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 > 人文社会科学 >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中国文学 > 华夏文化论坛 > 《楚辞·九歌》文化人类学分析——《九歌》是大禹时代对偶婚文化遗留 【正文】

《楚辞·九歌》文化人类学分析——《九歌》是大禹时代对偶婚文化遗留

付希亮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
  • 屈原
  • 帝喾
  • 大禹

摘要:从汉代到二十世纪,许多学者对楚辞《九歌》的作者、性质、来源进行研究,形成了屈原抒情说、民间祭歌说、楚国郊祀乐舞说等观点。从《九歌》文本看,屈原抒情说牵强附会之处太多,今已基本为学术界所抛弃。民间祭歌说、楚国郊祀乐舞说都有可取之处,但也各有诸多问题难以为各方接受。从文化人类学看,楚辞《九歌》是大禹时代高辛部落联盟所创作的娱乐上帝的乐歌,是当时母系对偶婚婚恋习俗的反映。夏启通过武力取得天下共主地位后,《九歌》随夏初高辛部落南迁被带到江汉平原,被西周初年南迁到这一地区的楚部落从民间采集出来当作其郊祀上帝的乐歌。楚怀王十七年,民间《九歌》被屈原加工成为《楚辞·九歌》。《楚辞·九歌》不同于《左传》所记载的'九德之功可歌'的《九歌》,后者是大禹时代皋陶创作的、歌颂大禹功绩的叙事性乐歌《夏籥》九成,即禹乐《大夏》。了解《九歌》的真相,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其文学和文化价值有重要意义。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投稿咨询 免费咨询

我们提供的服务

服务流程: 确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务 支付尾款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