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信息化工作管理

信息化工作管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04 09:34:20

信息化工作管理

信息化工作管理篇(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快速进步及普及,现代钢铁企业信息管理正从内部信息一体化转向内外信息一体化,以强化企业的决策支持,降低决策风险。我们的信息管理工作已经跟不上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强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利用,以适应钢铁企业快速发展对信息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一、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钢铁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经历了以数量扩张为主的发展时期后,尤其是近两年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状态,我国钢铁工业已加速自身结构调整,将从粗狂的规模型向高精尖产品型转型,进入了全面提高竞争力为主的阶段。钢铁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企业结构调整、管理转型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我国钢铁行业目前的主要特征有:

 

(1)钢铁工业发展较快。自 1996 年我国钢产量首次突破亿吨大关以来,我国钢产量已连续 16 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目前能够冶炼包括高温合金、精密合金在内的 1,000 多个钢种,能够轧制和加工包括板、带、管、型、线、丝等各种状的 4 万多个品种规格,有 85%的钢材是按国际标准生产,其中 1/3 的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工艺结构逐步改善。我国钢铁行业技术装备水平逐步提高,陈旧的设备和落后的工艺逐步淘汰,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钢铁企业已 淘汰平炉和小转炉炼钢。

 

(3)企业组织结构改善,生产集中度逐步提高。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钢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效益差的状况有所改变,行业生产集中度逐步提高。2010年我国钢铁行业市场集中度提高到48.6%,2011 年,我国年产钢 1000 万吨以上的钢铁企业有 16 家。

 

(4)目前中国大陆钢铁有三项列世界世界第一。钢铁生产量世界第一!钢铁消费量世界第一!钢铁净进口量世界第一!

 

二、钢铁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状况

 

近年来,我国钢铁企业在总结国内外先进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突破性的解决了产销一体、管控衔接等重大关键性技术难题,一批体现自主创新的信息化工程涌现。钢铁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开始纳入信息化内容,信息化的目标、方针、内容、任务、技术路线逐渐明晰,企业信息化的管理体系逐步确立,企业最高决策层逐渐领衔领先信息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得到提高。当前,钢铁企业在自身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发展特色的信息化建设模式,企业信息化与生产过程监控正走向深度融合。大型钢铁集团企业基本上完成了4层(即从基础自动化到生产过程控制,再到制造执行 MES,最后到企业ERP) 钢铁信息化系统的建设,部分企业目前正在规划或实施企业绩效管理与分析的第5层智能信息系统建设。绝大多数的钢铁企业已经把分散的信息数据孤岛逐渐融合,实现数据集中与共享。我国钢铁企业的信息化已经从生产性环节延伸到服务性环节,从企业内部的信息延伸到下游产业链间的信息。钢铁行业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在当今的工业行业中处于领先行列。可以说,钢铁行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起步到深化,逐渐走向成熟。

 

三、目前信息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信息管理水平没有跟上信息化发展的水平。目前,大部分钢铁企业已经进行了信息化改造,上马了ERP系统、MES系统、EMS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构建了内外网站、企业邮局等等。但如何整合这些信息资源,使各种内部的信息做到一体化,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外部信息的收集渠道上,目前主要包括网络、参加会议以及各个专业管理部门自己的渠道。由于预算费用不足等原因,好多有价值的信息网络进不去,获取信息的速度减慢、内容不充实。

 

2、信息资源分散。目前钢铁企业从事信息收集研究的单位中,既有专门的情报机构如信息情报研究室,也有设在销售公司的商情机构,还有进行宏观经济信息和企业管理研究的参谋部门,再加上各专业管理部门自有的渠道以及开展的“对标”分析,这就从体制上造成了内部的“信息战”。

 

3、信息阻隔。企业内部数据分为三类:一是管理过程产生的管理数据,二是技术开发过程产生的技术数据,三是生产过程产生的生产数据。外部信息也可以叫作竞争情报,它是经过搜集、筛选、提炼和加工整理过的,是采取相应对策的竞争对手和竞争环境的信息集合,是对整体竞争环境的一个全面的监测过程。一直以来,出于商业高度保密的需要,钢铁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数据基本上是封闭运行,数据信息共享程度差。一些企业甚至将数据的商业保密与内部开发利用之间对立起来,即使企业内的研究咨询部门也得不到真实的基础数据和第一手资料。

 

