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簇绒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簇绒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时间:2022-12-01 09:54:21
簇绒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服装行业与时俱进,人们审美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对于服装而言已不仅仅是寻求蔽体保暖的功能,年轻的群体更注重通过服装表达自己对于生活的态度与追求,展示自己的个性。近年来,设计师们对于特殊材料、工艺的运用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群体的认可。簇绒工艺作为一种地毯工艺在近几年逐渐受到大众的关注,层出不穷的簇绒体验店也吸引着手工爱好者利用这一工艺去进行创作,簇绒面料无论是从触感还是外观形态都有着其他材料不能比拟的肌理美,对于服装设计者而言,如何利用簇绒工艺在服装中进行应用,是本文讨论的问题。

1簇绒工艺

1.1簇绒定义

簇绒工艺是一种通过针的往复机械运动将纱线穿过底布以此形成数个绒圈的织物织造工艺,这种织物即为簇绒织物[1]。簇绒工艺最早是用于织造地毯、毛毯、汽车装饰布等方面,其织物表面绒头排列密集,触感柔软,远观看起来与草地极为相似,因此簇绒织物也被人们称为“草皮织物”。簇绒工艺通常有圈绒、割绒以及两者结合三种表现形式,具体的织物表面图案纹理还可以由圈绒、割绒、圈绒提花、割绒提花、高割低圈及高圈低割的工艺完成。簇绒织物具有耐磨,触感细腻舒适,外观美观等特点。

1.2簇绒工艺的设计元素

1.2.1线材的选择

线材是簇绒工艺实现的必不可少的元素,目前国内的簇绒织物所用的线材大多为羊毛线,棉线,也有一些特殊的线材及金银线等,不同粗细以及不同材质的线材所织造的簇绒织物表面肌理都各不相同。羊毛线材质柔软色彩鲜艳,常用于大面积的织物织造,特殊的绒线例如仿皮草线材,马海毛线材以及一些金银线常用于一些细节肌理。簇绒工艺织物的最终表现与线材的选择有很大的关系,较细的纱线在工艺过程中更易于去表达图案的细节呈现,而特殊的绒线可以增加织物的表面肌理感,奠定作品的风格基调。

1.2.2工艺选择

根据织物表面绒头和绒圈的形态,簇绒工艺可以分为两类:圈绒工艺和割绒工艺。选择的线材相同,但通过不同的工艺处理,出现的最终效果也截然不同。圈绒工艺是指簇绒枪在织布表面留下线圈,线圈呈闭合状,线圈的大小决定了织物的厚度,表面呈现弧线状的肌理效果。割绒工艺的表面形态与圈绒闭合的绒圈不同,他的表面为点状散开的绒头。由于圈绒工艺织物表面为弧线状较于割绒工艺的点状表面反射光感更强,相同颜色的线材呈现中圈绒工艺的色泽更为鲜艳,割绒工艺的表面明度相对较低。

1.2.3图案纹样

图案在服装中的应用有实用性和审美价值两方面,根据簇绒织物常见的图案表现形分为具象图案和抽象图案两个部分,抽象图案是通过点、线、面的不同排列组合而创造的提取自然的,随机的图案,在簇绒织造中通过割绒的修剪,不同高度的绒圈不同材质的线材结合实现图案的变化,这要求设计者在设计图纸时就安排好精妙的方案。具象图案是指图案取自自然,识别性较强,被大众接受度较高的图案,在簇绒织物中,植物类,动物类以及标语类的图案应用广泛,这些图案应用在织造实操中较抽象图案相对容易实现。

1.2.4色彩要素

簇绒工艺作品大多需要手工制作,在织造的过程中线材色彩的选择要根据图案的设计进行混线等安排,这样使得簇绒图案色彩更为丰富,具有层次感。色彩所能传达的效果是其他的形式所不能达到的,精妙合理的色彩搭配可以为作品添彩,给观者更好的视觉体验,激起情感的共鸣。

2艺术特点

簇绒工艺与普通的印花工艺不同,他是平面与立体的结合,设计者们可以根据设计的需求与最终效果的呈现通过不断的叠加堆砌和修剪绒圈高低,是一种“软雕塑”的视觉呈现。毛线的高低起伏使得平面的图案立体化,与传统的平面印花相比更增添了艺术效果与趣味性,簇绒工艺还可以与其他多种工艺相互结合,增添服装外观的层次性与丰富性,很好的契合人们对于个性化的追求与审美需求。

3簇绒工艺在服装中的应用方式

3.1在服装款式中的应用

簇绒工艺织造的面料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性,风格强烈,适合应用于一些夸张,轮廓感较强的创意服装中,表现其层次与变化。经过簇绒织造后堆叠的绒圈或绒头量感较大,不适用于一些完全紧身服装的全身织造,簇绒工艺早期在服装中的应用主要以保暖服装为主,因此大多使用簇绒工艺的服装都是一些厚重的外套,毛织上衣等,款式都比较的宽松。在簇绒织造的过程中,绒圈的长度决定了织物的厚度,大面积的绒线堆叠有利于廓形的呈现,例如服装的肩部,腰臀处以及衣服的下摆处。在设计时对于簇绒的绒圈长短进行灵活的控制,并对簇绒织造的部位进行合理的分配,通过疏密有致的簇绒分配以及绒圈长短的相互配合,长流苏与短簇绒可以在下摆处进行延伸,使得整体服装给人以舒适的空间感,避免簇绒本身所带来的过于紧密厚实的观感。

