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全球外汇投资

全球外汇投资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28 09:20:35

全球外汇投资

全球外汇投资篇(1)

近些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出口以及外商直接投资等外国资金的持续大量流入造成我国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持续出现双顺差的局面。对企业和居民持有外汇的限制导致了人民银行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并且该数量随着我国经济对外贸易程度的提高以及对国外资金吸引力的日益提升而快速增加。持续积累的大量外汇储备已经大大超过了国际贸易以及外债等对外支付的正常需要,如何合理有效利用高额外汇储备成为外汇管理部门不得不面对的一项重要挑战。从 2000 年以来,我国的外汇储备每年增加的数额基本上是一个逐步上升的趋势(见图 1)。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2011 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的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 2011 年 6 月底,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高达 3.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 30.3%。其中,2011 年第一季度中国外汇储备增长 1973 亿美元,第二季度增长 1528 亿美元,如果外汇储备按照这一发展趋势进行下去,可以预计 2011 年全年的外汇储备增加额又将创下新高。巨额的外汇储备表明了我国抵御金融风险能力的增强和经济地位的提高 , 但也会引发一系列负面影响[1],给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为了应对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财政部等国家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其增长势头仍难以得到有效抑制。在此背景下,为外汇储备寻求新的投资出口并使外汇储备得到更为合理、有效的利用成为一个迫切且具备较强研究和实践价值的课题。

二、利用外汇储备实施全球产业战略布局的可行性分析

目前在外汇资金的运用方面存在一个不合理甚至是矛盾的现象,一方面中国的高额外汇储备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另一方面中国企业走出去,进行全球产业战略布局急需大量的外汇资金支持。如何将这两方面对接,达到一个双赢的局面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重大课题。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的最新报告《2011 年世界投资报告》,2010 年中国的对外投资迅猛发展,680 亿美元的对外投资额超过了以往任何年份,这一对外投资额也超过了英国、日本等对外投资强国。其中,中国企业用于海外收购与兼并的投资额达到 290 亿美元,这一数字创造了中国企业海外收购与兼并投资额的新记录,世界排名第四。报告预测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外投资额以及海外收购与兼并投资额的规模会越来越大,未来十年中国对外投资额的规模将会达到吸引外资总额的规模。

不过,报告还指出,中国目前的对外投资仅仅表现在数量上的快速增长,距离质的飞跃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除了少数跨国企业在对外投资方面表现优异外,大部分的跨国企业在对外投资方面经验和人才相当缺乏,其投资的领域比较分散,尚没有形成全球化的产业链。总之,中国的对外投资正处于难得的发展机遇期,但是现实中也面临不小的挑战。我国的对外投资尤其在产业战略布局方面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全球产业战略布局的不合理会严重制约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增大我国对外投资的成本和风险,不利于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因此,为了顺应经济发展对能源、资源以及技术的需要,从全球产业战略布局出发,以产业链为突破点重点扶持资源开发类产业和技术创新型产业的积极对外投资变得十分迫切和必要。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高额外汇储备就有了新的战略性用途,可以为中国企业尽快走出去提供一个良好的投融资环境。

目前来看,我国的外汇储备投资主要由中司负责,从其公司的章程可以看出该公司的投资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包括债券等低风险低收益资产,而且还有股权、衍生产品等高风险高收益资产。从其已经进行的投资中,除了美国国债是最主要的投资外,其投资的种类也是五花八门,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投资领域。鉴于全球产业布局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有必要借鉴新加坡的成功经验,设立一家类似于淡马锡控股的专业投资公司投资于战略性产业。淡马锡控股是隶属于新加坡财政部的全资公司,其担负着将新加坡的外汇储备投资于战略性产业的重任。从其成立以来的运作情况来看,该公司成功达到了对外汇储备合理有效利用的目标,较好地保持了新加坡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极大地增强了新加坡抵御国际金融动荡的能力,有力地提高了新加坡的国家竞争力。使用外汇储备进行全球产业战略布局的实体的组建可参照中司的经验即由财政部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的方式筹集人民币,然后用筹集到的人民币购买外汇储备作为注册资本金,专门从事全球范围的战略性产业投资。为避免多头管理的问题,该公司的管理体制可以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采用双层次的管理模式即明确财政部和人民银行各自的外汇储备管理功能。具体来说,外汇储备可以由财政部或人民银行所有,也可以由财政部和人民银行共同所有,但是财政部主要负责制定战略决策比如规定外汇储备投资实体可供投资的战略性产业范围,而人民银行主要扮演执行战略决策和进行策略性决策的角色,对外汇投资实体进行日常管理。财政部和人民银行分别担当战略决策制定和执行的责任,并且两个部门就外汇储备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要及时沟通和协调,确保切实履行有效合理管理外汇储备的职责。

