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网络工程职业规划

网络工程职业规划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29 16:16:58

网络工程职业规划

网络工程职业规划篇(1)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在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搭建了更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面对当前就业压力的增大,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从而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是顺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且有利于大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全面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当前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面临着新的问题,探索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新方法显得更为重要,更具有现实意义。

一、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是帮助个人选择职业和准备职业技能,进入某个职业以及在该职业上进行发展的全过程l”。职业生涯辅导是综合性的激发个人发展潜力的一个过程。职业生涯辅导是职业发展的必要环节,有良好的职业生涯辅导才能落实好职业发展方案。因此,网络环境下对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使高校就业工作有效开展。网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使大学生及时学习和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使自己在四年的学习有目标、有计划。通过职业生涯辅导,更多的了解了国家就业的政策,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职业理想,确立了明确的职业目标。网络职业生涯辅导使学生通过网络了解更多的就业信息,增加了就业的成功机率,有助于高校全面有效的开展就业工作。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掘学生自身潜能。通过网络媒介,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使学生重新认识自我,对自己重新定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征,帮助学生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引导学生对自己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使学生树立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引导学生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使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可行的方法,不断增强职业竞争力。生涯规划辅导作为学生教育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全面渗透到学生的教育管理中,通过科学的、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形成适合自身的生涯规划方案,最终实现个人生涯发展目标并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3.有助于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树立学校品牌和信誉。大学是人生的转型时期,是人生旅途的新起点。环境的改变给大学生带来了许多问题,导致目标迷失。职业生涯辅导作为新的教育管理方法,及时引导大学生对自己合理定位,合理设计大学生涯,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弥补和完善心理或能力上的不足,激发自身潜能,实现人生理想,这不仅对大学生事业成功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而且有助于高等院校提高教育质量,树立学校的品牌和信誉,提高自身竞争力。

二、当前职业生涯辅导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对职业生涯辅导重视不够、没有形成课程体系、教育手段单一。面对严峻的就业趋势,各高校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开展就业政策、求职技巧等指导。但是只进行求职技巧和政策的指导只能应付一时,对学生长期的职业选择和发展作用不大。现行的学校就业管理流程致使工作人员没有时间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辅导,而且教育手段单一化,只是通过课堂教学进行职业生涯辅导知识,没有充分利用网络媒介等新方式,充分发挥教育新载体的作用。另外,生涯辅导课程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人生规划的必修课。因学校对职业生涯辅导的重视不够,高校开设的相关的职业生涯辅导课程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高校只是利用本校教师资源,通过心理咨询工作者、辅导员老师以及资深教授、杰出校友等讲授的方式进行,形成了“拼盘”现象,造成了课程设置不规范,不具有科学性,内容重复,没有形成具有普遍性的、科学的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针对性。高校只对新生和毕业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没有形成对大学生进行全程化的生涯辅导,脱节现象严重。

2.缺乏专业化、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辅导教师队伍。现在,高校对职业生涯辅导定位不明确,相关政策不完善,导致教师队伍建设跟不上,高校没有专业职业规划教师,一般由政治辅导员和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做学生的职业规划工作,缺乏专业知识和相应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对大学生心理辅导、职业设计、职业测评等工作做的不到位,对学生的生涯规划影响很大,如:没有专业老师的指导,在学生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形成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的意识和思想,致使高校的职业生涯辅导教学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辅导教师队伍,把职业生涯辅导教学提上教学日程,引起学校和学生的重视,切实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辅导工作。

3.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相脱节。目前,高校的职业生涯辅导只是注重理论教学,没有注重与实践相互结合。主要表现:片面注重理论或是注重实践。学校为了应对就业压力,进行职业生涯辅导教学,注重理论教学,通过课堂教学来传授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知识,并没有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没有更深层次的融会贯通所学的知识,没有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同时,学校的职业生涯辅导也应该和企业等相关单位相互沟通,通过企业、实习单位参观和实践等有效途径,让学生做好人生角色的转换,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

4.职业生涯辅导网站建设滞后。在网站建设方面,高校职业生涯辅导网站的建设技术水平和内容质量参差不齐,不少网站缺乏专业网络技术人员和专家的维护,网页制作较为粗糙;部分网站只是相关的职业生涯辅导信息;有些网站的内容和信息的思想性、针对性和创新性较差,表现形式不鲜活,缺乏知名品牌栏目和原创优秀作品的支撑,照抄照搬现象较严重;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专题职业生涯辅导网站较少。高校一般是把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作为就业网站的一个子栏目,内容不充实,缺乏新颖性,没有形成各自的职业生涯辅导网站的特色,不足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实用性较差,没有充分发挥本来的作用。

5.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现代网络发达的时代,有的大学生认为进入网络信息时代,世界变化比较快,人们无法预料自己的将来,没必要做相关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没有正视职业生涯辅导的重要性。相反,因为经济发展速度快,社会环境的多变,更是需要积极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以应对变化的、复杂的外部环境。机会总是青睐有充分准备的人。所以,诸多成功人士不仅抓住了机遇,

还创造事业成功的条件,然而,抓住机遇和创造条件是需要一定的策略和技巧的。因此,大学生要做好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重视职业生涯辅导规划在事业中的作用。加强对职业生涯辅导规划课程的学习,并坚持到底,就会在求职中获得回报。

三、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体系的构建

网络的普及为职业生涯辅导提供了新载体、新媒介。为了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提供充分的就业信息。并对高校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咨询,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我们应该针对当前的问题,加强和重视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体系。

(一)高校开设全程的网络职业生涯辅导课程

“全程辅导”模式是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要贯穿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根据各个阶段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与大学生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职业生涯辅导。在现代网络环境下,网络对职业生涯信息与辅导服务的传递提供了方便。网络突破了时空限制,协助生涯辅导服务的推广,扩大服务的范围。在大学生入学之初,就要利用网络针对当前的就业趋势,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利用网络,开设关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构建全程辅导的课程体系,向学生讲授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以便学生在四年的学习和生活中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好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目标。

网络课程是探索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新途径口{。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要不断改革和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育方式,探索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和辅导新体系,开拓教学新途径、新方式。在网络时代的今天,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应建设全新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网络平台,开设生涯认知、生涯探索、生涯创业课程、公共礼仪、就业技巧课程、职业素质能力、职前适应等课程,将校内外的精品生涯教育课程实现网络化教学。另外,开发相应的网络教学管理平台,根据学员个人的兴趣爱好制定学习计划、选择课程、学习进程管理和学习成果总结等。

