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灌注桩施工规范要求

灌注桩施工规范要求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02 15:26:48

灌注桩施工规范要求

灌注桩施工规范要求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人工挖孔;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顾名思义,人工挖孔灌注桩是采用人工挖孔的方式完成混凝土成桩施工,此种结构优点在于单核承载能力强,结构性能可靠,而且不需要大型的施工设备即可完成,工艺操作简便,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减少了因建筑施工造成的噪声污染,施工速度快。然而因为人工挖孔灌注桩质量要求较高,因此,本文通过对人工挖孔灌注桩质量管理中的施工准备、施工过程及验收的三个环节着手,提出质量控制措施,保证人工挖孔灌注桩质量,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1.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

1.1深入研究设计图纸,搞清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桩径、桩长、入岩深度、混凝土强度、钢筋型号、钢筋直径、桩顶标高、桩位等要求,并根据地质勘查报告编制人工挖孔灌注桩专项施工方案,并按程序进行审批。对开挖深度超过16m的人工挖孔灌注桩编制的专项方案组织专家组进行专家论证。

1.2考察市场,选择有资质口碑好的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单位,考察施工单位今年所施工项目的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质量。

1.3根据设计图纸准备施工材料。进场钢材必须具有材料合格证明文件,并对进场钢材根据见证取样要求进行现场取样,送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复检,钢材复检检测结果未出前,严禁加工钢材。选择有资质、质量过硬的商品混凝土供货商,保证混凝土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1.4对施工仪器及机具设备进行校核,确保精度符合要求。

2.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2.1根据设计图纸施放人工挖孔灌注桩桩位线,并对桩位进行校核,确保桩位位置准确,桩位线定好后,必须经现场监理复查合格,。

2.2根据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进行钢筋加工、绑扎钢筋笼。钢筋焊条的品种、规格和技术性能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范及设计规定;钢筋笼严格按设计图纸制作,主筋、箍筋、加强筋位置准确,满足规范要求;钢筋笼搬运中必须采取措施,防止钢筋笼变形。

2.3根据已审批的人工挖孔灌注桩专项方案及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工艺进行人工挖孔灌注桩孔施工。采取混凝土护壁施工的人工挖孔灌注桩桩孔挖土,在护壁混凝土强度达到1MPa时方可拆除护壁钢模,以防桩孔塌方;桩径1.2m以上的桩孔多设混凝土支护,每节高0.9~1.0m,厚8~15cm,或加配适量直径6~9mm的圆钢,混凝土采用C20或C25以防桩孔塌方;对桩径1.2m以下的桩孔,井口做高1.2m的1/4砖或1/2砖护圈,下部遇不良土体时用半砖护砌,以防桩孔塌方。对桩身穿越的各土层及桩端处持力层的土质和标高与地质勘查报告提供的土质及标高对比,查看是否相符,如与地质报告不符,及时联系设计单位及地质勘查单位到现场进行查看分析,进行设计调整,按程序出具设计变更手续。

2.4根据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控制人工挖孔灌注桩挖孔深度,桩孔直径、桩孔垂直度,对桩底进行清渣,保证沉渣厚度符合规范要求(端承桩成渣厚度小于等于50mm,摩擦桩成渣厚度小于等于150mm)。如需扩底,为防止扩底塌方,采取间隔挖土扩底措施,留一部分作为支撑,待灌注混凝土前挖除。

2.5对人工挖孔灌注桩地下水及流砂的处理。当桩孔开挖中有少量渗水时,可在桩孔内设小集水坑,随挖土随用吊桶清水;有大量渗水时,在桩孔内挖较深集水井,用浅水泵将水排出桩孔,随挖土随加深集水井;遇涌水量很大时,如桩较密集,可超前开挖一桩,将地下水汇集于此桩,利用浅水泵将水排出桩孔,降低地下水位,开挖其他桩孔;渗水量较大,桩底地下水难以排干时,采用压缩空气清孔底沉渣。与流砂层时,设钢护筒,利用小型油压千斤顶将钢护筒压入土中,阻止流砂。

2.6人工挖孔灌注桩桩孔开挖完毕,按程序验收,由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勘查单位、设计单位、政府质量监督部门相关人员参加,对桩底形状、桩孔尺寸、土质、岩性、入岩深度等进行检验,孔底岩样妥善保存备查,检验合格后,迅速封底。

2.7安装钢筋笼、灌注混凝土,严格按施工方案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按规范要求留设混凝土试块(每50方混凝土留设一组试块,小于50方混凝土的桩,每根桩留设一组试块)。钢筋笼标高到达设计位置后,采用工艺钢筋固定,防止钢筋笼下沉或受混凝土上浮力的影响而上浮,钢筋笼入孔后控制钢筋保护层符合设计图纸要求。混凝土浇筑时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为水下灌注混凝土坍落度要求在160~220之间、干施工灌注混凝土坍落度要求在70~100之间;因桩孔深度一般都超过2m,浇筑混凝土时易发生离析现象,需采取措施防止发生混凝土离析,致使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混凝土浇筑时采取分层浇筑措施,保证混凝土能振捣密实,且两层混凝土浇筑时间间歇不得超过水泥性能要求;在震动界限以前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

2.8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需按规范要求,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验收,严格执行三检制度(即自检、互检、交接检),在施工单位管理人员自检符合要求后,报工程监理部门验收,验收合格签字确认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人工挖孔灌注桩竣工验收质量控制

3.1按施工方案、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对人工挖孔灌注桩进行截桩。根据混凝土试块报告强度对混凝土强度进行评定,保证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3.2按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对桩位进行复核,桩位偏差必须规范桩位允许偏差要求(1~3根、单排桩基垂直于中心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边桩为50mm,条形桩基沿中心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中间桩为150mm),如超出规范要求,需联系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处理。

3.3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对桩身质量进行低应变或声波透射检验,且受检桩混凝土强度必须满足规范要求达到设计强度的70%,且不小于15MPa。当混凝土龄期达到28d或预留同条件混凝土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按规范要求对受检桩进行钻芯检测。根据检测报告判断人工挖孔灌注桩桩身质量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3.4待人工挖孔灌注桩休止时间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时,按规范要求对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承载力进行静载荷试验检验。根据承载力检测报告判断人工挖孔灌注桩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满足要求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5绘制人工挖孔灌注桩竣工平面图及桩顶标高图。

3.6提交完整的人工挖孔灌注桩竣工资料。

4.结语

在现代的建筑工程中灌注桩施工工艺是非常重要的施工工艺,而为了提高灌注桩施工的质量就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施工,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为此,人工挖孔灌注桩工程,在施工准备、施工过程及竣工验收的三个环节必须做好质量控制工作,以确保人工挖孔灌注桩的质量,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国庆,刘明涛.浅谈建筑工程中桩基的施工技术及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23)

[2]郭吉友.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3(23).