4、信息研究不系统且滞后。对信息的搜集、加工或整理目前主要以完成各部门下达的任务为主,基本上属于“命题作文”。而且在对竞争对手的跟踪研究和动态分析上不系统、不连续,信息研究成果少,也就降低了对领导决策的支撑作用。

 

5、缺乏高素质的信息专业人才。许多企业从事信息管理工作的人员都从行政管理转过来的,除具有一定的计算机能力和对行业情况略知一二外,外语水平、经济理论知识、钢铁专业知识、分析研究能力都普遍较低。

 

四、加强信息共享促进信息管理更上一层楼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钢铁市场中,完善的信息管理工作是钢铁企业科学决策的基础,是其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前提条件。

 

1、提高对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对信息工作的认识,从思想观念上重视信息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信息管理制度,并切实贯彻执行。

 

2、明确为领导决策服务所需的信息。领导决策所需要的信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⑴宏观环境信息。例如,GDP,固定资产投资,钢铁行业的下游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原材料供应情况等。⑵行业特点及其竞争状况。例如,行业总供给,行业总需求,竞争对手的价格信息,竞争对手的竞争行为等。⑶内部资源与能力。例如,产能分配情况,产品成本,新品种研发、市场占有率等。

 

3、建立企业决策信息支持系统。以信息化平台为依托,利用准确、完整、一致的数据,根据预先设计的有效的分析流程,利用各种视图工具,灵活方便展示统计分析的过程和结果,实际上要对数据实现二次加工,强化数据反馈转化信息的能力,为支持内部相关业务决策提供服务,将无形信息转化为有形的成果,使信息上升为高附加值产品。

 

4、进一步加强信息研究层面的整合。可以通过定期开展信息工作会的方式,加强沟通。还可以通过课题制,鼓励相关工作人员多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5、加强信息的保密工作。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防御措施,以防企业的核心情报信息为对手所获。一方面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对信息分级、用户分级。另一方面要明确信息保密的内容及保密责任的主体,并加强日常监督检查。

 

6、建立健全一个专门负责信息情报的部门。整合企业内的各种信息资源,建立高效、快速的竞争情报反应机制是钢铁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的关键也是信息工作发挥作用的最重要方面,各自为政、互不相通,已经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应更进一步,成立专门的信息情报组织部门,并赋予必要的职能权限,统一管理企业的信息资源。

 

7、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信息从业人员队伍。企业信息研究工作是一项对人的综合能力要求非常强的工作,必须具备五方面的知识结构:

 

(一)是具有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能上网操作和下载国内外各种文献资料,同时将外语翻译成中文;

 

(二)是对国家政策、行业状况和企业内部情况熟悉,具有高度的信息敏感度;

 

(三)是具有深厚的经济管理理论知识和研究分析能力;

 

(四)是对钢铁企业的生产工艺及情况要有较清晰的了解。

 

(五)是有在钢铁企业长期从事相关工作的经验。

 

综上所述,做好信息管理工作是钢铁企业进行科学管理的关键。信息管理不但是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它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决策水平,提高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提高创新能力,最大程度的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信息化工作管理篇(2)

关键词:信息化;合同管理;管理优化

合同管理是企业风险防范的一项重要的手段,体现更多的就是管理方面的要求,在全面推行使用合同标准化文本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模式,将信息技术适时的应用到合同管理系统中,实现合同申报、审查、签订、结算和归档查询等各项业务的有机整合。使企业合同管理工作能够达到质的飞跃,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合同信息化管理的实施背景

企业谋求发展的必然选择:数字技术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推动了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的转变。而传统产业要进行技术改造和提升就必须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得以实现,推动经济的结构优化调整,从而提升企业管理的现代化,降低能耗、提高效率,减少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合同信息化管理是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谋求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进程和发展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同时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合同管理是法务人员的努力的方向。先进理念辅以快捷、准确的信息化手段,是传统企业寻求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如何实现合同信息化管理

1.健全企业法律防范机制

回顾过去的几年安全事故频发,特别是发生在2007年11月24日的油气加注站液化气储罐的爆炸事故,通过这一事件的惨痛教训使得企业也深刻的认识到合同管理上存在的严重安全问题,其他企业也以此为鉴,积极寻求提升企业合同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和办法,从而健全企业内部法律风险的防范机制。在加强合同管理的同时注重动态监管,健全和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强化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使合同管理迈上一个规范化、网络化、流程化的崭新台阶。健全企业合同管理体制,按照“统一授权、分级负责、分类审查以及归口管理”的原则设定职能,责任落实,公司内部各部门间协调配合,形成一个上下成线、纵横成网的管理体系,将合同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

