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 >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 > 医药卫生科技 > 中西医结合 >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 > 腺瘤性息肉发病危险因素及中医机制分析 【正文】

腺瘤性息肉发病危险因素及中医机制分析

毛文昕; 钟子劭; 黄穗平; 张望; 王静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广东广州510405;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科; 广东广州510120
  • 结直肠息肉
  • 腺瘤性息肉
  • 危险因素
  • 中医机制

摘要:[目的]对广东地区腺瘤性息肉(adenomatous polyps,APs)发病危险因素及中医发病机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科住院且诊断为结直肠息肉的本地患者643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横断面-回顾性分析。[结果]APs发病与性别有关(OR=0.67,95%CI:0.48~0.96,P=0.027),男性APs发病率(54.4%)大于女性(45.6%)。APs患者脾虚夹瘀证最常见(74.3%),其次为脾胃气虚证(10.2%)和大肠湿热证(8.6%);男性APs患者以脾虚夹瘀证(72.4%)和大肠湿热证(13.4%)多见,女性则以脾虚夹瘀证(76.7%)和脾胃气虚证(10.7%)多见。APs发病与气虚夹瘀浊、瘀血致病因素有关(P=0.001)。[结论]性别为APs发病的危险因素。脾虚夹瘀证是广东地区APs的基础证型,而男女之间中医证型主要分布存在差异。广东地区APs的发病机制为脾虚为本,瘀浊、瘀血为标,虚实夹杂为患。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投稿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

我们提供的服务

服务流程: 确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务 支付尾款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