3.2在服装中的装饰性应用

簇绒工艺织造的图案纹样可以使服装呈现不一样的视觉效果,工艺后的服装更为立体生动,因此在服装设计中能够起到极强的装饰性的作用,近年来手工簇绒越来越受到设计师以及消费者们的喜爱,灵活多变的簇绒给予了设计师更多的创造空间,更加注重簇绒工艺对于服装的装饰作用。

3.2.1定位图案的应用

服装中的定位图案是通常位于服装的视觉中心,例如胸部,背部,腰部,膝盖处,这些部位图案的出现可以快速地使人们的视觉焦点集中于此,因此这些部位的图案也应是服装整体风格的直观指向,它能够起到集聚视线的作用。在这些部位适合进行大面积的图案装饰来强调服装的风格效果。

3.2.2整体装饰的应用

簇绒工艺不仅适用于局部的图案装饰,还可以作为主要的工艺呈现,以均匀或不均匀的形式呈现于服装之上,赋予服装极强的立体感与层次感[2],如图3。簇绒均匀分布是指簇绒工艺构成的图案均匀地呈现在整个服装上,服装的款式,色彩,图案都与簇绒工艺相互呼应,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簇绒的不均匀分布是指簇绒图案大小,工艺变化,绒线高低都不是相同的,而是有一定的高低疏密变化,长短不一,错落有致,利用这种不规律的簇绒分布可以打造夸张的风格效果。图3外套整体都运用了簇绒工艺,利用不同长度的绒圈以及流苏的错落分布,呈现出表面丰富的肌理感,打造出夸张的造型。

3.2.3与其他工艺结合的装饰应用

设计师们在进行服装设计中将不同的工艺与簇绒工艺结合,不同的工艺之间相辅相成,塑造出更为丰富的视觉体验,经过设计师精巧的设计及合理的安排也可以使得簇绒工艺焕发出新的艺术特色,串珠工艺,刺绣工艺以及编织工艺常被设计师用来与簇绒工艺搭配应用于服装之中。刺绣工艺和编织工艺都是纤维工艺,与簇绒工艺所用的材料相同,同样的材质经过不同的工艺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可以增加服装面料的层次感,串珠工艺使用的材料大多为硬挺光亮的珠类装饰,与柔软温暖的簇绒材料形成鲜明对比,二在簇绒工艺中加入串珠工艺可以增加服装面料的肌理呈现。簇绒工艺结合其他的工艺应用于不同的服装款式,面料中都可以给观者呈现出不同的视觉体验,例如设计师KaiwenShi的系列服装中将串珠工艺与簇绒工艺结合,通过簇绒工艺和串珠的制作和细节处理,硬挺光亮的珠串与柔软的簇绒共同呈现出趣味、烂漫的艺术效果。串珠工艺与不同粗细的绒线组合,以及割绒圈绒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肌理效果。

4簇绒工艺作用于服装设计中的发展趋势

4.1簇绒服装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簇绒服装市场尚未全部开发,簇绒服装虽然有着其他服装不能比拟的独特肌理外观,但是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首先,簇绒工艺量感较大,服装重量与厚度都使得穿着的场景受限,因此在服装中使用簇绒工艺时可以选择局部的定点图案装饰或者与不同工艺结合的装饰。其次,簇绒工艺制成的服装版片较厚,对于车工的技艺有较高的要求,在缝合版片时大多是使用手工缝制,人力消耗较大。此外目前市场上专业从事簇绒服装的设计师还比较匮乏,因此簇绒市场还没有全部开发,但也正因如此,簇绒服装市场的发展前景巨大,有着无限希望。

4.2簇绒服装易受到年轻消费群体追捧,形成粉丝效应

簇绒工艺所展现的强烈的艺术性在市场中受到了大批消费者的喜爱,织造后呈现的立体肌理可以实现多种风格的需要,所使用的柔软的纤维材料也可以带给消费者温暖的使用体验,簇绒服装的款式,色彩,线材选择都是消费者所会选择的因素,堆叠的簇绒绒头有利于服装廓形的塑造,色彩线材是服装风格的决定因素,从消费心理来说,消费者喜欢簇绒服装并购买,之后就会持续关注簇绒服装的更新,并持续性为之消费变为忠实地消费者。消费者的喜爱及购买力也会推动簇绒服装不断做出创新性的更新,实现一个又一个的飞跃。

4.3簇绒服装的发展推动科技的进步

簇绒工艺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从最初的手工簇绒到后来的簇绒机器的诞生,如今的簇绒机器已经可以实现更多簇绒纹样,为簇绒服装的生产提供了更多的便利。相反科技的进步也推动着簇绒工艺的不断推陈出新。簇绒服装与科技的进步两者互为发展的动力,一方的进步是另一方发展的契机,相信在科技进步的未来,设计师可以利用先进的科技,设计与制造更符合当代消费者审美、与生活方式契合的服装。使簇绒服装展现更加与众不同的魅力。

5结语

簇绒工艺可以织造具有特殊肌理,打造极强立体感的服装。簇绒工艺灵活多变,在服装中可以应用于功能性的廓形的塑造以及局部细节的装饰性,设计师还可以结合不同的工艺设计出更加符合当下人们审美追求的服装,簇绒工艺与不同的服装款式,风格都可以碰撞出不一样的视觉效果,极具发展前景。在服装设计中利用各种工艺使其为服装添彩以更好地服务消费者是设计者的责任所在,同时不断探寻其他更多工艺在服装上的可能性也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叶益香,胡企贤.簇绒技术(上)[J].产业用纺织品,1987(03):29-31.

[2]李骏.服装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D].苏州:苏州大学,2007.

作者:刘灿明 吕翌琳 单位:东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