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注塑试模工程师总结

注塑试模工程师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04-24 04:03:42

注塑试模工程师总结

注塑试模工程师总结篇(1)

关键词 精品课程;实践教学;PBL模式;塑料模具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3-0154-04

Research on Project-based Teaching of Fine-designed Course Plastic Injection Process and Mould based on PBL//Liang Xiong, Wu Xiaoyu, Peng Taijiang, Huang Guijian

Abstract Plastic Injection Process and Mould is a core specialized course for the student majoring in Machine Design,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The course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so that PBL teaching model is introduced in the teaching of Plastic Injection Process and Mould. Through the design of small-scale projects, students are instructed to achieve the following the eight teaching steps including mold core design, key components manufacture, finished machining, polishing, assembling, mould testing, mould modifying, mould injection and as a result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s improved.

Key words fine-designed course; practice teaching; PBL model; plastic mould

1 引言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精品课程在2009年被广东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精品课程予以资助建设,课程的开课对象是有志于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机械学科高年级本科生。该课程综合性、实践性非常强,通过设置小型模具全研发项目,指导学生分组完成模芯设计、关键零部件加工、精整、抛光、装配、试模、修模和注塑成型等8个教学环节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此,提出根据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模具工程师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2]。

传统的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课程期末总评成绩的取得主要有两种方式:试卷考试和课程设计。试卷考试只是对一些课程知识点的笔试,缺乏实践部分,而课程设计方式虽然被证明是一种相对较好的综合训练方式,但很多高校由于缺乏相应的实践教学硬件和软件环境,而最终也只囿于完成模具图纸的设计,没有或者很少涉及模具加工制造以后的实践教学环节。传统模具课程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较差,难以适应于现代模具企业的需要。更为严重的是,目前高校青年教师也是从这样的本科和研究生传统教育体系中逐步过来的,他们之中的许多人毕业之后又没有经过模具企业技术工作的磨练而直接走向模具教学一线,造成极其严重的木桶效应[3-5]。

目前国内有些高校已经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塑料模具实践教学内容中加入一些典型透明模具模型的拆装实验,这使得学生对一些典型的模具结构有了较为粗浅的认识,对于实践教学效果有一定的改善,但没有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对于模具制造工艺教学内容,有条件的高校虽然开设了模具型面的数控实践教学内容,但往往使用的是亚克力、ABS等硬塑性材料进行模芯的演示性加工,并没有涉及后续的精整、抛光、装配和注塑成型等实践性强的环节。

对于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这类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改变以往传统的教育思想,重新探索更加合理、完善的实践教学模式,让实践教学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基于这种理念,提出并且实施基于PBL模式的实践教学,要求学生以模具项目为中心,边干边学,完成模具设计、关键零件的加工、精整与抛光、装配和注塑成型教学实践环节。

2 基于PBL模式的实践教学

基于工程项目的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PBL)模式,是以学习/研究某种或多种学科的概念和原理为中心,在真实世界中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活动,并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问题的一种教学/学习模式[1,5-7]。

2.1 工程项目教学模式构成要素

基于工程项目的学习实践模式主要由内容、活动、情境、结果四大要素构成。

1)内容:学科的核心观念和原理。PBL模式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在现实生活和真实情境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复杂的、非预测性的、多学科知识交叉的问题。这种内容的定位体现了当今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价值取向,因为它使得师生集中精力,对学科知识核心概念和观点进行深度学习和研究。

2)活动:生动有效的学习策略。PBL模式的活动主要是指学生采用一定的技术工具和一定的研究方法对问题求解所采取的探究行动。通常开展这种活动的顺序是:①给学生一个非常具体的工程实践问题;②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各种途径搜寻资料,如实地调查研究、上网搜索、去工厂实地调研等;③对所掌握的工程知识和资料进行相应的处理、加工并生成一定的信息,从而找到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最优答案。

3)情境:特殊的学习环境。PBL模式注重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同时也支持学生的差异化学习。PBL模式中的情境作用定位主要表现在:①促进个人与个人之间以及个人和团体间的分工合作;②鼓励学生使用并掌握技术工具。

4)结果:丰富的学习成果。PBL实践模式强调促进学生掌握丰富的工程技能并将这些技能运用于终身学习中。其成果主要包括:①运用知识的技能和策略;②特定的技能、计划/部署、态度以及成功开展工作的信念。

2.2 PBL实践教学模式操作流程

PBL模式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项目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解决工程中的实际性问题。通常,其操作流程分为“拟定/选定项目—制定计划—活动探究—完成工程项目—成果交流—自我/活动评价”等6个步骤[2-3,5]。

教研组抛弃了传统教学只着重于模具结构设计的思路,改用基于PBL的实践型教学模式。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依据项目的进度来变换自身的角色,既可充当工程师进行模具结构的详细设计,又可以作为操作工完成模具关键零部件的加工,最后作为钳工完成模具的精整与抛光、装配、修模与试模。边干边学、实际动手,完成全过程实践训练。

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模式,需要仿真模具企业的运作模式,不但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规范完成塑件与模具的设计,还需按照进度将模具加工制造出来,并且最终进行注塑成型以获得合格的塑件成品。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实施起来不管是对学生或是教师,有相当的难度,一般来说模具成本较高。就单拿工作周期来考虑,一套中等复杂程度的注塑模具即使由具有相当经验的专业厂家来加工制造,其交货期也需要一个月左右。教研组全部按照模具企业的流程来组织实践教学是不太现实的,需要在模具结构和企业流程上大量简化,但简化原则是在有限的课时内,使得学生学会模具设计制造的基本知识和操作实践技能,课堂学时需大量压缩,同时还需占用学生一部分课外时间进行加工制造。以往以知识传递和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灵感受到压抑,所以也完全有必要进行压缩——仅有针对性地讲授最基本的内容,而其余相对次要的课程内容交由学生自学,同时在实践环节中互动解决,带着问题向课本、向技术资料、向他人学习,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

教研组将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的实践教学内容分解为6个部分,下面详细讨论其体系。