灌注桩施工规范要求篇(2)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地质,质量要求

中图分类号:TV5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串场河大桥的中心桩号为K42+601.0,串场河航道等级为V级,通航净空(45*5)m,最高通航水位为2.34m,桥梁与河道交角为50度。本项目经钻探资料表明,桥位区地貌单元单一,岩土层类别较多,层厚变化较大。根据土层沉积时代、韵律、颜色和颗粒粗细,在钻探深度内共划分工程地质层19个亚层。土层岩性大多为粘土,亚粘土和亚砂土。由于高速公路的高平顺性和持久稳定性的特点,对桩基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严格控制工后沉降和差异沉降,针对该标段内地质状况,经过技术及经济方面的综合考虑,本工程采用钻孔灌注桩做基础。

2、钻孔灌注桩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灌注桩系是指在工程现场通过机械钻孔、钢管挤土或人力挖掘等手段在地基土中形成桩孔,并在其内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做成的桩,依照成孔方法不同,灌注桩又可分为沉管灌注桩、钻孔灌注桩和挖孔灌注桩等几类。钻孔灌注桩是按成桩方法分类而定义的一种桩型,钻孔灌注桩与沉入桩中的锤击法相比,施工噪声和震动要小的多,同时能建造比预制桩的直径大的多的桩,在各种地基上均可使用。

钻孔灌注桩主要应用于城市工业、民用建筑和公路桥梁基础;适用于各种地层并可根据不同的地层选择适当的成孔方法,而且不受地下水位高低的限制,均可应用于岸滩、浅水及深水处。

3. 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

本工程的钻孔灌注桩,采用正循环回转钻进,泥浆护壁成孔,水下灌注混凝土成桩的施工方案。钻孔施工工艺以冲击成孔为主。

3.1准备工作:

内容包括施工放样,平整场地,清除杂物和埋设护筒,等施工项目。

3.2钻孔就位

钻机就位前,对钻孔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检查,包括主要机具设备的检查和维修。采用枕木、钢轨作为钻机运行轨道,钢轨枕木连接紧寄存牢靠,确保钻机在钢轨上运行平稳。钻机安装就位必须做到天车中心、转盘中心、钻孔中心在一垂直线上。钻机安装就位后,底座和顶端应平稳,不得产生位移和沉陷。确保桩位准确无误。

3.3泥浆及泥浆循环系统本工程地层上部为亚粘土,地层造浆困难,孔壁不易稳定可能出现漏浆,故施工中孔内泥浆应始终保持良好的性能指针。施工中孔内泥浆以黄粘土或膨润土人工造浆为主。

3.5钻孔施工

根据本工程及地层特点,拟采用冲击钻成孔为主要施工工艺。钻孔前应有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技术和安全交底后方可开始钻进。开钻时应稍提冲击钻头,在护筒内加入黄粘土打浆,并开动泥浆泵进行循环,待泥浆均匀后方可开始钻进。在钻进过程中,要严防各类事故,并要防止异物掉入孔内,损坏钻机钻头。冲击锥每冲击一次应转动一个角度以保证成孔时得到圆桩孔。在砂层和园砾层中使用较大粘度和比重的泥浆,以防止垮孔和漏浆等事故。操作人员必须认真贯彻执行操作规程和施工规范,随时填写钻孔施工记录,交接班时应详细交待本班钻进情况及下一班需注意的事项。3.6清孔

钻孔至设计标高后,稍提起钻具,离孔底20厘米处反复冲击,采用正循环进行换浆清孔,并保持一定水头高度,以防止塌孔。砼灌注前进行二次清孔,确保孔底沉碴和泥浆参数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清孔后的孔底沉渣应小于5cm,泥浆指针:相对密度为1.03-1.1,粘度为17-20s,含砂率小于2%。可利用压风机配合风管清孔,以满足嵌岩桩设计和规范要求。3.7钢筋笼安装清孔完毕,经检查孔深、孔径和竖直度检查符合要求后,即进行钢筋笼施工。

钢筋笼采用在岸上分节制作,孔口吊装准确定位后焊接成整体。焊接采用单面焊,焊缝长度须满足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钢筋笼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制作,各项指针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为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在钢筋上设置“耳环”,串上混凝土滚轮,焊接在钢筋骨架上,每隔四米设置一组,每组四块对称安装。护筒内的上部钢筋骨架,由于与护筒间隙较大,必须在其顶圈上对称焊四个与之间距相匹配的“耳环”以保证钢筋骨架定位准确。钢筋骨架在下放时应注意防止碰撞孔壁,如放入困难,不得强行插入,应查明原因,排除阻力后再下入。钢筋骨架安放后的顶面和底面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3.8灌注水下砼A、根据现场条件及水上施工方案,水下砼采用砼运输车或拖式砼泵输送至孔口漏斗的水下导管灌注成桩工艺。B、现场采用直径275mm壁厚5mm的法兰连接导管灌浆。下管时,做到导管内涂油光滑,导管之间连接处放置橡胶密封圈,确保密封。导管使用前必须做水密试验和抗拉试验。C、砼的搅拌应均匀、和易性好,其塌落度满足设计规范及现场施工要求。砼的灌注应快速连续进行,避免中断。灌注前,必须充分做好准备工作,保证用电供应及各种机械设备的运转等均处于正常状态。砼的初灌量约6m3。D、灌注过程埋管深度必须严格控制在2~6米之间,经常用测绳量取桩砼面高度,以便控制埋管深度。起拨导管时,速度不宜过快,防止导管提出砼面而造成断桩。砼灌注完毕及时清除桩顶浮浆。

4、质量要求

钻孔灌注桩工程施工隐蔽在河床底下,属于特殊过程。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特殊过程的要求进行施工质量控制,对每一道工序的施工质量实行严格监控,确保大桥钻孔灌注桩这一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达到优良等级标准。

施工过程中必须遵循有关规范规定,质量要求如下。

孔的中心位置,群桩允许偏差为100mm,单排桩允许偏差为50mm;

孔径不小于设计桩径;

垂直度允许偏差小于1%;

孔深允许偏差比设计深度超深不小于50mm.

沉淀厚度允许偏差不大于设计规定.

5、结语

钻孔灌注桩施工完毕后,由检测单位对桩进行检测。3根进行了静载试验,静载试验检测结果表明,钻孔灌注桩承载力标准值大于设计要求值;同时用低应变动力对桩基完整性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完整桩占97%,轻微缺陷桩(不影响正常使用),加固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灌注桩施工规范要求篇(3)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一、引言

钻孔灌注桩隐藏于地下,技术复杂。施工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因此,在桩基施工中要严格按照规范技术要求施工,加强质量管理,力争将隐患消除在成桩之前。这就要求施工人员施工前认真熟悉设计图纸及有关施工、验收规范,并核查该地区地质资料,对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后制定出相应的施工方案,施工中真实记载每根桩的施工记录,以便有效地对桩基质量进行控制,要做好文字记录,以留查证。

二、施工质量控制的目的

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必须达到以下几个目标:一是:成桩过程各项指标,包括桩位、桩长、桩径、孔底沉渣、终孔垂直度及成桩材料质量等能满足设计要求;二是:预留混凝土试块强度满足规范要求;三是:桩身完整、匀质,连续性好,无夹泥、断桩等缺陷;④桩极限承载力满足规范规定的验收指标。

三、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一)施工准备阶段

在明确了施工工艺流程滞后。首先要作试桩试验报告,应做好下列内容:报批试桩申请报告;报批试验工艺;施工阶段验证详细勘探;试验核定指标;检查试桩施工;编写试桩结果报告。其次桩基分项工程开工,应包括下列内容:人、材料自检记录、机械设备;试桩总结报告;设计、图纸对比试验。再者应做好现场开工前的准备,包括下列内容:进行测量定位自检,监理审核;护筒埋设检查、测量复核、监理旁站;泥浆池、沉淀池的检查;检查水泥、骨料、水质及其它添加剂数量,其质量是否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是否与批准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报告的材料相一致;检查制作钢筋笼的钢筋型号、种类、数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钢筋加工各部位尺寸、焊接质量是否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等。