(二)开展网络辅导与咨询,解疑释惑

网络辅导与咨询主要是指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中的心理辅导和职业咨询。它是网络环境下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一个不可少的环节,在就业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加强心理辅导,建立生涯辅导资料系统,关注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咨询途径有门诊咨询、电话咨询、专栏咨询、网络咨询等方式。网络心理咨询作为一个新的心理咨询的方式,在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中也是同样适用的。通过网络心理咨询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心理辅导的目的是指导就业,增强高校毕业生面对就业挫折的能力。其立足点是个性化服务。在专门的职业生涯辅导网站中,辅导人员通过网络调研并借助专业化的心理测量工具,全面客观了解学生各方面的特点,并结合对学生本人和家庭等相关情况的了解,掌握他们对职业的认识和兴趣,帮助他们客观认识自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帮助他们科学选择自己的职业。另外,还要根据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学习环境和家庭状况、社会背景和心理测验的结果,建立职业生涯资料辅导系统,为以后的信息反馈做好基础工作。

2.开通网络职业咨询服务,解决学生就业择业过程中的疑惑

职业咨询是就业中个别辅导的主要形式,主要是针对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解答。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应当积极开拓网络职业咨询形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全面化网上职业咨询服务。

网上职业咨询主要有三种方式:(1)以就业信息网为主渠道进行的网上咨询,在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疑惑进行解答的同时,对广大同学普遍关心的问题,以校报专栏、系列专题讲座、网络视频等形式,为同学们提供解读和引导;(2)利用QQ、电子邮件等现代网络通讯手段;咨询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就业中心的老师及时针对该问题做出答复;(3)BBS咨询,利用本高校的就业网站的BBS论坛,提出自己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洞悉学生在求职就业和生涯发展方面遇到的问题和疑难,帮助他们解决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强了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并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

通过网络职业咨询和心理辅导,树立正确、客观的就业思想和观念,使学生正确面对就业过程中的问题,增加对就业的自信心,提高就业心理素质,拓展了职业咨询的渠道,为成功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通过网络调研、测评与信息反馈,实现信息共享

要进行网络调研、测评和信息反馈,就要建立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网站,开展网上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满足学生接受辅导需求,更好地实现学校、用人单位、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样也可以进行择业和就业方面的调研,并对个案进行测评,给予相应的指导或者辅导,帮助其走出就业困境,更重要的是要进行职业生涯辅导的跟踪服务和信息反馈,做到职业生涯辅导的人性化。

网络测评是为学生的生涯发展提供科学指导目。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引进科学先进的职业测评系统。通过调研、测评使学生自我了解和对自己进行职业定位。职业发展测评采用相关的网络职业生涯测评系统,为学生提供基本情况分析和职业发展分析,为学生的自我职业定位提供科学的意见和建议。网络职业测评实现了远程登陆、测试、结果反馈和解疑释惑功能,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对自己需要的职业进行测评,从而为学生自我了解、自我调整提供了参考。同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联系到就业中心的老师反馈信息,有助于后期的跟踪服务,不断地提升职业生涯辅导的效果和水平。

另外,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通过各主体的信息反馈,实现信息共享。尽可能地将高校就业网站与相关就业网站、人才网站整合,及时更新、淘汰失效的信息,从而使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和大学生求职信息保持最新,以便大学生及时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四、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体系的实施

网络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和新途径。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内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也应该适应时展的要求,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职前教育,以发挥网络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打造高水平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辅导教师队伍。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做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辅导,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职和兼职的职业生涯辅导教师队伍。第一,配备专职的职业生涯辅导教师,加强职业生涯辅导教师队伍建设,增加岗位编制,吸纳高水平的专门人才,在生涯辅导全员化的基础上,建立一支专业化高校生涯辅导师资队伍。第二,利用专业的职业规划和辅导网站,通过远程教育和函授的方式,加强对兼职的职业生涯辅导教师进行培训,尽最大努力打造高水平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辅导教师队伍。第三,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网络加强高校之间职业生涯辅导相关经验的学习与交流,丰富专兼职教师生涯辅

导专业知识,提高专兼职生涯辅导教师能力与素养。第四,定期举办职业生涯辅导培训班,邀请生涯辅导专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或者知名学者讲课,加快生涯辅导教师专业知识的熟悉与掌握,全面提高职业素养。

2.坚持心理辅导与生涯辅导相结合,树立自信,明确其重要性。心理辅导是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的重要内容。做好职业生涯辅导工作必须坚持与心理辅导相结合。当前,中国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所以,学校必须把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纳入学生工作的范畴,将心理辅导和职业生涯辅导相结合,利用新方式,加大辅导力度,帮助大学生重塑自信,以良好的心理品质应对社会的挑战。另外,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特点,积极利用社会化网络软件,开展大学生择业心理指导和职业咨询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的职业测评和心理辅导,帮助大学生客观认识自己,做到正视现实,敢于竞争,不怕挫折,放眼未来,以积极、理性的心态,正确处理择业过程的各种矛盾,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通过辅导,让学生明确职业生涯辅导的重要性,并加强自我学习和教育,提升理论层次。

3.改变课程设置,多途径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职业生涯辅导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分支,要做好大学生生涯辅导,就要改革课程体系、进行全程的职业生涯辅导,把职业生涯辅导课程提上教学日程。第一,改革课程体系,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开设必修、选修、远程教育或函授生涯辅导课程,将课堂教育和网络教育相结合,向学生传授生涯辅导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接受生涯辅导,培养学生的生涯发展的意识与能力。第二,完善专题辅导;以学生生涯规划和发展探索过程中的问题为主胚举办视频讲座、专题报告会、交流会或咨询会,帮助学生解决生涯规划实践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第三,充分利用社团组织,开展职业生涯辅导相关活动;以专门的生涯辅导工作机构为主导,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等组织的优势,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富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辅导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广泛的技能训练的机会和舞台,有利于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网站。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学生对于网络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网络是不但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平台,同样也是一个很好的交流沟通的平台。在高校就业信息网站的建设过程中,针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特点和要求,建立结构合理、内容丰富的职业生涯辅导和就业网站。在网站中,设置“心理辅导”、“就业咨询”、“职业辅导与规划”、“论坛专区”等栏目,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动态,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地接受辅导需求,实现社会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家长、学生与学生交流。另一方面增进了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自主选择、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推动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5.加强与企业合作,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促进理论升华。不管通过课堂教学,还是网络教学,学生接受的职业生涯辅导知识还处于感性层面,没有进一步加深理解。所以,学校应该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建立学生实习基地,为大学生实习搭建平台,使大学生在步人社会前,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与社会接触,了解工作的内容和具体要求,从而更好地进行学习,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同时这也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好的从理论升华到实践的机会,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职业生涯辅导与规划的实效性。不但要和企业合作,而且要发挥学校的主观能动性,开展与职业生涯相关的活动,如模拟招聘会、研讨交流等方式,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提高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知识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还存在问题,我们应该构建职业生涯辅导体系,重视与加强网络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建设,进行网络化职业生涯辅导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素质和能力,利用网络优势,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充分发挥网络的便捷性和虚拟性,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辅导,突出职业生涯辅导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陶蓉.浅析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网络体系[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9-13.

