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营商环境调研报告

营商环境调研报告精品(七篇)

时间:2022-09-08 13:31:39

营商环境调研报告

营商环境调研报告篇(1)

一、我区营商环境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是全面动员部署,完善营商环境制度和工作措施。区人民政府召开了X年全体会议暨廉政工作会议,对全区作风建设,特别是优化为民服务与营商“两个环境”有关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制定印发了《关于全面落实全区作风建设年活动重点任务的工作安排》等一系列文件,对我区各部门、各单位加强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任务,以确保“两个环境”建设取得实效。

二是出台优惠政策,全面推动项目签约落地。

制定出台了《X区投资促进优惠政策》、《X区项目招商落地引荐人奖励办法》,进一步完善了《X区招商工作、争取资金、扶持服务企业培植税源收入任务考核办法》,确保优质项目在X区引得进、落得下、发展好。

三是开展专项整治,着力提高行政审批效能。

制定了《改进工作优化“两个环境”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针对进驻区政务服务大厅的X个部门,X个窗口开展为期X个月的专项整治活动,对窗口部门违反工作纪律的个人进行通报公示,并与进驻部门审批科长签订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承诺书》,通过制度约束,营造“两个环境”良好氛围。

对X项行政审批事项和X项公共服务事项进行了流程、要件、时限的再梳理,同时编制了《办事指南》和《制度汇编》手册,进一步方便办事企业和群众。逐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建立横向并联审批和纵向联动审批服务机制,充分利用“X自治区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督管理平台”,同时建设微信公共服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全面推行服务事项网上办理。

四是主动跟进服务,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着力加强项目审批服务工作,开辟服务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加快重点项目审批速度。积极主动服务企业,与上级审批部门沟通对接,了解政策最新信息;与企业主动联系,收集审批过程中需要市直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邀请市政务服务中心有关领导召开项目审批推进会,进行审批科长“面对面、一对一”答疑解惑。全力加快铝业园区项目审批异地受理点建设,目前大厅建设、管理制度、事项汇编等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拟于近期有关部门入驻铝业园区大厅。

二、我区营商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从办事企业和群众的需求看,我区营商环境建设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区人民政府在重视程度、政策帮助、资金支持等方面做的还不到位,例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奖励的落实及时性不强,人社、教育、科技、房管等部门在营商软环境工作上还需发力。

(二)政务服务质量不高。

区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在与企业的协调沟通方面做的还不够,企业在审批、建设、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不能及时帮助解决,政府及职能部门的服务理念及态度还需提高。企业项目落地、产业升级、新旧动能转换方面所需要的基础配套设施,例如水、电、气等基础保障方面,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细化的不具体、解决的力度不强,服务的方式、水平、质量、效率有待进一步增强,高效、便捷的政务办理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三)政务服务政策宣传不到位。

区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没有及时对当前有关营商建设相关的政策进行分析研究,也没有对国家及地区的优惠政策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在企业手续办理、项目引进落地、要素保障协调方面都存在服务不到位、政策不明确的问题。例如对我区的百年老店,自治区、市级的名优产品,非遗项目内容,商务、文化等部门没有在机场、火车站等公共场所积极广泛宣传,以提高我区传统优秀品牌在全市、自治区乃至全国的知名度。

(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力度不强。

并联审批和网上审批工作进展不平衡,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进展缓慢,虽然建立了网上和APP政务服务平台,但是功能不健全,只能查询办理程序,政务审批系统使用率低,没有真正实现网上审批。

(五)简政放权的程度不高。

有些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的审批事项,权限下放的不配套、不同步,各种审批“要件”、程序和环节仍显繁多,例如规划和国土等部门,每次企业审批不止跑一两趟,造成企业上下奔波。同时,审批和监管流程界限不明,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不到位,造成审批困难,影响了企业发展的积极性。

三、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我区营商环境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科学统筹安排。区人民政府要从我区发展的大局出发,进一步提高对营商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研究和分析营商环境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和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从清明的政治环境、有序的市场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大气的文化环境等方面,全方位的进行科学规划。要学习和借鉴一些经济发达城市的经验,加大我区营商环境建设力度,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我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提高服务水平,强化保障能力。

区人民政府及各职能部门要深入研究分析我区企业的现状,在提升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上下功夫,要抓住招商引资新项目与现有企业的需求重点,转变服务理念和态度,积极想办法解决我区企业发展遇到的瓶颈,通过定期协调上级部门,进行现场办公等措施,有针性地帮助企业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推进引进项目的快速落地和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要努力搭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企业对接的平台,帮助企业第一时间获取科技信息,引导企业引进先进技术、科研成果和优秀人才,在科技成果与经济发展有效融合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不断推动企业成功转型升级,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要加大城市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投入,特别是要解决好铝业园区水、电、气、道路等基础配套设施,健全完善商业综合体、职工公寓、文化体育、学校、医院、交通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切实提升营商公共服务能力,帮助企业及职工解决后顾之忧,让企业安心落户,让人才踏实创业。要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多样化需求,积极协调银行机构与税务部门,让企业纳税信用、纳税贡献转化为有价值的融资条件,获得银行资金的支持,为企业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三)理顺管理机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区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对我区营商环境有关的政策、制度、流程,进行全面的梳理,适应当前发展的形势要进行完善,不适应新形势的应予以修改或者废除。要在政策宣传方面加大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进行全方面的宣传,让企业和群众深入了解国家及地方的优惠政策、服务政策、审批政策等内容,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氛围。各职能部门间要充分发挥好各自的作用,加强沟通,推进信息、数据对接,形成工作合力,为企业的引进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服务综合效能。

区人民政府要对进驻政务服务大厅、社保大厅等综合政务服务中心的政府部门及职能进行认真梳理,确保把一般性审批事项在窗口直接办结,逐步实现入驻数量最多、办理事项最全、办理效率最高、办理质量最好的服务大厅,真正做到“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收费”的运行模式。要紧紧围绕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需求,推进网上大厅业务事项延伸服务,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电子化和网络化发展,对企业注册登记、资质认定、商标专利等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积极推行网上办理,最大程度提高行政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营商环境调研报告篇(2)

一、促进政府采购领域公平竞争,优化营商环境的主要举措。

(一)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依托德阳市政府采购市县一体化电子交易系统加速推进政府采购项目全流程电子化,通过接入采购人、机构、供应商、评审专家等各方相关主体,全面集成项目受理、采购文件编制、供应商报名,投标、开标、评标、中标(成交)结果公示、合同备案、电子归档等网上办理功能,投标人不用到现场,只需按时在任意地方登录网上开标大厅,即可全程参与开标,为企业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提供了便利。同时,全流程电子化极大提升了市场主体参与交易活动的高效性、便捷性,有效节约了交易成本,实现了政府采购“零次跑”服务。2020年1-9月,共上线运行全流程电子化项目30个,其中已完成24个,交易额约3750.60万元,节约资金约250.00万元。

