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文化建设的途径

文化建设的途径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31 15:10:57

文化建设的途径

文化建设的途径篇(1)

关键词:企业 文化建设 重要性 途径

企业文化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心理和行为方式,是企业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反映了企业的精神面貌,而且有利于振奋斗志,提高劳动生产力和员工素质,具有导向、凝聚、协调、规范、鼓励、诚信功能,对企业发展、造福员工、造福社会有重大作用。可以肯定地说:企业声誉靠文化传播,企业素质靠文化来提高。企业文化建设对推进企业持续发展有其不可代替的作用。正因为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因而越来越被更多的企业所重视。

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不仅是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个实践问题。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西北地区的古城西安,一个民的企业在改革开放阳光的沐浴下,研制出“黄河彩电”名牌产品,它以设计美观、技术先进,面目清新的良好性能获得了“质量免检”的招牌,引领着时代潮流,很快腾飞出三秦大地,红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然而骄傲自满的黄河人,在金字招牌光环的照耀下,产品质量未进行持续的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未得到持续的发展,依然如故,终于因市场经济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提升被无情的抛弃而倒闭。黄河彩电倒闭的主要原因就是黄河彩电人缺乏持续的创新精神和敬业精神,企业价值观念发生了错位,放弃了应负的社会责任,理所当然地受到了“上帝”的惩罚。

而同样是电子产业企业的海尔公司却另是一番景象。海尔模式有很多。其“提出理念――推出典型案例――形成制度”的三部曲经营模式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秘诀就是“靠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构成的管理体系。至今我们还记得海尔公司发生的砸冰箱事件。那是1985年,海尔从北京引进了世界一流的冰箱生产线,一年后有用户反映海尔冰箱存在质量问题,海尔公司在给用户换货后,对仓库冰箱进行了检查,发现库存的76台冰箱虽然不影响冰箱的制冷功能,但外观有划痕,时任厂长的张瑞敏做出了有悖于常理的决定,将这些冰箱当众砸毁,并提出了“有缺陷的产品就不是合格产品”的观点,在社会上引起很大震动。正因为这样,才使海尔成为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也是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

中国水电十五局也是靠企业文化破浪前行。他自成立50多年来的发展中迈上了三个台阶,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从走向市场、自收自支,开始企业化管理到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改制成陕西省政府直属的国有独资公司,由国有独资企业整体上划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实现了由地方水利企业向中央电力企业的跨越。从经营方面来讲,自1981年走出国门以来,在国际化经营的道路上奋勇前进,先后在毛里求斯、几内亚、马里和中国澳门等9个国家和地区承接了6个劳务项目和40多个工程项目。这些今非昔比,质的飞跃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自强不息、勇于超越的企业精神。

在当前市场国际化,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更重要,我们不仅要在理论上认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从实践上要重视对企业文化的建设。紧紧围绕企业文化。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和发展。

一是会议推广途径。

会议的过程是工作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尤其是团体学习的过程,它传播着企业的价值观,规章制度及行为规范,更传播着对企业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判断,随着这种活动的反复开展,企业的文化理念也就逐步渗入了企业人的血液。

二是日常管理推广途径。

日常管理推广途径是解决企业文化理念落地的问题,我们日常所说的企业文化建设“三分定位、七分宣贯”讲的就是这个意思。“三分定位”决定了企业文化的成与败,甚至决定了企业的生与存。“七分宣贯”,说明了宣贯工作的重要性,如果企业文化一旦定位,就要坚持宣传贯彻,否则再好的企业文化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无济于事。

三是教育培训推广途径。

教育培训推广是一种组织传播、一种人际传播。培训内容、培训讲师、培训质量及培训环境,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四是活动推广途径。

活动推广途径就是企业文化通过企业举办的文化活动,把企业文化传播和渗透到意识层面进而转化为行为层面,最终实现企业文化自觉。我们通常举办和开展的“安全文化培训”、“技术比武”、“演讲比赛”、“岗位练兵”、“文艺晚会”等活动就是我们所说的企业文化活动。

五是领导班子建设途径。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还必须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大力开展创四好(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班子活动,使企业领导班子成员清廉务实的优良作风取信于职工,成为践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政治核心。

参考文献:

[1]谢晓霞.企业文化与企业信息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4).

