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服装设计专业研究

服装设计专业研究

时间:2022-12-09 15:31:54
服装设计专业研究

服装设计专业研究1

我们要牢牢把握好高校社会服务的科学发展、促进人才就业需求的办学方向,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地方高校各层次各类型高等教育模式,坚持加强产教融合、校企相互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并推动社会各界尤其是服装产业重点企业积极支持高等教育,努力建设并完善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因此,在高等服装设计教育领域中,专业负责人及其教师应注意遵循人才成长、发展的规律,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在对教学方法、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展开充分有效的探索之后,使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更加有效、科学的创新。

1当前应用型高校服装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

索与实践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践平台的建设随着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所应运而生,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最重要的特征是地方性和教学性,这类型的学校办学特点应该是培养企业与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人才定位要求立足于企业与社会的需求[1]。就现今的状态而言,大多数普通本科院校刚刚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其现阶段在这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现今的众多服装本科院校普遍采用的是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为主,素质教育为辅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2],已不能满足学科发展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薄弱;校企合作不稳定,产教融合渠道不贯通[3];同时在本科人才方案制定过程中过多强调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架构[4],缺乏对实践环节的关注,导致学生各项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不高。

2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服装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随着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找准双方需求是校企合作的前提和基础。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围绕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以服装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专业链对接服装产业链,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为基本原则,拓展人才培养渠道,实现校企合作双赢;强化科研训练,建设时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将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相融合,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使专业教学更能面向市场、社会需求,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组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保障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优化培养方案,建设系列课程改革和教学制度管理平台;加强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强化“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

2.1拓展人才培养渠道,实现校企合作共赢为进一步加强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与就业市场的全面有效衔接,加快盐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区域企业的紧密融合,学校方面应着力积极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高层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同时,学校邀请江苏悦达纺织集团、盐城福汇纺织有限公司、盐城市国泰高新防备有限公司等企业人员来校进行交流工作,了解各用人单位对本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专业和实践综合能力等方面的相关要求,以便我校能及时调整好专业培养方案和相关的课程教学内容,培养符合相关产业市场发展需求、用人单位满意的人才。此外,还多次聘请相关企业专家到校联合开设短期课程和专业讲座,担任我校客座教授和兼职学生校外导师,合作指导本科毕业生。积极建立企业和学校的长期联系与合作关系,实现校企合作共赢。

2.2强化教学科研训练,建设具有时尚、科技、创新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教育主旨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以服装行业与现代科技创新融合为抓手,组建导师团队,对学生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系统的专业科研与指导,制定各种奖励支持政策,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数字化艺术设计大赛、全国高校毕业生服装设计大赛、全国高校纺织品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纱线设计大赛等部级、省级学科竞赛1000多人次,获奖200多项,其中部级特等奖3项、一等奖11项。

2.3打造校内外实践创新基地服装设计是一个专业实操性非常强的专业,其人才的培养教育离不开大量的线下实操活动[5]。因此,通过产教融合培养出服装行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必须要打造一个校内外实践创新的人才培养基地。首先,建立一个完善高效的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的打造要具有针对性,由校企双方深入协作后建设。“衣得体”是国内首家提供3D软硬件技术的全渠道解决方案提供商;同时利用“互联网+”和“工业4.0”技术为终端用户打造大规模工业化级的定制平台。衣得体作为盐城工学院纺织服装学院的战略合作伙伴,联合打造众创空间,依靠在服装行业多年的经验及技术,支持学生团队开设智能定制店,实际经营校园市场,共同培育“工业4.0”时代下的新型人才[6]。其次,学院已建成了多家校外实习、见习基地,与江苏红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利步瑞服装有限公司、江苏华艺时装集团有限公司、南通罗莱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悦达家纺有限公司、江苏双山集团、江苏联发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签署了大学生校外实习、见习基地协议,通过技术研发、人才培养、设立专项奖学金等多方面的合作,为纺织服装学院提供更好的科研实践平台。

