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预防地震安全知识

预防地震安全知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30 14:36:05

预防地震安全知识

预防地震安全知识篇(1)

2、防震减灾 关爱生命

3、普及防震知识 提高减灾意识

4、汲取教训 依靠法制 积极防御 共促和-谐

5、掌握科学地震知识 远离地震谣言危害

6、宁可千日不震 不可一日不防

7、灾害之前早预防 灾害来了少伤亡

8、提高防震意识 落实减灾措施

9、大力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提高社会抵御灾害能力

10、安全知识进社区

11、防震减灾 从我做起

12、家事国事天下事,防震减灾是大事。

13、防灾减灾从娃娃抓起

14、防震宣传进万家 家家幸福安康 平安相伴你我他

15、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

16、防震减灾,平安常在。

17、普及防震知识,弘扬减灾文化。

18、防灾事关你我他 减灾利国又利家

19、生命无价,平安是福。

20、全民动员防灾,人人参与减灾。

21、参与防震减灾,构建和-谐社会。

22、树立防震减灾意识,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23、群策群力防灾减灾,同心同德共建和谐

24、和-谐中华,共同的家园;防震减灾,共同的心愿。

25、防震减灾须抓好,社会安定最重要。

26、爱护地球,减少灾害,保护环境,共享和-谐。

27、防震减灾重如山,全民携手保平安。

28、灾难可以预防,生命不可逆转。

29、灾难面前人人平等,注重预防人人有责。

30、防震减灾人人抓,幸福社会千万家。

31、防灾减灾,从我做起

32、增强防灾减灾观念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综合减灾能力

33、防震减灾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34、防灾连接你我他,安全和谐靠大家

35、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提高防灾减灾技能

36、手牵手积极防灾减灾 心连心构建和-谐家园

37、防灾减灾 从我做起

38、防灾减灾 人人有责

39、防灾减灾手牵手 和-谐中国心连心

40、防灾减灾 构建和-谐

41、珍惜生命,爱护环境,科学预防,减少灾难。

42、未雨绸缪 防灾减灾 全民参与 共筑平安

43、学习防灾减灾常识 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44、防灾减灾系万家 关爱生命靠大家

45、灾害无小事 预防要及时

46、普及防灾减灾意识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47、开展防灾减灾活动 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48、防灾连接你我他 安全和-谐靠大家

49、群策群力防灾减灾 同心同德共建和-谐

50、普及防灾减灾知识 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51、防震依靠科学,减震依靠大家。

52、防灾减灾人人参与 和-谐社会家家受益

53、震害无情人有情,有灾就要人帮人。

54、居安当思危,防灾人为先。

55、震前的预防比震后的救援更人道。

56、早防灾,减大灾,早治灾,少受灾。

57、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防震减灾效果必现。

58、天灾人祸时常有,防灾之心不可无。

预防地震安全知识篇(2)

关键词:地震 防震 科普知识宣传

中图分类号:TU89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加强地震科普知识宣传工作的必要性

1.1加强地震科普知识宣传工作是我国基本国情的要求

我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交汇部位,地壳运动强烈而复杂,是世界上地震多发、蒙受地震灾害最为深重的国家之一。资料显示,我国地震基本烈度Ⅵ度以上需设防的区域占国土面积的80%,其中Ⅶ度以上区域占国土面积的50%,74%的省会城市和62%的地级城市位于Ⅶ度以上的高烈度地区[1]。我国的地震灾害情况可以概括为“一个1/3,两个1/2,一个100%”:一个1/3,即20世纪全球1/3的大陆地震发生在我国;两个1/2,即20世纪我国因地震死亡的人数占全球的一半,新中国成立以来因地震死亡人数占各类自然灾害死亡总人数的一半以上;一个100%,即有历史记载以来,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2]。由于人们缺乏防震减灾意识和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加上经济较落后、建筑物抗震能力较低,所以强震造成的损失更为严重。

1.2加强地震科普知识宣传工作是践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

地震科普知识宣传工作有利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减少地震灾害发生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通过地震科普知识宣传工作的不断延伸,构建具有适合本区自身特点的防震减灾体系,可实现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地震安全与健康的前提下,确保区域的经济安全、高效、稳定发展。

1.3加强地震科普工作是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能力、推动经济可继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当前,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今后十几年,城市建设和城镇化进程将继续加快,重大工程建设(特别是生命线工程)、新型建构物和人口密集区不断出现,地震灾害潜在威胁将更加突出,经济建设对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必须把防震减灾教育和地震科普宣传工作放到经济建设大局中去思考和谋划,切实发挥地震科普工作在增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中的巨大效益,调动全体公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开创全社会共同抵御地震灾害的新局面。