文化建设的途径篇(2)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 必要性 途径

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科学理论即企业文化,劳伦斯.米勒曾说今后的500强企业将是采用新企业文化和新文化营销策略的公司。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是一个企业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企业的发展不仅要依靠有效的经营机制,还要依靠一种精神理念去统一人们的思想和约束人们的行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文化越来越成为支配企业成败的关键性因素,企业文化建设可以说是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有形力量,对员工的思想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员工的归属感、创造性和积极性。因此,我们在感知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同时,还要挖掘出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企业进行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从本质上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灵魂。有一种说法叫做一年企业靠运气,十年企业靠经营,百年企业靠文化,企业文化有三种不同的文化形态,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这三种文化是企业进行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因此一个企业是否优秀,不仅要看其创造的社会财富的多少,还要以企业文化作为衡量标准,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也是一个企业最具吸引力的地方。

2.深化企业文化建设,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绝大部分企业管理者将增强核心竞争力作为价值取向,因为企业之间的竞争大多为产品的竞争,决定一个企业在产品市场上竞争优势的是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外在表现形式,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文化的最高表现形式,能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首先,企业文化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能潜移默化的引导企业员工建立起同企业相似的对未来的美好愿景,为实现企业奋斗目标而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企业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把员工的价值取向提取出来融汇贯穿成企业特有的价值观念,这个价值观念引导职工尽其所能为企业的共同目标努力奋斗。其次,企业文化可以增强企业向的凝聚力。企业文化本身就是一种企业集体智慧的表现,是企业各个员工智慧的结晶,反过来,企业文化又能带动员工使自己的价值观念与企业文化靠近,受到企业文化的熏染,从而使企业内部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团结意识。

二、企业进行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1.利用企业外部和内部的现实条件,结合企业的具体目标来建设文化模式。不同的企业适合不同的企业模式,因此文化模式一是要适合企业的发展,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及自身的内外部客观条件来建设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只有这样,企业文化才有可能形成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企业要采取辩证的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善于发扬和继承本企业的优良传统,挖掘出优秀的企业文化。

2.着重发挥企业管理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领导作用。企业领导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会直接影响一个企业其文化的核心内容。企业领导也是企业价值观的缔造者、企业观念转变的带头者和文化创新的推动者,应为领导对客观事物的看法与评价可以影响他的行为和企业也发展理念,所以企业领导者的价值观决定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的价值观又决定企业文化的特点。企业面临的形势是多种多样的,同时也是变幻莫测的,因此企业文化要跟着去适应和调整,这种“适应和调整”就是要自上而下的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努力实现文化的变更与创新。既然是企业管理者和领导者,企业文化的取舍当然也离不开企业领导者的力量,只有这样,企业文化建设才不会偏离企业发展的轨道而越走越远。

3.以人为本,使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人力资源因素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威廉·詹姆士教授发现了一个员工仅仅需要发挥20%~30%的能力就能保住自己的工作而不被解雇,但如果受到有效的激励,其工作能力就能发挥出80%~90%的水平。因此企业要充分考虑员工的利益,要以人为本的采取有效的办法在精神上或物质上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重视员工的个人需求,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另外要不断拉近企业与员工的距离,培养员工强烈的企业归属感,这样既能满足员工的个人需求又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建设,以人为本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企业员工目标和企业目标的有机统一,这是一种全体员工与企业利益共同发展的管理理念。成功的企业还必须是学习型组织,通过不断地进行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来凝聚企业员工的智慧,实现组织奋斗目标的,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和学习型组织的建立是相通的。

参考文献:

[1]林海斌.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J].党政干部学刊,2012,08

[2]闫永贵.浅谈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和必要性[J].辽宁财专学报,2004,04

文化建设的途径篇(3)

关键词: 实验室 文化建设 内涵 途径

实验室作为大学的心脏,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协同创新、服务地方的重任,是高校建设发展的基石。以往,高校实验室建设重点倾向于硬件投入,呈现体量发展模式,自从国家将“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文化建设命题后,高校开始逐渐重视和发展实验室文化建设,并不断凝练实验室文化品质和特色。

一、实验室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高校实验室建设经费持续增长,大多用于采购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条件保障,有效提升了教学科研水平。但是,实验室建设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发展理念不清晰、发展目标不明确、资源购置重复浪费、协同合作意识淡薄、实验环境脏乱等,严重影响到实验室整体形象和师生认同感。文化建设的功能恰恰是解决精、气、神的问题,通过不断挖掘治学传统,培育符合时代精神和现代科学发展规律的实验室文化,树立科学严谨的实验室精神;破除陈旧制度,坚持合理制度,不断创新制度的措施、方法和条件,适应时展需求;优化环境建设,集中展示实验室的发展历程、文化底蕴、研究成果及人才培养质量等内容,体现实验室特色,增强软实力的感召力,从而吸引汇聚社会多方资源,推动实验室跨越式发展。

二、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

实验室文化是大学文化的一种延伸,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精神文化是实验室文化的灵魂,集中表现在实验室的治学理念、发展战略和价值观念,它是一种追求科学真理、崇尚学术、求真务实的文化;制度文化是实验室文化的保障,集中表现在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它是约束和规范成员的行为准则;环境文化是实验室文化的气质,集中表现在工作环境、建筑风格和学术氛围,它是展现综合实力和物质形态的标志。

实验室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第一,它具有延续性,实验室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往往通过几代人的坚持与发展,形成历史积淀,并不断影响着新成员的思想与行为;第二,它具有全面性,实验室文化是多维度的集合体,体现在建设过程的方方面面,涵盖范围广泛;第三,它具有发展性,技术的革新必定会带来变化,实验室文化在保持传统和主流的基础上,要不断进行开拓创新,丰富文化体系内容。

