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透析护理综述

透析护理综述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23 16:22:43

透析护理综述

透析护理综述篇(1)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护理

血液透析治疗是糖尿病肾病终末期的重要治疗措施, 由于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严重下降, 对血糖的影响能力降低, 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容易发生低血糖等不良反应, 影响透析进行。在血液透析过程中, 护理干预是必要的[1, 2]。本文观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4月~2013年5月糖尿病肾病终末期需在本院血液透析患者共60例, 上述按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0例, 男18例, 女12例, 年龄范围为57~74岁, 平均年龄为(67.9±5.9)岁;对照组患者30例, 男17例, 女13例, 年龄范围为56~78岁, 平均年龄为(69.7±6.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血液透析,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①对患者饮食进行指导。嘱咐患者实施糖尿病饮食, 做到少量多餐、定时定量, 在餐后1 h实施血液透析。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营养状况和体重等进行评估, 对患者的每天饮食情况进行合理分配。②心理护理干预。糖尿病肾病患者病程长、血液透析经济负担大等因素, 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 护理人员要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 缓解患者不良情绪, 消除患者对疾病的疑虑, 改善患者情绪, 提高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程度。③用药指导。治疗过程中, 嘱咐患者遵从医嘱, 不能随意增减药量。④透析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面色、意识等, 监测患者血糖血压, 密切观察血流量改变情况。

1. 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糖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感染的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出血、高血压、失衡综合征发生情况。患者连续16次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出血次数超过5次, 可评定为血压透析过程中有低血压;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血糖测定值低于3.9 mmol/L, 评定为低血糖。

1. 4 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所得的低血糖、低血压、感染、高血压等发生情况相关数据均在统计学软件SPSS14.0下进行统计学分析, 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P

2 结果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结果比较:观察组患者中发生低血糖共2例, 发生率为6.6%;发生低血压共2例, 发生率为6.6%;发生感染共3例, 发生率为10.0%;高血压4例, 发生率为13.3%;发生出血2例, 发生率为6.6%;发生失衡综合症1例, 发生率为3.3%。对照组患者发生低血糖共9例, 发生率为30.%;发生低血压共8例, 发生率为26.7%;发生感染共10例, 发生率为33.3%;高血压3例, 发生率为10.0%;发生出血3例, 发生率为10.0%;发生失衡综合症2例, 发生率为6.6%。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低血压、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会出现相关并发症, 如低血糖、低血压、感染、高血压等, 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与患者的抵抗力、胰岛功能减退、体重低等因素有关, 这些并发症会影响到透析效果, 甚至危及到患者生命[3, 4]。所以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过程中, 要实施有效护理干预,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高透析效果, 改善患者生存治疗。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后, 观察组患者的血液透析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 说明综合性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能够显著降低透析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 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马爱莉,张小蝶,邵文慧.全程护理干预对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的效果观察.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14(2):2154-2155.

[2] 张占萍.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方法持续干预的研究.内蒙古中医药, 2013,26(4):144-145.

透析护理综述篇(2)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患者;护理干预方式;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0(b)-0173-02

糖尿病肾病为临床常见糖尿病并发症,发展至尿毒症可出现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跟其他肾病所致尿毒症对比,死亡率更高。血液透析治疗是糖尿病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需加强护理[1-2]。该研究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方式及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资料来源于该院2014年3月―2015年12月就诊的8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将83例患者分为组a和组b。42例组b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31~70岁,年龄平均(45.34±2.63)岁。41例组a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30~70岁,年龄平均(45.92±2.15)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组a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b进行综合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患者在血液透析中可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需以真诚、热情的态度跟患者沟通,发挥家庭、社会支持作用,使患者感受到精神慰藉,提升治疗信心。(2)健康教育。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糖尿病肾病和血液透析相关知识讲解,提升其对食物水分、营养成分的了解,熟悉胰岛素用量、饮食量的计算、并认识干体重控制的重要性。(3)病情监测。加强对患者肾功能损害和水肿的监测,注意个人卫生,告知患者注意保暖,避免去公共场所,保持病房空气清新和流通,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注意保护患者穿刺口,预防感染;加强营养干预,以提升其抵抗力;加强对呼吸、肺部体征的监测,并适当应用免疫增强剂。(4)饮食护理。评估患者营养状况,根据患者尿量计算进水量和进食量,给予低脂、高热量、优质蛋白、高纤维、低盐饮食,避免油炸食物,戒烟戒酒,体重增加率控制为标准体重3%~5%。(5)用药护理。指导患者透析期间合理用药,尽量避免应用降压降糖药物,以免出现低血压和低血糖,确保血液透析顺利进行[3]。

