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深层阅读论文

深层阅读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8-09 02:34:40

深层阅读论文

深层阅读论文篇(1)

关键词:分析阅读;架构;诠释;评读;文本类型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2-0283-02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指导意见,描述更多的是素养培养目标,其具体读法指导却显得模糊。在教学实践中,要实现课标设定的目标,教师需要探寻可操作的且有效的阅读方法,以避免阅读教学无序、低效。在把理解作为目标的阅读教学中,强化分析阅读的意识,训练分析阅读的方法规则,可以锻造提升高中生的阅读品质。可以说,分析阅读法是高中阅读教学有效化的突破口。

一、分析阅读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考试研究的价值

1.分析阅读说法的理论依据。美国艾德勒与范多伦合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堪称阅读史上的经典之作。此作把阅读分成四个不断深化的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这四个层次要求的阅读能力逐层提升,阅读成果也逐级丰厚。其中处于第三层级的分析阅读,以对文本的加深理解为目标,要求对文本内容进行整体架构性的解读、细节诠释性的解读、沟通式的评读。此三者彼此虽不能完全剥离独立,但总体是序列式推进理解的过程,是阅读阶段划分也是方法、规则的总结。这是一种优质成熟的阅读方式,它使得阅读收获更为系统化和全面化。

2.以高考语文能力等级的设置可见分析阅读法对阅读教学、考试研究的意义。高考语文能力考测,分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在逐级递深的六种能力中,识记、分析、理解综合,检测的是分析阅读中的构架性、阐释性阅读阶段的能力要求,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对应的是评读阶段的能力要求。由此可见,以分析阅读为切入点进行阅读教学与考试指导能切中肯綮。

3.从学生学情可见分析阅读的教学意义。阅读作为一种教学内容,课堂阅读量太少,所教授的阅读方法没有课外实践巩固与迁移,难以形成阅读习惯。而自发状态下,学生在课外更多进行的是获得资讯式和休闲娱乐式的阅读。分析阅读的目的是使理解更全面、更系统,它使得阅读在思维、方法、见识上不断提升,这是一种有强度的心智活动,有难度有挑战,对于能力与精神的成长意义非凡。对学生进行理解性阅读目的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自觉把分析阅读训练延伸到课外,才能真正使学生熟练读法。

二、分析阅读法三阶段阅读规则的基本运用

高考试卷中的现代文文本阅读分为论述类、实用类与文学类三大类,写作训练又以说理性文章为主。就是说,教师通过课文阅读教学、课外推荐阅读、考试读写等途径,对学生阅读进行监测、指导的主要是论述说理类、实用类与文学类这三类文体。分析阅读法三阶段的一般规则普遍适用于这些文本类型。

1.分析阅读法三阶段的具体阅读规则。(1)架构性解读阶段需要完成文本组织构架的整体认识的阅读任务。分析各重要组成部分,摘要、归纳各部分的中心,思考清晰各重要部分的顺序与关系,梳理形成结构思路提纲,获得文本主要内容与形式的整体感。(2)阐释性的阅读阶段是以构架分析的结果为基础,以对重难、复杂的内容细节的探究为主要内容,比如破解关键概念、重要句子、作者主旨的理解,突破各层面内容旨意的疑难处,力求进入文本深层内涵理解阶段。(3)沟通式的评读是以前两阶段中形成的对文本系统、深度理解为基础,把作者当成自己的对话对象,做臧否“交流”。这种“交流”需要规避偏见、逞强的态度,把自己的观点升华为真正的知识,有礼节、有理据,对作者提供的知识、表达的观点以及表达的方式等方面进行评价。有这样的谦逊与智慧,才算最终圆满的分析阅读。