1.4加强地震科普工作是维护公共安全、构建灾害预防文化的有效途径[1]

公共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世人关注,防震减灾则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当前国际社会还将安全文化、预防文化建设作为衡量政府效能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我们认为,灾害预防文化是指人类以防御和减轻灾害为中心的、与灾害预防意识和活动密切相关的精神活动及其物化形态的总和。地震预防文化属安全文化范畴,是社会文化在地震预防方面的特殊形态。实质上就是构建一种社会性灾害预防文化。我国严峻的地震形势,使得社会公众和各级政府更加关注地震安全和防震减灾问题。而加强地震科普工作和建立地震应急救援机制,则是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维护公共安全和构建灾害预防文化的有效途径。防震减灾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保障。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震灾害预防中非工程性预防性的重要措施,是为防震减灾工作奠定群众基础的重要途径,是提供全社会防震减灾能力的重要保障。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的重要途径。强化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能最大限度减轻地震伤害。如: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有一所因地震出名的中学——桑枣中学,这是一所安县教委直属的农村初中学校。校长叶志平,在担任学校校长以后,他每学期都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的演习。学校规定好每个班固定的疏散路线。他还规定,每周二学校各班级要进行安全知识讲课,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的汶川地震发生后,全校2300多名师生,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按照平时规定的疏散路线用1分36秒时间,转移到安全地点,无一伤亡,从而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相反距离震中较近的福建漳州一些学校,因平常注意防震知识宣传教育、演练,在这次地震中无一人伤亡。又如长江口以东海域,1984年6.2级地震导致百人跳楼,1996年6.1级地震因平常注意防震知识宣传教育、演练,地震发生后秩序井然。

2、地震科普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全社会防御地震灾害能力不足,防震减灾教育滞后

目前,我国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震灾害防御能力明显不足,农村基本不设防,多数城市和重大工程地震灾害潜在风险很高;全国地震监测预报基础较薄弱,科技实力不强,防震技术普及和推广力度不够;防震减灾教育滞后,公众参与防震减灾的积极性不高,加之地震应急救援体系不完善,6.0级及以上的地震往往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各级政府应对突发地震事件的灾害预警、指挥部署、社会动员和信息收集等工作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2.2公众防震减灾意识淡薄,避震逃生应急能力不强

由于我国的地震科普与安全教育相对薄弱,许多人对地震常识和自己住所的抗震性能不了解,也缺乏积极参与防震减灾活动的意识和热情;极大多数学生以及高层建筑居民和职员未掌握自救知识,从未经受过逃生演练。我国每年发生的中等有感以上地震造成的伤亡,往往不是地震本身而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缺乏科学避震意识造成的伤害是很大的。近年来,我国发生多起避震不当造成的伤亡事件。据国家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提供的数据,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发生7.3级地震,广东广东汕头饶平县有三所小学距离震中相对较远,但由于避震不当,导致死4人,伤799人,重伤110人的严重后果,伤亡人员中91%以上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常识,惊慌逃震而挤伤、踩伤的,其中又以正在上课的学生居多。地震发生时,人们科学避震,把人员伤亡降到最低。当务之急是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让人们掌握应有的防震减灾知识和避震逃生方法,地震突发时人们的行为就会更加理智,能及时采取有效的应急避险措施,从而达到更好地保护自己和救护他人的目的。

2.3公众缺乏地震常识,地震谣言广为流行

地震谣言,指没有事实根据或缺乏科学依据的地震消息。由于地震是小概率事件,平常时期公众参与防震减灾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对学习地震科普知识的态度也较淡漠,加之社会地震科普知识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公众地震科普知识贫乏;但地震又具有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的特点,使得社会公众对地震总怀恐惧之心。这些对地震无知而神经又过于敏感的人们,往往人云亦云,成为地震谣言传播的媒介。如:汶川大地震之后,广东等地区地震谣言不断。还有一些人打着易经、占星术之类的幌子,声称能预报地震,居然有不少人信以为真。地震谣言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一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或伴有离奇传说的地震传闻;二传说地震是外国人预报的地震传闻;三传说的地震震级很大或震级、发震时间、地点都很精确的地震传闻;四打着某专家的旗号或说成是某地震机构的预报,不通过正常途径而由小道传播的地震传闻等。人们可以根据地震谣言的上述特征来识别地震谣言,努力做到不信谣,不传谣,自觉维护社会的稳定。

预防地震安全知识篇(3)

一、坚持“震情第一”,进一步提升地震灾害监测管理能力

1、合理规划地震前兆台网建设。严格按照地震前兆台网的建设规范,结合实际,认真做好市地震前兆台网建设总体设计,建好市地震前兆台网。切实推进南渡深井水温、水位台和茅山断裂附近钻井应变、分量应变等新建项目。