1.3 观察指标和标准

研究评估:(1)遵医行为(完全依从:完全遵医服药、接受检查、休息、饮食、自我护理;部分依从:上述遵医行为达到50%~80%;不依从:遵医行为低于50%[4]);(2)治疗过程并发症发生率;(3)干预前和干预后患者焦虑心理、抑郁心理和生存质量的差异。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分析相关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遵医行为相比较

组b对比组a遵医行为更高(P

2.2 干预前和干预后焦虑心理、抑郁心理和生存质量相比较

干预前两组焦虑心理、抑郁心理和生存质量相似(P>0.05);干预后组b对比组a焦虑心理、抑郁心理和生存质量改善更显著(P

2.3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

组b对比组a治疗过程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其中,组a出血、高血压、低血压分别有4例、2例和3例,发生率为21.95%;组b出血、高血压、低血压分别有1例、0例和1例,发生率为4.76%(P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血液透析中容易出现感染、高血压或低血压等并发症,应进行良好有效的护理。综合护理干预可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饮食指导、坚持锻炼等,提升其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血液透析治疗效果的提升,以延长生存时间,提升患者生存质量[5-6]。

该研究中,组a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b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显示,组b对比组a遵医行为更高,这主要是因为综合护理干预加强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有效消除了患者不良情绪,获得了患者的信任,有助于构建良好护患关系,加上健康教育的实施使患者获得糖尿病肾病和血液透析治疗的相关知识,树立了健康意识和理念,对病情的危害和规范化治疗的重要性有进一步的了解,因而遵医行为也有所提升。另外,该研究结果还显示,在治疗过程组b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出血、高血压、低血压等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更少,这主要是因为综合护理干预加强了对患者病情的监测和用药护理,使患者在治疗期间得到良好系统的监测和指导,可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加上饮食护理的实施,可为患者提供合理营养支持,控制体重增长,也有利于减少血液透析过程并发症的发生。另外,研究显示,组b焦虑心理、抑郁心理和生存质量改善更显著,这跟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强化心理疏导相关,且经饮食、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和用药指导等综合干预,患者遵医行为提高,临床疗效得到提升,因而生存质量也得以改善。

综上所述,糖尿病肾病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提升其遵医行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其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柴剑丽,吴春燕,王文娟,等.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2):170-174.

[2] 周丽梅,邓丽敏,周晓东,等.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5,24(7):231-232.

[3] 黄正桃.家属参与护理模式对行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质量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2015,10(6):906-910.

[4] 常宁辉.心理护理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2(81):202-203.

[5] 张世琴,刘卫云,张露露,等.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5,31(11):1895-1897.

透析护理综述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0年8月到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透析治疗患者,共67例。男39例,女28例。年龄25~78岁,平均54.3岁。原发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21例,狼疮性肾炎15例,慢性间质性肾炎13例,糖尿病肾病9例,高血压肾病6例,梗阻性肾病3例。透析机为德国费森尤斯4008B透析机;透析器为配套的4008B空心纤维型,型号为FB-130 U,FB-150 U,均为规律性透析,每次3~5 h,每周2~3次。

1.2 方法

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评估。初次患者要仔细阅读病例,包括患者体质,并发疾病,肾病病情和性格特征等。对于之前已经前来透析过的患者,要重点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进展情况。对于初次透析,年龄大,体质虚弱,有贫血症状,以及高血压或心脏病等疾病的患者,其维持性低血压发生率相对要高,要给予重点监护。