2.加强企业内部合同管理要求

大多数企业长期以来一直采用的都是纸质合同,而合同生效往往需要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审批,而一般涉及到的单位一般分布分散,一旦合同中出现需要修改和更正的问题,就不可避免的需要经办人员多次的往返于各部门之间进行重新的审阅和签批,使得审批过程变得繁琐、拉长了审批时间,严重影响工作的效率和进度,有时可能会造成贻误商机,甚至造成经济损失,而纸质合同的流转过程无法追踪、难以记录,一旦出现问题责任无法界定清晰,因此,在合同管理工作中往往矛盾横生,虽也时时沟通但也收效甚微,那么在如此混乱的背景下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提高合同管理效率,降低成本,也成为当下企业关注的新课题,建设符合企业自身发展情况的一套合同管理系统。

3.合同的信息化管理条件成熟

合同标准化文本工作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合同管理的标准化,比如:物资采购、工程设计、工程施工、运输和设备维修保养等六大文本。为实现合同管理的信息化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加快了合同管理方式的转型。合同管理流程的程序化,可以增加企业业务的透明度,减少不必要的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各部门职能落实,积极参与到合同管理的工作当中,使合同管理的形式由以往的被动防范转变为主动防范,实现风险控制,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可操作性。合同文本库的创建,可以方便使用人员快速的编写合同或设置常用的一些合同示范文本,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经办人录入的工作量同时也降低了法律风险。目前,许多企业都对于合同管理的信息化高度重视,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建立健全的、规范和标准化的合同管理体系,进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近几年来,“科技兴企”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我国也大力的引进和应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加快我国信息化的建设步伐,为各企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比如建立“MPLSVPN”的光纤到点网络,既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提升了网络的传输速度,满足了各公司对于无纸化办公的需求,信息化支持下的合同管理,有效的推动了合同信息化管理的进程。此外,合同信息化的管理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同时还可以利用信息系统中的跟踪功能随时查询合同流转的进程,即使不在公司的外派人员也可以通过公司的内网审批合同,大大地缩短了人员审批和等待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降低了管理的成本。充分的实现了“集中管理、操作公开、过程追踪、”等风险防控的原则。

4.优化合同管理流程和管理系统的功能

公司领导层应积极支持,各信息管理部门也应全力的配合,有针对性的了解国内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水平,对现行单位进行资料调研和实地考察,结合企业内部自身的发展特点来规范合同管理流程,合同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为企业提供一个集中管理、易维护、安全和高效的管理环境,并能够涵盖合同管理的各环节的内容和职责。比如:转授权功能就可以解决人员职位变动和人员调动、出差等授权权限变化的问题;合同归档、查询功能可以设置有关人员在权限范围内可以查阅的资料;合同统计和分析功能则可以将合同按年、季、月来进行划分,每个合同设定一个编号,方便统计和查找等等。

三、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支持下的合同管理,创新了合同管理的模式,同时也解决了部门分散,点多面广的问题,成功应对了管理成本高、签约难度大的状况,对于提高企业合同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潘怀敏.浅议企业的合同管理[J].福州党校学报,2014(2):50-53.

[2]魏维.浅谈推行合同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合同管理质量和效率[J].商情,2017(15):133.

信息化工作管理篇(3)

关键词: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信息技术;利用价值

深入理解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内容,提高对落实这项工作重要性的正确认识,有利于提升民政救助档案的潜在价值,强化档案管理人员责任意识,转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保持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高效性。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需要了解民政救助档案管理工作特点及相关的信息技术,从不同的方面找出实现这类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途径,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全面提升民政救助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1加强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所谓的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提高档案管理效率,满足数字化档案建设的管理方式。随着各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计算机系统服务范围的不断扩大,注重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有利于促进我国民政救助事业的稳定发展,全面提升其档案管理工作水平,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要求。同时,由于当前民政档案分类更加细化,档案信息量不断增加,社会各行业对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观地决定了注重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除此之外,由于使用传统的民政救助档案管理方式难以达到便捷、高效档案管理新形势的实际要求,影响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档案的使用价值,需要相关的部门及人员注重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最大限度满足民政救助事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