2、科学推进数字台网遥测工作。在现在的地震速报基础上,优化操作流程,科学组织实施遥测的技术准备工作,为实现值班人员相应减少、监测管理质量不降的目标打好基础。

3、充分发挥地震监测管理公共安全服务作用。加强市域内震情监测工作,每季度组织一次震情趋势会商,有情况及时会商,为政府决策提供地震专业技术支撑;严格执行震情监视、短临跟踪和异常落实等工作规范,及时澄清地震谣传消除公众恐慌情绪,为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地震专业知识服务;组织开展地震监测管理业务培训,提高地震监测管理能力。

二、坚持科学发展,进一步提升地震灾害防御能力

4、根据《省防震减灾条例》的相关要求,及早开展城市震害预测相关工作的前期准备

5、依法规范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工作。有序地推进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贯彻落实新修订实施的《防震减灾条例》,年底前出台市规范性文件;会同相关部门,将建设工程设防要求管理纳入基本建设程序,将项目备案纳入“三合一”网络平台运行。

6、推进地震安全社区建设。按照《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常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社区防灾减灾和民防工作的意见〉》要求,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推进地震安全社区建设,同时要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坚持标准,因地制宜,合理安排,确保2013年底前完成年度社区建设目标任务。

三、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提升地震应急救援综合实力

7、加强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上半年完成市地震局预案修订;编制地震局应急响应流程,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备案、督查、评估和演练制度;贯彻落实《省地震应急工作检查管理办法》,开展地震应急工作,收集更新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加强地震群测群防工作,推进“三网一员”队伍建设,配齐人员,完善通信网络,组织业务培训,实施动态管理。

8、强化地震应急演练实效。组织地震系统内的应急演练,熟悉预案规范,熟练工作流程,提高地震系统自身的应急响应能力。同时要立足本地实际,组织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地震灾害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

9、完善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设。上半年,完成市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联网建设项目;大力推进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设工作,年底前,建立以省、市联网的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联网平台,制定应急指挥技术系统联网平台管理制度,规范全市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联网平台管理。

10、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部门关于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对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技术指导,做好本区域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推进工作。

四、坚持面向社会,进一步扩大防震减灾知识普及率

11、抓好《市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计划(2011-2013年)》的落实,健全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领导体制和协调机制。制定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规划、年度宣传工作方案和落实措施,确保取得实效。强化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以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防震减灾法》为主线,结合全国防灾减灾日、科普宣传周、全国法制宣传日、科技三下乡等重点时段开展系列宣传活动。通过社区宣传阵地、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宣传媒体,采用设置宣传展板和标语,发放宣传资料、举办知识讲座、知识竞赛,连载地震科普知识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防震减灾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和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营造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的良好氛围,提高社会对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的认识与理解,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12、深入开展中小学和幼儿园防震减灾知识教育工作,要求全市各中小学和幼儿园:一是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特别是要完成地震应急预案和地震紧急疏散预案的编制。二是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以紧急疏散、逃生避险、自救互救为主要内容的防震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学生逃生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全面检验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三是积极组织开展地震科普知识竞赛、举办地震科普讲座、制作防震黑板报、播放地震科普影视宣传片,在重要纪念日开展防震减灾主题活动。四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地震灾情速报员,积极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防震减灾宣传活动。五是有条件的学校要积极开展省级防震减灾示范学校的创建。已荣获省级防震减灾示范学校称号的学校,要不断充实和完善软硬件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学校的带头作用。

预防地震安全知识篇(4)

【乡镇防震减灾工作计划一】

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上级文件精神,紧密围绕全镇工作大局,着力提高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全面提升全镇防震减灾综合能力,现制订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我县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的部署,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防震减灾方针,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宗旨,以健全完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为突破口,整体推进全镇防震减灾事业发展。

二、重点工作

1、进一步加大震灾预防力度

依法加大对一般工程、重大工程和可能发生重大次生灾害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监管力度。经常性开展城乡民居工程抗震设防要求专项检查,保证地震安全制度的全面落实。

2、进一步提升科普宣传水平

组织做好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要充分抓住“科普宣传月、国家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法制宣传日”等重要节点,广泛开展《防震减灾法》和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宣传教育活动。巩固、完善科谱示范村创建成果,落实长效管理机制,要大力开展创建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并积极探索创建活动的新路子。

3、进一步提高监测预报能力

加强群测群防工作和“三网一员”建设,规范地震宏观观测点管理,对各宏观点反映的宏观异常情况要及时调查核实,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

4、进一步提高应急救援水平

依法指导学校、医院、企业、村、社区等单位做好地震应急预案编制扩面或修订工作。对重点单位要加强地震应急知识培训和演练,定期开展地震应急工作监督。抓好应急救援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处置地震灾害能力。