透析室要保持整洁,明亮,温度适宜,通风良好。帮患者选择合适的电视节目,避免增加患者烦躁情绪,提高患者的心理舒适度[2]。协助患者摆好,一般采取平卧姿势,在不影响透析的前提下摇高床头20°~45°,在透析操作前后,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透析过程中,对于患者合理的要求给予及时的满足,提高患者的身体舒适度。

对易发生低血压的患者采取下列预防措施:(1)高龄透析者采用缓慢连续透析或短时多次透析。(2)合理设置干体重,适当增加透析频率和时间。(3)控制透析温度。避免高温透析,透析液温度维持在34.5~ 36℃左右。有资料显示[3],此温度范围内外周血管收缩,血压较为稳定。(4)低蛋白血症者在透析中补充白蛋白,严重贫血或营养不良者在透析时行输血措施。(5)为防止脱水过量过快,应降低进食含水食物,并限制钠盐摄入,必要时禁食。(6)合理调节钠浓度。为保持心血管系统的稳定,先将透析液钠浓度调至140~150mmol/L,透析2h后再调至调正常范围。(7)必要时使用升压药维持血压。

治疗前后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肌酐、血常规、血尿素氮、血小板水平;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β2MG水平。透析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血压,脉搏,心率,呼吸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若患者出现血压降低至低血压,或血压虽然暂时无明显变化,但出现打哈欠、出冷汗、呕吐、恶心、面色苍白等症状时,要立即给予相关处理措施,以避免发生休克或急衰竭而危及生命。

暂停超滤,做好患者的情绪安抚工作,让患者保持平稳,立即减慢血流量,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窒息。同时快速输入0.9%生理盐水200~300 ml。同时有低血糖症状者,可静脉射60~100ml的25%~50%葡萄糖。同时给予吸氧,以改善心功能[4]。对于有严重低蛋白血症的贫血患者,可酌情输入一定量血制品或白蛋白,迅速改善血容量。如果输入500 ml生理盐水后症状仍无明显缓解,应终止透析,并针对病因进行对症治疗。

2 结果

67例患者透析期间发生维持性低血压13例,发生率为19.4%,其中11例经过吸氧,调整透析温度和钠浓度,快速补液等处理后,症状得到缓解,继续透析。2例经上述措施处理后无明显改善,终止透析,无死亡病例。护理总有效率为84.6%,显示了较好的护理效果。

3 讨论

透析过程中,维持性低血压发生的原因较为复杂,目前一般认为主要有下列因素[5]。(1)患者自身因素。如年老,体弱,贫血,在透析中大量饮水,或大量进食造成暂时性缺血,以及长期服用降压药或镇静药,或透析过程中心理紧张等。(2)透析因素。如血容量控制。(透析膜生物相容性,透析液钠浓度和透析温度等。

从我们的临床体会来看,发生低血压的患者,多为自身因素较为明显者,考虑到体质,年龄等因素很难短期内改善或根本就不能改善,提前对患者资料进行充分评估,并做好相应调整和重点监测,对于降低发病率和发病后及时处理也是很有意义的。

低温透析可以增加外周阻力,刺激血管收缩。有资料显示[6],透析温度每升高1℃ ,低学压发生率会增加3倍。而高浓度的钠离子,对于维持有效血容量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认为,在预防措施中,除了控制透析速度等,低温,高钠也非常重要。

对于已经发生低血压的患者,迅速的综合抢救措施是非常关键的。但我们也注意到,本次研究中有2例患者终止透析,而上述2例患者均有心脏病,我们分析,可能是葡萄糖等高渗溶液会增加心率和心肌耗氧量,导致心脏急性缺血,从而使有效血容量提高效果受到影响。当然,这只是我们的初步猜测,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总之,我们认为,透析过程中的维持性低血压处理措施,更多的重点应该放在预防上,通过预防性措施和严密监测,尽量减少该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敏.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30例护理体会[J].航空航天医药.2008,4(19):243-244.

