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 > 人文社会科学 > 社会科学II > 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 教育科学 > 从“个体人”到“公共人”——论道德教育如何培育人的公共品格 【正文】

从“个体人”到“公共人”——论道德教育如何培育人的公共品格

叶飞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江苏南京210097
  • 个体人
  • 公共人
  • 公共品格
  • 道德教育

摘要:现代生活和现代教育在强化人的主体意识与自由个性的同时,也在不断削弱个体与他者、个体与共同体的紧密联结,加剧了学校教育中的竞争性个人主义、占有式学习方式,从而导致了孤独化、分裂化的"个体人"的产生。显然,"个体人"不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社会所需要的人格形态,而具有公共理性精神以及公共德性品质的"公共人"才是民主法治社会所需。因此,道德教育有必要承担起培育"公共人"的教育使命,在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同时,推动民主法治社会的建设。基于此,道德教育应开展公共理性的教育、公共价值的教育、公共精神的教育以及公共行动的教育,对人作为一种"公共存在"做出教育回应,实现"公共人"的培育。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投稿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

我们提供的服务

服务流程: 确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务 支付尾款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