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民营企业人事档案

民营企业人事档案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29 16:16:42

民营企业人事档案

民营企业人事档案篇(1)

民营科技企业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政状态:济体制改革的产物,它是以科技人员为主体,(一)国营转民营的科技企业,一般是国按照自愿组合、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营时整体管理较差,经营亏损,缺少资金,档亏原则创办,主要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案管理也未摆上工作日程。转民营后,主管部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的科研、生产、门与经营者的承包合同,着重于经济指标方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民营科技企业产生以面,对其档案的管理,承包期形成的档案的权来,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1989年,全国民属及最后归宿等问题往往没作出约定,也就营科技企业已有1.2万多家,至今已达ro万谈不上对其开展档案管理的监督、指导工作,家之多,成为我国科技力量的一支生力军。最使经营者在档案管理方面不受什么制约,造近,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技术创成未建档或档案管理不善。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民营科(二)由全民单位投资(合资)兴办或集体技企业的发展问题是其中巧项内容之一,多企事业单位投资(合资)兴办的民营科技企种形式的民营科技企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业,一般一开始就实行了经济承包制,承包合民营科技企业的产生和发展,给档案工作提同往往也没有涉及档案管理问题,主管部门出了一个新问题,即如何做好民营科技企业也没有赋予本单位的档案部门对已承包了的档案工作的问题。民营科技企业的档案管理实行监督和指导的

一、民营科技企业档案工作的现状职责

,更没有配以相应的人力财力抓民营科民营科技企业从1979年产生以来,至今技企业档案的监督、指导工作。已走过20年历程,但是,民营科技企业档案(三)由科技人员合伙集资建立的民营科工作的现状不佳,基本处于放任自流、各自为技企业,80年代建立的,还找一个“婆婆”为主管单位,而“婆婆”与其关系一般在经济方面或其它利益方面,不可能去抓它们的档案管理工作;90年代建立的,多已是独立的股份制式的,包括个人兴办的科技企业,一般无主管部门,没有任何部门对他们的档案管理进行监督、指导,建档与否,档案管理如何完全成了经营者的个人行为。目前,很多民营科技企业均处于这种状况或根本没有建档,档案材料分散在个人手里;或建档了但多数不规范,没有建立健全有关制度,档案人员缺乏培训,业务素质较差,《档案法》规定的“妥善保管”档案得不到保证。

二、产生现状的主要原因

民营科技企业在数量上是一支庞大的队伍,技术方面不乏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而且取得引人瞩目的成绩。相对而言对他们的档案管理的监督、指导工作却大大落伍了,至今没有正常展开,究其原因何在?笔者认为主要是:

(一)国家及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民营科技企业的档案工作在宏观上未实施管理。其表现为国家及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还没有制定民营科技企业档案管理的规定、办法,有关主管部门缺乏开展民营科技企业档案工作的意识,也就谈不上去强调这项工作,因此,既没有具体约束,也没有工作的依据和指南。

(二)国家及各级科技、工商行政职能部门在有关规定、办法中没有民营科技企业档案管理的把关条款。如未规定申办民营科技企业资格认定、核发科技企业证书等必须是已建档、档案能得到“妥善保管”的民营科技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对档案管理的意识本来就没有或比较淡薄,加之没有可行的监督措施,它们的档案管理就很难走上轨道。

(三)对民营科技企业档案管理具体实施监督指导工作的权限不清,缺乏人力物力财目前,似乎普遍有这么一种看法,认为对民营科技企业档案管理进行监督、指导工作是科技行政职能部门的职责。而按《档案法》规定,科技行政职能部门作为一个行政机关,档案工作权限只有“负责保管本单位的档案,并对所属机构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当前,科技行政职能部门对国有科技企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都没被赋予监督、指导职责,从国家到地方的科技行政职能部门均未建立相应机构开展这项工作,更没有民营科技企业档案管理监督、指导的职能及相应的机构和人力财力。即使有的省、市科技档案馆有科技档案处的牌子,也未被赋予上述职能,一般只对本部门的科技计划项目和本地区获奖科技成果负责,馆藏的档案只是科研计划项目档案和科技成果的管理性文件。按档案工作有关规定,全民单位兴办的民营科技企业其档案管理的监督、指导工作应是其主管单位,但问题是科技企业冠以“民营”之后,使这些主管单位也搞不清这一权限,加之本来就不重视档案工作,或没人力物力,民营科技企业档案管理的监督、指导工作就一直没有开展起来。而民营科技企业大多数又是无主管单位的,由谁对他们的档案管理进行监督、指导的职责权限更加不清,至使这项工作成为空档。

三、要不要开展民营科技企业档案管理的监督、指导工作

对这个问题还有不同意见。一种观点认为,民营科技企业没有吃“公粮”,其档案是“私有财产”,是否建档,如何“妥善保管”,是他们自己的事;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民营科技企业的档案大多数没有价值,而有价值的档案或需要保密的档案,不要有关部门的监督、指导,他们也会保管好。笔者认为,开展民营科技企业档案管理的监督、指导工作很有必要,也是大势所趋,并已迫在眉睫。其理由是:

(一)民营科技企业和国营科技机构都是为国家创造和开发知识财富的。和国营科技机构一样,民营科技企业有的从事科研活动,有的对科技成果进行开发和推广,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或商品,他们为国家创造和开发了知识财富。开展民营科技企业档案工作,使他们的档案得到“妥善保管”,对民营科技事业及整个科技事业都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二)在科技领域,“民营”是“国营”的补充。民营科技企业大多数是搞应用技术的,其经营领域广泛,科技项目繁多,其中不乏高新技术项目。他们瞄准市场进行社会急需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开展技术服务活动。在科技成果的转化方面,他们往往是“急先锋”,不少民营科技企业研究和开发的项目还是外向型的,为国家创得数量可观的外汇。开展民营科技企业档案工作,使他们认识到档案是自己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一笔财富,从而促使他们将在科技活动中形成的记录、材料以档案形式系统、齐全地保存下来,这对今后选择和开发新的科技项目、进行技术创新等,都有一定的凭证和参考作用。

(三)民营科技企业虽多为集体或个体创办、经营,但他们的档案价值定位高。根据我国《民法通则》和《档案法》的有关规定,民营科技企业档案所有权应归本企业所有,但不等于该企业对自己的档案就可以随心所欲。《档案法》第十六条规定:“集体所有的和个人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档案所有者应当妥善保管。所谓“妥善保管”,意味着要建档。民营科技企业的经营者在其业务上是内行,在档案管理方面却多是不懂行的,而且民营科技企业相对来说缺乏长远计划,对档案的管理一般更无长远打算,很有必要对他们的档案管理及时进行监督、指导。

四、开展民营科技企业档案工作的对策

目前,全国已有民营科技企业ro万家之多。面对众多企业,如何开展有效的监督、指导?在此,笔者试谈几点看法:捅索与或践

(一)首先要明确所有民营科技企业档案管理应纳人国家范畴,民营科技企业的档案所有权应是企业而非个人。1.国有或集体的民营科技企业,经营者是利用国有或集体的资产创收,而档案是创收活动中产生的无形资产,是科技企业的一笔财富,应归科技企业所有。一旦科技企业经营者发生变化,应由主管部门负责其档案管理问题,原经营者无权带走科技企业档案。主管部门对此应加强监督,以防档案被损毁,给国家和集体的资产带来损失。2.个人创办并经营的民营科技企业,由于企业创办时经科技和工商等部门批准,成为一个法人单位,其档案也应是企业的资产,管理具有社会性,不同于家庭档案是个人行为。