[2] 杨慧.舒适护理在腹膜透析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0,23(7):249.

[3] 马惠章.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并发症的护理观察与处理体会(附36例报告)[J].中华护士杂志,2010,20(4):46-47.

[4] 吕程,刘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的原因与护理措施[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年,24(12):95-96.

透析护理综述篇(4)

关键词: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尿毒症;心理状态

尿毒症是因人体内各类代谢废物大量聚集引发的临床综合征,临床医学研究可知,人体内大于200种毒素会引发尿毒症,其中,分子毒素和尿毒症多种并发症存在密切联系[1]。如果中分子毒素大量累计,患者极易出现神经病变,包括高血压、骨病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及早清除中分子毒素对减少尿毒症患者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意义重大[2]。本研究主要探讨实施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在不同护理干预下的心理状态。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2015年6月~12月到院就诊的100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上述患者均符合尿毒症诊断标准[3],肾小球滤过率≤25ml/min,同时血尿素氮≥20mmol/L,其中血肌酐≥445umol/L,患者均伴有酸碱代谢紊乱等症状。持续血液透析治疗超过6个月。观察组中男性患者有28例,女性患者有22例,年龄为25~66岁,患者平均年龄为(42.45±4.98)岁;对照组50例中男性患者有26例,女性患者有24例,年龄为27~67岁,患者平均年龄为(43.21±5.22)岁。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模式,分别包括在患者日常休息、生命体征、患者尿量监测以及优质低蛋白饮食等多方面,同时还应当重点注意与防范并发症、感染病的发生。其具体护理方法如下:护理组长首先需要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得到心理情况进行一个初步的评估,之后再按照个性化临床护理服务的模式/原则来实施护理干预计划。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融入心理干预护理,主要是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为主要实现目标。因为尿毒症患者住院时间一般都比较长,其治疗费用也比较高昂,患者经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和抑郁症状。护理人员可以积极引导患者的心理情绪正常化发展,并适时寻求患者家属的配合,积极为患者讲解一些病情。同时还可加入一些娱乐开导项目。不仅如此,我院在该方面,一般都会定期开展患者交流与互勉活动,各患者之间相互鼓励、集体交流,很大程度上可以促使患者改善、摆脱抑郁、悲观、绝望的心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状态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的是SPSS17.0统计处理,P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48.87±4.41)分及抑郁评分(48.44±3.9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尿毒症对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现如今尿毒症发病率逐渐增高,受到医学的广泛关注。尿毒症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有着较长的病程,患者一旦有着不佳的预后,对生命产生严重的威胁。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也相对提高,但是临床治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尿毒症患者在确诊之初,常伴有各种心理反应,有着沮丧和恐惧心理,同时也有患者担心失去自身生育能力,并伴有较大的生活压力。血液透析是现阶段治疗尿毒症的最有效治疗手段之一,但是由于患者对血液透析治疗知识了解较少,容易对此治疗产生严重焦虑感,受到不良情绪所影响,从而严重影响治疗的进程。临床研究认为[4],在尿毒症的临床治疗中应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支持,引导患者始终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做好积极有效的治疗,做好自身价值的重新认识,对疾病科学正确的认识,做好药物的有效性治疗,做好饮食的合理调配工作,对病情进展有效延缓,将患者的生活质量全面提高,进而提高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维持性血透析是现阶段世界范围内治疗尿毒症的最直接手段,其治疗方法在于对人体机体进行的穿刺,并通过血液透析来缓解病情[5]。但是此类治疗方法,费用昂贵,患者耐受性差,穿刺过程容易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压力,甚至会导致一系列的临床情况发生。在现代的临床治疗中,大多数医疗机构均在治疗的护理期间,进行护理干预来进行患者心理上的安抚,其使用价值也得到了肯定。护理干预过程中通过向患者讲述有关血液透析的知识,减轻患者对血液透析治疗的恐惧感,从而提高临床治疗依从性,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本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综合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其临床效果远远优于采用常规性护理模式的对照组(P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邵小红,赵丽英,黄水英,等.细节护理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4,13(8):761-764.