1)塑料制品。了解热塑性材料和热固性材料的共性规律,重点学习掌握常用塑料材质ABS、PC、PP、POM、PVC等的使用性能、注塑成型熔化温度和合理热变形温度范围。掌握塑料制品结构工艺性要点,重点学习分型面、脱模斜度、壁厚等基本设计参数。课后随即要求学生以两人组成一个项目小组,选择不同的小型塑件进行3D设计,各向尺寸不能超出事先规定的范围以配合定制模架的规格,常选用的塑件如塑料瓶盖、打火机机头、键盘按键和小扣件等。

2)模具基本结构。学板式和三板式模具基本结构、各零部件中英文名称和功能,教学项目限定为二板式模具,因此需要重点掌握。在掌握基本模具结构的基础上学习不同类型的模具,重点是讲解常见的斜导柱侧抽芯结构、斜推杆侧抽芯结构和高光无痕注塑模具;简要讲解带拆卸螺纹抽芯结构的模具、定模设有脱模机构的模具、带热流道系统的模具、叠层模具、双色模具和气体辅助成型模具等。为了配合实践教学,教研组自制一批不同类型结构的透明模具,这一教学过程结合透明模具模型拆装实验互动进行;浇注系统重点讲解常用的流道形式、Z形冷料穴和侧浇口,对于其他的形式只作一般性介绍。课下学生展开模芯毛坯的加工,每个项目小组各自进行动定模芯六面铣削加工(开坯料)以及紧固螺钉孔的预钻孔与攻丝,其中定模芯需要完成浇口套安装孔的钻削,而动模芯需要考虑课程项目设计塑件所需要安放顶针的数量和位置,完成顶针孔和拉料杆孔的钻削。

3)动定模芯结构设计。使用三维CAD软件互动进行,不同的软件工作思路基本一致,教研组所使用的是SolidWorks2003教育版软件,学生在计算机辅助设计类的课程中已学会该软件的基本使用功能,在本课程中学生需要重点掌握曲面操作功能,并且根据之前所设计的3D塑件设定其收缩率、动定模型腔曲面的抽取、缺口封闭、各曲面实体缝合成整张曲面实体等操作,最后通过曲面截切六面体模芯毛坯而分别得到动定模型腔,完成模芯3D设计。

4)模具材料和制造。讲授常用的模具材料,学生需掌握国内外常用的模具钢型号,简要了解动定模型的制造工艺编排,制造工艺的学习重点是数控加工和电火花加工。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针对各自项目的动定模芯特点,使用UG、MasterCAM等后处理软件生成G代码进行数控加工。

对于电火花加工则需要学生掌握电极设计基本方法和放电工作原理,由于电火花加工工时长,大多数项目小组应尽量避免后续出现电火花加工,个别项目小组出现较短工时的电火花是允许的,此时可以集中所有学生进行现场观摩学习。

5)表面精整与抛光、模具装配。采用现场互动教学,教师先示范,而后学生操作,这一过程时间较长,该阶段的学习主要在课后进行。大多数项目小组的模芯没有经过电火花放电加工,可先使用金刚石锉刀和纤维油石对其进行型面整形,然后用铜条加研磨膏研磨。如加工表面较粗糙,可先用W40钻石研磨膏进行研磨,接下来用竹片工具头或棉签加W28、W14、W7钻石研磨膏依牌号次序进行抛光,就可达到Ra0.06左右的粗糙度;如有必要,可再用木片工具头加W7、W3.5钻石研磨膏依牌号次序进行两次抛光即可达到Ra0.012等级。研磨时加少量煤油使研磨膏成浆糊状,抛光效果会更好。

更换研磨膏时,必须反复向学生强调,每次研磨完后,必须将工具清洗干净,不能残留有上次的研磨膏,铜条和竹片必须锉削干净,每级研磨膏需配有专用的木片或棉签,否则达不到预定的粗糙度而导致返工重做。

6)注塑机操作与注塑成型。项目进行到这一阶段,各项目小组之间的进展有较大的差距,以最早完成加工和模具装配的项目小组为例,进行注塑机操作与注塑成型的互动式现场教学。首次注塑出的塑件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出现缺陷,此时需授课教师有针对性地与学生讨论缺陷出现的原因和改进方案,之后学生会根据讨论结果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模,直至注塑出合格的塑件,后续的项目小组可由先前完成项目任务的学生进行指导而推进实践教学。

教学实践表明,在PBL模式指导下的教学实践对促进课程建设起到十分明显的作用。近年来培养的学生在三维软件使用、模具设计和加工制造方面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大大提升了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课程的实践教学质量。

3 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及成本预算

普通注塑模具加工难度大、成本高、交货周期长,成本动辄在数万元。而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课程总学时为60课时,如果按照每个项目组2名学生制作一套普遍模具,其工作量和成本是难以应付的,在技术水平也难以达到要求。为使得教学实践活动顺利开展,教研组专门购置并改造一台8吨直压式微型注塑机,可以成型9克以内的小型塑件。教研组自行研制一套二板式可快速更换模芯的通用型注塑模架,该套模架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一种通用注塑模架,专利批准号为ZL200710077046.3),其特征之一是在顶针固定板上开设有蜂巢式的数排密集细圆通孔,可根据不同的塑件产品非常方便地调整顶针数量和位置,对于规格尺寸相近的塑件更换动定模芯、胶位镶件、顶针和浇口套等零件后可共享同一规格模架。教研组根据上述专利加工5套同样尺寸规格的二板式微型模架,其尺寸比目前常用最小规格的龙记模架1515CI还小,其型号被命名为深圳大学通用注塑模架SZU-QMB-1010-CI,其动定模板已预先开框,可嵌入的动定模芯尺寸在60mm×60mm×25mm以内。

模芯采用普通的铝合金材料,铝合金材质可保证数千次的成型周期,可以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此外,铝合金切削性能好,加工速度快、重量轻,价格便宜,大约为30元/公斤。其他零件价格:浇口套约5元/只,细顶针约1元/支。所有的加工利用学校工程训练中心的设备,不计入成本。因此,每个项目小组的材料总成本能控制在百元以内,日常教学经费是完全承担得起的。