(二)必须明确对民营科技企业档案管理进行监督、指导的权限。笔者认为,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主管下,对民营科技企业科技档案管理的监督、指导工作应由科技行政职能部门具体承担为宜(包括全民科技企事业单位,而且应实行在先),正如现在各级科技行政职能部门具体承担着科技保密工作一样,民营科技企业的科技保密工作就自然包括其内。把科技档案工作列人科技行政职能工作的组成部分,便于其对科技档案工作实行有效的监督和指导。但是作出这一决策性的举措,必须从国家到地方都要明确赋予科技行政职能部门这一职能权限,并在机构编制、财政预算方面列人计划,才能保证民营科技企业档案工作有效、顺利地展开。

(三)国家及各级档案、科技以及工商行政职能部门应联合制定《民营科技企业档案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使民营科技企业档案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民营科技企业也有建档和管理档案的指南。

(四)国家及各级政府在已制定的《民营科技企业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中,应增加档案管理的有关条款,把民营科技企业的档案管理情况作为年审年检、核发科技企业证书、检查评比等监管范围,使民营科技企业增强档案意识,在经营活动中管理好档案。全民单位合资兴办的民营科技企业,主管部门要按《档案法》规定,担当起档案管理监督、指导工作,相应科技、工商行政职能部门协同开展工作。

民营企业人事档案篇(2)

这家来自浙江宁波的企业,被两院院士王大珩赞誉为“从乡镇企业走向现代化生产的典范”,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就开始接受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会议间隙,诚朴内敛,对民营企业管理有深刻体会和洞见的董事长王文鉴先生在接受《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中国企业报》、《中国档案报》、《中国档案》杂志的联合采访时说:“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档案工作是必须要做的。”“希望档案部门强化对民营企业队伍的培训。因为许多民营企业都想开展档案工作,但不知道采用什么方法。”

其实,浙江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开展的对民营企业的档案服务内容已经不少了,光是人员培训服务,据与会的浙江省档案局副局长丁越飞介绍,2000年以来,全省共举办民营企业档案人员培训班460多期,培训人员15000多人次。然而即使如此,民营企业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提供的服务需求旺盛,仍然希望他们增加服务内容。

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在重庆市档案部门的重点帮助扶持下,重庆隆鑫控股有限公司、重庆龙湖地产发展公司、重庆三耳(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钰鑫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均建立了较为规范的档案工作,这些企业是重庆民营企业中的佼佼者。

七年前的1998年10月,沈阳市档案局与市民营经济发展工作委员会联合制发了《关于重点扶持和发展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意见》。《意见》得到时任国家档案局局长王刚同志的充分肯定,他在文件上批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的档案工作是我国档案事业的一部分。沈阳市档案局关于重点扶持和发展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意见是可行的,希望抓紧这方面的工作,以积累一些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晚期以来,各地档案部门在开展民营企业档案工作上不断探索,受到民营企业的欢迎。通过他们在实践和思路上的不断创新,丰富了档案工作的内容,受到国家档案局毛福民局长的肯定:“近年来,各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当地发展改革委员会、工商业联合会等部门紧密配合,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在开展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探索,进一步加大力度,努力推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

一、中国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对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的要求十分迫切。

档案管理作为企业重要的基础管理,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积累档案资料和管理经验,企业受益无穷。据统计,到2003年底,全国登记的私营企业达100.55万户,从业人员4299万人,注册资本35305亿元,创造产值20083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在一些地方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发达地区,民营经济所占比重甚至更高。2004年,浙江省民营企业生产总值为2083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63%。

伴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民营企业形成规模之后,其管理问题逐渐突出起来,例如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科学规范,生产管理、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劳动管理的法制化等等。而在这些管理活动中,企业档案(记录)管理处于基础性地位,对企业的其他管理活动,以及企业的发展、壮大都会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

纵观西方的企业管理史和企业发展史,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在20世纪初期兴起的科学管理运动,“强调企业需要更好的记录保存和会计方法来了解已完成的工作”。①于是,在这些企业中,规范的记录保存制度和会计制度建立并完善起来,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建立在一个比较扎实的基础之上。这两项制度的建立,对西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适合于企业的档案(记录)保存制度和会计制度至今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就我国民营企业而言,经过20多年的超常规发展,企业的规模和效益令人刮目相看。企业的生产管理和经营管理,由于直接与企业的效益有关,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在每一个企业都会得到应有的重视。基础管理方面,事情可能就不太乐观。同样是基础管理,实际上,档案管理方面的问题比会计方面的问题并不少,只不过由于社会关注和部门监管的力度不同,会计或财务方面的问题更容易得到披露(相比之下)。而档案(记录)管理上的问题引起的纠纷或带来的苦头,只有企业自己才知道。

调查发现,一些优秀的民营企业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显示了企业做强做大的实力和信心,同时也表明了企业做大做强的档案因素。重庆隆鑫控股有限公司把建档工作当作“一把手”工程,各下属公司都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的建档工作小组,建立了适应企业特点的档案管理体系;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由原来的集体所有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公司成立了由总部直接管理的档案中心,与各专业公司档案室和分厂档案室形成了三级档案管理网络;湖北蓝星集团有限公司1999年投资30万元建立了集团档案馆;浙江舜宇集团有限公司综合档案室由公司副总裁分管,综合档案室建筑面积320平方米,目前保存了公司创业20年来的档案文件近万卷;四川托普集团公司2002年在原三个档案室基础上成立了综合档案馆,各区域、专业集团设档案分室管理本区域、集团的档案。

二、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和做好档案工作,提供规范有效的服务,成为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服务经济建设的基本职责。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把民营经济、民营企业纳入自己的视野应该说还是比较早的。沈阳市在1998年就正式开展了这项工作,出台了《关于重点扶持和发展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意见》。在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广东、浙江和江苏,近几年来民营经济档案工作开展得尤其显著。而在中部、西部地区,随着民营经济的增长,档案工作服务民营企业也越来越多地引起重视。

.1. 进行调查研究,摸清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现状,理清针对民营企业的档案工作思路,形成符合民营企业实际的工作方案。浙江省档案局2004年年初对20多家民营企业开展调研,与企业老总、管理人员和档案人员进行座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通知》。重庆市在调研工作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和研究了全市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现状及其档案工作的基本特点,明确提出了“宣传引导,精心扶持,培育典型,逐步推广,建立适合民营企业特色的档案工作”的指导思想。2003年4月,广东省档案局和省工商联组织调研组对部分民营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同时,对部分民营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与省工商联联合制发了《广东省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指引》,就民营企业档案的工作的体制、管理制度,档案材料从形成、收集到鉴定、保管和开发利用等业务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湖北省在2003年12月,也通过调研,形成了《关于加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意见》,省委、省政府以“两办”名义在全省下发。

