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带有近义词的成语

带有近义词的成语精品(七篇)

时间:2022-11-27 05:12:30

带有近义词的成语

带有近义词的成语篇(1)

关键词: 取得类动词 双宾语结构 层次结构

1.引言

双宾语结构是国内外学者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但也是争议较多的句式之一。双宾语这一术语最先是由黎锦熙提出的。《新著国语文法》提到:“有一种外动词,表示人与人之间(或人格化的事物之间)交换一种事物的,如‘送’‘寄’‘赠’‘给’‘赏’‘教授’‘吩咐’等,常带两个名词作宾语,叫做双宾语,即一个动词带有两个宾语的句子,靠近动词的是近宾语,远离动词的是远宾语”。其基本句型模式为:NP1+VP+NP2+NP3。

熙(1982)认为,双宾语指“一个述语后边接连出现两个宾语”,这两个宾语分别称作近宾语(NP2)和远宾语(NP3)。持相似观点的还有马庆株(1992)、李临定(1984)。目前语法学界对双宾语结构的争议主要在于取得类动词后的两个名词NP2和NP3是领属关系还是双宾语关系,也有学者质疑这一类句式是否是真正的双宾语句式。本文将从取得类动词语义和句法特征及结构层次分析方面探讨这一句式的特殊性。

2.“取得”类动词语义和句法特征

双宾语句式要求动词必须能带两个宾语,如果用动词的“价”理论来说,则必须是“三价动词”,“它(三价动词)联系的三个动元是施事、受事和与事,在句法上,能带双宾语。”(赵元任,1979)。现代汉语常用的动词有:买、拿、要、收、租、罚、偷、贷、借(入)、求、占等,表示主语想从近宾处得到什么。例如:

①我买了这个商店一支笔。

②交警罚了司机100元。

③小明偷了食堂一个面包。

④他拿了我一本书。

⑤英语老师收了他一本小说。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一些句子并不表示取得,而表示间接宾语(NP2),语义上的夺事(张国宪1999)受损失,如失去领属物或者所有权。两个宾语NP2和NP3之间在语义上隐含着领属关系,进行结构分析时往往容易将近宾语误视为远宾语的定语。这种隐含的领属关系是由语义决定的。因为这种句子的两个宾语NP2和NP3分别表示向谁或什么单位取得什么事物,其语义本身即隐含着这事物是属于某人或某单位的。比如,我买了这个商店一支笔,那么这支笔必定是这个商店的。

3.结构层次分析

双宾语句式中的动词与宾语间的层次关系,语法学家主要持两种观点,并较为接近。两类语法学家的主要观点如下。

第一种观点主要是:

侯学超、吴竞纯:“通常所谓的双宾语,从层次分析的角度来看,不是处于同一层次的两个宾语,而是述宾结构带宾语,即两个宾语处于不同的层次。”(1982)

邢福义:“双宾语的又一特点是两个宾语能分别与动词构成动宾关系。例如:‘(他)送春生两幅油画’=送春生+送两幅油画;‘(母亲)教我许多生产知识’=教我+教许多生产知。”(1991)

黄伯荣、廖序东:“双宾句的双宾结构,由以下三块线性词语组成两个层次。”(1997)如下图:

第二种观点主要为:

熙:“双宾构造是一个述语同时带两个宾语。这两个宾语各自跟述语发生关系,它们互相之间没有结构上的关系。按照这种看法,双宾结构只能三分(述语、近宾语、远宾语)不能二分。不过我们也可以采取另外一种观点,即把双宾语格式看成是述宾结构带宾语的格式。”(1982)

杨润陆、周一民:“双宾句的近宾语和远宾语,从层次分析角度看,不在一个层次上,是一个动宾词组又带了一个宾语。”(1995)

从以上两种观点看出,动词和两个宾语的层次关系是“(动+宾)+宾”,即动词先与近宾语有结构关系,再与远宾语有结构关系。少数学者(邢福义、熙)认为“动双宾”式的结构是“动词+近宾语+远宾语”,动词分别与近宾语和远宾语有直接的层次关系。两种观点都有一致之处,即动词都与近宾语构成直接关系。因此,例句①-⑤的层次分析为:[我买了这个商店][一支笔][交警罚了司机][100元][小明偷了食堂][一个面包][他拿了我][一本书][英语老师收了他][一本小说]。这种二分法看似合理,但是,“拿了我”,“收了他”不能说,不是合乎语法的结构形式,因此这几句的分析是错误的,如果不这样分析则又违背了“(动+宾)+宾”的层次结构关系。据此,许多学者认为取得类动词不能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双宾语结构。其实,这是由这一特殊句式的语义决定的。取得类双宾语句通常可以单独带远宾语(NP3),却一般不能单独带近宾语(NP2)。因为这类句式强调获取物是什么,至于向谁取得的是次要的。如果只说向谁取得而不说出取得物,则句子的意思不明确完整,因而就不能单独带近宾语。这也是这一句式的特殊性。

4.结语

本文从取得类动词的语义和句法特征及这一句式的层次结构分析,探讨了取得类双宾语句的特殊性。但是这些特殊性并不影响作为双宾语句的一种类型而存在,其特殊性由本身的语义而造成。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现代汉语》(增订二版),1997.

[2]李临定.双宾句类型分析[A].语法探索与研究(二)[C].北京:语文出版社,1984.

[3]马庆株.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4]吴竟纯,侯学超.现代汉语句法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

[5]邢福义主编.现代汉语(卫星电视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现代汉语(高师教学用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6]杨润陆,周一民.现代汉语[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7]张宁.陆俭明主编.汉语双宾语句结构分析[C].面临新世纪挑战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8]赵元任.吕叔湘译.汉语口语语法[M].上海:商务印书馆,1979.

带有近义词的成语篇(2)

中文发音:纯真[chún zhēn]

词语解释:纯洁、天真、不做作

近义词:单纯、纯洁、纯净

用纯真造句

1、他的梦想可真朴实纯真啊!

2、他的童年是多么朴实纯真啊!

