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 >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 > 农业科技 > 园艺 > 浙江柑橘 > 菌渣还田对本地早光合作用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正文】

菌渣还田对本地早光合作用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吴韶辉; 温明霞; 王鹏; 石学根 浙江省柑橘研究所; 台州黄岩318026
  • 果实品质
  • 菌渣
  • 光合作用
  • 微量营养元素
  • 本地早

摘要:菌渣是栽培各种食用菌后剩下的培养基废料,每生产1kg食用菌约产生3.25kg菌渣[1]。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随着我国对食用菌需求量的增大,每年产生的菌渣数量也随之增加,2011年产生的菌渣数量为8.36×10^7t[2]。传统的食用菌菌渣大多采用堆积处理或者焚烧,这种处理方式会占用土地、滋生霉菌和害虫,导致环境污染。事实上,菌渣富含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氮、磷、钾等大量营养元素,钙、镁、硫等中量营养元素,铜、锌、铁等微量营养元素。这些微量营养元素是酶、激素、维生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直接参与有机体的代谢,提高植物酶的活性,是作物正常生长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在土壤中含量较低,一旦缺少,会抑制植物的生长发育,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3]。利用食用菌菌渣与土壤混合,借助土壤中微生物作用进行分解腐熟,可改良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进而提高作物的产量与质量。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投稿咨询 免费咨询

我们提供的服务

服务流程: 确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务 支付尾款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