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 > 人文社会科学 >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中国语言文字 >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 《重建华夷语系的理论和证据》序——兼谈詹姆士·A.马蒂索夫的《回复》 【正文】

《重建华夷语系的理论和证据》序——兼谈詹姆士·A.马蒂索夫的《回复》

何九盈 北京大学中文系; 北京100871
  • 中国史前语言史
  • 汉语亲属语言
  • 华夷语系
  • 化石词

摘要:"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历史比较法用于印欧语系的研究成功,用于汉藏语系的研究则不成功,因为汉语基本没有形态特点,而"农耕民型语言"存在"同化的组合过程"。在不了解民族的历史谱系、文化谱系,对新石器时代汉语亲属语言的同化组合过程尚未研究清楚的情况下,要运用基于形态特点的历史比较法,去"建立庞大的词汇谱系,为整个语义群建立某种规范的构拟形式",对一些"构拟"进行分类,这种做法是在沙滩上盖没有地基的大洋楼。是时候了,该反思一个多世纪以来汉语与亲属语言关系的研究其方法论是否正确了。语言属于开放系统,汉语与亲属语言关系的研究,必须抛弃线性模式、垂直整合的方法。我主张用口传历史、亲属语言、考古文化三证合一的方法,尤其是运用破译化石词的方式,证明四大语族即羌戎语族、百越语族、苗蛮语族和华夏语族的关系,是它们共同构成了华夷语系。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投稿咨询 免费咨询

我们提供的服务

服务流程: 确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务 支付尾款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