三、实验室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1.明确建设理念和目标,形成实验室品牌与特色。

建设理念是主线,工作目标是方向,实验室只有按照既定思路建设和发展,才能避免出现方向混乱、人员分流、经费分散的现象,坚持发展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因此一定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建设理念和目标,不能急功近利,为追求短期效应而改弦更张,导致工作没有积累和延续,更不能因人事变动而改变建设思路,导致发展方向不集中,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任何实验室建设都不可能涵盖所有内容,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需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整合资源,集中突破若干方向,形成品牌和特色。国家提出“双一流”发展战略,将大力推进实验室品牌与特色的形成与发展。

2.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

规章制度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必要保障,是监督和约束成员行为的有效手段,是提高管理水平的依据。坚持与时俱进,才能保证实验室良好运转并健康发展,才能保证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当前,大部分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内容陈旧、流于形式、不易操作,已无法适应工作需求,师生必然不会重视和遵循执行,因此,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有效的制度完善是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同时,规章制度的内容要通俗易懂、全面具体,方便师生理解和执行,最关键还是在于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执行不到位就是一纸空文,毫无意义。奖惩激励机制是规章制度顺利实施的保障,有助于形成有章可循的工作氛围,奖励先进,惩戒违规,可增强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更能促进实验室文化行为的养成。

3.重视实验室环境文化建设,增强师生的认同感。

实验室是开展教学科研的重要场所,是师生共聚研讨方案的最佳场合。知名实验室通常会拥有自己的形象标志和建筑风格,这是实验室文化精神的凝练和传承,能够带来强烈的文化熏陶。实验室走廊是文化建设宣传的主阵地,可从中展示科学家名人警句、实验室历史发展进程、大型仪器设备功能介绍、学生科创作品等内容,塑造良好形象。互联网平台是文化建设宣传的新渠道,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可以迅速传播实验室的文化特色,形成社会影响力。此外,统一规范的形象标识必不可少,它有助于培养师生的集体荣誉感和文化认同感。

4.营造创新氛围,鼓励改革和团结协作。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源泉,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催生新思路与新成果。在初期,创新想法是不容易被接受的,如果没有良好的氛围,则很有可能会在质疑中退缩,因此要大力倡导创新精神,允许出现改革思维和自由探索,并提供必要的条件支持和保障,增强大胆创新的自信心;团队协作是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个体发展时代已经过去,任何成就都是一系列研究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实施跨团队、跨校、跨国的合作机制,有助于碰撞产生学术观点,形成竞争合作的健康环境。

5.提高国际化交流水平,寻找差距和对策。

相对而言,国外实验室建设水平更完善科学,有可学习借鉴之处。因此,每年可组织开展境外实验室学术交流活动,这样有助于开阔视野,改善观念,帮助形成新思路;组织实验室技术人员考察培训,掌握最新前沿动态,带动国内理念的更新完善;同时,可以邀请实验室建设和管理领域专家来校交流访学,传授先进管理经验。

实验室文化建设水平是决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衡量标志,需要紧跟国家发展形势,大胆改革创新,营造和谐发展的积极氛围,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进步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贾阳.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建设管理创新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5):268-270.

[2]石瑛,吴其光.实验室文化的内涵及其构建[J].教育探索,2010(11):81-82.

[3]刘国瑜.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创新文化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25):241-243.

[4]杨文生.高等院校理工科实验室文化构建实践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8,7:127-129.

[5]王勇,竺志超,杨金林,马善红,吴跃成.高校工科实验室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9(36):190-192.

[6]张丽亭,李建军,朱金波,刘银.浅论理工科院校的实验室文化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3,25:226-227.

[7]王冰.与时俱进,加强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12):23-26.

[8]张原,李鑫,杜兴号.高校实验室文化的内涵及建设途径[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3):15-19.

[9]周守喜,胡毅,石东平.论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6,4(5):95-97.

[10]姚熹.试论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内涵与研究方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5(9):1-6.

文化建设的途径篇(4)

【关键词】校园文化 物质文化 精神文化 制度文化 最高境界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a)-0222-03

正文

所谓校园文化,一般来讲,是一所学校所形成的文化现象。它是在社会主体文化主导下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是学校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积淀起来的、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校园文化包括三个方面,即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韵,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手段和载体。校园文化的功能集中体现在“育人”二字上,具体说来具有教育示范、价值导向、规范约束、凝聚激励和提高素质等多方面的育人功能。