在选择和设计塑件时,应避免设计带有侧抽芯、镶件等较复杂结构的模具,解决办法就是对塑件的局部进行适当简化处理,这样做可以降低加工难度、缩短工时、降低成本。由于采用定制的二板式SZU-QMB-1010-CI型模架,其体积小、重量轻,项目组的两位学生可通过手工操作快速安全地完成模具安装和调试,最后进行注塑成型。虽然塑件和模具结构相对较为简单粗糙,但对于PBL实践教学而言,是一个综合、完整和富有成就感的实践过程,也很好解决了长期困扰教研组的实践教学难题。

4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基于塑料模具全研发过程的实践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的落后模式,在教学中,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了。教师需要根据每个项目小组工作进展的情况进行指导,出现共性问题时,可以集中所有学生进行讲解;出现个性化问题时,与项目组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并选出最优解决方案。在组织教学时,可适时结合最新技术参考资料来介绍本行业最新的技术进展,更为重点的是要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提高其动手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最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潜能。在全研发过程的实践教学模式刚开始实施时,学生有些不知所措,此时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启发,但是随着学习的展开和深入,以往所学的基础知识也得以加强巩固。例如,对于零件图上孔间距尺寸的标注,工程制图这门课上有不同的标注方案,学生以往觉得只要标注清楚即可,没有从加工方便性这个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现在由于要自己加工模具零件,加工过程需要在机床上使用打表定位,如果标注不恰当,就需要进行换算,极易出现差错,就需要重新改进图纸标注方法。从实践教学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反复有利于巩固学过的基础知识。又如,以往曾有过学生在沉头孔上攻丝,这充分说明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的不完善,与实际项目结合动手实操的机会太少。在模芯上加工不同规格的螺纹孔时需事前进行何种规格的预钻孔,这样简单而具体的问题都需要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得到训练。在指导学生完成项目时,教师要和学生形成良性互动,既不能操之过急,一味追求进度而忽视质量,又不能放手不管,任其自由发展,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和学生一起反复沟通。

本课程以课程设计作为学生取得成绩的方法,是基于PBL模式的全新考核方法。教研组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成绩评定机制,无期末理论考试,总成绩由学生的工程项目成绩(占40%)+模具实物成绩(占30%)+工程项目研究报告成绩(占30%)三部分构成。其中工程项目成绩在课程结束后,由项目小组学生的自评成绩与互评成绩构成,任课教师有一票否决权。模具实物成绩由模具加工、装配、精整与抛光、试模等几部分成绩构成,此部分成绩由实训教师来评定。工程项目研究报告成绩由任课教师根据每位学生的研究报告来评定。在项目中成绩表现突出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教研组教师的各类纵向或横向课题的研究梯队[1-2]。

项目完成后每组学生需要提交的资料包括:1)模具设计文件电子档(3D装配和零件);2)模具装配图纸和动定模芯零件图纸;3)动定模芯、浇口套、顶针和拉料杆;4)获得的合格塑件样品;5)试模问题报告;6)塑件质量检测报告。

5 结束语

基于PBL模式的实践教学不仅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树立了信心,真正掌握了实际工作方法,培养了浓厚的专业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此种实践教学模式中最根本的问题是要同时兼顾实战性和可操作性,实战性保证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学生能得到实实在在的训练,而可操作性则需保证项目能在规定的教学周期内以可以接受的成本较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两者不可偏废[6-7]。

参考文献

[1]梁雄,伍晓宇,黄桂坚.浅析工程项目型“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精品课实践教学模式[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11):88-90.

[2]伍晓宇,陈锦盛,程蓉,等.模具技术英语一本通[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65-199.

[3]揭安全,李云清,杨庆红,等.项目教学模式指导的“数据结构与算法”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08(22):21-23.

[4]汤大权,唐九阳,程启翔,等.《信息资源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32):41-42.

[5]游海,徐晓泉,钟志贤.培养创新精神 提高实践能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5.

注塑试模工程师总结篇(2)

关键词:塑料制品研发实训实验;设计;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6-0231-02

一、引言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出现了一些矛盾[1]。这种矛盾导致了一方面大学生的就业的严峻形势逐年加剧,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出现了“用工荒”的现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行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多年就业信息反馈,理工科专业的学生素质结构与社会需要不符。黑龙江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开设了“塑料制品研发实训”这一课程。

与传统实验教学相比,“塑料制品研发实训”属于一门创新型实验课程。传统实验教学习惯于把专业实验课附属于专业理论课,少量安排若干学时的教学实验。实验大多是观摩性、验证性实验[3]。学生仅仅是按照实验指导书中规定的几个实验项目,掌握一些简单操作,缺乏动手训练,更缺乏设计综合实验的能力。而创新实验则要求学生精心选题、科学设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无疑更能脱颖而出。

二、综合设计实验体系的构成

“塑料制品研发实训”是由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和创业教育学院协作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大四学生开设的一门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创业教育课程。“塑料制品研发实训”是理论直接指导实践的一门课程。理论部分讲授塑料制品研发基础,包括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聚物成型加工等课程;实验部分是由五个综合设计性实验组成,提高学生在塑料制品方面的综合能力和设计能力,使学生在专业领域内的创新实践方面得到实战性的训练。五个实验可成为一个单独的实验,且都有各自的作用和意义。它们之间环环相扣,相辅相成,成为有机的大型综合设计实验。