(二)、施工准备工作质量控制

1、安排好施工组织方案

施工组织方案是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必须要做的工作,在开工前,应向监理方报送施工组织设计,监理人员审核并帮助施工单位完善施工组织设计。

2、测量定位的质量控制

测量定位,是关系到孔位的准确性、钻孔的垂直度以及控制基准面标高准确与否的关键环节,在具体操作中,要采取施工单位自检及监理人员复检、验收相结合的措施,严格控制其偏差在设计或规范允许的范围内(一般控制在±5cm范围内)。在测量放线中应选用的经纬仪及激光测距仪采用极坐标定位法,桩位测量后,还要用钢尺和相邻的桩位进行校正,以杜绝错误的发生;桩位确定后,用长约300 mm的钢筋钉入地下,用油漆注明以便识别,并做好桩位固定。

四、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一)、成孔过程质量监控

成孔过程质量控制程序。检查孔径、偏位、垂直度、泥浆性能并记录签认。钻进时检查地质情况是否与设计相符,与柱状图进行对比,检查是否入岩,并对入岩深度及时签认。终孔检查孔深、孔径、标高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清孔检查泥浆指标、沉渣厚度是否满足规范设计要求。

1成孔过程关键点质量控制

(1)、孔底沉渣控制

孔底沉渣是影响桩承载能力的重要因素,有关规范对水下灌注桩桩底沉渣厚度有具体规定,但在施工过程中,常有不少桩的桩底沉渣仍满足不了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泥浆性能不符合要求,影响钻孔灌注桩成桩质量的泥浆的性能指标主要是比重和粘度,若泥浆过稀,则携渣能力不够,若泥浆过稠,则孔壁会形成一层厚厚的泥皮,无形之中减少了桩径降低了摩阻力。泥浆的比重、粘度应根据地下水位高低和地层稳定情况等进行确定,如地下水位较高,容易坍塌,泥浆比重、粘度可大些,但不宜过大,比重以1.1~1.2、粘度为18~25 s为宜。

(2)、成孔壁坍塌的控制

孔壁坍塌一般是因预先未料到的复杂的不良地质情况、钢护筒未按规定埋设、泥浆粘度不够、护壁效果不佳、孔口周围排水不良或下钢筋笼及升降机具时碰撞孔壁等因素造成的,易造成埋、卡钻事故,应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首先应认真审阅场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对地层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必须严格按规定埋设钢护筒,保证孔口排水良好,下设钢筋笼及升降机具要防止偏斜;再者,在特殊地层钻进应采用优质冲洗液护壁,同时也可采用正循环钻进、反循环排渣的作法来抑制不稳定段地层的坍塌。

2、灌注过程质量监控

灌注过程质量监控程序。检查钢筋笼顶固定措施是否可行,其顶面标高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核实施工现场的配合比每盘材料数量是否按批准的配合比执行。检查导管的长度及导管的水密性,核实导管底部离孔底的距离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检查储料斗的容积是否可以达到混凝土初灌量导管的理论埋深。导管下放完毕后,灌注前再一次检查井底沉渣或泥浆沉积厚度是否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浇灌混凝土过程中,检查导管的埋深、压浆及混凝土面上升情况,注意孔内是否有异常情况,控制好水灰比、拌和速度与灌注速度;按规定随机取样做试块,浇灌完毕检查混凝土顶面标高。

3、灌注过程主要环节质量控制

混凝土的坍落度对成桩质量有直接影响,坍落度合理的混凝土应是拌和均匀、和易性好、内阻小、初凝时间长、性好且有较好的触变性能,坍落度合理的混凝土可有效地保证混凝土灌注性、连续性和密实性,一般应控制在18~22cm范围内。导管底端在混凝土面以下的深度是否合理关系到成桩质量,必须予以严格控制。在开浇时,料斗必须储足一次下料能保证导管埋入混凝土达1.0 m以上的混凝土初灌量。

4、钢筋笼上浮控制

在灌注混凝土前,钢筋笼自重与悬吊力形成平衡状态,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由于下列原因引起钢筋笼上浮:钢筋笼在孔口固定不牢固或提升导管用力过猛,将钢筋笼钩挂;混凝土面到达钢筋笼底面时,导管埋深过浅,灌注量过大或混凝土面超过钢筋笼底一定高度时,导管埋深过大;混凝土质量差,对于易离析、坍落度损失大的混凝土,都易使钢筋笼上浮,解决的办法是操作要正确、确保混凝土质量及加快混凝土灌注。

五、施工完成后的质量检测

(一)、成桩完毕的监控程序

检测桩位偏差是否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随机无破损检测或钻探取芯试验结果是否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检查试块混凝土强度是否满足设计与质量评定标准。分项工程完工验收,进入中间交工计量。

(二)、工程质量的检测

质量检测可检验钻孔灌注桩成桩后承载力能否达到设计要求,这是决定能否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的一个关键环节,往往会出现检验合格而实际却发生质量事故的情形,除人为因素弄虚作假外,客观来说是检验手段不当所致。目前检测钻孔灌注桩合格与否的方法有静载荷法、动测法和取芯法,实际应用时常选用上述1~2种。静载荷法比较直观,得出的数据容易让人信服,但缺点是加载影响深度有限;动测法可通过波速检测出桩身的完整性及桩的长度,测出长度的误差一般在±300 mm;取芯法通过取芯可看出桩身完整性,芯样还可做室内试验,但取芯深度也有限。

六、结语

钻孔灌注桩的工程隐蔽,质量控制检验难度大。因此,必须在施工前就做好相应的质量控制工作,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展。还要凭借专业人员的经验来分析和判读实测的结果,对施工现场的质量随时监控。若要保证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就要做好现场的各个环节的管理。以防为主,这样桩基的质量控制才能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汪令辉 李岩,刘清民钻孔灌注桩常遇问题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02)

[2]叶立青 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的质量控制[J].工程建设与档案,2003.

[3]胡立志.浅谈钻孔灌注桩钻孔工艺[J]甘肃科技纵横,2010.