关于用于全球产业战略布局的外汇储备的投资领域,可着重考虑用于储备重要战略物资以及支持企业技术升级和改造两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一)利用高额外汇储备储备重要战略物资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作为制造业出口大国需要大量的资源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重要资源市场的定价权掌握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手中。为了给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可持续的能源资源保障,可以利用高额外汇储备储备重要的战略物资,增强我国应对经济和金融风险的能力。具体操作模式如下 : 利用高额外汇储备可直接或间接对海外战略资源进行控制。直接控制方式可通过在国内建立相关大宗商品储备基地的形式来实现即通过与相关大宗商品生产商和供应商直接接触购买并运回国内储备基地来实现,一般来讲此种方式成本比较大,相关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风险很大。与之相比,间接控制方式就显得成本较低风险较小。其具体操作方式是由外汇储备投资实体根据财政部和人民银行的相关决策控股或参股相关大宗商品生产商和供应商,比如外汇储备投资实体可通过股权投资建立与澳大利亚、巴西或印度等铁矿石生产和供应商之间的业务联系,保障中国经济对海外矿产资源的需求。

(二)运用高额外汇储备大力支持企业技术升级和改造,积极培育中国的跨国企业

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面临着调整经济结构的艰巨任务。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需要逐步淘汰低附加值低技术水平的产业,积极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水平的产业。面对我国企业普遍技术水平落后的现实,众多的企业也想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但是资金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其提高产品技术含量的努力。在这个方面,国家可以利用高额的外汇储备大力支持企业的技术升级和改造,加速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的进程,积极培育中国的跨国企业,充分利用好国内外两种资源与两个市场。

三、具体政策建议

(一)研究设立全球产业战略布局基金全球产业战略布局基金可采用上面所描述的实体组建形式、管理机制和重点投资领域设立和运作。与任何投资的原则一致,全球产业战略布局基金的运作要严格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原则,在保证外汇储备投资一定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追求收益性的目标。如果这三个原则不能兼顾,全球产业战略布局基金主要目的是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能源、资源、技术支持,在必要时可适当放弃收益性的目标,确保安全性和流动性目标的实现。全球产业战略布局基金通过对外汇储备的合理有效利用,保证外汇储备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战略物资支持和技术支持,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保障中国的能源资源供应安全。

(二)全面研究全球产业布局地区、产业和合作模式

在外汇储备投资区域的选择方面,应重点考虑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增长潜力很大资源能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各项制度比较健全尤其是投资者保障制度非常完善,法律制度比较透明,在这些国家投资通常不会存在获得的收益不能收回的风险。以巴西、印度尼西亚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增长潜力很大,社会比较稳定,投资环境持续得到改善,投资机会很多,重要的是这些国家有丰富的铁矿石、石油等资源。相信通过一定时间的耕耘,从这些发展中国家能获得不菲的收益。在投资产业的选择方面,应选择对中国现阶段国民经济发展有强大助推作用的产业如资源开发类产业和技术创新型产业。合作模式的选择应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确保能够最优地实现外汇储备投资的目标。

(三)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资金支持

在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资金支持方面,不妨大胆设想外汇储备运用的新途径即拥有外汇储备的实体比如说全球产业战略布局基金将外汇储备提供给本地的商业银行,支持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该模式的具体安排包括如下三个方面:首先,全球产业战略布局基金通过货币互换的方式将外汇储备提供给国内的商业银行,商业银行要想获得外汇储备必须用人民币资金从全球产业战略布局基金那里换取美元、日元等货币资产。然后,全球产业战略布局基金将按照债券的利率向商业银行支付利息,与之相对应商业银行则按照 LIBOR 利率向全球产业战略布局基金支付利息。最后,国内的商业银行将这笔外汇资金放贷给本国企业,支持他们的海外投资活动,本国企业按照事先与商业银行协商的利率支付利息。在该模式中,全球产业战略布局基金、国内的商业银行以及急于开拓海外业务的企业均从中获得了好处,达到一个多赢的结果。总之,在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方面,要创新投融资方式,积极培育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四)尽快立法明确各政府部门外汇储备管理的职能

全球外汇投资篇(2)

全球债务体系下的新兴债权大国

当前,全球储备失衡和全球债务失衡构成了全球经济失衡,造成的实质性影响是外汇储备在新兴市场经济体累积和对外债务在发达经济体的累积。因此,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对外资产余额超过对外债务余额,成为对外净债权国,发达经济体的对外债务余额超过对外资产余额,成为对外净债务国。

截至2009年底,全球外汇储备已增加至8.1万亿美元,中国拥有2.4万亿美元储备,占全球外汇储备的近三成,位居世界第一。全球前10大储备经济体依次是中国、日本、俄罗斯、中国台湾、印度、韩国、瑞士、巴西、中国香港、新加坡。从排名来看,全球前10大储备经济体中,有8个是新兴经济体,只有2个是发达经济体。

除了中国拥有全球近三成的外汇储备外,俄罗斯的外汇储备占比接近7%,印度、中国台湾和韩国的外汇储备占全球份额也超过或接近4%,巴西、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外汇储备占全球份额都在2%以上,新兴经济体的全球储备份额总和已经远远超过50%,新兴市场纷纷成为净债权国。

与此相对应,截至2009年底,全球外债余额总值为56.9万亿美元,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爱尔兰、日本和瑞士分别列全球外债排行榜的前10位。这一债务排行榜几乎囊括了所有经济强国,排名前10位的发达国经济体外债总和,已经占到全球债务份额的82%,而美国外债余额已到达13.6万亿美元,占全球外债余额的23.9%。

世界经济中存在着以金融分工和产业,贸易分工为纽带的“双重循环”机制,而恰恰是这两种机制造就了全球的失衡局面。贸易分工和生产分工体系维系着实体经济,金融分工体系维系着虚拟经济,而要素全球化自由流动以及美元主导的货币体系则是这种分工得以实现的基础。