1.塑料制品配方设计及加工。以学生为主,教师适当参与,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及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运用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成型加工等理论知识并查阅相关文献,独立地设计出制备目标产品所需要的材料配方,制定出制备该材料的生产程序、工艺。这就与传统的验证型、演示型实验相比有了根本的不同。后者实验内容单调重复,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规定的方法和步骤去完成实验内容,验证课堂上的理论或定理等。这就使得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同学之间缺乏交流,教学效果非常地不理想[4]。前者吸收了传统实验教学的经验教训,抛开了实验指导书的束缚,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由于塑料配方的设计完全由自己完成,提高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感与存在感,使他们能够以一个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实验。塑料配方设计完全由学生完成并不代表他们可以随意设计,这是因为要设计出一个合理可行的方案,就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及大量的文献调研。设计的初步方案应先提交给教师审阅,结合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学生认真修改并确定最终实验方案。此外,学生还需要对注塑机的操作规程有一定的了解,熟悉并掌握挤出造粒的详细流程,这样才能将合理的塑料配方加工成制作制品的原料。

设计一个合理的配方,表面上看上去很简单,但其实包含了很多内在联系。学生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兼顾市场,使其具有可生产性。这就要求学生对市场有一个很好的调研,了解各种配料的市场价格,争取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出性能良好的制品。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思维和实验组织的能力,设计合理的塑料制品配方是一个从事塑料加工工作者必备的技能,通过实验掌握基本的塑料配方设计方面的相关知识,为以后的就业增加砝码。

2.塑料制品材料测试。学生设计的塑料配方制备出的粒料是否能够符合制品的性能要求,需要通过对其进行各种性能的测试,包括热机性能、力学性能测试,有条件的话也进行热分析,以确定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并选出最佳配方。这就需要学生了解塑料材料性能测试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塑料材料的测试标准并按照标准对材料进行测试。由于对不同塑料制品的功能和性能的要求不同,塑料制品配方也会有所不同。学生可根据材料测试的反馈信息进一步对设计好的塑料配方进行调整和修改,使其达到制品所需的性能要求。通过这个过程加强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对正确设计塑料制品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为将来的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3.模具转换及安装调试。塑料制品的生产和更新是以模具的制造和更新为前提,塑料制品质量的好坏、生产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塑料模具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因而模具人才成为当今制造行业紧缺的人才[5]。塑料制品模具设计是最重要的一门专业课。

大四学生设计具有市场销售价值的产品需要对市场进行考察,选择适合学校实验室制作的产品,锻炼市场调研能力。制备模具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是否合理是塑料制品成型能否成功的重要的一环,掌握AutoCAD等绘图软件尤为重要。大多数学生对于模具比较陌生的,只有熟练掌握制作模具的理论知识,然后多动手、多思考,才能轻松掌握晦涩难懂的模具结构知识,制作出合理的塑料制品模具[5]。此外,需将注射机材料测试模具拆下来,将新设计加工的制品模具安装调试合理后备用,这就要求熟悉注射机构造和拆装程序。做完实验后还需将使用后的制品模具拆下来,将原有的测试模具安装回去。

4.塑料制品加工。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塑料制品,催生了社会对塑料制品加工方面人才的需求,黑龙江大学就开设了高聚物成型加工、聚合物流变学、塑料制品研发实训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塑料制品加工工艺流程,并能够独立地操作注射机等成型仪器。学生在学校掌握了这些技能,就能胜任塑料制品加工方面的岗位,提高就业能力。

经过实验,学生已经设计出合理的塑料配方和模具,接下来对塑料制品进行加工,过程为:加料-塑化-注射-脱模。每个步骤都有特定的工艺参数,否则不可能顺利制得完美的塑料制品,温度过低,不利于塑化,熔融后粘度较大,流动成型困难,成型后制件容易出现熔接痕、表面无光泽和缺料;温度过高,易引起降解。加工的过程中,应独立自主地操作注射机,老师只起辅助作用。

5.塑料制品检测及实验方案评价。综合评价环节能挖掘学生学习潜力,锻炼他们的总结、归纳等综合能力以及表达能力[7]。教师与学生要实现良流;评价要做到客观、全面和具体,分析探讨问题的源头,促进全面发展。评价以正能量的肯定为主,使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均能有所收获,有所提升。

评价以提交综合实验报告的形式进行,综合实验报告要求整洁干净、图表清晰,报告内容包括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材料和设备、配方设计方案、实验程序、工艺、原始记录、材料表征、产品评价、数据处理和结果讨论,并根据目标产品的实现程度以及这个大型综合设计实验的每个分实验进行独立分析,并在独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具体实施办法为:教师对学生在配方设计、实验程序、工艺参数的合理性、设备结构拆装的熟练程度上,仪器装置基本操作、产品质量、数量、安全、卫生、科学态度、节约药品、爱护仪器、合作精神、实验报告等诸方面进行考察,并把这些作为评分的依据。再参考最终产品的评价结果,按百分制,打分成绩由预习情况(25%)、实验操作(35%)、实验报告(40%)三部分的总和评定。

三、结语

无论是塑料制品配方的设计还是塑制作与测试,都是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新与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塑料制品研发大型综合设计实验的开创使学生能够很好地与社会需求接轨,有效增加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沈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提升大学生就业适应力[J].中国教育报,2012,(2).

[2]李群英.地方本科院校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9).

[3]元泽怀.开放式设计性综合实验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1).

[4]韩雅静,原续波,李宝银,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平台实验室综合实验课程改革初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S1).

注塑试模工程师总结篇(3)

关键词:塑料模具;工学结合;中

一、中职学校模具专业模块式教学研究的背景

1.就业需求发展的需要

模具是塑料成型加工的一种重要的工艺装备,被称为原料及设备的“效益放大器”,又被称为“工业之母”。而塑料模具又是模具工业中的新秀,发展迅猛。为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企业需求,从事模具的人员也在急剧增加,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模具产业规模约占全国1/3左右,可模具工缺口仍然超过10万。

2.研究的意义、目的和内容

在中职学校中,《塑料模具设计》普遍被教师认为“绞尽脑汁”教学,学生“枯燥无味”学习的课程。追根溯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如下:首先,和其他课程相比,图形量大、复杂,因此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空间想象能力。其次,学生在校期间对模具知之甚少,对教材内容难以理解。最后,中职教学设备落后,无法满足学生需求。增加模具设备,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紧密联系企业生产,参加定岗实习与培训是发展职业教育关键所在。

