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浅谈课堂中的教学情境
时间:2024-01-12 15:38:5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浅谈课堂中的教学情境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能为学生设置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然而在现实的数学课堂情境创设过程中却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说有的情境没有生活真实性;有的情境只是一种看图说话毫无数学价值;有的情境与教学目标脱节,牵强附会!
下面谈谈另外一种“过情境化”对于渗透数学本质知识的的影响。笔者在这里所说的“过情境化”指的是那些“事例叙述大体正确、操作过程也较规范”但是却因教师的某一句过度解读、某一个过度操作要求而使学生产生了错误的理解和认知的情境。
一、组成集合的元素要能站起来!
曾经在中学听过这样一个事例:孩子回家与数学家父亲叙述在校学习集合的概念。父亲问全世界的男人可以组成一个集合吗?孩子说可以。父亲又问全世界的土豆可以组成一个集合吗?孩子说不可以!父亲不解,为什么不可以?孩子说全世界的土豆不可以“站起来”!父亲诧异的问道:能不能组成集合是看“站不站得起来”的吗?孩子说是的,课堂上老师举例“男同学站起来”、“女同学站起来”,他们都能组成集合。
玩笑一带而过,但数学课堂中凡此种种“过情境化”而带来的“引喻失义”、或者“引喻失当”的现象却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以上例“集合概念”的情境创设而言,教师的引用无可厚非,教师想向学生叙述的是这些“站着的男生”、“站着的女生”就是一个个集合,想强调的是“男生、女生”而并非“站”的动作。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因为教师提供的两个事例都具有“站得起来”的共性,所以他们会以为集合概念的本质是“站得起来”。问题就出在教师对于概念的内涵没有进一步挖掘,对于概念的外延引用又“客占主位”,举得例子是同属性的,都具有“站的起来”的特性,所以会引起学生的误解。因此,在创设此类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多举例、引导学生多辨析:“站着的男生”可以组成一个集合,“坐着的男生”也可以组成另外一个集合,“停车场里的汽车”、“躺着的小猪”、“河滩上所有的石头”也可以组成集合。这样就不会产生“形象直观生动的情境”反而弱化集合概念本质含义的现象。
二、这些不是“平均分”!
在“认识分数”的课堂上有这样经典的教学过程:
环节一:
师:把一张正方形纸片看作1,那么正方形纸片的一半是……
生: 1/2 。
师: 1/2,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对折一下。
师:怎么对折?
生:如下图
师: 1/4呢?生:把 1/2的纸片再对折一下。如下图
师:对折就是平均分。
环节二:
课堂巩固环节:如果一个图形的1/4是
问那些图形是它的原图?许多学生回答2,4,5这些不是原图(如下图)!
问为什么?学生说这些不是平均分,因为不能对折!
教师往往觉得非常奇怪:在前一环节过程中,学生不是已经懂得了利用平均分产生 1/2、1/4的分数概念了吗,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已经完成了,而后一环节回到直观感受反而不会了呢?其实教师自己不明白的是,在这一个反复“对折”的过程中,只是让学生理解了“对折”可以产生平均分!“对折”的结果是“ 1/2 ”,再“对折”可以产生“ 1/4”,而不是充分感受“平均分”产生“ 1/2 ”、“ 1/4”的过程,因为“平均分”并不依赖于“对折”!教师自己对概念产生的必要性理解不透,对概念数学化构建的过程体会不深,使情境的创设过于强调“对折”反而弱化了学生对于“平均分”的理解。
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充分展示产生思维活动的过程,比如说:没有平均分的对折会怎样?除了简单的几何图片之外又还有哪些现实事物可以作为“平均分”的载体?北师大教材在课后中就
设置有“把一根绳子平均分成3段、5段”;填涂图形(如下图) 的1/3等这样一些不能用“对折”解决的“平均分”问题。教师应在课前就好好去理解、去运用,从而让学生对“平均分”有更深刻的理解。
结束语:
在情境创设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要创设那些新颖、富有创意、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情境;要注意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富有时代特色的问题情境;要注意创设与探究内容紧密联系而又贴切的情境。情境创设不能只注重表面的热闹、浅层次的理解,更不能让“过情境化”的非数学信息干扰和弱化数学知识本质的学习及数学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2]裴云姣. 它们不是“平均分”[J];小学数学教师,2013.06
【关 键 词】 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小学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体验的需要,谱写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篇章。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而数学知识本身又具有它的抽象性,这一组矛盾是客观存在而又无法改变的,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我领悟到情境教育是缓和这一组矛盾的重要方法。根据情境教育的原理,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情境,能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相应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拓展学生思维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好奇、好问、求知欲望旺盛等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并不断地去尝试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借助发现促进探索,借助探索促进发现,借助发现促进创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特征》时,我先引导学生举出几个3的倍数,然后把这些数的个位、十位和百位上的数字不断交换位置,让学生检验变换后的各数还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会惊奇地发现它们都是3的倍数。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学生存疑或惑,强烈的求知欲望自然成为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这样就为学生学习知识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二、创设操作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心理研究证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动手操作,在操作实践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识,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主动学习的状态中去,使课堂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的有序状态。