给出好的回答,则有利于自己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如果对方能给出好的回答,则会给谈判带来有效地刺激,增加气氛效果,促进谈判进程。以下是提问的两种技巧:第一,选择式提问。选择式提问是针对一些疑问,选择其中一些最有效果性的问题进行发问。例如在一个商场里面,有一个休息室专门经营茶和咖啡,开始的时候服务员经常这样问顾客:“先生,喝茶吗?”或者是:“先生,喝咖啡吗?”导致销售平平。这样的提问方式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没有选择更优的提问方式。后来,服务员换了一种提问方式:“先生,您想喝茶还是咖啡?”结果销售额大增。你看,提问的技巧就在问题是否给人选择的余地。第二种提问方式就是典型的选择式提问,顾客听了大多会选择咖啡或者茶;而第一种提问方式没有选择性,顾客听了很可能说“不要,谢谢”。第二,从易到难。在谈判中进行提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问题的层次,循序渐进。也就是,首先选择提问一些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一来给对方舒适感,把持良好的气氛;二来可以将对方逐渐代入回答更深层次的问题。提问一开始可以问一些与主题并没有什么联系的问题,例如:“昨晚睡得可好?”、“假期玩得愉快吗?”等,能够设定一个轻松的谈判环境,缓解对方紧张谨慎的心态。切忌不要一开始就提问一些深刻的问题,单刀直入,一针见血的问题,这样只会使气氛变得紧张,谈判很可能一开始就难以再继续下去,甚至使场面僵化,白热化,导致谈判最终失败。如果对方比较强大,直接切入式的提问反而会让对方抓住把柄,举一反三,到后面自己又没有更好的问题进行提问,使谈判陷入被动。

(四)绵里藏针,出奇制胜

第一,恭维有道。在商务谈判中,赞美对方也是一种谈判策略,可以获取对方一些相关信息,探测到对方有关谈判的一些意图,这是语用策略方面;在心理策略上,赞美是拉近谈判双方情感距离的方法,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以便营造融洽的谈判气氛,促进相关协议的达成,完成谈判目的。但是赞美也要有度,不能一味的对对方进行赞美,要善于使用谈判战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注重赞美方法,在赞美方式上体现对对方的尊重,对方法个性的尊重,注重对方的自我意识;第二,要注意对方对赞美的反应,从效果上分析对方反应,一旦对方呈现出愉悦的反应,则可以进行再次赞美,锦上添花,如果对方并没有表现出开心的样子,甚至显示出不耐烦,对赞美表示冷漠,那就要适可而止,切勿再次赞美;第三,进行赞美的时候要端正态度,显示发自内心的赞美,切勿表现出吹捧式的赞美,过分的吹捧别人只会是对对方的嘲讽。这些都要引起注意和重视。第二,激将法。激将法适合在与项目主要负责人谈判时使用,利用某些犀利的观点使对方丧失理智,产生激动,从而使自己占据主动地位。要想使对方丧失理智,就要寻找一个“激”点,这就要求谈判者对对手各方面进行评估,充分了解对手。在了解对手的情况下,这个激点可以是对方的名誉好坏、地位高低、能力大小等等。在激对方之后,如果对方表现出激动,说出激动的话,此时自己一定要保持冷静和理智,才能更轻松地致胜。

结语

总的来说,国际贸易中的商务谈判时考验谈判者智力和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善于运用语言艺术,为谈判的成功添砖加瓦。语言艺术的运用也是多方面综合起来的运用,运用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各自之间的心理因素和情感因素。要想在谈判中取得更多的效益,就要多注重语言艺术的力量。

作者:李玲 王金贵 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应用英语学院 牡丹江师范学院商务英语系

【参考文献】

[1]张汇文.商务谈判中的语言艺术[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10.

[2]邓曼英.会展谈判中的语用策略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

[3]谢群.商务谈判话语互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国际贸易术语论文篇(2)

关键词:Incoterms;贸易术语

一、解读贸易术语

1、贸易术语的含义

国际贸易术语又称价格术语,它是在国际贸易长期实践中产生的,用来表示在不同的交货条件下,买卖双方在交易中对货物价格的构成、交易的地点、双方应承担的费用、责任及风险划分等问题的专门用语。通常情况下,国际贸易术语都是用一个简短的概念或者英文缩写字母来表示。为了避免和解决在国际贸易中对普通贸易术语的使用发生纠纷,国际商会于1936年专门编纂了一套统一各种贸易术语解释的文本,命名为《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因此,国际贸易术语成为了现代国际货物买卖中不可或缺的专门用语。

2、《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修订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自1936年制定后,被广泛地应用于国际商贸往来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贸易实践发展的需要,该通则先后经历了1953年、1967年、1976年、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七次的补充与修订。目前最新的版本是《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它于2010年9月27日公布,2011年1月1日在全球正式实施。

