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护理临床知识

护理临床知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04 09:34:20

护理临床知识

护理临床知识篇(1)

方法:选取100名2011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律失常的高学历患者,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通过不同的临床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心率与血压变化差异进行对比。

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应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要低,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性显著,P

结论:研究表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不良反应护理、用药护理以及心理等综合性护理,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具有非常明显的降心率效果。

关键词:知识人群心率失常心率护理临床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346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243-02

所谓心律失常,就是多种因素所导致的心脏冲动的起源部位、频率、节律、激动次序以及传导速度等出现异常。患有心率失常的患者通常都会表现为心律不齐、心率过快或者过慢等,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与治疗极为关键[1]。选取50名2011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律失常的高学历患者,对其进行胺碘酮治疗与综合性临床护理,疗效比较显著,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100名2011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律失常的高学历患者,53名男性,47名女性,平均年龄为61.3岁,所选取的患者学历均在大专以上。所有患者病情都与WHO心律失常诊断标准相符合,其中有71名患者为冠心病,15名患者为高心病,10名患者为风心病,4名患者为肺心病。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性不明显,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均对两组患者进行胺碘酮注射治疗。

1.2.1对照组护理方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即对患者病情进行严密观察,心电监护心律失常比较严重的患者,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做相应的吸氧,为患者创建两条静脉通路,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必须对其用药速度进行严格掌控,确保患者营养均衡,忌烟酒,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患者床头随时准备气管插管、除颤仪等药物和急救用品,便于紧急时能够用于抢救患者生命。

1.2.2观察组护理方法。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相应的用药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并发症护理。①心理护理。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极易由于所产生的焦虑紧张情绪而对其治疗效果造成影响,进而导致心律失常[2]。所以,必须加强对患者进行临床心理护理,尽可能多的和患者沟通与交流,积极鼓励患者家属多关系患者病情与照顾患者情绪,以使患者治疗心律失常的信心得以增强;②用药护理。耐心的向患者讲清楚用药重要性,嘱咐患者按时服用心率失常药物,避免出现自行停药或者减量用药的情况。同时,进一步加强患者服药后的临床护理与观察,及时治疗患者服药后所产生的不良反应[3]。严格掌控静脉滴注药物的滴注速度;③不良反应护理。患者在服用胺碘酮后极易产生静脉炎与甲状腺功能障碍,所以必须进一步加强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护理。对患者甲状腺功能进行定期检查,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心率情况,如果患者产生药液外渗现象,必须及时停止输液,通过0.5%碘伏对患者红肿硬痛部位进行擦拭。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治疗与护理前后的心率与血压差别进行对比与观察。

1.4统计学分析。通过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P

2结果

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与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要低,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性显著,t=27.82,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临床中,心律失常患者一般都会有失眠、心悸、胸闷等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日常生活。所以必须加强心率失常患者综合护理与积极治疗。

我院通过胺碘酮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因为胺碘酮起效比较快,而且不会影响到血流动力学,具有极为确切的治疗效果。然而,应用胺碘酮治疗极易使患者产生静脉炎与甲状腺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4],所以,必须加强定期检查患者甲状腺功能与静脉炎临床护理。此外,在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基础性常规护理基础上,必须对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用药护理与心理护理,确保患者保证良好、健康的心情、情绪和战胜心律失常的信心。而且还必须加强对患者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可能性的敏感性观察,避免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5]。

对比患者在进行综合护理与一般护理后的收缩压、心率以及舒张压,结果表明,综合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率下降比较明显,而且其舒张压与收缩压也有所上升,但没有明显差异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由此可见,必须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并对患者用药后进行严格监护与护理,提高患者不良反应与用药的认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不良反应护理、用药护理以及心理等综合性护理,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具有非常明显的降心率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华容,汤晓辉.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28例临床护理.当代医学,2010,16(4):119-120

[2]雷春艳.心律失常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实用医药杂志,2010,27(1):57-58

[3]王瑞源,李文斌.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观察与护理.海南医学,2010,21(21):150-151

护理临床知识篇(2)