(二)修改完善政府采购协议。为厘清采购人和集采机构各自权责,提高采购效率,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区中心根据实际进行源头治理,组织专人修改完善政府采购委托协议,经单位法律顾问审核通过后已执行。新版协议对采购人和采购中心法定权责明确划分,双方依照协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避免互相推诿、效率低下情况发生。同时,针对电子评审系统实施时间短、采购单位对系统操作不熟悉等情况,组织编制政府采购“温馨提示”,一次性告知各环节所需资料、要求和时间节点,让采购人明白“什么时候该我做什么”,切实提高集采机构的服务水平。

(三)全覆盖推进内部控制管理。对照政府采购法律、法规、规章及制度,结合单位实际,在政府采购活动各环节全面推进内部控制管理,重点加强对关键环节、关键岗位和重大风险事项进行内部控制管理。全面建立内部机构之间及相关业务、环节和岗位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机制。优化流程衔接,合理安排分工,提高政府采购绩效。目前,中心相继制定并执行《德阳市旌阳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内部控制制度》《德阳市旌阳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采购文件内审制度》《德阳市旌阳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作人员行为准则》等九个制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坚持政府采购公开透明原则。公开透明是衡量地方政府营商环境优劣的重要指标,区中心认真贯彻《政府采购信息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统一格式,主动公开。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外,主动向市场主体提供涉及政府采购的法律制度、采购要求、采购机会、救济机制等信息,将商业机会公开透明地给予所有潜在的供应商,做到计划、流程、结果、合同等信息按规范统一格式在指定媒体公开,扩大公众知情权的同时也提高了采购效率,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

二、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项目交易时间跨度较长,项目效益发挥缓慢。从提出项目概念开始,各方都希望项目尽快完成发挥效益,但实际上绝大多数项目完成采购的时间都晚于预期,时间常常浪费在多次更正信息和项目废标、流标方面。据统计,2020年1-9月,入场交易的项目共更正公告14次,废标、流标公告9次。个别项目因更正、废标和流标等原因拖延交易近两个月,这给采购各方带来极大不便,严重影响项目进度,也造成包括专家评审费、集采场地调配及工作人员的时间和精力等政府采购资源的浪费。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采购人依法采购的意识不高,前期市场调研不充分、不到位,所确定的采购需求不完善或具有一定的倾向性、排他性,不能形成投标供应商之间的充分竞争。

(二)硬件设施不到位。区中心目前仅有1间办公室,无开评标室、无专家等候区等必备设施设备和场地,场地预约、开评标组织均需市交易中心开评标室空闲后方可开展,不能按照计划自主进行,无形中增加了交易时长。

(三)部分项目存在“价高”问题。总体而言,自政府采购制度实施以来,政府采购为财政支出的节约是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但也存在部分项目“价高”的瑕疵。经统计,旌阳区2019年政府采购资金节约率为13.3%,绝大多数项目采购价格都低于市场价格,少数项目采购价格高于市场价格。旌阳区2020年1-9月,完成集中采购项目27个,其中预算节约率低于2%的项目有13个,占比48%,相关数据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采购价格未达预期,经分析,主要原因如下:

1.供应商之间暗中串标、采购人采购需求具有倾向性。

一方面,个别技术复杂或性质特殊、专业性较强的采购项目,部分供应商串通投标,哄抬投标价,政府采购活动流于形式。中标供应商将串标付出成本转嫁到投标报价上,使中标价增高。其次,采购人倾向性明显,实施采购时出现采购产品报备现象,失去了公平竞争,中标产品的价格任由投标供应商主宰。

2.比较政府采购价格与市场价格尺度不一,造成政府采购价格高于市场价格的假象。

比较应采用同一尺度,才能反映真实情况。一是时间尺度。政府采购产品的价格波动较大,特别是电子产品的价格瞬息万变。比较政府采购价格与市场价格时应放在同一时期进行,不能将几个月前采购的电子产品价格与当前该产品的市场价格相比较。二是质量尺度。政府采购的产品应是正品行货,而市场上的产品质量千差万别,行货水货混杂,行货与水货无可比性。三是服务尺度。多数产品的价格是与服务挂钩的,延长服务期限,会增加费用。一年质保的产品价格必然会比三年质保要求的价格低,没有售后服务的产品其市场价格必然会更低。

3.单次采购规模小也是采购价格高的原因之一。目前,各地政府采购规模总量很大,基本是由多个小项目累加形成的,未形成规模效应。

三、措施及建议

(一)采购人要树立依法采购意识,加强行为约束。严格履行采购人主体责任的法定职责,明白采购人在编制采购预算、制定采购需求、处理询问质疑、签订合同、履约验收等环节的主体地位,清楚上述权责不会因委托行为而转移至集采机构。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掌握相关产品的技术参数构成和主要指标。确定采购需求时,关键性指标确定以后,非关键性指标不宜过细,以免产生技术倾向(即倾向于某制造商的技术标准)。

(二)合理设定预算价,防止投标供应商哄抬标价。采购人在安排政府采购预算项目时,要精打细算,在满足工作需要的前提下可适当超前,但不能过于超前。采购人应按照政府采购需求论证的相关规定,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按照市场价格合理确定预算价,有效避免采购价格高于市场价格。

(三)遏制政府采购领域的围标串标行为,净化政府采购市场秩序。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存在个别供应商通过与采购人或是其他投标人进行串通获取非法利润的不法行为,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建议政府相关部门依法查处,严厉打击,形成震慑,净化政府采购市场秩序。

(四)扩大政府采购信息的面,让更多供应商参与竞争。参加投标的供应商越多,竞争越激烈越公平,采购价格就越低。严格坚持依法公开制度,及时公布中标、成交产品品牌、型号,数量、单价等信息,形成全社会舆论监督,铲除价格虚高土壤。

营商环境调研报告篇(3)

关键词:电子商务 会计理论 决策有用性 理论框架

一、引言

传统会计理论是在工业经济时代逐步建立健全起来的。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电子商务这种新兴的商业运作模式的出现,对传统会计理论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同时也要求我们对传统会计理论进行相应的创新,使会计理论与其所处的电子商务环境相吻合。电子商务是20世纪末新兴的一种商业运作模式。它是基于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广泛开展商务活动的方式。电子商务是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合作发展的最新成果。电子商务从大的方面来讲可分为广义电子商务和狭义电子商务。广义电子商务又称e-business,是指各行业各种业务的电子化、网络化,可称之为电子业务,包括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事务、电子教务、电子医务、电子教务、电子家务等。狭义的电子商务又称之为e-commerce。是指人们利用电子化手段进行以商品交换为中心内容的各种商务活动,可称之为电子交易。电子商务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局部到整体、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信息资源充分共享,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使用效率,降低了会计信息的搜寻、联络费用,突破了地域、时空的限制,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会计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了会计信息使用效率。会计信息的供给方也根据已达成的协议,源源不断地为需求者输送已掌握或拥有的会计信息资源,最大限度的披露其所要的会计信息,实现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信息资源的自由流动。电子商务会计充分利用现代化通讯工具,记录、计量、反映电子商务活动的实质,以及有关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日常业务处理、全部在网络上进行。最大范围实现书写电子化,降低资源消耗,会计信息传递可以利用E-Mail,FTP等网络功能实现资源的传递。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建立会计报告实时系统(RealTime ReportSystem),加速了财务处理的运行速度,读系统可以随时根据录入资料生成相应报表,实现会计信息实时跟踪,便于信息使用者及时得到及时的会计信息,为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电子商务会计中,可以节约以下方面的交易费用:(1)搜寻会计信息的费用。(2)节约了有关的人力,减轻了劳动强度。(3)存货实现了零存库,大大减少了库存费用,使得更多的资金应用于其他业务活动。(4)节约了能源、资源。包括商品流、信息流、资金流、人员流的耗费。