3、国际贸易术语的作用

(1)、有利于买卖双方洽谈交易和订立合同

国际贸易术语虽然不能代替合同中的全部内容,但是每种贸易术语都能简练、准确地表述买卖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因此在买卖双方谈判过程中,无需对国际贸易的每一个细节问题进行谈判,只需要双方确定一种贸易术语,即可明确在交接货物中双方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这就使交易手续变得简化,缩短了谈判的时间,有利于买卖双方迅速达成交易协议,进而订立合同。

(2)、有利于解决买卖双方贸易中出现的争端

买卖双方订立合同时,有时对合同条款考虑的不周全,造成某些事项的规定不够明确,可能就会使买卖双方发生争议。在这种情况下,友好协商或者仲裁机构进行裁决时就会根据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贸易惯例来解决双方之间的争端,因此贸易术语的一般解释已经成为国际惯例,对国际贸易的实践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3)、有利于买卖双方核算价格和成本

由于贸易术语能表示商品价格的组成,比如CIF价格除了包括成本外,也包括运费和保险费。双方确定成交价格时,就会考虑所采取的贸易术语中包含了哪些从属费用,力求报价更加透明合理,因此国际贸易术语有利于买卖双方开展成本与价格的核算。

二、国际贸易术语最新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贸易术语数量的变化

《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贸易术语有13个,分别是:CFR(成本加运费)、CIF(成本、保险费加运费)、CPT(运费付至)、CIP(运费及保险费付至)、DAF(边境交货)、DES(目的港船上交货)、DDU(未完税交货)、DEQ(目的港码头交货)、DDP(完税后交货)、EXW(工厂交货)、FCA(货交承运人)、FAS(船边交货)、FOB(船上交货),而最新的《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则减少为11个,它删去了之前的DAF、DES、DDU、DEQ四个术语,新增加了DAP(目的地交货)和DAT(运输终端交货)两个术语,DAP表示当卖方在指定的港口或目的地,将处于在运输工具上准备卸载的货物交由买方处置时,即完成了交货任务。DAT表示当卖方在指定的港口或目的地,将货物从抵达的运输工具上卸下交由买方处置时,即完成了交货任务。其实DAF取代了之前的DAF、DES、DDU术语,而DAT则取代了DEQ术语。DAT和DAP两个术语的增加,有助于船公司弄清码头处理费的责任方是自己还是卖方,这对于贸易纠纷的处理产生了巨大的帮助。

2、贸易术语分类标准的变化

之前《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分类标准是按照术语的起始字母将贸易术语分成四组,即C组主运费已付、D组到达术语、E组启运术语和F组主运费未付。而《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则是按各种术语适用的运输方式不同将11个术语分成了两大类,第一类为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或多种运输方式的术语,包括EXW、FCA、CPT、CIP、DAT、DAP、DDP。第二类为仅适合于水运的术语,包括FAS、FOB、CFR、CIF。之前的那种按照术语起始字母的分类标准,会使一些使用者在辨别不同术语之间的差别时产生了一定的困难,有时甚至由于使用者错误的选择,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所以新的分类标准会比原来使用起来更加容易辨别,这有利于使用者根据自己不同的运输情况,选择自己最佳的贸易术语。

3、风险划分点的变化

自《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颁布以来一直都规定,一些传统的适用于水上运输的主要贸易术语如FOB、CFR和CIF都是强调以货物越过“船舷”作为划分风险的界限,即卖方承担货物至在指定装运港越过“船舷”时为止的所有风险,而买方承担货物自在指定装运港越过“船舷”时起的所有风险,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难把控这一风险转移的临界点,而且滚装滚卸船方式和集装箱运输这些现代运输方式已经在国际贸易运输中广泛应用,将“船舷”作为风险转移的界限更加不适用于实务操作,所以新修订的《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最终删除了“船舷”的界限,它只强调卖方承担货物装上船为止的所有风险,而买方则承担货物自装上船开始起的所有风险。

4、买卖双方义务的变化

《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虽然将双方各自的义务划分为10项,并且以镜像方式对比,但是买卖双方的义务还是有了一些变化。比如在2010新修订的通则中A2/B2项增添了与安全相关的清关手续,在A10/B10项规定了双方要向对方提供安全信息协助的义务,表明国际商会和世界各国对贸易安全足够的重视,进一步强化了贸易安全的责任。再比如,之前的A6/B6项费用划分改为现在的费用分摊,它明确了买卖双方应承担的费用和运输风险,使所有规则表述相比以前更加得清晰简洁。

5、术语适用范围的变化

以前的《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通常只适用于跨国界的国际贸易销售合同,但是随着近年来世界上自贸区、自由港以及大的区域贸易集团如欧盟、东盟等的不断扩大,使本来实际存在的国与国之间的通关手续逐渐淡化了,因此《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首次规定了其不仅适用于国际间的贸易销售合同,也适用于自由贸易区的内部货物销售合同以及各国国内的货物销售合同。(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俞毅.国际贸易实务教程[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第4页

[2]刘慧芳.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务[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第254页