[2]房云.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研究[J].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9-1.

[3]柳艳艳.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剃辅导模式的探索[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33-34.

[4]余新丽.上海交通大学高校生涯辅导服务网络化的做法与方向[J].规划与建设,2006,(2):47-50.

[5]黄玉莉.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6,(4):89-92.

网络工程职业规划篇(2)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5-0021-02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概述

从人的出生到人的生命的结束过程,每个人都要经历各个阶段,而在大学生处于发展的过程中,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是人的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学生的择业问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对于职业生涯的定义界具有不同的解释。职业生涯规划最早西方出现时被称为职业生涯设计,有部分学者认为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生涯的目标和就业机会有很大的关系,是为了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针对未来的工作情况而做出的计划和选择,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就业目标的过程。

本文将职业生涯界定为:与未来的工作相关的行为方式和活动方式,包括与工作有关的经验、任务等等。但是在职业生涯中,人们的生理需求、智力以及技能等多种因素都对于职业生涯的规划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所以职业生涯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定义为大学生根据个人自身优势条件和外界职业环境状况,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行动的过程。

二、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

(一)个人自身的性格特征和价值观

在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阶段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不同个人的因素考虑的观点也不同。对受教育者实施有效的教育活动前提是了解对象的特点,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实效性的可靠保障,当代大学生所处的历史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客观上决定了他们职业生涯规划会显现出不同以往的鲜明特点。因此,从自身的个人分析上主要受到自我认知的影响,如包括个人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

(二)社会环境的影响

对于社会环境的分析,要明确好自己想要的生活环境,这包括对于环境的认知、环境的熟悉程度以及晋升机会和发展空间等等,这才能够根据环境的发展变化,找到属于自己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从而能够更加环境的变化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如果缺乏对于自己所处环境的了解,个人的职业生活规划只能够成为水中月镜中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只有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广大学生才能更好践行自己的规划,在实践实习中体验专业知识,并不断地向自己的职业目标迈进。

(三)职业生涯的目标选择

职业目标是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核心环节,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个人的职业目标,职业生涯规划是实现职业目标的基本前提,而对于职业生涯的目标规划主要分为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有目标就要有行动,为了实现具体的职业生涯目标,要设计具体的行动方案,才能够运用自己的行动来作为保障以此实现职业生涯的目标,才能够将理想变为现实。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受到个体兴趣的影响,在与相关的职业生涯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肯定和积极的态度都来自于个体的兴趣,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目标的选择也要从自身的兴趣出发,合理地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感兴趣的职业才能够为自己生活工作提供有效的动力。

三、网络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

(一)网络能够为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

个人的自身条件和社会条件影响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因此,从自我认知的分析基础上要结合社会的信息合理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学校在教育理念方面比较保守落后,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这对于个人职业发展的自由行和自主性一时还不能完全地适应,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有的重视,也没有认识到其必要性和重要性。网络是一个庞大的信息系统,它能够为职业生涯的规划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的梳理和质量决定了大学生的职业目标的明确度,通过对于网络的信息资源比如就业信息、企业信息和社会的需求状况进行有效的分析,才能够使得个人在网络环境中有更多的资源去分析个人的特点,从而能够积极的完成自己的目标和任务。

(二)网络为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支持

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条件和信息来源于网络的信息环境,这期间包括数据的分析和提供建议等等。能够得到社会上的支持就能够帮助个人自身了解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优势,通过分析能够明确和规划自己的职业目标,从而能够少走一些弯路。在通过网络信息的支持下,能够了解为了社会主义市场发展的方向,从而能够在社会环境变化的情况下达到自我认知的程度。获得更多的网络上资源的支持,比如资金和企业的支持,可以使得个人了解就业的社会环境,从而使得个体的社会目标向职业目标方面发展,能够明确个人的职业目标。在职业得到支持的前提情况下,从资金和情感方面有利于个人的职业目标得到有效的落实和发展行动。

(三)网络关系强度对职业生涯产生一定的影响

网络关系强度是人与组织之间产生的而一种相互交往的关系理想,在交往的关系中增加不同群体之间的信任程度和互惠程度,从而能够产生不同的关系力量。比如,在教育方面,群体的力量范围越来就能够越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网络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网络的传播速度快和信息量大的特点能够为职业生涯规划的选择增加可靠的力量。从而能够增加网络与个人职业生涯的正关系,才能够保障职业生涯规划的顺利进行。在社会文化背景发展的前提下,要实现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行就要关注更多的信息资源,而网络这样的媒介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四、网络背景下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措施

(一)利用网络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建立校企联合的就业市场机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利用网络的发展空间,为大学生创建一个交流的平台,才能够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这在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尤其是网络信息的发达,每个人都要接触信息的传播,只有为大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才能够在学校建立自己的就业平台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就需要高校与用人单位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将大部分的就业信息到网络平台上,才能够为创建校企合作的就业基地,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尊重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科学的指导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积极鼓励各级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尝试,在尝试中不断的积累符合我国教育实际的经验。

(二)建立适应网络发展的职业理想

当代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和目标大多数是从个人的利益和目标出发,忽略了国家和社会的需求,这就往往导致大学生对于自己理想目标的设计产生质疑。受到主客观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再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时候,需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在网络背景下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将个人的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结合,从而能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立自己的职业生涯。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可以通过学生社团,组织大规模实践活动,让学生得到实践经验。充分利用网络的就业信息平台,和用人单位协调,争取学生实习机会,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和现实实践相结合,达到学校与社会、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赢状态。

(三)丰富和发展网络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加强专职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老师队伍的建设,同时利用知名企业人事主管和知名校友,通过讲座、面谈等形式多渠道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其次,开展职业测评,使广大学生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和了解,进而预测未来工作业绩,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还应依托学生组织、校外实训基地,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建立起与职业生涯规划有关信息的信息网。

