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老年人优质护理

老年人优质护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02 15:26:51

老年人优质护理

老年人优质护理篇(1)

关键词:优质护理眼科老年病人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364-01

优质护理是指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的水平。我国目前是世界上盲人量最多的国家,约有500万盲人,占全球盲人的18%,我国老年人在眼科患者中占大多数[1]。因此,充分认识到眼科老年病人护理过程中的现存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改善老年病人眼部健康,努力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有效、满意的护理服务势在必行。

1眼科老年病人优质护理在推广上存在的问题

1.1对眼科疾病的认识。眼是人体最重要的视觉器官,其健康被每一个人重视着。眼科疾病,不仅局限于年长者,其中不乏青春少年,他们渴望光明、多彩的世界,对其康复更充满了期待。眼科在综合医院里常被灌以“清闲科室”之称,加之眼科疾病的病程短、周转快,在基本的治疗护理后,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时间不足。这样,期待与现实往往有碰壁,不利于优质护理的展开。

1.2专科护理人员方面。

在我国眼科专科护士人才缺乏、培养模式和制度缺乏。部分护理工作人员观念陈旧,对护士角色认识不足,仅停留在查视力、验收等机械操作方面,不能有效胜任决策者、管理者、研究者等多重角色。在眼科护士受教者和培养模式方面,护士缺乏系统学习眼科理论知识,临床工作后,常由同样没有接受过专科教育的高年资护士带教,最后只能成为“经验式成长的护士”。护士是护理工作的直接实施者,集中体现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2]。故专科护理人员的培养也关乎着优质护理的推广。

1.3老年患者自身因素。眼科疾病中老年人患者常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他们不仅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分辨能力差,同时缺乏眼科医学知识,不能完全理解并执行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3]。这一需要特殊护理的人群却因社会、家庭价值感的下降,加之不愿给家里增添额外的经济负担思想,最终易形成脆弱、敏感、易怒、悲观的心理特征,这类特殊人群给优质护理的推广带来了挑战。

2对策和要点

2.1建立建全眼科专科护士制度,形成专科特色。护理人员灵活运用护理程序,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健康教育;融入护患有效沟通技巧、礼仪知识,树立专科职业形象,以消除偏见,提高病人对眼科护士的信任度和依从性。对眼科护士实行分层管理体制,给予明确的分工和职责。低年资护士主要承担基础护理工作,高年资护士以治疗性工作并负担授课、讲解眼科知识的任务。每月对眼科护士进行理论、技能双考核,以提高护理服务,形成专科护理特色。

2.2提升并落实临床护理服务。在准确分析眼科老年病人优质护理难以推广的原因后,最主要的是落实临床护理服务。眼科护士在做好老年人的基础护理的同时,也应将人文关怀充分表现出来。本着“爱心、耐心、责任心”,做到“三个主动”:主动与患者沟通、主动换位思考、主动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留给老年人一个微笑,一句问候。把关怀融入到细节之处:为老年人喂药时的一杯开水,电梯、窗口、门诊处护士的主动引导等。

2.3做好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眼科病人对手术有极大的恐惧和对术后效果有较高的期望值,眼科老年人患者主要表现为焦虑、悲观,由于视力、年龄等因素对外界语言格外敏感,温和体贴的语言,恰到好处的心理疏导,针对性强的个人护理等都会使患者感到欣慰[4],另一方面,由于老年人不愿给家庭带来额外的经济负担而担心手术,所以要耐心细致地使患者了解手术完全性和康复注意事项,使其消除对手术的恐惧感,取得患者的信任和积极配合,与患者的亲属进行积极的沟通,讲解心理因素对疾病康复的影响,充分调和患者的社会支持,解除老年人患者的心理顾虑。

3小结

优质护理工作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生物医学心理治疗模式,它在眼科老年病人的的广泛推广会转变瞻客护士思维,提高医患沟通的有效性,促进病人疾病的恢复,赢取病人最大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罗伟.社区防盲治盲工作浅谈[J],社区医学杂志,2009,7(4):70