[3]徐立青.国际贸易实用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第273页

[4]张丽英,刘佳. 析《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的新发展及其背景[J].法制研究,2012,7

[5]梁乃峰.国际贸易术语的变化和发展趋势[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6)

[6]王蓉.浅析《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J].时代经贸,2012,5

[7]邓旭.《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主要变化和发展[J].国际贸易探索,2011,12

国际贸易术语论文篇(3)

关键词:贸易术语;FCA;CPT;CIP;FOB;CFR;CIF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01

贸易术语是长期在国际贸易实践中产生的,用来表明商品价格构成,说明货物交接过程中有关的风险、责任和费用划分的问题,以文字或缩写字母的表示的专门用语[1]。在《2010年通则》中,贸易术语被划分为四组不同的基本类型:E组(EXW),即卖方在自己的地点为买房备妥货物;F组(FAS、FCA、FOB),要求卖方将货物交给买方指定的承运人;C组(CFR、CIF、CPT、CIP),卖方须订立运输合同,但对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已经装船和启运后发生意外事故所产生的额外费用不予承担责任;D组(DAT、DAP、DDP),卖方必须承担把货物交至目的地国所需要的全部费用和风险。

随着国际运输技术的发展,包括货物集合化,集装箱运输、多式运输和滚装运输的日益扩大使用,以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作为卖方完成交货义务的FOB、CFR和CIF术语已不能适应新的运输环境的需要。传统贸易术语FOB、CFR和CIF的弊端显现,特别是我国一些内地省份外贸也非常发达,如采用FOB、CFR、CIF等会直接导致卖方的交货的风险扩大,费用负担增加,影响收汇时间,增大了收汇风险。而与之相对应的FCA、CPT、CIP则恰恰适应了这种新的运输环境,地位也日益突出,它们不仅适用于铁路、公路、海洋、内河、航空等单一方式的运输,也适用于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运输方式相结合的多式联运,更加方便当事人对货物的交接。

我国很多内陆进出口企业他们长期固有的习惯使用FOB、CFR以及CIF三种传统的贸易术语,而对FCA、CPT、CIP等属于不习惯采用,可能原因在于他们对传统贸易术语以及熟练运用并产生一定的依赖性,而对FCA、CPT、CIP 的认知程度却不高[2]。况且,内陆地区狭小的贸易份额也阻碍其应用。但目前,随着加工贸易企业内迁,内陆地区的贸易份额逐年上升,像FCA这类术语的优势也会随着多式联运的发展而体现出来。个人认为,正确选用贸易术语对贸易的顺利完成至关重要。企业首先应区分FCA、CPT、CIP相对于传统的贸易术语FOB、CFR和CIF使用不同之处和优势所在,以及他们各自的风险转移界限以便更好地选用。

一、FCA与FOB的主要区别[3]

FCA的风险转移是在货物交给承运人指定地点的那一刻。因此依据FCA,如果贸易出口公司是在我国一些内陆地区,他们从工厂到装运港船舷之间的陆路运费将作为国际费用参与价格谈判,成为价格的组成部分,由买方承担;而FOB是在货物运过船舷的那一刻,这样出口就要方负责将货物运往装运港并承担货物从内陆工厂到装运港船舷之间的陆路运费和保险费。

很明显,对于我国许多内陆远离港口的贸易出口公司,如果选择适合水上运输的FOB 贸易术语则会带来交货延迟、费用增加、结汇时间延迟、无法享受真正的“仓至仓”待遇以及这些因素所带来的风险。然而选用FCA 是一个很好的方法。FCA 术语适合于一切运输方式,这样就会减少内陆出口货物的运输损耗,节约成本,使商品更具价格竞争优势,并可缩短制单结汇的时间,享受国际运输保险的“仓至仓”条款待遇。

二、CPT与CFR的主要区别

CFR 是成本加运费到指定目的港,装运港货物越过船舷卖方即完成交货,所以交货后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以及由于各种事件造成的任何额外费用,都将由卖方转移到买方。CPT是运费付至指定目的地。卖方必须自负费用订立将货物运至指定目的地的运输合同,提供通常的运输单据,并负责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将货物交给约定地点的承运人,也就是说CPT是卖方要一直承担风险直到货到目的地。在CPT中,卖方支付的运费实际已经包含了装卸费用,因此不存在装卸费用谁负担的问题,减少了贸易中因装卸费用支付而造成的各种纠纷。

三、CIP与CIF的主要区别

CIF贸易术语只适合于海运、内河航运等水上运输方式,而CIP贸易术语适用于多种运输方式。对于我们国内陆地区的贸易而言,CIP比CIF更适合。不仅如此,从风险转移的界限看,CIF贸易术语适用于水上运输方式,买卖双方所承担的风险以装运港船舷为界。对内陆出口企业来说,在货物交由陆路运输的承运人接管后,便丧失了对货物的实际控制权,正是由于不能实际控制,所以承担的责任和风险相对来说比较大。而如果采用CIP贸易术语,则无论在什么地方,以哪种方式运输,出口方的风险、责任都以货交承运人为界,只要将货物安全移交承运人即完成自己的交货任务,以后的货损等风险都与出口方无关,这大大减少了出口方的责任。因此CIP对内陆贸易发展更为有利。