网络工程职业规划篇(3)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

明确中高职教育在职业教育中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一致性,同时也要体现职业教育不同层次的差别。在终生教育的理念下设计每个阶段的培养目标。参考国家职业资格的五个级别和企业岗位级别的设置,将不同级别的职业资格作为每个阶段的能力测试。中职培养目标主要体现在岗位的适应能力,以应知应会的专业基础知识为主进行组合。具体描述为:能适应地域专业发展要求,从事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中等技术应用人才。了解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动态,熟悉计算机的组成、能进行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维护和管理,能从事网站的建设和管理、熟悉广域网的常用技术和网络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高职培养目标主要体现在岗位的发展能力,以全面的专业知识和现行的应用技术为进行组合。具体描述为:能适应企事业单位网络管理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集成、网络管理和应用、网站建设的理论和技术,具有网络设计、设备调试、综合布线、网络管理、小型企业网站开发的能力。

(二)人才培养规格衔接

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后,要根据实际教学任务明确中高职各阶段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1.中职人才培养规格(1)素质要求。基本的公民道德、遵纪守法的意识和文明礼貌的意识;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基本的人文知识、科学素质、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正确的就业观念,吃苦耐劳、积极肯干的意识;良好的职业素质,较强的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安全意识。(2)知识要求。①具备中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必备的数学、外语和其他科技文化知识;②具备一定的美工基础知识;掌握动画制作、图像处理等媒体处理技术的基础知识;③具备一定的数据库原理基本知识;④具备一定的网络和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⑤掌握网页的制作基本知识,掌握流行的开发工具;⑥具备一定的编程理论,了解程序设计的开发工具;⑦掌握网站服务器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方法;⑧具备动态网页程序设计的知识,了解WEB应用程序设计;⑨具备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网络的管理和维护;⑩具有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策略。(3)能力要求。①具有较强的媒体制作和处理能力;②具有数据库应用和维护的能力;③具有局域网布线、管理和维护的能力;④具有网络服务器暗转、使用、维护的能力;⑤具有一定的网站规划、设计、管理、维护的能力;⑥具有基本的英语翻译和日常交流的能力;⑦具有一定的自我学习、掌握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系统的能力;⑧具有完成工作任务、团队合作、良好沟通的能力。2.高职人才培养规格(1)素质要求。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良好的公民道德与职业道德素质,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敬业意识;健康的身心素质,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一定的人文、科学素质、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心;产品竞争意识和工程意识;奉献意识和创业意识;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2)知识要求。①具备高等技术人才必备的高等数学、大学外语和其他科技文化知识;②具备美工知识;掌握动画制作、图像处理等媒体处理技术的相关知识;③具备数据库的理论知识;④掌握网络操作系统的相关知识;⑤掌握网站、网页设计的相关知识和开发工具;⑥具备一定的编程理论知识和项目化程序开发知识;⑦具备局域网和广域网的相关知识;⑧掌握动态网页程序设计的相关知识;⑨具备网络安全的知识和相关维护策略。(3)能力要求。①具有较强的媒体制作和处理能力;②具有利用各种开发工具编写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程序的能力;③具有利用各种开发工具编写WEB程序的能力;④具有数据库规划、设计、应用和维护的能力;⑤具有局域网规划、设计、规划和组建的能力;⑥具有网站和网页设计、规划、管理和维护的能力;⑦具有一定的英语翻译、会话能力和专业英语的阅读能力;⑧具有自我学习新知识的能力;⑨具有完成工作任务、团队合作、良好沟通的能力;⑩具有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学制的衔接

按照教育部的规定中高职学生都有半年至一年的定岗实习教学任务的要求,目前中职教育普遍实行2+1的模式,高职普遍实行2.5+0.5的模式。其中,中职教育的第三年定岗实习时间长、学生流动性大,是中高职衔接中的重要阻碍。因此在参考多方建议和中高职升学考试现行机制的前提下,提出中职教育实行1+0.5+1+0.5的学制,第一个“0.5”为第三学期,按照教育部规定实行三个月至六个月的工学结合,完成工学结合科目的教学任务。第二个“0.5”为第六学期(最后一个学期),按照学生毕业意向调整:欲就业学生实行工学结合、欲考大专学生实行高职预科。这样既能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又能为欲升学学生提供充分的指导和帮助。

(四)课程开发

网络工程职业规划篇(4)

摘 要:职工培训是煤矿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煤矿企业员工生产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利用网络教学授课形式,企业员工可以通过互联网参加多种培训课程,轻松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浏览。

关键词 :网络教学 职教工作 煤矿培训 计算机技术

职工培训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煤矿企业员工生产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传统的煤矿职教工作,依据国家安监总局规定,是组织煤矿相关教材,对学员进行授课教学。面临新经济形势的挑战,现有的教学形式不足以适应行业的发展,职工继续教育工作亟待提高。因此,在煤矿职教工作中将网络教学进行普及推广迫在眉睫。应用网络教学在煤矿职教工作中进行推广,既是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也是煤矿职教工作更好地向前推进的必经之路,

一、煤矿职教现状与网络教学形式

当今煤矿企业职教工作状况不容乐观。传统职教培训,多以灌输教育为主,照本宣科,更有甚者摆姿态、走形式,背离了满足企业与个人发展需要的目的。加之,培训对象文化素质总体偏低,培训任务繁重,难以适应当今发展的经济形势,致使全方位、大面积普及职工教育亟待完善。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与应用,网络教育形式层出不穷,但真正付诸煤矿职教培训的却不多见。网络教学具备组织简单、时间自由、多感知、容量大等优势,这恰巧可以弥补煤矿职教工作的不足。将煤矿职教与网络教育相结合,创新驱动发展,可以方便实现资源共享、拓展教学深度与广度、简化培训组织形式、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

二、网络教学技术在煤矿企业职教工作中的应用

依托网络教学技术辅助煤矿企业职教工作,为达到既定教学目标,应用环节需充分结合教学培训计划与内容,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传输反馈教学内容与效果,实时掌控教学动向与教学质量。

1.资源装备

网络教学技术的实施,需要准备一定的软硬件条件。硬件方面,需在具备web的网络环境下,装配用于网站部署的网络服务器、防火墙、磁盘阵列等,以满足信息存储、部署、传输要求。除此之外,还需购置至少一间多媒体教室,配置计算机、摄像头、音响、话筒、投影机等多媒体设施。软件方面,为满足教师备课、音视频录制、网络教学管理等要求,需建设网络教学管理平台、音视频录制工具软件、音视频集成系统、网络平台、教学考核系统等教学软件。