2.4优化培训方案,打造一系列课程改革和教学体系管理平台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基于应用性强、与行业联系紧密的特点,以培养学生解决繁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根据社会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动态要求,迅速修改、丰富和更新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并根据服装企业的发展需要,增加专业必修课。课程改革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它面向服装企业的实际需求,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是校企合作的根本保障。本着课内课外相结合、教研相结合的理念,联合企业导师共同创建教改专家委员会,增设了校园持续改进体系,校友返校研讨,明晰了专业培养定位和目标[7]。根据岗位能力需求,学院构建了“三平台+三模块”课程体系,其中“三平台”包括公共基础平台、德能文化平台、专业通用平台[8],“三模块”包括通识模块、素质与能力拓展模块、专业模块。

2.5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加强校企之间无缝连接,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和科学研究水平在高等教育阶段,还要求学生具有创新素质、高水平的职业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应该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安排一定的时间在公司学习或工作,送学生到公司的特定职位进行实际工作,职位轮换或参与公司决策。通过临时职位和研发等方式的合作,加强实践技能,提高创新质量。与江苏菲特滤料有限公司、盐城雪儿有限公司等企业成立高效合作,根据专业特点以建立一个培训基地,以鼓励学生到江苏省大中型企业运用相关专业知识来参加服装设计、生产和管理活动,并应用到服装产业实际中;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生产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吃苦耐劳,以提高学生适应相关岗位的能力。服装企业有大量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实质性参与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学校和企业在科学研究和专业人员培训方面的合作将紧密结合,以便调查和研究结合起来,促进教育。高校可以利用人才和知识密集的优势,为社会和企业提供服务;企业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信任和相关实践指导,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职业平台,参与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利用双方的优势,做到互补,共享资源,共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2.6组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保障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双导师制”是实现校企联合教育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也就是说,在高等教育中,员工培训的整个过程分别由来自大学和企业的两种导师模式来完成,以形成校企协同教育的联动机制。一支优秀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积极引进具有高等教育背景的人才,从青年骨干教师中挑选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发展潜能大的教师,采取针对性培训的方式,为其出国深造或进修提供便利。近5年,有5位老师深入纺织服装企业进行挂职锻炼1年,参与企业的技术转型、项目设计和新品开发,提高其在专业领域实践创新的能力。聘用有生产实践经验的,有较高影响力并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融入校园文化大平台,主动开辟“第二课堂”,指导学生实践,建立以专职为主、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双师双能型”队伍。选拔校内外的知名教师,作为学术领袖,指导学科建设,赋予相应的权利、责任、义务和待遇;在学校层面建立各类时装设计工作室、技术研究中心和研究机构,有计划地安排师生参与科学研究和开发工作,纺服学院与江苏悦达纺织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产品研发协议,就“绿色环保功能家用纺织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开展合作。以提高师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解决创新具体问题的能力。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践平台的建设打造一支由企业与高校共建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团队,肩负起培养大量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使命。

3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服装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成效随着校企合作的全面开展,大大加强了人才培养的方向性和针对性,同时也缩减了人才培养周期。将学校科研创新优势条件与企业的工程实际项目相联系,实行“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实现教学与实训、学习与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团队建设不断加强,教师能力培养富有成效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对专业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促进了教师队伍水平的提高。经统计,2018年共有400多家纺织企业来学院举办专场招聘,毕业生供不应求。学生毕业后,进入江苏悦达纺织、海安联发集团、海澜集团、红豆集团等大型企业。近三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超95%;普本考研录取率均超过31%,2022年考研录取率高达35.23%。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推进产学研融合,积极开展项目研究、技术推广及社会培训等工作,成果应用取得显著成效。通过与校企合作,课程团队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学生创新创意及实践动手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与企业联合申报省科技厅产学研前瞻项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项目、横向项目课题多项,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奖、教育部高校科技奖,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盐城市自然科学成果等奖项。与江苏悦达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江苏联发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题桥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等大中型4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帮助企业进行职工专业素养培训,获得近百项横向课题,转让专利50多项。将团队教师的研究成果融入学生实践教学中,指导参加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多项,指导大学生毕业论文获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三等奖3项、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团队1个。

4结语

总的来说,在“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的背景下,相关高校服装专业要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可以将学校科研创新优势条件与企业的工程实际项目相联系,实行“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实现教学与实训、学习与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程实践环节加强与企业生产的有机结合,指导学生进行纤维、织物产品及服装设计。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推进产学研融合,积极开展项目研究、技术推广以及社会培训。