5、搞好自身建设,不断适应防震减灾工作新要求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防震减灾系统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强化责任追究和责任考核,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廉洁高效、办事公正、服务优秀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认真执行好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成员单位沟通与联系,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防震减灾工作的良好局面。

【乡镇防震减灾工作计划二】

为提高XX村村民与企业员工防震减灾安全意识,加强XX村生产生活地震安全环境建设,XX村委在市地震局的业务指导下,在今后一段时期内,通过扎实开展防震减灾相关工作,全面提升XX村防震减灾安全保障水平。根据相关工作要求,结合XX村实际,制定防震减灾工作计划如下:

一、开展基础宣传活动:6月~7月

主要是面向村民、工厂员工进行宣传,以在人流量大的地点张贴宣传版画供来往行人阅览为主,配合派发宣传单张。由市地震局负责免费提供活动所需宣传资料及宣传用品,XX村委组织实施。

二、开展宣讲活动:7月~8月

(一)面向村民、企业员工等,利用节假日或活动日,采用播放防震减灾DVD宣传片的形式进行插播或反复播放。由XX村委负责完成。

(二)面向村委干部,村民代表,企业安全生产部门主管,学校师生代表,约一千人进行系统宣讲。由市地震局负责安排讲课内容和讲课人员,XX村委负责提供场所并组织人员到场听讲。8月份完成。

三、落实XX村农村民居建筑抗震安全工作:9月

市地震局联合市建设局、XX镇规划建设办组成工作组,与XX村委一起了解XX村目前农村民居建筑情况,重点查看有问题的建筑,提出相关改善建议,确保XX村建筑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四、建立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及应急演练制度:9月

结合XX实际,制定并通过演练逐步完善地震应急预案,预案内容包括规划应急疏散路线和应急避险场所,成立综合应急救援队、通讯联络队、水电保障队、治安保卫队、医疗防疫队。根据预案,每半年组织一次全村或局部应急疏散演练。预案由市地震局指导制定完成,XX村委负责根据预案要求对各应急工作队相关工作职责及纪律管理制度进一步细化完善,建立健全应急演练制度。

【乡镇防震减灾工作计划三】

兴隆乡防震减灾工作在上级机关和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开展好工作。乡领导一班人,以对群众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做好此项工作。2015年度工作计划如下:

一、继续做好宏观观测工作

要做好地震预防工作,观测工作是重点。年初党委、政府专门由分管农业的副乡长来分管此项工作,并落实了专人负责,收集各宏观点的情况,并及时上报。根据要求,继续落实祖窑村地震宏观点,要求宏观员认真记录,及时上报。

二、继续搞好农房抗震设防监督管理工作

以前发生的一些地震证明地震对农房的破坏巨大,是主要危害人民群众生命的主要对象。所以防震减灾工作,建筑物抗震设防是关键。今年上半年我们将继续对建筑工匠进行农房抗震设防工作进行技术培训,要求所有农房都要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并要求工匠必须在农房建筑合同中明确按防震设计施工。

三、加大力量做好防震设防减灾工作宣传力度,使防震减灾工作做到家喻户晓

预防地震安全知识篇(5)

一、以编制“十一五”防震减灾规划为契机,全面提高综合防震减灾能力

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防震工作的通知》要求,县地震办要按照“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要求,牵头组织并协同计划等相关部门抓紧编制县“十一五”防震减灾规划,制订切实可行的各阶段工作方案。要不断完善地震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防震减灾重点项目的实施,加大地震知识宣传力度,定期检查《地震应急预案》,提高我县对地震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决策管理水平。

二、大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和群测群防工作

地震办要制定防震减灾宣传年度计划,各乡镇、宣传、广电、教育、科技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做好宣传工作,把防震减灾知识作为科技三下乡活动的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宣传网络,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活动,不断将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活动引向深入。加快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基地和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建设,把防震减灾知识纳入中小学生课外读物和科普活动之中。要加强对基层宣传员的培训,开展经常性的科普宣传活动。积极推进“三网一员”建设,即: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和地震知识宣传网建设及设立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队伍。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群策群防网络体系,充分发挥群测群防在地震短临预报、灾情信息报告和地震宣传中的作用。

三、大力推进城乡地震安全工程建设

要应用好震害预测研究成果,严密考虑潜在的地震危险,做好国土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严格规范抗震设防管理,把抗震设防要求作为项目可行性论证、工程设计和施工审批的必备内容,严格按规定开展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许可,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与监督。组织力量开展城镇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鉴定工作,对抗震性能差的石结构房屋和预制板房,对中型水库(含万千瓦水电站)特别是病险水库以及生命线工程,必须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和查险加固,及时改造和加固各类危、旧校舍。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农民居住安全水平。把防震减灾知识普及到乡村、农户,使广大农民把建设安全农村民居变为维护自身生命安全的自觉行动。努力开发和推广科学合理、经济适用、符合抗震设防要求、不同户型结构的农村居民建设图集和施工技术,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增强城镇和农村民居建设的抗震能力,提高地震安全工程建设总体水平。