作者单位:211200南京市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内科护士长

徐丽:女,本科,副主任护师

摘要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人员标准预防知识掌握情况,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我院125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标准预防知识掌握情况调查。结果:临床护理人员标准预防知识掌握尚未达到良好水平,对存在不足提出相应对策。结论:对临床护理人员进行标准预防知识培训,提高掌握程度十分必要。

关键词 标准预防;行为依从性;护理人员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6.047

标准预防是美国疾病控制中心1995年提出的一种医院感染的预防策略,我国1999年引入“标准预防”,并在2000年编入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中[1-2]。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经证实,严格执行防护措施,定期的在职教育,可防止30%以上针刺伤的发生,而经皮肤黏膜接触感染的比例更会明显降低,不仅保护了患者,也保护了医护人员[3]。为此,本研究对护理人员进行标准预防依从性进行调查,以便进行更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4年1~6月护理人员125名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2~52岁,平均(28.90±3.10)岁。学历: 大专及以上99名,中专26名。工作年限<5年者55名,6~10年者32名,>10年者38名。

1.2方法(1)本次调查125名,全部为临床一线护理人员,涵盖内、外、妇、儿、急诊、手术室等一般常见临床科室,第一部分为护士疫苗注射情况,疫苗为乙肝、卡介苗、麻疹、水痘、流感、百白破。(2)标准预防知识知晓情况调查。用自制的标准预防知识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125份,均有效回收,回收有效率100%。

2结果

2.1参加调查的护理人员基本情况其中20.80%的护士表示从来没有接受过标准预防知识的相关培训;有5.60%的人从未听说过标准预防,仅13.60%的护士表示非常了解标准预防相关知识。但98.40%的护士认为标准预防对患者和医务人员都非常重要,97.60%的护士表示标准预防可以降低医院感染,有92.00%的护士认为标准预防可以减少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

2.2护理人员疫苗注射知晓情况比较(表1)

3对策

3.1加强护士对传染病的认知对护士进行传染病的知识培训,对传播途径、注意事项、以及自我防护等知识进行普及。定期注射疫苗等。

3.2强化岗前、岗中培训针对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可利用、讲座、竞赛、提问、考试等进行多种形式的标准预防知识的培训。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对标准预防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应对方式不同,这提示我们应分层次加强标准预防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并要把标准预防知识纳入护士岗前培训的内容。并周期、循环进行强化培训直到全体护理人员百分之百过关。

3.3增强标准预防意识加强护理人员职业安全教育,并要把防护知识转变成护士日常工作中的一种理念,而不是为了应付医院规章制度或医院检查,把慎独精神防范意识需落实到每个人做每一项操作的每一个环节,增强标准预防的自律性。完善的职业暴露报告监测系统,给予职业暴漏者正确的用药、心里指导,确保护士职业安全。医疗伤害及时上报,传染病及时上报。

总之,医院加强护理人员的监督、检查,让护士尽快遵从新的医院感染要求,放弃老的工作习惯,并定期检测护士标准预防知识的掌握情况,纠正错误认识。

参考文献

[1]常红娟,梁艳,秦霞.护士标准预防知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9):3757-3759.

[2]程宗燕.手术室护士标准预防知识掌握现状的调查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5(1):115-116,117.

[3]韩晓玲,韩春玲,刘桂娟,等.护生实习前标准预防认知状况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0,25(3):69-71.

护理临床知识篇(3)

关键词:职业学校;护理教师;临床进修

职业院校是我国应用型护理人才的主要输送阵地,而医学的发展和护理模式的转变,对职业院校学生的临床实践动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情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此,职业院校护理教师只有定期进行临床实践,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的联系,更新、优化临床新技能、新理论,才能提高自身职业素养,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

一、护理教师临床实践必要性

(一)满足临床发展需求

在诊疗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医学分科也在持续细化,现代社会面临的主要课题是在护理实践中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并让这些人才在专业领域充分发挥领头人作用。在医学科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护理学也在持续发展,大量新技术、新观点和新知识逐渐涌现。因此,护理专业教师应具备全新的发展理念,重视临床实践,满足临床护理发展的需求。

