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 >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 > 农业科技 > 农业综合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糜子籽粒形成过程中蛋白质、淀粉积累与相关合成酶特性 【正文】

糜子籽粒形成过程中蛋白质、淀粉积累与相关合成酶特性

陈光华; 韩浩坤; 马洪驰; 党科; 王孟; 杨璞; 冯佰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陕西杨凌712100; 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陕西榆林719000
  • 糜子
  • 籽粒形成过程
  • 蛋白质
  • 淀粉
  • 淀粉合成相关酶

摘要:为探究糜子灌浆过程中籽粒蛋白质及淀粉积累规律,选用糯性和粳性糜子品种各2个,分别为‘龙黍21号’、‘晋黍5号’和‘榆糜2号’、‘陇糜8号’,分析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动态特性。结果表明:糜子开花后,粳糯品种籽粒脂肪含量先增加后减少,而粗蛋白含量不断减少,其中谷蛋白含量最高。各氨基酸中,谷氨酸、脯氨酸和亮氨酸含量最高。淀粉含量变化呈S型增加,积累速率先增加后减小。4种淀粉合成相关酶(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颗粒结合性淀粉合成酶(GBSS)以及淀粉分支酶(Q酶))活性显示出单峰曲线变化。粳性品种中SSS酶主要调控直链、支链及总淀粉积累,Q酶主要调控总淀粉和直链淀粉,AGPP酶参与直链淀粉的积累;而糯性品种直链、支链及总淀粉积累主要受到SSS和Q酶的调控。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投稿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

我们提供的服务

服务流程: 确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务 支付尾款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