四、认真做好地震应急各项工作

按照分级管理和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建立健全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机构,落实以事发地乡镇政府为主,有关部门和相关乡镇协调配合的地震应急领导责任制。各乡镇及县防震减灾委员会成员单位要重视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和修订,明确应急工作程序、层层管理职责和协调联动机制,建立地震应急工作定期检查制度,加强地震应急工程检查。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地震应急演练,以检验反应能力,做到临震不乱、决策科学、行动迅速、处置有力。

五、切实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

预防地震安全知识篇(6)

防震减灾演练活动总结

为牢靠建立师生的平安意识,加强全校师生遭遇地震、火*等突发*变乱的应急才能,进步学生的自救自护才能,做到岑寂处置惩罚,并能指导、赞助学生科学、有序地逃离现场,避免(削减)因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家当损失,小学全体师生于20xx年5月10日上午8:05分,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全面的学生自救自护演练运动。

演练前进行班级平安教导

演练开始前班主任徐先生对学生进行平安教导,同学们个个坐如钟,认真地谛听,平安意识记心间。

1。了解“防灾减灾日”。

2。知晓防灾减灾措施。

1、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地震,要在教师指挥下捧头、闭眼,尽量蜷曲身体,迅速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2、在行驶的汽车内避震,应抓牢扶手,以免跌倒或碰伤;低落重心,躲在座位邻近;地震曩昔后再下车。

3、在户外避震时,该就地选择坦荡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

4、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避震,该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用随身携带的物品挡在头上。

5、避震应选择室内壮实、能保护身体的物体下面或*下,容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

6、掩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7、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分散演练支配

1、演练总指挥发出演练启动指令。

2、信号员发出“地震*报”第一声信号。

3、进入紧急避险状态。全校停工停课,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就地避震(约1分钟),躲在桌子下或墙角。

4、就地避震后,信号员发出第二声*报信号,所有师生做好分散筹备。所有师生员工按分散要求分散,学生统一将书包放置头顶,注意保持好分散的秩序。

5、教职工和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入临时避险区域(*场和大台阶下广场),捧头就地蹲下。各班班长、班主任维持秩序、清点人数,并实时申报年级组长→年级组长向副总指挥xx陈诉请示人数。

6、法制副校长做总结*讲话。

7、肯定无非常后,副总指挥向学校地震演练总指挥申报演练停止,请总指挥指示。

8、总指挥依照领导组组长指示宣布演练停止指令,学生以班为单位有秩序的返回课堂,教职工返回工作岗位。

当第一次消防*报声的突然响起,同学们快速躲到课桌底下、双手抱紧书包。随着第二次消防*报声的突然响起,同学们在各班先生的率领下需离开课堂,同时赓续提醒同学们“不要张皇,沿着指示灯偏向走”、“低下身子,沿墙壁右侧下楼梯”“不要急,以防摔倒”。同学们表现出很自在镇定,迅速撤离到空旷的*场上。

演练停止

法制副校长做总结*讲话:通过本次演练,不仅加强了全校师生的平安意识,同时也进步了同学们的自我掩护意识和灾害应急处置才能,把平安教导工作落到实处,达到了本次消防演练的预期目的。

防震减灾演练活动总结

自“5.12”汶川地震发生以来,我校为了进一步贯彻上级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增强学生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学生防震减灾自我救护能力。我校领导十分重视防震科普宣传,结合学校安全法制课,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使防震科普知识成为我校校本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发挥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社会功能,极大地促进了全校师生防震减灾意识的提高。通过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机构健全、制定预案:

1、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防震减灾专题会议,制定“防震减灾工作应急预案”,并及时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领会其精神,并要求渗透到各自的工作中。

2、成立学校防震减灾科普宣传领导小组,结合学校实际,逐步强化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模拟演习与宣传教育工作。

二、实施步骤:

(一)模拟地震情境,制定应急预案:

1、根据我校建筑物结构和人群分布特点,制定相应的防震应急预案,并组织师生认真学习。

2、责任分工,当堂任课教师为各班的主要具体疏散责任人。教学楼每一层楼楼梯口有两位教师负责指挥。

3、当听到防震预报铃声后,各班主任、当堂任课教师首先要保持冷静并尽快做到:拔掉电源,组织学生有顺序地跑到室外的空地上,并且远离电线和建筑物。

4、如果来不及,要躲在狭窄的地方或坚固的桌子等下面,并尽可能地找到一些物品保护头部,震后立即发出呼救。

5月15日,我校组织了防震减灾演习活动,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了一次防震避险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安全自护自救能力。