[2]王红霞,杜微,李德和.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劳教体会[J],山东医药,2009,49[7];100

老年人优质护理篇(2)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老年性脑梗塞;护理应用

老年性脑梗塞中的优质护理服务,关系着患者病情的康复和心理情况的健康,发病后多数患者由于瘫痪、生活自理的缺陷严重影响工作、家庭及心理状况。患者能否更为有效的掌握康复训练、增强躯体活动能力、恢复感觉障碍和视力障碍。还有在院期间的进食情况、营养状况、心理焦虑状况都与优质护理服务相关。所以,患者在院期间的优质护理服务极为重要。护理人员在对老年性脑梗塞患者护理期间更应实际而有效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以下对我院收治的84例老年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用于了解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中起到的作用和涉及的尚未了解方面。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8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对象,将42例划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其中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62~80岁;男性患者28例,年龄在60~78岁。对照组只按照入院标准进行常规护理,其中女性患者16例,年龄在60~80岁。男性患者26例,年龄在60~80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优质护理服务的宗旨是以人为本,以患者为本。满足患者基本生活的需要,要保证患者的安全,要保持患者躯体的舒适,协助平衡患者的心理,取得患者家庭和社会的协助与支持,用优质护理的质量来提升患者与社会的满意度。此次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2.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积极鼓励患者主动获取维持健康的知识,积极锻炼生活自理能力。同时护理人员也应消除患者思想顾虑,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保持舒适整洁的病室环境,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饮食,并告知患者生活起居的细节。

1.2.3全程健康教育,住院期间进行个性化教育,使患者不仅获得躯体的康复,还要获得良好的认知,树立健康意识。

1.2.4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该病的基本知识,教会患者康复训练的方法,正确服药、向患者阐述药物的相关作用和禁忌症,定期复查。

1.2.5帮助患者正视病情,说明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有助于病情恢复和改善。同时,护理人员也应保持良好的服务意识,熟练的掌握护理技能,在与患者沟通时态度积极,严格遵守一切规章制度。

常规护理为保证患者营养的摄入,改善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等。控制血压,积极治疗短暂性病变,保持患者精神心理卫生,维持良好的病史环境及温度,严格监控患者脑血管病变及各项生命体征。

1.3观察指标 护理人员在工作期间对于优质护理服务应用的问题,对于患者病情优质护理服务起到的作用。患者对于优质护理服务所达到的效果是否满意,且对其病情是否有帮助。患者在调查期间所遇到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医患关系是否得到改善。

2 结果

根据回收问卷统计,对照组42例患者优良率为66.6%。无效率为33.3%。观察组42例患者经过优质护理服务后优良率达92.8%。无效率仅为2.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上的意义,计算P

3 讨论

脑梗塞发病急骤,无前驱症状,意识障碍较轻且很快恢复。老年人因身体机能的下降,死亡率上升,治疗效果不佳,并发症多,恢复缓慢,因此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量大,难度也随之提高。因此,优质护理服务对于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护理人员在照顾和护理老年患者的时候要充分注意到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的改变,仔细观察,认真照顾,耐心解释,努力帮助老人提高生活质量。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与医疗保障服务息息相关。护理人员自身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应及时加强,在面对老年患者护理问题的同时更应注重护理质量。优质护理服务旨在以人为本,不仅应加强患者自身的意识,也该加强护理人员的意识。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社会进步和医疗事业的发展,人们的寿命逐渐延长,越来越多的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再加上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我国老年人口增长突出。因此老年护理的工作范围将更加广泛,任务更加艰巨,对护理服务人员的道德技术水平要求也更高。