一个学生从上幼儿园到大学毕业,大约有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时间是在校园里度过的,校园文化直接影响着人的思维品质、行为价值和认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正处于不定型时期,因此我们不能指望举办一次报告会、一次讲座、带他们观看一场电影等,就能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就能把他们塑造得尽善尽美,而是要立体地、全方位地、反复地运用校园文化形式和文化手段,对他们进行感染、陶冶、磨炼,才能收到春风细雨润无声、滴水穿石的效果。因此,及时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农村中学的教育资源比较落后,近几年来,又有不少地区的家长长期外出打工,留守学生逐年增多,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功能薄弱,师资水平参差不齐,不少学校仍重视应试教育而轻视素质教育,部分教师教育理念陈旧,不少中学生胸无大志。厌学情绪严重,甚至染上了一些坏习惯,给发展农村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加强农村中学的校园文化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在90年代,我校开始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从许多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实际的建设工作中积累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12l世纪以来,我校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定位更加明确,探索力度加大,建设步伐加快,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在新形势下农村中学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累了多方面的有益经验。下面就绪合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谈几点关于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1 创建优美的物质环境

物质环境是校园文化的硬件,没有完备的硬件系统,校园文化建设就得不到健康的发展,为了优化育人环境,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我校从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学校历史,师生规范,发展规划等方面综合考虑,创建了特色鲜明,统一和谐的校园形象。

1.1加大经费投入。科学规划校园整体布局

我校领导班子到外地考察、学习,聘请相关专家到我校进行发展规划设计,现在我校占地面积37296平方米,校舍面积10527平方米,学校布局合理,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分开。建有教学楼、科学实验楼、男生公寓楼、女生公寓楼、综合楼、学生餐厅,等7个功能楼(房),各种功能楼房的配套设施齐全,先进。教学、行政、生活用房基本齐全。有400米跑道运动场1个,篮球场6个,排球场1个,其他运动设施配套齐全。硬化规范了校道(铺了水泥或花砖,并分别命名厚德路、求知路等),美化绿化了整个校园,使学校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美丽幽雅。

1.2重视人文建设,提高校园文化品位

处处是教育之地,是我校力求让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体现出学校文化特色和有底蕴校园建设的原则。我校设计了校徽和校服等标志物,校园内张贴名人字画,布置了标语画廊、花圃、雕塑等,体现出了环境育人的氛围。走进学校,处处悬挂、书写、树立着标语,多是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性话语。橱窗展示了学校的办学特色,优秀教工和学生、师生活动及各年级主题和学生作品。板报有学生轮流更换新的内容,充分利用了各种文化宣传阵地。2012年,县教育局又投资为一线教师配备了电脑,我校自筹资金建立了网站,充实网络教育资源,形成了自成体系的网络文化。成立了“多媒体制作、电子备课工作室”、“学习主题网站点”等,并组织开展了电脑动画制作、网页制作等信息技术第二课堂。

1.3人人参与,构建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寝室文化

文化建设的途径篇(5)

关键词:矿山;安全文化;建设;途径

中图分类号:[T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矿山是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流程的龙头,自1982年投产以来产量逐年上升。要实现长周期安全生产,就必须具有金川矿山特色安全文化理念,使广大员工自觉地从内心深处认同的安全文化理念,培育各级人员的安全文化意识和安全价值观念,不断强化各级人员的规则意识、制度意识、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安全生产中高度自觉和自律,把金川矿山特色的安全文化理念变为各级人员的自觉行动,达到人人是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实现零伤害的目标。

一、要以坚持强化现场管理为基础

一个企业是否安全,首先表现在生产现场,现场管理是安全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员工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不仅要同自然环境和机械设备等作斗争,而且还要同自己的不良行为作斗争。因此,必须加强现场管理,搞好环境建设,确保机械设备安全运行。同时要加强员工的行为控制,健全安全监督检查机制,使员工在安全、良好的作业环境和严密的监督监控管理中,没有违章的条件。为此,要搞好现场文明生产、文明施工、文明检修的标准化工作,保证作业环境整洁、安全。规范岗位作业标准化,预防“人”的不安全因素,使员工干标准活、放心活、完美活。

二、要坚持安全管理规范化

人的行为的养成,一靠教育,二靠约束。约束就必须有标准,有制度,建立健全一整套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机制,是搞好企业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

首先要健全安全管理法规,让员工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违反规定应该受到什么样的惩罚,使安全管理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对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特别是关键岗位、特殊工种人员,要进行强制性的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使员工真正懂得违章的危害及严重的后果,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关键在于落实各级干部、管理人员和每个员工的安全责任制。

其次是要在管理上实施行之有效的措施,从公司到工区、班组建立一套层层检查、鉴定、整改的预防体系,公司成立由各专业的专家组成的安全检查鉴定委员会,每季度对公司重点装置进行一次检查,并对各厂提出的安全隐患项目进行鉴定,分公司级、厂级、整改项目进行归口及时整改。各分厂也相应成立安全检查鉴定组织机构,每月对所管辖的区域进行安全检查,并对各工区上报的安全隐患项目进行鉴定,分厂级、工区级整改项目,落实责任人进行及时整改。工区成立安全检查小组,每周对管辖的装置(区域)进行详细的检查一次,能整改的立即整改,不能整改的上报分厂安全检查鉴定委员会,由上级部门鉴定进行协调处理。同时,重奖在工作中发现和避免重大隐患的员工,调动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形成一个从上到下的安全预防体系,从而堵塞安全漏洞,防止事故的发生。

