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 >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 > 农业科技 > 农业综合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 密度与行距配置对川中丘区玉米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正文】

密度与行距配置对川中丘区玉米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陈伟; 李强; 刘晓林; 吴雅薇; 金容; 袁继超; 孔凡磊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成都611130; 重庆经济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重庆市特种植物协调创新中心/重庆文理学院特色植物研究院; 重庆402160
  • 玉米
  • 种植密度
  • 行距配置
  • 物质积累分配
  • 产量

摘要:【目的】为探究密度与行距配置对川中丘区玉米物质积累、转运和分配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2个密度(D1:4.5×10^4株/hm^2、D2:6.75×10^4株/hm^2)和5个行距配置方式(100、80、60cm等行距和150cm+50cm、110cm+50cm宽窄行),研究密度与行距配置对玉米物质生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密度和行距配置对玉米物质积累和产量影响的互作效应显著。低密度显著提高了玉米花前、花后物质转运量、穗粒数、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和单株籽粒产量,与D2相比,D1分别提高了24.77%、22.73%、25.13%、26.72%和23.21%,且等行距玉米单株干物质积累量、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均显著高于宽窄行,玉米产量以60cm等行距配置产量最高。高密度显著提高了玉米群体物质积累量和产量,与D1相比,D2成熟期群体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平均提高18.40%和21.74%,且宽窄行显著提高了花后物质积累量和玉米产量,玉米产量以110cm+50cm的宽窄行配置产量最高。【结论】川中丘区4.5×10^4株/hm^2密度下采用等行距配置可改善玉米植株个体物质积累分配,进而促进单株干物质生产提高产量,而6.75×10^4株/hm^2密度下宽窄行配置(110cm+50cm)能有效缓解密植个体竞争,提高玉米花后干物质积累,进而获得高产。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投稿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

我们提供的服务

服务流程: 确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务 支付尾款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