在这种双重循环过程中,一方是美国经常项目持续的巨额逆差和资源性商品输出国、新兴市场国家日益增长的经常项目盈余;另一方则是充斥着全世界的美国发行、美元计价的各种金融资产,尤其美国发行的巨额债券进入到各国官方的外汇储备和债券市场,为美国财政赤字和债务融资做出了“隐性贡献”。这就形成了全球债务国与债权国之间的债务循环。因此,全球的失衡不仅是逆差国与顺差国,消费国与生产国之间的不平衡,更是债务国与债权国之间的不平衡。

全球财富分配失衡的现状亟待扭转

随着我国从资本净输入国转化为资本净输出国,从对外债务国转化为对外债权国,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主要身份也相应地从筹资者转化为投资者。中国成长为债权大国的速度比崛起为经济大国的速度更快,2006年,中国继日本和德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三债权大国,并于2008年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债权国。然而,作为不成熟的债权国,中国无法以其自身货币进行放贷,大量贸易顺差由此带来了货币的不匹配和储备资产贬值的风险,同时货币当局对货币和流动性的管理也将更加困难。

首先,我国是“官方债权国”而不是“私人债权国”。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2009年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34601亿美元,外汇储备余额为23992亿美元,储备资产占对外金融资产的69.3%,而日本的这一比例仅约为1/6,我国是典型的“官方债权国”,财富管理的风险更为集中。

其次,不成熟的债权国地位蕴含了资产损失风险。国际投资头寸表显示,2004-2009年间,中国对外资产中储备资产平均占比为66.73%,比美国高出63.56个百分点;对外负债中,FDI占比高达59.96%,高出美国55.21个百分点。这种不对称结构的直接结果就是投资收益的重大差异。据统计,1990-2008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投资收益净额多数年份为逆差。投资收益累积逆差额达605.53亿美元,这与同期中国上万亿美元的对外金融资产净额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中国对外金融资产与负债结构存在严重的不对称引发重大资产损失的风险。

再次,国际收支顺差持续存在使央行的冲销难度不断增大,这就意味着货币政策操作难度增大。比如,在不能完全冲销时,本可以提高利率来缓解流动性过多压力,但在资本跨国流动渠道日益增多的情况下,提高利率会吸引以套汇、套利或套价为目的的国际投机资本更大规模流入,这反过来会加大冲销压力。也就是说,在国际资本流动自由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我们试图稳定汇率,就必然难以绕开“不可能三角”困境,货币政策的自主操作空间必然受到压缩。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主要经济体债务风险的上升,中国债权国也遭受非常大的风险。6月份,中国减持美国国债240亿美元至8437亿美元,连续第二个月减持美债,与此同时,随着日元的走俏,我国大幅增持日本国债。迄今为止,我国已经连续6个月增持日本国债,合计增持日本国债1.73万亿日元,约200亿美元的日元金融资产,几乎相当于前5年买入规模的5倍。

作为最大债务国的美国和日本步入持续增长的债务通道,根据奥巴马政府近期公布的财政预算案,在2010财年将升至94%,2011财年将达99%,2012财年将升达101%,2040年美国债务将达到GDP的2倍,而随着债务增长速度快于经济复苏步伐,而个人资产增长乏力,日本国民储蓄率已从1998年的10.5%下降到2008年的3.3%,IMF预计几年之内日本储蓄率由正转负的趋势不可避免,资本与负债的缺口会越来越大,日本政府的国家信用将受到重大打击。“以债养债”、“用赤字解决赤字”的债务依赖很可能使美国和日本陷入死胡同,债务危机并非小概率事件。

应重新审视债权大国地位

中国该到重新审视债权国地位,高度关注国家财富的时候了。除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积极发展本土金融市场外,对外储管理应该适时转变思路,只是在美元、日元、欧元资产之间转换,并不能真正消除风险,要进一步壮大财富基金。

当前,财富基金已经成为各国政府管理外汇资产的重要平台和长期战略投资者。据美国财富基金研究所统计,截至2010年3月,全球财富基金管理的资产高达3.8万亿美元,其中一些财富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甚至远远超过该国名义外汇储备规模。

相比之下,我国财富基金不但规模小,而且股权投资比例小。从规模上看,我国财富基金主要有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及全国社保基金等三支,管理约3471亿美元、2888亿美元以及1465亿美元的外汇资产,分别占我国全部外汇储备的14%、12%以及6%;从投资结构看,我国财富基金过分重视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中司2008年的资产配置中现金类资产占87.4%、固定收益证券占9%、股权投资仅占3.2%,与全球财富基金平均资产配置水平债权25%、股权45%以及其他资产30%存在较大差异。

全球外汇投资篇(3)