从FOB和FCA,CFR和CPT,CIF和CIP三组贸易术语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新三种”相对于“老三种”,其适用范围、交货和风险转移地点、费用承担、运输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在出口业务中,如果货物是以集装箱装运或多式运输方式,采用“新三种”较为有利。

不同贸易术语在不同的贸易环境中起到不一样的作用和效果。尽管对于海陆发达的地区和国家,传统的FOB、CFR、CIF仍能在贸易中起到很大作用,但对于像在内陆等海运相对不发达地区的贸易公司,FCA、CPT、CIP贸易术语满足了更大的贸易需求,使之在贸易过程中降低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而且随着集装箱运输和多式联运方式越来越被广泛运用,“新三种”术语将有更大的使用空间。不论是何种贸易公司、何种贸易术语,正确选用适合自身贸易业务的贸易术语在国际贸易中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黎孝先.国际贸易实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国际贸易术语论文篇(4)

关键词: 商物英语 国际贸易实务 国际招投标语言特点

近30年来,中国经济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2013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高达4万亿美元,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使得从事进出口业务成为英语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之一。面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这一现实,部分高校英语专业开设了商务英语培养方向的专业,开设了以商务为中心的专业课程,如:商务英语听说、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翻译。另外,针对语言类学生缺乏经济贸易知识的状况,又增开了工商导论、国际经济导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等经济类课程。但大多数院校的英语专业,培养方向依然延续传统,主要以语言文学、翻译或中小学师资为主要培养方向。这一部分学生一般只在本科高年级时接触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且课时量很少。因此,如何在有效的时间里将国际贸易运行的基本过程介绍清楚,对任课教师是一大挑战。目前,各出版社针对这部分学生,编辑出版了比较适合的教材,教材内容及难易度都比较适合英语语言学习已有一定水平、需要补充国际贸易知识的英语专业学生。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选择教材时,主要以国际贸易实务作为授课内容。通过对实务课程的讲解,力求使学生能在课时量有限的条件下,基本了解国际贸易的运行方式。通过对当前主要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的比较研究,发现各家教材缺少对国际招投标业务的讲述。

国际招投标由于强调公开、公平、公正和择优原则,目前广泛应用于国际工程承包,成套项目建设,外国政府贷款及国际组织贷款或援助项目。由于其公认的优越性,国际招投标也被越来越多的工商企业在一般商品的大宗采购中予以采用。国际招投标文件分为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招标文件是招标企业的行动指南,也是投标企业须遵循的规则。招标人通常要求投标人分技术标书和价格标书,对招标方予以响应。价格标书中,如报价时采用的贸易术语、货款的支付方式等内容,在实务课程中都有讲述。但国际招投标活动中有关招投标步骤的要求,如标书的获得方式、技术澄清、投标书的送达、出具投标保函、唱标、开标、议标、中标、履约保函,以及质保期尾款的支付等内容,被目前的实务课程所遗漏。因此有必要在实务课程中补充这一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国际贸易的流程。国际招投标中使用的语言主要是英语,有其独特的语言特点。国际招投标文件的词汇丰富,招投标文件中常有其他领域不常用词语、术语和长句。笔者常以欧盟招标文件为范例,通过对欧盟招标文件的语言,从词法、句法、语用等几方面探析其语言特点,使学生在了解其语言特点的同时,也了解招投标活动的基本流程,使之能够对国际贸易实务具体教学中教材的不足起到补充作用。以下就以招标文件为例,对其语言特点简单予以分析。

一、用词正式规范

国际招投标文件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因此在招标文件中常使用“shall”和“must”等词表示义务或规定,具有“应该和必须的含义”。

例如:(1)All tenders must be submitted in one original,marked “original”,and three copies signed in the same way as the original and marked “copy”.(摘自欧盟采购招标文件)

译文:投标人必须提交标注“正本”一份文件和三份标注“副本”的文件。

(2)All tenders submitted shall comply with the requirements in the tender dossier and comprise.(摘自欧盟采购招标文件)

译文:投标人所提交文件应该遵守本招标文件及其附件的要求。

(3)The contract shall govern the contracting parties’ use of all reports and documents drawn up,received or presented by them during the execution of the contract.(摘自欧盟采购招标文件)

译文:该合同在执行过程中应适用于缔约双方所有报告和文件的制定、递交和收讫。

(4)The Supplier must comply strictly with the terms of the Special Conditions and the technical annex.(摘自欧盟采购招标文件)

