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 > 人文社会科学 > 哲学与人文科学 > 文化 > 世界文化 > 《迦百农》的后现代色彩 【正文】

《迦百农》的后现代色彩

李春香 不详
  • 成长之路
  • 现代意味
  • 社会底层
  • 泰戈尔
  • 后现代色彩

摘要:电影《迦百农》(Capernaum,又译《何以为家》)把镜头对准黎巴嫩的难民,真实地记录了社会底层人们的生活状貌。印度作家泰戈尔说过,“愉快和痛苦都使人受到教育”。然而,在电影《迦百农》里,小主人公扎因的成长之路痛苦太多,快乐太少,厚重的痛苦远远超出了一个12岁男孩儿的承受力,以至于他的小小内心早早生出了“生即是死”的念头,于是将父母告上法庭,原因是父母生了他。这种充满悖论色彩的情节彰显了影片的后现代意味。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投稿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

我们提供的服务

服务流程: 确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务 支付尾款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