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数字化教育战略

数字化教育战略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04 09:34:14

数字化教育战略

数字化教育战略篇(1)

“智能教育推进战略”是一项教育改革,旨在解决怎样才能更加智能地开展韩国公共教育(义务教育和公立学校的教育)这个问题,将全面改革教育课程、教育方法、学习评价和教师进修等,主要包含六大战略:①数字教科书的开发和应用;②在线课程活性化;③构筑教育内容的公共利用环境;④强化智能教育;⑤推行以云计算为基础的教育服务;⑥设立旨在推进智能教育的未来教育研究中心。

这是一项旨在有效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实现新型教育的综合性战略,其中最受关注的当属数字教科书。

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定义的数字教科书是指“能够在学校和家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用,可利用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将参考书、习题集和专业词典等合并到现有教科书中,拥有多种多样的互动性,可供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特性和能力等学习的教材。”

韩国的数字教科书开发历史可以追溯到1997年。而在学校,2000年前后教师就已经开始在课堂上使用原创的数字教材。

2002年,韩国启动教育行政信息化系统“NEIS”(National Education Information System),全面着手开发数字教科书。同年,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了“数字教科书商用化推进计划”,并从2008年开始在全国的小学和初中进行数字教科书实验教学。被指定为实验学校的小学和初中以语文、数学、英语、社会和科学五个科目为中心,在每个年级指定一个班为数字教科书实验班,与不使用数字教科书的其他班就学习效果和学生健康状态进行比较,最后向政府报告。另外,负责教师还会参与改善数字教科书的易用性,研讨使用数字教科书的最佳授课方法。

数字化教育战略篇(2)

关键词:数字经济;OECD;国家战略;ICT

一、 引言

我国拥有13亿人口,网民规模达7.1亿,是名副其实的数字经济大国。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陆续部署了《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等一系列战略举措来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与此同时,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重要发展中国家也都在积极制定相应的数字经济战略,力图抢占数字时代的制高点。特别是以经合组织(OECD)为代表的相关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跟踪数字经济发展,在政策制定上积累了丰富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OECD各国数字经济战略的根本目标是什么,政策范围到底有多大,有哪些主要聚焦方面?显然,以上问题对把握全球数字经济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合理制定我国相关政策具有重大意义。

二、 OECD数字经济战略的根本目标和政策范围

经合组织(OECD)是由35个市场经济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经济组织,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巨大影响力日益显现,OECD各国政府愈加认识到数字经济的重要意义,大部分成员国陆续把数字经济政策上升到国家战略,希望通过战略性举措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截至2015年,34个OECD成员国中有27个制定了国家战略。部分国家虽然没有总体战略,但分门别类制定了若干针对特定领域和部门的政策,这些部门政策组合在一起便构成了数字经济国家战略的框架。

1. 根本目标。数字经济战略的根本目标是提升国家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例如日本宣布到2020年要成为全球最l达的IT国家。澳大利亚目标到2020年成为世界领先的数字经济国家。英国则聚焦优势领域,希望通过数字经济重构英国的全球竞争力。德国强调发挥数字经济的创新潜力来实现国家长期增长和充分就业。意大利强调在全社会传播数字理念,提高居民信息化技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丹麦在支持信息产业发展的同时,着力构建信息产业+,促进实体经济基于信息产业下的增长。

2. 政策范围。数字经济战略通常建立在信息产业政策基础之上,与现有宽带网络、数字政府、网络安全等信息产业政策存在交集。例如《奥地利数字议程》就是基于奥地利宽带计划、数字健康、数字教育等若干信息产业政策建立的。《瑞典数字议程》同样是基于国家宽带计划、数字政府、数字健康等信息产业政策而建立。然而数字经济的跨部门融合特征,使数字经济战略的政策视角相比传统信息产业政策要更为宽广。政策范围从关注信息产业自身发展进一步拓展到商业创造、生产率提高、公共治理、居民就业、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各领域。

三、 OECD数字经济战略的主要聚焦方面

OECD数字经济战略主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同时发力。在供给侧,包括大力完善通信基础设施、提高ICT产业国际竞争力。在需求侧,则包括加强电子政务、鼓励中小企业部门购买信息产品和服务,扩大信息技术普及率,提高老年人、残疾人网络使用率。总体来看,OECD数字国家战略主要聚焦于提高宽带基础设施水平、推动ICT部门发展、建设数字政府、推动ICT部门与教育医疗融合、构建网络安全五大方面。

1. 提高宽带基础设施水平。宽带网络是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构建快速、高效、便捷、低价的宽带网络对于加快发展新产业、促进形成新业态、不断构建新社会关系具有重要支撑作用。OECD宽带战略主要聚焦于三大方面:一是提高宽带网络连接速度;二是扩大宽带网络覆盖范围;三是改善现有宽带基础设施弹性。

在提高宽带网络连接速度方面。英国提出到2015年底使全国2Mbps宽带覆盖率达到100%,到2017年底使全国24Mbps超高速宽带覆盖率达到95%。美国提出到2020年为至少1亿个家庭提供最低100Mbps的实际下载速度和最低50Mbps的实际上传速度。瑞典提出到2020年实现世界级的宽带基础网络,保证全国90%的家庭和企业能够享受至少100 Mbps速度的宽带服务。捷克计划使所有捷克居民的网速达到30Mbps,并使至少一半家庭的网速达到100Mbps。

在扩大宽带网络覆盖范围方面。加拿大提出“连接每一个加拿大人”――保证农村地区的居民能接入高速宽带网络,充分享受廉价的无线服务,参与并受益于数字经济。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加政府计划在五年内投资3.05亿加元来完善宽带网络设施,让28万家庭享受到至少5Mbps的宽带服务。澳大利亚计划在2020年以前,缩小首都和其他地区网速鸿沟。葡萄牙旨在通过促进宽带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民网络访问情况,为此葡萄牙政府启动了五个农村地区高速网络公开招标,项目覆盖超过100万人,投资价值高达1.56亿欧元,力争到2020年前使宽带速度超过30 Mbps。

在改善现有宽带基础设施弹性方面。卢森堡尤其关注超高带宽领域,希望保证冗余光纤的使用。挪威通过强化交通运输部、通讯部、供应商、邮电管理局在网络安全上的协作,提高电信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日本提出在发生大规模自然灾害时,ICT部门可以借助冗余的ICT基础设施而正常运转。为此日本做出了三方面部署:一是提高国际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如海底光缆)的冗余;二是调整数据中心布局,将目前集中在东京地区的数据中心分散至其他区域;三是推动区域合作,鼓励建设分布式网络。

2. 推动ICT部门发展。ICT部门是数字经济的基础,OECD各国数字经济战略普遍提及推动ICT部门的发展,重点在鼓励研究和实验开发、标准制定和推广、吸引和扩大民间投资三方面给予政策引导和支持。

在鼓励研究和实验开发上。各国非常关注新兴技术,特别是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法国计划投资1.5亿欧元支持物联网、超级计算机、云计算、大数据、网络安全方面的研发。德国提出在柏林和德累斯顿建立两个大数据中心,推动大数据创新在“工业4.0”、生命科学、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并促进ICT、信息安全、微电子、数字服务等领域的投资。日本强调支持超高速网络传输技术、数据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传感器和机器人技术、软件开发和无损检测、多语种语音翻译系统。加拿大则计划向“加拿大研究基金”注资15亿加元来增强高校科研能力,特别是ICT领域的研究能力。