在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今天,更应对“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法进行改革,在教学中多给学生设置操作情境,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技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对新知的主动探索。实践证明,一些数学概念的建立、计算公式的概括,如果仅凭教师的讲解,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只有充分设置“动”境,让学生在活动中领会概念的实质,掌握知识的要点,不但能使难点得以化解,而且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我都是让学生在操作中推导、理解公式,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主动参与到对新知的探索过程中。如“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教学,我准备了几组形状不一的梯形纸片,课堂上让学生分组协助进行剪、拼、移等活动。学生自己动手随意摆弄,并在充分摆弄之后,自己发现、归纳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再通过延伸,对拼、移的图形进行测量,计算验证。整个学习过程我只作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兴趣得到保持和发展,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不仅学会了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理解了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而且锻炼了动手操作的能力。这样在实践操作中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最终掌握新知识的特点与规律。
三、创设合作情境,激发创新欲望
现代教学应从制约学生课堂行为的一种“静态的集体背景”改变成课堂上以小组学习为主,小组成员间互相帮助,互相启发的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小组间相互讨论、交流能让学生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多向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合作,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认识水平,进而产生独特的见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个论一论、议一议的情境,通过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学习,使学生达到由不知到知,由知少到知多,由仅仅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到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分析推理能力,从而真正落实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由特殊到一般的知识形成过程。如我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做了一个“测算”的实践活动:给你一些工具,怎么才能准确地测量出圆的周长呢?充分创设操作和实践的机会,这时同学们的情绪高涨,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于是出现了以下的操作:(1)用一根线绕茶叶盒一周,然后量出线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2)把商标纸揭下来,量商标纸的长,就是圆的周长。(3)把直尺上的零刻度线固定在茶叶盒底面边缘的一点,慢慢滚动,测量出的距离就是周长……自由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灵感,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使他们在探究中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情境在教学中的运用。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教学情境里进行探究、合作学习,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唐金生. 数学与生活整合教学设计[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一、创设和谐课堂
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真实情感,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情境,即尊重并且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建
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一个全员参与、主动参与、差异参与的情境,即创设共同合作达到成功的目标情境,也就是说只有小组达标,小组成员才能达标的情景;创设问题情境,即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需要解答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学会的教学目的,同时,在创设情境时,尽可能使创设的情境真实可信,使学生在真实的交际中感知运用所学的知识,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真实情感和态度。
二、应用多种手段,实施情景教学
1.利用电子白板技术,创设英语教学情景
我们可以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电子白板,来为学生创设情景,如在学到“现在进行时”时,教师可以事先制作与本课有关的一些动画,如可以采用一些场景,先放一段篮球赛的画面,然后边放边说“They are playing basketball.”或放一段马拉松比赛的场景,“They are running.”这样既形象又直观,能帮助学生加强记忆,引导学生利用英语进行思维,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创设情景进行练
习,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利用实物创设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只是一味地老师讲学生听,学生不仅记不住,听不进,课堂气氛沉闷,而且还会感到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的心理。而利用实物教学,既形象直观,又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然后让学生利用手头实物再互相练习。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对这些要学的生词的印象更加深刻。
三、以肢体语言来表现情境
这是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都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还以“现在进行时”为例,教师在讲台可以边走边说,“I’m walking now.”还可以坐在那儿以手托腮,同时说“I’m thinking.”接着教师还可以找一些同学参与。如教师可以让一个学生提问“What’s he/she doing?”引导其他学生回答:“He/She is writing.”