二、电子商务对传统会计理论的挑战

(一)对传统会计基本假设的冲击 (1)对传统会计主体的影响。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核算为之服务的特定组织,但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it主体界限越来越难以确定。而且,随着网络交易的随时性、不确定性,使得会计主体越发不易确认。如何正确客观反映出电子商务印发的“虚拟实体”的资产负债及财务状况,是未来会计必须解决的问题。(2)对传统持续经营的影响。持续经营定义为:除非存反面例证,否则就能够认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将无限地经营下去,即可以遇见的将来,企业不再濒临破产清算。但虚拟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打破联合公司的时间间隔,属于临时性结盟且分合迅速,随机遇获得而产生,随着它的消亡而解体的特点,决定了持续经营假设已不能适应。(3)对会计分期理论的影响。传统会计理论在基于持续经营的情况下,将企业经营年度划分成若干个会计期间,并将其作为编制财务报告,提供经营成果信息的时间范围。但这样一个划分方式会导致经济事实与会计反映结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会引起会计信息的失真。电子商务会计,可以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提供实时财务报告,而不必等到会计期间结束才能获得,可有效避免会计信息失真。另一方面,由于网络交易只是“虚拟交易”,交易一旦结束,则虚拟企业可能随时解散,这样,会计分期就没有实质性意义了。(4)对货币计量理论的影响。货币计量假设是会计人员所记录、分类、汇总报告的可以用货币来计量的经济信息。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延伸了货币计量的涵义:企业允许特定的供货商、主要顾客、银行、海关、税务部门等机构进入自己的互联网中的外部网络。在信息技术帮助下,用电子货币转账。电子货币的出现引发了货币革命与支付革命,使货币真正成为观念上的产物,强化了记账本位币唯一性的假设。

(二)对传统会计职能理论的冲击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发生新的职能变换。(1)会计的基本职能将向管理职能倾斜。在会计核算的工作可由INTERNET等网络完成时,信息处理就会高度自动化。因而会计的核算职能逐渐淡化,重心将向协调、管理、监督、决策等方面。基于INTERNT的企业流程重组已经开始凸现,企业管理软件平台的作用将会发挥巨大的能量。企业管理软件平台将成为企业MIS的新重心。(2)会计的信息管理职能日渐重要。信息可以帮助监控和管理企业生产、营销和销售,通过INTERNET技术,会计信息高度共享,会计人员要充分认识信息的重要性,全面快速收集各种相关信息,以利做出经济决策。经营企业就是经营未来,经营未来就是经营信息,只有网络化管理才能有效消除信息孤岛。(3)会计的协调职能将逐渐凸现。会计的协调职能,将会协调企业内部与外部各职能部门,共同处理相关业务,同时加强与现有顾客的关系,从而加强企业的运营效率。

(三)对传统会计核算理论产生了影响 (1)对会计处理方法产生了冲击。传统会计理论对于如何衡量知识资本,如何计量技术,如何列示知识产权,如何确定人才资源价值等无形资产时无任何表现。信息时代,知识在企业产品价值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地位,那么知识耗费就应计入产品成本或者予以资本化,正确计算产品价值中包含的知识产量,而不同于现行会计模式下将信息等耗费列作期间费用,同时要求损益表的内容和结构作响应的变更,如何采用适当的方法对“无实体公司”进行会计处理,以便能够精确、公允地计量收入、现金流量和实收资本,真实、准确地反映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并且对财务报告使用者最有意义的会计信息,是极具挑战性的任务。(2)对传统会计要素的影响。财务会计把会计要素划分为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两类要素。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信息加工速度越来越快,会计要素划分会更加细密,更有层次,以更加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资金运动状况。此外,Internet、e-Business的发展还会引起数字产品的计量、会计准则的变更等问题。(3)基于电子计算技术的核算方式改革。手工核算下,处理环节多、内容分散、许多流程重复、内部核算体系复杂、周期长。基于电子计算机的智能化核算方式,则可以对这些业务进行改良。先由电子计算机统一汇总核算,然后分解到各组成单位进行核算。在这方面需要建立相应的电子商务会计准则作指导。

(四)对传统会计计量方法的冲击信息经济时代,会计计量的重点要从财务资源转向知识资源,传统会计计量以金额表示历史数据为主,实物数据、差异分析的运用非常有限。而电子商务会计的引入,为各种会计计量的运用、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从时间方面看,对过去的核算、对现在的控制和对未来的预测等方法都将进一步完善和体系化。

(五)对传统财务报告理论的挑战 建立在Extranet和Internet基础上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使得实时对外提供财务报告成为可能,对传统财务报告模式带来了巨大挑战。(1)报告目标上。传统会计报告着重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反映管理人员经营责任的信息,电子商务环境下更侧重向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相关信息。(2)报告周期上。传统定期报告模式将被不受时空限制的实时报告所替代。(3)会计报告要素上。传统报告模式上划分为资产、负债、权益、费用、收入、利润等要素,已无法满足决策者有用性的要求。细分报告要素,以全方位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和事项的即时信息将是电子商务会计发展的趋势。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理论分析

(一)财务报告目标应当侧重于时性与决策有用性 传统的财务会计目标认为,财务报告应当提供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状况,在此基础上要更加注重对投资者、债权人、政府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经济决策相关信息的有效披露。在会计理论研究中,过去只注重财务报告真实性的问题,而对经济决策的有效性问题关注度不够。重要原因在于传统的财务报告目标仍然是基于会计核算与分析的需要,并不完全基于决策的现实需要。也因当时的网络、通讯技术水平,还达不到实时提供一切有关的财务信息。因此,在这种环境中,更多的只能是核算层面的基础财务数据而非经济决策的信息。电子商务环境下实时通讯从技术上成为可能,为实时提供财务数据提供了高效的数据传输平台。数据传输平台传输的不仅仅是简单的财务数据,而是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数据挖掘,从而形成一系列的可供信息使用者进行科学决策的高质量决策信息流。

(二)财务报告的内容与格式应当与信息需求相匹配

投资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就是要根据财务报告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做出是否应当投资的决策。基于投资者视角的财务报告,应当要求披露尽可能详细、规范的企业运行轨迹。要达到这样一个报告要求,其必须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即报告的内容要详细、披露格式要尽可能的规范与统一、最好具有可扩展性。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所有的财务报告首要的信息披露要求仍然是要求所披露的内容应当是真实、公允的。考虑到电子商务环境下,财务报告的信息使用者应当会大为增长,因为电子商务的创新商业模式为阅读财务报告提供了一个高效、快捷的获取通道。获取财务报告的便捷,实际上又为财务报告的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差异会比传统环境下的信息需求要大,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对于相同的事项会有不同的期望用途,这就要求财务报告提供的内容要更加符合信息使用者的个性需求。需求的多样化,并不意味这报告格式的多样化;相反,需求多样化的背景下,更加要求报告的内容详细化、格式的规范化与统一化。财务报告的统一化,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现实价值。无论何种信息需求,都有一个共性特征:编制标准一致,不同企业、期间具备可比性。在这样一个背景条件约束下,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财务报告内容上要明细化,格式上要规范、统一,要形成基于XBRL的可扩展商业语言报告体系,真正成为信息决策的首要依据,帮助投资人做出科学的决策依据。