[2]李敏,刘璐,汪茂宝,等.细节护理干预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6):1279-1281.

[3]苏翠敏.护理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8):612-613.

透析护理综述篇(5)

关键词:血透室 护理安全问题、风险 防范措施

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的肾代替疗法之一,我国经历了40年漫长的血液透析时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医保制度逐渐完善,医院不断深化改革,血液透析患者有了经济保障,血液透析事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与此同时血液透析的风险也随之增加,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整体操作过程中,所以,护理人员应该在工作中认真分析存在问题、风险的诱因,加强防范意识,将风险降到最低,尽量做到“零风险操作”,保证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因此,血液透析治疗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可能发生一些护理安全问题,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防范,可以杜绝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现就血液透析室可能发生的护理安全问题及其防范措施进行探讨。

1 血透室护理人员工作中的风险

1.1 在血透室,护士常常要为患者进行穿刺、注射、输血、换药等操作,所以针刺伤和体液污染成为血透室职业暴露主要的问题,血源性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最危险的职业性暴露[1],其中危害最大的是为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病人操作后护士受伤,会增大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性。

1.2 化学消毒剂因素:血液透析室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过氧乙酸、次氯酸钠、冰醋酸、甲醛、含氯消毒剂等,护理人员每天进行配比,并进行透析器及透析机消毒,长时间接触这些挥发性化学消毒剂,容易导致护理人员头痛,职业性皮炎、鼻炎、哮喘、致癌等危害,严重者怀孕期会导致流产。

1.3 心理因素方面,由于血透室可能发生意外情况,如出现凝血、漏血、低血压、溶血、肌肉痉挛等并发症,要求血透护士必须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敏锐的观察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护士每时每刻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如有急诊、复杂的病人、往往加班,工作延续到十一到十二小时,体力透支,极易造成护士身心疲惫。

1.4 在透析治疗过程中,护士观察病情不仔细,巡视不及时,如:病人透析中,护士未及时观察到低血压前的先兆症状,或缺乏经验的护士,不知道低血压前兆的表现,致使低血压休克发生,病情加重,有的病人被送进抢救室进行抢救,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费用。

1.5 血液透析时,透析器与管路连接处及机器监测口连接时,多达十个接头、十多个夹子和盖帽,血流速可高达250-300ml/min,如果护士在操作中接头衔接不紧密,或出现其它循环意外问题,会导致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

1.6 长期透析患者身体抵抗力弱,免疫力低下,在使用血管内瘘或深静脉插管时,操作技术不规范,消毒不严格,有发生感染和败血症的可能。

2 护理安全问题

2.1 血透室护士法律意识

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法律问题,护士的综合素质、护士的法律意识、护士执行法律法规的能力及落实规章制度的能力都与护理安全问题有关。如透析器的复用就必须将复用的优缺点及可能引发的问题如实告知患者,并在患者及家属签署复用知情同意书后方可复用,否则一旦在复用过程中发生差错引起病人及家属投诉或纠纷,护理人员举证困难。

2.2 护士的专科操作技能及综合应急处理能力

2.2.1护士的专科操作技能

血液透析治疗需建立血液通路,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建立通路的方法,如颈内静脉置管、动静脉内瘘、动静脉直接穿刺,而穿刺技术要求很高、难度很大,在实际操作中易给病人带来痛苦,如血肿、动脉瘤、出血及感染等。仪器设备的操作技能及机器故障的应急处理会影响病人的精神状态。

2.2.2 颈内静脉置管护理

患者置管处皮肤管口周围易发生感染,为异物刺激、渗血渗液引起。颈内静脉粗大,一旦发生血行感染,患者将有生命危险。护士更换敷料时动作不轻柔或操作不仔细都容易造成脱管。血液透析中肝素用量不当,可导致置管处出血。封管用的肝素量不够,或封管方法不正确易使导管堵塞,影响患者的治疗,重新置管既增加患者的痛苦又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3 防范措施