四、师生表演,再现情境
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全面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情境,是实现良好课堂教学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不同课型设计出不同的课堂教学形式,创设出不同的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进行教学,给我的音乐课堂教学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以下是我针对低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独特的心理特征,对情境教学进行的一些探索。
一、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创设情境
“言为心声,音为心语。”教师准确、生动而富有感情的言语是学生感受音乐美的重要桥梁。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生动的语言创设情境,展示音乐的内在美,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如,在设计一年级下册《萤火虫》一课时,我先有声有色地说:“夏夜里,月亮圆圆的,星星亮亮的,还有一些小动物在轻轻地唱歌,画面好美啊!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学生一听,都感觉非常美,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想法,接着我让学生听范唱,优美的音乐把学生一下子带到了夏夜的美好遐想中,通过这样创设情境学习歌曲,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了音乐的旋律、歌词和意境的美妙。所以说,形象生动的语言,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对他们的情商培养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运用有趣的故事导入创设情境
低年级的学生都喜欢听故事,爱听故事是他们的天性,但由于他们的识字量小,一本正经地朗读歌词是件很乏味的事。考虑到他们都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把歌词试着编成故事,以故事的形式导入,引起学生的关注,他们有兴趣了,自然歌曲也能唱好了。如,在设计一年级下册《小黑猪》一课时,我首先用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我随着歌曲诙谐的音乐边绘声绘色地讲《小黑猪》的故事,边在黑板上贴出事先准备好的小黑猪的相关图片。这样,学生的兴趣都很高,既激发了学生对歌曲学习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对歌曲旋律、歌词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接着,我再启发学生简单地说一说《小黑猪》的故事情节,帮助学生深化对故事的认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在歌曲学唱的环节,我用了范唱、模唱、表演唱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了解歌曲、感受歌曲,最终达到学习歌曲的目标。最后,我再鼓励学生来一个现场表演《小黑猪》,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表演的角色,分组讨论,分组进行角色表现。整堂课在我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学得轻松、自在,玩得开心、快乐。
三、运用有声有色的表演创设情境
【关键词】 情境教学法;初中数学;勾股定理
情境教学法为我国本土学者李吉林老师于20世纪80年代所创,情境教学法的提出对于我国整个教育界来说可谓是石破天惊. 在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情境教学法逐渐成长且日益壮大.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可见,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应用的研究业已很多. 虽然如此我认为关于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运用的研究不应停止,而是应该进一步加深对其进行研究,从而将情境教学法发扬光大. 那么,究竟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有效运用情境教学法呢?下面,我以“勾股定理”一课为例进行简要论述.
一、创设史料情境
数学史是一个悠久的历史,它的发展过程也见证了数学学科的发展过程. 为了更加有效地激发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我们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可以结合特定的教学内容创设史料情境,进而不断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勾股定理”一课的导入阶段,我创设了这样一个史料情境:“勾股定理也有人称之为商高定理. 我国著名数学典籍《周髀算经》中就记录着商高所说的这样一段话:‘……故折矩,勾广三,股修四,经隅五. ’商高对于勾股定理的发现经历史考证为世界上最早的,由此也可以充分看出中华民族的伟大.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内容就是“勾股定理”,同学们想知道什么是勾股定理吗?”问题抛出之后,同学们同声回答道:“想知道!”听到这样的回答,我微笑着说道:“看来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很高,接下来请和我一起打开课本,我将带领大家对勾股定理一窥究竟. ”
初中数学教材当中包含有丰富的数学知识,而这些数学知识大都有其发展历史. 基于此种情况,我们完全可以在课堂教学当中多创设一些史料情境,通过史料情境的创设让初中生更多地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进而有效激发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创设生活情境
生活情境的创设是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方式之一,由于生活情境所呈现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因此很容易引起初中生的情感共鸣,更易于引导同学们快速进入到相关数学问题的解决当中.
例如,执教“勾股定理”一课的时候,组织完基本的教学内容之后,我创设了如下生活情境:“小明的妈妈出门买菜把钥匙忘记在家里了,无法进门. 情急之下妈妈想要将锁撬掉. 小明灵机一动,说道:‘妈妈,我们家的窗户好像是开着的,何不打电话找消防队员过来,搭梯子进入室内呢?’听到小明的话,妈妈也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拨打了119. 消防队员来了之后,小明家在三楼,每层楼高是3米,消防队员拿了一个7米长的梯子,梯子的下部距离墙根4米,请问消防队员能够顺利进入小明家吗?”由于之前已经学过勾股定理,于是同学进行了如下计算:42 + 62 = 52;72 = 49,49 < 52. 所以梯子的长度不够,消防队员无法顺利进入小明的家里.
