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 > 人文社会科学 > 社会科学II > 教育综合 > 中国文化 > 理学工夫论的“德性之知” 【正文】

理学工夫论的“德性之知”

杨儒宾 台湾清华大学中文系
  • 德性之知
  • 见闻之知
  • 物自身
  • 知悟性
  • 工夫论

摘要:“德性之知”的提法是理学“成圣”工夫论中一个核心问题,与“德性之知”相对应的概念为“见闻之知”,德性之知见闻之知的对分是普见于中国儒释道思想中的一组概念的变形。大传统的三教论述中,都曾提出一种由心体发出而可切入物之本来面目的无知之知,与此“无知之知”相对照的即是由感官发出的“见闻之知”。儒家两种知的分别始于张载、程颐,两种知的提出和两种性(羲理之性、气质之性)的提出乃是同一套工夫的两个面向,@是一种对新的人(亦即人的无限性)的想象,它们启示了一个新时代的到临。本文探讨底下问题:两种知的内涵,朱子何以避免使用“德性之知”,王学的良知与德性之知的关联。本文除了涉及理学史的脉络外,也探讨了“知悟性”、“物自身”理论的问题。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投稿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

我们提供的服务

服务流程: 确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务 支付尾款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