2.以阅读考测的考点及题型设置,加深对分析阅读三阶段规则具体环节的理解。在高考试卷中的考点设置上,属于检测分析阅读中架构解读、诠释性解读阶段理解成果的考点有:论述类文本中“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文学类文本中“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实用类文本中“对传记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筛选文中相关信息能力”,“文中词、句理解”。属于评读阶段要完成理解的考点有:文学类文本中“欣赏作品形象、艺术魅力的能力”,文学类文本中“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意蕴的能力”,实用类文本中“探讨与传主有关的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等等。在高考试卷的考题设置上,论述类第1、2题注重考查理解能力,第2题中的部分内容与第3题整体,注重考查分析综合能力。在传记文的考题设置上,客观题的五个选项都是对文意的分析或概括,考查考生对文章局部段落内容的理解;而前两道主观表述题主要考查考生的信息筛选整合、结构把握中心概括、文体特征表现手法。这些阅读考点设置、题型设计体现的能力要求,正是分析阅读目标最直观的表现。

三、根据各类型文本的独特性,弹性运用分析阅读方法

1.论述说理类文本阅读分析规则。论说类文本以知识的传播,原理、观点呈现为要旨,其行文是由观点到理由再到结构的逻辑推理演变过程,表达清晰、条理分明。优秀的论述类文本几乎每一个组成部分都可以做独立解读。分析构架阶段,泛读法能抓住突显文本旨意的观点句、论据句,以及在结构上起重要作用诸如起始、结论以及过渡句,这些功能意义明显的内容,能快速帮助阅读者形成基本观点、脉络层次的认识。诠释阶段的阅读方式,借用高考卷中的论述类文本考测方式会使理解更加深入:试题以选择项的对误判断为形式,阅读时需要用精读策略,用筛选、整合信息的手段,对局部细节处的重要与疑难点进行二次阅读。这种考测方式要求阅读者准确把握主旨、信息,以及各部分内部关系,这里就包含了论说类文本阅读的诠释解读的要求与方法。至于文本读评阶段,论述性文本评说的是文本展示事理的合理性、提供论据的准确性、推演逻辑的严密性等。这种评说训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2.人物传记类文本的阅读分析规则。作为叙事纪实性的文学样式,人物传记类文本构架的是传主的基本事实、品格、相关评论,要诠释的是传主“事”、“品”的疑难细节,要评说的是传主的成就、影响。高考卷的人物传记阅读考察常见题型及经常设考的角度有:重要词语与句子含义的理解;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的考查;作者创作意图、文章结构基本特征和写作技巧的考查;作者作传的观点态度的把握;疑难点,深层意蕴及其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探究;等等。这些考点设置也正是对分析阅读各阶段对应的成果考测。

3.文学类文本的阅读分析规则。分析性阅读方法最适用的应该是表达明确与理性的论述类文本与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追求艺术的含蓄美,但也有其可分解的构成要素以及可遵循的行文逻辑,可以依据这两者变通进行分析阅读。高中教材与考试阅读关涉的文学类文本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四种。以小说故事类为例,其构成要素是情节、环境、人物形象,依从这三要素,以情节过程为构架依据,串联起环境场景、任务形象等特点,然后深入阅读中,诠释这几个要素的相关细节以及言外意蕴。其他文学样式的文本,比如:戏剧,抓对话与冲突要素;诗歌抓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要素;散文抓形象、情思、表达技巧等要素,借此串联起文本的各组成部分,并对局部疑难细腻处的丰富意旨进行精读。

但也需要注意,文学属于艺术范畴,阅读以感受、体验为主要方法,以欣赏、分享为目的,因而在架构与诠释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其阅读个性。其一,在局部与整体关系上,与论说类文本各部分之间相对的独立不同,文学类文本各要素局部与叙事抒情的整体场景关联密切,阅读时要把全局构架与细节诠释结合起来,才能深切理解作者的经验。其二,与论说性文本阅读时需要理性分析不同,文学作品中有一个充满作者独特个性的想象世界,阅读者要有想象以及个人的情绪情感的“热情”介入,才能与作者的经验产生共享、共鸣。从高考阅读相关考点设置洞察文学类文本读评内容,“欣赏作品形象和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意蕴的能力”、“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等考点,导向的是作品的鉴赏、评价。评读中,还有一个规律可以帮助阅读者审辨自己的阅读品位:能满足大多数人潜意识需要的作品,肯定比只满足某些人潜意识需要的作品更伟大。深入的体验、细腻准确的理解、合乎艺术作品特点的评价,只有这样的分析阅读历练才能不断地提升阅读者的理解水准。