3、或许纯真就是小孩子的天性,人越大,心思越细腻,纯真这种东西就越来越少了……

4、她那纯真的眼神使人不忍心去骗她。

用纯真的近义词造句

单纯:这纯粹就是在骗人。

纯洁:小女孩的心灵十分纯洁,就像天空漂浮着的白云。

纯净:这个故事让我那纯净的心灵再一次收到洗涤!

【扩展阅读:浅谈近义词的辨析、使用】

一、凡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就叫同义词。同义词意义完全相同,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互相替代,亦称等义词。有些词意义基本相同,但并不完全相等,应用上也不能任意互换,彼此间有一定的细微差别,属近义词。意义完全相反或相对的词叫反义词。

二、词语是词和语的合称,包括单词、词组及整个词汇。正确使用词语就要求掌握初中涉及的汉语词汇含义和正确使用的条件。主要涉及到近义词的区分,易混易错词语的正确选择,以及实词、虚词等各种词性的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选择。

三、词的感情: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指词语在反映客观事实时所传达出的态度和感情。包括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带有喜爱,赞许意味的词语叫褒义词;带有憎恶,贬斥意味的词语角贬义词;可以用在好的方面,也可以用在坏的方面,表达的是客观冷静的态度的词语叫中性词。

四、很多近义词所表示的意思看起来差不多,但实际所表达出来的意思却有一定的区别。比如:“安静”、“宁静”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它有一个由喧闹到安静下来的过程。而“宁静”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环境或心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宁静”是高于“安静”的一种情境,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而“安静”多指环境没有声音或吵闹。“安静”的使用范围要比“宁静”大一些。

带有近义词的成语篇(3)

关键词:钟祥方言 动词重叠 形式 特点 语法意义

一.钟祥方言动词重叠的形式

钟祥方言动词的重叠形式多种多样,下面分别介绍几种主要类型:

(一)单音节动词重叠

1.“AA”式。一般可以带宾语,如:

看―看看 弹―弹弹 听―听听 笑―笑笑

说―说说 跳―跳跳 读―读读 背―背背

这些动词重叠后一般表示短暂、轻微,有“一下子”的意思。例如:“你背背,看能不能把它背下来。”“背背”显然比单音节动词“背”语气轻微。

2.“A哒一A”式(“哒”[ta]读轻声,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了”)

看―看哒一看 想―想哒一想 读―读哒一读 走―走哒一走

听―听哒一听 说―说哒一说 背―背哒一背 跑―跑哒一跑

这种重叠式一般蕴含了一种责怪、不耐烦、反复多次的意义。例如:①“我背哒一背,还是没有背到。”(我背了很多次,还是没有背下来。)②“人家说哒一说那个事,你还是忘记了!”(别人把那件事情说了很多遍,你还是忘记了!)③“我过细地想哒一想,还是没有想出来。”(我仔细地想了很多遍,还是没有想出来。)这些句子中的“背哒一背”、“说哒一说”、 “想哒一想”包含了一种责怪不厌烦的语气。

3.“AA神”式(“神”语义虚化,相当于一个词缀。)一般不带宾语,如:

笑―笑笑神 叫―叫叫神 骂―骂骂神

跳―跳跳神 闹―闹闹神 蹦―蹦蹦神

“AA神”式在钟祥方言中多见于形容词,如“冷冷神”、“烫烫神”、“慢慢神”,动词重叠则相对少见。这种重叠多表示贬义。例如:①“那个人光在那里笑笑神,像个神经病。”(那个人老是在那里笑,像个神经病。)②“你不要光在那里没事叫叫神,烦死人的。”(你不要没事总是在那里抱怨,烦死人的。)③“你不要没事儿在教室里骂骂神,小心被他听到了。”(你不要没有事情在教室骂人,小心被他听到了。)这几个重叠式都带有一种贬义色彩。

4.“A(它他她)一A”式。如:

试―试(它他她)一试 看―看(它他她)一看

打―打(它他她)一打 想―想(它他她)一想

背―背(它他她)一背 踢―踢(它他她)一踢

这种重叠式在钟祥方言中表示尝试或者坚决的语气,用以证明某一情况是否为真。例如:①“我就是要试(她)一试,果然她说的话是假的。”②“我打(它)一打,果然把那狗给打醒了。”③“我看(它)一看,果然书上写的和他说的是一致的。”

(二)双音节动词重叠

1.“ABAB”式。一般可带宾语。如:

亲近―亲近亲近 玩弄―玩弄玩弄 商量―商量商量

讨论―讨论讨论 玩耍―玩耍玩耍 拜访―拜访拜访

看望―看望看望 想念―想念想念 招呼―招呼招呼

这种重叠在语义上表示短时、轻微义,语气显得较为委婉。例如:“让小孩子在那里玩耍玩耍,我们来这边好好说说话。”“玩耍玩耍”显然带有时间短的意思。“有什么事情我们坐下来慢慢儿商量商量,不要发火!”这里的“商量商量”表示和缓的语气,具有劝阻的意味。

2.“AAB”式。这种重叠一般不带宾语。如:

散步―散散步 洗澡―洗洗澡 跑步―跑跑步

理发―理理发 帮忙―帮帮忙 喘气―喘喘气

呕气―呕呕气 丢脸―丢丢脸 贷款―贷贷款

这是动宾式双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重叠后一般表示轻微随便义,也有表示尝试意义的,这要看在具体语境中所表达的意思。例如:①“你就帮帮忙吧,看能不能行。”“帮帮忙”显然是指尝试着去帮忙。②“我去银行贷贷款,看能不能贷到。”“贷贷款”也是指尝试着去贷款。③“我去那里散散步,过会儿回来。”这里的“散散步”有短时、随意、轻松等意义。④“你在外头丢丢脸也就算哒,不要再在屋里闹闹神!”(你在外面丢脸也就罢了,不要再在家里闹了。)这里的“丢丢脸”有轻微的意思,也就是说:在外面丢一下脸不足为什么大事,不要再在家里闹就可以了。

3.“AABB”式。一般不带宾语。如:

摇摆―摇摇摆摆 拉扯―拉拉扯扯 说笑―说说笑笑

打闹―打打闹闹 上下―上上下下 来去―来来去去

邢福义先生在《汉语语法三百问》中指出:说说笑笑/走走停停/打打闹闹/上上下下。这不是一般的动词重叠形式。就原形而言,A和B都是单音节动词,比如“说”和“笑”、“走”和“停”、“打”和“闹”、“上”和“下”;就结果而言,整个AABB叠结形式浑然一体,共同表示AB行为的不断交错反复。钟祥方言中动词“AABB”式重叠,不仅表示行为的不断反复,还可表示不庄重的意味。例如:①“开会时莫在低下说说笑笑,对领导不尊重!”(开会时别在下面说说笑笑,对领导不尊重!)②“男女之间拉拉扯扯的,像个么样子!”(男女之间拉拉扯扯的,不像样!)③“走路不要摇摇摆摆的,要走就要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走!”④“有事情就一次认真地办好,来来去去地搞了一次又一次,真磨人!”这些句子中动词的“AABB”式重叠都含有不庄重、随意、马虎的意思。

二.钟祥方言动词重叠的特点

(一)单音节动词重叠一般可以带宾语

1.“AA”式一般可以带宾语,如:

(1)你去看看那本小说,好看得很咧。

(2)今晚没事儿听听广播吧,别在这里瞎转悠。

例(1)中“那本小说”是“看看”的宾语;例(2)中,“广播”是“听听”的宾语。重叠后整个句子的语气变得更加和缓了。

2.“A哒一A”式一般也可以带宾语。例如:

(1)我今天想哒一想那件事情,发现其中有很多可疑之处。

(2)闲得没事儿,昨儿我背哒一背《故都的秋》。

“想哒一想”的宾语是“那件事情”,“背哒一背”的宾语是《故都的秋》。

3.“A一A”式的宾语全部中嵌。例如:

(1)我就是要试她一试,果然她说的话是假的。

(2)我打它一打,还真把那狗打醒了。

例(1)和(2)中“她”和“它”都中嵌于“A一A”式中

(二)双音节动词重叠带宾语的情况仅见于“ABAB”式中

1.“ABAB”式一般可以带宾语。例如:

(1)在喧闹的城市里生活久了,我们应该多去亲近亲近自然。

(2)今天我们开这个班会来讨论讨论几个同学的转正问题。

例(1)中“自然”是“亲近亲近”的宾语。例(2)中“几个同学的转正问题”是“讨论讨论”的宾语。

2.“AAB”式和“AABB”式一般不带宾语。

“AAB”式本身是一个动宾式双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本身已经带了宾语。“AABB”式一般也不带宾语。

(三)动词重叠可带助词性成分

“AA”式、“A(它他她)一A”式、“A一A”式子可以带助词“去”。例如:

(1)我到那里看看去,调查下情况。

(2)我们试她一试去,看看她的话是真还是假。

(3)不知道她的病好了没有,我们看一看去吧。

例(1)和例(2)中的“去”并不是趋向动词,而是表示一种试探的语气,并兼表动作还未发生,去掉后对原句的意思并无多大的影响。

(四)动词重叠前面可以有状语

1.动词重叠前面可以有介词充当状语。例如:

“AA”式:你为他读读那首诗歌吧!

“A哒一A”式:爷爷给小明看哒一看他年轻时候的照片。

“AA神”式:它向那边叫叫神的,那边的人也没有回应它。

“A(它他她)一A”式:你替她试一试这衣服,看小不小。

“ABAB”式:我们跟他商量商量,看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AAB”式:我向银行贷贷款,看能不能贷到。

“AABB”式:你跟他说说笑笑的,他还不乐意呢!

2.动词重叠前面可以有副词充当状语。例如:

“AA”式:你大略讲讲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A哒一A”式:我们全都想哒一想,决定今天不去秋游。

“AA神”式:妈妈这么辛苦地做好了饭,你居然还闹闹神的!

“A(它他她)一A”式:小明常常翻一翻那书就走了,从来不会买下来。

“ABAB”式:他果然拜访拜访了一下黄梅那位诗人。

“AAB”式:下午我常常散散步才会回家做饭。

“AABB”式:你越发说说笑笑的,他越发不会怕你。

(五)动词重叠后不带补语

赵新认为:如果动词后已有表示动作时量、动量、程度、趋向、处所、时间、结果等意义的语法成分―补语,则该动词不能重叠。毛修敬也指出:带有程度、可能、结果、趋向、数量等补语的动词不能重叠。动词重叠后面不能带补语,这种现象在钟祥方言中也是如此。

三.钟祥方言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

“语法意义存在于语素、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层级单位的关系之中,是从语言层级单位之中抽象出来的关系意义、结构意义和类的意义,而不是指单位本身的具体的实质意义。语法形式是指表现语法意义的一切语法手段的总和,它包括重音、异根法、重叠、虚词、语序等等。”(《徐思益语言学论文选》)也就是说语法意义是通过语法形式表现出来的意义,它是一种抽象的意义。钟祥方言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大致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表示动作短暂轻微。熙先生认为动词重叠表示时量短(教教我)、动量小(伸伸舌头)。在钟祥方言中,动词重叠也有表示动作短暂轻微的意思。如:“AA”式(看看、听听、说说、读读)、“ABAB”式(亲近亲近、玩弄玩弄、讨论讨论、拜访拜访)、“AAB”式(散散步、理理发、帮帮忙、洗洗澡)。动词重叠在具体的语境中使用可缓和句子语气,拉近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距离。

2.表示动作反复多次。动词重叠在普通话中可表示反复多次的意思,在钟祥方言中也有此种意思。如:“A哒一A”式(想哒一想、看哒一看、听哒一听、说哒一说)这个重叠形式表示“反复想、反复看、反复听、反复说……”又如:“AABB”式(摇摇摆摆、打打闹闹、上上下下、说说笑笑)此种重叠式表示“不停地摇摆、不停地打闹、不停地上下、不停地说笑……”也是表示行为的不断循环往复。