三、要坚持不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人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只有高素质的人才、高质量的管理、切合企业实际的经营战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在提高人的素质上下功夫。近几年来,矿山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大多数是员工处于侥幸、盲目、习惯性违章造成的。这就需要从思想上、心态上去宣传、教育、引导,使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这是一个微妙而缓慢的心理过程,需要我们做艰苦细致的教育工作。提高员工安全文化素质的最根本途径就是根据企业的特点,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安全文化教育,以创造和建立保护员工身心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围为首要条件。同时,加强安全宣传,向员工灌输“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创造效益”、“行为源于认识,预防胜于处罚,责任重于泰山”、“安全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你自己”等安全观,树立“不作没有把握的事”的安全理念,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形成人人重视安全,人人为安全尽责的良好氛围。

四、要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活动

企业要增强凝聚力,当然要靠经营上的高效益和职工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心灵的认可、感情的交融、共同的价值取向也必不可少。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活动,是增强员工凝聚力,培养安全意识的一种好形式。因此,要广泛地开展认同性活动、娱乐活动、激励性活动、教育活动;张贴安全标语、提合理化建议;举办安全论文研讨、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讲、事故安全展览;建立光荣台、违章人员曝光台;评选最佳班组、先进个人;开展安全竞赛活动,实行安全考核,一票否决制。通过各种活动方式向员工灌输和渗透企业安全观,取得广大员工的认同。对开展的“安全生产年”、“百日安全无事故”、“创建平安企业”等一系列活动,都要与实际相结合,其活动最根本的落脚点都要放在基层工区和班组,只有基层认真的按照活动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扎扎实实的开展,不走过场才会收到实效,才能使安全文化建设更加尽善尽美。

五、要坚持树立大安全观

企业发生事故,绝大部分是职工的安全意识淡薄造成的,因此,以预防人的不安全行为生产为目的,从安全文化的角度要求人们建立安全新观念。比如上级组织安全检查是帮助下级查处安全隐患,预防事故,这本是好事,可是下级往往是百般应付,恐怕查出什么问题,就是真的查出问题也总是想通过走关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又如安监人员巡视现场本应该是安全生产的“保护神”,可是现场管理者和操作人员利用“你来我停,你走”的游击战术来对付安监人员。

文化建设的途径篇(6)

关键词:校园文化 建设 教育 方法 途径

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四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最有效的途径和最重要的方法。

一、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它能直接把特有的美传送到人的内心,它对人的教育是第一的、最有效的。

1、加强硬件建设,增强环境的潜在育人功能。

(1)我校教学楼正中修建了一座雕塑,造型结构是:一本书托起一把钥匙,钥匙的正中含着一棵镀金圆球。它的寓意是:用知识的钥匙开启智慧之门,放飞翅膀到达理想的彼岸。造型醒目耀眼,激励着每一名学生奋发图强,争创佳绩。在其他兄弟学校也看到过各种雕塑,都有其特殊的寓意,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管理特色。

(2)要有标准的活动场地,至少不能雨后泥泞,保证学生正常的室外文体活动开展。

(3)修建标准的旗杆护栏,这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

(4)搞好校园绿化和美化

把学校变成花园、学园、乐园。从草坪、花台、假山、喷池、绿篱、果木等规划,都要精心设计,让鲜花四季不败,绿色永驻校园,体现出与校舍相映衬的科学性,使学生在赏心悦目的环境中得到陶冶。

2、加强了辅助设施的建设,强化环境育人的功能。用警示标语、宣传橱窗等宣传工具等强化环境育人的教育氛围,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1)把教学楼墙体上的“团结、勤奋、求实、进取”八字校风是高120厘米,宽100厘米的烫金大字,高高耸立在教学楼顶正中,一眼望去,给人以无穷的振奋和鼓舞。

(2)校园围墙上镶嵌着红色26字办学方针,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打造人民满意的教师,培养人民满意的学生”。

(3)楼体两侧根据校园阶段性活动主题更换宣传标语,突出主题。

(4)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第一,创办宣传橱窗,反映校风校纪,表扬先进典型事例,定期更换。笫二.创办文学社团、校园之声广播站,举办学科讲座.由学校团、队、学生会领导。采访报告本镇、本校先进人物、编印小报、定期播音,弘扬校园文化的主旋律。第三,设立阅报栏,可取名“博览、知识海洋、知识血液、知识长廊”等,一个学校应该订有十种报纸以上,每日更换。让同学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邀游,去探索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第四,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看一份报纸,看一本好书,会唱一首好歌,会说一句格言;学校图书馆每日开放,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图书.扩大阅读面,使学生对书的爱好成为首要爱好.自觉抵制“消极文化、角落文化、垃圾文化”。校园内增设了板报、宣传橱窗等,以班为单位定期更换。