在ICT标准制定和推广上。欧洲数字议程提出“信息技术标准和兼容性”的概念,以确保新的信息技术设备、应用程序、数据存储库和服务之间无缝交互。英国也强调了标准和兼容性的重要性,提出英国政府需要联合标准制定领域的相关机构、一系列利益相关者来共同推进“英国标准”,抢占国际标准的制高点,提高英国未来的全球影响力。同时,英国还呼吁为“云计算”、“5G移动”、“移动物联网”等现阶段常用概念制定更为准确地定义,使这些概念更容易被纳入标准和服务中。另一方面,在一些国家数字战略中,提高标准只涉及一些特定领域。例如,德国主要在“工业4.0”框架下,重点关注ICT产品和服务提供商与“传统”制造业在相关标准上的协同与优化。

在吸引和扩大民间投资上。法国计划投资2亿欧元在巴黎市13区建设世界级的数字企业孵化器“弗雷西奈敞厅”,规划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最多可以容纳超过1 000家初创企业。并拨款1 500万欧元用于国际推广,来吸引潜在投资者。卢森堡旨在为现有ICT公司保持积极的营商环境,吸引新的数字业务。埃及数字国家战略旨在吸引投资,来扩大现有ICT公司规模并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3. 建设数字政府。数字政府是数字经济的“催化剂”,开放公共数据、建立子档案是建设数字政府的两大重点任务。诸多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里都提出要公开政府数据,例如爱沙尼亚提出开放公共部门数据推动业务创新,促进技术和数据的联合使用。日本提出“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先进IT国家”,其中一项重要目标就是让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一站式电子政务门户访问公共部门数据,享受公共服务。许多国家数字经济策略都提出,要以政府牵头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通过建立所有公民的数字身份和电子文档验证系统(包括电子账单系统),提高各方面对数字经济的信任,来促进电子健康、电子商务应用平台等新产品、新业态的发展。

4. 推动ICT部门与教育、医疗融合。人口老龄化是OECD国家面对的共同难题。近年来,ICT部门的快速发展为相关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机遇。OECD数字国家战略提出将ICT创新成果与教育、医疗领域深度融合,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最终提升人口素质、改善人口质量。

推动ICT与教育领域的融合需要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同时展开。在硬件方面,政策重点在于提高宽带基础设施水平、增加学校计算机硬件设施数量。美国每年专项拨款39亿美元用于建设和改造宽带网络,以保证各地区学校和图书馆都能享受高速稳定的宽带连接。加拿大计划在四年内投资3 600万加元支持学校更新计算机硬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数字设备和技能培训终端,以支持个性化学习。在软件方面,推动数字教育的关键在于增加在线授课内容。英国旨在促进大规模网络公开课(MOOCs),来支持ICT学习、劳动力再培训。澳大利亚数字经济战略提出加快开发新课程,通过促进产业间合作来推动数字化学习,并将网络学习资源扩展到家庭和工作场所,提供在线虚拟学习机会。

数字健康是数字经济战略关注的另一个目标领域。将ICT应用于医疗行业,能够提高诊疗的质量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并构建全新的医疗模式。电子健康档案就是一个成功案例,它能够在整个医疗系统内实现医疗信息实时共享,使患者得到更加及时有效的护理。意大利计划投资7.5亿欧元来减少过度医疗和低效医疗,提高与健康有关服务的预防成本比率。具体措施包括为所有公民建立电子健康记录、电子医药处方、发展远程医疗、推动在线预约以优化卫生资源和减少等待时间。奥地利建立全民电子健康系统,旨在协调电子健康财务、互操作性、卫生机构和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简化医疗费用结算手续和流程。澳大利亚数字经济战略同样聚焦电子档案和远程医疗。计划到2020年之前把老年人、母亲、婴儿、和那些慢性疾病患者能够访问的共享的个人电子健康记录比率提高90%。逐步推广远程医疗保险计划、全科医生视频会诊热线、孕妇婴儿帮助热线等远程医疗服务。

5. 构建网络安全。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与网络安全相关的措施也频繁出现在OECD数字经济策略中。欧洲网络与信息安全局的《国家网络安全评估指南》提出了构建网络安全的几条关键举措:发展网络防御能力、增加网络弹性、降低网络犯罪率、加强网络安全方面的资源投入和研发支出、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英国反复承诺保障国家网络安全,重点在研发和人才方面加大投入。牵头11所高校开展网络安全研究、资助78名博士、为2个研究机构提供资金,加强网络安全人才在各研究机构、行业、政府通讯总部之间流动。德国计划推广使用安全的通信基础设施,促进信息技术安全产业发展,强化在线服务的安全性。澳大利亚的数字战略旨在通过一些专项行动,如“国家打击网络犯罪计划”、“数字公民最佳实践原则”,来解决数字安全问题。匈牙利拨款1 700万欧元用于信息技术安全,以最大限度保护网络、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公共管理电子服务和传播信息过程中的数字风险管理。

四、 主要启示

本文总结回顾了OECD主要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根本目标、政策范围、主要聚焦方面。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一些先进理念、成功经验、成熟做法,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启示和积极的借鉴意义。

第一,必须将数字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数字经济是当今世界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技术创新领域,是全球技术创新的竞争高地。世界主要国家都把数字经济作为经济发展、技术创新的重点,把数字经济作为谋求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方向。必须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对经济社会的全方位辐射带动作用,顺应趋势、把握历史机遇,将数字经济上升到国家发展的全局高度,科学制定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抢占数字经济时代的全球制高点。

第二,高标准建设宽带基础设施。宽带网络是发展数字经济的硬件基础,要提高网络速率,降低网络资费,扩大网络覆盖范围,降低人均网费支出占收入的比重,破除数字经济发展的硬件瓶颈。要抢占宽带网络发展先机,加快下一代互联网部署和商用,加强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地址管理、标识管理与解析,构建未来网络创新试验平台。推动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融合发展。开展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的研发、标准和产业化布局。

第三,发展数字经济,需要政府先行。要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政府。目前,我国80%的数据掌握在政府手中,稻荨吧畈毓胫小笔羌大浪费,要推动政府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共享,消除信息孤岛,加快整合各类政府信息平台,避免重复建设和数据“打架”,增强政府公信力,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先推动交通、医疗、就业、社保等民生领域政府数据向社会开放,在城市建设、社会救助、质量安全、社区服务等方面开展大数据应用示范,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第四,推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引导互联网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加速渗透,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以融合促创新,最大程度汇聚各类市场要素的创新力量,推动融合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动力和新支柱。重点推动“互联网+”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普惠金融、高效物流、益民服务、电子商务、便捷交通、智慧能源、绿色生态、人工智能、创业创新等十一大领域,在跨界融合中,逐步建立产业组织服务体系,改变产业发展规则和路径。

参考文献:

[1] OECD.OECD Digital Economy Outlook2015[J],2015.

[2] OECD.OECD Internet Economy Outlook2012[J],2012.

[3] 蔡跃洲,张钧南.信息通信技术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替代效应与渗透效应[J].经济研究,2015,(12):100-114.

[4] 李海舰,田跃新,李文杰.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企业再造[J].中国工业经济,2014,(10):135-146.