综上所述,在阅读的四个层递层次中,分析阅读是对阅读质的点化、提升的一个关键环节。本文结合阅读教学与考测实践,以高中生阅读教学常接触的文本为例,阐述了分析阅读训练各阶段的各规则的内容和方法,力求借此突破阅读教学困难,形成可运用于实践的有操作价值的阅读方法指导。虽然学生现时课外阅读的文本不止这些类型,未来大学深造需要的专业领域的阅读更是品类繁多,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领域三大类文本及其下的各分支,本有相互共性的部分,弹性使用构架、诠释、评论的分析阅读三阶段相关规则技巧,依据阅读材料特点做不同形态的阅读,使得这些本是理想的标准能产生普适的指导价值,帮助高中生提升阅读品质,成为一名优秀的阅读者,一个有能力的学习者,为学生进入更高学习要求层次而需要的“主题式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深层阅读论文篇(2)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0 背景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要尊重学生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分层阅读又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因此本文旨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探索出一条新的分层阅读教学方法。在目前的英语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虽然已经意识到分层的重要性,但仍存在“如何分层”、“分层后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分层后如何备课”等一系列问题。毋庸置疑,分层阅读教学不仅能够促进全体学生在自己原有的阅读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减少教学中的两极分化,而且分层教学对教师的如何分层、如何选材以及如何根据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的阅读任务都有了很高的要求,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能够用额外的时间和精力研究分层阅读教学,探寻更加积极有效的分层教学。

1 研究意义

从教师角度出发,本论题为高中英语教师在新课标指导下,有效实施英语阅读分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意义。从学生角度出发,分层教学的实施,填补了英语阅读课堂上的空白区,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任务要完成,让所有学生在现有阅读水平上得到提高,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学习自信。

2 理论基础

2.1 因材施教理论

一方面,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一刀切”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从实际出发,在充分了解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情况的前提下,因生施教,循序渐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促进每一个学生阅读水平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孔子,很早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孔子充分认识到“知人”的重要性,他认为教育的基础是对学生充分了解,认真分析学生个性,充分了解学生之“材”,才能因其“材”而施教。

2.2 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维果茨基认为,每个学生发展都存在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即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即潜在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这两种水平的差异性,立足差异,区别对待,努力将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不断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分层教学正是这一理论的极佳体现,分层教学按一定的标准将学生分为若干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现有水平有针对性的开展符合学生实际学习可能性的教学活动,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并不断将其转化为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让学一步一步地发展自己,一点一滴地完善自己。

3 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分层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

3.1 在英语分层阅读教学中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

教师不应该只是一味地按照学业成绩划分学生层次,教师要积极开展问卷调查访谈,全面了解学生学情,综合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学习态度等方面,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地划分英语阅读教学的学生层次。综合分析过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以下层次:A层:英语基础知识扎实,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很强的阅读兴趣、能基本读懂高于教材难度的文章。B层:有比较好的英语基础知识、有较好的英语阅读习惯、有相对较高的英语阅读兴趣。C层:对英语的求知欲望较低、害怕英语阅读、英语基础知识不扎实,平时的英语阅读准确率很低,即英语的学困生。教师将这些分层输入电脑,建立学生档案,当然这些分层是动态的,随时可以变化。一段时间的阅读教学后,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效果重新分层。这校既能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又能通过学生档案呈现出学生的阅读发展过程。

3.2 在英语分层阅读教学中做到“统分教学”与“动静教学”