灌注桩施工规范要求篇(4)

中图分类号: U443.15+4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由于钻孔灌注桩属于隐蔽工程,施工过程具有不可见的特性,所以经常会出现断桩导致桩基质量不合格的情况,出现断桩情况时,就必须重新钻孔,浇筑桩基础,不但耽误工期,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还因此影响声誉,给企业带来很不好的负面影响。本文结合桥梁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对桥梁钻孔灌注桩断桩的原因及处治措施进行简析。

二、钻孔灌注桩断桩原因分析

断桩是指钻孔灌注桩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泥浆或沙砾进入桩基混凝土中,使桩基混凝土不能形成一个整体,分成两段或几段,导致混凝土变质或截面受损,从而使桩基础不能满足受力要求,断桩是比较严重的质量事故。造成钻孔灌注桩基础断桩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1、混凝土质量:可以说断桩的原因就是因为混凝土的质量不符合要求引起的。灌注水下混凝土是钻孔灌注桩施工最后一道关键性的工作,其施工质量严重影响桩基的质量,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混凝土材料的要求:做好原材料试验,所使用材料必须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2)认真做好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由于水下混凝土对混凝土的和易性,流动性的要求比较高,因此要求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坍落度,《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中规定水下混凝土的坍落度为18~22,经实际工地施工情况来看,坍落度控制在20~22之间更能保证灌注桩混凝土的施工;3)灌注混凝土做好现场配合比的调整工作,对现场材料进行试验,同标准配合比对比后,对施工现场配合比进行调整,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4)必须保证首批混凝土数量,为了保证首批混凝土能将导管内水全部压出并满足导管初次埋入深度的要求,应计算确定漏斗的最小容积,混凝土必须拌合均匀,尽可能缩短运距和减少颠簸,防止混凝土离析而发生卡管事故,灌注混凝土必须连续作业,避免任何原因中断灌注。混凝土的拌制和运输必须满足连续作业的要求。

2、浇筑高度控制:在灌注过程中,由于没有控制好导管深度和孔内混凝土高度的关系,导管高程比混凝土面高而使孔内泥浆进入导管内,混凝土内形成夹层而导致断桩。这种情况主要是工地施工技术人员控制失误造成,特别是钻孔灌注桩后期,超压力不大或探测仪器不精确时,容易将泥浆中混合的坍土层误认为混凝土表面,因此,必须严格按照规范用规定的测身锤测量孔内混凝土表面,并认真核对,保证提升导管不出现失误,这就要求在施工时工程技术人员一定要认真负责,随时注意测量和记录孔内混凝土高度和导管入孔深度,以控制和保证导管埋入混凝土内有适当的深度,防止导管提升过猛,管底提离混凝土面或埋入过浅,而使导管内进水造成夹泥断桩,也要防止导管埋入过深,造成管内混凝土压不出或导管被混凝土埋住不能提升,导致中止灌注而断桩。埋管的埋置深度宜控制在2~4m,在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是一个重要的施工指标,导管埋深过大,以及灌注时间过长,导致已灌注的混凝土流动性降低,从而增大混凝土与导管壁的摩擦力,加上导管采用已经较落后而且提升阻力很大的法兰盘连接的导管,在提升时连接螺栓拉断或导管破裂而产生断桩。

3、卡管:卡管是指在浇筑混凝土时输送管道被堵混凝土无法下到桩孔内造成卡管而导致断桩,在灌注混凝土时,卡管也是经常出现的情况,因此在施工前,必须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一旦形成卡管,要迅速找出原因,按照相应的措施尽快排除故障。卡管形成的原因一般是导管埋置深度和混凝土质量造成的。在终孔后待钢筋笼安装就位,接着安装导管。导管应根据孔深确定导管长度。导管两端用法兰盘及螺栓连接,并垫橡皮圈保证不漏水。在浇注混凝土前必须检查导管的密封性,确保导管密封不渗水。还要注意检查导管之间的连接部位是否牢固,连接螺栓是否紧密可靠,以防止施工过程中导管突然断裂而形成断桩。将导管居中插入到离孔底0.2~0.3m(不得插入孔底沉淀的泥浆中),导管上口接漏斗,并设隔水栓。待漏斗中混凝土储备量足够后,放开隔水栓,混凝土从漏斗底迅速下落,孔内水位骤涨外溢,说明混凝土灌入孔内。足够数量的混凝土将导管内水全部压出,并使导管下口埋入孔内混凝土内1.0m以上,随着混凝土不断通过导管灌入孔内,孔内初期灌注的混凝土及上面的水、泥浆不断被顶托升高,不断提升导管和拆除导管,直至钻孔灌注混凝土完毕。

4、坍孔:坍孔也是形成断桩的原因之一,在柱基础灌注混凝土时如果发生坍孔,坍入孔内的泥沙等就会进入桩基混凝土中而形成断桩,造成坍孔的因素也很多,其主要原因还是孔内泥浆造成的,因此在灌注桩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必须控制好孔内泥浆的比重,《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中对各种土质的泥浆比重都做了比较详细的规定,其目的其实就是为了让工程技术人员能有一个技术指标,指导桥梁桩基础施工,以防止坍孔的发生,对桩孔来说,泥浆比重大一点,可以很好的保护孔壁,但泥浆比重太大,又会造成导管内混凝土无法顺利下到孔底,反而容易形成断桩,因此规范中对泥浆比重的规定是比较硬性的指标。泥浆最好采用优质纯粘土或膨润土;若没有好的纯粘土或膨润土,或者远运都困难,可掺配少量添加剂改善泥浆的性能。泥浆在钻孔中的作用:在孔内产生较大的静水压力,可防止坍孔;泥浆向孔外土层渗漏,在钻进过程中,因钻头的作用,孔壁表面形成一层胶泥,具有护壁作用,同时将孔外水流切断,能稳定孔内水位,防止坍孔的发生。

5、钢筋笼: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由于导管的位置移动到孔边缘连接处法兰盘挂在钢筋笼上,使导管不能在混凝土中提升而形成断桩,此类情况一般在小直径的桩基础施工中比较常见,其原因是施工人员在提升导管时用力过猛,导管在桩孔内晃动引起,或是因为导管插入时的位置过于靠近孔壁引起,因此,在施工前,首先要检查导管是否处于桩孔的中心位置,并做提升下降以检验导管是否能自由上下,在施工过程中随时注意检查导管的位置,并交待机械操作人员在提升导管时不能猛提猛放,以防止导管被钢筋笼挂住的事故发生。

6、导管接头漏水和导管隔水塞下滑:

1)导管分节接头胶垫垫的不平整或胶垫老化,导管接头法兰盘变形或连接不牢固,以及导管在使用前没有经过过水试压,导致在灌注混凝土期间导管漏水,水下混凝土只有首批混凝土与水接触,其他部分的灌注只要发生与水接触就形成断桩;2)浮球直径较小不规格或未挂牢固,首盘混凝土在料斗还没有装够混凝土(容量不够)的情况下,隔水塞滑落桩孔内,混凝土没有埋住导管,而造成导管进水断桩;3)施工中首先应做好设备检查试运行工作。选用250—300mm直径的导管,导管在使用前要经过过水试压,保证导管在使用过程中不发生漏水。

7、其他原因:在工程施工中,还应该注意一些不可预见的的影响因素,如停电、机械故障、安全问题等等也会导致施工过程终止而引起断桩的情况。在施工中我们应做足施工准备,做好施工预案,加强现场管理等工作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三、断桩的处治办法

1、及时处治法:及时处治可分为两种方法,具体要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采用。一是对灌注过程中发现断桩情况的,必须迅速查明断桩部位和断桩时间,如果断桩部位离混凝土面较近,且导管可插入断桩部位以下的,可将导管插入断桩部位,继续灌注混凝土,在混凝土灌注至桩顶面时继续灌注,使断桩部位以上的混凝土全部排出桩孔外,此种方法在施工中比较适用,但断桩部位较难查明,没有确实根据时不宜采用。二是在无法查明断桩位置且导管无法插入到桩孔底部时,迅速提出导管,并用钻机将钢筋笼拔出,如果钢筋笼无法整体拔出的,可采用单根钢筋拔出,钢筋笼拔出后,马上对孔内灌注泥浆,重新进行钻孔作业,清除孔内的混凝土,采用此种办法的依据是:因为水下混凝土的配制都会添加缓凝剂,孔内混凝土在12小时之内不会凝固,如果钻孔及时,可在混凝土凝固前将孔内大部分混凝土清除,将工期,经济损失方面的影响降到最低。