人民币贬值的短期影响

在外部因素尚无法做出调整时,人民币贬值的短期影响主要体现在货币间的兑换价格上,中国企业在对外贸易和投资的相对位置都会因此发生改变。

提升出口商品竞争力

近年来,全球需求市场持续疲弱,西方多数经济体仍然处于深度再平衡周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低迷,资本市场震荡下行。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出口面临结构调整的难题。然而,人民币贬值的影响直接降低了以美元计价的国内生产、组装的原料、中间品和劳动力要素投入的价格,进而引起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下降,有利于缓解加工贸易快速下滑对出口的压力,增强中国出口竞争力。2015上半年,中国贸易出口增长0.9%,7月因上年基数较大而同比下降8.9%,1~7月累计出口12648.2亿美元。以工业制成品和机械设备为主的出口受到人民币贬值的效果提升,有望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但根据国际经验,贬值对出口的拉动作用会沿产业链传导、分摊和弱化,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与美元相对于其他主要货币的升值在一定程度相抵消,导致出口增加幅度远低于贬值幅度。

减弱商品进口购买力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在全球价值链的向上移动,中国整体上对大宗商品等原材料的需求有所减弱。尽管仍受消费力提升的支撑,但工业生产的要素投入需求明显不足。2015年1~7月,中国进口总值9596.2亿美元,同比下降14.6%。原油、塑料、大豆、成品油、天然气、纸浆、谷物和铜精矿等8类大宗商品的进口量增跌,合计减少付汇912.5亿多美元。人民币贬值不利于继续扩大进口,但在庞大的外汇储备基础上,贬值并不会对中国在国际市场的购买力造成较大影响。相比而言,人民币贬值会给企业境外采购机械设备带来较大成本增加,会给国内厂商带来一些机会。

增加企业对外投资成本

汇率的变化对投资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由于购汇成本上升,中国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和外资入华的成本都将发生变化。人民币在全球被接受度仍然不高,多数开展对外投资的中国企业需要首先购买美元等硬通货。人民币的贬值使得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需要担负更多的资金成本。不过,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和各国为中国投资者提供专项服务的加强,企业的境外融资能力也有所增强。在人民币汇率走弱情况下企业也可直接通过海外市场融资,从而大幅减弱受汇率变动的风险。一般而言,企业投资的周期较长,短期内的汇率波动主要对办理购汇阶段的企业影响相对较大。

人民币贬值的长期影响

长期来看,当各方对人民币汇率形成稳定预期后,各类环境要素都可能因此发生调整,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双向投资和人民币国际化都会形成较大影响。

调整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产业和贸易结构的调整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环节,人民币贬值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这一过程的压力。贸易商品结构的调整并非自然而然的过程,既受供给影响,也受需求所决定。在全球需求缓慢恢复的时期,在原有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领域之外谋求新发展需要较大的转型成本,人民币贬值有利于降低转型的总成本。对贸易进出口的不同影响有助于维持中国的贸易顺差,将中国经济与各国经济更为紧密相连,有助于为中国企业创造更好的对外经贸发展环境。

改变国际资本流动动力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动机正从发挥自身优势向寻求创造优势转变,人民币贬值会增加企业对外投资成本,从而促使企业更为仔细决断,把握投资机会。在外资因中国生产制造成本较快增长而将生产基地向东南亚转移的过程中,人民币贬值可以适当减少外资在华生产制造成本,为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随着中国在全球贸易、投资等经贸领域业务规模的增加和位置的不断提升,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快速推进。尽管货币的币值并不会直接改变各方使用人民币的意愿,但对其人民币的接受度也会产生一定影响。长期来看,一方面表现在持有人民币可能的受益和成本,可能受到汇率和利率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市场对人民币合理价格预期的影响。在市场对人民币均衡汇率的决定发挥重要作用的情况下,人民币更易被投资者和贸易从业者接受。

积极主动应对汇率波动

基于全球价值链,获得更大增加值

中国企业应充分认识全球产业转移的基本规律,主动应对和适应人民币贬值带来的内外部发展环境变化,力争提升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位置,在全球经贸活动中积极参与并努力承担具有更高增加值的内容。企业应响应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趋势,自主行动与跨国合作相结合,探索开发新的产业领域,加大技术和资本投入,提高企业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的价值含量。

贸易投资相结合,转变观念调结构

中国企业应顺应对外贸易与投资融合发展的国际趋势,立足自身优势、整合各方资源,综合用好多种经贸模式,增强全球竞争力,保持市场占有和利润的稳定。企业可借鉴各行业领先跨国公司的成功经验,在全球布局中利用跨国公司内部交易合理降低资源配置和投资经营成本,在全球经济再平衡周期内获得发展的有效支撑,稳定并在可能情况下扩大市场份额。

跨境配置人民币,多渠道保障安全

应把握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快速推进的时机,使人民币成为中国企业开展贸易、投资等经贸活动领域的重要选项。中国企业应以全球视角有效用好人民币,为企业争取全球利益提供更强支撑。企业在国际经贸合作中可围绕已经建立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布点辐射,形成有效网络,优化配置人民币,获得更为多元的资金保障,避免单一渠道使用人民币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货币组合多元化,管理好币值预期

全球货币金融体系正处于变革期,中国企业应发挥更重要作用,应根据美元、欧元和日元等当前国际经贸领域主要货币间汇率异步变动的特点和规律,在与不同地区经贸合作伙伴开展不同业务时探索货币币种上的优化组合和恰当选择。充分认识风险与收益同步变化的规律,避免在汇率上为追求收益最大化导致过大的风险敞口,实现对外贸易和投资经营的稳定性。

全球外汇投资篇(4)