作者:黄新民 谭晓斌 孟灵灵 郭岭岭 单位:盐城工学院

服装设计专业研究2

1SOHO模式的起源与发展

SOHO这一词汇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17世纪末的英国,伦敦在SOHO广场(SohoSquare)周围建造了新的SOHO区和街道网格以缓解伦敦市中心的交通压力。几个世纪以来,这里吸引了卡尔·马克思、培根、弗洛伊德等众多艺术家、作家和思想家,众多艺术家工作室、独立设计师商店、各具特色的酒吧和咖啡馆也都汇集于此,成为时尚名人最喜爱的聚集地之一。19世纪60年代,美国进入工业化时代,纽约SOHO区成为纺织工业区。到19世纪末,几乎整个SOHO区都在用被弯曲、涂漆的铸铁建造仿大理石圆柱和拱形窗户,以模仿法国第二王朝的建筑风格。到了20世纪,纺织厂逐渐撤出该地区,留下了许多纺织仓库。20世纪30年代,许多艺术家由于社会动荡选择前往纽约发展,SOHO区低廉的租金吸引了众多艺术家涌入将纺织仓库改造成工作室和住宅,且由于楼层较高,常被改造成上下两层,分别作为工作室和住宅[1]。这种改造方式不仅能充分利用空间,还让艺术家同时兼顾了生活和工作,因此在SOHO区盛行。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的住宅设计开始在住宅内放置独立的办公房间。在住都公团1993年的一份报告中,这个房间被命名为“SOHO”——SmallOffice/HomeOffice,即小型办公室、家庭办公室。20世纪80年代,随着互联网在欧美发达国家的普及,居家办公已经初具规模,出现了Homeoffice、Homebase等词汇。当SOHO这个词在日本被赋予“小办公室、在家办公”的意思后很快就出现在欧美的出版物中,1994年围绕SOHO展开的研究专著问世。以美国劳工部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例,截至2015年,24%的美国劳动力在家完成了部分甚至全部的工作。此外,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办公室公布的数据,2015年1月至3月期间,英国13.7%的就业人口长时间在家工作[2]。对于女性来说,SOHO模式也是一种新的方式,居家办公让女性在生活中既可以独立自主又可以兼顾家庭,美国女性企业董事基金会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80%的小企业主没有将企业搬离家的计划。九十年代开始,SOHO在国内开始快速发展,当时国内房地产业方兴未艾,在非住宅用地方面,开发商已经意识到开发SOHO商业住宅的潜力,其利润远高于以前的写字楼。以上海的SOHO世纪广场和北京的“SOHO现代城”为例,大部分楼盘都是以SOHO生活模式的概念来营销的。但SOHO实际进入的公众视野还是在新冠疫情期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一系列国内企业纷纷选择让员工在家办公,由此展开。在疫情之后居家办公可能成为未来办公的主流方式之一,且得益于信息和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设计师、作家、教师等各个领域的工作者们越来越倾向于选择SOHO模式,在这样的情况下,家不仅仅只是休憩起居之所,还是学习、工作、社交的场所,居家办公服饰也随之需要全面满足舒适、礼仪、美观等需求,实现一衣多穿的多功能转换。

2SOHO模式对建筑和室内设计的影响

2.1SOHO模式对建筑空间的要求SOHO模式是信息时代产生的建筑设计新观点,倡导家庭办公室的概念,它要求网络全面覆盖建筑的各个角落,以联网家庭空间为中心的建筑需要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SOHO空间可以看作是城市多功能、多层次空间的解构。SOHO建筑采用模糊方式界定空间,以保证同时具有多重功能,在客厅、餐厅、办公区之间安装了可移动的滑动隔断,保障业主居家办公的各种需求,让原本静止的生活空间产生意想不到的流动性,是SOHO建筑的一大特点[3]。在现代生活中,家除了承担起居功能外还需要兼具家庭成员的精神活动空间,例如孩子的游戏空间和老人的活动空间等。随着办公功能的引入,新的内容也被添加到了家庭中。妥善处理可以使住宅兼顾居住和办公的双重功能,让不同的功能空间相互补充。例如北京的SOHO现代城,人们总是习惯于房子最开始设计的功能分区,在居住过程中也不会有什么变化,但SOHO现代城带来了全新的空间形态概念,可以随时转变给人们带来丰富的空间变化。设计中最困难的部分是赋予它家和办公室的双重功能,而推拉活动隔断墙的引入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办公空间和其他功能空间形成可分可合的关系,让住宅的公共部分成为一种围绕着起居、餐厅和办公三种功能流动的空间形式。