2民政救助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优势

在可靠的信息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支持下,实现民政救助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构建,有利于保持档案管理工作高效性,优化传统的民政救助档案管理方式,满足其实际管理工作的各种要求。结合民政救助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功能特性,可知其具有如下优势:(1)有利于实现多部门协作、多台计算机同时工作,明确民政救助档案管理工作落实过程中各部门的职责范围,实现各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2)通过对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合理运用,可以及时掌握民政救助动态,提高档案信息传递效率,搭建符合民政救助档案服务需求的专业平台;(3)民政救助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利用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办公区域、家中或者其他地方查询各种档案信息,方便自身的工作开展,而且民政救助部门能够对最新的救助情况有着更多的了解。

3落实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相关措施

3.1出台各种政策,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为了使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建设达到预期的效果,落实相关的档案管理工作,需要相关的部门出台符合这类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需要的各种政策,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民政救助档案的实际作用。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需要做到:(1)结合信息资源保护、电子商务、政务公开、信息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实际要求,结合民政救助部门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状况,出台相关的政策,并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创建档案信息化工作环境,构建可靠的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健全档案信息化管理保障体系;(2)深入研究档案信息化发展课题,保持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建设决策水平。通过各机关团体、协会的作用,充分发挥档案学专家队伍的优势,加强对档案信息化发展的深入研究,构建与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相适应的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切实有效地解决档案管理信息化管理工作落实中的安全问题。

3.2注重对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监督与管理

作为新时期档案管理部门战略部署的工作重点,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落实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因此,民政部门在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落实中应注重其中的监督管理,优化档案管理工作流程,保持实际管理工作的高效性。注重对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监督与管理,需要做到:(1)强化落实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责任意识,民政救助部门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应突出这些工作的重要地位,将救助档案信息信息化管理与办公自动化有效结合起来,实现对这些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监督与管理;(2)相关的领导及部门需要将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作为自身工作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领导建设,增强具体工作计划制定的合理性,实现电子政务建设与救助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协调发展;(3)应用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网络,实现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有效构建,实现对具体管理工作的全程监督与管理,促使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

3.3健全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加快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建设,确保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落实,需要民政档案管理部门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制,落实档案信息安全责任制,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注重对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有效培养,确保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长期使用中的安全可靠性。同时,应注重档案信息化管理安全防范措施的制定与实施,优化系统软件与硬件的服务功能,构建可靠的档案局域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优化数据库管理方式,促使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落实中所有数据的安全性,健全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3.4注重专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加强队伍建设

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水平与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及基本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需要在落实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注重对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针对性培养,对其中重要的领导及业务骨干开展各种信息技术培训活动,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队伍的全面建设。同时,需要从数据库、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等方面注重对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水平的综合评估,优化人员结构,保持档案信息化管理专业结构的合理性,最大限度满足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各项要求,全面提升民政救助档案实际管理工作水平,促进我国档案管理事业的稳定发展。

4结语

通过对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深入探讨,说明了做好这项研究工作对民政救助档案整体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性。因此,需要加快民政档案信息化建设,构建可靠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传统档案管理方式及管理工作流程的不断优化,促使民政救助档案管理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最大限度满足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同时,结合当前信息化时代的实际发展概况,需要在未来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加强对计算机网络及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保持这类档案实际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作者:黄楠楠 单位:公主岭市救助管理站

参考文献:

[1]雷立梅.信息化对民政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分析[J].河南科技,2012(16).

[2]卢瑾.谈信息化对民政档案管理工作的促进作用[J].办公室业务,2016(1).

[3]王海靖.信息化对民政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研究[J].商,2016(27).

信息化工作管理篇(4)

档案管理是一项工作程序复杂,在实践过程中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传统的工作方式采用的流程非常繁杂,这个工作开展带来一定难度。通过手工操作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还大大地增加了工作时间,难以满足阅览人员的需求。如今,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发展,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推动下,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的复杂的工作流程。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地发展。

1.1 能够提升检索速度、提高检索准确性

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中,档案管理人员对信息的录入以及需要使用档案信息的相关人员都是需要手工操作的,这样的操作方法明显地就降低了工作效率,从而也大大地提高了出错率,不利于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发展。自从实现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查询效率,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的管理模式中笨拙的操作方式,大大地降低了出错率。

1.2 提高档案信息利用率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环保意识也掳爱越重视,在在企业工作过程中,单位办公室都逐渐执行无纸化模式,使得办公程序的自动化技术得到明显地提高,但是这无形中就使得办公数字化与纸质的档案保存方式产生了巨大的矛盾。自从企业单位的档案信息管理采用了信息化技术的方式后,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实现了信息化、数字化模式,同时还有效地改变了传统性的档案管理模式,这对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以及提升他们的工作效率有着重要作用,而且还能解决查阅人员的阅读难度。