2. 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和开展档案工作。浙江省档案局把16名知名企业家对企业档案工作的认识整理成书《决策之源、发展之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手册》,分发全省2000多家骨干民营企业进行宣传,2004年9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以民营企业档案工作为主要内容的档案宣传月活动;青岛市档案局参与到“青岛市民营企业文化周”、“青岛国际啤酒节”等本地区的经贸活动,进行档案工作宣传和咨询服务,增进了与民营企业的互动;江苏无锡市档案部门近3年来向民营企业分发了公开信、告知书、调查表万余份。

3. 制定法规和标准,使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有法可依,有规可循。要使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迈进,法规与标准的制定不可缺少。2001年9月,重庆市档案局颁布《重庆市私营企业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并向企业提供档案工作制度汇编、档案管理常用表格及检索工具标准格式。2003年12月,天津市档案局制发了我国第一部有关管理非国有档案的地方政府规章《天津市非国家所有档案管理规定》。

4. 为民营企业提供高效实用的档案服务,严格掌握指导原则。近年来,档案部门针对民营企业开展了业务咨询服务、人员培训服务、档案寄存服务,推动和规范档案中介服务。天津市档案局向社会提出免费为个体私营企业提供档案法律咨询和建立企业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等8项为个体私营及中小企业的服务举措。北京市档案局与市工商联、市委统战部联合举办非公有制企业档案人员培训班,一些企业总经理也专程来听课。武汉市汉正街总商会成立“汉正街民营企业档案协会”,依托民间组织管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在对民营企业进行指导时,各地严格掌握指导的原则,这些原则被毛福民局长概括为“自主管理、高效透明、因企制宜”。

三、继续探索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方式和内容,加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理论研究,建立服务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发展的长效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务院最近发出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又加了一把劲。面对着迅速发展的民营经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民营企业如何进一步开展企业档案工作,值得研究和考虑。

1.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向社会提供公平的公共服务,培育和发展档案中介组织。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纳入公共服务的范畴,向他们提供政策、业务和技术服务,体现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的原则。面对着面广量大、发展不平衡的企业实际,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除了抓重点和典型企业外,应大力发展和规范档案协会和档案中介组织,凡是市场、企业和社会中介组织能够解决和完成的事情,政府部门不再过多干预。当然,在当前市场经济不完善、社会中介组织不发达的情况下,档案行政部门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十分必要。浙江省抓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从档案行政部门独家向以档案部门为主导,专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多方参与的社会化服务转变。沈阳市档案开发中心通过向民营企业推荐档案管理人员、承担民营企业有关档案工作的咨询论证、为民营企业提供规范的组卷服务,与民营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2. 探索和规范档案监管的内容和形式,确保民营企业中对国家和社会有重要保存价值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在政府部门向企业提供各种公共服务的同时,监管职能也不能放松。毛福民局长指出,民营企业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研究确定民营企业中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档案的范围,并依法进行监督管理。凡是关系到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及公共利益的、记录社会重大事件和活动的、反映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的档案,都应视为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上海市提出,民营企业档案虽然归民营企业所有,但是其中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应该按照要求进行登记管理,并列举了5类可列入登记范围的材料。江苏无锡市提出,对特种设备、计量器具、医疗器械和药品、化学危险品国家监管的生产经营企业,要加强其技术、管理、营销及销售服务资料归档管理的监督。

3. 企业在强调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的同时,对包括档案管理在内的基础管理要常抓不懈。据最近统计,浙江全省年销售额上亿元的民营企业中,已建档的有1366家,占75%,其中达到规范化管理要求的394家,占22%。截止到2004年底,广东省38.98万户私营企业中有22.61万建立了档案,占58%,尚有10.52万家正在建档过程中,占27%。上海市通过抽样调查发现,上海市民营企业中,建立档案部门的占48.6%,配备专兼职档案员的占54.7%,需要提供培训的占46.2%。江苏无锡市全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建档率达到50%以上,建档合格率近30%。由此可见,虽然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有相当一批民营企业档案工作还没有开展起来。企业必须不断提高对档案管理重要性认识,生产管理、经营管理重要,引进先进管理理念重要,但企业的基础管理同样重要。对于迅速发展的民营企业来说,档案管理等基础管理工作已经到了非重视不可的程度了,基础管理的薄弱有可能减缓企业的发展速度,甚或折断企业腾飞的翅膀。我们希望,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引导下,在市场和社会中介组织的推动下,通过企业自身的努力,民营企业的档案管理会更上一层楼。(图刘学国摄)

民营企业人事档案篇(3)

论文摘要:在分析我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全面、健康发展的对策:一是开展心理引导,激发建档热情。二是勇于开拓创新,实现多元服务。三是坚持依法治档,注重监管方式。四是拓展管理范围,推行多元模式。

1正确认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现状

从笔者所在的福建省晋江市了解的情况和河南开封市非公有制企业档案工作情况调查结果来分析,我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现状大致可归结为两点。

1.1我国民企档案工作处于自发的状态,部分企业已有相当的发展水平。据笔者对福建省晋江市的恒安纸业集团、亲亲食品集团、七匹狼集团、凤竹集团、福马食品集团等10余家民营企业的调查中发现,这些企业均已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档案工作,特别是凤竹、七匹狼和恒安三家集团公司的档案工作虽然管理模式各不相同,但其工作都已达到相当的水平,恒安集团公司因已在香港上市,注重汲取和采用国外的管理模式,凤竹集团公司在国内上市,许多档案业务在借鉴国企的管理模式上有所创新发展,其档案管理已通过国家二级标准的验收。七匹狼集团则采用与国企截然不同的分散式管理模式。而据河南开封市的调查结果表明,在被调查的82家企业中,已开展档案工作的68家,占被调查企业的83%;尚未开展档案工作的10家,仅占被调查企业的12%;未说明是否开展档案工作的4家,占被调查企业的5%。库房、档案专用设备的设置情况也较好,在调查的企业中,明确有档案库房的占90%,未说明库房情况的只占10%。这些企业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分别为加工业、制造业、流通业、服务业、房地产业及其他行业。这说明当前民营企业对于开展档案工作已有相当的自觉性和发展水平。

1.2民营企业的整体档案管理呈橄榄形状,水平不均衡。一般而言,规模大的企业好于规模小的企业,明星企业好于一般企业,创立时间长的企业好于创立时间短的企业,效益好的企业好于效益差的企业。从开封市调查中可以发现,随着企业资产的增加,企业规模的扩展,已开展档案工作企业的比例数量也随之上升,显示企业规模与企业资产情况对档案工作有非常直接与重要的影响,同时,调查结果也表明未开展档案工作的企业比例很少,仅占12%,加上未说明开展档案工作的企业也仅有20%,而档案管理已达到较高水平的示范企业也是少数,所以,从总体上看,民营企业整体的档案管理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状,水平不均衡。我们业界一些学者将当前民营企业的档案管理状况,分为四个类型。一是“重视型”。档案工作被企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有专门的宽敞的库房和档案人员办公室,档案阅览室;有专职档案人员,管理设施设备齐全;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整套档案管理制度,各类文件资料收集齐全、归档及时,保管科学、利用见效。其中,少数企业的档案管理甚至通过了部级标准的验收。二是“上进型”。企业主有一定的档案意识,配备了档案兼职人员,设置了档案室,也开展了一定的档案工作,但档案人员素质不高,兼职过多,档案工作未能有效地全面开展起来,档案的效益也未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三是“随意型”。企业主的档案意识还不够强,对档案工作的关注还不到位,急需用时强调要管一管,平时对档案持可有可无的态度,无专门的档案室和档案人员,档案工作只是办公室、行政部或相关部门的一个末位的工作。工作随意性较大。四是“不管型”。企业主没有档案意识,企业一些重要证件、核心文件零散地放在企业主或部门负责人手里,档案管理处于“三不管”和“五无”的状态,即“档案部门不管、工商部门不管、企业主自己不管;无机构、无人员、无库房、无设备、无经费”这种类型在小型企业中比较多见。