“统分教学”即教师在英语阅读课上,既要有面向全体学生统一指导,统一要求的步骤,还要有“拔高学优生”、“激励中等生”、“帮扶学困生”的环节,从而保证英语课内既有统一要求、统一阅读、统一反馈,又有分层阅读、分层讨论。这种统分结合的教学模式为阅读存在差异的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各自发展的阅读环境,最终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动静教学”即动与静的结合教学,“动”即教师在学生的阅读课上进行干预教学,直接讲解阅读材料,“静”即学生分组,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要自读、自思、自议,最后教师检验成果。在此教学方式中,教师既要提高学优生的自学能力,又引导学困生阶梯式阅读,层层引导,放缓中差生的阅读坡度,使各层次学生都能达到阅读目标。阅读后,学优生做教师提供的小测卷,教师组织中差生讨论,进行个别指导。这种阅读教学方式使各层次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时间,使各层次学生在各自原有的阅读水平上更进一步。

3.3 运用新媒体,丰富分层阅读教学的发展

一方面,教师要充当网络阅读资源的“过滤器”,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对于学优生,教师要鼓励他们涉猎不同领域的阅读材料,培养他们的英语语感,要求他们快速阅读;对于中差生,教师要让他们读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采用略读法,不需要深层理解。另一方面,教师利用多媒体提供阅读材料的思维导图,加深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与记忆程度。阅读后,教师应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提问,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从“表层理解”到“深层质疑”,最终画出关于文章完整的思维导图。在作业方面也要分层,对于学优生,要求他们心中有图,通过记忆思维导图背诵课文;对于中等生,要求他们看着思维导图重述课文,在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地背诵课文;对于学困生,让他们熟悉思维导图,在教师的引导下熟悉文章。

4 结论

总之,在新课标下,分层阅读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全面了解学生,科学分层,分层指导,分层评价,能够激发各层次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各层次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各层次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使他们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都获得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候金兰.初中英语分层教学层次[J].青海教育,2004.

[2]周淑清.初中英语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

[3]刘晶莹.“分层合作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5.

深层阅读论文篇(3)

一、深度阅读需要深度对话

深度对话从广义上讲,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深识层面的对话,指的是对文章进行深度的认识,在阅读上拾级而上;二是深悟层面的对话,向文章的作者进行透彻了解,而非一知半解;三是深思层面的对话,指深悟之后的深思熟虑,是精神的升华层面,是与文章作者实现精神面对面的交谈。深度阅读需要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对话”能力。以《记念刘和珍君》一课为例,教师可以从三个层面使学生与作者进行深度对话,其一是从文章的文体入手,先让学生与作者在文章的结构上进行整体认知的交谈,分析该篇文章与传记类文章的区别,以及试着从传记角度分析文章的特点;其二是从对“纪念”深悟的透析入手,从文章中提取重复句子“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刘和珍君的性格温和”等,让学生与作者探析该句中在文章中的作用以及原由,最后让学生从文章的整体上进行深度思考,分析笔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以及这篇文章暗含着什么思想,使学生与阅读文章达到精神层面的融合。

二、深度阅读需要细节切入

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课堂教学亦如此,选取一个精准的教学切入点、一个契合的阅读细节切入点,例如标题,例如文章的开头,例如文章中的过渡句、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等,可以促使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对文章的理解以及感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实现学生整体阅读水平的提高。以《药》一课为例,教师可以把握该文章的几个细节,并以此为了解、讲解文章的切入点,其一是环境的细节,例如课文中先后提到“太阳还没有出”、“太阳也出来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抓住这两个细节对其环境暗含的意思进行探析,分析环境发生变化的原由;其二是把握关于人物细节活动的词语,例如文中关于老栓的几点动作词语:“伸”、“退”、“蹩进”、“靠”、“立”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这几个动词入手,把握老栓的心理变化活动以及分析出现这样的心理以及活动的原由,从而更深入地对课文进行探究,整体把握课文。