1.3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

办公自动化技术对档案信息化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可以帮助企业单位实现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和管理的一体化,逐渐向现代化科技不断靠拢。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同时还可以对档案信息进行分类保存,这给使用人员在查阅过程中提供了便捷,使用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信息性质有目的性地寻找,这样可以极大地减短了查找时间。

1.4 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在这种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达的背景下,档案信息日常的管理过程中,相关档案管理部门可以利用现代化科技的自动化技术来完成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归档、保存以及使用过程。通过自动化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档案信息管理的工作效率,减少人工手工操作的失误,同时还可以改变传统性的纸质的档案管理模式,从而实现了档案信息管理工作逐渐走向信息化、智能化和现代化的目标。

2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1 转变管理理念

当云时代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档案管理工作正在向着信息化、智能化领域发展,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工作有效地解决了工作人员的复杂化,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 因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迅速,为了满足档案工作的发展需求,如今的档案管理工作不仅仅只针对纸质的信息录入为电子版的形式,连档案的录音、录像以及相片等也归纳为档案管理工作范围之内。之所以不断地优化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是为了顺应时代潮流,而且还是改变传统工作模式的一种途径这对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给人们提供更简单、更便捷的方式。为了满足现代化企业单位的发展需求,相关单位部门应该要加强引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不断地优化档案管理理念,从而促进档案管理智能化、信息化。

2.2 创新管理方法

由于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日异月新,使得每个企业单位的都在蓬勃发展,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积极的有影响,尤其是档案信息的管理工作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实践过程中,一些人认为档案管理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并不大,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所谓的档案管理其实就是对整个企业的发展目标、商业机密等重要的记载和管理,如果不对其加强管理,将会严重地影响着企业的长期稳定地发展。如今,企业单位的市场竞争力十分激烈,在这种背景下,想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立足,就必须加强管理档案信息,不断地优化管理体制,转变企业对档案管理理念,不断地改革创新,为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2.3 完善内部管理

如今,很多企业单位并不重视档案的管理工作,使得档案信息容易出现泄漏等现象,从而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档案管理工作。因此,在实践过程中,为了使档案管理工作实现智能化、现代化,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就需要完善相关的管理体系,将健全的制度制定出来,贯彻落实好档案信息管理的各个流程,每个工作环节都需要根据相关规定和标准执行,明确好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才能把档案管理工作做得更完美,从而促进企业单位的发展。

2.4 要有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在实践过程中,为了能够促进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正常开展,在工作的过程中,电器设备是档案管理工作的资本,是保证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硬性条件。为此,为了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智能化、科技化的发展,相关企业单位要给予档案管理部门足够的设备仪器,保证计算机网络设备的齐全,才能给予档案信息化管理最基本的保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档案管理工作也逐渐地实现了信息化,在工作过程中,必须要着手对工作人员技能的培训,使其能够技能理论相互结合。例如: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地最基本的条件,还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由于档案管理工作是比较繁琐的,而且系统性很强,基于此,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有耐心,并且在工作过程中要仔细的进行工作,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唯有如此,才能保证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实效性,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从而确保档案信息不外漏。

2.5 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工作

都知道,如今虽然网络技术已经得到良好发展,并且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网络信息也有漏洞,不能保证其是十分的安全,网络信息容易遭受到不法分子的入侵盗走档案信息,也会有其他黑客、木马等病毒的入侵,导致有些档案信息被盗或者消失等情况。为此,档案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档案信息的管理,还要定期的做好计算机设备杀毒工作,晚上好?算机防火墙,从而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同时,作为一名合格的且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在接触档案信息时,务必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要求,严格按照程序走,不能随意打开任何的档案管理系统,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信息化工作管理篇(5)

关键词:公司;行政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

一、公司行政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背景

行政管理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和效率,通过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和效率为公司整个管理添砖加瓦,进一步实现公司工作效率有所提高,实现更大的价值。从现代行政管理的角度来看,当前的行政管理多应用系统工程思想和方法,以这些思想和方法为基础,减少诸如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支出和浪费,充分利用已有资源。而在信息化的背景之下,公司的行政管理工作能得到长足的发展,这不仅仅是公司行政管理水平提升的需要,同时也是公司整体面对竞争和立足行业的需要。

二、公司行政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信息数据化水平不够高,信息的实时传递做的不够好

