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 > 人文社会科学 >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中国语言文字 > 中国韵文学刊 > “正则静”:苏轼“静观”诗学与易学的融摄 【正文】

“正则静”:苏轼“静观”诗学与易学的融摄

王晓玉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 北京100024
  • 静观
  • 正则静
  • 东坡易传

摘要:“静观”是对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表述,置之于审美活动,则体现了作者尚“静”的审美态度。中国古代美学史上的“静观”审美态度本于道家的“虚静”说,魏晋之际引起了文论家的广泛重视。“静观”也是苏轼倡导的审美态度,在其诗学体系中有着重要地位。较之于前人,苏轼的理论创见在于,不仅植根于道家的“虚静”说、佛家的“空”说,还融摄了周易的“正”说阐释“静”的理论内涵与美学意蕴。苏轼从本体、认知与德性的层面阐释了周易“正”说,“正”说“迎其正心”“沛然自得”“刚中柔外”的内涵表征于诗学,即倡导超越物蔽、不累于物的审美心态,以“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为追求的文学风格。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投稿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

我们提供的服务

服务流程: 确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务 支付尾款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