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

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04 09:34:05

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

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篇(1)

【关键词】农村小学 班级文化 建设

时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又处在一个令人激动的新世纪,它对每个社会成员特别是小学生提出了一系列基本素质要求,对小学的班级文化建设提出了挑战。因而,“班级文化重建”是小学教育改革中最深层次的变革之一。

目前,苏北农村多数小学缺乏对班级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细节关注,各班主任仅相互参照,“千班一面”的状况依然存在。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也许最基本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变革班级文化,重建班级文化。如何搞好班级文化建设,现把我的思考综合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和标准,应体现变革与提升

变革班级文化,重建班级文化对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推进学校和谐发展,提升班级品位,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文化变革是一切变革的根本力量。从班级文化建设入手,是探索建设和谐班级,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策略。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班级必然面临许多问题改革或重建班级文化有利于克班级中某些落后的文化,有利于使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一种具有精神感召力,具有创新活力的班级文化。

2.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可以提升班级品位。班级品位是指班级教育体系的品质与层次。班级品位反映的是班级中人的品位,人的生活方式,人的行为方式,以及班级作为一种组织内在的性质、功能及其运作方式,其核心是班级文化。有品位的班级基本标准包括:(1)班级中人的生活方式以及行为方式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和行为态度的合理性。(2)班级组织的性质表现与制度化组织与日常生活组织、学习组织的有机统整,人的地位、人格、权利、能力得到合理的尊重与发展。(3)具有优化的教育活动体系,具体表现为一整套先进的理念,一整套具有活力的教育行为方式,一整套具有创新意义的班级制度,一整套具有精神感染力的班级文化。班级品位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经营的,班级文化的提升,有利于促进学校的系统变革。

二、班级文化的内涵及构成要具有弥散性、日常性、价值性

“班级文化”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往往使人更多地把文化建设仅仅理解为班级物质环境的文化建设,忘却了对班级文化的整体关照,随着人们对班级文化的整体关照,从而使班级文化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究竟什么是班级文化?一直以来有不同的理解,我认为,班级文化是师生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比较稳定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的总和。班级文化时刻影响着学生的认识以及对教育价值的追求。作为思想意识的班级文化不仅直接影响并反映教师的教育观念体系,而且影响着教师处理教育事件或教育问题、采取教育行为的普遍思维方式,最终体现为班级中人的普遍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班级文化是内隐在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方式、班级内部制度以及班级环境等因素中的价值取向,其核心是班级作为一种有活力的组织内在的“人文系统”。从其对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作用来看,具体包括学生文化、教师文化和管理文化。从其他方面来看,班级文化包括观念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但班级文化不就是教育理念、行为、制度和物质,只有当教育理念、行为、制度和物质环境真正进入师生的生活过程之中时,才真正具有支化意义。从此意义上说,班级文化不仅仅包括外显的层面,更重要的是内隐的层面,它内隐于班级人的生活之中,因此,班级文化具有导向意义,具有弥散性、日常性、价值性。班级文化的构成可用下图表示:

三、班级文化应以人为本,要体现“童心、童真、童趣”

班级文化建设基本出发点应“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班级文化的根本指导思想。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人生历程的发展需妻,尊重作为人的人格和尊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需要,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构建班级文化。另一方面要突出教师的作用,用教师的发展引导学生感悟“人生”,以人为本的班级文化,在小学教育中应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儿童文化,小学教育活动体系的设计与实施、小学教育环境的设计都应关注儿童的生活背景和生活需要,体现“童心”、“童真”、“童趣”。第二是教师文化,要能引领学生感悟“教育人生”的意义。让班级成为学生的摇篮,教师成为优秀的摇篮人,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得到很好地发展和成长。

四、班级文化应以学生为本,要突显学生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应突显学生文化,学生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原点。班级文化应在“学生观”和“教育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反映教师和学生的人格和学生的发展需要、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在班级中地位等方面观念上和行为上的倾向性。要以学生为本,首先要确立全新的学生观。班级文化建设中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生命的火种,全面理解学生。

确立正确的学生观,是建立小学班级文化的根基。学生是生活中的人,是具体的人,是未完成的人,是有待发展的“完人”。因而,面向小学生的教育必须面向学生的生活,面向他们生活的世界,处理好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文化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对生活世界中各种问题的健全价值观,良好的情感,逐步形成健康负责的生活态度。

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篇(2)

一、搞好“班级文化建设”的背景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场所。班级是一个由教师和若干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气质的青少年结合而成的组织,作为一个组织,班级应该有自己的文化。班级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所在,建设得好,更是可以发挥影响人、塑造人的作用。

“班级文化建设”作为一种校园文化建设,是班级全体成员在交往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思想观念、心理倾向,具体包括: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伦理道德、审美情趣等。营造好的班级文化,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意识的培养,对于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生机勃勃、奋发向上的班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几点实践

班级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培养人,班主任要用心经营才会收获,下面是我在班级文化构建上的几点实践。

(一)创造良好物质文化环境

好的育人环境能凸现一个学校,一位教师的育人理念和学生的成长目标。学校为学生建立了图书馆、阅览室、自习室、体育馆、艺术馆、社团活动中心等等,我们的班级虽然只有简简单单的黑板、墙壁、桌椅,但是我们依然可以让教室的每个角落、每个侧面都说话,都微笑,都育人,这是我们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目标。