2.网络教学课程规划与实施

具备条件后,依据教学目的,需制定详尽的网络教学课程规划,包括制作网络教学实施计划、编写培训规范及参照标准、制定试题库标准、规划网络教学课程界面等。在实施过程中,可参照以下几种培训形式:

(1)分班或分组教学,集中培训教学,通过录像或直播进行学习,对于课程疑难点可集中予以解决,此种方式便于管理与考核,能够即时收集反馈信息,进行答疑解惑。

(2)开放学习,将授课内容上传于网站,职工可按需选择学习。此种方式以学员学习为中心,学员在学习或自我测验方面灵活方便。

(3)资料共享与交流反馈,可按各工种培训学习内容分门别类,将国家标准、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章制度与所需设备使用说明、操作规程以及图纸等信息归类上传,便于学员查阅。同时开辟交流反馈途径,方便技术文化共享,能够积极引导职工互相交流学习。

三、煤矿应用网络教学技术较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

与单纯依靠传统教学形式相比,网络教学形式辅助下的职教工作优势突出。

(1)开放性更强,拓展了传统教育单纯依靠教室、黑板的空间,通过多媒体、超文本、超媒体链接、信息检索的功能,向受训者提供了一种虚拟宽泛的网络教学环境,创新了教学形式。

(2)高效性更加明显,学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老师之间保持了交流探讨,还能不受时间、场地、师资条件等影响,降低了培训成本、扩大了培训范围。

(3)自主与监督并存,学员可依据自身学习能力适时调整学习进度,同时公开了教与学的授课内容,有利于及时接受各方监督,为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无形动力。

四、网络教学技术在煤矿职教工作中的发展趋势

网络工程职业规划篇(5)

关键词:网络营销;精品课程;管理机制;建设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1

所谓“精品课程”就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育部早在2003年就出台了《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等的一系列政策。强调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要重点抓好“建设计划、教学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和有效评价机制”等方面。

高职高职院校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主体,要加强对精品课程建设的管理,从专业建设的整体规划入手进行选题,周密组织加强研究,着眼提高质量,建立精品课程的激励和评价机制,调动精品课程建设团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精品课程评价多元化发展。完善课程评价体系,评价的目标应包含激励学生乐于参加企业活动,增强学生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着重要求学生学会交流和展示。

下面就以高职院校《网络营销》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为例来探讨精品课程建设管理机制的建设和实践。

一、精品课程的选题及目标设定

网络营销是电子商务专业中最重要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将技术与商务融合将传统与网络对接的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现有的课程教学一般偏重理论知识体系的传授,在动手能力的培养上相对薄弱。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项目设计,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以前后贯通的系列技能训练为依托,将网络营销业务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以期取得最优的人才培养效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网络商务信息的搜集、整理;会进行营销平台的策划与建设;会利用不同的互联网工具和营销方法进行网络策划推广和网络促销;会利用即时沟通工具进行在线洽谈和客户服务,能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网上创业。[1]

选择课程为精品课程经历了课程申请,所在系部进行初审并推荐,教务处组织人员审核,学院评审委员会专家评审,公示评审结果,院长办公会议审批等过程。精品课程的选择就是要整合学院的优质教学资源,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打造学院品牌专业及课程,提升学院的教学实力、知名度。同时也可促进广大教职工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二、相应管理机制的建设与实践

学校日常教学需要按照日常的教学管理要求进行。那么获准的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当中的规划课程的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教学研究及教学改革等也是要按照教学管理的要求纳入日常教学管理当中。当然针对精品课程的特殊性,在日常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学院又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机制。

1.健全精品课程建设的组织机制

构建管理有效课程建设决策系统,建立由主管教学工作副校长、教务处长参加的课程建设工作决策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即主管管副校长具体负责、教务处统筹规划、各学院负责组织实施的组织模式,从学校到学院,直至课程负责人,一级负责一级,形成责任明确,分工协作的局面。以课程负责人(主讲人)为核心的教师团队负责具体的建设工作,要做到精品课程建设涉及到的每一项工作任务都具体落实到人,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实实在在做好日常的网络营销课程资源的收集积累工作。

2.完善精品课程建O的管理制度

(1)制定精品课程建设实施办法

实施办法中要制定严格的申报和评审程序,形成逐级申报制度;制订出精品课程的评价体系,详细规定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以及需要达到的指标标准;制定精品课程建设监督检查工作程序,做到“有章必依”,切实把好过程关,防止出现突击建设、后续建设乏力的现象;制定精品课程建设成果的奖惩制度,只有赏罚分明才能规范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2)完善奖励机制

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取得优秀建设成果的教师在科研立项、岗位津贴和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尤其是对获得闺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的负责人及其团队,要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鼓励。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实现精品课程建设的持续发展。

(3)加强资金的投入与管理

高校必须以精品课程建设规划为依据,突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对资金的分配与使用进行科学安排,优先保证师生评价高、有特色与优势的课程的建设所需资金。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应按实施规划确定课程建设目标、内容、日程安排、经费使用计划,并按计划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各系部负责申报批准的项目的日常管理和检查,配合制订精品课程建设计划,及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学院教务处负责政策指导、实施规划评审、年度检查、评估验收等宏观管理,对经费划拨、经费支出进行审批。

3.完善课程建设工作评估体系

课程建设工作评估体系重点是构建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和学科教学状态评价体系及其激励机制,对课程质量、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实行全面评价,对课程建设进行有效调控。一是按照科学系统可操作性原则构建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对课程建设实行学生、教师和领导全员评议,并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提高教学档次。二要构建学生素质综合测评体系,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果、学生素质提升水平实行全方位的综合测评。

4.网络营销精品课程的实践

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就是应现代企业岗位专业技能要求而量身打造有高技能的职业人才。同时也顺应时代潮流让学生改变就业观念,改就业为创业,实现“就创”并举的多样化就业模式。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网络贸易实战和个人网络创业为网络营销精品课程的结业实践课程。

针对企业营销贸易类岗位,培养贸易信息搜集、分析、处理能力;供求信息、管理能力;网络贸易平台选择、评价等职业能力。通过网络店铺的创建于经营,以适应网络创业大趋势,培养学生的通用能力,如综合分析处理问题能力、创业创新能力的需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2]

三、结语

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因此精品课程建设是确保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建立一批高质量、高水平、具有示范作用的精品课程,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综合能力,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全面提高学院教育教学质量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方玲玉.《网络营销实务》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的实践尝试[J].职教论坛,2008(16).