3.表示不庄重、不耐烦、责怪等贬低意义。动词重叠表示贬义在普通话中不多见,普通话中动词重叠一般是表中性或者褒扬意义,而钟祥方言中动词重叠大多表示贬低意义。“A哒一A”式、“AA神”式、“AABB”式这三种重叠形式一般表示贬义,带有不耐烦、责怪、不庄重等意思。如:“AA神”(你不要光在那里笑笑神,小心人家把你当成神经病。)这个句子里的“笑笑神”明显带有责怪的语气,说话人用“笑笑神”这一形式表达的是一种负面的贬低情绪。

4.表示试探意义。钟祥方言中动词重叠表示试探意义多见于“AA”式、“A(它他她)一A”式、“AAB”式。如:“AA”式(看看、听听、说说、读读)表示的是尝试地去做某件事情;“A(它他她)一A”式(试〈它他她〉一试、打〈它他她〉一打)表示的是尝试着去做某事,用以证明某一情况是否属实。“AAB“式(帮帮忙、贷贷款)表示的也是一种尝试的意义。

5.表示一种委婉的语气。普通话中动词重叠一般都可以表示委婉含蓄的意义,在方言中也是如此。常敬宇(1996)认为动词重叠后由于音节的延宕轻缓,因此有一种表示愿望、要求和商量的意味(千万来看看,提提意见)。在钟祥方言中,几乎所有的动词重叠都可以表示委婉的语气。即使是像“A哒一A”式、“AA神”式、“AABB”式这样表示不庄重、不耐烦、责怪等贬义的重叠式有时候也可以表示一种委婉的语气。如:“AA神”式(小明你要是整天不闹闹神,我还是挺喜欢你的!)就表达了一种委婉的责怪语气。

6.表示加强商量的语气。钟祥方言中动词重叠如果放在假设句中还可以表示一种商量的语气。如:“AA”式(我们要不一起去看看,查个明白。)、“A(它他她)一A”式(要不然我们打它一打,看能不能把它打醒。)、“ABAB”式(我们如果好好讨论讨论这个问题,应该可以找到个解决的办法。)、“AAB”式(要不然我们一起去散散步,免得你闷闷不乐的!)这些动词如果不重叠单独放在这些假设句中也可表示商量语气。用了重叠式后商量语气显然加强了,比不用重叠式语气更加强烈一些。

四.结语

本文主要论述了钟祥方言动词重叠的形式、特点及语法意义。钟祥方言动词重叠的形式主要有:“AA”式、“A哒一A”式、“AA神”式、“A(它他她)一A”式、“ABAB”式、“AAB”式和“AABB”式等七种。钟祥方言动词重叠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单音节动词重叠一般可带宾语。二、双音节动词重叠带宾语的情况仅见于“ABAB”式。三、动词重叠可带助词性成分。四、动词重叠前面可以有状语。五、动词重叠后不带补语。钟祥方言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一、表示动作短暂轻微。二、表示动作反复多次。三、表示不庄重、不耐烦、责怪等贬低意义。四、表示试探意义。五、表示一种委婉语气。六、表示加强商量的语气。

参考文献:

[1]赵新.动词重叠在使用中的制约因素[J].语言研究,1993,(2)

[2]毛修敬.动词重叠的语法性质、语法意义和造句功能[J].语言研究,1985,(2)

[3]于江.动词重叠研究概述.汉语学习,2001,(1).

[4]李人鉴.关于动词重叠[J].中国语文,1964,(4).

[5]李宇明.论词语重叠的意义[J].世界汉语教学,1996,(1).

[6]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7]谢新卫.浅谈动词重叠所表示的语法意义.语言与翻译(汉文),2002,(4).

[8]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M].商务印书馆,1979.

[9]邢福义 汪国胜.现代汉语.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0]邢福义.汉语语法三百问.商务印书馆,2002.

[11]朱景松.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J].中国语文,1998,(7).

[12]陈立民.论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J].中国语文,2005,(2) .

[13]闻鸣.湖北钟祥方言中的词缀“神”.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12).

带有近义词的成语篇(4)

关键词:词汇释义;近义词对比;反义词对比;汉语与学生母语的对比;对外汉语

中图分类号:H1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8-0233-02

把对比分析运用到第二语言教学中来,始于40年代美国的弗赖斯,他认为:“最有效的教材应该是以对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进行科学描述和仔细对比为基础。”Whorf、Lado等语言学家的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理论,极大推动了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汉外对比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尤其是预测汉语学习的难点与重点。本文打算把对比的方法用于对外汉语词汇释义。

本文所谈的词汇对比,不仅包括汉语与学生母语的词汇对比,还包括近义词对比、反义词对比。对外汉语词汇释义应善于在这三种词汇对比方法中解释词义。

一、在近义词对比中解释词义

汉语有大量的近义词,这是汉语丰富成熟的表现,但同时也给汉语教学带来难度,尤其是对外汉语教学。越往后学越会碰到更多的近义词,外国学生经常问的问题是:“老师,这两个词有什么区别?”为此,对外汉语教师首先要掌握近义词辨析一般思路,大致从三个方面去思考――