经过本次调查显示,观察组的优质护理服务的优良率为92.8%,对于医生了解病情、用药方面有很大帮助。而对照组仅有66.6%。且在这期间观察组的护患关系得到很大提升,患者对于自身病情的了解度也很高对医务人员也是更加信任与依赖。反观对照组的优良率,如果仅仅只做到常规护理,护理方面仅止于病情,对于患者、护理人员本身也是并无益处的。我国现在全国范围内创建100所"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300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和600名"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通过2010年的工作,以点带面,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于2011年进一步推广。临床护理工作直接服务于患者,通过护士为患者提供主动、优质的护理服务,强化基础护理,使患者感受到护理服务的改善,感受到广大护士以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服务于患者的职业文化,感受到护理行业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高质量的护理服务。通过加强临床护理工作,夯实基础护理服务,在全社会树立医疗卫生行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在本文研究中显示根据回收问卷统计,对照组42例患者优良率为66.6%。无效率为33.3%。观察组42例患者经过优质护理服务后优良率达92.8%。无效率仅为2.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上的意义,计算P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老年性脑梗塞中,对于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治疗效果都有很大益处,推广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改善患者身心将康,帮助医务人员更好的治疗疾病。适合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殷慧香,董瑞馨.护理组长负责制在神经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07(12):109-110.

[2]李艳艳.浅谈优质护理服务在内科疾病护理中的重要性[J].中国医药指南,2012,18(03):679-680.

老年人优质护理篇(3)

【关键词】 老年性脑梗死; 优质护理服务; 护理效果

doi:10.14033/ki.cfmr.2016.31.0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1-0071-02

脑梗死属于老年人群常见病症,主要表现为脑供血缺乏和脑局部组织坏死。这类病症的发生和动脉粥样化有直接联系,具有发病急、病程长、预后效果差等特点[1]。为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使其及早康复,本次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实施优质护理前后收治的150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对照研究方式探究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现进行具体的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1月-2012年1月未实施优质护理之前收治的75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实施优质护理后收治的75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通过CT、MRI影像学检查。观察组男35例、女40例;年龄56~72岁,平均(64.5±4.2)岁。对照组男36例、女39例;年龄54~70岁,平均(62.4±4.1)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服务,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和饮食指导,并告知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加强肢体功能锻炼。

1.2.2 优质护理 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建立优质护理质量追溯机制,定期考核护理服务质量,检查陪护率等,在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注意护理服务本身的持续质量改进。护理过程中以患者为中心,加强人力资源弹性调配,建立基于护理工作量、工作质量、工作难度、工作技术要求、工作风险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考核机制,强化护理服务质量与干预效果。具体优质护理干预内容如下:(1)优质心理疏导。脑梗死发病后,易产生焦虑、不安、抑郁等心理。为此,平时护理人员需主动和患者沟通,以便实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临床需求。结合患者的心理状态、情绪、病情恢复情况等,制定优质心理护理方案[2]。然后,利用影像和图片、多媒体等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2)优质环境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干净的病房环境,定期做好消毒和通风工作,以便确保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3)优质细节护理。主管护理人员应定期组织相关的护理人员学习、培训相关的护理内容。然后,构建脑梗死护理的机制。与此同时,还应做好相关的导诊和陪检、送检、配送等工作,旨在提供优质的细节护理服务。(4)优质康复护理。脑梗死所致功能障碍,没有特效的药物。而为患者提供优质康复护理服务,主要的目的为逐渐恢复患者的生理功能。临床方面,应结合患者的身体情况、恢复情况,实行分期功能锻炼,以便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床边康复训练指导。训练过程中应鼓励患者,以便其能主动配合护理人员,加强功能康复锻炼,从而提高患者的活动量,使其逐渐恢复生理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3-4]。(5)优质饮食指导。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膳食方案,确保患者每日饮食均衡。鼓励患者平时多食用一些低热量和低盐、维生素较高、低脂等食物。需要注意的是,需保证患者的饮食以清淡为主,治疗过程应以半流质软食、流质饮食为主,进而降低患者的肠道负担。(6)优质日常护理。加强患肢锻炼,以激发患者健肢的潜能,如穿衣、脱衣、舌肌训等。(7)建立全面的连续性优质护理服务。患者出院后制定并实施电话随访计划,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及用药指导等服务内容。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