社会多元化,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也有着不少多元的选择,有相当多的学生已经很少读文学作品和科技作品,而是喜欢接触一些快餐式的穿越、仙侠、奇幻类的作品,以及网络游戏。怎样引导学生回归经典,回归我们学习知识的本源,从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角度,我们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从班级布置上入手,首先要注重审美,教室要布置得有书香气,“腹有诗书气自华”,书读多了,不用刻意去培养,人的思想境界自然就提升了。

(二)营造班级精神文化的家园

1.征集制定班名、班徽、班训,形成班级主流精神导向。学生其实是最有创造力的,对于内心世界的需要,一点也不缺少解读力,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通过在班内公开征集,那些有思考,有集体荣誉感,和一些有特殊才华,如设计、绘画、文学的学生,脱颖而出。为我班确定了班名“星光班”,班训“天道酬勤 恒者能胜;静专思主 心仪名校”, 班徽“色彩鲜艳的五角星”,寓意我们班每一个同学都充满活力,至于最外面有一个大圈,那象征在母校这一温馨的家园,茁壮快乐地成长,在母校的怀抱中积蓄发展力量。

学生们把班名和班训与班集体合影共同设计成海报挂在班级最醒目的地方以共勉,班徽悬挂在教室最前端,光彩夺目。

2.确立班级文化目标。班风——“自律、自信、自觉、自强”。班级理念——“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生誓言——“我们立志创造辉煌业绩,但我们努力从日常的小事做起;我们渴望成为杰出人才,但我们决心从普通的中学生起步!”老师寄语——(经常更新,让学生抄在学科笔记本上)(1)我是一切的根源。(2)我是最棒的。(3)我是我认为的我。(4)成功是因为态度。(5)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借口。(6)人,因梦想而伟大。(7)不是不可能,只是暂时还没有找到方法。(8)命运在自己手里。(9)天助自助者。(10)我要,我能行。(11)决心决定成功。(12)每天进步一点点。(13)没有失败,只有暂时没有成功。(14)只要不服输,失败就不会是定局。(15)坚持到底,永不放弃。(16)人人都能成功。(17)立即行动。

3.将墙壁报作为学生心灵成长的阵地。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格言警句像一盏心灯,徜在学生心灵中点燃,有利于学生选择正确的道路,朝着自己理想的高峰攀登。”名家深入浅出的话语,学生日积月累,记得多了,心中的那盏“灯”就会越来越亮,平时交谈中、作文里,常常会出现他们积累的格言警句,很多学生会用格言警句来勉励自己,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今这项活动已经成为我们班级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热爱经典”到“话由心生”再到“我的收获”,学生谈自己对学习的认识,对生活的感悟,每天提炼出一句话说给大家听,共同分享。我们以天为单位计算着自己跋涉中的收获,把每天的演讲都整理在一起,到现在已经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资料。

(三)打造强有力的班级制度文化

1.共建共守班规,形成班级约束机制。首先由全班同学推荐核心小组草拟班级的“班规”,经过一番推敲,核心小组最后确定了三十多条荣辱守则,然后提交给全班同学在班会课上进行了讨论,并经过投票表决,最终定出了大家公认的,最重要的,属于我们自己班级的“班规”。

2.实行“班级日志”、“学习小组分配表”、“卫生值日和大扫除细化分工”制度。“班级日志”由班委轮流记录,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三天一总结,公开化,有漏洞大家补充。只要倡导公正,班主任把好这个舵,奖罚分明,推行起来就非常顺畅,一届学生的班级日志就是厚厚的六大本,那是我们集体走过的痕迹和美好的回忆,因为上面记录的不仅仅是违纪,更多的是表扬好人好事,每当总结表扬时,下一次很有可能会多一次好人好事,我班的张辉就是在班级日志的激励下成长起来的优秀学生。“学习小组”的管理,六人一组,组长负责作业的收交情况、检查每天知识落实,一周一表详细填写成员学习状况,班里设小组评比栏,期末奖励以一组成绩总和计算,哪个组最高全组奖励。调动了所有同学的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当然,要想落到实处,班主任要做细致的检查跟踪工作。

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篇(3)

[关键词]新班级文化;新班级物质文化;新班级精神文化;新班级制度文化

班级文化是指围绕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班级风气等的集合体。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班级文化是衡量一个班级建设是否优良的重要标志。建设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也是新课改的要求,为了推进我校班级文化的建设,特制定本学年班级文化建设方案。

一、对新班级文化的认识

当今时代是多元文化大发展的时代,文化的作用日益彰显。本文从以生为本的角度,从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出发,努力做到“两个凸显”、“三个结合”,促进每一位学生更好的发展。班级文化是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道德规范的总和。

新班级文化的内容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高雅、生动、形象的班级物质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保障;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

二、建设班级制度文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也只有在制度的规范下,学生才能更好的发展。

1.建立健全班级制度。包括建立有效的班干部队伍;制定班级公约、课堂常规、仪表要求、奖惩制度、考勤制度、值日生制度、操行评分细则等等,以此约束学生的言行。为了督促同学们自觉履行班规,我们还制定了一系列学簇评价和奖惩制度。在竞赛角的比赛中,班里掀起了争做学习标兵,展示标兵的热潮。

2.建立班级岗位责任制。实行岗位轮换制度,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鼓励学生发挥主人翁精神。