(二)技术更新需求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大量的临床护理技术也在持续更新。大部分医院开展的吸氧疗法使床边供氧朝着中心供氧转变,大部分操作用物朝着一次性操作材料转变,如一次性腰穿包、导尿包等,这些操作用物简化了传统的操作程序,有效节约了操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学校实训中心还没有这些操作用物,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都是使用传统操作方法教学,导致教学跟不上临床的实际发展。护理专业教师应通过实践,掌握临床新技术的使用情况,以便于在授课过程中更好地教授学生,避免教学和临床脱节。

(三)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文明社会的构建对护士的职业要求越来越严格,因为医护人员的操作不规范或者失误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威胁患者生命。护理教师通过临床实习,能够更好地了解护士所需的职业素养,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使学生严格根据临床要求进行操作,培养出合格的临床护理人才。

二、护理教师参加临床实践的现状

(一)专任教师的临床实践方式

我国各地区的护理教育发展水平不均匀,不同学校护理教师的授课任务、工作经历和师生比例各有不同,参与临床实践方式也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安排。大部分院校的护理教师会通过部级培训或者省级培训机会,脱产一年,到临床实践中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实践时间比较长,系统性比较强。还有部分院校的护理教师会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开展短期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比较灵活,不会影响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但是不太贴合实际,大部分护理教师希望能够在假期休息。另外,在平时教学实践中,护理专业教师和学生共同参加临床学习,这种方式要求教师和学生一起查阅资料,相互沟通交流、探讨分析,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师在保证正常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能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二)教师临床实践内容

第一,参与临床护理。大部分护理专业教师在临床实践中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不同院校的护理系根据不同的专业与医疗实践年限提出针对性的需求,包括参与护理工作、掌握工作环境特点、熟悉护理工作常规等。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专业教师要02ZHISHICHUANG76论文展台掌握健康教育、护理程序,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收集典型的临床病理,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能力。第二,参与医疗实践和临床学习。在临床实践中,护理教师要积极参与医生查房、业务学习、病案讨论,提高护理教师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认知。此外,护理教师通过医疗实践,对护理发展与临床医疗有了全面、深刻的认知,拓展了知识领域,且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开展PBL教学、CBL教学等,教授给学生新技术、新知识、新理念,使学生能够成为真正的护理专业人才,满足时展的需求。第三,在临床护理中渗透人文科学。在临床实践中,护理教师要重视对护理心理、法规、利益、伦理等实践,还要参与常规管理工作,这种护理教育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能够保证护理的安全性。同时,护理教师通过全方位地参加临床护理工作,可以反省护理教学和临床护理中的偏差,以科学的依据开展护理教学。

三、护理教师临床进修的建议

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教师进行临床进修,对实现“双师型”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部分职业学校在护理专业教师临床实习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策划,存在部分问题。如医院实习方式和内容比较单一,无法使护理教师深入了解临床实习的精髓,从而无法有效衔接护理岗位任务和人才培养任务,影响了护理专业教师参与临床进修的积极性。为了充分发挥临床实习的效率,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考察参观

护理教师应该参观医院运营与机构设置的情况,掌握主要岗位职责与临床操作流程,考察医院人才的继续教育模式,方便合理开设课程。护理教师还应学习医院对复杂群体的管理方式,在今后的教学中借鉴这些经验。

(二)联合协作

顶岗实习护理教师要积极参与临床课程设计和科研开发,利用联合协作分析临床岗位的实际需求,并从实际需求出发,提出未来医学职业学校发展的方向,使毕业生能够尽快上岗,满足临床需求。

(三)接受专业培训

职业院校应邀请医院主要岗位负责人和临床骨干讲解医院组织结构、操作流程、岗位设置等,提高院校管理的有效性。另外,职业院校还应邀请临床和护理专家开展系统、专业的医学知识培训、临床培训、课程体系设计培训,分享成功经验和观点,以供护理教师参考。