(三)应当更加注重非财务指标的量化与分析 非财务指标是对财务指标的一个补充说明,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比财务指标更能说明相关问题。传统财务会计理论认为,非财务指标仅仅作为信息披露的辅助指标,不能进行量化说明,因此与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基本是不相关的。实际上,非财务指标是可以进行量化的,只不过传统财务会计受到当时条件的约束,尚不能对非财务指标进行分拆、形成具体的数值指标,从而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电子商务环境下,电子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非财务指标的量化,提供了技术支撑。在数据挖掘与整合技术的引导下,从非财务指标中分析指标与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非财务指标与财务指标之间的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将非财务指标转换成相应的数值模型,并且赋予一定的数据区间。对于非财务指标的数值化,应当要明确的是,非财务指标应当首先转化成相应的选择变量,并对变量定型与赋值。只有进行相应的变量选取和进行恰当的赋值,才能将非财务指标顺利转化成财务指标,进行相应的决策分析。非财务指标的数值化,将会有助于信息使用者更加全面地了解企业运营的更多信息细节,从多层次、多维度考察企业的运行质量,结合财务指标对一个企业的实际运行状态,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进而做出相应的经济决策行为。指标量化后的关键问题在于非财务指标的评价标准的构建,这是进行非财务指标分析的核心所在。构建有效的非财务指标的评价标准体系,将是一个富有意义的研究课题,也是会计理论创新与突破的一个重要领域。

(四)改进以公允价值为核心的资产计价模式 资产作为企业运营的核心组成部分,在企业经济运行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功效。资产价值能否得到公允、可靠地计量,成为会计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的会计理论认为,资产计价模式应当基于历史成本/名义货币,这是资产计价的最原始模式也是大多数会计准则的首选计量模式。后来随着通货膨胀的影响,这种方法逐渐被现值/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重置成本,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可变现净值/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重置价值/名义货币、现值/名义货币、可变现净值/名义货币等计量模式所代替。上述几种计量模式,都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历史成本/名义货币的缺陷,应当说是一个重要的改进,各自具有相对的优越性,但是又不可避免地存在本身无法克服的内在缺陷。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一个最理想的资产计价模式。公允价值计价模式,能够反映资产未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能力,是未来收益折现到现在的价值,能够真实反映资产内在的获利和价值增值能力。目前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并不是非常合理的计价模式,关键问题主要在于公允价值的确定问题,根本在于构建一个良好的公允价值估值模型与有效的市场报价系统。有效市场报价系统的建设,是公允价值资产计价模式的核心,使得公允价值能够基于市场报价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报价调整,同时结合公允价值估值模型,将市场报价系统中的市场交易价格根据一定的数学模型,调整为与资产内涵价值相吻合的公允价值。电子商务环境,为数学模型的构建和有效市场报价系统,提供了强有力的交易平台支撑。因此,在电子商务的交易市场环境中,应当要强化电子报价系统的应用,优化公允价值的市场估值模型,为公允价值资产计价模型提供一个良好的运行平台。

四、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理论框架

(一)电子商务会计理论框架指导思想会计理论是从会计实务中提炼出来的经验总结,是会计实务发展的基础。创新会计理论体系,应当要首先明确会计理论创新理论框架的指导思想。针对电子商务的特殊商业环境,创新的会计理论框架指导思想应当确定为:

坚持和完善决策有用观的财务报告目标,明确财务概念结构,制定原则导向的会计准则,优化以公允价值为核心的资产计价模式,创新财务报告内容与格式,为信息使用者提供高标准、规范、统一的会计信息,为经济决策提供科学、有用的决策依据。这就是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理论创新体系的指导思想,作为理论创新框架的一个战略指导思想,统筹会计理论创新的发展方向。

(二)电子商务会计理论框架核心组成要素 传统会计理论体系包括会计学科体系、会计思想史、会计研究方法、财务会计概念结构、会计准则制定、资产计价理论、收益计量理论、契约关系与管理层会计行为、有效资本市场等。从一定程度上而言,创新的会计理论体系总体上并没有实质上改变这些研究内容,但是基于客观环境的变化,需要从一下几个要素加以创新,从而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1)会计理论学科体系。传统会计学科体系主要由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学科分支所构成,各学科分支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学科的体系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尤其是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程度会大大加强。信息化的程度会相应地提高,在会计学科发展体系中的地位会越来越重要,也将形成相应的边缘学科体系,诸如信息系统资源会计与财务、信息整合财务、网络会计与财务、信息会计与财务、电子会计与财务控制系统等等,都将会形成相应的会计新兴学科体系,丰富了会计理论研究的内容。电子商务创新商业模式,为会计理论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环境的发展,推动了会计理论研究的步伐,同时将会极大地促进会计学科的快速发展。应当说明的是,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理论学科体系,不仅仅涉及到传统会计学的学科门类,更多地是将会引入边缘学科的研究内容,从多视角、多维度研究会计与财务问题,将经济生活中与会计相关的问题转化为相关会计与财务问题,为问题的处理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案,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2)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会计理论的研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方法,在会计理论研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与创新,与会计理论的发展同步。观察会计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明显看出各阶段会计理论发展主要以研究方法的创新为重要标志。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从最初的以大量现象观察概括出总体特征的归纳法,到以逻辑推演的演绎法,再到以道德标准为核心的伦理法,以社会责任为约束的社会学法,以经济后果为考量的经济学法,后来又发展到以经济事项为切入点的事项法。上述的这些方法仍然以“假定”为限定性条件,围绕禀赋和目标函数,进行规范会计研究。但由于规范会计研究,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缺陷,是其受目标函数严格约束,因此规范会计研究的相关研究要收到规范会计研究的目标和目标函数的限制。在大量的经济学研究中,已经有相关研究证明,“经济效率”评价缺乏一个科学的评价标准,同时“财富的公平分配”这只是理论研究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微观经济现实中很难达成。而这一点恰恰与会计理论研究的相抵触,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规范性会计理论的研究。对于“财富的公平分配”很难得到事实证据来论证,其更大程度上是一个价值判断,正是因为这是一个价值,所以它很难提供驳斥规范研究中的效率问题,很难得到事实证据的支撑。对规范会计目标的解放,由此为实证会计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实证会计研究方法是目前主流的研究方法,契合了目前的实际需要,通过实证法,发现有趣的会计现象,对其进行描述,借助一定的理论分析框架,解释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做出富有意义的预测。电子商务环境下,电子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为其他研究方法提供了技术基础,例如电子数据实验法、数据挖掘与深度分析法、数据实时统计与分析法、数据对比法、网络数据库实验法等新的研究方法会逐步引入到会计理论研究中,为会计理论研究提供更有效的研究手段,得出更多有意义的研究结论,丰富会计理论研究框架。(3)会计理论研究内容。传统的会计理论研究主要从研究方法、资产计价模式、收益理论、资本市场与会计盈余、契约与管理层会计行为、成本控制与管理等方面,展开相应的研究。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新技术的应用,以及管理理念的变革,都会对会计理论的研究内容产生重要影响。电子商务着一种创新的商业模式,就为会计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兴的交易模式,其中就涉及到较多的研究方法、研究内涵的问题。就研究内容而言,创新的会计理论体系应当要体现新环境下的制度安排特征,将时展的背景立于一个较高的研究视角。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理论体系,既要紧密结合会计理论的发展方向与趋势,又要结合电子商务环境这一特殊的市场交易模式。考虑到两方面的因素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理论体系,应当从一下几个方面加以研究:信息网络整合背景下的会计研究方法的创新、基于公允价值核心的资产计价模式研究、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公允价值估值模型研究、新兴创新商业模式中的会计与问题研究、新兴资本市场中的电子市场报价系统、实时财务报告系统改进问题研究、信息整合路径下的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电子商务环境模式下的管理层会计行为研究、信息网络环境下的管理层激励问题研究、信息文化与公司治理问题研究等,这些问题都是与经济生活密切相关。会计理论研究的目标,就是要将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会计与财务问题,用相应的会计理论把内在逻辑理清楚,为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解决方案。外在环境的变化,需要会计理论适时做出更新,理论研究要与实务发展与时俱进,上述研究内容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对于完善相关理论和提供解决方案是有重要现实意义,相关的研究应当围绕上述研究方向展开,开展相应的课题研究。