3.建立宿舍管理制度。寝室是每个学生在校生活的“家”,它与学生学习成长息息相关,是学生实现成长和社会化的重要基地。科学的管理制度对在校生的生活起到了保证作用。

4. 班干部实行以旧带新轮流负责制。我们相信每个学生都有长处。作为学校应该给每个学生以机会,所以我们实行班干部轮流制。这是一个管理的岗位,学生自愿参与竟岗。在换届之前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去申报自己所要竞争的岗位,通过竟岗演说和群众投票,得票高的学生当选。为了督促班干部在班级中执法公正,以身作则,我们还成立了班级委员会,有五名不担任班级职务的学生、班主任和二名任课老师组成。

三、建设新班级精神文化的策略

1.了解学生的需要,找准切入点。学生的每一个成长阶段都有各自的心理需求、发展需要。每周我要求学生写周记,让他们记录下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这样,我就能把握学生该阶段的需要,找准教育切入点,有利于学生认同感的产生。

2.丰富班内的评价,学会赏识。在传统的班级中,学生在校主要从老师那里获得评价。长此以往,会削弱了学生独立评价能力的培养。在新班级文化建设中,我们利用学簇评价机制,加强“一事一评,一课一评”,阶段推出班内多种“明星”,如学习标兵,展示标兵,评价标兵,突出进步个人等。这样形成“班内星光灿烂”的局面。

四、建设新班级物质文化的策略

1.布置教室环境。我们充分利用每一面墙,让每一面墙都说话。下面我以本班为例交流一下我们的教室环境布置。

(1)版面展示。在我们班中,共有9块展示版面。每个簇(组)有一个版面。每个簇在自己的版面上设计学簇文化,比如簇名,簇徽,簇歌,学簇口号,标兵风采照等。随着电脑的普及,我们也渐渐地将这一块移入到每个簇的博客上。从此,我们的交流面就更大了,我们的思想也就更活跃了。

(2)竞赛角。为培育学生的学簇竞争精神。我们以学簇为单位展开竞争。每个簇选一个挑战簇,写下挑战宣言。

(3)班务角。在班务角内一些班级公告,如班规,班级誓言,班干部的任命公告,近期班级违纪现象、班级荣誉等。

2.开展各项主题活动。平时我们经常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时我们开展辩论赛,提高学生的辩论能力。有时开展讲座,增加课外知识。一位学生成功举办了《埃及艳后》的历史讲座,反响很好。有时还会联系消防队,搞火灾逃生演习,以强化学生的自护自救意识。

3.进行研究性学习。结合学科要求和校本课程的需要,我们还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老师根据学习内容,给学生分配好调查内容,每个活动由簇长发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将资料整理,以各种形式向同学们汇报。最后学生以资料展示、介绍等形式向家长和学校的老师作展示。近期我们研究性的主题活动有《三国人物性格探析》,《超市中的数字问题》,《趣味英语收集》。

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篇(4)

摘要: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应该如何入手,采用怎样的方式才行之有效?通过实践,本人认为:制定“以德育为核心,通过班级文化的建设,营造和谐生动的育人环境”的培养目标,形成了“有特色”的班级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意义重大。

关键词:班级文化 班级制度 班级环境

在农村城市化过程中农村转居民的家庭较多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家庭呈现出离异单亲家庭、吃低保家庭、子女寄养家庭多等现象。学校无形之中就面临着许多难题,其中最大的一个难题就是学校承担了许多“问题家庭”子女的教育工作,这些学习、思想、行为习惯都相对较差的学生,最大的共性就是患有“文化缺乏症”,表现出来的不懂规矩、我行我素、无视教育等行为,具有很强的劣根性。

一、加强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

班级制度文化包括班级的文明习惯、规章制度、道德规范、人际交往方式、娱乐活动方式、学习风气等。良好的班级制度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首先,我根据学校“文明班”的各项要求制定班规,利用班会课让同学们讨论,得到大部分学生的认同后,又将制度公布在制度栏,征求更多的意见。试行一周后,正式将其列为我班的班级制度,这样就能保证制度的相对稳定。

其次,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着眼点是竞争机制,主要通过评比各种“先进、优秀”等形成制度。保证学生的文化学习、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的有序性、稳定性及持续性,激发了学生的成长意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格,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第三,一定要抓好制度的实施。在制定制度的时候,我除了注意到让制度得到学生的认可,还将将带有强制性的要求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我就制度分类由专人负责,定期进行汇总、公布、评比,使制度真正落实到位。

第四,我还建立了本班大事记,将我班在不同层面取得的成绩分门别类作以详细的记录,形成电子版,定期将其公布于众,增强了大家的集体荣誉感,使他们渐渐产生以班为荣的意识。将来毕业作为资料留给每个学生。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形成本班的文化,使班级管理工作如鱼得水。

二、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促进班级文化的形成

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是师生经过不懈努力希望达到的最理想的班集体形式。集体的舆论越正确,班风越良好,就越能激发集体成员的责任感、荣誉感。如果一个集体没有正确的集体舆论,就像一盆散沙一样,人心涣散,无凝聚力,无荣誉感。集体舆论健康与否,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善于引导,班主任不能随意地批评某一个同学,力求每一件事情都调查清楚,正确地批评、表扬,树典型;让学生参与班风评比,让学生自己对一些“错”事,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学生的认识,让学生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舆论。学生生活在集体中,我们应该尽量使他们感受到集体对自己的关注和监督,自己的言行与集体息息相关。当学生进步或为集体做贡献时,老师可以利用班会课让同学们讨论、分析其行为对集体及他人的影响,树立正确的导向和榜样的作用。老师对学生的表扬应该让学生感觉到是班集体对我的关心和表扬,那么学生就会感觉到集体的存在,感到自己与集体溶为一体,不可分割的联系,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集体,有了进步,他会赢得全班同学鼓励的掌声,得到同学们的肯定。相反,犯了错误,他会感觉到全体同学谴责的目光。产生:“我犯错误了,真对不起集体”的思想感情,从而自律。如果在一个集体里,学生们都能我以集体为荣的观念,还会担心它没凝聚力吗?