(二)开展多形式的防震宣传教育:

采取了专题报告、科普橱窗、地震知识竞赛、黑板报等形式,强化了学生的安全自救意识,宣传了有关安全知识:

1、以班为单位组织全体学生进行了地震知识竞赛活动。

2、教导处组织安排了全校各班的防震宣传黑板报评比。

3、学校利用“国旗下讲话”、升旗仪式和校会等全校学生集合的时间,向学生介绍了地震的成因及过程,受到学生的欢迎,较好地宣传了防灾自救知识:

(1)不要急。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震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十二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在楼房里,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源,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处。学校里人多,如遇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指挥学生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3)远离危险。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宽敞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4)被埋要保存体力。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三)制定学校防震减灾地震宣传活动的计划如下:

1、认真制定工作计划,并按照计划内容具体落实每一项工作。

2、每学期组织一次防震减灾专题知识讲座。

3、利用广播、板报等媒介进行宣传教育工作。

4、利用校会、班会等时间向学生开展防震减灾教育活动,内容主要是听讲座,学习有关知识。

5、定期组织相关内容的演习。

6、开展其他活动加强防灾宣传教育工作。

7、各组织成员要各负其责,认真完成各自工作。

8、平时开展各项活动及学习,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增强学生的防灾意识及防灾知识。

9、利用家长学校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让家长协助学校对学生加强教育。

10、及时总结工作。

防震减灾演练活动总结

为进一步做好学校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增强全体师生的防震减灾安全意识,提高广大师生在地震中的逃生自救、互救能力和抵御、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确保灾难来临时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我校认真贯彻“以预防为主,防御和救助相结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积极、主动、科学、有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宣传教育氛围。动员全校师生共同参与防震减灾活动,为构建“平安校园”提供安全保障。现就一年来的防震减灾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是健全机构,强化组织领导。在防震减灾工作中,中心校领导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来抓紧抓实。调整充实了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由中心校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各校(园)长为成员。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防震减灾工作。

二是强化宣传,增强防震意识。各校(园)充分利用广播、标语、黑板报等形式,加强地震科普知识普及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加强地震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教育,做到师生人人皆知。同时,各校还利用每周一国旗下的讲话,加强对在校师生的培训教育,增强广大师生的防震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一年来,各校(园)累计贴防震减灾宣传标语200余条,出黑板报52期,开展防震知识教育26校次,受教育学生8917人,教职工503人。

三是开展演练,提高搞震能力。中心校要求各校(园)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每年不少于2次的防震避震应急演练,提高广大师生的应急避灾能力。各校全年累计开展防震演练60校次,参演师生达18840人次(其中学生17834人次,教职工1006人次)。

四是完善制度,提升救援时效。中心校于本年1月份完善修订了《XX中心校防震救灾应急预案》,且各校(园)结合学校实际,也相应制定了应急预案和演练方案。通过适时组织地震应急预案的演练,师生进一步熟悉掌握启动应急预案的方法、步骤,明确在应急行动中的职责,达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效果。

虽然我中心校在防震减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缺乏防震减灾工作经费;

二是部分校园建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达不到抗震要求;

预防地震安全知识篇(7)