网络工程职业规划篇(6)

【关键词】 微课 民族高校 大学生职业规划

“微课”全称“微型视频课例”,是指以微型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学过程。其核心是微视频,是在网络教学大环境下产生的新的教学模式。在国外,微课(Micro-lecture)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McGrew 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60-second Course),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The One Minute Lecture,简称OML)。在国外,微课教学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学校、各类学科,发展较成熟。而在我国微课才刚刚起步,2010年广东省佛山教育局率先在全国开展中小学微课竞赛活动,此后,随着教学新模式的不断探讨,微课成为各类学校开发的教学新课题。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了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得到了全国31个省热烈响应,近500所高校参赛,参赛作品达3000多件,涉及几乎所有学科门类。

中南民族大学是一所委属民族高校,承担着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重任,在就业竞争激烈的社会现实下,让少数民族学生从大一开始做好职业规划很有必要。在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中,中南民族大学提交作品26件,课程涉及心理学、化学、数学、外语等多个学科,而无一件涉及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在全国仅有6件作品涉及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可见,在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中应用微课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

一、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文件要求,中南民族大学自2008年10月开始,分别在大一大二年级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与发展规划》课程,在大三大四年级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每个课程18个学时。学校采用自编教材,引进锦程职业发展教育平台,让学生进行自主测试、增强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但由于社会、经济及学生需求的不断变化,该课程体系还存在一些不足并亟需完善。

1、教学形式单一,重理论,轻实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具有较高的指导性及实践性,需要教师不仅重视理论讲解,更要在实践环节对学生进行指导。但目前的现实状况是,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的讲授都在教室进行,教师以理论讲解为主,实践操作指导不足,无法真正达到开设这门课的目的。

2、教师队伍有待完善。中南民族大学专门成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研室”,教师队伍为各学院党委副书记以及具有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知识背景的优秀辅导员组成的教师队伍。但由于辅导员专业背景较复杂、实践经验少、职业规划专业知识不系统,加之事务性工作较多,教师队伍流动性较大,教学效果无法很好保证。

3、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不足。许多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都实行大班教学,一个课堂动辄百人,课堂管理难度大,课程需要做的体验式活动、互动游戏、小组讨论等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中南民族大学是一所民族院校,全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文化背景、学习状况差距较大,加之学生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大课堂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二、微课与传统网络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1、开放性、自主性较强。网络可存储海量知识,任何人都可以浏览访问,不受时空限制。学生可根据实际需求,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自主性较强。这是微课与传统网络课程的共通所在。

2、短小精悍、方便学习。微课时长在10分钟左右,其资源容量也较小,视频格式一般为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vniiv、fly等),加上与教学主题配套的教学设计(微教案)、教学课件(微课件)、教学反思及专家点评等资源也只有几十兆,方便学生下载播放及保存。传统的网络课程大多以45分钟为单位,时间较长,教学目标较多,学生不一定有耐心看完。而微课的特点可以让学生自由灵活安排时间,效果较传统网络课程好。

3、教学目标集中、针对性强。微课的教学目标是围绕某一知识点或者难点展开的,一事一课,目标单一、集中,主题突出,针对性较强。传统网络课程是以一堂课为一个单位,将传统课堂搬到网络,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较多。而微课可以将传统网络课程的目标及重点分解,主题更加突出,针对性更强。

三、微课在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体系建设中的应用

1、搭建平台。微课的应用必须依托网络平台,中南民族大学教务处网站下设中南民族大学精品课程网,对学校申报的部级、省级、校级精品课程进行展示,内设课程简介、师资队伍、课程课件、课程录像、导学练习等板块,学生可直接登录网站进行自主学习,技术较成熟。利用已有平台,将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纳入教务处精品课程网,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丰富校园网络课程形式。

2、课程规划。大学生职业规划微课的开发,必须做好充分的课程规划。科学合理且具有切实指导性的规划,是微课开发的关键。大学生职业规划微课课程的规划,需由中南民族大学“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研室”集合相关专家、教师对微课课程的选题、课程设计、授课过程进行精心布置、合理规划。中南民族大学大学生职业规划课采用自编教材,课程分为八个单元四个模块,包括自我认知(职业兴趣探索、职业性格探索、职业技能探索、职业价值观探索)、职业认知(职业世界探索)、职业生涯决策及职业生涯管理,每个模块都有重难点,我们可以选取每个章节的重难点部分进行微课拍摄、加工、报送、。

另外,在课程规划中,还应注意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民族的学生特点进行微课设计。“高校在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时要充分考虑不同阶段学生的发展特点,根据不同年级个体的不同学习任务以及心理发展的不同来设计教学内容和分配学时”。我们可以将微课内容扩充,不仅对教材进行微课设计,还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内容设计,为正在修读这门课的学生和对职业规划有困惑的学生服务,及时解决他们的问题。

3、组织微课制作培训。制作高质量、精品大学生职业规划微课,需要对教师进行微课技能培训,提高教师微课制作水平和专业素养。此外,学校教务部门还应对教师进行微课平台的操作培训,让每一个教师都参与微课平台的开发和建设,让微课更好地成为教师教学的有力帮手。因本门课程的实践性较强,本门课程的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学校可以聘请校外公司、企业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中南民族大学“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研室”曾多次聘请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相关专家对大学生职业规划课教师进行培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还应加强培训力度,最好能对教师进行实践性培训,增强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4、微课录制与上传。微课的录制方式可以根据技术及讲课方式划分为“软件式”、“录课式”及“混合式”。几种方式中,比较常见的微课录制方式是“录课式”,即用摄像机录制教师讲课的全过程。中南民族大学有专门的录播教室,录制微课视频较方便。在录制过程中,应遵循引入快速、线索明晰、语言简洁、总结干脆的原则,将课程在短时间内圆满、高质量完成。此外,教师在着装、教态方面也要注意把握。微课录制完成后,可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剪辑并上传到精品课程网。

5、交流提升。微课开发应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在后期的专家点评、讨论交流、学生反馈中不断进行修改、提高。微课的开发离不开学生的实际需求,微课的应用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一方面可督促学生由传统被动听讲的课堂模式转向自主学习的模式,另一方面又极大地补充了课堂教学,让大学生职业规划课能形式多样,内容创新,让教师在课堂上把更多精力放在答疑解惑及个性化探讨中。