三、养成良好的习惯,是班级文化形成的保证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就是帮助人类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的习惯。中职学校的学生存在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如:课本和作业本乱扔,桌椅摆放歪歪斜斜,桌面柜桶的用品乱七八糟、垃圾乱扔,上课坐姿不端、语言不文明……,针对这些现象我从新生班抓起,把行为习惯的培养作为班级工作的重点。

首先,我从坐姿抓起。在班里找表现好的学生示范,其他学生从模仿、学习中掌握正确行为方法。像“大家看,李某某的坐姿可真美,把风貌和气质都体现了,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还有哪个同学能像她一样吗?”在榜样的示范作用下,很快班级同学良好的坐姿便形成了。

其次,训练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如果在课堂上或课间听到学生的粗言秽语我马上阻止,然后利用上课前的几分钟或班会课,通过幽默或情景扮演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当学生作为听者或旁人时,感受到听到粗俗语言的尴尬,于是在语言表达上注意了,经过一段时间,粗俗语言在班里大大减少了。

再次,训练学生摆放桌椅和用具的习惯,每天早读和放学后我会检查值日生是否把桌椅摆放好,课间进行抽查,比一比哪个组的同学能保持最佳的状态,分等级给予表扬加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同学们形成了良好的习惯,整个班物品的摆放是井然有序的,良好的班貌就展现出来了。

因此,注重班级的环境建设,努力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和教育,逐步形成良好习惯。

四、创造专业化特色,彰显班级文化的个性化

个性化班级文化与传统的班级文化形成鲜明的对比。它打破传统的大而全的、几十年不变的班级文化模式,以个性化的班风、学风、班级目标,个性化的班规、班歌、班名,个性化的班级活动为载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创设自我教育环境,激活学生的潜能,启动学生持久的教育内需,培育学生良好人文素养的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篇(5)

关键词:学习型 班级文化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b)-0105-01

学习型组织理论最早出现于西方管理学界,具有可持续发展性,能够促进管理,提高绩效。“学习型理论”是新时展要求下的新型组织模式,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及研究,其体系下的学习型班级文化是针对学校管理的新型组织,适用于教学管理中。

1 学习型班级文化概述

1.1 学习型班级文化概述

学习型班级文化包括三部分“学习型、班级”和“文化”。“学习型”分为学习和型,是个体意愿与行为态度的统一,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学习态度转换成行为模式的建构过程,“学习型”就是一种学习模式。班级代表集体,说明不是个体而是多人以上的群体组织。文化是观念上反应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并能够指导政治和经济斗争的运动过程,是思想观念上的吸收与释放,稳定行为的反应模式[1]。综上,学习型班级文化就是以自主学习为目的,由分散的个体理念聚合成集体目标,形成统一向上的思想意识,最终通过行为模式展现出来成为稳定文化的集体主义构架过程。

1.2 学习型班级的优势

学习型班级文化适用于班级文化建设,是良好学习氛围的直接推动力量,其具有自身特点,第一,主动求知性,学习型班级从学生内部出发,一改学习的枯燥被动式教学印象,推动学生主动去学习,增强求知欲,由个人感染集体,由被动转化为自觉。第二,参与对象的多样化,学校教育中常把学生视为被教育的主体,教师则机械管理,长此以往造成双方的心理疲劳。学习型班级不同于传统管理模式,其让学生和教师站在同等位置,两者共同参与构建,共同提出意见。第三,相处机制的转变。师生教条式的相处氛围使得学生归属感缺失,加之家长、社会的竞争压力更是令学生争强好胜,缺乏交流合作。学习型班级则强调合作,淡化竞争意识,真正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推动发展与进步[2]。第四,学习创新多样性,即学习不再是单一的课堂教育或是学生的个体学习,而是辅助以丰富的课外教学,交叉教学,交换互学等方式教学,鼓励创新,体现了学习的多样性特点。

2 建设学习型班级的理念与策略

2.1 学习型需要层次理念

学习贯穿人类生活的始终,学习能力是推动生活品质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型班级文化则是针对学校教育形成的综合教学模式,是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有效结合,是学习本质内涵的具体运用。建设学习型班级文化遵循着人类出生、成长、发展的自然层次规律,着重从心理范畴和社会范畴提出青年男女的学习需求,建立起信任、求知、自尊、自我实现、社会认同、社会赞许等学习型需要层次理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构建关系型学习模式[3]。此外,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的单一型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协作成为主流,自主求知,自发合作,形成统一的共识,共同发展[4]。学习型文化建设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效合一的需要层次理论,是终身学习的文化理念。

2.2 构建学习型班级文化的策略

建设学习型班级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构架,而是源于对学习的正确认知,班级建设的客观思考,行为模式的科学理解而建造的学习型班级形式,建构学习型班级文化常用途径有以下几点。

第一,明确目标,制定个人与班级的发展规划。正确的策略可以调控班级建设,培养共同的学习愿望,推动班级整体进步,协调思想,符合班级客观实际的科学战略目标是创建学习型班级文化的基础要求。例如开展“教室一角”活动,鼓励学生把目标计划张贴在专栏里,互相鼓励,互相促进,定期整理“计划”,协调班级整体目标,引导学生为完成目标共同努力,互相帮助。