(一)词语的基本义,即理性意义的细微差别

1.词义的侧重点。例如“创造”和“制造” , 虽然都是“造”, 但“创造”出来的是以前没有过的, “制造”出来的是都是已有的。

2.语义的轻重。例如“失望”与“绝望”。

3.词义范围的大小。例如“生命”可指人、动植物及其他事物(艺术生命),“性命”只指人的生命。

4.词义的具体和抽象。例如,“书”是具体名词,“书籍”是抽象名词

(二)词语的色彩意义的细微差别

1.感彩。主观态度有褒贬,例如“后果”和“成果”。

2.语体色彩。例如“虽然”和“别看”;“医生/大夫”。

(三)词语的句法功能的细微差别

1.词性。例如“偶尔”是副词,只作状语;“偶然”是形容词,可以作状、定、补语。“大概”兼副词、形容词和名词;“大约”只是副词。

2.搭配对象。例如“旅行”是不及物动词;“游览”是及物动词可带宾语。“发扬”与“风格、作风”搭配,“发挥”与“作用、优势”搭配。

3.造句能力。例如虽都是副词,但“万万”多用于否定句,而“千万”就没有此限。

4.构词能力和构形能力。例如“重要”可与“性”组成“重要性”,而“主要”不能。“高兴”可以重叠为“高高兴兴”、“高兴高兴”,“愉快”不能。

还需要强调一点,郭志良指出:“对外汉语教学同义辨析对象的范围不仅大于同义词典词义辨析对象的范围,也大于汉语教学(指对中国学生的语文教学)词义辨析对象的范围。”孟祥英、赵新、李英、张博也都认为对外汉语近义词辨析对象范围应该扩大。中国人认为并不是近义词的,诸如“赶忙/赶着/赶去”、“继续/一直”、“这年/今年”、“合适/适合”、“报/报纸”“可不可以/能不能”、“一点/一下”、“和/而且”等等,在外国人看来都是近义词。如果两个词有某种相同的构词成分,或者词义诱发某种联想,都有可能诱发外国人形成所谓汉语“近义词”。

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必须善于在近义词的对比辨析中解释词义。首先,教师在备课前依据教学经验预测本课生词与以前学过的哪个词语会构成外国人思维中的汉语“近义词”。然后再考虑外国学生的汉语水平,怎样才能浅显易懂、简单实用地解释两个近义词的差异;词义辨析不必面面俱到,需抓住主要矛盾,简明扼要、触及关键地解释词义。教师的近义词对比解释能使外国学生在当堂课就会造句辨别使用,一般说,就基本达到教学目的了。

二、在反义词对比中解释词义

“在反义词对比中解释词义”指的是用已学的反义词的否定形式来解释生词的词义。例如,“活”就是没“死”;“斜”就是不“正”;“完整”就是没有“残缺”;“缺席”就是没“出席”等等,这样解释简单清楚,外国学生容易接受。

但必须强调一点,用反义词的否定形式来解释词义的办法仅限于两个意义上完全排斥的绝对反义词,有中间状态的相对反义词不可以这样来解释。例如“大”不能解释为就是不“小”,因为有不大不小的中间状态;“冷”不能解释为就是不“热”,因为有不冷不热的温和状态;“苦”不能解释为就是不“甜”,因为有不苦不甜的其他状态。

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利用一些对举的熟语以强化词语的相反相对。例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做使人落后。”“勤劳使人致富,懒惰让人贫穷。”“生当做人杰,死宜为鬼雄。”等等。由于这些熟语琅琅上口、印象鲜明,外国学生很容易在反义词的对举对比中明白词语的意义。

有些词汇在不同语境中与和它构成反义的词语不同。例如“骄傲”在某些语境中,它的反义词是“谦虚”,而在另外一些语境中,它的反义词是“自卑”。可以利用它的各种反义关系来分别义项,注释出它的意义。“骄傲”就是不“谦虚”而是自高自大;另一个语境义,“骄傲”就是不“自卑”而是自豪。因此,利用反义词可确定多义词的不同义项,有利于外国学生掌握汉语的一词多义。

三、在汉语与学生母语的词汇对比中解释词义

戴浩一认为:“每一个语言有不同的概念化。”受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历史的影响,概念结构因不同民族语言而不同,例如颜色词汉语分七段而英语分六段,就是概念结构、思维方式民族特殊性的表现。概念结构、思维方式的民族差异导致词汇系统的差异,除了科技术语、事物名称等少数单义词外,两种语言里很少有意义、色彩等都完全等同的词。例如“雪”与“snow”就不完全对应,因为英语的“snow”还有动词下雪的意思,而汉语“雪”只有名词的意思。正因为绝大多数词汇语义、语用都不完全对应,生词学习用直接翻译法是不可取的,必须在汉语与学生母语的词汇差异对比中解释生词的意义。

例如,美国学生造出“我家的小狗很胖”的病句,原因就在于英语中没有与汉语“肥”对应的词,只有一个既适用于人也适用于动物的通用词“fat”;而汉语通常不会用“肥”来形容人,也不会用“胖”来形容动物。

又如,英国学生造出“我和玛丽,和约翰,和露西都是英国人”的病句,原因就在于很显然是把“和”跟它的英语对应词“and”等同起来了,汉语的“和”在连接多个并列成分时一般只放在最后两个词语中间。

再如,韩国学生造出“如果你不听老师的意见,结果自己负责”的病句,原因就在于韩语中有“效果”、“结果”,但没有表示贬义的“后果”这个词。等等。

为此,对外汉语教师要加强汉外词汇的对比研究,善于简明扼要地指出汉语词汇与其对应的学生母语对应词的语义、语用差异,在汉语与学生母语的词汇对比中解释词义。

参考文献:

〔1〕Fries C C.Linguistics and Reading[M].New York: Holt,Rinehart and Winston, 1963.

〔2〕Whorf B. L. Language and Logic [A] . In John B. Carroll (ed). Language, Thought and Reality : Selected Writings of Ben jam in Lee Whorf [C].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The M IT Press, 1941.

〔3〕Lado, R. Linguistics a cross Cultures [M].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57.

〔4〕申东月,伏学凤.汉日辅音系统对比及汉语语音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2006(2).

〔5〕陈晨,李秋杨.汉泰语音对比研究与语音偏误标记分析[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7(4).

〔6〕郭志良.对外汉语教学中词义辨析的几个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1988(1).

〔7〕孟祥英.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97(3).

〔8〕赵新,李英.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同义词辨析[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1(2).