译文:供应商必须严格遵守特别条款和技术附件的条款。

二、术语

术语是指各门学科中的专门用语。国际招标文件涉及的范围很广,涉及国际贸易、经济、金融、营销、保险和法律等多个领域,而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专业术语。以欧盟一采购招标文件为例,其中出现许多专业术语,涉及如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市场营销、保险和法律等诸多方面。招投标文件的术语词汇都是固定的,都有其特定的、精确的含义。理解这些术语,要求投标人了解和知道术语所涉及的各个领域。

DDU(未完税交货),

T/G(tender guarantee)(投标保函),

P/G(performance guarantee)(履约保函),

国际贸易术语论文篇(5)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教学;实际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9(C)-0147-02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哈佛大学,近百年来迅速在全球高校中被推广和应用。教师使用案例教学法时可以为学生创设具有实践代表性的案例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以及讨论,帮助学生理论结合实践。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高职国际经贸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和商贸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由于该课程具有涉外性和实践操作要求非常高,且与国际惯例和法律密切相关等特点,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最佳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此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就显得尤为必要,而在这其中的案例教学法,因为教学效果显著,成为教学法体系中一种无可替代的重要方法。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一些特色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一些真实、典型案例的讲解、分析和讨论,将抽象的、一般性的书本知识融入到具体的案例分析中去,使学生从生动的、有代表性的个性中去理解书本知识,掌握必备的流程规则。《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专门讲授国际货物买卖理论和实际业务的课程。其交易过程、交易条件、贸易合约履行细项及规则,都远比国内贸易复杂。

1、实践应用性强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专门研究和处理国际间商品交换具体过程的课程,其中涉及贸易术语的使用,贸易合同的签订以及合同的履行,违约的处理等各环节,如交易磋商、租船、投保、报验等内容。因此,这门课程所介绍的每一个知识点在国际贸易中都有具体的操作环节,即直接指导对外贸易业务的实践应用工作。

2、与国际惯例和法律密切相关

这门课程涉及到许多与国际贸易相关的国际惯例、法律,如《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等,这些国际惯例广泛地被世界各国接纳、使用。因此,学习国际贸易实务,必熟悉这些惯例和法律。

3、涉外性

《国际贸易实务》中所介绍的都是涉外贸易,它的做法与国内贸易不完全相同。在国际贸易交易中,洽谈对象均为国外的交易商,在交易的每一个环节中(如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过程,贸易合同的签订过程,申请开立信用证的过程,填写各种单据的过程以及到银行结汇等环节)都要使用英语这个工具来完成交易。《国际贸易实务》所具有的这些特点,必然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熟悉其交易流程和有关单据,而且还需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作为高职教育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由此对应的高职教育应以实用为先导。在传统的教学中,《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是以理论为中心的,注重强调各个知识点,忽略了《国际贸易实务》的实际操作性,这种常规教学法片面强调理论知识的讲授,忽于实践的结合,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明确教学目的指导下,教师应改变过去重点讲授各个理论知识点为设计出典型的案例,让学生通过案例去理解知识、运用知识,从而对所学知识产生感性认识。通过案例的分析、鉴别,学生可以了解理论知识是如何应用于实践的,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实施步骤

1、案例的准备

根据每章节和课程总的教学目标编制案例教学计划,明确案例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师应着手收集、编写、设计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案例。案例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因而选择的案例既要与特定的教学内容以及特定的教学环节很好地结合,又要与当前进出口业务实际联系密切,更要具有一定程度的疑难性,给学生开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能够运用国际贸易实务知识深入分析并解决问题。根据案例教学实践,在编写教案时,已经按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将案例收集在内,这些案例要涵盖国际贸易术语、货物质量、出口包装、货物的运输、保险、货物检验、索赔、不可抗力等国际贸易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分析此案例时所需涉及的知识点,以及讨论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并应引导学生提前查找、仔细阅读相关资料。

2、案例辨析与讨论

由于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极强的课程,讲授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应该通过案例辨析与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首先,教师推出案例。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巧,既要选准切入口,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要向学生指出案例中必须注意的地方,讨论的难度,要达到的目标;其次,学生分析讨论。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讨论中,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讨论。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教师应少讲多“点”,应允许有不同观点的同学进行辩驳,这样才能深入挖掘,达到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锻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当然,在讨论脱离了主题时,或是在一些细节上纠缠不清时,教师要把讨论引回到正题上。授课教师应力争班上每个学生都至少有一次发言的机会,当学生提出的方案大致相同时,为了确保讨论的顺利进行,教师必须给予及时的帮助,设法启示学生提出另外一种方案,引发大家的探讨,从而引导他们由“学会”到“会学”到“活用”。例如:在本课程的教学中,贸易术语部分是重点也是难点。贸易术语中CIF是目前国际贸易实践中采用得最普遍的一种贸易术语,而它的特点之一“象征货”很多学生不能理解,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在此,我们可以通过案例来讲授,并采用讨论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份CIF合同,货物已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和装运港装船,但受载船只离港1个小时后,因触礁沉没。第二天,当卖方凭齐全、正确的提单、保险单、发票等单证要求买方付款时,买方以货物全部损失为理由,拒绝接受单证和付款。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把案例讲出来后,先让同学们展开讨论,引导同学们思考在上述情况下,卖方有无权利凭规定的单证要求买方付款。