市人民政府决定召开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和落实全省防震减灾工作会议、市委二届八次全会和市“两会”精神,总结以来全市防震减灾工作,分析面临的工作形势,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5年的防震减灾工作任务。这次会议得到了省地震局的大力支持,省地震局王副局长亲临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对我市的防震减灾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做好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指导意见和要求,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落实。省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苏有锦副主任、研究员介绍了全省及我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震情形势及发展趋势;市地震局白宝荣局长传达了全省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安排了下一步具体工作任务;市建设局、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公安消防支队负责人分别作了发言,大家讲得都很好。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过去5年全市防震减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以来,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地震局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防震减灾工作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防震减灾工作机构不断建立健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不断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强化行政管理职能,逐年加大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投入,不断加强防震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截至6月,全市各县(区)都成立了地震工作机构,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目前,全市地震工作机构健全,职责明确,队伍稳定,为防震减灾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地震预测预报水平不断提高。一是地震监测台网建设日趋完善。初步建立了以思茅城区为中心,辐射各县的地震监测网络,包括前兆监测台网、区域地震监测台网、强震监测台网和水库诱发地震监测台网共11个地震观测台站,已成为滇西南地区最大的骨干性区域系统,大大提高了我市及滇西南乃至边境地区地震的监测能力。二是震情跟踪和监测工作不断强化。积极探索地震孕育和发生的规律,认真分析研究地震活动特性和前兆特征,地震预测预报水平不断提高。对翠云5.0级地震、墨江5.0级地震和宁洱6.4级地震都作出了较好的中期预测,受到了省地震局的表彰和奖励。三是群测群防工作不断加强。充分发挥“防震减灾网、地震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和防震减灾宏观联络员“三网一员”的作用,全市各乡(镇)均有一名宏观联络员。近期,我市境内发生的3次破坏性地震中,联络员在宏观异常上报、灾情速报、震后救灾及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全面提高。一是严格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标准,依法加大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监督和管理,不断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根据《防震减灾法》等法律法规和省政府“十项重大措施”的要求,加强对重大建设工程、学校、医院、供电、通信、交通、水利等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监督管理工作。对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依法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标准。二是积极推行减隔震技术的应用。行政中心的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和市政协四机关办公大楼,是目前全省最大的使用减隔震技术的工程项目;正在建设的“人家”也将全部使用减隔震技术。三是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共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5.005万户,其中:拆除重建1.83万户,加固改造3.175万户。通过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实施,农村民居的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四是狠抓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市共排 查鉴定中小学校1123所、8149幢、274.4万平方米,其中d级危房5072幢、89.3万平方米,已拆除d级危房372幢、10.68万平方米,校舍安全质量进一步提高。五是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广泛深入,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不断提高。通过开展进校园、进机关、进部队、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等多形式、多层次的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活动,将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到千家万户,不断提高全民的防震减灾意识和面对地震灾害的心理承受能力、自救互救能力。

(四)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取得新成效。一是不断修订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市政府于及时修订完善了《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特别是宁洱“6.3”地震后,各级、各部门认真总结地震中的经验和教训,认真制定、完善了地震应急预案。全市90%以上单位已编制了地震应急专项预案,初步形成了以市、县(区)两级政府预案为核心,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条块结合、管理规范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二是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建设。辐射临沧、版纳、玉溪等州市的市救灾物资储备库和墨江、西盟、澜沧、宁洱4个县级救灾物资储备点已建成,景谷、镇沅正在建设,孟连、江城、景东正在积极申报,以市级中心库为核心,各县储备点为支撑的应急物资储备库网正在形成。三是地震应急队伍初步建立。以公安、消防、武警、部队为骨干,相关部门的专业队伍、民兵、志愿者队伍相配合,以“一专多用、一队多用、资源共享、专兼结合、平战结合”为原则,形成了社会基础广泛、协调统一的应急救援抢险队伍。这些队伍在翠云“1.26”、墨江“1.12”、宁洱“6.3”地震应急抢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及时有效。以来,全市共发生3次5级以上地震,直接经济损失达20.6亿元。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千方百计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切实维护灾区社会稳定。同时,多方筹措资金,调动各方力量帮助灾区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出色地完成了思茅区翠云地震灾区、墨江地震灾区、宁洱地震灾区的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工作,并总结出一套较为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受到了上级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好评。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地震局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和驻普军警部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市防震减灾事业的省地震局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市防震减灾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问候,向勇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的驻普、武警部队、公安消防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致以诚挚的敬意!

二、认清形势,增强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我市地处“思茅—宁洱”和“澜沧—耿马”两个地震带上,具有地震频度高、强度大、成灾重、分布广等特点,是全省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国家和省确定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高烈度设防区,防震减灾工作形势十分严峻。一是防震减灾任务更加艰巨。全市正在建设或已建成投入使用的重大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既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标志,也往往是抵御地震灾害的薄弱环节,一旦遭遇强震的袭击,不仅危及工程自身安全,而且可能产生极为严重的次生灾害,直接影响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二是目前我市防震减灾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地震监测预报基础薄弱,监测手段单一,科技支撑力度不够,仪器设备陈旧老化、“带病工作”;防震减灾经费投入不足,公众防震减灾意识不强,地震危害风险较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不强,特别是城郊结合部和农村民居建筑基本不设防;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和重要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还未真正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各县(区)政府的应急指挥、紧急救援能力和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应对强震的经验和手段欠缺等。各级、各有关部门既要充分认识面临的严峻地震形势和防震减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更要看到市委、政府加快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以最大限度降低地震灾害损失作为根本宗旨,振奋精神,抢抓机遇,攻坚克难,采取有力措施,扎扎实实抓好防震减灾各项工作,全力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发展。