(四)创建专职教师管理制度

大部分护理教师不仅要承担教学任务,还要担任班主任等岗位,他们只能利用假期在医院参加临床实践。另外,职业院校缺少对护理教师临床实践效果和质量的量化考核,部分教师只是为了晋升而参与临床实践,这对提高教学效率的意义不大。因此,职业院校要重视这些问题,创建完善的临床实践监督管理制度和补助赞助制度,调动护理教师参加临床实践的积极性。

(五)对课堂教学的反思

护理教师应结合临床实践的经验反思教学,深刻认知课堂教学和临床实际的差距,还要定期开展临床实践,完善知识体系,掌握新技能、新知识,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临床需求和实际需求。

(六)完善相应制度

要想提高实践效率,职业学校要完善相应的制度。第一,培训制度。教师在进入临床前要经过培训,熟悉实践内容。第二,带教制度。护理教师临床都是护士带教,而不是医生带教,无法满足实践教师的需求。临床医疗诊断和相关知识是教师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比较薄弱的地方,最好是由医生带教,护理教师参与医生查房、业务、门诊等。第三,评价制度。职业院校应明确对教师实践考核评价的制度和方法,对考核进行量化。

(七)观摩各种护理操作

在临床进修过程中,护理教师完成床位医师工作后,还要跟随床位护士观察临床专科操作。如在妇科病房进修时,护理教师要掌握妇科护理的常规操作,包括测量血压、血糖、输液、静脉输血等,还要掌握颈静脉置管、PICC置管的使用和护理方法。此外,护理教师要学会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记录护理病案,掌握各种风险评估方法,如非计划性拔管评估、自理能力评估、坠床跌倒评估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评估等,而观察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出院健康教育、手术患者术前术后宣教和新患者入院宣教等。学习这些内容,能够提高护理教师的工作能力和效率。

四、护理教师临床进修实践的体会

笔者把临床实践和自己教学工作实际相结合,能认识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工作中重视理论教学的应用性与实践性,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操作技能与知识使用能力。教师只有练就过硬的操作技术,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利用临床实践的机会,教师可以全面掌握医院现状和发展趋势,对教学过程中补充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理论是非常有利的,也有利于创新教学方法。如教师可以使用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通过临床实践,可以全面了解医院护理人才的实际需求,以此改革课堂教学内容,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的职业防护意识、服务意识、沟通意识和法律意识。笔者认为,教师不是每年都有机会参与临床实践的,所以在医院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具备前瞻性,避免学习落后的临床知识。另外,教师要选择临床护理比较先进的医院,或者社区医院和养老院等,开阔自己的眼界,使今后的科研、教学更加顺畅。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经验、年资、学科的教师面对的临床要求也不同,如经验少、年资浅的教师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临床护理流程、基础护理操作、临床知识、护理教育等;年资长、经验丰富的教师要重视护理科研、专科护理、医疗业务学习、临床操作实践等。临床实践机会难得,不同学科、年资的教师也难得长时间协作学习,所以这些教师可以在实践开始时组成科研小组,带着自己的课题参与临床实践,这不仅能够在临床实践中验证科研成果,还能够帮扶年轻教师。在临床实践中,笔者得到了一些启示。第一,学生做事情比较机械化,带教教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不会思考为什么这样做,缺乏对学习、工作的信心和热情。为此,教师要给学生灌输主动学习求知的理念,不能等到出现问题再解决。第二,学生缺乏对患者的关爱,局限于机械式的操作,缺少人文关怀,所以教师在上课时要渗透人文素养。

五、结语

职业学校护理教师不仅是理论的教授者,还是临床实践的指导者,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护理专职教师应定期参加临床实践,缩短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的差距,提高自身素养,改革护理职业教育,促进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锦云,刘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校本培训的探索与实践[J].大陆桥视野,2020(11).

[2]丛日东.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工作室实践与反思[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9(6).

[3]李家福,李文龙.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教师自我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3).

[4]李鸿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德行重要性浅析[J].文存阅刊,2019(6).

[5]王善讨.从情况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科研现状——以衢州中等专业学校为例[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9(2).