带有近义词的成语篇(5)

关键词: 三维框架 大学英语 词汇教学模式

词汇是语言“大厦”的基础,语言学家Wilkins指出,在语言交际中,没有语法,很多事情无法表达,没有词汇,什么事情都无法表达。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词汇学习存在着错误看法,认为词汇是语言学习中最简单的事情,词汇教学一直被忽视。

而在独立学院中,老师任务繁重,有90%以上的学校的大学英语教师每周课时10学时以上,多数学校的大学英语教师平均课时为16―20学时。相较公办院校,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教材教法的研究,教学中多以应试为目标,将词汇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上,词汇教学中要么只简单地介绍词在一定语境中的某一具体意义,忽视词汇的文化差异和其他语用原则。要么一股脑将词的所有常用含义一并讲解,致使学生抓不住重点,记忆负担加重。再加上独立学院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部分学生更是信心不足,厌学懒惰,自主学习意识不够,由此导致词汇量严重不足。他们在课外基本不看英语,即使看,时间也非常有限。因此,仅仅依靠每周4个课时的课堂教学(文科3课时),达到英语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词汇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要求掌握的词语是4200个,进一步要求掌握的是1300个)是不可能的。即使是英语基础较好的一些学生,也仅是把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作为大学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为了应付四、六级考试,学生主要靠机械记忆来掌握词汇,往往是只知大概,不知具体;只知认词,不知辨词;只知词义,不知使用,英语学习效果事倍功半。在词义学习中,不注重词汇原型意义的学习,脱离语境,过分依赖母语,影响了对词汇的准确理解和掌握,汉语式英语严重。不根据记忆规律及时复习、巩固记忆,词汇记得快、忘得也快,甚至会出现词汇量滑坡现象。而这些直接影响了听、说、读、写、译各项能力的平衡发展。

据此,我针对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基于心理、认知、记忆等词汇习得理论,探寻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新模式。有学者指出,词汇学习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即直接词汇教学(explicit teaching))和附带学习(incidental learning)。近年来,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学习者个人可操纵的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不少学者主张应加上独立策略发展(independent strategy development)这个途径,Oxford和Scarcellea(1994)指出,教给学生明确的词汇学习策略十分关键,这就是说语言学习者要有意识地使用和优化词汇习得策略来扩大外语词汇量。基于这一领域的新发展,A.Hunt & D.Beglar(1998)进一步发展了Coady(2001)及Hulstijin,Hollander& Greidanus(1996)的模式,提出应该将词汇学习的三种途径――直接词汇教学、附带学习和独立策略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词汇发展的三维框架。

本文拟结合教学实践,说明如何促进学生词汇学习的三维途径的发展以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就应该有意识地采取一些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通过这三维途径实现词汇的发展。

一、直接词汇教学

直接词汇教学指的是对词的语音、结构、意义和用法进行分析、讲解和操练,主要在教师的参与下进行。

我在进行词汇教学时,除了词汇的发音、拼写和意义,特别考虑到词汇学习的深层意义或一词多义现象。例如:sharp一词具有(刀具)尖利的(言语)苛刻的(行动)直截了当的(感觉)剧烈的(智力)敏捷的等多种含义。教授时帮助学生利用相关联想,帮助记忆保持。此外,英语词汇可以通过发音与拼写规律建立联系:比如讲解tear,我们可联想到hear,ear,bear,pear等。

另外,还可通过讲授近义词和反义词的联系帮助学生词汇的发展。如学right时,联想近义词correct,true,real,actual,genuine,accurate;学习反义词时,利用反义词进行对立联想,如:war和peace,flatter和insult,entire和partial等。

还有更重要的一个方法,即注重讲解构词法的联系。每次新生入学,我都会告诉学生构词法的规律,并发放词缀表。单词是由词素(词根、词缀)构成,而词素的数量有限。利用英语构词法建立记忆联系,可以加深对生词结构的理解,从而加强保持、增量的效果。

例如super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前缀,加在形容词和名词前表示“超级”的意思。supermarket(超级市场),superpower(超级大国),superstar(超级大明星),superman(超人)等。

在英语学习中,要迅速扩大词汇量,巩固已学的词汇,加深理解词义,善于运用词语,学习和了解英语的构词法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除上述方法外,还应特别注意形近词的联系。和中文一样,英语也有许多形近词。通常是相差一个字母,意义却完全不同,一不留心就会造成误解。在讲《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2》单词时,我故意将里面的单词stuff写成staff,有细心的学生发现了,但不知二者的区别,我就势讲解了二者截然不同的意义,学生在之后的听写中表现出印象深刻。

二、附带性学习

附带性学习是相对于学习者的刻意学习而言,学生在进行其他学习任务时(如阅读文章、听英文歌曲等),附带习得了单词(盖淑华,2003)。我认为学习者在阅读报纸、杂志时通常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来阅读,因此碰到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而单词不认识时通常都会想办法把它弄懂。我每一次听力课都会给同学们播放经典歌曲做听写。在给同学们听Westlife的“That’s Why You Go away”时,PPT上出现的歌词中有illusion一词和“feel lost”这个短语,由于学生对此首歌很感兴趣,我就引导他们根据上下文的歌词猜测意义,有的同学给出了正确的答案。正是经典的歌曲引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心,让他们想弄懂这些单词和短语的意思,生怕错过精彩的内容。这种方式习得的单词,印象一定会特别深刻,不易忘记。

在英语课堂上,我还通过不断地进行文化导入进行附带性学习,使学生对习得的单词能够正确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碰到一些文化差异较大的词语,如动物词、植物词、颜色词等时,应该通过纵横比较,让学生了解该词的文化内涵,真正掌握词语的用法。在英语国家中,人们对马比较熟悉,多喜欢用马来比拟生活中的事物,而中国人更倾向于用牛来作比方。如:“壮得像头牛”、“牛饮”、“牛不喝水强按头”等,而英语国家中人常说“as strong as a horse”,“to drink like a horse”,“You can take a horse to the river but you can not make it drink.”。

阅读是提高运用所学英语词汇能力的有效措施。学生通过阅读,不仅可以加大阅读量,还可增加词汇的重现率,从而达到降低遗忘的目的。同时也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情节联想词汇,既记住词义又掌握用法,基础词汇将会得到进一步加强。在这个阶段,教师应对学生接触的生词有选择性地处理,决定哪些词需要产出性技能训练,哪些词需要接受性技能训练,什么样的词汇知识对学生最有用,因为学生接触的词不是同等重要的。