企业的行政管理是企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而产生的一个概念,这个概念中蕴含的是两种侧重点管理工作的融合,这种管理工作需要在依靠企业行政组织的基础上,按照流程和渠道去管理企业,进而产生一种方法和措施。从公司行政管理工作的角度来看,其信息化建设需要在信息数据化水平上下一定的工夫。当前,一些公司存在行政管理方面的信息数据化水平还不够高,信息的实时传递做得不够好。具体来说,部分公司在推进行政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很多活动并没有转换成为电子形式进行储存,仅仅选择部分文字材料转化为信息数据,而其他的行政管理产生的信息还是依靠手工操作,信息数据化所涉及的行政管理工作范围还不够大,同时也可以看到,这些转换为信息数据的行政管理信息也为受到充分的传递,特别是实时传递方面做得不够好,还未能发挥其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作用。

(二)流程的设计和完善不能满足公司行政管理当前发展的需要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一些公司的行政管理流程的设计和完善不能满足其行政管理当前发展的需要,对于公司的行政管理工作并未有指导作用,甚至产生了某种制约的作用。具体来说,一是流程设计不符合公司行政管理工作开展的每个过程,脱离了实际,甚至使行政管理工作开展更为复杂,另外一方面,有些公司在建立了流程之后,并未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和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对于相应的流程并未有完善,给行政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信息化建设整个过程执行不到位,缺少相应的激励机制

公司的任何管理工作想要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最关键的是抓好落实。公司的行政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也是一样的,最关键的是执行和落实,只有真正的把信息化建设工作落实了,才能使信息化建设工作融入到行政管理的每一事项,才可能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给行政管理工作带来的便利。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公司行政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存在着整个过程执行不到位,同时缺少相应定激励机制的情况。一方面是信息化建设方案出台之后,方案的每一个步骤缺少相应的责任人,一些部分缺少专门的部门负责。另外一方面,由于缺少相应的激励机制,公司的员工和相关技术人员在开展行政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积极性、主动性不够,使得行政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整个执行过程效果不好。

三、公司行政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一)加大人员和资金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投入,提高信息数据化水平

公司行政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很大的投入,在提高信息数据化水平上也需要投入极大的精力,对于公司来说主要是在人员和资金上进行投入。从局域网发展到广域网,从c/S软件结构发展到c/S和B/S共有的混合软件结构,实现在Internet范围内使用软件和共享信息OA(办公自动化)ERP(企业资源计划),企业邮箱系统等系统纷至沓来,在这一阶段,各个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各种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多,企业的信息化项目开发和维护人员越来越多,各种资金投入越来越大,网上办公系统等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企业正在逐步实现硬件系统与信息管理软件系统的集成管理。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方面是公司增加资金在这方面的投入,充分的去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开拓信息数据的利用程度,使得信息数据能更好地为公司的行政管理发挥作用。通过实现在网络范围内的软件应用,进一步缩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国外先进企业的差距,提高企业数据化水平,实现信息数据的共享和实时传递,让一个信息数据能有效流通。

(二)深入摸透企业的行政管理流程,逐步完善流程中的信息化

流程是实现公司行政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行政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必须是在一个流程上所进行的,流程是行政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一个公司只有把行政管理的流程做好了,整个企业在开展行政管理时才能更加规范、科学、合理。众所周知,信息系统最擅长的是将重复劳动变得简单化,但信息系统也不是万能的,它是在人为设计的功能逻辑中完成指定的指令和操作,这种功能逻辑将包含行政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先后流程,功能逻辑的设计是信息化系统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它需要业务管理部门根据多年工作积累的经验,对整个业务管理的流程进行规范和设定,为保证信息化工作的顺利进行,业务流程的整理和规范往往需要高层管理人员的充分介入,对需要或正在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认定的单位,可以以此为契机,将业务梳理与流程规范结合起来,也将会达到相辅相成、省时省力的效果。在进行这项流程工作之前,首先公司要对行政管理工作的内容进行梳理,确定行政管理工作有哪些方面的内容,根据行政管理的不同内容设定大方向的流程。在内容的大方向确定之后,就需要对这些工作内容进行筛选,这种筛选是需要依据行政管理工作的特点,选择日常性强和重复性高的工作进行流程的建立。