[6]贾俊红,刘迎,马冬梅.浅谈参加第二届全国职业院校护理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的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0).

护理临床知识篇(4)

【关键词】临床;外科;护理;教学

护理临床带教是帮助护士将学校所学的医学、护理基础知识与有关疾病治疗、护理理论与临床护理患者的操作技能相结合,获得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所必须的专业及个人技能、态度和行为的过程[1]。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生向护士角色转换的一个重要过度阶段,是将理论运用到实践的价值所在,使之今后在护理领域有突出的表现。

1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历届南丁格尔奖得主和一些工作在临床护理一线的模范护士的先进事迹应该是我们教育护生的好素材[2,3]。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修养和爱岗敬业教育。从日常工作的点滴做起,形成良好的自律习惯,加强责任感。合格的护士首先是一个对社会有责任感和责任心的人,护士要给予患者细心的护理、耐心的解释、真心的关爱和尊重。

2 带教老师做到以身作则

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护生对带教授予知识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临床带教老师在整个临床护生带教中占重要地位,担负着为护理事业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作为带教老师,进一步端正教学态度,对不同层次的实习护士做到一视同仁,特别是对中专生,因其年龄与大专、本科相比较偏小,更需要在带教过程中避免重干活、轻教育,重操作、轻理论的错误思想。更新带教观念和自身知识结构,提高带教能力[4]。

3 改革教学方法,启迪临床思维

主张从问题着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并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引导的作用[5,6]。针对普外科病种特点,我们在临床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重点知识的讲解,以避免护生产生抓不着头绪的感觉。考试是用来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客观、有效的手段[7]。现代考试理论重视以教育心理学为基础,综合考查学生的基础理论和各种技能,突出解决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问题[8]。

4 临床护理中交流的原则

为了达到治疗的目的,患者要遵医嘱,遵护嘱。但护患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护士不要潜意识里把自己放到支配地位。把护患关系摆对,是交流中要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清楚、直言、诚实和有分寸是临床护理中有效交流的4大要素,也是专业护士必须具备的沟通能力和素质[9]。

5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护生的法律意识

临床带教老师在不断提高自身法律意识的同时,还必须帮助护生加强安全和法律意识,带领学生学习《护士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让学生体会到在法律中自己应尽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10]。护理带教过程中需使护生了解完善护理操作技术和充实业务知识的必要性,并督促护生在进行临床护理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各项护理操作规程和严谨的作风和慎独精神[1112]。

此外,带教老师在教学中要强调人性化教学,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护患关系,注重培养护生的职业道德和对护理专业的情感,启发护生的主动思维和自学能力,使其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临床带教是培养新一代护士的光荣任务,它不但能督促带教老师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不断学习和创新,使自身素质和带教水平也有所进步,患者满意程度及临床护理质量也有所提高,更重要是在临床带教中给予学生进行素质、技能、法律知识等全面的指导与学习,以培养临床上需要的优秀护理人才。

参 考 文 献

[1]寇贺荣.高效护理临床带教探讨.中国实用医药,2009,4(13):255256.

[1] 刘苏君.为你骄傲.中华护理杂志,2006,41(3):197.

[2] 田维忠.外科护理教学中的职业道德教育探析.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21(5):6364.

[4] 周立,席淑华,王蓓.护理临床带教的现状分析.护理杂志,2002,19(3):7475.

[5] 张美芬,古宏文,张俊娥,等.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现代临床护理,2004,3(6):4243.

[6] 王志红,徐燕,郭璐璐.谈加强对护理本科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护理杂志,2002,19(4):5152.

[7] 李晓东,赵广建.关于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思考.中国卫生质量管理,1999,29(4):46.

[8]王俊杰,马小琴.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探索.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4:7879.

[9] 刘玲,刘均娥.临床护理交流的原则和技巧.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1):873875.

[10] 马培娥,刘春英.临床护理带教的做法.实用医学杂志,2007,25(1):634.