经过学生们的积极思考和讨论,可以掌握在该案例中,卖方是否有权利凭规定的单证要求买方付款主要看两方面:一方面看卖方在轮船触礁沉没时是否已完成交货任务。据《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规定,按CIF成交的合同,只要卖方按期在约定地点完成装运,并向买方提交合同规定的包括物权凭证在内的有关单据,就算完成交货任务。即使货物在运输途中已灭失,买方也不能拒收单据和拒付货款。本案例中,卖方已把货物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和装运港装船,完成交货任务。因此,从这点看,买方拒收单据和拒付货款是不合理的。从这里可以看到:在CIF贸易术语下,按时提交合格的单据,是卖方完成交货任务的证明。因此,在CIF贸易术语下,卖方凭单交货,买方凭单付款,这是象征货的特点之一。

另一方面要看发生触礁沉没风险是在装运港船舷风险划分之前还是之后。据《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规定,在CIF下,卖方只负责风险划分之前的一切风险。而本案例中,轮船是在离港1小时后触礁沉没,所以这一风险应由买方自己承担。所以买方以货损为由拒付货款也是不合理的。通过老师的对案例的解释、引导,同学的积极思考和讨论,学生对CIF条件下“象征货”的理解豁然开朗。

3、案例的总结

案例分析、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总结本次讨论,指出本次案例讨论思路、讨论难点、重点,主要解决的问题,总结中要注意不要简单对案例做出结论,也不要单就某人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作出评价,而要对整个讨论情况做述评,指出讨论中的优点和不足,对案例涉及的理论问题、关键问题,给予澄清,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三、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建立案例库,并实时更新

案例选择是案例教学的关键。一般来说,选择案例要考虑案例的典型性、真实性和分析价值等原则要求。一个典型的案例往往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内容。另外,根据教学进展的需要,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内在联系的案例,是使案例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而案例教学必须适应国际经贸易活动实践迅速发展变化的实际,如在贸易术语方面的案例选择上,传统的案例主要是FOB、CFR、CIF术语,但是,由于运输方式的变化,现实业务中FCA、CPT、CIP货交承运人的术语使用越来越普遍,在教学中必须反映这些术语的案例。由此可见,案例库的建立是案例教学的当务之急,并且案例库的建设与维护必不可少,其中的案例要实时更新。

2、处理好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

在国际贸易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他们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既不能采取传统的讲授从头讲到尾,也不宜将整个课程全部都使用案例教学。基本理论知识与案例教学二者结合才能相辅相成。

3、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

案例教学耗时比较多,并受客观环境的一定限制,因此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可以建立一个公共邮箱或一个QQ群,学生和教师能够延时或实时在网上展开讨论,发表交流各自的看法,而且讨论的内容自动记录,便于查询。另外,有条件的学校可开展模拟商战和沙盘对抗等其他活动,来丰富案例教学。

4、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报告是学生对案例思考与课堂讨论后形成的书面材料,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总结与提炼。这项工作一般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教师要对每位学生的报告进行认真批阅,并可从中选出较好的分析报告作为示范,供学生传阅学习,不断提高,或反馈到实际工作单位供其参考。

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能够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最大的优越性还是在于能够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在在课堂上融学习、思考与表达为一体,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且加强团队协作的精神,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

参考文献:

[1]陆林奎.案例教学与案例研究[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1994.

[2]黎孝先.国际贸易实务.北京对外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国际贸易术语论文篇(6)

关键词:新时期;国际贸易 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一、引言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地扩展和延伸以及国际贸易更深层次拓展,中国已经广泛且深入地融入国际商务活动中,并且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同时,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这一发展趋势,各国的经济对外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和改革,因此,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已成为国家之间新的竞争与发展的领域,与国际贸易活动应运而生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

二、新时期国际贸易发展的状况

(一)国际经济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数据表明,近年来国际间经济交往数量总额在不断增加,设计得范围在不断扩大。随着各国经济综合能力的竞争不断加剧,国家经济竞争早已从国内发展到国外,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跨国企业,在全球经济发展的浪潮中,企业想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就不要不断壮大自身的企业规模与强化企业竞争实力。

(二)国际贸易交往模式的多元化

国际贸易是一种跨国交易,地域,时间及空间都是影响国际贸易活动的因素,然而,现代技术的完善和进步,改善了国际贸易活动的交往方式。现阶段,我们早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网络通信与交流技术在各国的日新月异。在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中,网络技术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企业可以利用邮箱,e-mail,企业也改变了以往的开会模式,运用网上多人视频工作会议等形式来进行沟通和交流,方便企业间的经济合作。总之,新时期内,国际经济与发展模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交往模式,会逐步与网络通信技术相联系,最终形成经济贸易模式多样化的形式。X