关键词:外汇储备;股权投资;B股;金融改革

1我国现在的外汇储备情况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空前激增,自2006年2月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以后,到2006年底,我国已有外汇储备10663亿美元,而截至今年上半年已达13326亿美元。

我国的外汇储备以美元居多,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研究院关志雄2004-2005年的推算,美元资产在我国的外汇储备中占了60%的比例。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中国“双顺差”使得外汇储备越来越多,将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人民币增值意味以美元为主的储备若换成人民币,那这笔财富将大幅贬值。另一方面,由于美国经常项目逆差连创新高,对外负债迅速扩大,美元将呈长期贬值的趋势,随着外汇储备的增加,汇率风险将越来越大。

由于我国传统的外汇管理主要考虑的是安全性,所以大多数都是债权投资,主要投资于美国的短期和中长期国债、机构债券,收益率非常低。根据史焕平教授的计算,如以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收益率10-12%,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率为3.62-4.29%,同时不考虑汇率变动可能的损失,也不考虑我国央行因买进外汇储备而进行冲销发行央行票据的成本,则我国在利用外资与持有外汇储备的可能损失为6.38-7.1%,即每年的国民福利损失在7%左右。如果这是在我国的外汇储备并不是很高的情况下,也无可厚非,因为外汇储备就是应该先虑安全性和流动性,后考虑收益性。

2对于如何利用好外汇的讨论

我国正处于井喷似的出口增长期,外汇增长不会放缓。可见,我国的外汇储备还会继续增大。持有巨额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如此之大,而且持续增加的巨额外汇储备不仅使得国内金融市场流动性过剩加剧,宏观经济的调控增加了困难,也对外汇存量的管理和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回避风险,实现保值和增值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合理的外汇储备必须要满足一定的需求动机,在这方面挪威是一个比较成功的范例。以需求动机为基础,在全球范围内建立适当的投资组合。挪威的经验显示,针对不同外汇储备需求动机,建立不同的外汇储备投资组合是提高外汇储备管理运用效率,减小外汇储备资产管理风险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对于中国来说,由于外汇储备的各个需求动机都相对较高,所以对不同需求动机建立不同投资组合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可以按照挪威模式将外汇储备从总体上分成几大部分,分别用于满易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需求。严格区分又不完全割裂,以便于动态调整。

而对于盈利性动机而言,众多的经验则显示建立专业化的投资管理公司模式是比较有效的。在国外一般是由中央银行指定专业银行或者是设立专门的投资机构,如日本就指定大和商业银行经营外汇储备;而新加坡则专门设立政府投资公司和金融管理局一起对外汇储备进行投资与管理。

其中,新加坡的投资管理公司模式可谓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典范。近年来得到了国际上的普遍认可与研究。新加坡虽然是一个小国,但是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外汇储备持续增加,并已迈入世界高外汇储备国家的行列。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截至今年3月底,新加坡的外汇储备已经增加到了1374.8亿美元。针对外汇市场及外汇储备的管理,新加坡逐渐摸索出了一套独特而有效的措施。为确保外汇储备的安全并使其增值,保证储备资产购买力的稳定,新加坡的外汇管理分属三大机构,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淡马锡控股。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负责外汇流动性管理,手中的外汇出要用于干预外汇市场和作为货币督察局发行货币的保证,追求流动性,并且随着世界主要币种币值的变化随之及时地调整外汇储备币种。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则负责外汇储备长期管理,全球6个海外机构,进行固定收入证券、房地产和私人股票投资,确保所管理外汇的保值增值和长期回报。其一半资金投资在美国和加拿大,欧洲国家占25%,日本及东南亚国家占25%。根据不同的收益预期设定资产组合,设定全球股票、固定收入和全球现金资产的长期权重。从成立至去年止,该公司实现的年均收益率(以美元计算)为9.5%。另外一大机构淡马锡控股是三大机构中最为人称道的。2007年8月2日,淡马锡正式《淡马锡2007年度回顾》披露淡马锡投资组合净值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股东总回报达27%,集团财富增值达230亿新元,直接投资所获财富增值达70亿新元。淡马锡主要职能是对本国战略性产业进行控股管理,同时提升新加坡企业的盈利水平和长期竞争力。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淡马锡控股开始利用外汇储备,投资于国际金融和高科技产业。旗下有20多个子公司,涵盖新加坡和全球多个经济组织、国家和地区。除了投资新加坡本地市场外,淡马锡控股把大约一半的资产投到了新加坡以外的亚洲市场和发达国家市场等地区。目前淡马锡在80家公司持有5%~100%的股权,涉及产业包括金融、电信、工程、运输等。不断根据形势变化调整发展策略与投资目标,实行内外搭配,平衡投资组合,最大限度地分散投资风险。在公认全球经济最活跃的中国,我们随处可见淡马锡的身影。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太平洋保险,东方航空,长城航空,恒大地产,中信能源股份,中国燃气,大连港务,灵通网,上海的购物中心…哪里有高额稳定的资产汇报,哪里就能看到淡马锡。中国经济的发速发展也给淡马锡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最新统计显示,淡马锡在中国市场的投资组合额已经高达75亿新元(约合49.6亿美元)。仅2006年在中国就新增投资约11亿美元。