三、深度阅读需要妙用网络

以往,大多数教师以及家长都认为学生利用网络就会造成颓废、堕落现象,所以极力严禁信息技术融进学生的课堂,甚至是日常生活,殊不知有效、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丰富教学的内容,而且还可提高学生的阅读量、阅读水平、阅读技巧等。

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一直是较难进行讲解的内容,因为文言文的语言阐述形式以及语言的涵盖意思大多数都与现代语言不同,所以极易导致学生在进行文言文类阅读课时处于束手无策的状态,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然而,教师在进行《鸿门宴》等文言文章的讲解时,完全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借助网络的形式,以直观画面感的方式――视频,让学生对文章的人物关系、中心思想、文章脉络等有大致的了解,同时便于学生理解文章中偏义复词、前置句结构的表述等,推动学生在学习阅读教学中的动力。

四、深度阅读需要文学批评的引入

文学评论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理论、心理、审美、语言、社会历史等方面的评论进行文章的整体分析和评论,可以影响读者对文学的鉴赏以及文学社会功能的发挥,还会对读者的创作思想、审美思想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可以以文学观、文学欣赏为基础,阐析文学文本与文学现象的相互关系,从更深的角度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如学习《红楼梦(节选)》一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对课文的运用手法、写作背景、人物心理描写等方面进行评析,例如课文中对林黛玉的语言细节描写“认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林黛玉会在贾母问及念过什么书与贾宝玉问的时候予以两种不一样的回答,“认得”反应了林黛玉的什么心理活动,以及发生这样心理、行为活动的原由是什么,从而引导学生将阅读的评析延伸到林黛玉的家庭背景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提高学生更深入的阅读欣赏技巧。

深层阅读论文篇(4)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教法探究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学要均衡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情感态度。要求教师制定课堂教学目标,要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有机整合或有所侧重地体现,使学生英语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均衡的提高。所以英语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口头交际能力和看懂简单英语短文的能力、需要教会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教育学生做人的道理、指导学生学习和做事的策略。其中如何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课题。尤其是农村英语阅读教学,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就此我进行了探究,找出问题所在和分析其原因,研究改进农村英语阅读教学的方法。

一、介绍知识背景,培养阅读兴趣

在学会文中生词,并基本上了解其运用的基础上,通过背景知识介绍、问题设置等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然后,与学生们讨论实际生活相关的话题,或利用PPT幻灯片、实物,加深对阅读背景的了解,以此把学生们带入一定的意境。比如,学习七年级第二课课文《AHealthyDiet》,课文的引入可以出示一些特肥胖的中学生的照片,列举班级或学校较超重的同学为例,讨论肥胖是否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讨论致使他们肥胖的饮食生活原因并给他们提一些建议。这样一来课文里Kate超重、生活饮食习惯、医生忠告她进行节食等内容就不会再陌生了。如果课文的引入能利用视频,则教学效果更佳。学生就能自觉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此后,再对课文进行透彻的分析,理解文章的基本框架结构以及其中的知识结构,然后举一反三以点带面,学生们就能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

在此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对于语言基础知识的讲解要精,以点带面,腾出时间多读多练。课文操练必不可少,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进一步理解并融会贯通。在对课文整体理解的基础上采取“正误判断”、“挖空填词”等形式来理解细节,让学生自己出题,互问互答,加深理解。同时鼓励学生创新运用,培养自己的自主能力,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另一方面以这种有趣的方式吸引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的语感和阅读能力。

二、由浅入深.递进训练阅读

教师给学生们准备的阅读材料应该先由简单短小,再逐渐加长篇幅,问题设置也逐渐提高难度,使学生们阅读起来有信心。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安排适当的外部学习条件。教师作为教学设计者和组织者,对基础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个性特征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激发、维持和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开展阅读活动。阅读内容从精读的TEXT到自主学习的Reading和练习册上的阅读以及试卷和ShanghaiStudentsPost上的相关文章;从学生实际生活、到社会生活、到科学技术的方方面面,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三、小组讨论,带动学困生