(三)电子商务环境会计理论框架运行逻辑 传统的会计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是将会计理论的概念结构作为会计理论的一个研究核心和起点,统领会计理论体系的其他各个方面。由会计理论的概念结构引申出会计研究方法、收益计量理论、资本市场与盈余管理、契约与管理层会计行为等相应的研究内容,各研究内容之间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内在逻辑一致的研究框架。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理论研究的外在客观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相应的会计理论研究的内容和逻辑主线也相应地需要做出调整。创新的会计理论体系,以财务报告目标的变革为逻辑起点,勾勒出以管理层会计行为约束机制设计的公司治理模式为核心、会计研究方法为支撑、以收益计量理论为发展的综合研究框架,完善新兴资本市场中的会计理论研究,为实务处理提供决策路径。

(四)电子商务环境会计理论支撑系统 会计理论作为一个完整的框架体系,其整体功能的发挥需要依托于整体系统的有效运行。整体功能运行的关键在于,各子系统均按系统目标有序运行,并且有一个有效的支撑系统提供保障。要使创新会计理论体系需要从会计理论研究总体目标、研究重点、研究成果评价、信息系统技术发展方面加以考虑:(1)总体研究目标。如果会计理论研究的总体研究目标没有转变到创新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目标上来,则创新会计理论体系的发展就是没有任何意义。创新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目标就是依托实时的数据分析系统,挖掘信息数据为信息使用者提供高质量、深层次的会计信息,使其做出科学、有效的经济决

营商环境调研报告篇(4)

在电力市场中,电力企业应该根据营销部门的要求组织专门的信息流,这就也是电力营销信息系统。笔者给出了一个系统的定义电力市场营销信息系统是由人、计算机和计算机程序组成,为电力市场营销决策者收集、挑选、分析、评估和分配需要的、及时的和准确的市场营销信息的系统。为了确保电力市场营销系统中分析、计划、执行、控制的职能能够有效的实施,电力营销部门必须广泛搜集和开发电力市场营销的信息。该系统主要为营销部门搜集和评估市场信息,将有价值的信息及时分配给电力市场营销部门,大部分信息来源于四个方面,即营销决策分析、营销调研、电力企业的内部报告以及搜集的营销情报。所以,电力市场营销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四个子系统。

2内部报告系统

电力企业的内部报告系统中最主要是内部会计系统和成本核算系统,提供的信息来源于企业内部,同时辅以销售报告系统,将电费收缴及拖欠、系统容量、现金流量、电力销售等情况的集中体现。电力市场营销管理者将以上信息进行系统的分析,经过总结找出市场营销中产生的新的问题和机遇,然后将实际绩效比照着预测目标,找出其中的差异,然后制定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用电合同一电费收缴”循环是内部报告系统的核心。针对“业扩、报、装”和计量、抄收之间存在的问题,电力市场营销部门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分类,并针对问题涉及的部门(包括生产、管理、运营、维护四个部门)做好分送和传达工作。营销报告系统搜集的生产和经营方面的信息必须是准确、全面的,并及时传送至电力企业即电业局、电力局或公司)经理(局长或董事长),以把握准确的时机,从规划、建设、改造、发展以及设备的维修与更新等方面做好电网电源工作,认真落实企业市场导向生产的方针政策,从而在市场竞争中使企业保证绝对的优势。同时,内部报告系统也是电力市场营销部门常用的基本信息系统。用于电价、用电量、用电合同、电费收缴情况、负荷发展整体趋势等体现了该系统的工作内容。电力营销部门通以上述信息,可总结在电力市场竞争中存在于企业内部的问题,同时也能发现推动企业发展的市场机遇。

3营销情报系统

电力企业内部报告系统的工作内容是搜集管理部门所需的结果数据,而市场营销情报系统的工作则是搜集管理部门所需的正在发生的与外部环境变化相关的数据,管理者可从中总结出这一阶段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发现企业未来的发展机遇。因此,笔者得出了该系统的定义:电力市场营销情系统是使电力企业的管理者获得日常的、与电力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和发展相关的、合理的信息的一整套程序系统和来源。电力市场营销部门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获取外部营销情报:(1)无方向(目的)的观察法。该方法不存在既定的目标,只是通过和外界的交流,将有价值的信息收集起来。②有条件的观察法。该方法不是主动获取营销情报,但从某种角度而言,还是在一定范围内有针对性的作接触信息资源。③非正式收集法。该方法是以某些内容为目标或是为了搜集某些特定的信息,而进行的一种无组织的、局限性的活动。④正式收集法。该方法是为了获取特定信息而进行的一种经过缜密思考的活动——一般都是预先制定与活动有关的程序或计划,采取审慎严密的行动,以获取某些特定的信息。在电力企业中,往往是营销部主任或经理白行搜集营销情报,他们采取的方式主要包括:与电力用户(特别是大客户)、电力供应商(发电企业、电力公司和供电局)、分销商及其他人员进行交流;与电力企业内部各部门经理和成员之间进行交流:或是从相关报告、文献、报刊和书籍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但这种途径一般都具有偶然性,极有可能因为未及时把握某些有价值的信息而失去一次市市场发展的机遇。电力市场营销决策要求必须采取灵活的方式科学决策,这主要取决于电力市场营销情报的数量及质量,进而会对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产生不利影响。而一个成功的电力企业,则可以通过有力的举措,从质量、数量上谢一步改进市场营销情报。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鼓励、训练营销人员努力挖掘新的情况。电力市场营销人员相当于电力企业的眼和耳,由他们提供的信息一般都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但这些人员由于日常工作比较繁忙,无法及时汇报工作进度,或者在汇报时丢落重要的信息。所以,电力企业有必要强化市场营销人员对情报收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可制定相应的规范或政策,促使他们认真对待电力市场营销情报的收集、整理、汇总、分析工作。