3.1 加强医疗护理法律法规学习,护士要有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能力,熟悉掌握各种透析方式的原理和操作,按流程、规范操作,要有慎独精神,对工作出现的问题及时汇报、查找原因并进行整改,做到防患于未然。

3.2 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做好个人保护,操作时戴手套,防止血液、体液污染。给病人穿刺、留取血标本、拔针时等动作要敏捷、娴熟、手法得当,预防针头刺伤皮肤,复用透析器时穿好防护服、戴面罩、眼罩、手套等。

3.3加强护理管理,确保护理安全

护士长要熟悉和掌握本室的质量考评标准、各项护理管理制度,有目标、有重点的进行护理管理。对护理规章制度落实情况应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汇总分析,发现问题进行分析、整改,并反馈,杜绝护理安全问题发生。严格按照卫生部《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加强血液透析器复用管理,严格检查签字登记管理,复用次数不能超过规定范围,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透析器必须分开、定点放置。严格执行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

3.4 熟练掌握各种预案并经常进行演练,遇到风险头脑清醒、不慌乱、冷静处理,工作中多总结经验,并讲授给年资浅的同事。

3.5 认真学习血液透析专科理论知识,努力提高操作技术水平,对技术要精益求精,特别是认真学习新知识新业务,如:绝对无肝素和相对无肝素冲洗法、血液灌流技术、三步封管技术、新瘘的穿刺与维护等。

3.6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基本保证,是处理各项护理工作的标准、准则。结合血液透析室的工作特点,经常组织护士学习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操作技术规范、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等规章制度,使护士在工作中自觉地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透析护理综述篇(6)

当前中国与世界的环境状况不容乐观,频发的全球性自然灾害逐渐给人类带来警示,环境问题若再得不到有效重视,那么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很可能给予人类更大的报复。环境问题关系到人类的后代和人类的持续性发展,应当积极联想到目前自然资源过度开采利用和自然环境破坏对人类未来造成的影响。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渗透环境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环境危机意识与环境保护意识,是一项补救性的措施,但对未来人类社会发展会产生积极意义。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可行性

高中地理学科的基本性质决定了它与环境保护以及环境保护教育的挂钩。高中地理对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均有详细的讲述,依托高中地理教学开展环境教育拥有其他学科不具有的良好适用性与可靠性。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基本可以把环境教育当作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不可分,环境教育可以渗透到每一个地理教学过程的细节当中。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具体教学措施

1.以高中地理教材为基础,渗透环境教育

高中地理知识涉及面宽广,知识点散乱复杂,但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容易,地理教师需要根据课堂讲述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来进行环境知识的教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多数章节知识点都可与环境教育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在讲述大气环境这一章节内容时,可进行温室效应与雾霾的补充教学,具体分析每种大气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措施;在讲到我国各地气候类型时可以将温带大陆性气候与温带荒漠性气候进行协同讲述,具体介绍我国北方土地荒漠化的严重程度,分析成因与解决对策,有条件的可以进行图片或视频展示,加深学生对土地荒漠化的了解,进一步激发环境保护意识。

2.实现环境教育方式的创新,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不应把环境教育与常规地理教学区别对待,而应将两者看作一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与综合运用能力,实现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的有机结合与有效促进。地理教师积极发挥课堂主导作用,建立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引进现代化教学设施,通过电脑软件与多媒体设备进行自然环境状况的展示,在课堂上成立环境保护研究小组,保证所有学生可以参与合作学习,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实践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透析护理综述篇(7)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低血压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防治措施的疗效。方法:观察12057例次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压变化,发现低血压后尽早相应处理,透析间期予以预防指导。结果:低血压的发生率为8.9%(1073/12057),采取相应的干预及救治措施后,95.0%例次的低血压得到了纠正,干预有效的患者均能够顺利完成透析。结论:透析 治疗过程中低血压异常发生率高,应早期发现、处理以保证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低血压; 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061-02