2.2SOHO模式对室内设计的影响SOHO模式对空间封闭与围合的灵活性提出了要求,由于工作时间和周期的灵活性,SOHO家庭对空间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的需求很高,居住空间需要随着工作状态的变化而改变,交往空间也因为社交需求被置于重要位置。基于以上几点,SOHO的室内设计要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居家办公空间一体化。随着SOHO模式中工作、起居和社交需求的一体化,生活空间将不再按照常规的功能进行规划,而是需要更加一体化和中性化。二是专业与温情融合。工作生活一体化之后,家成为SOHO族生活的重心,但家庭毕竟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是人最温暖的港湾,所以在对室内进行设计时,不仅要体现出主人在工作上的专业性,也要注意对居家功能的人性化特征留出空间。三是住房需要与其他社会功能相适应,但不能破坏其最基本的居住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住房的功能要求不断提高,从最开始日常起居到后来餐厅功能的出现,现在宠物活动、健身、亲子活动等越来越多的需求也被引入,但所有的功能都应该以居住功能为基础。

3SOHO模式在服装设计中应用的思考

3.1服装与建筑的关联性

3.1.1服装与建筑都需要遵循人体工学原理服装与建筑的设计皆以人和环境为中心。服装与建筑设计共同聚焦人体工程学,这门学科旨在解决人体与环境、人体与外界事物的适应性和相容性。凭借一系列基于人体研究的最佳活动范围尺寸,为人们提供解决方案以提高生活和工作效率。人们每天在室内的活动无不体现着人体工学的作用。在黑格尔的“行走的建筑”中,服装实际上具有与建筑同样重要的人体工程学机能,要把握具有不同特点和功能的服装,其内外尺寸必须能够适应人类活动的需要。

3.1.2服装与建筑都对结构、工艺有依赖性服装结构注重外廓形和内廓形的设计。服装的外轮廓指服装外部造型剪影,作为服装的整体造型,是服装设计的基础。服装的外形轮廓决定着服装的整体印象,同时它也体现着服装的历史风格的变迁[4]。服装的内轮廓属于局部造型范畴,包括服装外轮廓以内的零件和装饰物的边缘形状和内部结构形状。结构是建筑的骨骼,其承重能力决定着建筑的造型和空间等内容。在关注结构时,除了要注意它的可靠性,还有它的形态也很重要,没有结构就没有造型和空间。服装与建筑的艺术效果与其他环境物体形成立体关系,区别在于建筑的造型,大可以巍然屹立,小可以自成一派,而服装的造型必须内外相配,上下搭配,大小依据人体条件而决定。

3.1.3服装与建筑艺术的审美特质相近当然,服装与建筑也可以作为纯粹的艺术品,审美对象对作品的结构形式、材质和色彩等方面做出主观判断。但由于上述服装与建筑的实用功能性,服装与建筑物的检查通常是基于用户正在穿着或身在其中的假设进行的,因此艺术形式本身和使用过程的双重结合对于服装与建筑的审美来说缺一不可。

3.2SOHO模式在服装设计中的实践研究意义

3.2.1营造工作氛围居家办公环境比较自由缺乏监督,容易产生惰性,因此自我管理能力成了SOHO一族惟一的约束力;其次,工作与生活界限模糊,好不容易进入工作状态,总是被生活琐事干扰,缺乏办公氛围与动力。服饰不仅表现了穿着者外在的形象气质,也影响着人的内在心理活动,居家办公时穿着合适的服饰往往能给予人心理暗示,对工作和生活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3.2.2提升资源利用率对居家办公服饰的研究可以提高服饰的利用率。在传统的办公模式中,人们需要在上班期间穿着与工作场景相匹配的职业装以体现专业精神,这类服饰往往对身体的束缚感较强,长时间穿着容易产生不适感,下班回到家后人们往往会换上舒适便捷的家居服。居家办公服饰的研发让人们在穿着舒适的前提下也不失礼仪和美观,实现服饰的多功能转换,提升利用率,降低对自然环境的伤害。