三、独立策略学习

随着学习者的阅读能力的增强,依靠直接的词汇教学需逐渐过渡到主要依靠词汇的附带学习;同时,独立词汇策略也应开始有所发展。“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近年来,我国学术界也越来越关注学生可控制的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帮助学生掌握较合适的词汇学习策略似乎已成教师们的共识。根据盖淑华的研究,随着学生的词汇量的扩大,以及他们用目的语完成学习任务能力的提高,他们的词汇附带习得的量会更大,习得的保持力会更好。因此,在大学阶段,应向学生提供语言输入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大量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获得词汇的附带学习,把学生逐渐培养成为独立的语言学习者。

我曾向学生做过大量访谈。学生普遍表示花了很多时间来记忆单词,但是效果却很差。其实词汇的学习还要掌握策略。根据学生个体水平的差异,教师一方面可帮助学生制定短期和长期计划,帮助学生发展独立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尤其是掌握克服遗忘的策略,有的学习者今天学完生词,一周后再来复习,等于是重新学习,之前学的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了。心理学中著名的“艾宾洁斯曲线”研究证明,遗忘是先快后慢。在遗忘前巩固复习是有效记忆生词的重要环节,所以学习者在学习单词时要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

此外,学习者还可根据自身情况,采取循环记忆策略、联想记忆策略(构词法)、对比记忆策略(同义词和近义词进行对比记忆,同根词进行对比记忆,反义词进行对比记忆)、词汇卡片学习策略等不同的策略。

我认为,针对独立学院本科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师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附带学习和独立学习上;同时,对于这些学习者来说,直接的词汇教学总是有益的和必要的,词汇学习这三种途径是一个立体的三维模式,基础词汇的学习离不开附带学习和合适独立学习策略的支持,而学生们也难以仅仅通过有意义的听、说、读、写活动掌握庞大的词汇,我们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合理利用词汇发展的三维途径来实现词汇的增长,从而最终完成语言学习的目标。此外,在学生附带学习和独立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始终起到辅助作用。比如:在课堂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以进行阅读前的词汇指导,重点可放在激活学生有关词汇的已有知识,训练学生的词汇猜测能力。总之,教师应根据具体的课堂,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有所侧重。

参考文献:

[1]Wilkins,D.A.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London: Edward Arnold Ltd.,1974:118.

[2]陈辉.非英语专业的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策略[J].外语教学,2001,(6):46-50.

[3]王文宇.观念、策略与英语词汇记忆[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1):47-52.

[4]吴霞,王蔷.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词汇学习策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1):53-57.

带有近义词的成语篇(6)

中文发音:璀璨[cuǐ càn]

词语解释:璀璨主要是形容光彩夺目,非常绚丽的人或事物。

近义词:灿烂、耀眼、绚烂

用璀璨造句

1、你就是那璀璨的星星,点燃生命的曙光。

2、夜深了,苍茫的天穹布满了璀璨的星辰。

3、渝北这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重庆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4、香港、澳门和台湾,是我们中国的三颗璀璨明珠。

5、璀璨的流星滑落,我诚心许愿,愿我能够敞开闭锁的心扉

6、在皎洁的月光下,那颗蓝宝石星光璀璨的照耀光芒十分美丽。

7、你那璀璨的泪光,照耀着母亲的双眼。

8、最美的是冰珠串结在野樱桃枝上,红白相间,晶莹向日,觉得人间珍宝,无此璀璨。”

9、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10、今天我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我相信他会是我璀璨生命中的又一笔财富。

11、那满目玲珑璀璨的首饰、项链、光彩夺目令人大开眼界。

12、开平碉楼,是开平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13、在皎洁的月光下,那颗蓝宝石显璀璨地闪耀着。

14、这颗宝珠一闪一闪的,发出璀璨耀眼的光芒!

15、每颗星星都璀璨,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光芒。

16、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典文学璀璨夺目。

17、世界最美丽的地方,不仅美在山水,美在景观,更美在璀璨夺目的翡翠上

18、春天,广场上,潺潺涌流的水柱搭起一座舞台,璀璨的水烟花四面绽放。

用璀璨的近义词

灿烂:看着她那灿烂的笑容,我的心也豁然开朗了起来。

耀眼:早晨,那阳光向大地洒下,耀眼极了!

绚烂:夜色逐渐降临,绚烂的彩霞将整个天空渲染得金碧辉煌。

【扩展阅读:浅谈近义词的辨析、使用】

一、凡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就叫同义词。同义词意义完全相同,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互相替代,亦称等义词。有些词意义基本相同,但并不完全相等,应用上也不能任意互换,彼此间有一定的细微差别,属近义词。意义完全相反或相对的词叫反义词。

二、词语是词和语的合称,包括单词、词组及整个词汇。正确使用词语就要求掌握初中涉及的汉语词汇含义和正确使用的条件。主要涉及到近义词的区分,易混易错词语的正确选择,以及实词、虚词等各种词性的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选择。

三、词的感情: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指词语在反映客观事实时所传达出的态度和感情。包括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带有喜爱,赞许意味的词语叫褒义词;带有憎恶,贬斥意味的词语角贬义词;可以用在好的方面,也可以用在坏的方面,表达的是客观冷静的态度的词语叫中性词。

四、很多近义词所表示的意思看起来差不多,但实际所表达出来的意思却有一定的区别。比如:“安静”、“宁静”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它有一个由喧闹到安静下来的过程。而“宁静”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环境或心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宁静”是高于“安静”的一种情境,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而“安静”多指环境没有声音或吵闹。“安静”的使用范围要比“宁静”大一些。

带有近义词的成语篇(7)

关键词:忽悠;句法;语义;语用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1-0000-01

引言

这些年随着央视春晚和电视剧的热播,东北方言也红遍了大江南北,传播了独具特色的东北地域文化和人文文化。东北方言词“忽悠”在2002年春晚赵本山的小品《卖拐》中“一炮走红”,成为当下非常时髦的社会流行语。本文主要从句法、语义两方面对这一词语进行分析研究,并通过与近义词比较、语用等层面探求其流行原因。

一、句法分析

句法是研究句子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它们的排列顺序,是语法的一部分。句法分析是指找出句法结构中的句法成分、指明构成成分的词语类别和词、语句的整体类型或格式等,也就是对语法单位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语法单位的类型进行分析。

1.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通常由谓词性词语充当,作用是对主语进行叙述、描写或判断,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用作谓语中心语的动词、形容词等通常是句法结构和语义解释的核心。例如:(1)忽悠,纯属忽悠!(2)少拿“喝油漆”忽悠消费者;(3)傻小子,人家这是忽悠咱呢!