把钥匙忘在家里的情况可能会发生在任何一个家里,所以这个生活情境的创设立刻引起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诸如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课堂中适当地创设生活情境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积极动用自身的智慧,多在课堂中创设出更加有效的生活情境.
三、创设操作情境
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基于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这一要求,我们完全可以在课堂教学当中适时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巩固和应用相关的数学知识.
例如,执教“勾股定理”一课的时候,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操作情境:要求同学们动用自身的智慧,利用勾股定理测量出校园内旗杆的高度. 要求提出之后,同学们都觉得不可能,望着那么高的旗杆很多同学都犯起了难,在我的鼓励之下,有部分同学开始尝试测量旗杆的高度. 最终在同学们的努力之下,有的同学利用旗杆在阳光下的影子结合勾股定理测量出了旗杆的高度,有的同学先将升旗的绳子长度进行测量再结合勾股定理测量出了旗杆的高度. 同学们的智慧在这次动手操作过程当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动手操作当中他们也将勾股定理进行了尽善尽美的运用.
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手脑并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因此,我们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应多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动手操作情境的创设需要在教师的监控下进行,以免学生偷懒,否则不仅不能提高课堂教学成效,反而会降低课堂教学成效.
四、结 语
除了上述几种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方式之外,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我们还可以创设对比情境、创设辩论情境、创设表演情境等. 这些情境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方式,更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同学们的数学学习兴趣. 因此,我们初中数学教师应多投入到情境教学法的研究当中,不断地创设出更多高质量的教学情境.
【参考文献】
[1]郑琳欣.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法[J]. 才智,2010(24).
[2]黄广泽.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几点认识[J]. 基础教育研究,2010(11).
情境教学法是当下非常流行的一种现代教学方法,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很多高中政治教师均会在课堂中不约而同采用情境教学法开展教学。本文首先对情境教学法的内涵进行简要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有效的情境教学法践行策略。希望相关策略的提出可以给广大高中政治教师以更好的启示,引导更多高中政治教师在课堂中积极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
关键词:
情境教学法;高中政治;多媒体;角色扮演;调查
情境教学法由我国著名学者李吉林老师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提出。该教学方法一经提出,立即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截止目前为止,情境教学法在我国的践行时间已经历三十多个年头。如今,国内关于情境教学法的研究可谓数不胜数。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时发现,我国关于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政治课堂中践行的相关研究并不在少数,但研究的大都不够深入。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加深对该课题的研究深度。
一、情境教学法的内涵
何谓情境教学法呢?所谓情境教学法即是指教师结合具体教学主题,为营造生动教学氛围而构建的一种教学场景。该教学场景不仅重“情”,更重“境”。通过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可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情境教学法所倡导的理念与新课程改革理念不谋而合。正因如此,至我国正式实施新课程改革之后,情境教学法在我国大中小学课堂中已得到普遍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出现为广大学生带来福音,它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是一种极为有效的现代教学模式。
二、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具体践行策略
情境教学法确实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学方法。那么,究竟如何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有效践行情境教学法呢?现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具体阐述如下:
1.结合现实生活创设情境