四、微课应用在职业规划课程体系建设中的意义

1、网络教学背景下,课程建设的必然趋势。“网络课程是教育资源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开设适用于网络教育的高质量的课程成为我国发展网络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而迫切的课题。”随着网络在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网络课程开发是各类学校、各类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环境发展的必然结果。微课是在网络教学背景下产生的区别于传统网络课程的新的教学模式,对各类学科的课程体系建设都有重大意义。

2、传播及时,受众面广,不受时空限制。“因为网络的开放性,使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知识得以通过网络得到更大范围、更远距离和更快速度的传播”。中南民族大学在大一新生中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能让学生从进入大学开始就有职业规划意识。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也会根据学习、实践等各方面的影响而不断发生调整,这就需要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必须具有阶段性、长远性。简便灵活的微课可以随时满足不同学生群体对职业规划教育的需求。

3、丰富教学形式,弥补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果。对学生而言,微课能很好地满足学生时间碎片化、需求个性化的需求,学生利用线上教学,更好地弥补课上学习的不足,并可以利用课上时间进行学习反馈,深化学习,且微课的内容设计具有科学性、典型性,可以让学生得到更专业、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对教师而言,微课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可以利用更多课堂时间进行讨论学习,充分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个性化指导。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的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课外实践教学经验,微课的短小、针对性强的特点,对教师的课程专业化提出更高要求,督促教师的专业化学习。

网络课程开发是网络化背景下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微课的灵活性、简便性特点也决定了其必定会成为网络课程发展的又一新方向。大学生职业规划是一个实践性、灵活性、个性化较强的学科,特别对于少数民族学生占大多数的民族高校而言,利用网络的力量拓宽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的教学方式,推进课程建设,形成民族高校独具特色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是我们发展的目标及努力的方向。

(注:本文系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辅导员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民族院校人文素质类微课开发与实践”(编号SCUN1314

A04)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

网络工程职业规划篇(7)

【关键词】职业指导;微信平台;应用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是高质量就业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而职业指导工作内涵的日益丰富和不断拓展注定要有新的技术、新方法和新工具,而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出现不仅适应了这种需要更发挥了巨大的助推作用。将微信平台应用于大学生职业指导领域,极大地拓宽就业指导工作的服务对象、内容和功能,满足大学生就业对各类信息的需求,发挥网络的交互性优势,为大学生与学校、用人单位之间提供有效的沟通渠道,同时实现资源共享、个性化辅导与咨询就业指导。为了更好的做好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我们可充分利用微信平台互动工具,最大化把相关职业指导信息传播给服务对象。

一、目前大学生职业指导信息化问题分析

信息化是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目前,大学生职业指导信息服务工作中,仍存在着只停留在形式和表面问题。主要表现在:

1.职业指导信息化程度不够

目前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仅限于开个会,作个报告,介绍一下形势,宣传一下政策。没有后续的跟踪,更没有利用现代网络化时代,充分利用电子信息平台、如博客、微博、微信、专题网址等技术策略有力推介职业指导。其实,随着就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范围的扩大,失业持续增长和劳动力市场瞬息万变,使传统的职业指导难以满足宏观势态发展的要求。但当前职业指导方法技术多数局限在单一的岗位匹配、简单的信息,以及直接创造和维持就业岗位上,信息化程度不高,更新不够及时,且信息采集不够全面、规范。网络化的信息时代里,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就应紧贴时代的变化,充分应用多功能的电子信息平台,通过网络更新最新的职业信息以及最贴近市场变化及时传播给求职者和企业。

2.职业指导信息化的方式上创新不足

由于不同年级、专业的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关注点和需求不同,这就要求大学生职业指导的内容根据对象的特点进行合理地选择和设计。但是,现在的学校普通存在着职业指导没有差异化,没有阶段、没有特点,都是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统一发信息,信息化宣传方式上缺乏对服务对象细致的切合。更不用说,个性的职业测评、个性心理测评、能力素质评估、职业目标设定、生涯规划设计等这个信息化服务的推广和创新。

3.职业指导信息的网络化与合理应用有待提高

长期以来人们对职业指导存在着一种狭义的理解,产生这种误解与职业指导单纯追求“就业率”的功利化目标有着直接关系,同时也受制于获取信息的渠道、手段和载体。例如,职业指导信息的网络化上,高校没有统一的规划、经费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研究这块工作。其实,实现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信息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职业指导信息的全面把握和正确应用。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职业指导信息网络化不可避免地存在信息良莠不齐、有效性不足等问题,也可会导致大学生求职成功率不高甚至有被欺诈的可能。另一方面,在职业指导信息的合理应用上,缺乏对职业指导信息进行科学分类与整理,没能为大学生准确、有效地利用各类信息提供便利,这样使得学生所获得的招聘信息有限,缺乏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关于建立大学生职业指导微信平台设想

1.建立大学生职业指导微信平台必要性

大学生处在一个知识更新快、信息量交流迅速的文化氛围中,所受传统束缚较少,容易形成新的观念和看法,他们的创造力,接受新事物能力增强。近年来,以web 2.0为代表的网络新技术得到了广泛关注,并受到大学生的青睐。随着大学生电脑拥有量的增多和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大学生对网络新技术的探索为他们带来了许多全新的体验。许多大学生已经习惯于利用网络检索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利用空间日志、微博等2.0工具与他人交流互动,并乐于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与人分享。网络新技术正在渗透大学生的生活,并影响着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加工的方式以及信息传播的范围,这些影响又将会对他们的学习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渗透。因此,网络化的信息时代里,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就应紧贴时代的变化,充分应用多功能大学生职业指导微信平台可通过网络更新最新的职业信息以及最贴近市场变化及时传播给求职者和企业。

2.建设大学生职业指导微信平台价值

将微信平台应用于大学生职业指导领域,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重要价值:第一,通过微信网络平台建立发挥整合资源,将企业优秀的资源运用到职业指导工作中,通过在平台建立就业虚拟市场,学生都能通过平台了解最新就业指导动态,阅读相关的就业指导文章,观看网上就业指导视频等,进行自主学习,从而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全社会、多功能的服务窗口,扩大大学生人就业途径。第二,利用网络方便快捷、覆盖面广、资源丰富等特点,满足大学生就业对各类信息的需求,发挥微信网络的交互性优势,为大学生与学校、用人单位之间提供有效的沟通渠道,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可以推送即时信息,同时有效收取师生、用人单位的反馈和意见,迅速解答疑问,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资源共享与咨询等。第三,微信平台还可以极大地贴近职业指导服务对象的生活内容,实现个性化、科学化、系统化的就业指导,使微信平台成为大学生身边的职业指导专家。