3.2.3有利于个性化发展传统工作环境往往对着装有着较为严格的规范,人们的多样化的审美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居家办公模式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设计风格上,运用更多个性化的审美元素和与家居装修风格相似的设计手法,可以使业主独特的居家风格和品味得到更好的体现。

3.2.4减少通勤时间居家办公模式的出现使人们不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在妆容和着装上,也节省了公司到家之间通勤的繁琐,可以将更饱满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并利用碎片化时间同时执行多个任务。

3.3SOHO模式下服饰的设计原则

3.3.1多义性服饰的多义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服饰在同一时间段可以有不同穿着形态;另一方面服饰可以在不同的时间以多种方式穿着。SOHO族同时兼顾生活与工作的模式使其穿着的居家办公服饰必须具有多功能转换的特点,不仅需要满足日常起居需求还要增添工作、社交等功能,同时也不能过于通勤让身体产生束缚感,在生活和工作两种状态下都要达到平衡。有时甚至需要在简单的调换搭配后就给人以焕然一新的视觉效果,满足一衣多穿的要求。

3.3.2舒适性追求舒适的居住环境是SOHO族的生活目标,在服饰方面,舒适性主要体现在适应季节变化的亲肤面料、协调的色彩和没有束缚感的结构。在设计风格上,与普通家居服相比,可以更注重款式细节和装饰,以使得居家办公服饰更加华丽正式,也可以运用更多个性化的审美元素和与家居装修风格相似的设计手法,以体现业主独特的居家风格和品味。设计时,在保证舒适的基础上可以少量借鉴正装和晚装的设计元素,使用明亮且突出质感的面料和刺绣、折叠、褶皱等精致的细节设计能展现端庄优雅之感,但不宜过于庄重严肃。

3.3.3个性化服饰的个性化取决于年龄、教育水平、经济收入、工作性质、性格差异和生活经验,且因为是以家庭为基础,在体现个性差异方面最为明显。处于公共场所时,人的个性差异被公共性所掩盖,但居住空间则是私人化的特殊空间,它是充分体现主人的性格,爱好、情趣、文化、经济收入、工作性质的个人化空间,不受其他人的意识所影响。

作者:吴文玉 单位:苏州大学

服装设计专业研究3

1刺绣的基本元素

刺绣是中国的传统设计元素,刺绣主要有苏绣、湘绣、蜀绣、广绣、潮绣,还有北京的京绣、温州的瓯绣、开封的汴绣、上海的顾绣、苗族的苗绣等,各个民族也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刺绣图案和刺绣工艺。但是,中国最主要的刺绣还是要数苏、蜀、湘、粤四大名绣。由于各个地方的地域风情不同,其刺绣作品所呈现的刺绣元素、刺绣图案等都是风格各异的。