第二,电力企业要积极鼓励其零售商、分销商以及各个中间商(专门从事电力销售的公司)。对于地区级别的各个大中型用电公司和供电局来讲,电力公司或电业局可积极鼓励其及时汇报重要的情报信息。

第三,电力企业通过同外界专业情报部门、政府计划部门和管理部门加强联系,获取可靠的宏观市场环境变化情报信息。

第四,电力企业还可以通过建立电力市场营销信息中心来收集和传达市场营销情报。设置专门人员负责重要情报的收集、整理和通报工作,比如,在有远见的电力企业中已经设立了企业策划部,市场营销情报的收集与整理就可以作为策划部门的工作之一,这些专业人员,协助营销经理或主管局长进行新信息、新环境、新情况的评估,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电力市场营销情报的价值。

第五,利用多渠道、多形式了解竞争对手的市场营销活动情况,包括参加各种学术会议、行业协会活动、学会活动、参加各种短期培训班,阅读竞争者的宣传资料和广告,聘请竞争者的前员工等来了解同行竞争对手的市场营销情报,以便于改善自身的市场营销工作,提高企业的市场营销绩效。

4营销调研系统

电力市场营销部门还应该委托专业人员,深入研究和探讨企业的市场发展机遇及存在的某些问题,然后做出销售预测,但是一切必须以市场调查为前提。由于电力市场营销企业不具备相应的能力和时间进行专业的电力市场营销情况的调研,因此一般都借助外力(专门从事市场营销调研的人员1来完成。可将电力市场营销调研定义为:电力营销调研是系统地设计、收集、分析和整理有关数据资料,并提出与电力企业当前与将来可能面临的特定的市场营销状况有关的调查与研究结果。从定义、目标来看,电力市场营销信息系统与电力市场营销调研系统大同小异,虽然研究程序和采取的方式极为相似,但两者仍存在本质性的差别。

5电力市场营销决策支持系统

电力市场营销决策支持系统是通过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系统支持、协调相关数据收集、处理与决策的系统、工具和技术,是一个组织或企业得到内部与外部环境的相关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转化为电力市场营销活动的基础。

营商环境调研报告篇(5)

**住宅房产策划流程

一、初步接洽阶段

1、首次与开发商沟通,展示公司价值,明确合作意向。项目资料前期收集。

负责部门:业务部、策划部

报告名称:《***项目立案报告》

中心内容:

项目所在城市——房产市场现状初步调研

总人口,城市人口,城市发展方向,房产供应量,销售状况,价格水平,主力户型,建筑风格,付款方式,重点项目

项目基础资料

a、项目名称,开发商,投资商,建筑设计商,园林设计商,营销策划商,建筑商,物业管理商,总占地面积,总建筑面积,总栋数,总套数,住宅建筑面积,商业建筑面积,配套设施面积,开发周期,容积率,绿化率,停车位

b、项目地段,街区功能,自然景观,政治历史文化人文要素,周边主要建筑物,学校、医院、商业、娱乐、交通等周边配套,水、电、气、暖、排污等市政配套,中长期规划

c、建筑形态,建筑立面,建筑风格,建筑选材,楼间距

d、房源表,价格表,销控表,付款方案,优惠方案,置业计划书,配套费用,税费

e、主力户型,户型配比,户型功能划分,户型特色,样板间,畅销户型,滞销户型

f、建筑工期,内部认购时间,开盘时间,销售走势,月度销售额

g、园林设计方案,园林造价

h、内部配套,物业服务内容,收费标准

i、前期推广方案,推广主题,广告,印刷品,公关促销活动,楼盘包装vi,售楼部功能布局

k、总规划图、建筑平面布局图、鸟瞰图、单体立面图、园林效果图、户型图、装修效果图、logo

开发商访谈

开发商业绩,项目简介,规划要点,开发成本,预期利润,预期价格,销售周期,项目定位,项目优劣势,目标客户,消费理念,购买理由,销售障碍,竞争对手,合作方式,预期付费

动力公司简介,服务内容,标准合同,竞争对手情况

2、项目评审,营销思路,初步定位,规划设计建设性意见

负责部门:策划部

报告名称:《项目营销思路建设性意见》

中心内容:

评估项目立案的可能性。

项目资源条件整合及判断,优势、难点、突破口、可行性。

形成初步营销思路和项目关键操作点。

针对项目提出建设性意见。(定位、规划布局、立面、园林、户型及配比、价格。)

拟订合同草案。

3、正式洽谈合同合作意向签定。

负责部门:业务部。收取费用。

4、组建项目专案组,设立驻外办,制定工作计划进度表。

负责部门:业务部、策划部

二、前期策划阶段

1、全面市场调研

负责部门:策划部、驻外办

a、宏观社会经济环境调研(城市总规、地理指标、人口指标、经济指标、城市发展变迁及趋势、城市历史与文化、政策金融环境)

b、房地产市场调研(房地产发展史、近两年年度开发量、近两年年度销售量、政府土地出让计划、价格走势、开发热点地区、开发成本)

c、房地产项目调研(见附件1)

d、房地产需求调研(购买欲望、户型、价格、地段、配套、项目知名度、项目美誉度、本项目认知。见附件1)

e、合作项目的补充调研。

f、媒体环境调研(媒体价格、媒体效果评估)

2、形成市场调研报告

负责部门:策划部、驻外办

a、城市宏观环境综述

b、房地产市场环境综述

c、各项目市场调研资料及简评

d、房产开发总量分析

e、房产消费总量分析(集团购买与个体购买的比例,异地置业的比例)

f、消费者分析

g、畅销楼盘分析

h、滞销楼盘分析

3、项目概况

负责部门:策划部、驻外办

a、项目名称,开发商,投资商,建筑设计商,园林设计商,营销策划商,建筑商,物业管理商,总占地面积,总建筑面积,总栋数,总套数,住宅建筑面积,商业建筑面积,配套设施面积,开发周期,容积率,绿化率,停车位

b、项目地段,街区功能,政治历史文化人文要素,自然景观,环境污染源,周边主要建筑物

c、学校、医院、商业、娱乐、交通等周边配套,水、电、气、暖、排污等市政配套,中长期规划

4、项目地块内在条件整合及价值分析

负责部门:策划部

a、项目土地性质分析

地理位置,地质地貌状况,土地面积及红线图,土地规划使用性质,七通一平现状,综合分析

b、项目用地周边环境分析

项目地段,街区功能,政治历史文化人文要素,自然景观,环境污染源,周边主要建筑物

c、项目用地周边配套分析

学校、医院、商业、娱乐、交通等周边配套,水、电、气、暖、排污等市政配套,中长期规划

d、swot分析

s优势因素,w劣势因素,o机会因素,t威胁因素

5、项目初步市场定位

负 责部门:策划部

a、类比竞争楼盘分析(地段、产品结构、建筑面积、容积率、绿化率、主力户型及配比、价格、配套、园林、物业、工程状况、销售状况、主力客户群、推广主题、品牌形象)

b、项目初步市场定位(规划布局、建筑风格、产品结构、物业档次、生活主张、容积率、容积率、绿化率、主力户型及配比、价格区间)

c、投入产出经济指标模拟(成本模拟、收入模拟、利润模拟、关键赢利点、风险评估)

d、针对性市场调研报告(客户群、消费观念、价格水平、推广渠道和方式、市场缺口等,或根据创意找市场依据)