3.大学生职业指导微信互动平台频道规划

在频道规划上包括有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指导、就业指导、就业形式与政策等内容,首先,职业生涯规划可以设置规划案例、规划指导、在线咨询等;第二,创业指导可以规划有创业故事、创业项目、在线咨询等;第三,职业指导——行业解读、就业信息、岗前实习,岗位解读、面试故事等;第四,就业形式与政策,及时帮助大家了解国家就业形势,把握未来,第五,导师在线,集合优秀校内外优秀职业指导专家,帮助大家解决就业问题等。另外,职业指导微信互动平台可通过如下三大互动实现功能:(1)图文信息互动——可以定期推送图文信息到用户,也可以接收用户发送过来的消息,通过自己开发的系统把对应内容反馈回去。(2)音视频电台互动——可以用来做微信聊天机器人,这个需要很强大的语义识别技术,如信息广播、专家座谈等都能很好地集合此项技术应用。(3)远程可视化互动——可以实现远程面试、远程视频教学等可视化互动。

三、大学生职业指导微信平台实现方式

职业指导方法选择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工作质量的高低。因此,想在复杂多变的信息时代环境中,提高职业指导工作效能,我们可以用微信平台来创新职业指导的新方法和技术策略,具体可从如下方式实现:

1.整合社会资源,优化职业指导微信平台信息化程度

职业指导微信平台可利用和整合学校、社会和企业的资源,通过“引进来”的方式,在专家团队、校企岗前实践培训、自助指导等方面多层次强化职业指导信息化程度。首先,在构建专兼结合的多元化师资队伍上,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联合社会专业团体合作办学,或以邀请、兼职、聘任等多种形式吸引校外优秀的职业指导专家来组建大学生微信平台指导专家团,及时帮助高校毕业生在处理就业信息中遇到的问题。其实,在岗前实践培训方面,校企合作是目前培养应用型人才最为成熟的模式,我国一些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特别是一些理工类专业还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提供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在微信平台规划里,可联接社会资源和结合市场要求,及时向学生推送岗前实践机会,这样来既可以帮助学生把理论运用到实践,进行职业化前移,另一方面,经过高校筛选的实习信息,通过平台送到学生,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再次,自助指导方面,在平台上有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指导、就业指导、就业形式与政策等几大方面的频道,大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所需的知识进行订阅,并且还可以设置自助菜单,对自定义菜单进行创建、查询、添加、分享价值信息等,以此来提升职业指导信息化服务水平,以及职业指导与学校、学生和市场粘合度,同时,学校可以以打造职业指导微信平台塑造品牌,加强师生、企业的忠诚。

2.利用微信平台增强创新大学生职业指导内容和方式

高校在运用微信作为职业指导新工具时,在指导内容上,可以通过微信公平订阅号进行除了就业相关政策、就业趋势预测、社会职业状况、职业道德等宏观上的指导外,还需加强对某类职业的知识、性质、特点、发展前途、意义及经济收入、工作环境、晋升机会、就业难易程度、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等微观上的指导,甚至要能够实现就每一个人的职业兴趣测定与调查、个性心理品质与职业适应程度来进行个性化的生涯规划与咨询辅导。技巧指导包括面试面谈要领和技巧,求职函的撰写和回复,个人表格及有关资料的填写、整理与使用,仪容、礼貌、服饰、应对,就业后的心理调适等。在方式创新上,由于不同年级、专业的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关注点和需求不同,这就要求运用微信大学生对职业指导的内容根据对象的特点进行合理地选择和设计。与之相适应,其在微信网络上的载体和方式也会互有差异。职业指导以单向的信息传递为主,客观地反映现实状况即可,因此要求的是微信信息及其分析准确、及时、有效。就职业测评而言,量表的选择和使用应尽量科学,其结果对大学生个体的个性心理测评、能力素质评估、职业目标设定、生涯规划设计起着导引作用,通过网络技术不仅要实现每个人的测评记录在案,而且要与其后续的网上就业咨询、求职技巧辅导、心理情绪调适等环节很好地衔接起来。与课堂面授、面对面咨询相比,大学生微信职业指导的信息化可以提供各类授课软件的下载和在线学习,能够满足大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就业知识的需要,解决了目前职业指导课程与现行教学体系在授课时间、专业教师、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冲突,通过多媒体演示、网上招聘面试等方式也可以简化学习与求职过程,既省时又省力。

3.发挥就业信息在微信平台网络化与合理应用

在网络化方面,微信平台网络传递不仅丰富了就业信息的种类和数量,而且彻底改变了以往的传递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眼下大学生就业所需信息不足及渠道不畅的缺陷,也减少了人为的“信息壁垒”,提高了运行效率,降低了就业成本。在大学生职业指导新理念的指导下,就业信息实际上指的是与个人职业生活有关的知识或资料,既包括反映整个就业市场的社会职业状况方面情况的资料,也包括反映特定职业的性质、任务、要求、待遇以及升迁机会等与职业密切相关的具体情况,同时还包括与职业资格有关的教育与培训方面的信息等等。

合理运用方面,首先,微信平台将网络上的大量信息进行科学分类与整理,为大学生准确、有效地利用各类信息提供便利。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网络集中向社会,建立常态化、实时性的就业信息服务收集,这样可提高信息利用效度和安全性。比如就业政策、就业形势、社会职业状况等信息对高校的专业结构调整、学生的择业导向具有积极的参考作用,同时,将网络化的就业指导将选择和应用就业信息的主动权交给了大学生本人,帮助学生利用充分微信平台提升进行职业倾向测评、职业说明书等信息的采集能力,使之明确自身的职业兴趣、目标和能力,客观地评估自己与该职业所需能力素质之间的差距,科学规划自己的专业学习和能力培养并付诸行动,最大程度上发挥就业信息在微信平台网络化与合理应用。

总而言之,大学生职业指导的微信平台应用是指导理念与技术革新的有机融合,是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在新形势下向前推进的必然趋势和要求。在职业指导理念指导下,大学生就业服务信息网站的建设要在微信平台上实现网络资源整合、就业环境预测、社会职业状况、信息服务系统、生涯教育课程开发、职业性向测评和网上咨询辅导等方面重点突破。要在微信平台上把握不同类型职业指导信息的作用和特点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选择和应用所需职业指导信息的能力;要根据微信平台内容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宜的载体和方式;要利用微信平台网络的交互性从技术层面和整体上探索个性化职业指导的可能路径。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实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3]麦可思(MyCos).中国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就业研究课题组.决战大学生就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