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 > 人文社会科学 > 社会科学II > 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 > 晋阳学刊 > 引爆祸端: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冀东走私 【正文】

引爆祸端: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冀东走私

张同乐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石家庄050024; 河北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
  • 华北事变
  • 冀东走私
  • 经济侵略
  • 引爆祸端

摘要:日本在冀东的走私始于1933年,此后,随着华北局势的恶化愈演愈烈。1933年《塘沽协定》的签订,使冀东成为日军威胁下的“非武装区”,南京国民政府对该区的行政控制力大为削减,日本武装走私浪潮初起。1935年6、7月《秦土协定》《何梅协定》相继签订,冀察主权大量丧失。面对关税流失、冀东海关失防的危局,南京国民政府加强了缉私机构、组建了缉私队伍,欲在运、销、购三方面切断日本的走私网,但仍难以从根本上阻挡冀东走私的狂潮。1936年春“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实行只相当于1/4中国关税额的“查验费”后,日本在冀东的走私进一步合法化,走私活动更加肆无忌惮。冀东走私是日本侵略者策划操纵的有组织的走私活动,是日本经济侵华的重要手段,是其“分离华北”政策的重要一环,也是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前奏。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投稿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

我们提供的服务

服务流程: 确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务 支付尾款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