淡马锡之所以迅速崛起并获得公认的成功,有效的海外股权投资就是其秘诀之一。所谓股权投资,就是指企业(或者个人)购买的其他企业的股票或以货币资金、无形资产和其他实物资产直接投资于其他企业。而海外股权投资,就是如果国家投资公司能够成立,其代表国家利益作为一个企业对海外的其他企业的股票或以货币资金、无形资产和其他实物资产直接投资于其他国家的企业。股权投资与其他投资工具相比有着收益高、风险低、且操作容易等特点。中国汇金公司对国有银行上市注资就是一个很好的先例,汇金公司对建行和中行各注资225亿美元,对工行注资150亿美元以帮助这些银行成功上市,当这些国有银行成功上市后,汇金公司可以从其在国有银行的股份中获得高额的回报,也是对外汇储备的有效利用。但是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的股权投资还刚起步,并且一如既往走得谨慎,甚至有些放不开手脚。与其他国家相比,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股权投资比重相对于债权投资所占比重太低。我国在美国的证券投资中股权投资仅占总投资的0.57%;而发达国家英国和加拿大分别占到46.43%和71.75%;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新加坡和我国香港地区股权投资比重分别61.81%和23.96%;发展中国家墨西哥的股权投资比重也达到了16.25%,远远高于我国。鉴于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全球外汇储备已超过应对金融危机所必需的水平,各经济体央行开始寻求摆脱过去大多用于购买发达经济体政府债券的旧思路,并希望从外汇储备中获得更高的回报。而股权投资,这是一块刚进入人们眼中并具有丰厚利润回报的宝地,我们一定要抢占先机。权威的央行杂志CentralBanking日前公布的一项对全球各央行外汇储备经理的调查显示,各经济体央行正在更加积极地管理其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寻求提高资产收益率。包括日本,俄罗斯等已经闻风而动。除了进行海外股权投资,把外汇投向世界上经济发展活跃有潜力的地区和企业之外。我们都不应该忘了中国才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活跃,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地区。汇金公司动用6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为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三家国有银行注资,使得这几家银行成功上市,这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投资,使得国家和国民都直接受惠。但是这是远远不够的,近期有学者提出,外汇可投资国内B股的建议,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可行的方法。多少热钱暗中涌入,急于分享中国高速发展的这一羹粥,我们为什么要放弃眼前这块香馍馍,让给别人呢。B股市场上值得投资的好企业不少。特别是对于关乎国家战略发展的好企业,那些具有潜在价值的技术型,资源型企业,对于有海外扩张战略,需要利用外汇进口技术和资源的国内企业,完全可以给予投资。并鼓励更多的有潜力的国内企业在A股和B股同时上市。不仅如此,基于中国金融业长期发展的需要,还可以吸引有潜力的优秀国际知名企业到B股上市,做强做大中国的金融行业,并且这些企业也可以是外汇投资的好去处。

与中国制造业的强国大国地位相比,中国的金融业和投资行业显得落后而薄弱,长此以往,必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现在的相对落后正好可以发挥后发优势,刚建成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可以利用这个契机,改变我国在世界金融市场上的被动局面。在自己的地盘上制定对自己有利的规则,一方面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一方面又达到了使得巨额的外汇储备保值增值的目的。甚至可以有导向的引导着某些重要行业的发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解决我国长期以来经济结构中存在的重大问题。世界强国近代崛起的经验告诉我们,金融不应是被经济需求所被动地驱动,金融也可以引领经济发展,金融系统的优先发展可以推动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发展如果想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必须有新的驱动力来牵引,而金融深化改革所释放的能力和活力正可以为我们所用。也许,巨额的外汇储备正是我国发展成为一个金融强国的好契机。

2007年8月20日,外汇管理局批准我国境内个人直接对外证券投资,我国充裕的外汇资金也为境内个人开展对外证券投资提供了条件。2006年吴晓灵正式提出“藏汇于民”后,让居民放心持有外汇,给持有的外汇一个出口。放宽个人对外投资的汇兑限制,是促进境内个人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市场优化资产配置、分散投资风险、提高资金收益的有益尝试,也是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拓宽外汇资金流出渠道,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重要举措。

当然以上种种的建议,都有一个前提,我国必须拥有一批具有国际战略眼光的金融管理人才。在实现巨额外汇储备增值保值,我国向金融强国努力的过程中,风险与收益的可能性并存,出现一时一地某些交易中的失误在所难免,但是管理水平不能停滞不前。国家外汇公司是一个肩负着特殊公共职责、掌握巨大社会资源的政府部门,责任更加重大。因为其投资不仅资金巨大,而且任何损失都将由全民买单。国家投资公司入股黑石,恰逢黑石股价大跌,引来舆论一片质疑,也不足为奇。以此为契机,逐渐健全投资决策体系,风险监控与评估机制。加快加大培养具有全球性战略眼光的专业投资和金融管理人才是一件急迫的任务,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朱邦宁.国际经济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

[2]梁峰.国际金融概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全球外汇投资篇(5)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近再次表示,对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表示欢迎,称人民币加入SDR只是时间问题。

距离基金组织正式评估SDR货币篮子仅剩四个月,这是否意味着人民币被纳入SDR已势在必得?SDR评估对我国的汇率政策和资本账户管制有怎样的影响?是否会进一步扩大汇率浮动区间?如果今年人民币被纳入SDR,对资本流动、流动性和资产价格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加入SDR的意义和可能性