(5)为了让所有的设施都会“说话”,我们还开展了“我与花草树木交朋友活动”,每一棵树都有主人,每棵树上都有主人寄语;我们还把自然区划分给各个班级,每区都有警示牌,上面有班级的口号,日常的护理由各班负责。不用安排固定时间搞大扫除,因为日常的维护已经变成个班的自觉行动,校园环境清新、优雅,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了师生的情操。

二、加强制度建设

学校的各种制度是学校管理的依据,它也有着自身的文化特征,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本课题研究初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对原有的各项制度、计划和方案进行了一次清理、整合,剔除其中已经不符合时展要求的条文,合并其中重复的内容,添加、充实了部分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的内容,同时,根据学校整体工作的需要相应地增加了一些制度、方案和规范等。如:制定各项评比制度,定期表彰奖励“文明班级、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十佳学生、各科能手”,给有进步的学生发进步奖,鼓励学生立志成才。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1、体育活动、课间活动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为依据,除了每年两次的全员性运动会外,坚持冬季阳关体育场跑和每天一小时的大课间活动,活动力求体现全员性、趣味性,更好的促进师生健康发展。

2、开展主题班队会活动

针对各年段少年儿童的特点,实施分阶段有针对性的教育,力求学生能形成“五种能力,实现一个目标”即收集资料能力、组织能力、策划能力、讲演能力和表达能力,实现教育目标。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组建篮球、美术、音乐、舞蹈、科技、生物、微机等兴趣小组,分组定期开展活动,专人辅导,让每个学生的才能得到发展。几年中,我校师生参加上级活动多次获奖。其中,教师耿那以成为我县文化馆业余歌手,多名在上级举办的绘画、歌舞、演讲等方面获奖,他们的学业成绩也因此而遥遥领先。

文化建设的途径篇(7)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大学文化建设 有效途径

近年来,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院校飞速发展,从规模竞争开始转向全方位激烈竞争,而内涵建设成为目前高职院校重点发展的领域。大学文化是大学精神和品牌的重要体现,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就办学历史较短的高职院校来说,其大学文化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如何从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出发,定位大学文化的建设,探索对大学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突出大学文化的高职特色?本文将着重围绕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一、高职院校大学文化的特殊内涵

大学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学校发展过程中以校园为空间,以师生员工为参与主体,逐渐形成以观念文化为核心的实体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相统一的群体文化。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相关文件精神,高职院校的定位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是一种高等专业技术教育,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方位发展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目标。因此,高职院校的大学文化作为院校的灵魂和核心,应该按照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定位,构建出高品位、高层次,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职业人文素养突出的文化体系。我们具体可以这样赋予高职院校的大学文化相应的内涵。

(一)观念文化。

观念文化是高职院校大学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是在长期的校园实体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学校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学术风范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主要通过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办学传统、办学理念、发展目标、价值观念等表现。

(二)实体文化。

实体文化是一种以显性为主的文化,可分为基础设施文化、环境布局文化,包括校园布局、建筑雕塑风格、校园绿化美化和学校活动设施等。它是高职院校的大学文化建设的前提和条件,是观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和载体。良好的、富有个性特色的校园建设能够对师生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各种可视载体展现和传播院校的理念、精神和追求等。

(三)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高职院校的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一切文化活动的准则。它包括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学校的管理体制、组织机构、生活娱乐方式、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等。制度文化具有强烈的规范性、组织性、秩序性的特点,它对于规范师生的言行,维护学校良好的生活、学习、工作秩序,培养师生良好的品行,搞好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制度文化从根本上决定着大学的正常运行和创新发展。

(四)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指师生在创造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文化行为,它包括教师的教学科研活动、学生的课外文化活动等。它的具体形式是多样的,如文化娱乐活动、科技学术活动、社会实际活动等。高职院校在进行行为文化建设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更多地融入“职”的特点,使之成为学生培养职业综合素质的平台。

二、高职院校大学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大学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精神缺失较为严重,即观念文化的缺失。

大学精神是师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理想的集中体现,是师生为其价值追求的动力,是大学之所以存在和发展的精神核心,也是文化建设的精髓。但是高职院校由于办学历史不长,大学精神缺失成为其文化建设普遍存在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自由精神、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和人文精神尚未成为师生员工的群体意识和共同追求,校园多呈现出功利色彩,弥漫着浮躁气息。

(二)办学理念不明晰。

办学理念是学校的指导思想、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是大学文化的灵魂。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方式和认识的限制,高职院校在发展的实际过程中,对于自身的定位不明,很多院校没有形成明确的、科学的办学理念,或者虽然提出,但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中、实体中,而没有成为行动的指南。