(三)有效落实信息化建设的执行工作,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前文已经提过,信息化建设的执行工作对于公司行政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有效落实信息化建设的执行工作对于整体公司行政管理工作来说,有着关键性的作用。一方面,公司在编制行政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方案之后,要有意识的将每一个信息化建设要点落实到每个部门,进而落实到每个责任人,定期的对这些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估,监督整个方案的执行工作。同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发挥员工的积极性。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只要在有无线信号的区域,员工就可以进行信息的处理,办公区域被无限的扩展,办公效率也将无限的改善。同时给企业行政管理者带来的巨大改变是办公形式的改变,办公不再仅仅局限于办公室,办公时间也不再是仅仅的局限于固定的时间内,员工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的改变工作地点和工作区域,由此可以满足更多员工个体的需要,实现员工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实现。基于此,在员工激励机制的推进之下,员工可以主动地参与到行政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中,他们能明白这项工作的开展对于自身有何重要性,进而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推进公司行政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推动公司的行政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迈上新的台阶,最终实现公司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减少行政管理上的资源浪费。

四、启示

当前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关注行政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不可否认行政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是促使公司管理迈上新台阶的手段。公司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实际上就是对行政管理中的整个过程完成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公司需要把好落实,提升信息数据的水平,逐步完善流程中的信息化,进一步完成信息化建设的执行工作。

参考文献:

[1]孙俊鹏.企业行政管理信息化的发展[J].经营管理者,2012,8:35-36.

[2]陈红.行政管理信息化发展模式探讨[J].办公自动化,2015,3:121-123.

信息化工作管理篇(6)

首先,落实育人功能。教书育人是高校学生管理的核心工作目标之一,因此,在构建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对育人功能的挖掘和强化。通过建立信息管理平台,能够促使信息管理者和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使学生自觉配合学校的管理工作;然后,促进学生管理者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在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管理者通常需要翻阅大批的卷宗和文档,才能实现对学生信息的查询,而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和应用能够有效减轻管理者的工作负担,以此提高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最后,实现对学生的动态管理。通过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对学生的各项基本情况进行动态管理。 

2 探究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模式 

2.1 信息系统设计原则 

一方面来讲,高校信息管理系统在设计时必须遵循学校各部门的协调运作原则,进行统一的设置安排,同时,还需对校内传统的管理系统加以整合,对其中所包含的重复模块进行删减,从而提高信息系统的工作效率。此外,信息化管理系统必须满足针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具体包括奖学金、贷款、学费缴纳、教材订购等内容,以此促进学生管理工作向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必须尊徐数据共享原则。信息管理平台在设计过程中的核心目标之一,即为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通过数据库和网络资源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对数据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分析,以此减轻学生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实现学生工作的高效管理。 

2.2 构建信息管理系统 

通过应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对学生工作的全新管理模式,目前,Oracle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信息管理系统。借助数据库的各项模块、互联网、数据库后台、程序代码的综合应用,能够展开高效的学生管理工作。此外,该项信息化管理系统内需具备数据信息录入、统计、查询等基本功能,并对各项模块加以细化,从而实现对学生考勤、助学金、處分、成绩、贷款等基本信息的综合查询和管理。 

2.3 信息化模式特点分析 

2.3.1 信息覆盖全面化。针对学生管理工作所构建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必须对学生个人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覆盖,包括学生的家庭信息、注册信息、考勤信息江城信息、助学贷款信息、就业信息以及离校信息等内容,从而实现对在校学生各项信息情况的全方位覆盖,以便学校辅导员和其他管理人员对学生各项资讯信息的后续查询,而非传统的必须经过人工翻阅学籍卡的方式才能够实现对学生信息的查找工作,从而实现了对学生信息数据的动态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 

2.3.2 用户责权分级化。一方面,明确用户责权。通过设立四个不同的等级权限,实现信息管理系统的日常维护以及查询工作;另一方面,分阶段操作。考虑到一些学生管理工作需要多部门协力共同完成操作,因此,可采取流水线分段设置的模式。规定每个阶段的具体操作时间,使用户在规定时间段中完成自己所负责的操作内容。 

2.3.3 异地办公同时化。目前,各个高校都有多校区合并的趋势,因此,各校区的办公模式需要进行系统化的统一,从而节约学生和教师在不同校区之间的往返时间。与此同时,信息管理系统能够使高校的学生和教师仅通过操作信息系统就能够对目前的各项工作状态进行查询。例如,在奖学金和助学金的审批方面,首先,学生能够通过信息系统,直接在网上申请助学金;其次,学院领导及辅导员对学生发出的申请进行审批;再次,对助学金进行全网公示操作,确保公正公开性;然后,经由学校审批;最后确立助学金名单。此外,学院辅导员在日常展开思想政治驾驭工作时也可充分利用各项信息化技术,比如微博、微信群组、BBS、QQ等通讯媒介实现与学生的既是沟通和交流,拓展互动渠道,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高效展开。 