1.4 疗效判定标准

护理满意度,采用笔者所在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测量表,按照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评判,主要评判内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环境创设等。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运动功能恢复情况采用Fug-Meyer评分,对患者护理前、后,运动功能实行评判,评分越高,代表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状况更好。日常活动能力采取Barthel指数,对患者护理期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判,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越佳。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实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670,P=0.006),见表1。

2.2 护理前后两组Fug-Meyer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Fug-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Fug-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护理前后两组Barthel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Barthel评分均有一定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梗死,即为血栓形成者,存在先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这类病症的发病时间较慢,一般多在睡眠、安静情况下引发病症。临床方面主要采取卧床休息、吸氧、严格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心电图检查等方式对老年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老年脑梗死发病的原因,与血栓形成、栓子所致有关。临床症状为头晕、眩晕、一侧肢体无力等。其中因栓子引发病症的患者,通常无前驱症状,且发病急骤,在数分钟即可发展到高峰[5]。此外,老年性脑梗死的发生,和动脉粥样硬化(AS)严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房颤、高危因素较多,如高脂血症、冠心病、精神异常等有直接的关联。老年脑梗死病症的出现,会对患者的机体构成严重的损害,这一病症的病死率较高[6-7]。并且脑梗死患者发病后,机体免疫能力降低,这也导致临床治疗的挑战性加大。本次研究,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临床效果较好。优质护理更加注重患者的心理、生理、精神和临床需求[8]。有效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改善患者偏瘫症状、预后,并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医院整体护理效果。优质护理经不断完善,秉持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开展护理工作,能够结合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开展护理工作,尽可能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不断改进护理工作[9-10]。与此同时,还可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降低护理工作中的误差、差错,从而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经优质护理干预,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如不安、恐惧、抑郁等,且不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构成严重影响。平时护理人员应加强和患者间的沟通,拉近护患关系的同时,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情况发生。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更加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能够看出,优质护理应用于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改善患者的运庸δ堋⑷粘I活能力,使患者及早获得康复,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周蓉芳.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 [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2):351-352.

[2]刘芹,彭宪星.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5):87-88.

[3]康.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3):102-104.

[4]周明珍.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0):247-248.

[5]张俊平.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9):211-212.

[6]孙春梅.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价值探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0):88-90.

[7]兰尖花.优质护理干预在老年性脑梗死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学,2014,15(10):126-127.

[8]汤芳.86例急性老年性脑梗死病人临床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14,12(30):2815-2816.

[9]孙艳梅,戴丽君,孙彦红.优质护理在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3):230-231.

老年人优质护理篇(4)

【关键词】优质护理;血液透析;透析患者;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2011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展开,我院成为广东省“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单位之一。

1 优质护理服务的目的和方向

“优质服务示范工程”的展开,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要求,也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努力示范的平台。结合优质护理服务的方向及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特点,在我科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实行优质护理,保证了治疗效果,使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轻松愉快地完成透析治疗及能回归社会,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

2 优质服务的方法和实施

2.1实行护士包干责任制,每一名护士分管5-6名老年透析病人,包干所管病人的一切治疗、护理等等。包干责任护理强调把患者全面看待。老年患者年龄大,子女工作繁忙,无时间顾及,透析期间多有焦虑不安甚至孤独感。责任护士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尽力满足,对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都耐心细致的回答。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透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讲解与疾病有关的知识,如饮食、活动等,责任护士要熟悉分管的每位患者的整体情况。

2.2 因患者每周接受血液透析2~3次,每次4~5小时,因此在透析前帮助患者清洁穿刺侧肢体,做好个人卫生,生活不能自理者由护士协助。老年患者在透析过程中需要进食,上厕所,护士协助患者,保护好穿刺针不脱落。