2、原位复桩:对在施工过程之中及时发现或超声波检测出的断桩,采用彻底清理后,在原位重新浇筑一根新桩,做到较为彻底处理,此种方法效果较好,但是难度较大,周期长,费用高,可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地质条件、缺陷数量等因素选择采用。

3、接桩法:发生断桩后,应准确测量到桩孔内混凝土面的位置,为处理事故提供可靠的数据。将导管提出桩孔外进行清理,用水冲洗干净,并检查接头是否变形,胶垫是否老化,发现问题及时校正和更换。在桩内原有混凝土初凝之前,重新下入导管,导管底部距原有混凝土面0.6-0.8 m,测量准确混凝土面位置。先用泥浆泵抽排孔内混凝土面上的泥浆沉淀物,同时向孔内注入清水,减少已浇注的混凝土结合面上的浓度。进行二次灌注,混凝土的灌注数量根据桩的直径计算容量,确定埋管深度,导管至少埋入混凝土中1.0 m以上。混凝土经导管输送到桩孔向孔底扩散,并迅速将导管下端埋设,同时由于混凝土的重量加下落速度,将导管内的水和泥浆压向孔底,对已灌注的混凝土结合面冲洗起到一定的作用,随后混凝土不断地输送到被埋设的导管下端,从而迫使先前关注尚未凝结的混凝土向上和四周推移,首批灌注的混凝土始终处于最上层。待混凝土灌注完成后,再用人工凿除接桩结合面以上的混凝土,并凿毛结合面。采用二次灌注法处理接(断)桩施工时,必须一次多灌注混凝土,以保证发生断桩事故混凝土结合处的质量。

4、废桩法:就是废除断桩,在断桩左右或前后位置同时钻孔,重新灌注2根和原桩同样直径、长度的桩基础,并在2根桩基础上面设置承台连接2根新桩,承台中心位置为废桩的中心位置。此种办法对工期,经济损失的影响较大,还必须报请监理工程师和设计单位同意后方可施工,一般情况下尽量不采用。

5、纠偏法:桩身倾斜,但未断裂,且桩长较短,或因基坑开挖造成桩身倾斜,而未断裂,可采用局部开挖后用千斤顶纠偏复位法处理。

四、结束语

要保证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预防是最重要的,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只要注意断桩形成的原因,并按操作规程和规范要求提前做好预防措施,一般是可以避免的。

参考文献

灌注桩施工规范要求篇(5)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监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U442文献标识码: A

钻孔灌注桩由于具有承载力高,可以穿越软弱土层、对施工场地要求小,便于水下作业,沉降量小等优点,在高层建筑及公路桥梁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施工应用。但因钻孔灌注桩施工属于隐蔽工程,施工中如出现差错,将会给工程质量和进度带来无法挽回的重大损失。为此必须对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实行严格的监理,对施工中的每道工序进行检查和验收,通过对桩基定位、护筒埋设、成孔、清孔、钢筋制作和安放、对水下混凝土浇筑全过程进行跟踪旁站,确保钻孔灌注桩的成桩质量。本文将通过对某桥梁工程基础钻孔灌注桩施工全过程的监理,明确桥梁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的监理控制要点。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桥梁为三跨(8+13+8m)简支板梁桥,全长42m,宽度为38.7m。本工程桥台为重力式桥台,钻孔灌注桩基础;桥墩为桩柱盖梁,设置地系梁。每个桥台设计24根灌注桩,每个桥墩设计9根灌注桩,总计66根钻孔灌注桩。桩径为¢1.2m,长度为28/32m,C30水下混凝土。

二、监理依据

1、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和相关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2、桩基工程施工图纸、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记录及相关技术变更单;

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钻孔灌注桩施工规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4、本工程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

5、本工程监理规划和钻孔灌注桩施工专项实施细则。

三、本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

本工程采用GPS1500回转钻机,泥浆护壁、正循环钻孔、反循环清孔,导管法水下混凝土浇筑的施工工艺,具体施工流程详见如下流程图:

四、施工准备阶段的监理控制要点

1、认真踏勘现场,仔细查阅施工图设计文件、地质勘查资料,及时了解施工场地周边环境及地上、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

2、根据施工合同约定,审查施工单位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项目机构组成名单及人员证件,确保持证上岗;

3、督促施工单位根据施工合同及招投标文件约定及时编制有针对性的施工组织设计上报我监理部审核,对桩基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查主要应注意如下重点内容:

1)施工平面布置是否合理;泥浆池的池壁、隔墙应采用砖砌并能承受一定压力,排浆泥槽坡度合理,泥浆供应量应能满足钻进和清孔的需要;泥浆的排放满足环保部门的要求;

2)钻机的造型是否合理,钻头直径应取桩的设计直径,钻头锥尖角应取120,并检查是否有备用;

3)核查成桩施工顺序和流程图,保证相邻施工桩的间距大于4d或间歇时间隔应不小于36小时;桩机的数量能否满足工程进度的要求;

4)防止缩径、塌孔和沉渣过厚的技术措施是否可行;

5)是否有针对坑内暗浜处理和加固体区域套打的技术措施;

6)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4、做好桩位复测工作。根据业主提供的基准点进行导线闭合,并进一步做好桥梁平面控制网与相接道路控制网的衔接工作;在此基础上进行桩基桩位的复核工作,桩位的平面偏差应控制在1cm以内。

5、做好对桩基工程原材料、设备的检查验收工作。

1)所有使用的材料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和质量检测报告,严禁使用两证不齐全的材料;

2)每批钢材使用前必须由施工单位向监理提交《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报审单》,附上钢材的出厂合格证、质保单和由监理见证取样复试合格的试验报告,经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合格并签认后,方可投入使用;

3)审查电焊条的质保书和出厂合格证;

4)督促施工单位对钢筋焊接接头做好工艺试验,经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现场正式施焊;同时对钢筋焊接接头按300个接头为一批,由监理见证取样进行机械性能试验,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钢筋隐蔽。

6、审查开钻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1)审查和考察商品砼供应站的生产能力、质保体系和计量精度以及水泥、砂、石和外加剂等砼原材料的质保资料及砼配合比的试配及验证情况,严禁使用未经监理认可的搅拌站的商品砼。

2)审查砼配合比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砼的坍落度应在18~22cm范围,初凝时间不得小于6h(至少为单桩砼正常灌注时间的2倍),水泥用量不小于300Kg/m3(水泥与掺合料总量不宜小于350kg/m3),细骨料为中粗砂,含砂率40~45%,水胶比宜采用0.5~0.6,粗骨料宜采用5~25mm连续级配的碎石。

3)审查施工单位的各项施工准备工作是否到位:技术交底清楚,施工方案经各方认可,施工场地硬化符合要求,各种原材料检验合格并准备到位,各种检测器具计量检验合格且准备就绪,钻杆和钻机上控制标高的标尺标定清晰,特殊工种上岗证齐全,测量基准点线明确,钻机试运转良好,各种安全技术规程健全等。