二、开拓思路,改革学校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1.开好第一堂课,营造宽松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开好第一堂课,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起学生的愉悦情感,从而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增强其主体意识,这是以后顺利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关键,也是基础。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让学生从第一视角认识塑料件成型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生产实体与书本理论学习,使学生对塑料模具有了直观、形象的认识,从而获得主动参与学习的勇气,激发学习的兴趣。

2.改变教育观念,拓展学习视野

充分认识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实践、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意义。改变自己的角色,在研究性学习中,获取媒体等多种途径信息。教师需在教学中布置调研任务,培养学生收集、汇总、编辑资料的能力,拓展视野,让知识的获取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

调研学习,分析制件材料,通过实物,让知识贴近生活,对改变教育观念,促进学生学习视野甚为重要。

3.课堂教学小组化,实践教学企业化

在《塑料模具设计》教学中,引进企业生产管理,学生是设计人员,是一线生产工人,鼓励学生对设计的产品进行加工,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检测,使其脱离试卷考核制度,避免纸上谈兵。

4.教学模式多元化,评价体制多面化

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下,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层层解决问题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远离传统教学以考试成绩评定学生效果的评价方式。

通过企业对学校课程的调整,利用企业先进的生产设备,适当的安排企业生产一线员工进入课堂讲授,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能力。

三、勇于创新,改变企业对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认识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大力加强校企合作,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解决技能人才培养“瓶颈”的关键措施,也是发展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战略选择。

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上,转变企业态度,努力将已有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积极支持与主动参与。结合当地模具产业优势,由企业制订教学计划与授课内容,强化专业设置的产业背景与行业定位。

四、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优势

1.工学结合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促进

通过与企业的沟通及交流,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更加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及制订我们的教学计划与方案。

2.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学生深入模具车间实践锻炼之后,意志得到了磨炼,从寝室卫生、精神面貌到言行举止等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综合素质也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了解的模具专业知识技能也更全面。

3.有利于专业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教学期间模具企业派遣专家与教师在同一课堂同时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迫使教师更加注重项目教学及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以优化教学。

4.有利于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传统的“师徒结对”使到学校招聘的毕业生难以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而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开设课程进行集中培训。

《塑料模具设计》中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需要尝试使用各种新的授课方法和手段,启用新的评价模式,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立军.塑料模具设计[J].课程教学方法的深层次探讨,2010(05):180.

[2]李莹莹,彭琦.浅谈《塑料模具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5):62-64.

[3]吴海超.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04(10).

注塑试模工程师总结篇(4)

关键词:苏丹上阿特巴拉 塑性混凝土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TV331 文献标识码: A

1.工程概况

上阿特巴拉河大坝枢纽工程Burdana大坝主坝为粘土心墙坝,坝高51.3米,河床防渗墙起止桩号是CHB1+376~GHB1+532。工程量大约4000m2。根据勘探结果,河床地层划分为4层,主要是细砂层和中砾石层,少量淤砂层和砂岩。

2.塑性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对比国内外塑性混凝土规范,在国际规范上很多性能指标要求更严格,此塑性混凝土性能指标对比见表1。

表1 塑性混凝土性能指标对比表

2.1塑性混凝土的设计要求

2.1.1强度要求:塑性混凝土特点是低强高弹,本工程要求的塑性混凝土单轴抗压强度为1.0MPa,最大不超过1.5MPa,28天后典型的正割弹性模量E50 小于 300MPa。28 天后系列正割弹性模量E50小于200MPa。侧限压力200kN/m2。破坏应变≥3.5%,在三维的CD(固结排水) 测试中,侧限压力(σ3=200/400/600kN/m2)。在三轴压力室渗透性低于10-8m/s。

2.1.2施工要求:考虑到导管和拔管的要求,混凝土坍落度要在200-240mm。

2.1.3其它要求(技术条款)

要求塑性混凝土坍落度损失6小时后不低于160mm;

2.2 塑性混凝土原材料选用

2.2.1水泥

本工程选用巴基斯坦ThattaOPC42.5N水泥,强度富裕系数在1.1左右。各项技术指标满足DIN EN 197要求。

2.2.2膨润土

膨润土含量将主要影响现浇混凝土的稳定性和硬化塑性混凝土的可变形性。本工程选用印度Indian Muds&Chenicals生产的膨润土。主要检测指标是液塑限,细度等。经第三方Bureau Veritas检测结果完全合格。

2.2.3骨料

骨料采用当地Jebal Aklait石料场,经人工骨料生产系统破碎筛分所得砂石骨料。混凝土采用一级配,骨料最大粒径不超过16mm。砂子采用中砂,细度模数控制在2.8左右。

2.2.3外加剂

本工程选用江苏博特生产的SR(1)型缓凝剂,主要目的是为了延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

2.2.5.水:采用满足拌合用水要求的水。(满足BS EN1008要求)

3.配合比设计试配情况

水灰比对塑性混凝土(包括现浇和硬化混凝土)的性能都有很大影响。和易性应高,但必须避免现浇混凝土的泌浆及离析。一方面为了防止侵蚀,硬化的塑性混凝土应达到最小单轴强度;另一方面也不能超过最大限度,因为必须达到合同中“割线弹性模量”要求的变形。因此,水灰比的范围应在2.6到3.2之间。配合比试验分两步进行,先是进行塑性混凝土的强度试配,因为强度较低,对混凝土不能按常规的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方法来进行,膨润土提前24小时进行膨化处理,机械拌和,进行新拌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坍损试验,人工插捣成型,试模规格为Ф100×200,静置48小时后拆模,养护室水中静养到相应g期,在土工室的UCS试验机上进行试验。待满足强度试验后,重新拌制,进行三轴,渗透等试验。