三、新时期国际贸易对商务英语学习者的新要求

新的经济时代,势必赋予国际贸易新的特点,尤其是外企在我国迅速的增多,中外合资企业与日俱增,单一的学术型的,研究型的外语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外企对外语人才,尤其是应用型外语人才的需求。

(一)基础知识是磐石

基础性是指强化基础,拓宽知识面。坚实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宽广的只是面试创新的基石。国际贸易人才的基础性知识有外贸知识,基本的谈判技能,国际市场营销知识,国内经济法和国际商法等。外贸人才的基础性能力主要有:良好的英语交际能力,出色的谈判能力等。这些基础知识就与以往的英语基础知识有所区别。可是,相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习者来说,仅仅掌握英语词汇,语法,句型等得基础英语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熟悉了解基本的国际贸易的知识,谈判口语等等。

(二)系统的专业知识

国际贸易英语学习者的专业知识,涵盖面试非常广泛的,主要包括国际贸易,招商引资和外贸管理,文体教育的商业交往。商务英语学习者还需要掌握金融业务和国际贸易服务以及较强的综合能,如掌握熟悉产品,计算机,外贸等知识。国际贸易涉及的行业多种多样,每个行业的产品销售有所不同。商务英语学习者只有在巩固自身的英语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不断地熟悉各行各业的英语表达。除此之外,商务英语学习者还需具备灵活的谈判能力,热情亲和的交际能力,矛盾处理能力及办事意志。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要求商务英语学习者成为综合的应用型人才,这就需要在学习中加强技能的锻炼,将理论付诸实践。

(三)较高的实践创新能力

国际贸易的实践性标明商务英语学习者只是掌握外贸的理论的知识,根本无法完成外贸工作。综合的应用型外贸人才需要商务英语学习者在钻研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操作,全面,深入累计额国际经济活动的各项事务与管理工作,熟悉掌握进出口贸易的各个逛街及相关业务的实务操作技能,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摆脱困境,迎接新挑战

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推动着国际贸易的变化。新时期国际贸易对商务英语学习者提出了上述的种种新要求。如何摆脱目前的困境,使自己成为能够满足外企要求的应用型人才,迎接新形势下的挑战,才是商务英语学习者应有的态度和出路。

(一)跟上时代的步伐,更新学习内容

要成为合格的应用型外语人才,商务英语学习者必须与时俱进,在学习内容和语言特色上都要能反映时代的特点和语言的更新发展。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和交流的工具,也是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而演变和发展。随着全球经济和民族间的交流合作不断加强,各民族间不同的文化碰撞和融合,英语词汇也不断的出现。学校为商务英语学习者配备的教材可能未必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商务英语学习者只能依靠网络或者参考其他最新的教材来获得最新的英语学习内容。除此之外,商务英语学习者应当多了解相关的西方文化和文明史,多读些英语方面的报纸,提高对西方各个名族和世界各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了解,为以后在企业中工作时能够更加得体,更加顺利的处理各种涉外业务增加筹码。

(二)参与实践,全面发展

高校商务英语的课程,很多都会有实训的要求。学校也会组织商务英语学习者在一定的时期内通过参加实训来锻炼商务英语技能。商务英语学习者应当抓住一切可以实践的机会,心理不要抗拒,毕竟,这些实习实训都是和以后所从事的国际贸易工作相关。不管是那种语言,没有在实践中使用检验,是无法熟练掌握的。也只有通过一定时期的实践锻炼,商务英语学习者真实地处理外贸业务,才能形成自身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五、结语

时代的进步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发展给国际贸易创造了生机,但是却给商务英语学习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商务英语学习者为了顺应时代的变化,适应国际贸易的发展新趋势,必须通过各种方法来发展充实,武装自己,使自己成为符合国际贸易发展要求的综合应用型人才,相反,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终究将会被这个经济时代淘汰,无法在国际贸易行业当中立足。

参考文献:

[1]刘春蓉,曾三明,李轶红.国际贸易复合型人才的能力结构与培养模式探究[J].时代教育,2015(04).

国际贸易术语论文篇(7)

[论文关键词]贸易实务 双语 教学

《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它以国际贸易具体流程为主线,系统地介绍了国际贸易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该课程涉及到国际贸易理论、国际商法、保险、运输、金融、商品检验等诸多方面的知识。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日趋明显,在高校开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双语教学具有实际的意义。

一、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实践的模式

在本世纪初全国高校开始普遍开始尝试双语教学之时,就纷纷开始尝试运用双语的方式进行教学。在这期间有成功、有失败,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高校教师们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基本情况及自身的知识水平,探索出来几种针对该课程讲授方式的几种模式。

(一)半外语型即使用英文教材,教师用汉语讲授。这是初级形式的双语教学模式,适合于学生外语基础和接受能力相对薄弱的情况。

(二)混合型即直接使用英文教材,教师用英文和汉语交错讲授。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知识,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对要低一些。