重点项目:国家统计局2012投入产出研究课题“从投入产出表来看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项目号:IO12-ZD06)。

数字化教育战略篇(3)

[论文摘要]教育政策的改革和出版技术的突破给教育出版社带来了冲击,在优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就资源基本同质的教育出版社而言,应该科学把握资源流向,实施合适的运营战略。一是把握资源向媒介形态先进的地方流动的规律,实施出版数字化战略;二是把握资源向品牌价值凸显地方流动的规律,实施品牌集群化战略。

在我国三大出版领域(专业出版、教育出版、大众出版)中,最好做的是教育出版。多年来,在我国整个出版业的图书销售份额中,教材约占40%以上,教辅约占30%左右的份额,教育出版资源可能是最优质的出版资源。得益于专业分工所带来的资源优势,拥有中小学教材租型、出版以及地方教辅出版业务的教育社,一直是我国出版业中出版能力和经济实力最强的专业出版社,几乎各地的教育出版社都是当地最强的出版社,教辅出版商也是民营书商中实力最强的出版商。

然而,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出版技术的进步削弱了教育出版社在出版产业链中的主体地位。随着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跨地域、跨媒介、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际的整合重组将会进一步展开,资源将向媒介形态先进、品牌价值凸显的地方流动。那么,我国教育出版社应该如何发展呢?

一、教育出版环境的变化

教育政策的改革和出版技术的突破,改变了教育出版业的发展方向,给教育出版社带来了多方面的冲击和挑战。

1. 教育改革所产生的冲击

教育出版社曾依靠教材教辅的专有出版权和独特的教育体制,过着富裕的日子,但是,自本世纪初期以来,无论是教育领域,还是出版领域,都进行了以市场竞争为取向的改革。这种改革首先体现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制定方面,这引起了教育出版社外部环境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教材的微利经营状态不利于教育出版发展。教育是国家投资的公益性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明确说明:“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与此相对应,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教材由国家统一采购免费向学生发放,各相关部门针对教材定价也出台了非常严格的规定,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体改办等部门关于降低中小学教材价格神话教材管理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国办发[01]34号)、《中小学教材价格管理办法》(计价格[01]945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材价格管理等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价格[06]816号)。从国家投资办教育的角度讲,这固然没错,但是站在出版的角度,过于微薄的利润给出版企业生存发展产生了很大压力。

(2)教材出版发行招投标压缩了利润空间。2008年教材出版发行招投标在全国全面铺开,招投标本来是件好事,但对上游出版单位影响很大,主要体现为:

第一,它没有打破区域垄断,中标单位控制了下游。从已经实施招标的省份看,教材的区域垄断有强化的趋势,如重庆市的出版中标者大多是重庆出版社,浙江省的出版中标者多是浙江出版联合集团。这种地域垄断会严重损伤出版者对教材出版的积极性。

第二,2005年《免费教科书政府采购工作暂行办法》,规定教育行政部门是教材采购的唯一买方。因教材版本众多,竞争激烈,出版方实际上在招投标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缺少对等的发言权,这就造成了教育出版事实上的买方垄断。

第三,因为有多家供给者,所以发行者既要以渠道、服务取胜,同时也要降低供货折扣以价格取胜,所压缩的利润空间都将转移到出版者身上,使出版单位雪上加霜。

此外,随着新课标改革推进带来的教材区域化、命题当地化,一些小型公司也利用熟悉的渠道以及人脉资源在区域市场占有很大优势。

(3)教材教辅使用方式变化也产生了冲击。教材教辅使用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教材循环使用。作为免费教材的一项配套措施,教材的循环使用正在被提倡,这也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据悉,国家将规定免费教材的年破损率在15%-20%之间,政府每年财政只拨付这一部分教材的费用。这意味着下一年教科书市场的利润将减少80%-85%。假如教材循环使用全面推行,教材的市场规模将降低为30多亿元。

第二,教辅由学生自愿购买。按照《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办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强迫学校定购,中小学不得组织学生购买,发行部门不得向学校征订或随教材搭售一切形式的教辅材料。

2. 技术突破所产生的冲击

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的发展,深刻地改变和丰富着出版的意义,催生着以内容原创和信息增值为特点的数字出版时代的到来。这些技术使教育出版领域产生了深刻变化。

(1)出版产业链变长

传统出版产业链很清楚:作者—出版社—印刷厂—发行—零售—读者。在数字出版时代,手机厂商、数字技术提供商、电子书制造商、通信运营商都会介入教育出版业,并且他们在开发研制的过程中就深入到教育出版核心业务。因此,随着新加入的关联行业厂商越来越多,新的教育出版产业链会变长,竞争会更加激烈。

(2)出版社的出版角色被弱化

传统出版时代,出版社对作者具有评价权和市场准入权,而在数字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出版行为不再为出版社所垄断。从理论上讲,任何个人都可以实施出版行为,因为通过Amazon、eBay等提供的网络服务,任何人可以将自己的教育出版产品通过网络销售,而且也不再由出版社来选择作者,教育出版社的主导地位受到威胁,出版角色将会弱化。

(3)出版社的主导地位被动摇

在传统教育出版中,教育出版社处于主导地位,印刷和发行等环节都为出版社服务。而在数字时代,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销售兴起,其强大的实力大大削弱了传统出版机构在下游图书销售领域的话语权。2010年,当当网在纽交所上市,京东网强力进军图书销售市场,当当、卓越、京东三大网站的“价格战”也打得如火如荼。在电子商务时代,出版社不得不倚重网络书店的销售,而后者实行的各种低价销售、无条件退货等原则,无疑给出版社带来很大冲击和困扰。

二、教育出版社的重新定位

鉴于教育政策的改革和出版技术的突破对教育出版业的冲击,教育出版社应该进行重新定位,凸显核心“价值点”,服务教育。我们认为,教育出版社可以定位于教育资源集成服务商。所谓教育资源集成服务商,就是将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加工,并进行开发利用,从而实现增值服务的运营机构。

在我国教育出版领域,已出现了一些出色的教育资源集成服务商,如高等教育出版社提出了“内容、技术和服务”数字化战略,建立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创立了数字化内容管理系统(CMS)。教育出版社定位于教育资源集成服务商的可行性在于以下两点:

1. 从教育需求看,现代教育要求出版业能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完善的教学服务体系,而不是仅仅提供传统意义上的纸质教材。

传统的教育出版模式是围绕着纸介质教材的出版而展开,并且注意力集中在学历教育上,其特点是以产品为中心,组织教材的编写、加工、印刷、推广、销售,这是典型的制造业的运作模式。未来的教育出版应该以教育资源的集成服务为龙头,其特点是以需求为中心,集成最优质的教育内容资源,以最适当的表现形式满足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出版业原本就属于服务业,从这一角度上看,教育出版将首先回归服务业。

2. 从出版社存在的价值看,出版社价值点存在于原有的教学资源之中。

进入数字时代后,众多教育出版社处于微利经营状态,一方面是因为教育政策改革压缩了教育出版的利润空间,另一方面是因为数字出版是靠规模经济赢利,即依靠海量资源及其所对应的无数差异化的小众需求所积聚的海量市场来实现赢利。在聚集海量内容资源的基础上,教育出版社就能根据教育多样化需求确定教学资源各个组成部分,再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院校提供灵活多样的教学服务。