塑性混凝土配合比表3-1

综合各方面试验结果比较,最终选择PC-B -06-R-1.5配合比作为施工配合比。

4.混凝土现场浇筑和质量控制

混凝土配合比先在拌和楼进行试拌试验,进行常规新拌混凝土检测。首先是膨润土的膨化准备,膨润土和水的比例为1:9,经过测试比重在1.06,且能满足泵送条件,因塑性混凝土用水量在420公斤,除去膨化需要的水量,实际用水量很小,所以必须控制好砂料的含水率,也避免实际的用水量超过配合比的用量。现场浇筑注意混凝土的上升高度,上升速度最好为15~25厘米/分钟。在混凝土浇筑前,应下降水下浇注管与底部接触,然后提高最多50厘米。启动(或第一次浇筑混凝土)应避免水下浇注管内的泥浆污染混凝土,在向导管中注混凝土时可先放入一个临时的塞子通过导管。启动后,混凝土导管的底座应一直保持在泥浆槽内新浇混凝土水平面以下3~4米。在混凝土浇筑期间,泥浆槽的膨润土泥浆水平面应一直保持在导水墙顶端边缘以下不低于0.5米处。塑性混凝土尽量保证连续浇筑,混凝土导管给料应分布应相等,保证槽内混凝土水平面一直保持水平,最高点与最低点差不于1米。同时随着混凝土在槽段面内上升,应及时用泵从槽中抽取膨润土泥浆。按规定对一序槽和二序槽进行取样试验,硬化混凝土试验内容交错进行。

5.现场试验结果

工程防渗墙共38个槽段,一序槽P1-P19,二序槽S1-S19,通过现场取样,进行了塑性混凝土坍落度、抗压强度、渗透系数、弹性模量,耐冲刷(针孔试验)等指标的试验。

5.1 坍落度、扩散度

按现场工程师要求,每车现场都进行坍落度检测,一般在20~22cm 之间,全部满足设计要求。

5.2抗压强度

为了保证试验结果可信,表面和底面应平行。因此需加盖一层薄硫层。柱状样品的表面和底面平整需使用精确的测量工具进行核查。无侧限抗压试验应为应变率约0.2%/min的应力-应变控制试验。随后在现场实验室进行的常规质控试验也应使用与实验室所用的相同比率。塑性混凝土抗压强度测定结果见图5.2

从试验结果看,最大值为1.3MPa,最小值为0.6 MPa,平均值0.75 MPa,满足设计要求。

5.3渗透试验结果

渗透试验应采用定水头法在柔性壁渗透仪(三轴室)内对样品(通常3组)进行,通过在排水线顶部底部使用约400千帕的反压确保三轴室内每一样品的饱和度。压力计范围应高于反压20-40千帕。饱和后,应通过将压力增加至500千帕,同时持续施加400千帕的反压从而对样品的压力巩固至持续有效的100千帕。巩固后,对样品进行试验,水力梯度i=100。渗透因数为20度时的因数。所取十组试样,渗透试验结果均在小于10-8。因为试验仪器有限,所做试验较多,故到后期试验试块超龄较多,但试验结果满足要求。

5.4三轴试验

三轴试验使用SY30-2型三轴渗透试验仪。按要求在各个围压条件下进行三轴试验。实验结果如下表

从结果看应变都大于设计的3.5%,E50弹模基本都在200以下,总体情况基本满足设计要求。

5.5冲刷试验(针孔)

所谓针孔是在直径150mm,高300mm的样品中心插入长度应为240mm左右其直径约为16mm的涂脂钢管。为了确保与水管紧密连接,针孔(60mm)剩余部分被钢管覆盖,该钢管预埋在露出圆柱样品外的现浇塑性混凝土内。塑性混凝土内制备针孔的钢管需在塑混凝土凝结后立即取出。淡水养护28天进行针孔试验时在4-5bar压力下进行冲蚀试验,每半小时测定失重率直至结果两小时恒定不变。在任何情况下,该试验最迟5小时后测定。试验结果显示抗冲刷良好。

6.结语

一、塑性混凝土在国内虽已得到广泛使用,但与国外相比,本工程所采用的塑性混凝土强度是国内塑性混凝土强度的1/2左右,强度低,弹模小,极限应变大,在低强低弹方面还可吸收国外工程的先进经验,改良后推广。

注塑试模工程师总结篇(5)

关键词:注射模设计 直观性 多媒体 实习制作 课题设计

注射模设计是模具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必修专业课。目前,大多数技校生学习专业课的积极性并不高,加之他们的学习基础并不扎实,因此在学习专业知识时难免会遇到困难;而专业课的知识又比较枯燥,不易掌握。上述原因造成学生在学习塑料模设计课程时遇到了较多困难,教师的教学也面临挑战与考验。那么,专业教师该如何上好这门课?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一些适合提高技校生学习特点、有助于提升塑料模设计课程学习效率的手段和方法。

一、利用直观形象的模具模型和教具

在学习塑料模设计的过程中,塑料的性能、模具的结构、模具的动作原理等知识都是非常复杂、抽象的。学生初学时,没有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很难想象分型面的类型、浇注系统的结构、推出机构的形式、侧向分型等这些抽象的结构和概念。如果能利用形象化的教具,如生活中的塑料制件,联系实际使用场所,对其性能进行分析、测试,便能使学生记住这些性能和特点,透彻地掌握这些概念。而利用模具模型这类直观的实例教具,教师手动操作,进行直观的引导,让学生观察开模、合模的操作,便能很好地让学生掌握模具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动作原理等。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不用费劲去想象,有利于他们缩短认识的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课堂。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视听感觉,满足学生全方位感知信息的需求,使教学生动活泼,使学生的认识深刻、记忆持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主观能动性。

在讲解注射模结构时,若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必然要利用自制的课件,绘制出典型的模具结构图,对注射模的动模部分、定模部分、浇注系统、推出机构、导向机构等各部分结构的特点、种类、设计点、数据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同时,还可以运用动画软件,播放模具的动作过程、塑件的生产过程等。在众多的知识点中,要重点讲解的是各部分结构的设计特点以及可能的设计方案。如果教师不运用多媒体技术,而用传统教学方法在黑板上画图,不仅耗时长、效率低,而且修改不便,难以呈现多种设计,这之中学生等待的时间过长,学习积极性很容易降低。