护理临床知识篇(5)

关键词:护理技术及程序;监护;护理方式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438-01

1 临床护理的说法

临床护理中的理念是一种价值专业和服务信念的完美体现。临床护理学尚处在一个比较抽象发展的阶段,临床护理是将理念具体化的一个蜕变的方式。因为在复杂的临床护理中,接触的是我们真实看到的的人、根据具体环境的不同。对于临床护理手段的完善与维持。努力使患者达到健康的状态。对于临床护理学来说并不否定部分护理临床护理医院,对于实施整体护理的病房有自己的理念,对于设立理念之事对人、环境、健康和护理的价值观方面的培养需要有积极的态度。

2 临床护理的内外部护理

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公共卫生知识,对于外部的传染病患者知识的宣传;内部患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不要吸烟,及宣传有关预防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性。 对于护理,帮助患者了解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合理安排饮食、休息和睡眠,合理用药,掌握适当的活动量,如何配合某些特殊检查等。 以及内部的,内心的指导患者及家属如何减少影响健康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例如对一位要手术的患者来说,护理人员应在术前开导及引导患者及其家属应该作哪些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及预备工作,通知并告知患者在麻醉苏醒后会有什么感受及感觉,应采取哪些措施减轻疼痛或不适,应注意哪些问题以防止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等。 对于患者的心理卫生教育的护理。指导患者及家属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的康复医疗知识的护理和预防疾病复发的护理。

3 临床护理的技术程序

我国在临床护理的方面例行积极培养具备基临床医学知识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的人才;使其能在医疗卫生方面、医学科研等部门积极的从事医疗及预防工作的高端医学及高级专门护理的人才。对于临床护理的学习及应用在医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要得到完善、提高和加强,通过一些受到人类疾病的诊断的基本临床护理方面等基本的训练和培训.对于人类疾病的效果、发病前因等积极作出分类鉴别分析的能力。从而使临床医学逐渐的发展起来。这是临床护理人员需要做到的学习方式及方法。要积极的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 临床护理程序与技术要求掌握基础医学中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同时掌握常见病名发病诊断处理的临床基本技能;具有对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能力;熟悉和了解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对医学文献检索、资料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4 临床护理路径在护理中使用

目前我国在探索一整套抓培训、抓管理、抓质量的管理模式。我国要在总结以往临床护理实践工作的基础上,归纳护理实践经验,运用护理程序制定出适合我国临床的护理路径,从而制定出了护理版的临床护理路径。在探究临床护理技术及程序上的应用的同时,大大地提高了临床护理人员的素质,规范了临床护理行业的示范性,服务性,进一步提高了临床护理的质量。在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开展的工作中,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掌握自己的医疗水平制定适合自己的临床护理路径,便于临床工作的开展、管理与监督。

结 语:我国通过加强培训来促使每个员工参加到质量改进过程中来,引导员工对于临床护理的各种操作过程的测评达到较高水平。对于临床护理企业需要培养在内、外、重症监护上积极人员的发展,在临床护理技术及程序方面进行积极支持与培养。使其护理医院达到最佳效益来医治患者。在每一道护理环节上都从最开始以及任何时候都要保持高质量的完成任务。同时组建有员工参与的护理质量小组或专题工作小组。从而培养并传达临床护理技术及程序上的改进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齐德广.《军医大学临床教学质量常态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护理临床知识篇(6)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妇科;实施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服务模式,对患者的康复与资源浪费的减少具有重要影响。临床护理路径在应用的过程中,患者能够对护理方案充分掌握,积极参与护理方案中,促使其积极参与结合积极护理的一种护理模式产生,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1-2]。本研究探究了妇科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的80例妇科住院手术患者,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中,年龄30~49岁,平均年龄(43.40±14.07)岁;子宫肌瘤25例,卵巢囊肿15例。观察组40例患者中,年龄31~51岁,平均年龄(44.56±15.23)岁;子宫肌瘤27例,卵巢囊肿13例。两组患者疾病种类等基本资料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可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强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前提下加用临床护理路径,主要操作如下:

1.2.1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 选择本科室工作超过5年且具备丰富临床与护理经验的主管护师、护师成立临床护理路径研究小组,对护理人员定期开展疾病有关知识培训,对临床护理路径有关知识、实时要点等进行学习。

1.2.2临床护理路径工作表的制订 利用护理程序对收集到的资料有效评估与分析,同时,制定出符合妇科特点的临床护理路径,根据有医疗护理标准与常规,对资料进行查阅,总结与归纳护理实践经验,制定出极具标准化的护理流程,设计出临床护理路径表。如,临床护理路径告知书,其属于患者与家属说明书,对每天的治疗与护理内容等详细制订,确保患者的充分了解与积极参与;护理人员用临床护理路径表,包含监测、检查以及手术治疗等内容。

1.2.3实施与评价 患者入院后,由医护一同商量后根据流程进入临床护理路径,根据临床护理路径表计划与实施治疗、护理、健康教育工作,责任护士在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时,全面评估与评价表中内容,在路径表上将已经实施的内容签名,没有实施的项目写明原因,同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解决。

1.2.4对有关事宜协调处理 研究小组成员应该对变异原因深入分析,对患者的满意度情况有效测评,有助于优化与完善临床护理路径,同时,及时和医师以及其他部门协调,确保临床护理路径的顺利实施。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计量资料利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选择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的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与平均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

2.2两组患者疾病有关知识掌握率的对比 观察组患者疾病有关知识知晓率100.00%;对照组患者疾病有关知识知晓率85.00%,对照组患者疾病有关知识知晓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

2.3两组患者满意度的对比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100.00%;对照组患者满意度80.00%,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将成效管理的含义融入其中,并把及早康复与降低医疗费用等内容纳入临床护理路径中。借助多种学科人员的一同努力,护理人员日常工作中的有效干预与严格监控,使不必要的检查与不合理用药有效减少,使无效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进而实现缩短住院时间与降低医疗费用的目标[3]。本研究结果表明: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医疗费用明显少于常规护理。

临床护理路径在妇科围手术期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积极、主动和患者交流,对患者的需求与健康问题及时了解,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计划,按照路径日程表安排,护理人员分阶段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对不同时段的检查、治疗等时间、项目充分了解,发放有关疾病知识健康教育处方,促使患者对健康知识充分掌握,使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显著提高[4]。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患者疾病有关知识知晓率100%,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的85%。

临床护理路径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核心的服务理念,除了使医务人员的服务行为更加规范以外,还制定了较为严格的护理程序与时间要求,提出预期护理目标,使患医护人员可以有效配合,互相支持,为达到共同目标一同努力。经过患者与家属参与临床护理路径,使其可以对医护的流程与时间安排充分了解,获得其积极配合,改善护患关系,增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提高对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5-6]。本研究表明: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患者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的80%。

由此可见,妇科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对疾病有关知识的知晓率,对护理满意度的提高也具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柏雪,朱慧琼.优质护理服务在妇科临床护理路径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5):115.

[2]王惠玲,陈箴.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探究[J].吉林医学,2014,35(10):2241-2242.

[3]王司娥,徐姗.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215-216.

[4]曹秀芳.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的应用及评价[J].大家健康旬刊,2014,8(4):206.

护理临床知识篇(7)

关键词:内科护理 项目化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1(b)-0000-00

护理学专业核心课程项目化教学是以案例为载体,以任务为导向,学生通过完成与临床工作对应的护理任务,达到复习护理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训练临床思维与职业素养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1]。内科护理是护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与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内容繁多复杂、理论性较强,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中教师为教学主导,学生主要为被动接受所学知识,课程中能接受大量内容,课后遗忘率较高,在后期临床实习中多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临床对应用型护理人才的需求[2]。我校护理系通过与临床护理及教学专家交流,将项目化教学方法引进并逐步应用于护理专业教学实践中,现对内科护理项目化教学情况进行简要概述。