因此,未来教育出版社的关键是转变观念,以教育需求为中心,以教育资源为基础,从提供教材教辅书转变为提供数字化教学服务。

三、资源流动性与教育出版社的运营战略

如果教育出版社定位于教育资源集成服务商,那么资源对于出版社而言变得更为重要。出版社发展的实质在于资源的多寡和优劣,而在一定时空下,优势资源是相对的和有限的。所以,教育出版社应该科学把握资源流向,实施合适的运营战略。

1. 资源向媒介形态先进的地方流动与出版数字化战略

教育出版资源转化为内容产品,不能离开传播介质这一载体。目前,在传统纸介质出版物趋向饱和的同时,多元化、分众化的新介质媒体不断出现,如电子书包、手机报、流媒体、网络杂志等。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存的情况下,出版资源的利用方式日益多样化。这主要表现在:

(1)谁拥有多介质媒体,谁就拥有利用教育资源的多种工具。当媒介信息技术与教育资源整合,就能产生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如多媒体辅助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网络化教学模式、移动学习等。

(2)谁率先拥有先进媒介形态,谁就在利用优势教育资源方面获得先发优势。如当当、卓越等网上书店占据了大块教育图书零售市场份额;IT终端厂商(如汉王、联想、华为等)和通信运营商(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也在抢占移动教育出版市场份额。

把握这一规律,面对新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出版社必须实施数字化战略,应根据内容资源本身的属性特征来选择合适的数字出版策略。

(1)客体性内容资源与定制出版策略

“客体性是可以从量上加以比较的概念”,即可以按照内容“对其反映客体的归属程度”来判断其客体性的强弱 。客体性强的内容主要指揭示物质规律的科学知识、生活实践中的经验知识。这类内容资源因为较少受到作者写作意识的影响,所以可以被分解成意义完整的独立知识单元,以数字内容资源库的形式存储,然后按照读者需求进行重组与加工。这类客体性内容资源适合采用数据库定制出版策略,如移动定制教育出版模式。在这种出版模式中,教育出版机构将以专业定制出版商的形象出现,集中资源构建个人教学数据库、个人学习资料库、移动教材等多种数字产品,再根据学习者的移动终端提供多元化的内容知识,满足“随时、随地、在任何情况下学习任何内容” 的学习需求。

(2)主体性内容资源与电子书出版策略

相对于客体性内容资源,主体性内容资源是作者在创作内容时发挥了重要主体作用的内容资源,如文学作品、人文社科类著作。这类资源具有一定的逻辑联系,如果将完整的作品分解,就会破坏文本的原意。主体性内容资源与印刷书籍的固态线性特征相匹配,而电子书最接近传统阅读方式,适于完整长篇内容的阅读,因而成为与主体性内容最适宜的数字出版形式。此外,电子书除阅读、批注功能外,还能用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创设形象的教学场景,在语言学习中辅助听读,在理论学习中辅助理解过于抽象的高难度内容。

(3)互动性内容与在线交互出版策略

教学的本质是“教师—教学媒介—学生”的互动交流过程,互动性是教育出版物的应有功能。通过教育资源集成平台,学生能够通过网络互动平台实现比传统教学更及时的、更具针对性的师生互动或人机互动。例如在教辅出版领域,许多教育出版社已经开发了与数字化教材相配套的自学平台,如上海教育出版社借助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力量打造的“在线数字教育”、“在线图书编辑平台”等数字出版平台 。

2. 资源向品牌价值凸显地方流动与品牌集群化战略

成为教育资源集成服务商需要依靠海量教育资源,仅仅依靠教育出版社自身的原始积累远远不够,那么教育出版社如何积聚资源呢?我们认为,可以利用出版社品牌来汇聚教育资源。品牌既是企业的外在形象,也是其内在实力的表征。作为文化企业,教育出版社除要获得显在的经济效益外,还需要获得社会效益,这就需要使品牌效应最大化。品牌对教育出版资源的影响主要在两方面:

(1)对优秀内容资源的吸引。出版社的自身优势资源,会吸引相对稀缺的其他内容资源,进一步获得资源领先优势。例如,江苏教育出版社与台湾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出版教养书系,把台湾的教养资源引进内地。

(2)对主流消费资源的牵动。在教育图书品种极大丰富和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消费者在购买力相同的前提下,品牌决定着消费者的选择。如买义务教育教材首先会想到人民教育出版社,买教辅类期刊首先会想到江苏教育出版社,买字典工具类图书首先会想到商务印书馆。这些品牌既能带来良好的品牌形象效应,也具有较高的市场效应。

把握这一规律,品牌集群化是教育出版社的必然选择。通过挖掘自身的教育资源出版优势和市场空间,开发特色品牌产品,建立以品牌产品为核心的产品结构体系,实现对优势教育出版资源的垄断吸引。实施品牌集群化战略的关键是培育品牌产品和做好品牌服务。

(1)培育品牌产品。通过细分市场调研,找到核心读者群,针对其特定需求,聚合资源,立体化开发多介质的品牌产品,在特定的目标市场形成品牌集群。如近年来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辅出版在教辅类图书零售市场位居前列,这是该社实施品牌战略的成果。陕教社经过周密的细分市场调研,将第一目标市场确定为陕西中等城市、县镇及相对富裕的农村地区读者,这一目标市场的需求特点是强调素质教育,重视教材的培训与服务,需要教材和能力拓展类读物。针对这一情况,该社采取产品线扩展、多品牌、合作品牌等品牌战略,配合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国际教材,联合天利公司成功运作了《教材全解》、《导与练》等品牌教辅图书。

(2)做好品牌服务。通过不断丰富产品、创新方式,维护品牌形象,提升品牌运营能力,同时,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提高读者对图书品牌的忠诚度。目前,一些实力较强的教育出版社已经在开发数字化出版产品和提供教学服务方面实施了新举措。如高等教育出版社提出“教学内容集成”的理念,建立了多媒体特色的专业数据库,形成数字化的服务方式和营销体系;人民教育出版社作为基础教育课标教材的出版大户,建立了具有动态交互功能的分学科网站,还结合该社图书推出了《新目标英语》的网络教学平台。

注释:

1. 沈小峰主编. 现代自然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M]. 北京: 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1:33.

2. 王勇安, 贺宝勋. 论移动定制教育出版模式的建构[J]. 出版发行研究, 2011(5):13.

3. 王东. 地方教育社探问集团化、数字化发展[N]. 中国图书商报, 2009-11-17(2).

[1] [美]菲利普·科特勒著, 梅汝和, 梅清豪, 周安柱译, 梅清豪校. 营销管理(新千年版·第十版)[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2] 谈琳. 信息技术对出版业的影响[J]. 出版参考, 2011(4).

[3] 张丽英, 易武. 数字出版时代,教育社教辅出版的突围策略[J].出版广角, 2010(9).

[4] 王勇安, 贺宝勋. 论移动定制教育出版模式的建构[J]. 出版发行研究, 2011(5).

[5] 庄智象. 教育带动出版 出版服务教育[J]. 编辑学刊, 2008(1).