我任教班级的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我在阅读教学中尝试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的学生设定不同的目标:成绩较好的学生做综合性较高的题目,基础差的学生做容易的题目,然后进行讨论。在小组讨论过程当中,基础差的学生能从讨论中获取更多的阅读信息,帮助其提高理解程度。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加深理解,更上一层。这样能使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从而增强大家的自信心,保持阅读的热情。

通过小组讨论的学习形式,使班级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了解,班级人际关系和谐。班集体中每位同学身心健康发展,学习的热情持续保持,每位同学都必能逐步提高阅读,使他们的阅读能力水平在现有基础上得到长足的发展。通过小组阅读讨论,班级里多数学生对英语阅读有了自信心,学习热情高涨。

四、精选材料,教师自我提高

深层阅读论文篇(5)

目前在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当中,“整体教学法”是一种运用最广泛的方法。“整体教学法”以其“语言形式、意义和功能相统一的语言三维观和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显示出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面对初三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如果我们照搬使用“整体教学法”,往往会使“优秀生吃不饱,中等生难提高,学困生受不了”,从而使一批中下水平的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在课堂上“掉队”,形成“两极分化”现象。

阅读课整体分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它以“整体分层”为主要教学途径,所谓“整体”是指在阅读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班;所谓“分层”即在同一个班内,在同一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整体分层既保留了传统整体合一教法的优点,又在指导思想与做法上明显的实施分层,针对学生思维和阅读能力的差异,合理设计思维层次,有“分”有“合”,“分”“合”并举,做到“先粗后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分层次深化英语课堂教学”,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在整体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出适合各个层次学生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的层次进行解答,将分层教学融入阅读课的整体合一的教学中,从而做到让“优秀生吃的饱、中等生易提高、学困生受得了”。英语课整体分层教学的课堂教学步骤为:课前活动新课引入快速阅读细嚼慢读复述讨论小结。

一、课前活动及新课引入

重视能力培养,尤其是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义务教育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新教材十分重视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强调学生在阅读中提问。预习是课前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课堂教学的准备。预习时要求学生做到:能拼读生词,了解词性、词义,听课文录音,初步了解和熟悉课文内容,并在预习中提出问题。学生每天自觉完成这些预习作业并通过家庭作业本向老师进行反馈。教师通过这种方式便可及时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了解学生预习当中的难词、难句,这些都为课文的讲解提供了重要信息。这种引发型的提问,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为快速阅读做好准备。

二、快速阅读

通过默读快速阅读课文,让学生捕捉有关信息,了解文章的大意。教师在学生快速阅读以前提出指导性问题,同时运用投影片上教师事先设计好的“True or False”题目,来检测学生对文章大意的了解情况.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分层提问,各层的问题由各层的学生回答。通过分层提问,检查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课文内容整体了解程度。这种“疏导型提问”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大意以达到快速阅读的目的。

三、 细嚼慢读

在快速阅读后,教师让学生找出各段的主题句,概括中心思想,然后在黑板上写出文章的“Key words”,再进行“ Why、When、What questions”练习. Why、When、What questions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深层提问”,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问题围绕着课文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和学生的不同层面而设计,在忠实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取了文章的精华,突出了文章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把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和创造性等问题进行系统的安排,引导学生不断的从简单问题向深层问题过渡。通过找主题句和“Key words”,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教师再提出分层次的Why、When、What questions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做到分层递进,扩展学生的思维范围。在解决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完成了Why、When、What questions之后,教师应疏通阅读的重点、难点和语言障碍,对文中有关专业术语和背景文化知识等阅读重点及时进行讲解,对一些新的词组、句型结构、语法等语言障碍进行释疑。

四、复述课文

通过师生的细嚼慢读和不同层次的提问,增加了学生的锻炼机会,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运用黑板上“Key words”,让中、高层次的学生复述课文就显得比较容易。学生复述以后接着做“Key words”的文章缩写练习,起到了对文章理解的巩固作用。

五、讨论及小结

深层阅读论文篇(6)