2.3医院积极配合,大力改进护士的工作条件,使用移动电脑、多功能治疗车。使护士能更好落实床边工作制,时刻能在病人的身边,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医院并规范了服务用语,公开基础护理服务项目的内容,使我们的工作得到社会及病人的理解支持与监督。

2.4在护士的培训上,也建立了不同层次的护理培训制度,并界定各级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落实层级护理。护士长对护士进行持续质量改进考核,科护士长对护士长进行考核,护理部对科护士长进行考核。

3 优质服务的效果

比较实行优质护理模式前、后的病人满意度。2011年1月~6月实行优质护理模式前,因慢性肾功能不全在我科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老年患者98例,年龄均在60岁以上,每月底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1],回收96份,回收率98%。2011年7月~10月,实行优质护理模式后,在我科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老年患者87例,问卷调查回收84份,回收率96.5%。两组在文化程度、年龄、性别、病情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老年人优质护理篇(5)

[关键词] 优质护理;老年;糖尿病;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1(a)-0162-02

我国已经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饮食习惯的变化提高了糖尿病的患病率,糖尿病已经成为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1]。临床上在给予积极的治疗之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次研究中,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对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了优质护理干预,并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观察对象主要选取在该院治疗的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2013年7月―2016年7月期间),使用抽签的方式将其简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所有患者均意识清醒,且对该次研究知情,并自愿成为该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在观察组当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各占27、23例;年龄在62~86岁范围之内,平均年龄为(73.78±8.67)岁;合并症: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10例,糖尿病神经病变17例,糖尿病性肾病15例,糖尿病足8例。在对照组当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各占26、24例;年龄在62~85岁范围之内,平均年龄为(73.45±8.13)岁;合并症: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11例,糖尿病神经病变16例,糖尿病性肾病14例,糖尿病足9例。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基线资料当中,其性别、年龄以及合并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可进行科学性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传统护理方案,主要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纠正其错误的生活行为;对其负性心理情绪给予疏导,使其保持身心轻松,减轻精神压力;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状况,并及时处理。观察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其中护理内容包括加强护理基础、提高细节管理、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护士专业素养,如下:①加强护理基础:对患者进行护理期间,应结合专业护理基础知识,为患者提供专业性、个性化的基础服务。严格按照护理分级制度,给予患者生活、健康指导。进行护理操作时,应观察患者的皮肤变化以及末梢血液循环的情况。进行一对一的护理,对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服务。②提高细节管理:对于病房环境,应保持整洁、安静,室内的温湿度调整以患者舒适度为主;摆放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手册、杂志以及糖尿病食物模型等,便于患者学习;走廊、宣传栏可张贴糖尿病的教育展板,以供患者及其家属参考;病房内应具备微波炉、针线盒以及饮水机等便民设施;以亲切、友善的态度接待患者。③加强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个人具体情况,为其进行全方位的糖尿病知识宣教。通过“一对一”的教育方式,为患者详细讲解糖尿病预防、治疗以及护理等方面的内容,并告知其均衡饮食、适当运动以及良好的心理状态对疾病改善的意义,提高患者的主动性和遵医行为。④提高护士专业素养:在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和管理工作中,护士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养。要求护士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完成专科护理、健康指导等工作,促进患者康复。对护理质量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实施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可将患者及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划入考核中,并实施奖惩、评优政策,以激励护士的自觉性,提高其护理质量和工作责任。

1.3 观察指标、判定标准

1.3.1 观察指标 观察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饮食依从性、运动依从性、用药依从性、自我监测)、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物质生活)评分。

1.3.2 判定标准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的饮食依从性、运动依从性、用药依从性、自我监测进行评定。每项总分为100分,患者得分越高,表示依从性越好。采用生活质量量表GQOL-74对患者的生理健康M行判定。主要观察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物质生活4个维度。各维度评分总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使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将结果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以及不满意3种。护理满意度即为非常满意率与比较满意之和。