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简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模式进行了探索,从而提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质量,推动高校学生工作的高效展开。 

参考文献: 

信息化工作管理篇(7)

关键词:信息化;档案管理

当今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社会正在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迈进,信息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可以说信息资源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是公司重要的基础管理工作之一。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数字化档案管理的需要,电子档案已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发展趋势给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的机遇面前档案管理部门必须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如何把文件、图纸、照片、录音和录像等原始的记录转化为可用的信息上,并准确、高效地提供给有关信息需求者。

一、转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把实体管理变为信息管理

传统的档案管理,就是以纸质、照片、录音、录像等载体作为档案管理的实体,以手工操作为主完成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鉴定、保管、编研、统计和提供利用等方面的档案管理过程,其工作量巨大,步骤也繁琐。因为存储量大,档案管理部门不能对已经归档的档案材料,进行信息的提炼和加工处理,档案信息资源在很大程度上被闲置甚至浪费。随着现代化管理技术和设备的引进,特别是计算机、光盘、缩微、多媒体等技术的发展为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的客观环境,现代技术促使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也应适应数字化管理的需要,从实体档案管理转变为对信息资源的管理,以信息为管理对象,对形成的各种门类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管理。经过信息化的档案资源是可重复、多平台利用的信息资源,档案资源只有通过信息化、才能真正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它能为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繁荣等诸多领域提供更全面、更高效、更快捷的服务;它能创造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之真正成为未来信息社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宝贵战略资源。

二、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充分、合理、安全地使用电子档案

要实现档案信息化,就必须建立有效的文件档案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为此,档案管理部门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改进和规范在应用计算机条件下文件档案管理工作流程,使之适应档案信息管理的需要;其次,依据文件处理流程来进行档案信息化系统软件功能设计;再次,在信息系统中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档案的安全。在电子档案使用过程中,首先是应注意电子档案安全性问题。因为计算机网络化的快速发展,电子档案涉及范围迅速扩展,数量也急剧增加,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化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在网络下防范计算机病毒以及黑客的攻击,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其次是电子档案的真实性问题。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从电子文件的生成到归档缺少程序化管理系统,不能实现系统间的直接链接,目前无法保证电子文件元数据完整归档,多数电子档案与其相对应的纸质档案之间未建立统一的管理方法;储存电子档案选用的载体不耐久等原因,影响了档案的完整性、可靠性,从而影响了档案的真实性。三是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问题,通常档案的法律效力都是与其载体相关来确定,电子档案由于没有固定的载体,所以,制定相应的法律认定条文就有一定的困难,这也就是光盘、磁带、磁盘等载体的电子档案未被法律认定的原因。

三、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重新思考档案管理的原则、理论与方法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运用,新的档案管理理论、方法和原则等不断涌现,提出了一系列档案学基本理论从未遇到过的新问题。如档案管理机构的职能与档案工作体制的变化问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问题、电子档案的鉴定问题、电子文件数据管理问题、数字档案馆(室)建设问题、档案工作参与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问题等等。对这些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因新技术运用所引发的理论问题,档案管理部门都必须做出理性与科学的思考。

四、提高档案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实现档案管理的科学化

现代化的设备需要人来操作,档案工作信息化需要人来实现。档案管理者必须具备多元化知识背景才能适应要求,现代化知识将成为每一位档案工作者知识构成的要素,同时,也深刻地影响档案工作队伍的结构和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因此,建立一支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业务知识的专业队伍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档案管理者必须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现代科学成果在档案管理中的大量运用,迫使档案工作者要不断学习和掌握理论、文化和管理等有关知识,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计算机、数学等学科的知识,它们对档案管理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具有直接作用。其次,全面掌握档案专业知识,如具备档案学、档案管理学、文书学、目录学、档案自动化管理以及档案著录、标引、检索、编研、复制、修裱等有关档案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再次,从档案管理现代化发展趋势看,档案工作者必须具备掌握档案管理现代化技术、进行档案信息分析与研究、提供高层次档案信息服务与咨询等三方面的能力。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学习、相关知识,上级档案管理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的选送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深造,进行离岗培训,还可以采取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的办法,互帮互学等建立复合型人才群体和梯队型人才结构。

总之,在信息化条件下电子档案已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档案部门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就能够建立有效的文件档案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适应信息时展的要求,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服务公司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