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 >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 > 医药卫生科技 > 外科学 >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 > 动脉粥样硬化所致慢性下肢缺血应用髂-股动脉腔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疗效观察 【正文】

动脉粥样硬化所致慢性下肢缺血应用髂-股动脉腔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疗效观察

袁修翠; 刘曙光 山东省单县东大医院普外三科; 山东菏泽274300
  • 动脉粥样硬化
  • 腔内介入
  • 下肢缺血病症
  • 指标改善

摘要:目的评价动脉粥样硬化导致慢性下肢缺血患者行髂-股动脉腔内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山东省单县东大医院收治的经多排螺旋CT下肢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动脉硬化性髂-股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患者18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以及支架植入术。分析记录手术后血管造影以及临床指征以评定手术价值。结果同侧逆行PTA以及支架植入术患者6例,共7段同侧髂动脉血管,其中4段为闭塞髂动脉内植入支架4枚以及3段狭窄髂动脉行超声引导下PTA。跨主动脉对侧髂-股动脉PTA以及支架植入手术12例,共22段病变血管,包含植入髂动脉支架6枚以及股浅动脉支架6枚。12段股动脉采用PTA,髂动脉闭塞段植入支架共放置10枚,平均长度(7.59±1.41)cm,选择支架直径设定为(8.1~11.9)mm,6枚股浅动脉支架放置长度(4.51±1.09)cm。介入手术完成后再次进行血管造影检查;病变段血管血流均有一定程度好转,手术失误率为0,无1例患者出现血管夹层反应以及血栓。术后半年行双下肢彩超检查,支架内血管血流正常运作,没有支架段出现闭塞情况。治疗前ABI为(0.35±0.13),治疗后ABI为(0.53±0.15),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473,P=0.0005)。结论将腔内介入手术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下肢缺血病症中,能够改善下肢缺血患者的血运情况,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投稿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

我们提供的服务

服务流程: 确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务 支付尾款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