(三)校风欠佳。

校风是师生在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形成的风尚,包括教风、学风和作风等方面,是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重要体现。校风是一种稳定的精神状态,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师生的思想和行为,其成效可以直接决定学校的命运和师生的未来。目前高职院校由于生源成绩水平较低,学校运行管理体制尚未成熟等原因,在校风建设上普遍存在一定不良现象。例如学院机关服务意识不够、创造性和进取心不强、办事缺乏制度化、配合力度不够、团体意识不强;教师主人翁意识缺失、对自身教学水平要求过低、对学生要求不严,甚至放任迁就学生;学生普遍存在混日子、混文凭的心理,学习目标不明晰、态度不端正,迟到、早退、旷课、课堂违纪等现象较为普遍。

(四)实体文化建设缺乏创新。

相对于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高职院校的实体文化建设力度是最大的,在起初的规模发展的指导思想影响下,高职院校的硬件设施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学生活动场地严重匮乏,不能满足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等基本需要;校园建筑和环境布局没有体现出高职院校特有的观念文化,缺乏高雅的人文景观、人文气息;实训环境建设投入不足,等等。

(五)制度文化不健全,相对滞后。

制度是学校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高职院校由于尚处于探索发展时期,制度建设不健全、不完善、滞后的现象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依法依制治校、民主治校的进程发展缓慢;学校管理体制不畅,甚至混乱,管理权限过于集中,系部权限过小;管理人员责权不清,制度意识缺失,存在越位、扯皮、有事无人干、有人无事干及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制度建设缺乏创新性,普遍存在简单照搬大本院校规章制度现象,无法满足高职院校的特殊办学目标的需要,未能突出“职”的特点。

(六)行为文化管理力度不足,缺乏引导。

作为高职院校大学文化的重要内容,行为文化建设直接影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是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要园地。但是由于对校园文化活动认识不足、物质投入不足及没有有效管理、引导等原因,导致校园活动表面上热闹非凡,而实质上混乱、单薄且层次不高。具体表现如校园活动多为体育活动、娱乐活动和商业活动,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道德实践活动、宣传教育活动、学术交流活动、科技竞赛活动、文化艺术活动等较少;内涵足、层次高的校园活动没有形成规模化和传统化;学生社团不够活跃,且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引导,社团活动基本处于较无序的状态,没有真正起到主阵地的作用。

三、高职院校大学文化特色建设的有效途径

高职院校的大学文化建设应突出自身的鲜明特色:一是“高”,其大学文化应该具有大本类高等教育文化的内涵和共性;二是“职”,其大学文化应该以高职院校的定位“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实用型高技能人才”为导向,突出自身的特点,即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品德三位一体的素质结构的文化环境,使之对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产生影响。

(一)观念文化的建设。

1.加强塑造大学精神

很多高职院校大多是由中专学校升格而成的,有一定的办学历史及相应的文化内涵,但是作为普通高校编制时间尚短,很多院校文化带有比较浓的中专或中学校园文化色彩。在进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如果不注重大学精神的培养,势必造成“有大学之名、无大学之实”。没有大学精神的大学不算名副其实的大学,因此,高职院校的大学文化建设首要问题是大学精神的塑造,即应该具有大本类高等教育文化的内涵和共性。这就须做到,首先明确高职院校是大学而非培训机构,更不是中学的大学意识;其次把自由精神、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和人文精神积极贯穿于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环节中,使师生员工不断受其熏陶,形成精神追求。

同时学校精神是支撑师生践行办学理念,实现奋斗目标的动力,高职院校还要注重自身的另一个特征“职”,加强对师生进行创新意识、诚信意识、成才意识、技能意识的培养,形成符合自己办学理念的校训思想,引导师生为共同理想和事业而追求。如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将“重知识,更重能力,尤重品德”奉为校训,训导师生努力做德才兼备的职业人。

2.明确办学理念

作为学校的基本指导思想,办学理念反映着学校的办学宗旨,决定着学校的办学风格。因此,对学校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应“以服务为宗旨”为价值追求,在办学理念上,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如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出发点,以质量为立足点,服务地方经济,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办学理念。同时,还要注意吸收国内外同等类型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出更符合时代特征、自身职业特色的高职院校办学理念。

3.狠抓教风、学风和作风建设

学校的风气包括教风、学风和作风三个方面,其成效直接对师生员工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为此,每个力求发展的学校无不重视学校的校风建设。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更应狠抓教风、学风、作风建设。

教风方面,要在广大教师中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使广大教师树立当好一名人民教师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注重个人思想道德修养,坚持言传身教、率先垂范、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当好学生的楷模,真正树立起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崇高形象。

学风方面,要深入开展学风建设,大力营造学、帮、赶、超的学习氛围。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学习主动性不够。因此,学校要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上狠下功夫,利用和发挥高职教育注重实践教学的特点,使学生在专业实训、企业实习和实践调查中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对专业的学习兴趣,转变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促使形成以成才为志的优良校风。

作风方面,要加强行政部门的服务意识、效率意识、制度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高职院校的各种利益相关者有一个稳定的预期,缓解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合作。