1.教学设计

课程体系上,内科护理原课程体系按人体各系统分为九章,各章按概述、该系统临床常见疾病及常用护理技能的顺序编写[3]。内科护理项目化教学的设计保留了原各系统临床常见疾病病人的护理为各章内容,但名称设计更改为相应科室常见疾病病人的护理。如原体系中“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设计为“呼吸内科常见疾病病人的护理”,创造一个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以呼吸内科护士的角色进行学习,使其身处呼吸内科的情境中,充分认识科室常见病种、病人临床表现及所需护理技能。

教学内容上,针对每种临床常见内科疾病选择典型案例,以案例为载体,学生按护理程序(即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实施-护理评价)对案例中的病人进行护理。虽然不同疾病其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相关甚远,但都可以按护理程序展开护理工作,使学生真正理解并将护理程序应用于临床护理过程中,培养其良好的临床护理思维,促使其主动学习理论知识、收集学习资料、将所学内容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

2.教学实施

本课程项目化教学实施流程为:首先教师以临床典型案例为载体,给学生布置相应的护理任务,主要包括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方面的任务,同时给学生提供除教材之外可参考的视频学习资料及网络课程;学生通过课后自学教师提供的教学材料、查阅资料、咨询教师等方式完成任务并填写临床任务单,以小组为单位模拟临床过程;上课时各组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在教师指导下按临床护理程序模拟汇报完成任务;汇报后各组间相互进行评价,教师亦要评价、演示重要护理技能操作;最后学生根据同学和教师的评价意见对任务单进行修改、分组练习护理技能,课后亦需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在项目化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需根据课程目标及重难点,选择临床典型案例进行任务的设计,使刻板的理论知识具体展现在临床案例中,如相应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等。学生根据任务要求,课后主动学生理论知识,通过查阅视频及网络资源,有目标性的拓展了学习内容,角色扮演使学生能够理解病人的生理及心理状态,熟悉护理过程中所需的理论知识,如何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效结合,同时培养了其按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工作的临床思维及人文关怀等职业素养。汇报后各组间相互进行评价,可发现自身及同学间的不足,在培养其观察能力的同时,教师亦可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之后学生将积极主动地接受教师的点评、示范。课后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总结,能使学生深入理解护理实践中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使之真正做到“学中有做、做中有学”。

3.教学效果

在长期接受传统被动式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学生对项目化教学在不同的阶段其认识表现不同,本研究分别在内科护理项目化教学前期和中期对开展项目化教学的120名学生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对比了项目化前期和中期学生对传统讲授式教学和项目化教学两种教学方式选择得出以下结果:在项目化教学的前期,认为传统教学方式较项目化教学较优越的学生为99名,占82.5%,选择项目化教学的学生为16名,占13.3%;而在项目教学的中期调查结果显示,选择项目化教学的学生为91名,占75.8%,虽仍有27名(22.5%)学生坚持选择传统教学方式,但与前期调查结果相比已有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以上结果表明学生对项目化教学的适应虽经历了一定过程[4],但通过多次训练、真正理解这一教学方法的优势后,多数学生(约75.8%)认识到该教学方式可促使其课后主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收集与任务相关的学习资料,课堂上在模拟临床过程中亦掌握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护理实践中,使繁琐的理论知识真正成为了所需之学,从而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结语

当前护理学专业临床学科教学主要存在学生课前预习不足,课程内容复杂,学生主动参与度不够、难以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等问题。现代护理工作要求护理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应将理论知识在临床护理工作进行合理应用,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临床应变能力[5]。我校内科护理项目化教学实践表明,项目化教学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而且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模拟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对其今后的临床护理实习及工作也将起到重要作用。但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中要求学生课后必需预习相关理论知识、收集整理资料,对学生医学基础知识要求较高,课后压力亦较大;教师需要对课堂进行精心设计、筛选典型案例、进行有效指导、课后要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学生数量相对较多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教师的工作难度。相信随着护理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项目化教学将不断完善,在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中突显其优越性。

参考文献

[1] 洪霄,付彬,李涤非.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8 (11): 92-93.

[2] 陈传尚.我国护理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J].卫生职业教育,2007 (2): 11-12.

[3] 高健群.内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