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 > 人文社会科学 > 社会科学II > 高等教育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上古生界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油气充注史 【正文】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上古生界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油气充注史

刘建良; 刘可禹; 桂丽黎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深层油气重点实验室; 山东青岛26658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山东青岛266580; 海洋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 山东青岛26607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100083
  • 流体包裹体
  • 盆地模拟
  • 油气充注历史
  • 上古生界
  • 鄂尔多斯盆地

摘要:通过流体包裹体显微岩相学观察、均一温度和冰点温度测定、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合单井埋藏史、热史和成熟度史模拟,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上古生界油气充注历史。结果表明:研究区次生流体包裹体可划分为3大类、7个亚类,烃类和CO2包裹体发育序列为黄色荧光烃包裹体→蓝色荧光烃包裹体→CO2气包裹体→甲烷气包裹体;上古生界烃源岩在盆地南部最早进入生烃阶段,演化程度也最高,从南向北,烃源岩进入生烃的时间依次变晚,演化程度也逐渐降低;上古生界储集层主要经历两期油气充注,中晚三叠世,盆地中南部开始进入生油阶段,原油在中侏罗世早期充注到陕360和苏325地区,形成发蓝色荧光和少量黄色荧光的液态烃包裹体,未能形成工业性油藏,早白垩世中期,大量天然气生成,由南向北充注到伊陕斜坡北部,且持续到早白垩世晚期构造抬升之前,形成多个大规模工业性气藏。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投稿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

我们提供的服务

服务流程: 确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务 支付尾款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