第二,构建发展思维模式。思维模式是对事物认知的方法和习惯,是潜意的深层心理活动,是反应在行为模式上的隐性指导。正确的思维模式能够促进事物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发展,传统教育受到固有思维模式的禁锢,缺乏创新。要构建班级型文化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学习理念,转变思维模式,摒弃不良的、守旧的、教条的思维模式,建立优秀的、创新的、开放式思考模式,例如教学时开放思维,集思广益,运用环境辅助法、示范带动法、换位思考法等开放式教学方式,以思想带动行为,真正构建学习型班级文化。

第三,队伍建设,即优化学生与教师教与学的相互关系,以为优秀先进的思想指导学生行为,没有学习型的领导机制就没有学习型的班级作风。学习型的班级建设需要学习型的优秀教师进行引导,使得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和自主的学习理念,逐渐扩大感染每一个学子,形成班级型文化。

第四,独树一帜品牌建设。根据班级自身特点创建属于自己的班级理念或行为模式,不同于其他班级的独特性文化可以提高学生集体主义意识,促进班级进步。开展品牌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创造,设计适合的班级品牌。例如,创造感恩机制,即在固定的时间举办感恩父母活动,在全校开展父母走访活动,树立感恩父母意识,向其他班级传播爱父爱母思想,形成自己班级的品牌印象。

第五,鼓励行为文化。学习是校园生活的主体任务,学校是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懂得学习,善于学习,构建班级文化要把学习放在重中之重。优化学习行为,加强学习管理,提出民主开放式学习模式,鼓励学生自己参与到教学中来,积极讨论教学方法,提出学习建议,对于学生的任何想法和提出的任何建议,都应该充分尊重,给予理解。例如鼓励学生尝试当“小老师”,站在讲台给全班同学上课;又如,设立讨论小组,定期讨论学校的学习模式,提出问题和建议等等。

3 结语

研究表明,构建学习型班级必须把握“学习、班级、文化”三大要求,从个体联系到整体,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科学运用学习方法,建立“共同”思想,由他律到自觉,真正形成独特的班级文化,真正实现班级型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王健.关于学习型班级的构建[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2(1):145-146.

[2] 贺安新.学习型组织理论在五年制高职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0,18(45):98-110.

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篇(6)

【关键词】班级团支部;调查分析;对策研究

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肩负着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党和人民事业而奋斗的光荣任务。并强调:共青团组织一定要适应新形势,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各项工作和自身建设,更好履行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职能,不断提高共青团工作科学化水平。

高校班级团支部是共青团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高校班级团支部建设是学校党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学校校院二级管理模式的一个创新点。所以,以宁夏医科大学为例对班级团支部功能发挥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找出宁夏医科大学班级团支部功能弱化的原因所在,并针对原因探索性的提出对策,将有助于帮助广大青年成长成才,推进学校的发展。

一、研究方法

(一)项目设计

本项目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获取数据并进行分析。在设计问卷时,我们将问卷分成三个大的部分,即班级建设情况、团支部建设情况、学生个人对班级团支部建设的建议及意见。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调查,以期从中发现班级及班级团支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出宁夏医科大学班级团支部功能弱化的原因所在,为进一步对策研究提供思考。

(二)数据来源

本次调查面向宁夏医科大学各专业本科生,包括:临床医学、护理学、中医学、公共卫生医学等专业进行问卷调查。参与调查学生所在团支部人数集中在30-50人之间,男女生比例分别为37.05%、62.96%;其中党员占11.55%、共青团员占83.67%、群众占4.78%,在班级团支部建设中主体是共青团员,学生党员不离团对于班级团支部建设起到先锋带头作用,少部分数据来源于学生群众。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50余份,回收有效问卷502份,有效回收率91.27%。

二、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一)班级建设

本次调查中35.26%的学生来自先进班集体,40.24%的班级获得校级先进班集体表彰,95.79%的学生认可自己所在班级建设工作,学生们认为班级建设方面需要完善的方面:思想、学风、能力方面占59.43%,组织、制度建设占40.57%。从数据可以看出,宁夏医科大学广大学生对本班班级建设状况比较满意,也反映出对班级建设进一步完善的渴望。

1.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作为宁夏医科大学学生工作的组织载体,对宁夏医科大学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和谐校园和提升大学生素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思想上必须真正认同并重视校园班级文化建设。调查中80.82%的学生认为本班级文化氛围主流积极向上,但是19.18%的学生对班级文化氛围表示了悲观的态度。班级文化建设中积极向上的前提是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来指引,调查中50.90%的学生认为班级有明确的奋斗目标,38.92%对班级奋斗目标不明确。应该加强文化建设,明确班级建设目标,并为之团结全班学生积极向上。医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责任的体现,所以学风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调查中63.55%学生认为学习气氛浓厚,积极向上,34.06%学生认为学习得过且过,差不多就好,挂科也无所谓的大有人在。这从另一个角度放映了医学生的学科专业性强、课业负担重,需要更好的学习风气来保证学习质量。