6、项目市场定位

负责部门:策划部

a、竞争策略定位

b、客户群定位

c、产品定位

d、价格定位

e、户型定位

f、品牌定位

g、社区文化定位

h、物业管理定位

i、小区配套定位

j、规划、建筑风格、园林定位

7、项目总体规划

负责部门:设计院

a、开发商初步规划和设想

b、总体平面规划及说明

c、功能分区说明

d、道路系统布局

e、绿化系统布局

f、园林规划设计

g、公建与配套系统

h、建筑立面色彩与风格

i、主力户型及配比

j、分期开发思路及工期

8、经济可行性分析报告

负责部门:策划部

综合成本(地价、造价、管理、财务、资金、推广、销售、税金);收益率与销售价格分析

9、初步营销框架

负责部门:策划部、设计部

报告名称:《***项目初步营销策划》

中心内容:确定案名、推广主题、销售周期、营销阶段划分。

10、规划园林设计方案跟踪

负责部门:策划部

11、项目视觉识别系统核心

负责部门:策划部、设计部

a、名称(项目名、道路名、建筑名,组团名)

b、标志

c、标准色

d、标准字体

e、推广主题词

三、营销策划阶段

负责部门:策划部、设计部、销售部

报告名称:《***项目营销策划案》

1、卖点整合

a、生活概念、客户群

b、规划、园林

c、地段、户型、价格、内部配套、物业

d、项目地段,街区功能,自然景观,政治历史文化人文要素,周边主要建筑物,学校、医院、商业、娱乐、交通等周边配套,水、电、气、暖、排污等市政配套,中长期规划

e、建筑形态,建筑立面,建筑风格,建筑选材,楼间距

2、项目研讨会(主题、价值提升、广告创意、借鉴案例、销售)

3、营销推广阶段划分及实施要点

4、销售计划及实施要点(销售额、阶段销售房源、销售控制、价格调整、重要时间点)

5、广告策略(推广主题、阶段广告表现内容、创意表现)

6、系列广告创作(报纸、电视、广播、短信、户外、印刷品)

7、促销策略

8、公关策略

9、媒体策略

10、推广预算

11、营销推广计划

四、项目vi延展及运用

1、工地环境包装视觉

建筑物主体

工地围墙

主路网及参观路线

环境绿化

2、营销中心包装设计

营销中心室内外展示设计

营销中心功能分区提示

营销中心大门横眉设计

营销中心形象墙设计

台面设计

展板设计

营销中心导视牌

销售人员服装设计提示

销售用品系列设计

示范单位导视牌

示范单位样板房说明牌

3、公司及物业管理系统包装设计

办公功能导视系统设计

物业管理导视系统设计

五、销售组织

负责部门:销售部

第一部分、销售组织与培训

1、销售人员的招聘与培训

2、销售组织架构

3、销售场地及道具准备

第二部分、人员岗位职责

第三部分、销售政策与考评

第四部分、业务管理体系

第五部分、《现场管理制度》

第一部分:总则

第二部分:服饰规范

第三部分:考勤制度

第四部分:卫生制度

第五部分:现场制度

第六部分:电话规定

第七部分:接待与解说制度

第八部分:物品摆放制度

第九部分:会议制度

第十部分:薪酬制度

第十一部分:外出拜访制度

营商环境调研报告篇(6)

【关键词】企业绿色经营系统 环境会计

环境会计(environmentalaccounting),亦称绿色会计(greenaccounting),其实务与研究最早是作为社会责任会计的一部分而出现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并独立为会计的一个新兴分支。目前在发达国家,自愿编制和对外环境报告(environmentalreport)正成为诸多大公司的一种时尚。有些国家的政府环境管理部门(如日本环境厅)和会计管理部门还着手制定环境会计与报告的有关准则。环境会计的快速发展是有其深刻微观背景的,那就是企业绿色经营系统(greenoperatingsystem)的出现。本文无意就绿色经营系统或环境会计的某些具体问题加以研究,而想把绿色经营系统与环境会计作为一个总体考虑,为我国绿色经营系统与环境会计研究的深化提供一平台。本文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总结提出绿色经营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导入环境会计的讨论;其二是对环境会计实务与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系统见解。需要指出的是,限于篇幅,本文不对中国企业绿色经营系统与环境会计的实务及研究进行述评。

一、企业绿色经营系统:环境会计发展的微观背景

(一)企业绿色经营系统的架构分析随着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负面影响的加剧,20世纪60年代以来环境负荷越来越重,环境质量严重下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亦成为问题。在此背景下,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制定环保法规,开展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工作。但是,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只是到了80年代后期才受到较多的关注。1987年,以布伦特兰夫人(brundtland)为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首次清晰地提出了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的定义,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与发展会议,再次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作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承诺。此后,联合国还成立了专门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

早期的环保法规只重视环境污染后的补救措施,而忽视了环境问题的事先预防。直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才开始注意这一点,认识到环境问题系统解决方案之重要,环境管理体系(environmentalmanagementsystem,ems)也就应运而生了。

1992年,英国标准协会(thebritishstandardsinstitute)制定了全球第一个环境管理体系标准bs7750。欧盟(europeanunion)则于1993年了另一套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环境管理及审核体系(emas),此后,许多国家都颁布了自己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但是,各国分别制定环境管理标准不利于全球经济一体化,故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 dardization)在关于质量管理的国际标准iso9000系列之后,于1996年9月了关于环境管理的国际标准iso14000系列的第1份iso14001,即ems标准,随后,iso14000系列也陆续,包括环境审核(ea)、环境表现评估(epe)、环境标签(el)、生命周期评估(lca)以及产品标准之环境考量(eaps)等方面。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绿色、生态等概念与观念开始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运用开来。

企业作为环境的一重要影响者,自然要响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更重要的是,在各国环保法规日趋严格以及绿色消费主义(greenconsumerism)等绿色理念日益盛行的情形下,注重可持续发展也是企业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的必然选择。为此,企业需要调整其发展战略,在决策与经营活动中注入“绿色(或环保)理念”,以绿色理念重塑企业整体的经营运作流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其中包括获得iso14000系列认证,按其要求扩展构建企业环境管理系统或绿色管理系统(greenmanagementsystem)。这一系统是从建立企业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始,一直到明确具体措施与行动方案,亦可称之为“绿色经营系统”。笔者认为,绿色经营系统应包括以下几方面主要内容:

1 本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sustainabledevelopmentstrategy)与环境政策。

2 绿色融资(greenfinancing)。利用本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战略去吸引投资者的注意,有效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资金。