1.1刺绣的种类根据刺绣的材料和特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彩绣。主要是指利用各种彩色的线制成图案纹样的刺绣工艺,具有整个刺绣的面部平整、刺绣针法多种多样,整个刺绣画面的线迹精细、色彩艳丽的特点,在许多服装上运用的较多。彩绣的颜色使用变化也是繁多的,它用针线代替画笔,通过多种多样色彩斑斓的绣线穿插交错,层次叠加产生了多姿多彩的视觉效果。特别突出的视觉效果就是以套针工艺针法绣出来的色彩图案,颜色与颜色之间的细微变化。包梗绣。主要区别在于用比较粗的线或者棉花打底,利用绣线绣出花纹鼓起来,之后用平针工艺针法线绣盖过打底,塑造出一种小立体的效果。包梗绣又称“高绣”(苏绣称“凸绣”),其花纹清秀大气,立体感效果较强。包梗绣适用于面积较小的点缀,简单的色彩绣制,通常绣的大多是一些花卉、简单纹样等。雕绣,又称“镂空绣”。此种刺绣工艺难度较大,刺绣手法较难。首先要在欲绣之处剪出窟窿,然后根据剪出的窟窿,通过雕绣工艺绣出多种多样的图案图形。雕绣工艺使刺绣的整个画面的镂空造型格外的别致与美观,朦朦胧胧、精致儒雅,十分的生动有趣。贴布绣,又叫“补花绣”。这是一种将一片布料贴到另一片布料上的刺绣工艺形式[1]。这种刺绣工艺也是苏绣中的一种。此种刺绣工艺是先把布料按图案图形要求剪好,再贴在需要绣花的布料上,如果面料太过薄,可以在此之间垫棉花等东西,这样能使图案更具有立体效果。贴好后即时将毛边进行多种锁边针法绣好。这种刺绣工艺手法主要是以大块面为主,风格比较奢华大气,独具一格。钉线绣,又叫“盘梗绣”或“贴线绣”。就是把许多不同的线、丝带等在面料上钉出想要的图案图形的一种刺绣工艺方法[2]。

一般采用的钉线工艺手法有两种,一种是明钉刺绣的工艺手法,还有一种是暗钉的刺绣工艺手法。顾名思义,明钉刺绣工艺就是线迹是露在绣面上的,暗钉就是将线迹隐藏在绣背面的。钉绣的刺绣工艺可以说是刺绣工艺中较为简单的一种,它的历史也比较久远,它的风格比较高端大气。典雅,最近几年在服装设计中运用较为广泛。珠片绣,又叫“珠绣”。主要是将一些珠子,如人造珍珠、亮片、塑料彩钻等材料绣在面料上,产生一种闪烁耀眼的光泽感,容易吸引他人目光,通常这种刺绣工艺都用在舞台服装、鞋子或是首饰等舞台道具上,增强视觉效果,聚集焦点。这类刺绣还在许多包包、服饰品和皮具上都有所使用。十字绣,又叫“十字桃花绣”。是一种比较大众的传统刺绣工艺手法。十字绣的主要刺绣工艺方法是按照布料的经纬纱向,然后重复,排列整齐的绣同样大小的十字形的线迹,根据提前设计好的图案图形与颜色区域划分进行刺绣完成即可。由于十字绣针法的简洁性与规整性,所以它的风格就比较板正、规矩。十字绣是一种颇具装饰性的刺绣工艺。抽纱绣。是刺绣工艺里比较特别的刺绣方法,主要是根据图形图案的设计,先把布料上的经纬纱线抽掉一部分,然后在抽完纱线的布料上,通过刺绣工艺有规律有节奏地进行编织缠绕,露出纱眼,形成各种不同的图形图案花纹。所以这也是抽纱绣的特别之处,其网格之间的小镂空形成的特殊图案效果,既美观又大方,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透制是一种比较难的刺绣工艺,一般都用于物品上的点缀。戳纱绣,又叫“纳锦”。这种刺绣工艺也是中国传统刺绣形式里比较常见的一种,就是在方格纱上对格眼数进行刺绣的工艺,它绣出来的图形图案精致漂亮,因不同的排列组合和倾斜方向,所呈现出来的视觉效果也十分丰富。

1.2刺绣的构成图案刺绣图案都是来自人们生活中,把一些客观存在的事物进行变形、演变、拓展延伸,并加入人们自己对客观事物的理解。因此,根据刺绣图案所呈现出来的特点,我们可以归纳总结为植物类图案、动物类图案、几何类图案、人文类图案、装饰类图案、自然类图案等。植物类纹样就是各类花草树木、各类瓜果蔬菜等一些大自然的植物。动物类图案就是以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及传说中的吉祥物为原型而绘制出来的图案,比如凤、雀、燕、鹤或龙虎、鹿、兔等,以表现人们的生活形态与惩恶扬善的神圣信念。自然类图案大致是一些大自然的现象,如雨滴、大雪、云朵、山川河流等装饰纹样,纯粹从装饰效果设计出发,没有具体意义,只是用设计的基本元素点、线、面来构成的图案统称为装饰图案。刺绣最主要的元素是花卉、花草、植物、动物、图腾等,其中图腾是包含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祷和祝愿的,其图案色彩也是比较丰富的,各个地区受地方不同文化风格的影响,图案元素也有所不同。各地刺绣色彩的整体色调也蕴含着不同的地方特色,如有的是灰色调,有的是亮色调,有的是暗色调,各有千秋,主色调亦同样如此。