三、学生实习制作典型模具

大多数技校或者技师学院都拥有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等加工设备,而运用这批设备的方法也各有不同。有的学校重视指导学生操作设备,有的学校重视培养学生编程、绘图能力,有的学校重视培养学生的加工能力。而笔者认为,合理的使用模式应是不同的专业运用不同的培养方式,实现不同的培养目标的需要。模具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懂得如何操作机床,而且还要能加工出典型模具内的典型零件结构。而加工出一套典型的模具,既可以让学生掌握加工技能,又可以让学生在加工的过程中了解所加工零件的作用、特点、使用场合、热处理方法等综合知识;同时,还可以利用零件装配后的整套模具让学生深刻理解模具结构;学生实习制作的模具还能作为下一届学生的实体教具。可见,实习制作环节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和学习效果的提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指导学生进行塑料模课题设计

所谓课题设计,是指让学生分成小组,给每组学生提供不同的塑料制件,指导学生围绕制件进行分析探讨,寻找模具设计思路,为制件设计出一套适合生产的模具结构。对于教师来说,指导技校学生进行课题设计是一项挑战。但笔者的教学实践证明,通过提供较简单的制件、适当简化设计过程、主要围绕结构进行、采用引导式教学方法,也可以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学生此时不再是单纯地接受知识,而是自己投入了设计过程,必须主动去认识、掌握典型结构,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成就感。

注塑试模工程师总结篇(6)

关键词:实例研究 注塑模具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4-0192-01

在注塑模具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基于实例推理理论开展注塑模具的研究其实质是根据问题的描述情况,从实例问题库中找出与提出问题相似的实际案例,并通过对实际案例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参考,最终能够找到问题的解决对策。这种方法实际上就是人类在认知过程中进行的一种总结,与基于知识和规律的推力技术十分的相似。基于实例的注塑模具应用研究能够支持经验本身的描述和记忆,而且这种方法还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推广性,因此,在进行注塑工具研究和分析过程中,基于实例对注塑模具进行应用和分析,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这种既能够全面体现出设计专业的经验,同时又能对前人设计的经验进行借鉴,同时还能够有效的缩短设计和制造的时间,提高了注塑模具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一、基于实例推力的注塑模具结构设计的定义和管理

注塑模具的结构设计应该根据塑料制品的形状来进行设计,同时,还要对模具的工艺要求和生产企业的实际生产条件综合进行确定,所以,基于实例的注塑模具应用研究应该认为是基于塑料制品实例的设计模式进行研究和分析。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注塑模具设计要达到相应的要求。在研究过程中,本文主要抽取了以下几方面的信息,一种是材料,一种是模具的结构还有就是模具的尺寸、成型和工艺生产条件等几方面的信息,具体又可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细致划分:首先,材料信息。主要包括了塑料拍好的以及生产批量信息;其次,模具的结构形状以及尺寸信息。塑料制品外截面的形状,关于形状的要求主要模具外观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还是其他形状,然后再确定内截面的形状,并分侧轴心、螺纹、尺纹以及最大的外形尺寸等信息内容;最后,成型的工艺生产条件信息。主要确定好成型温度、压力、试件以及注射机型型号的信息等内容。

在进行管理过程中,框架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知识表达方式,是专家系统中一种十分独特的数据结构形式,其能够对对象和对象之间进行有效的描述,采用框架结构对实例信息进行表述,可以清楚的看到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能够具体的描绘出对框架中的内容。当确定了表达方式之后,实际案例的储存和提取的效率就成为研究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这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首先,解决实际储存问题应该采用是相应的方式对实例进行储存,其能够解决大量实例问题储存、提取以及实例数据库维护难和效率低的问题;其次,在研究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模具的结构建立相应的实例库,对各个实力库进行有效的划分,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实例库的检效率。

二、电流线圈架的模具设计及制造

塑料制品如图1所示,大批量生产,试进行塑件的成型工艺和模具设计,并选择模具的主要加工方法与工艺。

1.成型工艺规程的编制

首先,塑件的原材料分析;其次,塑件的结构和尺寸精度表面质量分析。1)结构分析。从零件图上分析,该零件总体形状为长方形,在宽度方向的一侧有两个高度为8.5mm,R5mm的两个凸耳,在两个高度为12mm、长、宽分别为17mm和13.5mm的凸台上,一个带有的凹槽(对称分布),另一个带有4.lmmXl.2 mm的凸台对称分布。因此,模具设计时必须设置侧向分型抽芯机构,该零件属于中等复杂程度。2),尺寸精度分析。该零件重要尺寸如: 12.10-0.12mm、 12.1+0.04+0.02mm、 15.1+0.14+0.02mm、 15.00-0.12mm等精度为3级(Sj1372~78),次重要尺寸如:13.5±0.1、170-0.2mm、10.5±0.1、140-0.2mm、等的尺寸精度为4~5级(Sj 1372~78)。由以上分析可见,该零件的尺寸精度中等偏上,对应的模具相关零件的尺寸加工可以保证。从塑件的壁厚上来看,壁厚最大处为1.3mm,最小处为0.95mm,壁厚差为0.35mm,较均匀,有利于零件的成型。3)表面质量分析。该零件的表面除要求没有缺陷、毛刺,内部不得有导电杂质外,没有特别的表面质量要求,故比较容易实现。综上分析可以看出,注射时在工艺参数控制得较好的情况下,零件的成型要求可以得到保证;最后,计算塑件的体积和质量。计算塑件的质量是为了选用注射机及确定型腔数

2.塑件注射工艺参数的确定

查找附录1和参考工厂实际应用的情况,增强聚丙烯的成型工艺参数可作如下选择:成型温度为230~290℃;注射压力为70~140MPa。必须说明的是,上述工艺参数在试模时可作适当调整。