随着透析技术的不断完善,血液透析已成为许多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治疗手段。但血液透析过程中常常出现多种并发症,影响透析的顺利进行,有些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及时发现并尽早采取有效的干预对策,可大大减少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低血压是血液透析最常见的并发症,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应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以保证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现总结近年来我院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发生情况及防治体会。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在唐县人民医院血液透析室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共178例,男性116例,女性62例,年龄20~83岁,平均48.52岁,透析时间3个月至14年,透析总次数12057次。

1.2 透析方法:

德国贝朗DIALOG透析机,聚砜膜空心纤维透析器,碳酸氢钠透析液。透析液流量500 ml/min,血流量200~300 ml/min,诱导透析2~3 h/次,维持透析4h/次。透析频次2~3次/周。

1.3 血压的观察方法及评判标准:

记录透析前卧位平均动脉压,每小时测血压1次,有低血压倾向者,15~30 min测血压1次。透析过程中,每30 min巡视1次,询问患者情况。

1.3.1 低血压诊断标准:

平均动脉压较透析前下降3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上,或收缩压降至90 mmHg以下,伴或不伴头晕、眼花、出冷汗、打呵欠、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呼吸困难、抽搐、意识障碍等症状[1]。

1.4 血压异常的干预对策

1.4.1 低血压: 透析中的对策:①减少体外循环血量,将预充液的部分或全部返回体内。②控制血泵速度,从50 ml/min开始,根据患者的血压和反应逐渐增加。③补充白蛋白或50%葡萄糖。④阶梯式超滤,超滤量采取阶梯式下降的方式,因为透析开始时,由于体液潴留,对超滤的耐受性较好,接近干体重时,血容量迅速降低,组织间液来不及补充,常出现低血压。如超滤确有困难,增加透析次数。⑤高/低钠透析:早期采用高钠透析,提高血浆渗透压,有利于达到超滤的目标和减少低血压的发生;透析结束前30~60 min改为正常或低钠透析,防止透析后口渴和水潴留,避免增加下次透析超滤的困难和诱发低血压。⑥改变透析方式,采用血液透析滤过、低温透析(透析液温度34~35℃)。⑦透析前停用降压药物。⑧加强超滤监护,采用容量超滤控制,预防超滤不当引起低血压。

低血压状态的紧急处理:查找并去除病因,降低血泵速度,停止超滤,让患者取平卧位吸氧。上述措施无效时,经动脉血路快速输入以下液体:0.9%生理盐水100~200 ml或10%NaCl 10~20 ml、5%NaHCO3 50~100 ml或20~25%的白蛋白50 ml;如低血压持续存在,可给予升压药物,如静脉输注去甲肾上腺素等;大量心包积液患者透析过程中可诱发心包填塞,甚至猝死,需做心包穿刺或经皮心包插管引流;严重低血压经积极处理后,血压仍不回升者,及时回血结束透析。

2 结果

本组12057例次的血液透析患者中发生相关性低血压1073次,发生率为8.9%,低血压发生在第1小时的有38例次,占3.5%,第2小时的有88例,占8.2%,第3小时有695例,占64.8%,第4小时的有252例,占23.5%。其中老年人789次,占71.6%,发生率相对较高。在1073例次中,1019次经处理血压恢复正常可继续透析至结束,54例次持续低血压立即结束血液透析下机。

3 讨论

由于导致血液透析时低血压的原因较多,不同的患者应根据病因的不同给予相应的综合处理措施。目前有关血液透析并发低血压发生率及防治措施疗效的报道结果不一。夏梨萍报道[2],实施整体护理组病例在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仅0.06%(5/80),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0.18%,14/80,p

以上结果显示,通过密切观察、及早发现并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及救治措施,血液透析过程中的血压异常能够迅速得以纠正,有效率达95.0%。

参考文献

[1] 王质刚.血液透析中急性并发症及处理意见[M].血液净化学.2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43-154.

[2] 夏梨萍.减少血液透析心血管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探讨[J].实用临床医学,2008,9(5):107-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