尽管特别提款权仅是各国央行所持有的一种名义上的储备货币,但加入SDR意味着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获得正式认可,也被看作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里程碑。

不过,我们认为,决策层主要是想通过SDR获取国内各方面对推进金融领域改革的支持,特别是利率市场化和资本账户开放。在央行看来,开放资本账户可以倒逼国内其他改革加速推进,而这些改革有助于提高资本配置的效率。

我们认为人民币有相当的可能性在今年或不久之后加入SDR。一种货币被纳入SDR货币篮子必须符合两个标准:1)该国在全球贸易中影响力大;2)该货币在国际交易支付中被广泛使用、且在外汇市场交易活跃,也即“可自由使用”。

中国显然已满足第一个标准,但是否满足第二条仍存在争议。

人民币是否能被纳入SDR最终需要获得IMF其他成员国的支持。扩大SDR货币篮子需要基金成员国70%以上的投票支持,因此美国没有一票否决权。

对大多数国家而言,人民币是否被纳入SDR对其没有明显的影响,而支持中国则可能有助于其加强与中国的经合作、争取中国投资,因此它们投赞成票的可能性很大。IMF成员国中有多个国家对人民币兴趣较高,如设有离岸人民币结算中心、与中国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或被授予了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额度,它们投赞成票的可能性更大。

即便今年人民币未被纳入SDR,估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很可能设立一个短暂期限,一旦中国进一步开放资本账户等条件成熟,即可加入。 力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资本项目可兑换并非加入SDR的必要条件,但这无疑有助于达到货币“可自由使用” 这一关键标准。因此,中国计划使跨境个人投资更加便利化、进一步开放资本市场、并修改《外汇管理条例》,从而在今年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基本可兑换。

我们估计未来几个月可能出台的措施包括:扩大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RQFII额度;推进QDII2,允许境内投资者投资境外有价证券投资业务和实物资产。

据媒体报道,首批试点管理方法将很快;推进深港通,并在7月1日推出基金互认;放松海外借款、人民币跨境支付,及在上海自贸区开展集团内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的管制;进一步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包括最终取消存款利率上限。

不过,我们认为央行仍将通过额度等措施对资本流动保留一定的控制。资本账户开放的步伐和程度可能将取决于国内流动性、市场信心,以及国际金融环境。 最初资本流出规模可能更大

由于过去的资本账户管制主要是为了防出严于防进,一旦管控放松、国内居民可以更便捷地配置海外资产,初期资本外流规模可能会增加更多。当然,考虑到境内外利差仍然可观,如果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国内机构也可能增加海外借款;海外投资者得以更便捷地购买国内资产,也可能带来一部分资本流入。

此外,人民币纳入SDR还会增加外汇储备管理机构和财富基金对人民币的需求。从总体看来,短期内资本流入和流出的规模,可能不会相差得太多。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过去两年中国逐渐放宽资本账户管制,资本双向流动规模已有所扩大、国内流动性的波动也有所加剧。

我们认为自3月份以来,受央行调整中间价的影响,市场汇率预期有所转变、资本外流规模明显缩减。另一方面,离岸人民币远期汇率回升、对在岸人民币即期汇率的溢价收窄,也反映离岸人民币外汇市场上流动性有所改善。 浮动区间可能扩大

在10月IMF评估SDR之前,我们预计央行将继续保持汇率稳定、对美元相对坚挺,而不会允许人民币贬值。保持人民币相对坚挺是为了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使用人民币更有吸引力,也可以避免被主要贸易伙伴指责操纵汇率,并且也能稳定市场预期,避免引发更大规模资本流出和因此带来的流动性和金融市场波动。

不过,央行可能会不时根据外贸顺差规模或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汇率的变化调整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

央行有可能在SDR评估前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以体现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市场化。扩大浮动区间的时点可能选在汇率单向波动压力趋缓之际(比如现在),变动幅度也可能较温和,比如扩大至3%。鉴于升贬值压力相对均衡、且央行很可能会积极管理市场预期,扩大汇率浮动区间可能不会导致汇率大幅波动。

10月SDR评估结束之后,无论人民币是否被纳入SDR,央行调整汇率的空间都会更大。

如果美联储开始加息、美元随之升值,或中国出口依然乏力、且内需疲弱,那么人民币可能在目前的基础上进一步小幅贬值。

不过,决策层意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并且担忧贬值引发汇率进一步大幅波动,因此贬值幅度也应有限。总体来看,我们预计今年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6.30、2016年底为6.40。 对资本市场总体利好

资本账户更加开放意味着海外投资者有更多渠道参与内地股票市场,同时国内投资者也有更多机会投资海外市场。

未来6个-12个月,如果央行保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相对强势,套利资本外流可能消退,从而改善国内流动性条件、降低货币市场利率,利好A股市场。同时,资本账户开放推动国内投资者资本流出,首站一般就是香港,因此可能会利好H股市场。

长期来看,一旦人民币跻身于全球主要储备货币之列,以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就将成为全球基金资产组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对于A股和H股来说均为利好。