从我国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出现的这两种状况中可以看出,以往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民企档案工作总体上处于一种无序的,混乱的状态的看法是片面的,是认识上的一处误区。福建省晋江市和河南省开封市这一南一北的情况颇具代表性。从调查分析中,我们可窥见我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的民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国际市场的博奕中,已逐步成熟起来,企业主的档案意识被不断唤醒,特别是一些规模企业,明星企业的老总们,对档案已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福建凤竹集团公司年产值5亿多元,利税9400多万元,是全国同行业的明星企业,该公司陈澄清董事长认为档案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文化的竞争,而档案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基础,企业文化提升取决于企业档案作用的充分发挥。所以,他除亲自带队到晋江、泉州市档案局争取业务上的支持外,并经常过问和解决档案工作中存在的人、财、物问题,公司早在1991年档案管理就通过省级先进标准的验收,2001年通过了企业档案目标管理“国家二级”评审。目前,有2名专职档案人员,并形成一个严密有序的档案管理网络,有1个综合档案室和4个档案分室,档案在公司上市和经营管理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凤竹公司并非只是我国民营档案管理的一叶“诺亚方舟”。很多规模~,Ak的企业主已经具有相当的档案意识,在实践中认识到档案是企业极为重要的核心资源,并已经开展档案管理工作,但没能得到及时的指导。其水平有很大的局限性。忽视档案工作的大多数为小型企业的企业主,对企业开展档案工作的心态复杂,认为档案室工作增加小企业的负担,怕在外部人员的指导下泄露商业秘密,影响生产经营的正常开展。在认识上把建档工作与企业利益对立起来,这其中与档案部门的宣传与服务的缺失不无关系。所以,客观地、全面地认识当前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现状、将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推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全面、健康发展。

2推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全面发展的对策

2.1开展心理引导,激发建档热情。从以上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企业主的档案意识是决定民营企业档案工作能否开展的关键所在。所以,要树立企业的档案观,必须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一是管理意识引导。大量事实说明,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没有很好的管理。民营经济要想在“二次创业”中得到发展,就必须尽快实现从无管理的经营向现代化管理的经营方式的转变。对此,企业主应该有清醒的认识,新形势下民营经济只有加强管理,企业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足。民营企业的档案意识也只有植根于宏观管理观念的土壤,才可能生长发育。因为档案管理本身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而档案又为企业的各项管理提供了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忽视档案工作,民营经济的管理便成了无本之木,所以,企业主还有什么理由可以忽视企业的档案工作呢?二是逆向思维引导。我们很多时候无法正确估计出档案到底为企业产生了多大的直接效益,但却能从反面告诉企业主,滞后的档案工作必定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短板”。所谓“短板”是指决定整体效益的关键制约因素,没有完善的档案管理,民营经济的发展就会留下致命的管理漏洞,滞后的档案工作就会成为制约企业整体效益的关键性制约因素。民营企业在决策上的特点使它在投入和自身建设中具有排他心理,因而档案部门不能一味地急于去作正面的宣传灌输,有时可以从侧面、甚至反面逆向思维的角度来激发民营企业的建档热情。

民营企业人事档案篇(4)

一、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基本情况

通过多个部门的摸底调查和数据汇总,目前,香坊区民营企业(除外资、国有、集体、个体)约6615家,包括工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农业、建筑业、房产开发和其他行业,共六大类。既有独资企业,也有有限责任公司,既有规模以上企业,也有从业人员在5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

我区民营企业的档案工作情况大致可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基本实行规范化管理,企业经营者对档案工作比较重视,将档案工作纳入企业管理的范畴,愿意或主动接受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基本建立健全了档案管理制度,配备了档案工作人员和基本的硬件设施,对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基本实行了规范化整理和统一管理。第二种是具备了档案工作的雏形,企业法人具有一定的档案意识,但对档案工作的认识还未完全到位,企业形成的各类文件材料基本上是分散保存、多头管理,缺乏系统的管理措施和科学的管理方法。第三种是基本没有档案工作,企业法人没有档案意识,文件材料处于零散状态,遗失现象严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档案工作仍处于“无意识、无制度、无人员、无库房、无设备、无经费”的“六无”状态。在这三种类型中,第一种类型的民营企业仅占了很少的一部分,而第三种类型的民营企业则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二、民营企业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根源

一是企业法人档案意识淡化。民营企业生命周期相对较短,多数民营企业家以追求最大利润为价值取向,精力和资金主要放在生产、经营管理和销售上,更关注眼前的经营业绩而不会将注意力放到可能在十年以后才发生作用的档案上。因此大多数企业主档案意识薄弱,不了解企业档案的重要性及企业档案工作的具体作法,缺乏档案法制观念,对档案工作没有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档案工作的开展。

二是档案工作起步晚,基础薄弱。在早期的资本积累阶段,多数民营企业有可能还存在一点不规范或者违规的操作,规范的档案管理岂不是自找麻烦?何况,民营企业主对核心信息心存戒备,总是担心重要资料为员工熟悉而留下隐患。那么以保管非核心信息为内容的档案工作必然远离企业利益中心,档案的信息支撑作用自然不会有“惊人”表现,因此即便是专职档案员也会显得弱势,而多数民营企业的档案管理岗位还属兼职,民营企业档案工作之轻就可以想见了。

三是档案专业管理技术人才严重缺乏。档案工作往往由财务或办公室工作人员兼任,专业不对口,业务不熟悉,且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上的强流动性导致员工档案意识不强,因为对档案的重视源于一种对过去和未来的时间观,没有长期工作下去的计划,当然无心档案积累的行为。要做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档案专业人才是必不可少,从民营企业实际情况看,大多数民营企业根本没有档案专业人才,也没有考虑过引进档案专业人才,这就更加大的我们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服务和指导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难度。

四是由于国家在民营企业发展中的自主原则,也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影响力受到局限,结果导致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在外部专业环境中再次被“边缘化”。在《物权法》颁布之后,民营企业档案的产权属性变得更加明确,民营企业档案管理问题将更多地依靠自主发展和社会联动。