关键词:乡镇学校;语文阅读环境;问题

语文阅读是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重要内容,对于乡镇学校的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只有具有良好的阅读环境才能有利于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升。所以,加强对乡镇学校语文阅读环境的理论研究有着实质性意义。

一、乡镇学校语文阅读环境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1.乡镇学校语文阅读环境问题分析

从乡镇学校语文阅读环境的实际情况来看,还有诸多问题有待优化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首先在家庭的阅读环境层面没有得到良性具备,家长对子女的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支持情况不是很理想,对子女的课外阅读持着反对或者不关心的态度,由于乡镇的学生家长在文化程度上不是很高,所以,在课外阅读的活动支持层面就不是很积极。家长对子女的阅读指导层面严重不足,家庭为子女所提供的阅读条件也不是很理想,家庭中很少有书籍。

另外,从学校的阅读环境来看,教师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比较缺乏,老师在阅读示范的作用发挥层面不是很充足,老师除了日常的备课外在业余时间的阅读习惯很少。学校在阅读的相关文化活动层面开展的比较少,甚至没有这类活动,学校的课外读物比较匮乏。另外,从社会阅读环境层面来看乡镇的书店比较少,文化氛围比较薄弱。

2.乡镇学校语文阅读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对乡镇学校语文阅读环境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当前的新课程标准改革下,对素质教育的理念有了进一步深化,但是在应试教育下还没有将原来的学习思维模式得到积极改善。在阅读上主要是以课本为主,所以,造成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很高,一些家长对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也没有过多地关注,家长为学生买书的习惯不多。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就使乡镇学校的语文阅读环境不完善。

二、乡镇学校语文阅读环境构建原则及优化策略

1.乡镇学校语文阅读环境构建原则分析

对乡镇学校语文阅读环境的构建要遵循相应原则,主要就是丰富性以及趣味性的原则,小学生在这一学习阶段对各方面都有着好奇心和兴趣,老师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学生的阅读习惯以及兴趣进行培养。还要能遵循便捷性的原则,让学生的语文阅读能比较方便地获得想要的书籍,对小学生的阅读环境的构建还要遵循固定性原则,让学生在阅读的时间层面持续进行。

2.乡镇学校语文阅读环境优化策略探究

(1)对乡镇学校语文阅读环境的构建要能从多方面进行:首先从家庭的语文阅读环境层面家长要积极地转变观念,对子女的课外阅读得到充分重视,这有助于学生在文化知识层面得到有效积累,生活经验也能得到有效丰富,对子女的知识视野得到有效拓展。家长要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有充分认识,为子女阅读创造良好物质环境,为子女提供丰富书籍,在舒适的阅读空间层面加以提供,并能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对于小学生自身也要养成良好阅读的习惯,将阅读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2)对学校的阅读环境进行良好构建,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自身的学习层面要不断地进步,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以及影响力,对普通话水平对阅读兴趣和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影响有深刻认识并不断改善。在老师的努力下小学生也会受到教师的影响,模仿阅读,并逐渐地融入阅读环境当中。教师要积极地指导学生阅读,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学会阅读,学校可开展相关的阅读文化活动,将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提升。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活动推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学校在图书室的建设层面要加强,为学生提供阅读的空间。

(3)乡镇学校语文阅读环境的优化还要从社会阅读环境层面进行优化,要积极地转变社会阅读的观念,乡镇政府相关部门可加强相关宣传,并采用多样化的方式以及渠道进行宣传。可举办文化活动面向社会全体成员,并鼓励小学生参与进来,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乡镇图书设施的建设要得到进一步完善,严格图书市场以及营造文明读书的氛围,政府要在相关监管部门的执行力度得到加强,对相关的读物出版以及审核加强控制。

总而言之,对于乡镇学校的语文阅读环境的完善优化,要从多方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语文阅读要求也有提升,教师、家长、社会等层面要重视这一问题,并积极地进行解决,这样才能有利于小学生自身阅读水平的有效提升,才能为其进一步地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希望此次理论研究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有所裨益。