数字化教育战略篇(4)

1教学子系统

教学子系统,由学生和教师两部分组成,通过数字化平台进行数字化信息交流。教学同时也分为教和学两部分。

1).学生通过数字化平台进行学习经验交流。众所周知,填鸭式教育已经不适合现代职业教育教学。学生因为自己的个性和自身学习能力的不同产生差异。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与其他同学交流而得到培养,这也能间接激发起学生学习热情。同时,因为专业、年级的不同,学生容易形成封闭的小团体,通过平台也可以和非群体内的同学交流,增强其人际交往能力。

①:管理子系统

②:教学子系统

③:就业子系统

2).教师通过数字化平台进行教学经验交流。教学经验的增长与丰富是一个漫长积累的过程,通过数字化平台交流,教师可以缩短这个过程的时间。由于学科的不同,教师教学的内容也会不同,但是教学方法都有其共同的地方,数字化平台的形成促使教育经验资源共享,共同促进教学发展。

3).学生与教师之间通过数字化平台共同交流。教师的角色应该从单纯的施教方转变为一个资源提供者、学习促进者、课程指导者、学术顾问者。让教学由单独的教室扩展为整个校园,让学生的学习摆脱地域、时间的限制,从而解决职校学生在外实习时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兼顾学习。同时,数字化平台也可以让学生享受到学校非本班优秀教师的教学指导,使学校的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当然,教师也可以通过对不同学生的在线指导,积累自身教学经验。

2就业子系统

就业工作是职业学校的“生命线”,是职业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学校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从这个角度,就业指导的本质是一种就业指导教学,内含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目前很多学校在一年级就已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就业子系统,由学生与就业指导教师组成,通过数字化平台进行信息交流。

1).学生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去了解和交流职业兴趣。职校学生入学时,很多学生并不真正清楚自己想学什么,将来毕业从事怎样的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不应成为学生就业的限制。通过与同龄人职业兴趣交流,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并根据兴趣选修自己喜欢的课程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这也符合现代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同时,职校学生在毕业前都要进入相关行业实习,在实习中发现新的就业需求,也可以通过平台和同学交流,增加学生的就业途径。

2).就业指导老师通过数字化平台去了解和交流社会的就业需求,掌握新的就业趋势。每位就业指导老师所接触的社会就业需求信息是有限的,就业指导老师可以同过数字化平台互相交流自身所掌握的信息,达到资源共享,促进学生就业。

3).学生与就业指导老师之间通过数字化平台交流。现代职校的就业指导老师已经不是单纯的推荐学生就业,而是成为学生与就业单位之间信息交流的载体,其目的应该是把合适的学生推荐到合适的单位就业。首先,就业指导老师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及时掌握学生的就业条件以及职业兴趣,有目的的去开拓就业市场;其次,就业指导老师可以将自己所掌握的社会就业需求及时通过数字化平台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可以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并能利用学校资源弥补不足,促进学生就业。

3管理子系统

教学子系统与就业指导子系统,更多的是注重于技术操作层面,即教出合格的学生并促进学生就业。而将这两者的信息进行整合,优化学校教学并制定职业学校的未来发展战略,就需要管理子系统将这两个系统进行融合衔接。

1).职校领导通过数字化平台及时掌握学校教学和学生就业两者的信息。通过教学子系统与就业子系统两者信息的整合来制定学校的发展战略。

2).职校领导通过数字化平台检验教育改革的成效。改革是一种试验,必然有成败。通过和教师的信息交流和就业指导老师的信息交流以及学生的就业指标,及时检验学校的发展战略与规划是否合理,根据反馈情况及时巩固与调整,使学校的教育改革始终处于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二、结论

数字化教育战略篇(5)

网络威胁形势的发展速度快于安全团队可管理的速度,这导致许多企业需要大量增加员工和培训。与此同时,数据的量、增速和种类使企业越来越难以分析并了解安全风险位于企业何处。有限的资源以及失败的基于特征的解决方案也限制了安全员工进行有效防御的能力。

惠普公司企业安全产品部北亚区总经理姚翔表示:“全新扩展的HPArcSight产品组合所提供的解决方案能帮助企业安全团队和SOC对风险进行优先排序、自动进行应用层威胁检查并简化安全管理,从而降低风险,并提高防止内、外部宝贵数据被盗取效率。”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成果巡展走进南昌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中央电化教育馆承办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成果巡展”,近日正式启动,活动范围涉及我国中西部地区,包括河北、河南、安徽、江西、山西、陕西、甘肃和四川在内的8个省份。通过巡回展示和网上展示相结合的方式,旨在将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活动”中的优秀成果送到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让更多的中小学师生能够了解、体验、学习和使用这些成果,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提升各地区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体验、学习和使用。作为本次“巡展”的积极参与者和支持方,英特尔通过技术讲座及成果展示等形式,分享其通过创新的教育理念、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同合作伙伴的密切合作,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助推教育变革方面的积极努力。南昌站上,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企业合作与解决方案部教育行业中国大区经理贾晓明题为《英特尔引领教育变革》的演讲,为在场嘉宾深入介绍了英特尔对助力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方面的支持。

英特尔一直依托其先进技术和行业协同支持的模式,不断完善端到端解决方案,涵盖硬件、软件和数字资源、教育云平台顶层设计和技术咨询,以及教师专业化发展四个方面。目前,英特尔已与7家硬件厂商、20家软件及资源提供商、25家方案集成商进行合作,构建了完整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生态系统。英特尔教育云架构以服务为导向,帮助教育机构部署可管理、可拓展的、基于虚拟化的数据中心,通过CDN加速学校内容推送,确保校内教育云服务的质量。其端到端的安全解决方案确保学生上网及内容的安全,基于OPS标准的电子白板确保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

聚焦两化深度融合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近日,第十一届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两化融合推进大会在国家首批两化融合基地之一的呼包鄂工业区的核心地点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原材料司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共同主办。来自主办方与当地政府领导、各省市信息化主管部门、石化企业信息化部门负责人、行业信息化专家、IT供应商、媒体记者等400余人参加会议。

围绕“两化深度融合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这一主题,与会领导、专家和石化行业一线的企业代表以及众多IT服务商,对石油和化工行业“两化深度融合”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大会从不同的角度围绕“两化深度融合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这一主题,再次论证确定了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是促进石化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这一观点;会议还明确了全行业两化深度融合下一步重点工作,并对近年来石化行业涌现出的50多个两化融合优秀项目进行了表彰。

会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赵俊贵在主题发言中发表演讲,指出了我国石化行业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向方向要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提高行业综合集成应用水平,未来5年,将在现有财务、采购销售、设备、生产运行管理等单一系统应用基础上,推动企业各系统间的集成,最终达到企业数据最终实现企业数据、信息及业务应用一体化目的,建设智能化工厂,为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实力提供支撑持服务;二是推动石化重点领域及关键环节信息技术应用,促进行业企业实现节能减排和安全环保,通过信息化提高行业本质安全水平;三是加强行业两化深度融合的基础工作,大力开展行业信息化评估、推广两化融合新技术和成功典型案例,加快制定智能工厂、数字油田建设标准,建立行业信息化公共平台、协助政府完善相关政策体系等;四是进一步推动石化产业与信息产业的交流合作。

华为“互联新校园,携手众教育”高峰论坛在京召开

华为日前在京举行教育高峰论坛。此次以“互联新校园,携手众教育”为主题的高峰论坛吸引了来自教育部领导、行业专家、教育及信息化资深媒体人,华为合作伙伴等共200多人参会,华为首次提出的以领先技术和社会资源整合为核心,构建系统化现代教育体系为主旨的“众教育”理念,具有非常鲜明的现实意义。