三、完善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1.因企制宜,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机制。民营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它的一切管理活动的开展都是以增效为目标、以赢利为原则。因此,档案工作的开展不能靠行政命令强制执行,而要因企制宜,引导、支持他们进行机制创新。一是档案管理机制创新。指导民营企业根据企业自身管理的需要建立与之相应的档案工作体制,可以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的方式,也可以采取统一管理、分级负责或其他方式;二是做好档案归档与整理。指导和帮助民营企业制订适合本企业的文件材料归档制度,明确文件材料归档范围、时间、要求,保证归档文件材料的完整、准确和系统;三是做好档案保密与保管。指导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经济交往等各项活动中,对涉及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和企业知识产权档案,应依法履行保护与保密的义务,采取相关措施防止属于企业的保密档案资料的泄密和丢失,维护国家利益和企业自身的利益。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档案实体与信息内容的安全;四是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要适应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要求,积极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逐步建立与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相适应的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五是力争在档案开发利用上有新突破、新成效。努力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为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是企业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企业档案管理部门应做好档案的借阅利用工作,并通过建立档案利用台账、编制档案参考资料等手段,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主动为企业增强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维护合法权益提供准确、快捷、高效的档案信息服务。

2.积极引导和促进民营企业做好档案工作。作为区(县)档案管理部门,对辖区内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应当把握原则,加强引导、分类指导,提供有效的服务。一是把握原则。在开展民营企业档案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好“自主管理、高效适用、因企制宜”的原则。要以企业自愿为原则,建立与企业自主管理方式相适应的档案工作机制,不强求、不添麻烦、不增加负担,只要有利于企业发展,又不违背档案法律法规,都应积极支持和帮助;二是加强宣传引导。民营企业经营者的档案意识是民营企业建立和发展档案工作的前提。在宣传渠道上突破档案杂志的圈子,注意通过民营企业家方便接触的信息渠道,传播一些档案管理失当而导致企业效益损失的案例,以典型民企的事例“现身说法”,宣传档案工作促进企业发展的实例和成功的经验、做法。激发民营企业建档的内在需求,积极引导和促进民营企业建立和做好档案工作;三是分类指导。民营企业数量庞大,且生产经营规模和管理模式不同,档案工作发展水平不平衡,在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和开展档案工作过程中,要从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不同类型、规模和发展水平的民营企业,采取响应的指导方式,适时介入,循序渐进,引向规范;四是有效服务。拓宽服务渠道,突出服务主题,主动为民营企业提供档案义务咨询、档案整理和代存、档案技术服务,举办档案义务知识培训等服务,指导民营企业开展档案工作;五是加强监管。作为区(县)一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特别要加强对辖区内民营企业中关系国家利益和安全、涉及公共利益、记录社会重大事件和活动,以及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档案的监管。

3.制定标准,加强培训,推动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健康发展。建议省局和市局,从全省(市)民营企业实际出发,借鉴国有企业档案管理标准,研究制定一个简单的、易操作的、配套性强的民营企业档案整理标准和规范,供民营企业借鉴选用。从抓法制建设入手,制定和完善我市民营企业档案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民营企业人事档案篇(5)

关键词:人事档案 法律关系 所有权

计划经济条件下人事档案的所有权问题分析

1. 计划经济条件下人事档案本人与人事档案形成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

在我国的法律关系中主要有三种,即调整公民与公民之间、公民与一般社会组织之间平等的民事法律关系;调整公民与国家机关之间的行政法律关系;公民与他人及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经济法律关系。

从法律关系上说,除了行政法律关系以外,民事法律关系和经济法律关系中的各个对象都是基于在平等基础上的法律关系。人事档案是各种组织(包括党、政、军、群机关,企业、事业的党委等)在管理所属人员时形成的专门文件―――人事文件,且以个人为单位集中保存的一种特殊的专门档案。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个人是“单位人”而不是“社会人”,在形成人事档案时,个人是无选择机会和选择条件的,只能被动地由相关单位建立起人事档案,而且个人也必须按照单位及上级部门的指令填写必要的书面内容和书面材料,这些资料被相关单位的人事档案部门整理后便成了个人人事档案的重要组成内容。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个人是属于所在“单位”的,个人与单位之间是“依附”和“被依附”关系,单位对个人的工资、待遇、升迁、生老病死等都有全面的管理职责,可以肯定地说个人与所在单位之间不是平等的法律关系,建立的人事档案和人事档案相关内容的确定是人事档案形成单位的一种“公务行为”,单位与个人之间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

从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而言,个人的人事档案是由各个社会组织按照国家规定的人事管理制度建立起来的,个人和人事档案形成单位之间是不平等的法律关系,人事档案形成单位与要求建立人事档案的国家之间也是不平等的法律关系。因此,各个人事档案的形成单位只是个人人事档案的形成者和保管者及人事档案流动中的接转者,人事档案的所有权必然属于国家。无论是人事档案本人还是人事档案的形成单位和保管单位都只是人事档案的必要关系者,却无对其的所有权。

2. 计划经济条件下人事档案形成单位应具备的资格是国家相关法律规定赋予的

人事档案的形成者必须是国家认为必须建立人事档案的社会组织,例如党、政、军、群机关,以及相关的企业、事业单位。相对于组织部门、人事部门而言建立人事档案是一种行政行为,而人事档案也是一种公务档案,毫无疑问这些部门都具备建立人事档案的资格。而那些企业、事业单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其人事、财务、计划权也都全部归各行业主管部门管理,按照上级部门的规定,自然各个企业、事业单位也就具备了建立人事档案的法定资格。

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个人、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与规定必须建立人事档案的国家之间是一种不平等的法律关系,个人、机关、企业、事业单位都是国家相关的档案法律、法规政策的执行者和义务人,人事档案从产生到销毁都是一种“计划行为”,所有权肯定属于国家。

现有经济条件下人事档案的所有权问题分析

我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原有的计划经济模式已被打破,市场经济正在逐步完善和发展过程中,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模式不复存在,各种经济模式的企业在现代经济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人才流动的规模和速度越来越要求改变原有的人事档案制度,现有经济条件下人事档案的所有权及相关法律关系也一定会发生一些改变。

1.现有经济条件下建立人事档案时所内含的两个基本法律关系

虽然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二十多年,值得关注的是相关的档案法律、法规对建立人事档案的要求却没有多大改变,现有条件下必须建立人事档案的单位仍然是党、政、军、群系统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这一点没有改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些系统中除军事系统外,其余部门系统中已不同程度的推行了“聘用制”和“合同制”,相对以往的“终身制”而言已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些用人单位和个人之间存在着两种基本的法律关系:①用人单位和个人之间的人事劳动合关系。②个人、用人单位与要求建立人事档案的国家(上级部门)之间的法律关系。个人和用人单位在适用的档案法规关系中相对于国家而言依旧是义务人,用人单位仍旧必须依法建立人事档案,从这个意义上说,第一种法律关系不能取代第二种法律关系。

2.现有经济条件下人事档案形成单位必须具备的条件

我国现有的档案法规对人事档案形成单位仍旧明确为党、政、军、群系统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在这一方面,可以说这些人事档案的形成单位和保管单位在现有经济条件下和计划经济时代一样,其建立人事档案的资格和相关的责任和义务都没有改变。

国家的相关档案法律对私营企业、民营企业建立人事档案的资格认定却无明确的规定,从严格意义上说,私营企业、民营企业是不具备建立法律意义上的“人事档案”的主体,这些私营企业、民营企业建立了一些相关人事材料,但在真实性、法律凭证性、公正性方面较差。