深层阅读论文篇(7)

【教学课型】北师大版必修四Unit10 第一课时《A Material world》

【教材分析】该单元的主题是money。其中心话题是money与happiness。该文紧扣单元主题,内容真实,激发学生对生活和金钱的态度的思考和讨论,并对学生渗透品德教育,使其明白有钱更要有爱心和社会责任心。

【总体思路】该阅读课分为三个阶段,即:读前活动(pre-reading)、读中活动(while-reading)和读后活动(post-reading)。读前活动以导激读,通过预备、预热两个步骤,明确学习目标,快速切入主题,激活背景知识,激发阅读兴趣,形成阅读期待;读中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略读、寻读、细读、研读四个环节,完成判断正误、重构文本、词汇理解等阅读任务,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以及篇章结构等信息;读后活动旨在让学生结合所学的课文,联系实际生活进行语言实践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教学过程】

Step 1:pre-reading(导入:以导激读)

(1)预备——切入主题。上课伊始,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提问题等形式(PW),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切入阅读主题。通过多媒体形式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PPT2)、学习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明确本节阅读课的内容与方向。

(2)预热——激活图式。引入阅读主题后,教师对任务进行简单介绍,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活动(PPT3、PPT4),分享信息,互补信息。在这个读前讨论环节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学会分析本课的重点甚至长句、难句,为后续阅读活动扫除语言理解上的障碍,减轻学生阅读时的认知负担(IW)。

Step 2:while-reading(导读:以活动促读)

(1)略读——整体感知(PPT5)。学生对课文进行预测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文本材料,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概括段落大意,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和结构,并以此调控学生的阅读行为,训练其阅读速度,促使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有效的阅读策略。

(2)导读——提取信息。学生了解文章大意后,教师设计了判断真伪的阅读活动(PPT6),逐渐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文章重点细节,促使学生查读文章,提取信息,以培养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期望在判断真伪这个活动的调控下,学生自觉地寻读文章,寻找依据,有选择、有重点地去关注与主题有关的信息。

(3)细读——重构文本。学生通过重构、分析的阅读活动,厘清文章的脉络和框架,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对文章形成清晰、完整的概念。在这一环节,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活动,在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参加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自主厘清文章的脉络和框架,更好地把握篇章结构。

(4)研读——加深理解。学生掌握了文章主旨和细节以及篇章后,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评论性阅读阶段,深层次地理解文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表层理解走向深层拓展,着重挖掘文章的深层含义,探究作者的写作态度、写作意图等;接着,可要求学生根据文章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针对作者的写作意图表达自己的观点,结合文章的内涵阐述自己的感悟,以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形成正确的认识,培养积极的情感。

Step 3:Post-reading(导用:以用固读)(IW )

教师引导开展语言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增强记忆与促进迁移,拓展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检测活动,如词义解析(PPT8)、复述(PPT10)、采访、阅读理解(PPT13-17)等形式,让学生用自己的思想来充实文中的人物或事物,拓宽文本的意境,使学生的认识升华,得到新的感悟和收获。在此环节中,教师让每个小组选择其中一个活动,然后进行汇报总结。针对采访这个环节教师先让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观察和观摩课文中相关的语言表达,增强自己的语言说服力,同时为课后写作打下基础。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活动为中心,以小组合作为形式,从激读到感知、理解,再到运用,始终围绕课文主题,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并引发了学生一连串有效的课堂生成,构建一个比较完整的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笔者注重在活动中渗透阅读策略,促进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技巧,形成良好的阅读思维。在整节课中。绝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热烈,学习目标达成度高,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

(注:IW—Individual Work;PW—Pair Work;GW—Group Work)

[参考文献]

1.曹 冬《在阅读教学中妙用情境》[J](《湖南教育》2002)

2.赖朝晖《例析高中英语教学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1)

3.吴海英《精心创设情境 优化阅读教学》[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