华为企业业务中国区总裁马悦在开场致辞表示,“华为一贯关注和重视教育行业,愿意凭借多年来在通信与信息技术领域的积累,秉承开放合作共赢的战略,致力成为全球教育信息化ICT合作伙伴,以弥合‘数字鸿沟’,提高教学质量,为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提供高效、灵活、安全的解决方案。”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曾德华副主任在演讲中谈到,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改革。教育信息化在实现公平教育,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具有独特重要作用。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主任祝智庭表示,随着《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的提出,围绕“三通两平台”核心任务,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机制过程中,尤其需要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

华为凭借多年来对教育行业的深入了解,愿意以专业的教育解决方案更好地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学校与二者之间的协作与沟通,并助力构建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推动教育改革创新。“互联新校园、携手众教育”,华为将继续以优质的ICT技术创新网络科技,携手中国教育行业合作伙伴及客户共建现代互联校园,共同创建面向未来的创新管理与教学模式,推动中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快速发展。

“2013智慧城市领域系列研究出版物会”在北京举行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把城市信息化建设模式从数字城市、智能城市推向另一个高度。截至2013年5月,已有将近200个地级以上的城市开展了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超过了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数量的50%;相比2012年,2013年启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数量大幅增长,经济欠发达地区也正在踊跃加入智慧城市建设热潮,部分基础较好的城市已经完成从理论探索、概念包装向实施和落地阶段的转移,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呈现规模发展态势。。

日前,“2013智慧城市领域系列研究出版物会”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以“智慧城市建设战略、策略与实施研究”为主题。围绕这一主题,赛迪设计了《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战略研究》、《中国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战略研究》、《中国智慧城市评价与实证战略研究》、《中国智慧城市产业战略研究》及智慧环保、智慧园区、两化融合、智能电网、智慧矿山等智慧城市相关领域的一系列战略研究,并对这些战略研究进行了解读。

会上,与会嘉宾在深入了解赛迪设计关于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战略、顶层设计、两化融合、建设评估等不同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之后,深入探讨了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热点问题。

卡巴斯基在线金融交易安全保护获AV-Test创新奖项

近日,安全厂商卡巴斯基实验室宣布,由于公司产品出色的在线金融交易保护能力,被授予备受瞩目的AV-Test创新奖项。

据悉,这一奖项主要得力于卡巴斯基实验室的安全支付技术。该技术已被整合在卡巴斯基安全软件和卡巴斯基PURE产品中。不仅如此,安全支付技术还将做为一款单独的解决方案,帮助银行等机构保护客户免遭针对性攻击的侵害。AV-Test的专家一致高度评价了卡巴斯基实验室保护在线金融交易的能力和效率。

卡巴斯基实验室产品和卡巴斯基安全软件经常在AV-Test测试中获得最佳成绩。最近一次测试结果发表于今年8月,在此次为期6个月的测试中,卡巴斯基安全软件和其他两款安全解决方案(参加测试的共24款解决方案)在保护级别和可用性方面,获得最高评价。同样是在8月,卡巴斯基安全软件在另一项AV-Test测试中获得优秀的测试结果,100%拦截了利用合法软件漏洞发动的攻击。而AV-Test并不是唯一一家对卡巴斯基实验室产品屡屡做出高度评价的组织。卡巴斯基实验室产品经常获得来自知名安全组织颁发的奖项,其中包括MRGEffitas、AV-Comparatives、DennisTechnology等。

微软Surface、Windows Phone珠穆朗玛巅峰之旅

近日,微软Surface、Windows Phone珠穆朗玛巅峰之旅车队历经近一个月的行驶,终于圆满完成此次珠峰之旅返回北京。途中,车队成功抵达珠穆朗玛峰山脚,开设了全球海拔最高的Surface系列产品和Lumia系列产品体验站,把最新的科技带上世界之巅,方便当地居民与游客更好地与外界沟通。

据悉,微软Surface、Windows Phone珠穆朗玛巅峰之旅车队于2013年9月7号从北京出发,沿丙察察线进入藏区,经林芝、拉萨、日喀则,抵达珠穆朗玛峰,在珠峰观景台宾馆、大本营帐篷茶馆和邮局等三处开设了全球海拔最高的Surface平板电脑和Lumia手机体验站,为当地的民众和旅友提供便利,更好地与亲友沟通。在这里,用户可以体验到微软SurfaceRT平板电脑、Surface专业版/中文版、诺基亚Lumia920、625智能手机,以及必应搜索等服务。

在每个体验站,微软工作人员都会详细指导体验站负责人员如何使用Surface以及Windows Phone设备,以确保未来途经此处的居民或游客都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与支持。微软市场部总监于洪表示:“一直以来我们都希望用科技帮助人们更好的办公娱乐,和他们的亲朋好友保持更好的沟通。而且,与其它在珠峰发起的活动不同的是,微软将定期与这些体验站保持联系,明年会进行设备的长期维护与更新,以确保将最新的产品与技术不断带给当地民众。”

珠峰观景台宾馆体验站为宾馆负责人平措表示:“微软把我们平时只有在电视广告里才能看到的产品带到我们身边,真是太让人兴奋了。这不仅给了我们一个可以近距离体验微软最新产品的机会,也给我们的旅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联想、英特尔、微软达成战略合作,助力教育信息化

近日,“聚合领先优势共建智慧教育”——联想、英特尔、微软SMILE(Strategic Microsoft Intel Lenovo Education)战略合作启动会在京举办。在来自教育部和部分省、市、自治区的教育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人的见证下,三家公司宣布:将在教育部相关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携手在教育信息化领域开启全面战略合作,共同开发基于云技术的数字校园等解决方案,以多样的数字化工具和创新的云平台,助力打造未来教育信息化环境。启动会上,三方战略合作的首期成果——SMILE数字校园解决方案也一同亮相。

数字化教育战略篇(6)

关键词:CDIO教育理念;数字经济;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

随着信息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应用,数字经济浪潮势不可挡,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各方行业共识。据上海社科院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体量为31.3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三分之一,达到34.8%,数字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7.9%,中国正从数字经济的追随者转变为领跑者[1]。百行百业开始意识到,在国家数字经济战略背景下,外部环境的数字化转变已经决定数字化转型将会是未来传统企业的必经之路和战略重点,谁能率先在包括企业战略、营销、商品、商业模式、管理乃至企业文化和思维方式等整体的数字化转变升级中成功推进并取得成效,谁就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抢占未来发展先机[2]。在产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应用型数字人才将成为未来市场上最为短缺的专业人才。一方面,数字技术和数字产业对传统产业和原有就业岗位造成冲击,造成就业岗位大幅度消减,同时数字技术及其相互融合也会催生出许多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继而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3]。数字技术与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上述双重效应必将在未来重塑就业市场结构,同时伴随着对就业人群数字能力的升级需求,应用型高素质数字人才将成为未来市场上最为短缺的专业人才。波士顿咨询公司认为,当前中国数字人才缺口巨大,预测到2035年中国整体数字经济就业容量将达4.15亿,拥有“特定专业技能(尤其是数字技能)”对获取中高端就业机会至关重要[4]。因此,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如何培养与时俱进的数字经济专业人才是当前地方高校急需面对的重要问题。