另外一种情况下,考虑到人才流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国家还是鼓励这些私营企业、民营企业建立起相关的人事记录,在一些人才流动到必须建立人事档案的单位后,由单位的人事档案部门对于该人在这类企业的人事记录进行必要的鉴定后可以将一部分的材料纳入本人的人事档案,本着对本人和人事档案负责,由这些不具备建立人事档案法定资格的企业和单位转来的一些人事记录材料必须由具备建立人事档案法定资格的单位的人事部门仔细鉴定后再签署意见和加盖公章,从而维护人事档案的权威性和连贯性。

这样做的话,就是要充分考虑到人才流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既方便了人才的流动,也能确保人事档案的完整性和权威性,不论是国家的人事档案管理部门还是私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都会减少不必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3. 现有经济条件下人事档案所有权的认定

现有的人才流动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一个成年人可能会从机关、高校直接跳到私营企业、民营企业,一个社会自由人也可以从一个无业人员通过招聘考试成为国家公务员或大学教师,随着政策的放开,农民身份都可以考国家公务员,这种状态下我们怎么正确看待人事档案所有权呢?

(1)现有经济条件下按照国家规定建立起来的人事档案的所有权仍归国家。无论是一个人一生的人事档案(具体情况是指一个人一生只在一个组织内任职;或工作虽有调动,但仍在一个组织系统内),还是只在不同阶段建立起来的人事档案(包括就业前在学校里形成的,后来又在一定时期内到必须建立人事档案的单位工作时建立的),其所有权还是属于国家。

人事档案所有权这样认定还是按照建立人事档案的法律关系来确定的,个人、人事档案形成单位和规定必须建立人事档案的国家之间的法律关系不是一种平等法律关系。个人、人事档案形成单位在这个法律关系中仍旧是义务人,必须履行建立人事档案的义务而没有选择机会。因此无论是一个人一生的一份人事档案,还是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形成的只有一定阶段的人事档案的所有权都归国家,而且最终这些人事档案都会由各个单位移交到国家的各级综合档案馆保存。

(2)现有经济条件下私营、民营、外资等企业的人事记录的建立与否由各个企业自主决定,其所建立的人事记录的所有权归各个建立人事记录的单位所有。在我国现有经济条件下,私营企业、民营企业、外企等单位由于国家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一定要建立起人事档案。在这些单位中,个人、用人单位与国家之间无建立人事档案的必要法律关系,在这些单位中的个人、用人单位都不受国家的相关档案法规的约束,可自由做出选择,在这些单位中形成的人事记录由该单位长久保存并享有所有权。

这里笔者不再说是建立人事档案而是说是建立人事记录就是要考虑到人事档案的法定权威性,不能将我们法律认定的人事档案同这些人事记录等同视之。这样认定既能保证人事档案的所有权不再模糊,又明确了一些私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对各自建立的人事记录的所有权。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些人事记录看作是它们在日常管理活动中必要记录,而且鼓励这些企业建立比较完备的人事记录,更好的为人才流动制度服务和作为人事档案的必要补充。当然我们也应该强调一下,虽然在这些企业中建立的人事记录的所有权归企业所有,但是考虑到人才的流动需要和国家对建立人事档案的要求,这些企业要在服从大局的情况下主动配合人事档案的建立和完善。

当前围绕人事档案所有权问题必须采取的措施

我国现在社会各界普遍讨论人事档案所有权问题,实际上还是原有的人事档案制度给现在人们对于人事档案的利用和保管带来了种种不便而引发的,笔者以为讨论人事档案所有权关系是必要的,更主要的还是要在关注人事档案所有权的问题的同时采取一些具体可行的措施,保证在现有经济条件下既能确保人事档案得以更好地建立和保管,又能使其更好的为现有的人才流动机制服务。为此笔者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认为应该采取以下3个措施:

1. 国家必须加强人事档案集中管理

既然我们明确提出人事档案所有权为国家所有,那么国家就应该采取有力的措施建立和保管好这些人事档案,对于那些人事档案管理中出现的丢弃档案及人事档案流失状况必须严格管理,防止再次发生。

可以肯定地说现在出现的人事档案被丢弃、伪造、非法销毁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是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不够,人事档案部门对人事档案的所有权为国家所有的宣传力度太小。这种状况其实不仅仅是因为档案管理部门宣传力度不够,主要还是现在的人事档案是被各个不同部门管理的,虽然档案部门是这项业务的主管部门,但是却无法实现对全部人事档案的实体管理权,也可以说是现有的人事档案的部门和条块分割管理制度造成了人事档案被丢弃、伪造、非法销毁的状况。

第二是人事档案所有权在很多部门和一般社会人员的意识中被错误的认为是属于单位或是个人的。存在这种观点就是这些单位和个人都认为人事档案是在本单位或个人参与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因此出现了不论是人事档案的形成单位还是保管单位都认为本单位的人事档案就是本单位,可以借此对本单位的个人的人事档案进行扣押或借此索取个人的提档费用;另外就出现了个人的人事档案在没有及时有效地被档案部门接收保管时被个人私自保管。这些情况相对于国家的档案法规而言都是违法的,必须花大力气整治,加强人事档案的所有权的宣传力度和改善对各个单位的人事档案的保管条件,明确在各个单位中个人、单位同国家在建立人事档案活动中的相对法律关系。

对于国家来说,除重点建立和管好党、政、军机关的干部档案,国家公务员档案,特别是各级领导人员的干部档案外,要加强对国家各级综合档案馆的投入,扩大馆舍、加强设备和人力资源的投入,将一些破产重组的国有企业人员和其他一些保管条件差的单位的人事档案尽快集中到国家各级综合档案馆中,对一些相对重要的人事档案要提高保管水平。

2. 建立各级国家人事档案管理中心,依托这种机构推进人事档案信息的网络化建设

现有经济条件下,人事档案往往不是一个人一生完整的记录,可能就是一人一生有多份的人事档案,为了保证这些人事档案的信息能够准确、及时地被新的用人单位所利用及方便国家的全面管理,必须建立各级国家人事档案中心,建立全国的人事档案信息库,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人事档案信息的标准化和网络化,为相关人员分配个人的人事档案帐号,便于个人的人事流动和用人单位掌握准确的个人信息及个人信用档案的信息采集工作。

3. 国家出资扶持和积极推动建立一些具有现代管理水平的个人信用资信服务公司,在全社会大力推进个人信用体系建设

既然人事档案在一部分人群中只具有阶段性,甚至说很多人以后难以具有人事档案,再加上私营、民营及外资企业出于管理成本的考虑也不大可能建立复杂细致的人事档案。个人信用资信服务公司完全可以接受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委托,将其一些由不具备建立人事档案的单位所形成的个人人事记录材料中抽取相关的信息为个人信用评估体系服务,既满足了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个人诚信的评定,也可以促进个人为获得良好的社会诚信记录和更好的工作职位而努力工作。

民营企业人事档案篇(6)