此外,随着国际机构投资者的逐渐加入,A股市场的投资风格也将改变,整体交易风格将偏向于大盘股,估值体系与国际标准靠拢。

在债券市场上,我们预计国外投资者将加快参与在岸债券市场的步伐。目前我国利率高于海外,而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的增加也会丰富债券市场;我国会继续扩大国内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资机构的开放,而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可能推升离岸人民币流动性更快增长,便于外资通过RQFII或央行试点等渠道投资于在岸债券市场。

长期来看,随着人民币逐渐成为全球储备货币,对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债券的需求都应有所上升。再加上更多的在岸机构参与离岸融资和债券发行,离岸人民币工具的种类应会更加丰富。资本账户开放可能使国内机构更便捷地进行海外融资、多元化配置资产,其全球债券头寸也可能有所提高。

全球外汇投资篇(6)

有调查显示,当前投资者对全球经济增长感到悲观,“彻底迷失方向和看淡后市”的比重更是历来最高。

瑞士信贷环球股票策略师加思韦思综合过去数周与来自欧美亚投资者会面的情况,发现投资者完全在现在的市况中迷失,并已将手上股票套现。

现在虽然全球经济仍然低迷,但国际资本市场上并不缺资金,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央行放水导致的流动性充盈局面,一直持续到现在。

从多方信息来看,投资者的迷失主要是因为在全球经济低迷之下,对未来市场感到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

投资者的关注点显示,中国经济有多个方面让市场感到担忧,如中国经济会不会“硬着陆”,中国楼市泡沫仍在加剧等,国际市场还特别关注人民币,认为这是影响投资的关键指标,如果人民币被允许再次贬值,很多投资者都相信此举将导致严重通缩。

其次,市场对于全球央行的货币政策动向感到担心。据加思韦思了解,有三分之二的客户认为美联储在目前环境下加息是一个错误政策,而且美联储最近对外发出的信息令人迷惑,这大大增加了市场误解美联储政策的机会。

第三,愈来愈多投资者认为,全球央行的“弹药”快将用尽,而过去行之有效的量化宽松措施已经不能有效地推升通胀。要指出的是,这种担心可能主要是针对中国以外的央行,在特殊情况下,中国央行的“弹药”可能是不受约束的。

第四,全球外汇储备已经从高位下降了约5000亿美元,主因各国要抛售美元捍卫本土货币汇率。

不少投资者认为这是一个不利讯号,因此举相当于货币紧缩。

要指出的是,中国可能对全球外汇储备减少做了最大的贡献,今年迄今为止,中国外汇储备已经连续5个月下降,从去年6月份达到峰值3.99万亿美元后,中国9月底外汇储备余额为3.5141万亿美元,已减少4800亿美元,其中三季度就减少了1800亿美元,而8月份外汇储备减少了939亿美元。

最后两个悲观原因,分别是股票估值不便宜而且企业盈利在下降,以及高息债息差持续扩大。

从全球投资者迷失的原因不难看到,全球经济与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正在造成投资者的困惑。当过多的钱因此从资本市场撤出时,全球只有很少的投资标的(如伦敦的房地产)供这些资金来选择。

迷失期很可能继续延长,因为上述令市场担心的因素并未减少或者出现显著好转。

以最大的因素中国经济为例,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跌破7%,而诸多经济数据显示,6.9%的经济增速也是很难达到的。这种情况很可能会持续到明年。

美联储最近在加息问题上变得分歧越来越多,根据我们的跟踪观察,美联储已经有三位高官表示美国不应该现在加息。背后的原因,仍然是全球经济低迷,而美国的就业率与通胀数据也不妙。

全球外汇投资篇(7)

据知情人士透露,财政部将作为发债主体,通过发行特种国债,募集资金用以购买存量的外汇储备,然后交由国家外汇投资公司进行管理和运用。该知情人士还表示,国家外汇资产由历来的央行管理转变为部分的公司化运作,第一次购汇只能由国家出资,今后应该由外汇投资公司自己发债解决。

至于特种国债的规模,一位接近财政部的人士称,业内流传较多的说法是2000亿美元等值人民币一位金融专家认为,此项安排最重大的意义不在于购汇额度,而是启动了外汇资产从央行持有到非央行持有的工作。在条件更成熟的时候,还可测算由央行掌握的外汇资产规模究竟应当有多大

国务院总理5月16日在上海表示,将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供求的作用,增加汇率弹性改进外汇储备经营管理,拓宽外汇储备使用途径和方式。

此前,中国银监会5月11日宣布,扩大商业银行开办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境外投资范围。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表示,放宽境内商业银行QDII投资境外股票限制,可促进内地资金有序流出,并预期基于货币与汇率管制及拓宽资金有序流出或其他原因,日后有可能进一步放宽相关的兑换额度及投资股票比例的限制。

瑞银亚太区首席经济师安德森认为,相对于QDII,正在筹备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更值得投资者关注。他指出,中国监管机构关于该公司的决策,短期内对全球金融市场及投资战略的影响,将远大于QDII。他预期,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初次从外汇储备获得的资金将在2000亿美元以上,之后每个月还会通过内地债券市场筹集100亿美元的资金,这些钱全部会投向海外,该公司虽然尚未开始运作,但可能会在今年夏末正式运营。即便该公司仅将其资产的1/3投向海外股市,也意味着全球股市在未来的18个月将迎来1200亿美元的新增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