例(1)中,“忽悠”作了谓语,例(2)中,“忽悠”作谓语中心语,对主语进行叙述,能回答主语“怎么样”的问题,(3)中,“忽悠”作了谓语中心语,对主语进行判断,能回答主语“是什么”的问题。从中我们还可得知“忽悠”作谓语时,可以带宾语也可以不带宾语。

2.带主谓短语作宾语

主谓短语作宾语是指谓词性谓语句中由主谓短语充当其宾语。例如:(4)忽悠穷人买房子要厚道一点;(5)忽悠退休老干部买邮册;(6)你别忽悠网民网购。

例(4)(5)(6)中,“忽悠”都带了宾语,例(4)中主谓短语“穷人买房子”作了动词“忽悠”的宾语,例(5)中主谓短语“退休老干部买邮册”和例(6)中主谓短语“网民网购”都作了动词“忽悠”的宾语。

3.带补语

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与后面的补充成分,一般由谓词性词语充当,用来说明动作、行为的结果、状态、趋向、数量、时间、处所、可能性或者说明性状的程度。例如:(7)“伪大师”还能忽悠多久;(8)昨日,房产中介着实把刘阿姨忽悠了一把。(9)你可把我给忽悠惨了。

例(7)中,动词“忽悠”后带了时间补语,说明动作的久暂,例(8)中,“忽悠”带了数量补语,表示动作发生的次数,例(9)中,动词“忽悠”后带了程度补语,表示动作程度很高。

4.能够重叠

有些动作行为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暂、轻微。例如:(10)看过十面埋伏的朋友请进来再帮我忽悠忽悠。(11)小样儿,看我怎么忽悠忽悠你。(12)如果小王再忽悠忽悠,你就上当了。

例(10)(11)(12)中,“忽悠”像其他动词一样可以重叠,表示轻松的语气。

5.用于被动句中

被动句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例如:(13)别让影视剧“忽悠”了你的健康指数;(14)千万别被保尔森忽悠了;(15)老姐被亲弟弟忽悠走了六百万

例(13)(14)(15),“忽悠”用在被动句中,表示遭受“忽悠”义。

二、语义分析

语义分析是指出句中动词与有关联的名词语所指的事物之间的语义关系,即动作与施事、受事、与事、工具、时间、处所等关系以及指出其他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如领属、同位、方式等。

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也就是词义的区别特征。例如:(19)退休教师被忽悠;(20)女子冒充专家忽悠糖尿病人买假药;(21)被骗单位也忽悠。从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忽悠”有这样一些区别特征[+施事是人、物][+可用于被动句][+状语][+主谓短语][+欺骗、蒙人、骗子义][+中性色彩][+贬义色彩]。

三、流行原因

前面分析了“忽悠”在句法、语义上的特质,但“忽悠”作为一个方言词可以在普通话词汇中大红大紫,这就必须研究其流行的原因,我主要从与近义词的比较、语用层面进行分析。

(一)与近义词比较

在“忽悠”流行的现今意义中,我们不难发现有“欺骗、吹嘘、应付”之意,甚至成为自娱自乐的代名词。但是,“忽悠”又与“欺骗、吹嘘”有所不同,有它独特之处。

1.“忽悠”与“欺骗”

在日常使用中“忽悠”常常带有欺骗的意思,但是它有其不同的意味。例如:(22)一双好腿我能给他忽悠瘸了。这里的“忽悠”实际上是“欺骗”的意思,但比“欺骗”带有更生动的感官印象和嘲讽的意味。“忽悠”的特点在于,再动听的、贴心的言语下,对方显得特别诚恳,他那么尽心的为你着想,说的你傻乎乎的,脚找不着地,仿佛忽悠(晃动)在空中,然后你照着他的想法做了,往往还心存感激,待冷静下来,双脚踏地,你才发现自己被忽悠(欺骗)了。由此可见,欺骗更强调“骗”的结果,而“忽悠”更形象化了“骗”的过程。

2.“忽悠”与“撒谎”

“忽悠”是某些人的习惯或者性格,只要不害人,说说大话开开心,吹吹牛不上税倒也无伤大雅,你习惯了别太当一回事也就行了。而撒谎则是损人利己的卑劣品质,两者之间有模糊的地方又有清楚的分界线。

“忽悠”与“欺骗、撒谎”的异同用下表表示:

(二)语用层面

语用指语言使用的环境,对一个词语进行语用分析就是把它放在语言使用者和语言使用环境中进行分析,为的是了解语言意义和话语的结构在这些制约下的变化,从而发现其中的规律。观察“忽悠”在语言中的使用情况,有以下特色:

1.搭配灵活多样

一个词语可以在人们之间流行开来,并有可能进入普通话中,表明它有着独特的语法意义。

“忽悠”在句子中运用十分广泛,而且灵活,它是一个动词,具有一般动词的性质,可以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可以带宾语,带补语,可以受状语的修饰,可以重叠,这些我们在许多例子中可以看到。另外,它可以兼用为名词。这足以表明“忽悠”使用频率之高,适用范围之广。

2.效果鲜明生动 当今流行语的使用存在一种口语词语书面化的特点,有一些词语原本是口语中使用的,但随着它传播速度加快,使用面扩大,使它们变成了书面语。主席的那句“不折腾”曾经很吸引人们的眼球,有外国传媒甚至把“不折腾”直译为“bùzheteng”。

结语

东北方言词“忽悠”流行的原因有内在与外在两方面,特别是语义方面,但由于资料与知识掌握程度有限,在这里我只是做了小部分的探索,更深层次的因素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谢旭慧.新流行语“忽悠”[J].江西师范学院学报,2005(2).

[2] 杨丽娜.谈东北方言词“忽悠”的语法语义特征[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