1.4 统计方法

将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数据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后,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患者的饮食依从性、运动依从性、用药依从性、自我监测以及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数据,并用t检验;用(%)表示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数据,并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依从性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饮食依从性为(76.64±2.36)分、运动依从性为(64.25±3.58)分、用药依从性为(60.57±4.85)分、自我监测为(68.97±6.47)分;对照组患者的的饮食依从性为(61.22±1.25)分、运动依从性为(58.39±3.47)分、用药依从性为(55.64±2.01)分、自我监测为(60.57±4.56)分。由以上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经过不同方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

2.3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0.00%,其中非常满意37例,基本满意8例,不满意5例;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4.00%(非常满意30例,基本满意7例,不满意13例)。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各器官功能的衰退使得老年糖尿病的发病率激增[2]。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明显较青壮年患者更为复杂,且病情变化较快,加大了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难度。传统护理方案具有较大的机械性和片面性,护士仅遵医嘱对患者实施护理操作,缺少主动性和人性化。优质护理不仅可从生活中对患者进行护理,同时可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呵护,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3]。不仅如此,通过加强健康知识宣教,提高了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知度,可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克制不良行为,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有效地避免了工作中的疏漏,提高了护理质量,进而改善了护患关系,做到了“优质、高效、满意”的护理服务。

该次研究结果中显示,观察组老年糖尿病患者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使用优质护理干预后,患者的饮食依从性、运动依从性、用药依从性以及自我监测评分均高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优质护理干预,可改善其病情,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刘萌.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应用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7):1-2.

[2] 张美丹.优质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6,29(5):181-182.

老年人优质护理篇(6)

关键词:优质护理;老年性脑梗塞;护理应用

脑梗塞(CI)[1]习称脑血栓,是一种低血压、血粘稠或血流缓慢下脑血管出现动脉硬化或斑块而形成血栓,进而造成缺血性卒中的总称。其发病率高,可达70%左右,主要是由于脑供血、供氧不足所致,一旦形成则会影响语言神经等相应的功能,多发于男性老年人群[2]。合理的实施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CI患者痛苦、改善其生活质量,因此,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护理质量、以及临床医疗服务和管理水平,为老年CI患者提供优质护理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本研究为探讨优质护理在CI老年患者护理中的作用,通过临床观察、对比,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于2014年2月~2015年3月到本院就诊的CI患者,共计80例,符合诊断标准[3]。入院后分别编号,并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40例,男、女患者分别有27例、13例,平均年龄(67±4.25)岁。对照组40例,男、女患者分别有28例、12例,平均年龄(66±6.12)岁,平均出血量(23.57±6.24)ml。要求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和临床症状表现等无明显差异。

入选标准:年龄在50~86岁之间;首次发病者;自愿接受试验者。

排除标准:发病前患有其他重症者;需要维持服用精神类安定药、镇静药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针对CI患者的病房环境、心理状况、功能训练等方面进行优质护理,并在医院管理制度方面进行强化。具体如下:首先,调整患者卧床姿势,保证其的正确性、舒适性、合理性的。其次在患者住院期间,给予到一定程度的按摩护理,尽量做到力度适中而不致疼痛。再次,保证CI老年患者的环境舒适、安静、整洁,适当通风、照射阳光,并辅助器进行早期功能训练,促进其早日康复。最后,心理上的呵护和护理是护理干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从患者、患者家属两方面分别给予心理护理。1针对患者个人,应每日进行必要的沟通,时时关心其心理变化,积极沟通,细心的鼓励其积极勇于面对疾病,使其保持态度乐观、向上,增加其面对疾病的信心。2为增进医患之间的信任度,还应与患者家属做好沟通工作,一起耐心的护理患者。另外,医院的相关制度应得以完善,严格要求护理人员们的道德、专业素质等,按照既有的规章制度管理、分配其工作任务,监督不同级别的护理人员的职责、工作情况。