(二)实体文化的建设。

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师生萌发并渐形成一种健康的、向上的、乐观的、美的精神状态和境界。高职院校在校园整体规划建设中,应注重实现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有机统一和协调,同时也要体现出高职教育特色。既要具有人文精神,体现高等教育层次,又要处处洋溢职业气息,展现职业特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首先,加大学生活动场所的建设力度,尤其是教学楼、图书馆、体育场馆、学术报告厅、学生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保证文化活动有足够的空间支持。

其次,在总体规划中要注意把民族性、地区性、时代风格、大学精神有机统一,突出实体设施的精神文化内涵。注重建设反映学校办学理念、办学传统和大学精神的特殊人文景观,可建设有典型意义的景点雕塑,或设立校史陈列馆,可精心打造反映高职学院精神传统的文化标志,如以标志化的外化形态表达办学理念和精神的校牌、校徽、校服、橱窗、板报、教学科研设备等,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赋予每一个建筑、每一部设备以人文精神,使其具有教育意义。

高职院校的实体文化建设在硬件上还要注重实践教学环境的建设。以就业为导向,就需大力发展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打造出适合高职院校的实习实训环境,使学生能够迅速将所学的技能应用与实际。在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注意引入企业文化,让学生体味到职业的气氛和企业的气息。

(三)制度文化的建设。

制度文化建设应从内在和外在层面上进行:

1.内在层面

首先,应建设以价值观为核心的制度文化。制度文化赋予学校管理以价值观的内涵,是学校凝聚力的来源和基础。要使发展历史不长的高职院校的管理进入良性循环的有序状态,最根本的是充分利用个人发挥价值观的作用,在全体师生中确立符合社会和时代需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职业道德观、法纪观、民主观、责任观、质量观、信息观、时效观、审美观、信誉观等,它们构成一个内容丰富的价值体系,推动着学校的管理提升到文化层次。高职院校还应积极借鉴优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如团队协作精神、平等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服务意识,善于思考,学会创新。

其次,加强法制教育和规则教育,倡导依法办事、按规则办事,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法制意识、制度意识和规则意识。

2.外在层面

高职院校应完善和创新制度规范建设。高职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类型,许多制度尚不健全,要充分利用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使得师生的思想和行为在内在制度文化的统领下,外在制度规范的约束下,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首先,加快高职院校的法制化、民主化制度建设,推进“依法治校”、“民主治校”进程。其次,从高职院校的实际出发,应积极探索学院、行业、企业、学生、家长等各利益相关者多元参与、公共治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组织机构、运行机制、院校规章制度及社团活动等方面要突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融入企业机制。目前高职院校把校企合作的理念融入院校制度文化,与优秀企业进行深层次的合作,形成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产学研结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已成为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探索过程中的有效途径。

(四)行为文化的建设。

加强行为文化的建设,必须注重学生活动的开展。首先,各个部门和学生组织在策划学生活动时要从目的、内容、方式上体现出职业特色。许多高职院校举办的各种技能大赛、企业家论坛、公司经理人讲座、学术报告会等系列“职”文化活动,则成为高职院校行为文化的主流。

其次,学生活动的设计应探索不同的主题和形式,形成体系化和传统化,避免学生活动的盲目和无序,引导学生活动向更深层次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方面,可通过成立读书小组、举行演讲会和辩论赛、开展有奖征文活动、参加社会实践等途径,使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受到教育的同时,个人素质得到提升;在学术交流活动方面,要通过举办官员论坛、企业家论坛、名师论坛等高规格的学术活动,增长学生的见识,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充学生的知识;在文化艺术活动方面,要在开设必要的文化课和艺术课的同时,组织开展名作欣赏、文艺汇演、书画展览、摄影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和艺术鉴赏水平;在科技竞赛活动方面,要通过开展创新设计、专业技能大赛、操作比赛、职业规划、模拟招聘等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最后,鼓励成立健康有益的学生社团组织,使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成长。组织和管理好学生社团,将为学生提供发展和展现素质能力的平台,对推进先进校园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存在的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等问题,高职院校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社团的建设,第一,学校应重视学生社团在学校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要认为这单纯只是学生实践自己课余爱好活动的组织,要从人力、物力、资金等方面进行大力鼓励支持。第二,注重学生社团发展的正确引导,鼓励社团向政治理论、文学艺术、体育、社会服务等多层次、多方面发展,并为其配备指导教师,使得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培养得到有效引导、协调发展;重视学术型、专业技能型的建设,各专业应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指导成立专业性较强、具有一定学术研究意识的社团,使学生在社团活动过程中,主动地进行专业的探究。第三,健全社团管理规章制度,规范管理,明确社团运作过程中的责权范围,规范成员的言行,要求学生社团在国家法律政策和学校规章制度允许范围内开展活动。

参考文献:

[1]张德,吴剑平.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史洁.浅谈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结构[J].中国高教研究,2005,(5).

[3]李迈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走向[J].职业技术教育,200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