结语

注塑模具结构设计不仅仅需要应用到设计专家的从业经验和专业知识结构,而且还要对以往成功的案例进行借鉴。运用基于案例的注塑模具的应用研究,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设计的效率,减少错误设计的发生,同时还能够节省很多成本。在研究过程中根据注塑模具机构设计的特殊性,提出了应用实例相结合的方法,真正提高了注塑模具设计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严志云,谢鹏程,丁玉梅,杨卫民. 注射成型典型缺陷形成的原因及解决措施[J]. 模具制造. 2010(03)

[2]李红莉,李云. 注射模具矩形型腔侧壁的刚度分析[J].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1)

[3]高占华,曹巨江.基于MoldFlow的塑料流动分析及应用[J].模具制造. 2010(02)

[4]费飞.手机后壳的注塑模具设计[J].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4) [7] 赵昌盛,朱邦全. 我国模具材料的应用发展[J]. 模具制造. 2014(11)

[5]文劲松,李军,麻向军,梁勇. CAD/CAE软件在注射模设计中的应用[J]. 模具技术. 2013(05)

注塑试模工程师总结篇(7)

关键词:模具设计;多媒体;教学内容;教学改革

模具设计是机械设计及制造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由于本课程的工程实践性强,导致学生很容易产生对这门课感到难学、抽象和乏味的印象。各高校都在寻求适应新形式下的提高培养人才质量的教学改革。本专业扩招后的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素质相对也有所下降。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如何克服上述困难,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结合实际教学活动,对模具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做了如下一些探索。

一、课堂理论教学环节的改进

1.结合行业实际需要,强化难点内容的教学

模具设计课程有24个学时,该课程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冲压模具,主要包括单工序模具、复合模具、级进模具的结构及设计,另一部分是塑料注塑模具,主要包括注塑模的工作零件部分,以及浇注系统、侧抽芯机构等。学生未来工作主要以结构设计为主,以教学大纲为依托,精选出教学大纲中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讲授。在冲压模具部分把侧重点放在复合模具和级进模具的结构及设计,而塑料模具部分把侧重点放在注塑模工作零件,以及脱模机构和侧抽芯机构的结构及设计。通过运用多种手段并结合例子对这些难点内容的强化教学,学生克服了畏难的情绪,对模具结构设计加深了印象。

2.加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

多媒体课件集图片、动画、音视频素材于一体,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教学效果突出。通过flas生动地表现模具结构、动作过程,学生与教师的思维能始终同步,准确深刻地掌握理论知识也就更加容易了。例如在介绍复合模具中的凸凹模概念时,利用三维动画把凸凹模在复合模具中的作用形象表达出来,让学生明白了原本抽象的概念,在课程内容中涉及到对模具结构有很强的三维空间想象力的方面,利用多媒体教学带来的效果非常突出。另外平时通过和学生多次沟通,不断补充和完善多媒体素材以适应教学需要,学生感到满意。

3.行业软件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三维软件技术在模具企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目前比较主流的软件有PRO-E,SolidWorks等。可以说今后学生从事模具这方面工作,应具备应用这些软件的能力。因此在教学环节中,结合一些教学实例,通过应用软件进行演示,形象地展示了模具的结构和动作过程等,学生快速理解了教学中的实例,而软件强大的功能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进一步的在课程的实践环节,要求学生亲自动手使用一款软件完成一些任务,学生在应用软件完成了预定的任务后感觉很好,这又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好专业理论知识的认识。

二、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改进

本课程中实践环节学时约占总学时的25%,实践内容包括模具模型的结构拆装,上机环节主要掌握软件的功能操作,这些独立的环节仅仅训练了学生的单项能力,学生缺乏对模具整体设计过程的认识,也没有促进学生对模具设计实践能力的认识。要克服存在的不足,就需要增加综合训练,最好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来实施,而这又需要一定的课时来保障。考虑到学生有一定的课外时间可以自由支配,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环节引入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项目而进行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在实际过程中,选用典型的、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目标,采用按每步的任务实施完成项目,把各独立的实践环节串成了一个整体,使学生对模具设计过程有了一个综合的认识和训练,最后根据项目完成情况对学生做出综合评价。

具体的方案是:教师提前准备好若干典型的题目,把整个班级分为5-6人一组的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1个题目,小组由组长负责,组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组织安排任务的实施方案。在选好题目后,学生要利用平时课余时间,经过分析制件的结构和功能,通过观摩和对比现有的模具模型结构,通过查资料等环节,小组讨论确定对应模具应采用的合理结构,再经过和教师沟通等环节的反复,最终完成模具结构图。在此基础上利用软件完成各零件的三维造型,以及模具结构的装配等。整个项目从开课后一直贯穿到课程结束,在项目进行中间按时跟踪学生的进度,及时与学生沟通,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为了能公平公正分析每位学生的各环节成绩,组员的成绩由自评、组评、教师随机抽查等几部分组成,这样学生解决一个任务就有一次成绩,学生的最终成绩是各任务成绩之和,而且这个实践环节成绩直接和学生本课程最后总成绩挂钩。这样处理的好处是学生会在一开始就重视实践环节的作用,在平时就下功夫学习,在不断的解决问题中学习知识,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课程考试成绩评价环节的改进

课改前的教学评价主要通过笔试考核书上的理论知识,老师为评价主体,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目前新的评价手段主要增加了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占比权重,提高实践环节分项成绩所占总成绩的比例到30%,使学生在一开始就重视实践环节的作用,促进了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的发展。平时成绩方面包含有平时作业、出勤情况 课堂提问和小测验等环节,这些成绩分别按照一定比例记入总成绩,这样利于促进学生树立“只有平时多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的理念,督促和鼓励学生在平时就养成良好的学风习惯。从实际效果看新的考核方式给出的成绩相对更加公平和合理。

四、改进后的效果与结论

以上介绍的课程改进已经在三届学生的教学中得到了实施,由于调动了大家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改善,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并和教师讨论来解决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等。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教学过程中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比如学生能力差异问题,学生个人兴趣偏好差异等),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提高。希望在后续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将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李奇,朱江峰.模具设计与制造(第2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