五、成桩过程中的监理控制要点

1、成孔用护筒埋设监控

根据桩位小样桩,由施工单位放置成孔护筒,其内径应比设计桩径大200mm,护筒埋设后的中心竖直线与桩位中心线的允许偏差不大于50mm,并应保证筒垂直,竖直线倾斜度不大于1%。同时护筒底口埋进原土深度不应小于1.2m,护筒上口应高出地面0.3m,周围应用粘土分层回填夯实。护筒埋设完后,必须经监理复验合格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施工。

2、成孔监控

1)成孔时钻机定位应准确、水平、稳固,定位后,监理用水平尺和线锤复测钻机的水平度(2mm)和垂直度(1/100),复查钻机钻头是否有变动(-2mm)(首次开钻前施工单位必须向监理上报采用钻头的尺寸与草图)和复测钻机钻杆的总长度与根数(钻杆固定并编号备查,钻杆不得随意增加或减少)。经监理人员检查钻头钻杆连接、钻机各项性能符合要求后,可同意开钻。施工时先连接泥浆制作系统,开动泥浆泵使泥浆循环2~3min,然后开始钻孔,在护筒底处应低压慢速钻进,待钻头全部进入地层后开始正常钻进,钻进过程中应及时补充泥浆,确保水头高度。

2)施工单位对成孔施工应一次不间断地完成,不得无故停钻,施工过程应做好施工原始记录,成桩完毕至混凝土灌注的间隔时间不应大于24小时。

3)成孔过程中,孔内泥浆液面应保持稳定,施工单位应定期检测注入孔口和排出孔口的泥浆比重,分别应满足1.15和1.30(正循环成孔)或1.10与1.15(反循环成孔)。

4)成孔达到设计深度后,监理复测孔深(孔深=钻杆总长度-钻机标高-机上钻杆余长),其允许偏差为-0~+300mm,当检查合格后,监理签署成孔验收记录。

5)多台钻机同时施工时,临近施工桩与已浇混凝土的桩距离不小于4d或最小间隔时间不小于36小时。

6)钻进过程发生斜孔、缩孔、塌孔和护筒周围冒浆,施工单位应停钻,待采取相应措施后,再行钻进。

7)督促和配合施工单位,抽取10%的桩孔进行桩径、垂直度和孔壁形状的检测,核查成孔质量情况,孔径偏差控制在-0,+0.20d范围内。

3、第一次清孔监控

当孔深经监理复验合格后,通过提升钻机离孔底20~30cm后,用钻杆进行第一次清孔,清孔时间一般要清30~40分钟,清孔后的泥浆比重应小于1.15,用测绳测得的沉渣厚度应不大于100mm。当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通知监理进行复验,经监理认可后才允许提升,拆钻杆。在进行孔深测量时,应防止测锤落在钻头锥尖部位而计算出孔底沉渣为负值的情况。同时应注意严禁用超钻的方法来代替清孔。

4、钢筋笼制作和安放监控

1)钢筋的规格、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主筋焊接、箍筋的固定必须符合规范规定,焊缝长度和外观质量均符合要求。

2)钢筋笼制作质量必须符合:主筋间距允许偏差20mm,箍筋间距10mm,保护层厚度5mm,钢筋笼直径5mm,骨架长度10mm,并由监理办理隐蔽验收签证手续方可下钢筋笼。

3)施工单位下钢筋笼时必须垂直下放,不碰撞孔壁,钢筋笼的安装宜采用吊机起吊安装,在钢筋笼的安放过程中,监理应督促施工人员从不同角度对钢筋笼的垂直度进行观察,及时进行调整,必要时应采用经纬仪进行观测定位,以确保钢筋笼的垂直度及安放完毕时钢筋笼位于桩孔中心、保护层满足设计要求。两节钢筋笼的接头采用现场焊接,当施焊时必须保持垂直状态,焊接质量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4)钢筋笼全部安装入孔后经监理检查安装位置准确,其允许深度偏差为100mm以内,确认符合要求后,即可进行固定工作,避免灌混凝土时钢筋笼上拱。

5、下导管监控

1)导管第一节底管长度应大于4米,不得漏水,标准节长度宜为3米/节,导管连接应平直可靠,密封性较好。并保证导管位置居中和导管底口离孔底30~50cm左右,满足要求后,督促施工单位固定好导管位置,防止导管跌入孔底内。

2)导管使用后应及时清除管壁内外粘结的砼残浆;对导管的壁厚、连接部位丝口应定期检查、测定,不符合要求应及时处理。

6、第二次清孔监控

导管安装好后,在其顶上装好闷头,用导管开始第二次清孔,第二次清孔时间一般应>30分钟,用泥浆比重计测定泥浆的比重是否符合规范要求(1.15,反循环法宜为1.05~1.1,正循环法为1.1~1.15),当符合规范要求后,监理工程师用测锤实量第二次清孔后的孔深,计算沉渣厚度应小于100mm时认为合格,此时可拆除闷头,装上浇灌混凝土的漏斗,并由监理办理清孔质量验收签证手续。第二次清孔合格后必须在30分钟内浇灌砼,否则应重新清孔。

7、水下混凝土浇注质量监控

1)检查施工单位送交的商品砼送料单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砼灌注用的隔水塞和漏斗的材质、外形尺寸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督促施工单位按要求留置砼试块和测量砼坍落度,监理也按规定进行抽测砼坍落度和见证砼试块的留置;

3)监控砼的初灌量,保证导管埋入砼深度足有1米左右。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出砼的初灌量,当漏斗内初灌足量后,方可截断隔水塞的系结铁丝,将砼灌至孔底。

4)跟踪监控水下砼浇筑全过程,严格监控导管的起拔长度和速度,保证导管埋入砼深度始终不小于2m,并做到勤提勤拆,一次提管拆管不得超过6m。

5)当砼浇筑完后,复测砼的实际灌注高度,保证其高度比设计桩顶标高高出0.5米,并记录好每根桩的砼浇筑方量。

6)统计每根桩的充盈系数和浇灌时间,充盈系数=实际灌注方量/按设计桩身计算体积+予留长度,充盈系数不得小于1,也不宜大于1.3,单根桩砼灌注时间不宜超过8小时,并不得超过初盘砼的初凝时间。

7)督促施工单位按规范要求,做好水下砼浇筑和导管拔升全过程的施工记录。

六、工程桩质量验收的监理

1、钻孔灌柱桩成桩完后,必须按设计及当地质量监督部门的要求进行检测,用以检测单桩承载力和成桩桩身完整性。本工程按设计要求进行100%低应变测试,按质监站的要求做4根基桩的静载试桩试验。低应变检测66根桩,Ⅰ类桩64根,占总检测数的96.9%;Ⅱ类桩2根,占总检测数的3.1%。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共检测4根,全部满足设计要求。

2、满足龄期后将桩头挖出,对桩位进行实测实量,根据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10.7.4规定,其桩位允许偏差为:群桩为100mm,排架桩为50mm,本工程按50mm控制;本工程桩位偏差均在30以内,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七、钻孔灌注桩施工安全文明的监理

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应根据工程特点,检查、督促施工单位做好以下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故:

1、开工前认真审核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方案,对涉及的安全措施予以审核确认。

2、督促施工单位按现场情况编制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临时用电方案,并认真按方案做好临时用电的管理。