2刺绣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传统运用

传统刺绣工艺主要源于我国的传统服装。刺绣图案经过漫长的历史沉淀,工艺日臻成熟,图案越加丰富,已成为如今平面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该说,刺绣图案与工艺是平面设计元素的重要来源,在时下许多平面设计中,个中图案都是通过传统刺绣工艺来表现的。传统刺绣图案通过传统刺绣工艺所呈现的视觉效果多种多样,有的是朴实庄重的,有的是艳丽多彩的,有的是精致典雅的,有的是激情澎湃的,有的充满朝气的,有的是生机盎然的。不管是中国古代传统图案还是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图案,图案都是属于艺术文化表达的基本形式之一[3]。中国传统的刺绣工艺图案大多来自大自然以及人类民族的生活中。对于中国传统纹样以及图案的调查和研究发现,图案是现代服装设计中的重要元素之一[4]。通过刺绣工艺绣制而出图案大多主要运用和装饰于服装的一些细节方面,一般适用于服装的一些点缀部位,比如衣服的领子、袖口边缘、腰部等,以增强服装的视觉效果。通常情况下,服装主色调的设计都是统一的,刺绣图案也要融入整体服饰色彩搭配中。但是在一些其他地方,会把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刺绣图案的设计作为主要装饰。因此,在现代服装设计中,我们可以尽量将服装款式上的设计简单化,之后通过衣领、袖口、腰部、背部等局部区域,将漂亮的刺绣图案附在衣服上,起到装饰的作用。我们也可以将一些设计好的特殊刺绣图案,通过采用对称、重复等装饰加工方法在服装上凸显刺绣图案的特点及特色。同时,刺绣图案的使用要与整个服装的色彩搭配协调与统一,并通过传统的刺绣工艺把设计师们所要想表达的文化内容在刺绣图案中很好的呈现出来。刺绣工艺的手法也是非常之多,我国的刺绣工艺历史是非常源远流长的,由此形成了多种不同的绣针的针法。刺绣工艺就是通过针与线的穿插,在布料上的来回穿梭,产生了数不甚数的有名的刺绣作品。这些刺绣作品主要是通过线绣的交织重叠,色彩的协调搭配,刺绣工艺的精湛,图案花纹的精巧,整体构图比例的协调,立体感的和谐构建。在早期中国古代主要是用丝线作为刺绣品的绣制,一般的绣花线是作为刺绣工艺中的装饰线的。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在刺绣工艺分为手工绣与机器绣,所以对线的要求也有所差别。根据绣线的不同光泽度,可根据绣线的不同粗细就可以绣制出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刺绣工艺作品。未来科技还会不断进步,技艺是影响绣线的重要因素,它会使绣线的种类越来越多,这就会使得我们的刺绣作品越来越多种多样,形式越来美,刺绣作品更加精美华贵。与此同时,刺绣工艺也在与不断的在发展,不断的在进步。

3刺绣工艺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刺绣工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比较有名的工艺手法,在中国的艺术作品史上也是有着较高地位的[5]。刺绣工艺极其产生的刺绣作品都是人们千百年来通过不断实践而形成的,可以说,它来自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它的价值却又高于人们的生活。首先,刺绣工艺的文化底蕴是一个不容置疑的存在,无论是刺绣图案纹样还是刺绣工艺,它都是完全可以成为平面设计中的重要设计元素。随着近年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宣传,许多平面设计作品里都有着刺绣工艺以及刺绣作品的影子。刺绣工艺在包装设计、书籍设计、海报设计中都有所运用。