1CDIO教育理念

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5]。CDIO教育理念是:充分利用大学学科齐全、学习资源丰富的条件,以尽可能接近工程实际,涉及技术、经济、企业和社会的团队综合设计大项目为主要载体,结合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CDIO的全过程中不断地在理论知识、个人素质和发展能力、协作能力和对大系统(集社会、历史、科技为一体)的适应与调控能力四个方面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提高。作为高度重视数字技能的应用型本科专业,数字经济专业是系统培养具有利用数字技术来分析解决经济问题,掌握在产业数字化过程中综合性问题的发现、分析、设计、评价和改善能力,适应新型经济业态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高素质、应用型数字人才,这与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大体上相吻合,因此,基于CDIO教育理念来构建数字经济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理论上是一种可行的选择途径。

2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数字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1研究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数字人才需求特点,数字经济专业培养目标的设置必须体现以下三个特色:第一,注重应用。据波士顿咨询公司预测,未来不仅需要拥有特定信息专业技能的人才,还需要大量与信息专业技能互补协同的跨界人才,具体包括数字战略管理、深度分析、产品研发、先进制造、数字化运营和数字营销等六类数字人才,这些人才需求无不体现出实践性与应用型特点。第二,注重学科交叉融合。数字经济专业办学面向国家数字经济战略和数字化转型背景,培养的是需要熟悉中国数字经济运行规律与改革实践,将来能够从事有关区块链、人工智能、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的宽口径人才。这种人才呈现出显著的、具有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特征,因此培养目标需要综合考虑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第三,强调数字化能力。数字经济专业培养面向企业数字化背景下的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特别是数字化能力,将是未来企业用人最重视的部分。培养学生包括数字战略管理、数字产品、数字化运营以及数字营销等方面的数字化能力,是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

2.2研究构建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导向下,基于CDIO教育理念,从系统工程的视角来研究设置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审视并处理好各门具体课程的逻辑关系,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方法等方面来组织课程大纲建设,优化课程体系。首先搜集政府部门、企事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代表,同类院校或相关专业的专家代表,本学科带头人以及本专业教师代表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调研市场人才需求特点来设置课程体系。在专业核心课程方面,注重包括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数据科学等多学科之间存在交叉性的内容,根据CDIO教学理念及其“做中学”的教学方法论,以尽可能接近企业需求或工程实际,涉及技术、经济、企业和社会的团队综合设计大项目为主要载体,有针对性的培养数字化思维、实现数字化价值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以此为导向来构建课程实施大纲。

2.3基于CDIO理念开展案例教学、SPOC、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方法革新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市场需要的是知识与能力双优的高素质数字人才,在知识体系方面,需要掌握与技术快速发展相匹配的新技术、新产品,在能力构建方面,需要匹配岗位要求,不论从事服务、市场、还是研发岗位,既要具备良好的实践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利用当前“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育理念、教育技术和教学成果,采取SPOC或雨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将更多的网络课程资源利用结合到传统课程教学中来,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深度,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在专业必修课(特别是多学科交叉的课程)开展案例教学,通过搜集行业应用案例,基于CDIO教学理念及其“做中学”的教学方法论,实施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具有实际应用背景的场景或问题中来,引导学生通过沟通与合作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数字技能在各行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应用。该部分的重点,一是优化数字经济专业的案例教学课程体系。明确案例教学法应用的课程,明确课程中的案例教学基本知识点与教学单元。二是建设案例库资源。作为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库将围绕课程知识点,以尽可能接近企业需求或工程实际的综合性项目来进行建设,兼顾体现专业办学特色。三是组织实施案例教学、SPOC、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组织实施符合数字经济专业培养目标的教学过程,并合适选择案例教学、SPOC、混合式教学方式,讲解、讨论、归纳来向学生展现一个真实应用场景,学生按照问题或任务来开展组织多样化的学习过程。

2.4根据CDIO教育理念推进产教融合,打造产、学、研、创一体化的校企深度合作模式

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下,未来5-10年是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时期,而国内高校开展云计算、大数据等高端数字化人才培养的时间不长,独立于企业的学校教育在瞬息万变的技术市场上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市场上掌握相关技术和应用的人才十分短缺,几乎供不应求。根据CDIO工程教育模式,实行符合国际标准、以工程项目生命周期全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考虑校企深度合作方案,打造产、学、研、创一体化的校企合作模式,推进产教融合,一方面充分利用企业市场触觉敏锐、反应快的特点以及优质数字人才资源,为高校专业教师和学生的数字化知识快速更新提供支持;另一方面,组织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训或实习,或将企业现实项目或企业员工培训工作直接带入高校课堂,基于企业运营管理中完整的项目实施过程,引导学生参与到包括设计、部署、运维、优化等各项目阶段,注重培养学生规划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组织沟通能力,通过熟悉企业项目流程规范,提前理解和把握企业对人才素质与技能要求,体会并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工作流程与工作模式。

2.5构建数字化教学信息平台,充分挖掘学生数据价值

传统教学方式通常严重依赖于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来把握学生学情和教学方式,其弊端是无法客观而准确刻画真实学情,并且无法向其他课程教学进行复制和推广。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构建数字化教学信息平台,充分吸收当下“大数据+教育”的创新理念和思想,合理应用当前最新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成果,可有助于实现上述“经验式”教学向“大数据服务式”教学的转变,有效加强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的精细化管理,走出一条具有数字化特色的新型教学之路,增强专业办学的竞争力与吸引力。该部分的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是深度挖据学生数据的信息价值,促进个性化教学。利用后台数据库统计学生各方面信息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获取学生画像与学情报告,研究其学习过程存在的规律、特点和代表性问题,并对这些现象进行归因,然后利用当下“大数据+教育”的创新理念和创新方法,研究设计符合学生性格特点和学习规律的教学情景和教学方案,采取具有针对性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实现因材施教。二是开展研究和探索在线教学方式。大数据技术与丰富的优质网络教学资源使得在线教学成为未来教育的一种可行方式,可以联盟兄弟院校相关专业,以课程共享的形式推动各校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校级共享,竭力打造出多门精品课程,逐渐扩大平台课程资源的广度和深度。

2.6构建科学而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显而易见,面向数字化转型背景的应用型数字人才培养体系不能依靠单一化的评价方式,必须重点突出包括评价目标、评价主体、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等方面在内的转变,构建科学而多元化的数字经济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第一,教育评价。利用数字化教学信息平台进行数据挖掘获取学生特征,对照CDIO教育理念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要求,从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等方面进行评价,为提升教育质量和决策提供可信依据。第二,学业评价。利用考试评价、考核测评以及心理测评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完成学业所应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进行科学评价。第三,社会评价。通过电话、邮件等多种途径回访用人单位和企业,设计调查表及时了解用人单位或企业对实习生或毕业生的满意度情况,全面收集和分析用人单位或企业对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价意见和建议,并汇总反馈给学院主管领导、专业教师以及学工进行调整改进。

3结语

国家数字经济战略和社会数字化转型趋势对未来就业人群的数字能力提出了升级需求,在上述背景下,本文以CDIO教育理念为指导,研究构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数字经济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以及人才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以适应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数字人才需求,研究结果可以为地方高校推进数字经济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探索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全力推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N].人民邮电,2019.[2]胡青.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机制与绩效[J].浙江学刊,2020(2):146-154.

[3]紧跟国家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在第五届中国物业管理创新发展论坛上的演讲[J].城市开发,2019(22):24-26.

[4]檀盼龙,邵欣,张建新,李云龙.基于OBE+CDIO理念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实训项目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11):189-193.

