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 >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 > 工程科技I >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 环境科学学报 > 甲基异噻唑琳酮对MBR出水微生物生长分泌特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 【正文】

甲基异噻唑琳酮对MBR出水微生物生长分泌特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

罗立炜; 罗辉甲; 崔勇; 王运宏; 童心; 巫寅虎; 胡洪营 清华大学; 环境学院;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国家环境保护环境微生物利用与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4;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北京100124; 北京亦庄水务有限公司; 北京100176; 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环境与新能源技术工程实验室; 深圳518055
  • 再生水
  • 反渗透
  • 群落结构
  • 分泌特性

摘要:污水再生处理反渗透(RO)工艺已在国内外获得广泛应用,但膜污堵问题阻碍RO工艺的进一步推广.投加非氧化性抑菌剂是控制RO膜生物污堵的常用手段,能够抑制细菌生长,但对细菌代谢产物分泌特性的影响尚不清楚.本课题的前期研究表明,细菌的胞外多聚物(EPS)是导致反渗透膜生物污堵的重要因素,细菌数量并非导致RO膜污堵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系统考察了典型非氧化性抑菌剂--甲基异噻唑啉酮(MIT)对RO系统进水(MBR出水)微生物的生长特性、群落结构及分泌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随MIT浓度增加,微生物生长迟滞期明显增长,但稳定期生物量增加;放线菌门、放线菌纲、类节杆菌属相对丰度明显增加;微生物分泌产物胞外多聚物(EPS)浓度增加,可能加重RO膜污堵潜势.上述结果表明,在污水再生处理反渗透系统中,MIT高浓度、长时间间隔的冲击式投加可能不利于膜污堵控制.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投稿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

我们提供的服务

服务流程: 确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务 支付尾款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