一、梳理了上海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现状

截止到2004年年底,上海私营企业达38.4927万户,注册资本5681.5亿元,从业人员404.861万人。民营经济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3.5%,已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为正确把握民营企业档案管理特点,课题组深入实际,采取了问卷调查、座谈交流和走访考察等多种调研方式,注重调研对象的广泛性、代表性和针对性。从调研情况看,民营企业档案工作虽已起步多年,有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存在档案意识淡薄、建档工作滞后、管理制度不全和人员配备匮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课题坚持以改革与创新为指导思想,结合民营企业自身管理的特性,深入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研究了民营企业档案管理模式

企业档案管理模式是指为达到完整保存、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档案的目标所采用的基本思想与方式。它所具有的综合性、动态性与多元性的特征,决定它不是一种固定的、单一的管理思想与方式。对民营企业来说,只有建立适合本企业需要的档案管理模式,而非照搬国有企业的做法,才是促进企业持久发展的最优模式。

这就需要民营企业主动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特征,建立起与之相配套的“权属明确、管理科学、企业自律、行政引导”的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制度。这一制度不同于具体的档案管理制度,它既是一种管理理念,又是一种管理体系。其实质是要建立一种多元、灵活、高效的档案管理制度,即管理体制应因企而定,不搞千企一面;管理手段灵活多样,不搞形式主义;管理原则注重实效,不搞无谓投入。因此,不同类型的民营企业应该选择适合本企业需要的不同档案管理模式,在确定具体管理模式时需要考虑以下原则:

1. 档案管理方式要与企业规模形态相适应。即档案管理层次要与企业规模形态相适应,形态要与企业管理形态相适应,手段要与企业技术形态相适应。

2. 档案管理思想要与企业实际需求相结合。在档案管理规模上,不能为追求完整而过多过久地保存利用价值不大的档案;在档案管理重心上,应根据企业经营形态侧重相关档案的管理;在档案管理观念上,为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应树立“大档案”观。

3. 档案管理制度要与档案法律法规相符合。民营企业在确定档案管理模式中虽有自,但也要符合国家对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注意维护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档案的安全和有效利用。

4. 档案管理模式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档案管理模式的合理定位是与企业需求间动态平衡的结果,而这一动态平衡的基础就是档案工作产出与投入的动态平衡。

档案管理模式确定后,关键在于构筑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运行机制。从内部来说,民营企业一方面要建立动力机制,配备与企业规模相适应的档案工作机构与人员,建立规范化的档案管理制度,强化信息服务意识,通过将档案工作纳入企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企业质量认证活动、纳入企业信息化进程、纳入企业信用制度建设,促使档案工作与企业同步发展。另一方面要从制度约束、成本核算约束、档案质量控制约束等方面着手,建立成本与质量控制机制,使企业档案工作达到高效、简便的要求。从外部来说,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工商联组织等要通过加大宣传力度,组织业务培训,实行分类指导,突出服务主题,加强监督管理等形式,积极推进民营企业建档工作。

三、编制了民营企业档案管理操作指南

“指南”从档案工作管理体制、档案工作制度、人员和职责、文件材料归档整理、档案鉴定和销毁、档案保管和利用、民营企业档案分类方案和编号规则、民营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档案工作主要法规和标准目录等10个方面对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内容作了编制与叙述,具有一定的实用性、适用性和操作性。这对加强民营企业档案管理,提高民营企业档案人员操作技能和管理水平,促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四、提出了促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发展的意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已转变为政策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也应与时俱进,对民营企业档案工作采取有别于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的管理方法。这要求上海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把促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纳入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纳入依法行政监管范围、纳入公共服务范畴之中,实行鼓励、支持和引导的工作方针,遵循自主管理、高效运用、因企制宜的指导原则,创造性地促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发展。具体从五个方面加以推进: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档案意识;二是提供规范标准,组织业务培训;三是遵从客观实际,实行分类指导;四是依靠社会力量,实施有效服务;五是建立自律机制,提高管理水平。

为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民营企业档案的监管,可实行重要档案登记备案制度,范围包括:(1)对国家、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涉及国家荣誉、国家利益的有关发明创造的档案材料;(2)填补国内外空白的行业主导产品的档案材料,以及在国内属于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行业主导产品的档案材料;(3)参与或承担国家、本市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建设工程项目的档案材料;(4)反映行业特点、地方特色,对研究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凭证或参考价值的档案材料;(5)记录党和国家领导人来企业视察,市主要领导参加企业重要会议、重大活动或对企业进行调研形成的档案材料;(6)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的档案材料;(7)其他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材料。

民营企业人事档案篇(7)

关键词 民营企业 会计档案管理

民营企业是非公有制企业的一种,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的深入,开放的扩大,民营企业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__海关统计,在20__年——20__年间__市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值172.1亿美元,其中,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分别累计进出口48.8亿美元、66.3亿美元、57亿美元,平均增长率分别为8%、34.5%、34.4%,对于出口,民营企业近两年已占据__市出口的半壁江山。伴随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民营企业已经逐渐成为外贸出口的“领头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自主创新的“先行者”。记载和反映民营企业产生、发展过程及生产销售管理、技术等活动的企业档案也成为民营企业发展与壮大的重要资源,而会计档案则是民营企业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民营企业管理者及相关部门的管理决策提供必要依据。民营企业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不容忽视,它是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内容。然而现实中,民营企业的会计档案管理状况却不乐观!

一、民营企业会计档案管理的现状

1、会计档案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我国的民营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大小不一,档案管理水平也是参差不齐。那些有一定规模,企业效益较好,科技含量较高或者取得某种资质的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比较规范,如上海申茂铜材有限公司、上海公元建材发展有限公司等;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成的民营企业,大多沿用国有企业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工作也相对规范。而那些规模小,效益差的个体企业,或从无到有的新建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几乎成为企业的一大死角,基础工作薄弱,有些企业甚至根本就没有档案意识。

2、大部分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极少建立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很多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对会计档案管理意识较差,建档率较低。由于资金规模的影响,企业的员工较少,且一半都是身兼数职。有些企业甚至没有专职会计,每月的账务到了月底就聘用兼职会计人员匆匆做账,以便应付税务机关或者投资者及银行等。对于会计档案也就粗略的简单整理,有的甚至根本就不整理。会计工作不规范,进而会计档案工作也无从做起,对于人为加工的财务资料随意堆放,企业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予以规范,而企业主或者管理者也无暇建制。

3、企业主会计档案管理意识较弱。

大多数民营企业偏重于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生产与销售活动,而忽略了会计档案在企业生产经营中资金流动的凭证与反映信息作用,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投入较少,甚至没有。对于有些企业主来说,企业的账本、报表等都是为应付税务机关或工商行政部门或者投资者而作,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与充分性值得推敲,没有保存的价值,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无须开展。以致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在很多民营企业内部管理中仍然是混乱不堪。

4、会计档案没有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不利于保管与利用。

很多企业,财务资料随处堆放,散乱于各个部门。从财务室借出的会计资料也不按时归还。大多民营企业由于规模小,人员少,没有专职的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对之进行整理与保管,随处散乱的会计档案没有被集中统一管理,这容易导致会计档案的遗失与毁坏,也不利于保管与后期的查询利用,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空白滞后。