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是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重要践行方式。在很多高中生眼中,高中政治课本知识的学习无疑是极为枯燥乏味的,为更好地激发高中生的政治学习兴趣,在课堂中营造出宽松、生动的教学氛围,高中政治教师应选择合适时机有的放矢的创设生活情境。例如执教“商品的基本属性”相关内容时,高中政治教师在课堂中结合现实生活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我的朋友小王是一名旅游爱好者,闲暇之余他总是喜欢一个人独自背起行囊,游历祖国大好河山。在旅游途中,小王每逢发现一些美好的风景,均会用随身携带的数码相机拍摄下来。然后再选择一些好的风景照片出售给相关旅游杂志社。接下来请大家思考一下:复制的山川美景及风土人情成为商品说明了什么?”问题抛出之后,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议论着,通过集体讨论最终大家一致认为,复制的山川美景及风土人情成为商品说明:它凝结了人类劳动,并用于交换。在上述教学片断中,高中政治教师结合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创设了教学情境。这样的教学情境内容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与现实生活紧密关联,因此极容易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在课堂中应有的放矢创设生活情境,不断激发高中生的政治学习参与热情。
2.结合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的出现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如今,多媒体已然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多个领域。在大中小学课堂中我们也能够轻松发现多媒体。相关研究表明,结合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让教学情境的呈现更为直观,可以给学生营造出更为直观、生动的视觉感受,可快速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因此,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创设多媒体情境也极为必要。例如执教“供求影响价格”时,高中政治教师用多媒体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今年的鸡蛋便宜的让人咋舌。超市中的鸡蛋只要两块多钱一斤。在往年,鸡蛋的价格可是很贵的。每斤鸡蛋有时候要高达6块多一斤。”教师说话间,打开多媒体视频,用多媒体呈现出自己在超市拍摄的鸡蛋摊位售货画面。画面中的鸡蛋虽然售价低廉,但仍少有人问及。视频播放完毕后,教师问道:“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反映了一种什么情况吗?”问题抛出后,同学们略经思考,很快有人答道:“反映了供求影响商品价格。当鸡蛋供大于求的时候,价格会出现下跌。而当鸡蛋供小于求的时候,价格就会出现上升。”而这种观点也得到师生的一致认可。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创设多媒体情境是有效的,这一点毋庸置疑。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情境的创设需高中政治教师提前准备好多媒体课件。唯有如此,方能在课堂中更好创设多媒体情境。如若高中政治教师在课前未进行提前预设和准备,那么在课堂中创设多媒体情境也无疑是一种奢望。
3.结合调查创设情境
除了上述两种情境创设方式之外,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教师还可结合具体教学主题,有的放矢的创设调查情境。调查情境的创设可以打破沉闷的课堂教学氛围,让课堂教学氛围表现的更加生动多彩。例如执教“消费心理面面观”一课时,教师这样说道:“同学们,我想调查了解一下,你们有多少家庭购买了小汽车?”问题提出后,班里很多同学均举起了手。出现此种情况,教师并不意外,随即继续问道:“接下来,我想问一下大家,你们家为什么要买小汽车呢?你们家真的有购买小汽车的必要吗?”“我们家今年才购买的小汽车。之所以买车主要因为我们家的亲戚都买车了。爸爸妈妈碍于面子,所以也购买了一辆。说实话,我们家买车根本没有必要。爸爸妈妈上班的地方和我上学的地方离家都非常近。车买了之后也就是放在那里停着。只有过年回老家的时候才能真正用到。”除了这名同学之外,班里很多同学均表达出类似心声。当然,也有同学表现出不同看法,诸如:“家里买车是因为做生意需要。”“家里买车是为了生活更方便”等等。待调查完毕后,教师说道:“事实上,同学们刚才所说即是一种典型的消费心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对本课进一步进行深入解读……”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创设调查情境并不难,高中生即是现成的调查对象。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若有需要,可随时随地创设调查情境。这样的教学情境创设也是同学们所喜闻乐见的,并不会让学生感到反感。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调查情境的创设要控制好频率,不应在课堂中频繁使用。频繁创设调查情境会让课堂趋于低效或无效。
4.结合角色扮演创设情境
角色扮演是一种极受广大高中生喜爱的活动方式,结合角色扮演创设情境无疑更受学生喜爱。在高中政治课堂中,为提高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可适时创设角色扮演情境。让角色扮演情境的创设积极引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例如执教“储蓄存款”时,高中政治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角色扮演情境:将讲台简单布置成一个银行柜台,让一名同学充当银行业务员角色,再选择一些同学充当储户角色。角色分配完毕后,教师再组织大家用纸板制作成一个简单的存款利率表,放置于“银行柜台”旁边,供“储户”参考。角色扮演正式开始之后,“储户们”陆续来到柜台前排队。有的“储户”要存款两万,定期存款两年;有的“储户”要存款十万,定期存款五年;有的“储户”要存款二十万,定期存款三个月……“银行业务受理员”在“储户”的要求下,迅速办理存款业务,并告知“储户”到期可获得的利息。就这样,一个生动的角色扮演活动有声有色的开展起来。在此情境当中,同学们充分体验了储蓄存款的具体流程,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创设角色扮演情境,看似费时费力。但从角色扮演情境创设取得的成效来看,这样的角色扮演情境创设无疑是极为值得的。在角色扮演情境的影响下,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得以进一步提升,他们逐步爱上了政治学习。基于学生的此种表现,我们高中政治教师又为何要担心其它呢?在笔者看来,只要课堂教学时间充裕,高中政治教师应在课堂中积极创设角色扮演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扮演情境中更多体验政治学习的快乐。
三、结语