三、坚定信心,扎实做好防震减灾各项工作

防震减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全省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坚定信心,牢固树立防大震、救大灾的思想,把全面实施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的10项重大措施作为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坚持防震减灾与经济建设一起安排、一起落实、一起督促检查,夯实地震监测预报基础,突出震灾防御这个核心和关键,努力提升地震应急救援抢险救灾能力,把防震减灾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一)努力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针对我市地震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成灾重的特点和复杂而严峻的地震形势,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震情第一”的观念,加大对监测预报工作的投入,加强对地震监测、震情跟踪和预测工作的组织领导,全力配合完成“十一五”建设项目,积极争取省地震局“十二五”防震减灾重点项目,努力推进我市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做到科学规划,优化台网布局,逐步实现地震观测项目多元化、数字化和科学化。各县(区)要加强群测群防队伍建设,保证每个乡(镇)、每个社区都有一名防震减灾宏观联络员,并定期或不定期对防震减灾宏观联络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群测群防队伍在异常现象收集、灾情信息报告和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的作用。各级地震部门要倍加努力,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加强地震活动趋势的分析研究,积极探索地震孕育和发生的规律,努力提高地震预测水平;要强化震情跟踪,不断完善震情跟踪工作方案,力争对可能发生的破坏性地震作出具有救灾实效的预测预报;要严格会商制度,对出现的地震前兆和重大异常情况,及时组织分析会商,提出研判意见,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在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中,一定要把握好“内紧外松”的原则,对地震趋势要严格控制知情范围,严防地震传闻发生。

(二)全面提升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地震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现象,虽然人力不能控制地震的发生,但只要做好防御工作,完全可以大大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为此,各级各有关部门务必进一步加强和全面提升地震灾害预防体系建设,深入贯彻落实《防震减灾法》和10项重大措施,认真履行法律赋予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职能职责,依法管理防震减灾工作。一是要打牢防震减灾的社会基础。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普及地震灾害防灾知识的通知》和《关于在全省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展防震减灾知识教育和防震演练的通知》精神,各县(区)要定期组织群众性的防震避震应急演练,特别是地震重点危险区,每年至少要组织开展一次应急演练,大中小学校每学期要组织一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各级教育部门要把防震减灾知识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市、县(区) 行政院校要把防震减灾知识纳入党政干部培训教学计划,切实提高大、中、小学生等重点人群的防震减灾意识和领导干部的应急管理水平;各级宣传、地震部门要按照“主动、慎重、科学、有效”的原则,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宣传方式,继续推进防震减灾知识“六进入”活动,进一步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和普及率,提高人民群众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二是要依法加强各类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工作。项目规划和建设,要充分听取地震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把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基本建设审批程序,依法加强对抗震设防工作的监督管理。审批部门要把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内容,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未包含抗震设防要求的项目,一律不得批准开工建设,从源头上杜绝地震安全隐患;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项目,必须按照高于当地普通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建设、地震部门要经常组织开展抗震性能检查,特别是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人员密集场所、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和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对排查出的薄弱环节,要根据不同情况责令限期整改;教育、建设、水务、地震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做好中小学校d级危房改造、校舍安全工程、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水利设施除险加固工程的建设工作。三是要提高城市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各县(区)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要做好中心城区的减灾规划和防震应急准备,结合城市广场、绿化地、公园等建设,规划和设置必要的紧急疏散通道和避难场所,配置必要的避险救生设施。

(三)进一步增强地震应急与救援能力。地震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各县(区)、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立足于“防大震、救大灾”的思想,做好应急备震工作。一是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强化地震应急预案的实效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建立地震应急预案督查制度,加大对地震应急预案制定和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加强应急培训,适时组织地震应急演练,进一步规范抗震救灾程序,明确地震现场救灾和后方指挥的责任,建立上下联动的地震应急抢险指挥视频信息系统和协调机制,为实施指挥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和信息保障。二是要建立和完善地震应急物资和资金储备制度。各县(区)和有关部门要根据地震灾害应急物资需求量大、种类多、时限性强的特点,采取商业储备和专业储备相结合的方式,合理确定储备品种,科学增加储备规模,提高救灾物资储备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充实救灾帐篷、棉被、衣裤、粮油食品、医疗药品的储备,尽最大可能满足灾民基本物资和基本医疗的需要。三是要建立和完善救援体系。各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进一步强化灾民安置、伤员救治、疫情防控、工程抢险、气象监测、安全事故处置、次生灾害防治等地震应急救助保障体系,交通、电力、通信、无线电管理部门要落实保通预案,确保震后及时畅通。四是要加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市上将成立以市公安消防部队地震应急救援队伍为依托,部队紧急救援队伍为主体,各有关部门专业救援力量为骨干,具备基本抗震救灾知识的志愿者队伍为补充的市综合应急抢险救援支队,全面负责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灾害,火灾、交通、化学危险物品泄露、建筑物倒塌、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等需要抢险救援的行动。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增购专业设备,加强日常演练,完善调动程序,确保抢险救援队伍拉得出、用得上、发挥得了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