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 > 人文社会科学 > 社会科学II > 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 > 云南社会科学 > 康德的“敬重悖论”及其解决:基于当代道德心理学的视角 【正文】

康德的“敬重悖论”及其解决:基于当代道德心理学的视角

黄素珍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哲学系
  • 康德
  • 敬重悖论
  • 道德心理学

摘要:根据对康德实践哲学的一个传统解释,康德对道德的本质作出一个过于严格的承诺:道德法则对所有理性存在者都是普遍的、不偏不倚的,对道德法则的遵循是出于不掺杂任何个人感性因素的纯粹意志动机,情感因其属于感性领域而被排除在道德考量之外。但这个结论对康德的道德心理采取了简单化、扁平化的解释,实际上,康德对“敬重”这种特殊情感的重视贯穿了他整个道德论述,并将其确立为道德义务唯一有效的主观动机或执行道德义务的感性条件。但在康德的道德理性主义框架内,敬重概念似乎呈现出某种“悖论性”:它不同于“病理性的情感,是一种自我激发的、自主的道德情感。基于当代道德心理学对认知机制和情感机制的研究,“敬重”表面上的概念悖论实际上显示了人们一些复杂的道德情感并非单纯的认知性的,也非纯然受直接的情感所推动,而是整合这两者,并可以在规范性和经验性上得到有效的辩护。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投稿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

我们提供的服务

服务流程: 确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务 支付尾款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