(三)全外语型即直接使用外文(英文)原版教材,教师用外文(英文)讲授,学生以外文(英文)接受所学知识。这是高层次的双语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的外文水平要求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国学生在普及教育阶段,外语的学习主要是以学生的读写能力为主,这直接造成我国高校在进行双语教学时多不能贯彻全外语型教学模式,而多停留在半外语型和混合型教学模式上。

二、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选择的困难

按照许多学校规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材的选用标准为原版英文教材,也有相对宽松些的要求,使用中英对照的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材。就全英教材来讲,目前国内可使用的有两种途径。一个是从外国引进的原版全英教材。由于这些教材与中国的实际国情不相匹配,故很难采用。一个是国内一些知名专家学者所编著的全英的贸易实务教材,如帅建林编著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际贸易实务》(英文版)、对外经贸大学周瑞琪主编的《国际贸易实务》(英文版)。但是由于我们高校学生普遍英语程度及专业英语水平所限,纯英文版的外贸书学生学习起来不易全部吸收。需要一些汉语的外贸书籍做参考才好。但是从学生经济状况而言很少有学生为了学习一门课程愿意购买两个教材的。这就需要中英文对照的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材。但是或于客观条件所限,就笔者进行实务双语教学中所见,很多教材的内容还需要充实,编排也还需要完善。

(二)学生学习的困难

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英语的热情上一般要高于其他的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但是纵然有这份对英语的热情,也难以抵挡他们在学习贸易实务双语课程上的畏惧感。直接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三个:1、自身水平所限。全英课件看不懂,全英讲授听不懂,全英教材看不懂,这样的现象在贸易实务的双语课程上是很普遍的事情。2、英文专业术语多。国际贸易实务中很多专业性的术语,用汉语讲学生能理清楚其中的关系已经不错,莫说是再转换成英语的术语了。这对于很多学生而言,无疑是难上加难的事情。譬如,is0、icc、d/p at sight、hereof,thereto、customs fees and duties等等。3、对于双语课程考试的形式的担忧。笔者平时上课经常会遇到学生问,老师我们这们课究竟怎样考试?是不是都是英语啊。如果双语教学给学生的感觉特别难得话,学生对考试也是充满着畏惧。

(三)教师教授的困难

国际贸易实务本身是专业课,但要开为双语无疑对教师的自身的外语水平也有很高的要求,有的教师迫于学校要求或其他原因,在自身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去开双语课自然是收不到好的效果。但是对于自身外语水平较好的教师教双语课程也是个很大的挑战,怎么让学生既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双语,又能真正地掌握专业知识。全英授课,学生听不懂会抱怨,全汉授课,名不副实。一半英语一般汉语,那一部分应该用哪种语言,也要仔细考虑。教师所要面临的另一个困难是学校对于双语课程的规定,一般学校对双语课程都有较为严格的认定,并且也有严格的教学效果的评定,譬如,教学中英语必须达到50%以上等等。教师面临着是严格按照教学管理制度中规定的英语比例让课还是先放下英语问题先解决学生专业知识掌握问题的两难境地。

三、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教学效果优化策略

虽然在贸易实务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仍应看到双语是个大趋势,如能灵活处理,克服其中的问题,我们依然能够探索出一条教学效果较好的途径来。

(一)鼓励贸易实务双语教程的编纂

鉴于前文所提到的困难,我们应该大力鼓励专业知识和英语知识全面的教师编写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程,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国外职业教育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国际经济法教材、国际商务教材等相关材料,以及我们国内一些权威的汉语版国际贸易方面的教材,去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贸易实务双语对照教材,逐步建立全面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双语教材体系对于一些综合实力比较强的学校甚至可以组成双语教材编写督导小组,以起到督导优化所编教材的作用。这对于我们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一件大好事。

(二)灵活多样得组织课堂教学

国际贸易实务的双语教学,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我们每位老师所面临的教授对象不同,所应采取的方式也应该不同。作为双语教师,我们要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英文水平,接受能力,以此为基础再决定究竟怎样来实施双语。譬如,在我国重点本科院校,学生的英文读写能力普遍要高于一般二本院校,这时我们在课件的处理上,就可以大面积使用英语,只对一些术语或较难得词汇予以标注。但是在二本院校,或学生英文读写能力较有限的学校,我们可以使用英文课件,辅之以汉语课件的方式,课堂讲授也要注意对于重点、难点不妨就用汉语来讲,对于比较容易得地方用英语,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尝试使用此法,实践证明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三)积极探索双语实验教学

目前许多学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引入实验软件,进行软件模拟,这其中有北京用友公司的国际贸易模拟流程软件等。这些软件本身的流程中,大量的单据都是英语的。如果教师能够善用这些单据,并在模拟流程中鼓励学生使用英语进行询盘、发盘、还盘的交流,也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在实验过程中,还可以有案例讨论,模拟商务谈判等环节鼓励学生用英语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