数字化教育战略篇(7)

“钱学森之问”:一个亟待求解的课题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面对这样一个亟待求解的中国教育的难题,需要我们对教育进行系统思考。南京大学网络化学习与管理研究所桑新民教授在“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学术交流暨技术发展展示大会”上发言指出,当前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在于,一是缺灵魂,二是缺智慧。应对挑战,教育信息化必须面对和解决当今中国教育的难题。

站在时展新的起点上,国家对教育信息化进行了新的顶层设计,空前提高了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地位。在《破解教育难题的战略选择①――聚焦“三通两平台”建设》中,中央电化教育馆王珠珠馆长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到2015年,“三通两平台”基本实现,将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全面互动,真正把技术与教学实践的融合落实到每位教师与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的主阵地之中。

信息化环境下,教育的生态发生了变化,人才的培养方式随之发生变化。在《破解教育难题的战略选择②――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中,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刘雍潜秘书长指出,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创新型的教育,创新型人才的产生必定是创新型教育的结果……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教育教学,将能够破解“钱学森之问”……创新型的学习会产生创新型的人才。

传统的教育,禁锢了孩子的创造性,使得孩子的天性得不到释放。时代已经发展到后工业时代,人的培养也需要与时展相适应,社会需要更多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需要有梦想并敢于筑梦的人。面向未来的教育,需要解放每个人天性,给孩子更多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在思考和创造中快乐地学习。

网络生态――“正能量”正在积聚、生长

互联网是一个全新的生态系统,而且是无比庞大的生态系统。毫无疑问,青少年作为互联网的生力军,已然生活在了这样一个生态系统之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互联网这个生态环境,而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一边为孩子拓宽视野、增长才干披荆斩棘,一边又把部分孩子拖向堕落的深渊,使青少年价值观备受挑战。在《来自实践的报告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重塑中小学网络德育生态》中,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秘书长、中国青年网总编金锐描述:网络色情、暴力对青少年造成精神污染;“拜金族”、“啃老族”、“伪娘族”、“炫父族”等现象充斥网络,不少年轻人就此沉沦,丧失梦想和斗志。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齐立旺更加深入地探讨了“社会虚拟化与道德榜样的污名化危机”“ 网络恶搞与德育经典的侵蚀危机”“读图时代与德育介质的文字边缘化危机”。这一些列的问题令人痛惜,发人深思。由于青少年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给孩子什么样的环境,他就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因此,我们要特别关注互联网这把“双刃剑”给青少年学生带来的巨大影响。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营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旋律的青少年网络德育环境。

网络生态与社会生态越来越趋向统一,人们在网络生态环境中的感受与现实社会中的感受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换句话说,互联网越来越真实。“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的时代正逐渐离我们远去。互联网从来就不是法外之地,中国是这样,美国也是这样。在《来自实践的报告⑥――家校合力构筑健康网络生态 培养未来数字公民》中,来自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的迪介绍了作为科技大国――美国的国际教育科技协会在全美教育科技标准中着重定义的数字公民素养。数字公民素养由九个部分组成:数字连接、网络消费、数字交流、数字读写能力、网络行为礼仪、网络法律规范、数字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网络健康以及网络安全和自我保护。

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檀传宝教授在接受本刊采访时就强调,“网络对德育既有积极影响也有负面影响,然而正面影响往往被人忽视。”面向未来的互联网时代,不仅仅是要进行数字公民素养教育,更要营造好的互联网生态环境,传递符合网络时代特征和青少年年龄特点的“正能量”。

教育形态――拥抱在线教育

从社会教育,到家庭教育,再到学校教育,教育形态始终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伴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未来教室、云教育、慕课等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并迅速走红。慕课更是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对于教育的影响程度之深。正如一位校长所说:慕课从草根开始,从细微的教育技术开始,引起教学模式、学校形态、教育形态的连锁反应,进而倒逼传统教育进行改革。改变一种已经存在很久的交互技术,相当于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在《来自实践的报告②――中小学,慕课来了》中,北京教科院北京数字学校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詹伟华说,在马云豪言“银行不改变,我们改变银行”,要改变金融业的时候,你是否感到了教育改革的紧迫感?在社会资本对在线教育爆发式投资,用互联网包围基础教育的时候,你是否有兵临城下的感觉?在《来自实践的报告⑩――在线教育:学校“围墙”内外的突围》中,河北唐山市荆各庄小学马永纪说,在线教育孕育了人们对教育最美好的愿望,寄托了人们无限的期望,它的成长步履蹒跚,但我们所有人都感受到它的脚步越来越坚实,越来越有力,跨越道道沟坎,执著前行。

当前,在线教育如火如荼,内容的互联网化、流程的互联网化、思维的互联网化,让人们看到了拥抱在线教育的理由。在《破解教育难题的战略选择⑤――挖掘大数据时代的教育金矿》专题中,上海海事大学魏忠老师对未来学校的教育形态做了这样的描述: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教育与学校教育将逐渐分离,正如电影院和电视机在初期竞争的时候水火不相容,而成熟以后会各得其所。翻转课堂提供了一种学校教育与互联网教育共存的新模式。

如果说翻转课堂是未来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发展的趋势,那么,翻转课堂的本土化实践又如何呢?在《来自实践的报告⑨――翻转课堂真的“落地难”吗》中,江苏常熟市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室韩建光老师分析了国内课堂教学改革后,这样认为:虽然每一所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都有着自己的一些独特的理念和操作方法,但是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翻转了“教”与“学”的关系。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解读翻转课堂,无疑它踏在了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上。

面向未来,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亦或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O2O模式,信息技术将以越来越自然和个性化的方式参与到教育当中,为教育创新提供技术支持。相信未来教育线上、线下教育的边界也将更加模糊,更加智慧,且更具创新性。

教育理想国――发现创造之美

在教育形态演进过程中,大数据将使教育更加接近于“理想国”。在《破解教育难题的战略选择⑤――挖掘大数据时代的教育金矿》中,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张杰夫老师开篇这样描述:大数据颠覆了人类探索和认知世界的方式,为教育打开了一扇大门。大数据技术可以“数据化”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表现,深入挖掘学生成长规律,让学生思维“透明”。由此,教育将会发生巨大变革,并在21世纪脱下“准科学”的外衣,全面迈入科学的殿堂。

大数据时代,我们重新认识教育变革的价值与意义,通过对教育数据的分析,挖掘教育数据隐含的价值,探寻教育的发展方向。中央电化教育馆王晓芜副馆长认为,“教育正在走向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改变了人类认识和探索世界的方式,我们将更加易于认识教育规律,接近教育本真,教育将迎来新的时代。

大数据使人们更加接近教育“理想国”,然而技术并没有止步于此。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个性化生产、个性化服务成为现实,物联网和3D打印使得所思即所得已不是难事。每个人生来都是独一无二的思想者、创造者,互联网是开放的,为每个人都提供了公平的环境,人们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想和创造,而不仅仅是躲进学校学习。这样的时代为创客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创客正在用自己的行动掀起一场教育的“边缘革命”。在《来自实践的报告④――创客教育与教育创新》中,北京景山学校的吴俊杰在文章中这样写道:教育是烧水的炉子,学校则是一个暂时的容器,我们欢欣地看到,率先破水而出的孩子,给社会的空气带来了清新、湿润的味道。这段话让人记忆犹新,创客不仅仅是一种创新的学习方式――通过思考、创造、体验来学习,更解放了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