3、做好对特殊工种持证情况的动态检查:成孔机电设备应有专人负责管理,电工、焊工等特殊工种凡上岗者均应持有有效操作合格证。

4、施工场地应平整、坚实,松软地段应铺垫碾压平,临边应做好防护,并设置相应警示标志;上下基坑应按规定做好通道。

5、电器设备要设置漏电开关,并保证接地有效可靠。

6、钻杆与钻头的连接件要勤检查,防止松动脱落伤人。

7、采用泥浆护壁时,对泥浆循环系统要认真管理,及时清扫场地上的浆液,做好现场防滑工作。

8、钻孔后,砼浇灌后的顶标高比地面低时,应在孔口加盖板封挡,以免人或工具掉入孔中。

9、吊置钢筋笼时,要合理选择捆绑吊点(宜在加强箍筋处),并应拉好尾绳,保证平稳起吊,准确入孔,严防伤人。吊机操作人员应持有有效证件。

灌注桩施工规范要求篇(6)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 施工 质量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大部分是在水下进行的。其施工过程无法观察。成桩后也不能进行开挖验收。但施工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甚至给投资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要求基础施工队伍在施工技术措施上要落实.并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抓好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力争将隐患消除在成桩之前。因此在施工前要认真熟悉设计图纸及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核查地质和有关灌注桩方面的资料,对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后制订出施工质量标准、验收实施方案和每根桩的施工记录。以便有效地对桩基施工质量加以控制。

1 成孔质量的控制

成孔是混凝土灌注桩施工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质量如控制得不好,则可能会发生坍孔。缩颈、桩孔偏斜及桩端达不到设计持力层要求等。还将直接影响桩身质量和造成桩承载力下降。

因此,在成孔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控制方面应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采取隔孔施工工序

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和打入桩不同,打入桩是将周围土体挤开。桩身具有很高的强度。土体对桩产生被动土压力。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则是先成孔,然后在孔内成桩周围土移向桩身土体对桩产生动压力。尤其是在成桩初始。桩身混凝土的强度很低。且混凝土灌注桩的成孔是依靠泥浆来平衡的,故采取较适宜的桩距对防止坍孔和缩颈是一项稳妥的技术措施。

(2)确保桩身成孔垂直精度

这是灌注桩顺利施工的一个重要条件,否则钢筋笼和导管将无法沉放。为了保证成孔垂直精度满足设计要求,应采取扩大桩机支承面积使桩机稳固,经常校核钻架及钻杆的垂直度等措施并于成孔后下放钢筋前作井径、井斜超声波测试。

(3)确保桩位、桩顶标高和成孔深度在护筒定位后及时复核护筒的位置严格控制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线偏差≤50mm,并认真检查回填土是否密实,以防钻孔过程中发生漏浆的现象。在施工过程中自然地坪的标高会发生一些变化,为准确地控制钻孔深度,在桩架就位后及时复核底梁的水平和桩具的总长度并作好记录,以便在成孔后根据钻杆在钻机上的留出长度来校验成孔达到的深度。虽然钻杆到达的深度已反映了成孔深度。但是如在第1次清孔时泥浆相对密度控制不当或在提钻具时碰撞了孔壁,就可能会发生坍孔、沉渣过厚等现象这将给第2次清孔带来很大困难,有的甚至通过第2次清孔也无法清除坍落的沉渣。因此,在提出钻具后用测绳复核成孔深度,如测绳的测深比钻杆的钻探小就要重新下钻杆复钻并清孔。同时还要考虑在施工中常用的测绳遇水后缩水的问题,因其最大收缩率达1.2%,为提高测绳的测量精度,在使用前要预湿后重新标定,并在使用中经常复核。为有效地防止坍孔、缩颈及桩孔偏斜等现象,除了在复核钻具长度时注意检查钻杆是否弯曲外。还根据不同土层情况对比地质资料,随时调整钻进速度。并描绘出钻进成孔时间曲线。当钻进粉砂层时进尺明显下降,在软粘土钻进最快0.2m/min左右,在细粉砂层钻进都是0.015m/min左右,两者进尺速度相差很大。钻头直径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孔径的大小。在施工过程中要经常复核钻头直径。如发现其磨损超过10mm就要及时调换钻头。

(4)钢筋笼制作质量和吊放

钢筋笼制作前首先要检查钢材的质保资料,检查合格后再按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验收钢筋的直径、长度、规格、数量和制作质量。在验收中还要特别注意钢筋笼吊环长度能否使钢筋笼准确地吊放在设计标高上,这是由于钢筋笼吊放后是暂时固定在钻架底梁上的。因此,吊环长度是根据底梁标高的变化而改变,所以应根据底梁标高逐根复核吊环长度。以确保钢筋的埋人标高满足设计要求。在钢筋笼吊放过程中,应逐节验收钢筋笼的连接焊缝质量。对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的焊缝、焊口则要进行补焊。同时,要注意钢筋笼能否顺利下放,沉放时不能碰撞孔壁:当吊放受阻时,不能加压强行下放,因为这将会造成坍孔、钢筋笼变形等现象,应停止吊放并寻找原因。如因钢筋笼没有垂直吊放而造成的。应提出后重新垂直吊放:如果是成孔偏斜而造成的,则要求进行复钻纠偏。并在重新验收成孔质量后再吊放钢筋笼。钢筋笼接长时要加快焊接时间,尽可能案短沉放时间。

(5)灌注水下混凝土前泥浆的制备和第2次清孔清孔的主要目的是清除孔底沉渣,而孔底沉渣则是影响灌注桩承载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清孔则是利用泥浆在流动时所具有的动能冲击桩孔底部的沉渣,使沉渣中的岩粒、砂粒等处于悬浮状态,再利用泥浆胶体的粘结力使悬浮着的沉渣随着泥浆的循环流动被带出桩子L,最终将桩孔内的沉渣清干净。这就是泥浆的排量和清孔作用。从泥浆在混凝土钻孔桩施工中的护壁和清孔作问戒们可以看出,泥浆的制备和清孔是确保钻孔灌注桩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对于施工规范中泥浆的控制指标:粘度测定17~20;含砂率≤6%;胶体率>90%等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不能就地取材。而要采取专门泥浆制备进用高塑性粘土或膨润土,拌制泥浆必须根据施工机械、工艺及穿越土层进行配合比设计。灌注桩成孔至设计标高,应充分利用钻杆在原位进行第1次清孔,直到孔口返浆相对密度持续

2 成桩质量的控制

1.为确保成桩质量,要严格检查验收进场原材料,通过试验室抽样检查原材料的质量,对不合格的材料(如水泥、砂、石、水质)拨用于混凝土灌注桩。

2.钻孔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施工主要是采用导管灌注,混凝土的离析现象还会存在,但好的配合比可减少砼的离析,因此,现场的配合比要随水泥品种、砂、石料规格及含水率的变化进行调整,得出合适的施工配合比,特别应注意的是砼的流动性及和易性。

3.试验管埋设:在波基钢筋骨架内均匀埋设三根封闭钢管,钢管内径50mm上在灌注过程中钢管内注满清水,并用木塞塞紧管头,在灌注完成并待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时,采用超声波检测法进行无损检测。这是最后一道桩基质量检验措施,若超声波检测发现桩体有缺陷,则应根据监理工程师指令采取补救措施,严重的需返工处理,确保桩基的质量。