2.班级组织建设

宁夏医科大学作为一所以培养医疗人才为主的大学,生源广泛,这凸显出班级组织建设对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班级组织建设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环境,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及素质。辅导员与班干部是班级组织建设的领导者,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班级组织建设的方向。调查中绝大多数学生认可辅导员的工作,他们更希望辅导员能从提高班级凝聚力、建立健全班级制度等方面进行班级组织建设;16.26%的学生认为本班班委缺乏凝聚力,34.50%的学生表示本班班会1-2次/学期,这个比例相对较高,但是这种班会的频率是低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班委会缺乏凝聚力,班级的和谐状况也不是最佳状态。在班级组织建设中不能忽视纪律建设,调查中75.60%的学生认为班级日常出勤情况良好,但是我们要关注大学生逃课的问题,大学是一个追求自由的地方,如思想自由、学习拓展自由等等,但是课堂的教学依然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在问及班级同学是否积极参与课外实践活动时,不到一半学生回答是积极的,有59.27%的同学对实践活动积极性不高。

班级是基本教学组织形式,随着高校教育改革,学分制的实行,这些细小班级结构的变化,使现在班级实际上成了一个比较松散的集体,直接影响班级功能的正常发挥,从而使传统意义上的班级功能在悄悄的弱化。调查中只是从某些方面了解了宁夏医科大学现有的班级建设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班级建设存在的问题。

(二)团支部建设

班级团支部在高校共青团建设中举足轻重,对于宁夏医科大学同样如此,但是现在有种现象:大型的社会性和实践性的共青团活动蓬勃开展,班级团支部建设却有弱化的趋势。长此以往,将致使宁夏医科大学共青团组织基础薄弱,直接影响团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宁夏医科大学班级团支部建设状况,如团员对团活动开展情况的思考、团员对团干部素质的要求、团员从团活动中的收获、上级党组织如何指导团支部工作等多方面进行了调查。

调查中72.11%的学生对现有班级团支部建设比较满意。绝大多数团支部在一个月左右开展一起团支部活动,活动中有88.65%的学生认为参加活动有积极意义,获取了知识,锻炼了能力,丰富了业余生活。但是11.35%的学生参加活动只是为自己综合测评加分,或是无收获,这种态度直接影响了班级团支部活动开展的实效性。在调查班级团支部应该开展哪些活动时,同学们的选择没有出现一边倒的现象,选择思想政治教育类活动、学风建设类活动、社会实践类活动、科技创新类活动、文化体育类活动、创新创业类活动、学生社团类活动的比例基本相当,这反映了宁夏医科大学学生对班级团支部活动开展渴望多样性,从侧面也反映了班级团支部活动开展的不足。

团干部是团支部工作的核心,团干部要与学生党员及班委一道团结和带领支部青年按照上级团组织的要求开展活动,带领支部青年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教育,一道成长成才。调查中广大学生对班级团支部提出了很多期待与要求,如大家认为团干部应该具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与奉献意识,其中39.64%的学生更倾向于大局意识。团干部更需要提高专业知识素质、心理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这不难理解,团干部是青年团员中的先进者,团支部又是一个先进青年的集合体,核心者素质不高直接决定了集体的素质,这也是团组织建设的核心,要有高素质的团干部队伍。调查中还反映了广大学生不仅要求班级团支部团干部要具有学习、组织管理、服务领导能力,还要与时俱进,具有创新思维,特别是在团支部活动的组织策划及执行过程中,要突破传统的形式,寻求时代感。

在班级团支部建设过程中不能忽视了党组织的指导作用,更要将优秀团员青年推荐到党组织中来。在调查中只有45.42%团干部积极推荐优秀团员加入党组织,也只有44.42%团支部与上级党组织沟通密切,这两组数据真实反映了宁夏医科大学班级团支部在建设过程中,与党组织联系不足,上级党组织对基层团支部的关心也存在不足,也侧面使广大学生表达了希望上级党组织更多关心的愿望。在问及搞好团支部建设需要什么时,学生的回答是在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发挥团干部的核心作用,广大团员积极参与到更多的文化活动中去。团支部是高校共青团发挥作用的基础阵地,要做好高校共青团工作,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基层班级团支部建设。

(三)建议和意见

在调查中通过主观题了解到广大学生对班级团支部建设的建议和意见,学生反映的主问题主要集中在团支部活动的创新度不够,活动的开展不能吸引广大团员的积极参与,团干部在团支部的建设中组织管理作用发挥不好,可通过开展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创新类活动,加强对团干部的培训,促进团支部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宁夏医科大学班级团支部功能弱化的思考及对策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组织形式,团支部是高校团组织建设的基石,是团员成长成才的摇篮。新的形势下,学分制的实行,班级不再是教学的基本单位,这也决定班级团支部原有的集体感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大降低。班级功能的弱化是高校教育改革的必然,班级团支部建设必然受到班级功能弱化的影响。班级团支部功能弱化主要原因在于高校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班级团支部制度建设不完善、团干部培养不充分、团支委凝聚力不强,作用发挥不够,团支部活动开展缺乏创新等等。因此,宁夏医科大学班级团支部建设中要坚持团员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团干部培训、完善团支部制度建设和丰富支部文化生活等内容,提升班级团支部的重要地位,切实发挥其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具体对策如下:

(一)坚持团员思想道德建设,发挥先进文化传播作用

宁夏医科大学将继续落实班级团支部管理工作,把团员的思想道德建设与思想教育相结合。一是将团员的思想道德建设与其成长成才紧密相联。从团员进入大学开始抓团员的思想教育,整个大学期间这一举措不可懈怠。在政治上积极要求优秀的团员带领其他同学进步,积极推荐团员向党组织靠近。二是将团员的思想道德建设与教育目标的实现相结合。积极引导团员进行道德实践,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让团员自觉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的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团员青年的思想建设为的核心,使团员青年以仰望星空的姿态全面发展。