3.1刺绣工艺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刺绣工艺融入包装设计中是需要一定的技术手段的。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解决材质对应性;第二个问题就是解决绣线和包装色彩搭配问题;第三个问题就是解决刺绣的图案图形和包装的整体设计风格造型协调问题。因此,最主要的就是根据不同的包装材料,不同的包装造型对刺绣图案花纹的要求是不同的,通过特殊的刺绣工艺手法,将传统刺绣工艺与包装设计结合起来,以达到很好的视觉效果。比如,如今对于纸质包装盒子结构的可以采取胶水粘合法,就是采取比较轻薄的面料做底部,然后通过绣线刺绣工艺将图案刺绣完成,再与包装的整体结构进行胶水贴合的处理,最后再整理熨烫,使之整个包装就可以呈现出很漂亮的刺绣工艺效果。对于一些布料材质的包装来说,就不需要考虑材质上的问题,可以直接进行刺绣工艺的处理,效果更是出众。对于塑料包装材料的就可以使用添加材料的方法来处理,或使用镂空加颜色的方法。添加材料就是在塑料材质的下面添加同样的材料,或者说就是在塑料材质的最下层把材质变成其他色彩来突出刺绣图案图形的效果。当下包装设计中使用刺绣图案图形以及刺绣工艺的频率越来越高,使得包装设计层次更加丰富独具特色。

3.2刺绣工艺在书籍设计中的运用科学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导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读阅电子书籍,纸质书籍受到了冲击。一本书的好坏,除了书籍本身的内容之外,书籍的封面设计也是重要因素。所以,除书籍本身的价值之外,越来越多的书籍设计都在努力提高装帧的艺术性与美观性,以此来增加人们的购买欲。刺绣工艺就是中国工艺艺术品中的重要传承,刺绣图案多种多样,手法种类繁多。所以越来越多的书籍设计者们,把刺绣工艺与书籍装帧设计两者有机融合在一起,给读者带来与众不同的视觉体验以及精致的触摸手感的体验。这样使得人们对书籍的人文关怀度不断提升,代替了电子书无法达到的艺术价值体验。在书籍设计中,图形图案花纹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刺绣图案图形花纹等都是书籍设计中可以运用的。将刺绣工艺与书籍设计有机融合起来,既可以提升书籍的艺术价值,又传承了刺绣工艺,使书籍装帧变得更加富有艺术性和趣味性,与众不同的刺绣工艺质感让人们体验到书籍也能如此的富有魅力和创意。独特的刺绣工艺质感会让书籍更具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3.3刺绣工艺在海报设计中的运用海报设计是一种视觉传达的设计,刺绣工艺设计同样也是一种视觉艺术。在现代海报设计中,刺绣工艺已成为海报设计中的重要元素[6]。当下刺绣工艺已经不只是仅有一种布料上的设计艺术手段了,而是成为了一个设计元素或是手法、思想等被融入到各种产品设计中。因为刺绣的历史悠久,所以底蕴丰厚,思想观念强烈。对于海报设计利用刺绣工艺最多的还是图形图案花纹的元素,尤其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刺绣这种凹凸有致的纹理,大大增强了海报的立体性。作为海报设计师,根据海报的设计主题和设计风格,可以选择不同的图形图案花纹来进行搭配创作设计。海报设计是刺绣工艺的一个媒介或是传播手段,将刺绣工艺很好地运用于海报设计,对探索和研究刺绣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4结束语

传统刺绣工艺是我国民族文化之一,中国传统刺绣工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工艺风格和手法。在千百年的传承中,人们为刺绣赋予了十分美好与吉祥的寓意。当下平面设计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比如手绘形式、电脑绘制方式、3D打印等多种手法。将中国的传统刺绣工艺运用于当代平面设计,使平面设计与传统工艺相结合,可以更好地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并由此而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刺绣工艺作品。

参考文献:

[1]钱沂.贴布绣在服装设计中的研究[J].科技展望,2015,25(33):233.

[2]李霞.刺绣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D].西安:陕西科技大学,2013.

[3]贾甲.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6(23):99.

[4]卜俊,孙培贤,唐刚,等.敦煌藻井纹样在现代女式手提包中的创新设计与应用[J].皮革科学与工程,2021,31(03):71-76.

[5]赵宇.闽东地区畲族织绣纹样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J].大众文艺,2017(13):99.

[6]姜晓梅.浅谈中国吉祥图案在我国现代海报设计中的应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24):57+59.

作者:宋蔚蓝 刘宁 单位:常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