3 结语

钻孔灌注桩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规程的要求和工程实际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精心组织施工,着重控制好现场施工顺序和施工工艺,尤其要落实好质量通病处理措施,才能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程海平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常见事故及预防措施[J]《山西建筑》2010年第14期

灌注桩施工规范要求篇(7)

关键词:灌注桩 缺陷原因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铂金名筑项目位于杭州市滨江区,为框剪结构,一层地下室,地上13-28层,建筑总面积111907平方米,地下室面积22569平方米,地下室采用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基础,以9-2层圆砺为桩端持力层,桩全截面进入持力层深度为2米,桩端要求后注浆,施工中临浇筑混凝土前孔底沉渣厚度应控制在50mm以内,桩身混凝土充盈系数不小于1.1。本人在该项目部从事工程管理工作,该工程共有1223个桩,经检测全部合格,针对该类工程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过的一些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方法,作一简要总结归纳,以便今后工程中可借鉴运用。

一、确保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

地基承载力取决于岩层的构造情况、桩嵌入岩石的深度、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等,倘若施工所在地处于断裂带,在施工中还得注意是否存在夹层。在桩基质量管理中,首先得确保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否则将使桩失效。一般情况下,桩嵌入岩石的长度越长,桩底地基承载力越高。

二、对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的控制

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测定桩位埋设护筒桩机就位钻孔(设泥浆池制备泥浆、泥浆循环清渣)第一次清孔安放钢筋笼下混凝土导管第二次清孔灌筑水下混凝土,由于钻孔灌注桩的一般施工工艺流程过程存在一定的人为和客观等不确定性因素,故不但要确保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的合理性,还必须做好施工流程的检查监督工作。

三、钻孔灌注桩缺陷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一)桩底地基承载力不足

由于桩端没有支承在持力层上面,这样会导致桩底地基承载力不足,从而使桩失效。

防治措施: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复杂地层,这种地层一般最好取芯检验,如不能钻孔取芯,要结合邻近取芯情况、钻速、泥浆返上的岩屑及钻进情况、工程地质资料等进行综合考虑。

(二)缩扩径

钻孔灌注桩钻进时大多采用正循环或反循环泥浆护壁;如果控制不好泥浆密度,会产生桩孔缩径或扩径;如泥浆密度过大,孔壁会产生较厚的泥皮而缩径造成桩身缺陷;泥浆密度过小,卵石层、松散砂层容易产生塌孔而扩径也会造成桩身缺陷。成孔钻速也是产生缩径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钻进进尺较慢对经济效益和工程进度固然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进尺过快对成孔孔径有一定的影响,由于钻进速度过快,泥浆未能很好的护壁,粗砂层由于侧向压力挤压,使得孔壁周围的砂层向钻孔中心位移,而造成缩径;不遵守浇筑工艺规程而引起的缩径。

防治措施:成孔时,应加大泵量,加快成孔速度,快速完成。在成孔一段时间,孔壁形成泥皮,孔壁不会渗水,亦不会引起膨胀。如出现缩径,可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办法,以扩大孔径。

(三)桩底沉渣量过大

由于工作人员检查不够认真,清孔不干净或没有进行二次清孔,将会导致桩底沉渣量过大,影响桩基质量。

防治措施:

1、认真检查,采用正确的测绳与测锤;

2、一次清孔后,如沉渣量超过规范要求,必须采用改善泥浆性能,延长清孔时间进行清孔。在下完钢筋笼后,再检查沉渣量,如沉渣量超过规范要求,应进行二次清孔。

(四)钢筋笼上浮

混凝土在进入钢筋笼底部时灌注速度太快;钢筋笼未采取固定措施,将会导致钢筋笼上浮。

防治措施:

1、钢筋笼应固定牢固,防止在砼灌注过程中上浮;

2、灌注砼过程中,应随时掌握砼浇注标高及导管埋深,当砼浇筑超过导管底端2~4m时,应及时将导管提高。

(五)钢筋笼变形

钢筋笼分段太长,在堆放时支垫不平或支垫间距过大,造成变形;钢筋笼在运输过程中支点间距过大,造成弯曲; 钢筋笼的焊接质量达不到规范要求,造成钢筋笼整体性差,在运输、起吊过程中开焊、解体,造成弯折现象;钢筋笼变截面处没有采用加强措施,起吊时造成弯折。

防治措施:钢筋笼过长时,应分节制作,分节吊装,然后在孔口焊接;应按技术规范要求,加强焊接质量,加强箍筋必须与主筋焊接牢固;在安装钢筋笼时,宜设置临时吊装扁担,以增加刚度,变截面处加设方木或杉木杆,增强刚度;钢筋笼加工完毕后,要保证存放场地平整,以免变形。

(六)塌孔

护筒底部和四周粘土夯填不密实;钻孔桩在成孔过程中或成孔后,孔内水位高度低于地下水位,不足以平衡水头压力;当钻至砂类等强透水层时,泥浆补给不足引起孔内水位急剧下降;成孔速度过快,孔壁上来不及形成泥膜保护层;成孔后不及时灌注混凝土,成孔与灌注间孔的静置时间过长,都将导致塌孔。

防治措施:发生塌孔时,立即拆除护筒,回填钻孔,重新埋设护筒;清孔时专人补水,保持内外既定的水位差;钻进时,严格控制进尺速度、冲程速度;清孔后及时进行下道工序,减少停顿时间。

(七)断桩

断桩是严重的质量事故。对于其诱发因素,必须在施工初期就彻底清除隐患,同时又必须准备相应对策,预防事故的发生或一旦事故发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如下:

1、灌注混凝土过程中,测定已灌混凝土表面标高出现错误,导致导管埋深过小,出现拔脱提漏现象形成夹层断桩。

2、在灌注过程中,导管埋深过大,以及灌注时间过长,导致已灌混凝土流动性降低,从而增大混凝土与导管壁的摩擦力,加上导管采用已很落后而且提升阻力很大的法兰盘连接的导管,在提升时连接螺栓拉断或导管破裂而产生断桩。

3、由于人工配料随意性大,责任心差,造成混凝土配合比在执行过程中的误差大,使坍落度波动大。坍落度过大时会产生离析现象,使粗骨料相互挤压阻塞导管;坍落度过小或灌注时间过长,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缩短,加大混凝土下落阻力而阻塞导管,都会导致卡管事故,造成断桩。

4、因工程地质情况较差,施工单位施工时重视不够,灌注过程中,井壁坍塌严重或出现流砂、软塑状质等造成类泥沙性断桩。

5、其外,导管漏水、机械故障和停电造成施工不能连续进行,突然井中水位下降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断桩。

防治措施:

1、严格按照规程用规定的测深锤测量孔内混凝土表面高度,并与灌注的混凝土量认真核对,以计算值与测量值对比,保证提升导管不出现失误。

2、现场施工人员及时测量导管埋深;采用新型导管,减小提升阻力;加快灌注速度,缩短灌注时间。

3、严格控制砼配合比,及时检查坍落度,缩短灌注时间。

4、加大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督力度。

5、认真对待灌注前的准备工作,确保桩基的质量。

四、结语

由于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多为地下进行,具有较大的不可见性,施工质量管理难度较大,只有落实预防措施,才能真正提高桩基质量。

参考文献

(1)俞燕金. 桩基础施工中打入桩与灌注桩的缺陷 . 林业建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