总而言之,情境教学法即是指教师结合具体教学主题,为营造生动的教学氛围而构建的一种教学场景。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高中生的政治学习兴趣,在高中政治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极为必要。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我们可结合现实生活创设情境,结合多媒体创设情境,结合调查创设情境,结合角色扮演创设情境。除此之外,还可结合故事创设情境,结合游戏创设情境等。事实上,只要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利于激发高中生的政治学习兴趣,我们均可认为这样的情境创设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情境教学法践行方式。在未来,高中政治教师应对情境教学法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总结出更为有效的情境教学法践行方式,让高中政治课堂在情境教学法的引领下凸显更高成效。
参考文献:
[1]王延东.“认知•情境”教学:对主题情境教学的审视和优化[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04)
[2]李长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动态情境教学法探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12)
[3]罗木生.浅谈政治课堂最佳教学情境的创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4(13)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情境;学校文化
儿童在小学阶段,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学校应该在校园中创设一种生动、真实的文化环境,让小学生受到人文关怀,促进他们人格的健全发展。《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要从学生的兴趣、自身经验、认知能力出发,让学生形成跨文化意识等,情境教学法应运而生。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开展情境教学活动,对建设校园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本文浅谈老师应该如何在英语课堂中实施情境教学活动,才能够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一、创设生活化英语环境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文化,也能够传承一个国家的文化。因此,老师在教授英语知识的时候,要注意坚持把语言与文化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小学英语教学是学生接受英语教育的启蒙阶段,如果他们能够在英语学习中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与文化背景知识,就可以提高他们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而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在小学英语教学阶段,要想开展情境教学法,就应该在课堂中创设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课堂环境,在英语教学中普及西方文化知识,树立良好的学风、校风。在学习“Would you like a pie?”一课中,老师为学生介绍西方人所喜欢的cake,ice cream,sweet,hot dog,然后引入我们常吃的豆浆、包子等食物。除此之外,要让学生练习“What do you like?”以及“would like”等句型的用法。学生讨论他们所喜欢的校园事物的时候,老师要尽量让他们使用英语来进行表述。现在很多学生在表述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时,比如,校园中的花花草草等,已经形成了用英语表述的习惯。创设生活化的英语教学情境,能够让整个校园充满人文主义氛围,让小学生接受人文关怀,实施理论联系实践的唯物主义教育。
二、创设表演情境
学英语是为了用英语完成交际活动,因此,老师可以在校园为学生创设英语表演情境,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可以在教学中用简单、直观的动作来为学生解释一些单词,比如,挥手代表“Hello”和“goodbye”等。在学习“My friends”的时候,老师可以请一位学生介绍他的朋友。在指向女孩的时候,这位学生要说:“She’s my friend.”在指向男孩的时候,这位学生要说:“He’s my friend.”老师还可以与其他班级的老师联合起来开展情境教学活动。老师可以鼓励两个班级的学生交朋友,并在这个活动中练习“hello”等问候用语以及“I am ...”等介绍用语。在班级开展表演情境活动,能够让学生变得活泼好动,并且能够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英语理论知识,从而在整个校园内形成一种“求真务实”的校园文化。
三、创设游戏情境
随着三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人类已经进入了工业革命时代。然而,在工业革命时代中,我国小学校园中的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小学生主要是玩电子游戏或者是上网,在某种程度上,这抑制了他们的个性发展。另外,随着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化”“商品化”的城市环境,使学生丧失了自然的天真,这对他们具有非常大的危害。因此,老师可以在英语课堂上创设游戏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这能让小学生在游戏中学到英语知识,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学习“Colours”的时候,老师可以为学生发放一些彩色的纸片,比如,orange,green,yellow,black,blue,brown,white。然后,老师可以让学生想象有哪些事物属于这些颜色,并用这些彩纸将其剪出来。有的学生剪出来一棵树,有的学生剪了一把香蕉等。在英语课堂中创设游戏情境,能够让学生感受传统游戏的乐趣,这可以让他们亲近自然,不断完善自身的发展,克服“都市化”教育的负面影响,使整个校园充满趣味性、开放性。
总而言之,情境教学法不仅能够促进小学生的英语发展,还能促进小学校园的文化建设,使整个校园和谐、健康。老师可以在英语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表演情境、游戏情境等,建设和谐、民主、趣味、健康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