5、会计档案人员不能及时与外界沟通。

与同行交流会计档案管理经验,可以促进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为企业决策、运营服务。有些企业会计档案人员通常是由企业主或领导的亲属或其他办公人员担当。对于他们来说,档案管理只是简单的收存工作,没有必要倾注太多的精力,也没有必要浪费时间财力与外界沟通交流;再者,为了节 约资金,企业主也会减少档案人员外出学习的机会,这也使得会计档案人员不能及时与外界沟通,进而不利于档案工作的开展。

6、保管条件普遍较差,会计档案资源流失、毁损严重。

对于部分民营企业主来说,档案管理工作与生产销售相比产生的经济效益是间接的、无形的、微小的,没有动力去关注,投入很少,企业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呈“无意识”、“无制度”、“无人员”、“无库房”、“无设备”、“无经费”的“六无”状态。企业的会计凭证、账本、报表等随处堆放,没有专门的保管设备,有的甚至直接堆放在废弃的纸箱内,置于办公室一角,无人问津,更不用说去除湿除尘除虫了,时间长了,会计档案大多霉烂、损毁,数据资源丢失严重。

7、会计档案基础工作不完善,归档不规范。

大部分民营企业没有专职会计档案员,通常是会计人员在空余时间简单整理,然后找地方堆放,或者是出纳人员予以整理、装订、保管会计档案。有些企业,由于人员更换频繁,对档案的交接工作没有做好,权责不明确,造成很多会计档案没能被及时归整。有的企业干脆就不对其进行归档整理,直接将会计档案胡乱堆放到大文件柜中,然后锁上或贴上封条,长期不予理会。

8、会计档案人员专业素质普遍较低。

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要求管理人员既要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又要具备档案专业知识,一般情况下,最好应由懂得档案知识的会计人员来担当,对会计档案进行专职管理。而很多民营企业为了节约资金,聘用一些文化素质较低,毫无档案知识的人来管理,或者是让文秘等办公人员兼职管理档案,这些人通常是缺乏档案专业培训,也很少能按照规范进行档案收集和整理。

9、 会计档案得不到充分利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的会计档案是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料,充分利用好会计资料,能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利益,而现实是多数民营企业只重视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而缺乏对反映企业资金运动变化的会计档案的利用,很少利用会计档案来分析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各项活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会计档案资源的浪费;再者,民营企业私有性的特点,过分强调保密,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会计档案利用人员的身份,这也使得会计档案得不到充分利用。

10、没有开展会计档案鉴定、销毁、利用工作。

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除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和涉及其他未了事项外的原始凭证及正在项目建设期间的建设单位的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外),可以按规定程序予以鉴定、销毁。这样既可以体现会计档案的储存价值,将有保存价值的会计档案予以重新归整、利用,又可以节省会计档案的储存空间,提高会计档案保管质量。而实践中的情况却不如人意,大多数民营企业的会计档案一经归档后,就被长年累月地存放在档案部门,很少予以鉴定、销毁。由于企业主不重视,档案管理员专业素质不高等原因,使得对会计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难以开展,大量堆放的未能及时清理的会计档案浪费了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

11、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与归档存在较大问题。

由于民营企业的规模大小、会计管理水平等有所不同,会计电算化水平也是参差不齐,进而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与归档存在不同问题。规模较大、管理较为完善的大型民营企业,会计电算化水平较高,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与归档工作进行得比较好。而那些规模较小,管理较为粗放的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水平较低,有些企业甚至没有完整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对于有价值的会计凭证,没能及时打印出来,很多到期末一并打印,一旦电算化系统出现问题,数据丢失,电子档案将无法打印成纸质予以保存。有些企业电算化会计系统的数据没有及时备份,或是即使备份了,所储存的硬盘或u盘等载体随处存放于相关部门,归档不及时,或即使归档了,也会由于没有完善的保管条件而使得磁盘、硬盘等储存载体损坏以致系统不能识别原始数据,进而导致电子档案数据丢失。

二、民营企业会计档案管理现状的原因分析。

我国民营企业分为个体企业、私营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国有民营企业等,它们都有着民营企业共同的特点,而这些企业自身的特点也影响着会计档案的管理。

1、中国民营企业主大多具有冒险、自主创业精神,他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抓住机遇,勇于冒险。企业管理的重心着眼于企业的发展,企业主的主要精力在于寻找企业发展的机遇,对于企业的其他内部管理如档案管理,就有所忽略,企业的会计档案管理就更无暇顾及了。

2、民营企业的市场性很强,其经营目标是实现资本增值,追求资本收益最大化,有将利润进行再投资以实现进一步增值的内在投资欲望。民营企业的经营活动完全以市场为导向,按市场需求来经营管理企业,一切以盈利增值为主,企业主关注的大多是投资少,见效快的市场机遇。对于档案管理,特别是会计档案管理这种投资不少,见效不快即很难见到直接经济效益的内部管理更是无心关注,企业的档案工作得不到重视,档案工作也难以开展。

3、 家族制管理模式,缺乏有效的治理结构。据调查,我国70%的民营企业基本上都采用家族制管理,企业以血缘为纽带,企业内员工大多与企业主是亲友关系,从上到下,人合成分大于资合成分。企业会计档案涉及企业的商业秘密较多,私有性很强,企业主一般都让自己的亲戚或者熟人来管理,而这些人往往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素质、文化素质都比较低,对会计档案也谈不上专业化管理,只是被动的接收,堆放,更谈不上鉴定、利用、编研了。

4、 民营企业融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这一特点也影响着企业的会计档案管理。民营企业相对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外资企业来说,资金来源渠道较少,银行放贷少,入市门槛高等导致民营企业融资困难,企业的发展大多靠企业的自有资金或利润再投资,市场性、盈利性的特点引导民营企业主将较少的资金投入到投资报酬率较高的项目上,而不会把资金较多地投到他们看似“无利可图”的档案管理上,企业的档案管理出现“六无”状态也不足为奇了。

5、管理不完善也是民营企业的一大特点,企业内部组织关系不明确,管理层次不清楚,计划性不强,会计档案管理也就缺乏统一的管理安排,会计凭证、报表多个部门散乱堆放,权责不明确,归档保管工作实施困难。

三、民营企业会计档案管理的对策

1、健全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在遵循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前提下,制定与企业自身相符合的企业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并逐步健全立卷、归档、保管、利用、鉴定、销毁等制度,规范企业会计档案工作。会计部门按规定编制会计档案移交保管清册,将会计档案移交档案部门管理。未设档案部门的企业,可以设专人保管。

2、强化宣传,增强企业主档案意识。

国家档案部门财政部门等相关机构应加强民营企业的档案宣传工作,采取典型示范宣传,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从实践上理论上加大宣传的力度,增强企业主的会计档案意识,使其认识到档案特别是会计档案对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从思想上行动上调动企业主的建档或者完善档案管理的积极性。

3、将会计档案管理纳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

会计知识的继续教育是会计人员提高专业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将会计档案管理纳入会计继续教育内容,使得会计人员认识到档案知识的重要性,要求其从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起做好会计档案工作。

4、提高会计档案人员的专业素质。

企业领导应重视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关心会计人员,档案管理人员。多提供会计档案人员外出培训或学习交流的机会;采取各种措施鼓励会计档案人员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在企业内宣传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会计档案人员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