(二)加强团干部建设,提升其影响力和公信力

一支高素质的团干部队伍,是班级团支部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建立这样一支队伍是重要任务:一班干的选拔和管理: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建立监督机制;建立考核制度和工作优劣奖惩制度;制定班干部违纪处罚制度。二是培养团干部的管理能力,激发参与团支部建设的兴趣。上级团组织对团干部加强领导,并进行管理能力的培训,让其明白班级团支部建设的重要性。

(三)完善班级团支部制度建设,构建和谐团支部

“凡兵,制必先定。制先定则士不乱,士不乱则刑乃明。金鼓所指,则百人尽斗。”(《尉缭子・制谈》)这段话明确告诉我们制度的重要性。班级团支部有了健全的组织机构(团干部队伍)和运行机制(团支部管理制度)后,优秀青年在一起才会有凝聚力。尝试制定《团支部公约》、《团支部发展规划纲要》、《团支部例会制度》、《团支部考勤制度》、《团支部奖惩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健全民主参与制度,实行团支部民主管理,培养团支部成员民主意识和主人意识,主要包括民主决策制度和干部民主选举制度等。

(四)丰富团支部青年课余文化建设,增强凝聚力

课余文化建设成为班级团支部文化建设的中心和依托,有利于提高班级团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此通过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注重提高活动的创新性。课余文化建设体现了集体生活的互感性、个性发展的随意性、业余生活的消遣性。积极开发业余文化建设,真正增强团支部凝聚力。

总之,在新形势下,面对高校班级团支部功能弱化,我们需要的是积极面对,寻找原因的同时,积极探索可行性的对策,要狠抓对策落实情况,避免纸上谈兵。上级团组织要真正把班级团支部建设放到工作的重心上来,真正把青年的成长成才当做党组织堡垒工程重点来抓。最终实施有助于加强团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高校基层团支部管理水平的提高,充分发挥班级团支部在学校教育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诤,姚本先.心理学新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01.

[2]吴成海著.应重视班级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J].安徽中医学院报,2004(8):3.

[3]陈生平著.名校创新管理模式全集[M].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2004.

[4]刘杰.新时期高校团委成功管理模式与工作创新指导手册[M].中国知识出版社,2008(5):47.

[5]傅安洲,王甫.整合大学生社团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力量[M].德育为先: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24.

[6]苏章,程洁.新时期医院共青团工作现状及对策[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

[7]秦宁.高校一年级团支部建设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1(16).

[8]姜艳.试论高校基层团支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魅力中国,2010(06).

[9]甄超.关于加强新时期团支部建设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5).

[10]周杨,王仲德,于长海.大学先进班集体建设与评价――以沈阳农业大学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0(05).

[11]周胜斌.健全完善机制 促进班集体建设[J].北京教育(德育),2011(04).

[12]李宁.浅议高校优秀班集体的形成[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7(04).

[13]黄清华.新时期大学生班集体建设的思考[J].职业时空,2008(06).

[14]居世宾.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高校新生班集体建设创新[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05).

作者简介:

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篇(7)

关键词:目标管理 合作共建 班级主页 学习型组织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4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着力加强班级集体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等活动,发挥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要坚持把党支部建在班上,努力实现“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学生党建工作目标。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新阶段,在高校普遍实行学分制、学生发展趋于个性化的新时期,高校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更多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在管理层面上,应努力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心向班级转移,并积极探索大学班级建设新的模式,新的思路,从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维护学校稳定和发展,充分发展学生人格和才智,培育优良学风,建设和谐班级。

一、当前大学班级管理的现状分析

班级是高校实施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基层单位,是维系校园秩序乃至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也是沟通学生与高校教学、管理、服务的基础平台。抓住班级这一管理环节,学校管理流程才能通畅、顺利,班级凝聚力才能增强,学风才能更加浓郁,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但是,当前高校的班级管理现状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

1、班级概念在淡化,班级管理在弱化。在学分制条件下,由于学生所选修的课程模块不一样,导致一个班的学生选课不一样,这样学生上课的时间不一样,上课的地点也不一样,使一个班的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难得有机会集中,造成学生的班级概念也因此而泛化、淡化。从班级管理的角度来看,作为大学的教师,不停地转换上课的地点,变换不同的学生,上课即来,下课即走,跟学生交流比较少。作为管理者的辅导员和班主任更不适应,因为让一个班所有的学生集中在一起是非常困难的事,因此许多的学生工作只有依靠学生党员、学生干部来分头贯彻,也因此而造成老师也很难与大部分的学生沟通交流,甚至会比较多地出现一个学生一个学年都很难与老师交流几分钟时间的窘境。如果再出现辅导员或班主任社会工作多的情况,那班级管理和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更是得不到根本保障。

2、学生个性张扬,思想差异加大。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普遍。由于一些独生子女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出现“四过”(过分宠爱、过度保护、过多照顾、过高期望),“四怕”(怕孩子学坏、怕孩子不成材、怕孩子不孝顺、怕孩子出意外)的思想,严重影响了孩子在大学的教育和发展。透析以“超女” 现象为代表的流行文化,不难发现,当今80后、90后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而又价值多元的思想状况日益突出,部分学生过分以个人价值为标准,把国家社会看作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客观外在条件,以利益观点对待社会问题的实用与功利倾向,这必然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加上大学校园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学生等特殊群体问题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使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复杂性更为明显。