1.3 评价指标

以护理满意度评分表、CI知识掌握情况表做调查问卷,评估其两组护理疗效,整理信息,统计结果。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采用SPSS17.0进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x±s),计数资料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估结果

经优质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82.5%,经X2检验,差异显著(P

3讨论

CI作为一种脑内科疾病具有着治愈困难、疗程长、并发症多、发病率高等特点,因此,给患者及其家属的身心都造成了巨大的困扰、压力。并且,老年患者作为该病的高发人群也同样具有着特殊性,其大多身体机能改善、恢复力不及年轻人,极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而拖延或加重病情,因此,其大大降低了临床治愈率。现代医学研究表明[4]:虽然医学水平在不断发展,但是年轻化的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临床经验还不足以匹配缟素发展的医疗水平,从而导致临床护理质量的滞后、难以提高。老年CI患者在住院期间容易出现意识模糊、活动受限或不便等情况,这直接增大了临床护理的难度和风险,必须严格要求护理人员的道德和专业素质,所以,优质护理的关键性不难理解[5]。在人们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医疗水平的同时,优质护理也在这发展中受到更广泛的关注,针对老年CI患者,更加有必要应用优质护理来缩短治疗和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加快其恢复,符合当下医学、护理模式的要求、目标。优质护理是旨在以患者为中心、体现以人为本的全新护理模式,在现代护理模式中举足轻重,发展前景广阔。

经调查问卷,本研究结果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表明优质护理干预在老年CI患者护理满意度方面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能够提高其生活信心、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相比于常规护理,优质护理临床作用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提高护理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J]. 健康必读(中旬刊), 2013, 12(9): 439-439.

[2] 禹腾波. 老年性脑梗塞优质护理的临床体会[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08: 169-170.

[3] 代鸿宇,陆阳,张鑫.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及其后遗症 60 例[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24(10):76.

老年人优质护理篇(7)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时代,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已成为大众关心的社会问题,如何通过合理的心理护理,结合临床疾病护理来维持老年人的最佳功能状态,提高晚年生活质量,保持完整的人格尊严,是老年护理的最高目标。

进入疗养院疗养的老干部是老年人群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戎马一生,为党、为军队、为人民贡献了几十年。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由于健康状况、生活环境和地位、角色的改变,他们的性格、心理也随之有一定的改变。来我院疗养的离退休老干部,一般不存在物质生活匮乏问题和医疗水平低下之忧虑,基本没有其他老年患者因物质需求不能满足或医疗保健不利而常有的无保障感和不安全感[2]。他们的情绪困扰往往来源于其丰富的精神需求,以及由于社会地位、人际关系等变化产生的失落感、怀旧感、孤独感和忧郁感。

要让老干部们在疗养期间保持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愉快地度过疗养时光,心理护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院自1987年成立以来,在为全军离退休老干部提供疗养服务的实践工作中,不断改进护理方法,总结实践经验,逐渐形成了一套优质护理服务体系。其内涵就是护理人员文明的言谈举止及恰当的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的应用,使疗养效果达到较高的水平。

1疗养护理中优质服务体系的形成

1.1规范优质服务制度 为确保疗养服务质量,我院把多年实践经验中形成的优质服务体系作为一项制度写入了我院的疗养常规制度中,科室形成各自的优质服务公约,并把同志的“八荣八耻”教育精神与疗养院的医疗服务工作结合起来,以使优质服务在我院深入、持久、扎实地开展下去,真正落到实处。从到车站迎接疗养首长,到接诊,到入科疗养,到欢送疗养首长出院的全过程中,做到“一条龙”的优质服务。

1.2塑造护理人员良好的服务形象通过定期组织护士礼仪学习、礼仪表演和比赛,规范了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使护士做到了举止文雅,端庄大方,动作轻巧,着装整洁,淡妆上岗,面带微笑,态度和蔼,语言文明。让疗养老干部们在护士语言美、仪表美、行为美中感受到疗养院服务的优质与温馨。