3、学生集体意识淡薄,安全稳定压力大。学分制条件下,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呈现分散性特点,使本来集体意识就比较淡薄的大学生更加缺乏班级意识,使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严重缺失。我们在各种媒体上经常会看到关于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报道,作为管理者和学生家长,心头一阵阵发颤,是什么原因诱发了这些天之骄子做出如此不可思议的抉择?透析以“马加爵事件”为代表的诸多校园突发事件,不难发现当前高校的安全稳定压力之大,如何遏制学生的“意外伤害”、“冲动性自杀”,成为当前高校的重要任务。

二、四个维度加强和改进大学班级建设的思考

1、构建班级学生党支部组建新模式,实现学生党支部在班级的全覆盖。

当前,高校班级学生党支部的设置通常有三种模式:一是绝大多数高校在高年级(一般在三、四年级)建立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党支部;二是低年级与高年级联合建立学生党支部,低年级的班级建立党小组;三是按专业纵向设置学生党支部。这几种学生党支部的设置模式,在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些模式在近几年的运行中也凸显出诸多问题,一是在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管理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二是低年级班级没有党的基层组织,班级很难真正实现使大学生党支部成为带动学生班级团结进步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三是低年级学生党员的隶属不断变更,造成其归属感严重不足。

要解决大学班级管理的核心问题,创新基层学生党支部的组建模式是根本。

为此,高校可以探索与实践以结对共建方式,选派高年级优秀学生党员到低年级班级建立临时学生党支部的新型学生党支部组建模式。

这种合作共建模式的可行性在于高校的学生党员比例几乎都能达到20%,大三年级的学生党员比例能达到30%左右,这样,大三年级的班级有足够数量的学生党员在本班和大一新生班级同时组建学生党支部,即使有的班级学生党员人数不足,也可以从同年级的班级中调剂安排。同时,大三年级的学生党员在大一新生班级担任支委成员两年后,一年级的同学已经升到三年级,该班级的学生党员培养已基本成熟,在党员数量方面,既能满足在本班级组建学生党支部的需要,也能满足选派学生党员到新生一年级担任学生党支部委员的需要,如此循环,就实现了学生党支部在大学所有年级、所有班级全覆盖的新的学生党建工作目标。

这种合作共建模式的优越性彻底改变了原来低年级学生党支部调整变更频繁、设置不尽合理、工作周期短的状况,也非常好地解决了大学班级核心的问题。低年级学生党支部的建立,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党员的教育管理等方面都会凸显出重要意义。同时,这种模式不仅能实现学生党支部在大学各年级、各班级的全覆盖,也能促进了大学各年级、班级之间的结对共建,以老带新,高年级优秀学生党员到低年级担任班主任,也有利于强化新生教育,帮助新生缩短大学适应期,特别是在大学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动态把握等方面,更将起到了保障和促进作用。

2、构建班级目标管理模式,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

当前,大学班级管理的难点是如何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关键是要采用各种手段来实现既定的班级管理目标,核心是要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的管理活动结合起来,使一个班级形成同心同德的集体,从而增强班级活力。而由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创建的目标管理方法,它通过让组织的成员亲自参加工作目标的制定,实现“自我控制”,并能激励员工努力完成工作目标。这一现代管理理念非常适用于当前大学的班级管理。

实施班级目标管理模式,必须相应地建立三个体系:一是目标管理体系,也就是目标管理的内容体系。在内容设计方面,应考虑班级学生党建、学风建设、文化建设、团学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和宿舍管理等六个方面;二是目标考核评估体系。实施班级目标管理,应着重突出“三化”特点:即考核目标要量化、考核过程要程序化、考核等级设置要合理化;三是申诉、投诉与奖惩体系。在实施目标管理时,考核结果必须与班级的党员发展、学生干部评优、奖学金评定等方面挂钩,激励作用才能明显;奖惩措施科学、合理,方能更好地调动青年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要成立目标管理考核申诉(投诉)调解委员会,将学生的申诉、投诉透明化。

3、创建学习型班级,强化学风建设

学习型组织概念是从企业管理领域提出来的,作为20世纪90年代企业管理的新概念,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组织的竞争力”,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把人的学习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学习型组织的概念之所以会超出企业管理的范围,在广泛的社会生活领域发生影响,进而成为管理的一般概念和其他领域的概念,是因为学习型组织吸取了当代许多思想家对于人的“学习”问题的思考成果。

基于班级目标管理的状态下,创建学习型班级应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培养一支学习型的教师队伍。高校的教师不仅要树立学习理念,还应该以一个优秀学习者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型的人,把班级建设成为学习型的班级。

第二、鼓励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构建主动性成长机制。激发班级成员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发展的能力,鼓励他们不断地超越自我,是建设学习型班级的核心目标。要鼓励学生自我超越,就必须要求学生认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班级成员从新生进校的第一个学期,就要自行设计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大学四年的发展计划。特别注意帮助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尤其重视闲暇时间的学习安排。

第三、开展班级文化建设。传统型班级的信条是管理、组织与控制,学习型班级则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做到四个“必须”:一是必须有自我超越的精神,不断挑战极限;二是必须学会把镜子转向自己主动寻找自己的不足,善于开展自我批评;三是必须学会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采用换位思考,主动与对方交流、沟通,广纳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四是必须有创新精神,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不能陷在一个思维方式里想问题。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2]李济才 周丹《社会心理学与班集体》 南京大学出版社

[3] 王维编著.关于“学习型组织”的思考与探索[M].上海明德学习型组织研究所.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