1.3培养护理人员精湛的业务水平护理部注重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要求有良好的外在形象,还要有过硬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我们针对老干部的疾病特点和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精炼技术操作。多年来,护理练兵从不松懈,技术考核和比赛年年开展。“100针穿刺”活动要求单个护士连续进行100个静脉输液,急救演练等比赛和训练更是使护士们的护理操作技术精湛熟练。通过专家讲座、业务讲课、自学自练等各种方式掌握老年病医疗护理发展新动向、新观念、新方法,在掌握疗养学的基本知识的同时,涉猎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知识,从而能有效地给予老年疗养员各种健康指导,做好疗养护理工作。2008年开始开展的景观

疗养护理,在护士们详尽的解说下,充分利用了广州丰富的景观资源,让老人们得到了充分的休养。

2优质服务体系在疗养护理中的应用

2.1做好门诊接诊服务,强化“窗口效应” 门诊是疗养员进入疗养院的第一站,接诊护士的一举一动都会给疗养员留下深刻的印象,温和的态度、关心的询问,使他们感到自己被关心和尊重,产生宾至如归的心理反应。所以,在我们的接诊工作中,护士坚持做到“四个一”: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茶水解渴,一人送客到科,让疗养员一进入到疗养院这个新环境中就产生一种安全放心的感觉。

2.2落实科室的各项服务,贯彻全程优质服务在疗养期间,各科室工作人员认真把握和执行温馨周到的每个细节;工作人员对离职首长和在职首长一样尊重,对职位低的首长和职位高的首长一样热情;严把疗养适应证关、疗养首长突然病情变化的抢救关、早晚查房巡视关、医疗护理查对关。工作人员与疗养员建立起深厚的医患、护患感情,温和的态度,亲切的笑脸,关切的询问,打开了与疗养员沟通的大门。这样,医护人员得以全方位获取疗养员的心理信息,并通过客观的评定来确定疗养员的基本心理状态,以便顺利地应用心理护理理论和技术,选择适宜对策,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2.3针对老年慢性疾病,开展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来疗养院疗养的老干部一般都是慢性老年病患者。从2004年1月~2005年8月对742名疗养员的疾病统计得知,高血压病239人,冠心病130人,糖尿病61人,消化系疾病47人,腰颈椎病36人,脑血管疾病31人,其他慢性疾病198人。他们一般处于疾病的慢性过程中,通过药物维持较平稳的身体状态。我们根据不同的病种和不同个体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沟通方式,通过鼓励、交心、心理暗示、放松等心理护理方法,在临床疾病治疗的同时,充分利用疗养院的有利条件,有针对性地开展用药指导、康复训练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其不良生活行为的矫正和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

2.3.1健康指导的形式根据疗养员的身体特征和疗养院的工作性质、业务特点,在对疗养员的健康指导上,我们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保证疗养员接受全面的指导。由资深医护人员或来院疗养的医护专家进行集中的健康教育讲座,利用专家的权威性使健康教育深入各个疗养员的内心;制作健康资料卡片、宣传栏、黑板报等,在不经意间使健康教育内容融入疗养员印象当中;护理人员与疗养员面对面、一对一的交流传输健康教育知识;利用电视、电脑等传媒工具进行生动直观的健康知识传播。

2.3.2不同疾病的健康指导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受社会环境、不良行为、心理因素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对疗养员因人而异的实行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教会他们保持正常的生活节奏,避免不良刺激和不良情绪。通过对疗养员个人现存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消除其心理障碍,稳定情绪,愉快地接受治疗。

总之,通过我们的优质护理服务,合适恰当的心理护理,进行心理指导和健康知识教育,有效地疏导疗养老干部的不良心理反应,让疗养员掌握疾病的保健知识和情绪控制方法,轻松愉快的度过疗养期,为他们幸福健康的晚年生活添上美好的一笔。

参考文献

1刘晓虹.护理心理学.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