3 专门环境管理机构的设置。如索尼公司在总公司设有社会环境部,在各地区和各事业部设有地球环境委员会。再如abb公司在ceo之下设有环境咨询委员会,有专门公司环境事务部,在各国设有国家环境控制长(countryenvironmentalcontroller)和生产地的当地环境控制官(localenvironmentalcontrolofficers)。

4 产品与服务设计时秉持“与环境为友(environment-friendly)”、与环境协调的dfe理念(即为环境而设计,designforenvironment)。该理念要求对产品设计要进行从生产到运输、销售、顾客使用以及报废后的处理这一产品完整生命周期的评价与成本计算,即进行生命周期评估或分析(life-cycleassessment/analysis,lca)、生命周期成本计算(life-cyclecosting,lcc)”及生命周期设计(life-cycledesign),而不是仅从企业自身考虑。产品和用于包装产品的包装物等要进行生命周期评估。

5 设备、原材料、能源等采购时秉持“绿色采购(greenpurchasing)”或“绿色供应链(greensupplychain)”理念。要关注供应商的环境保护状况,不从环境保护不力(如造成较大环境污染、不节省能源、不节约资源)的供应商那里采购原材料、能源等,迫使供应商采取措施改进环保状况。这一理念也适用于最终消费者,这就是“绿色消费主义”。绿色消费主义将使绿色理念逆产品与服务的生产、营销作业环而上,形成完整的绿色供应链,迫使整体产业都“绿色”起来。如果持有所有或大多数消费能力的消费者对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都持绿色消费主义理念,则将极大推动全球环境的改善。

6 在制造环节实行“清洁生产(cleanproduction)”与“零排放(zeroemission)”理念。这要求企业重组生产流程,运用dfe理念进行重新设计和技术应用。所以,dfe理念既要用于产品(product)的设计,也要用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process)的设计,要做到3r,即尽可能减少废弃物(如废水、废渣、废气、报废物品等)的排放,力争零排放,即re duce;即使有排放,则要尽可能做到再利用(如报废物品的零部件),即reuse;对于不能直接再利用的,也要研究如何使之再资源化,即recycle;真正不能再利用或再资源化的部分,交由相关合格的废弃物处理企业进入最终处置环节。此外,产品与过程均要尽可能节约资源(resources-conserving)和节省能源(energy-saving)。

7 在运输和销售环节也要秉持dfe与绿色营销或环境营销(greenmarketingorenvironmentalmarketing)理念。国际上正日益盛行一种新的非关税贸易壁垒———“环境壁垒(environmentalbarrier”或“绿色壁垒(greenbarrier)”,如iso14000系列的认证已成为产品进入欧洲一些国家的“通行证(passport)”,而要打破这一贸易壁垒,就需要建立绿色经营系统,开展绿色营销。

8 在顾客使用后,要建立有效的回收渠道和措施,对顾客报废的产品实施回收(take-back),进行再利用、再资源化或最终处置。

9 在对外投资或信贷时树立“绿色投资(greeninvestment)”或“绿色信贷(greencredit)”理念,在选择投资对象或信贷对象时要将其环境保护工作状况作为一项重要甚至第一位的衡量因素。

10 建立健康、安全与环境(health,security,environment,hse)体系,在企业全体员工中建立环境教育体系。

11 建立环境会计系统(environmentalaccountingsystem),包括环境财务会计与环境管理会计子系统(或两者合一的环境会计系统)。前者是向包括投资者在内的企业利害关系人报告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可能存在的影响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因素,如环境支出(environmentalexpenditure)、环境负债(environmentalliabilities)与环境业绩(environmentalperformance)以及环境风险等方面的信息,充分履行企业对利益关系者的诚实报告或详尽说明的责任(accountability);后者是提供对企业的相关决策中有用的环境会计信息。

(二)环境会计的导入

上述第11点就是指,将企业管理当局所承担的经管责任(stewardshiporaccountability)中的诚实报告责任扩展至向利害关系人充分披露企业环境信息,企业管理当局要更好地履行经管责任也必须掌握更多的关于企业经营决策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财务影响的信息。为此,企业需要建立环境会计与报告系统。这就是企业环境会计工作及其研究得到发展的微观背景。

上述企业环境活动的利害关系人包括政府、投资者、债权人、顾客、供应商、雇员以及社会公众(尤其是受影响的社区公众)等。政府面对社会公众对环境问题关注的压力,必须制定和执行更加严格的环保法规,时刻监督企业的环境行为。投资者关心投资对象在环境保护方面可能存在的影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因素,如潜在或真实但未披露的环境负债,而持有强烈“绿色投资”理念的投资者则更把投资对象能否做到“绿色经营(greenoperation)”放在考虑是否投资的首要因素。债权人非常关心债务人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影响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因素,以免债权发生不必要的损失,“绿色信贷”的理念也在债权人中日益流行。顾客关心供应商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关心产品或服务的绿色等级(如制造时是否节约资源、消费时能否节省能源、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便于再利用、再资源化和最终处理等)以及供应商的环境保护行动,为此,供应商必须关注顾客的绿色消费意愿和购买后的绿色消费实际效果。雇员由于关心自身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的持续性,自然更加关心企业的环保措施(如是否实行良好的hse计划)。其他为企业经营提供支持的机构或组织也关心企业的环保情况,如保险公司关心企业投保设备的环保状况及符合国家环保法规的状况,有关中介机构关心客户的环保形象与潜在的环境风险。社会公众既作为个体在上述各角色上关心企业的环境保护境况,也越来越作为一个整体关注整个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共生,关注企业活动可能产生的外部环境效应。

但无论是政府制定执行环保法规,还是其他利害关系人要了解与评价企业的环境活动,采取措施保护自身利益,都面临着一个关键的问题,即这些利害关系人大多处于企业外部,是外部人(outsiders),不确切掌握企业的环境信息,与企业管理当局(企业内部人,insiders)相比,处于环境信息的劣势地位,环境信息在外部人与内部人之间分布不对称。为解决此问题,就要求企业向利害关系人诚实报告环境信息,这其中就包含着利用会计信息系统与手段提供环境信息。同时,企业要在遵守环保法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下实现经营目标,也必须在经营决策和内部管理中充分利用环境信息,这也包含着利用会计信息系统与手段提供的环境会计信息(如考虑环境费用后的产品盈利能力,购买排污权与自己购置环保设备这两种情况下的成本与效益等),以有效管理企业的环境风险。利用会计信息系统来生产与提供企业外部人和内部人需要的环境信息的工作就是环境会计,它至少包括环境财务会计与环境管理会计两个子系统。

当然,企业会因开展环境会计工作、编报环境报告、请第三方审计或审核等而增加不少的费用开支,但它们也会因向外部提供相关的环境报告而缓解来自政府与社会公众的压力,提高企业的社会声誉,吸引绿色投资者的注意等而获益匪浅,有效管理企业的环境风险,当环境会计与报告的收益大于成本时,它们就会自愿开展环境会计工作,对外编报环境报告。

在上述背景下,许多国家都开展了环境会计的研究。如在北美,美国环保署、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等都在进行环境管理会计、环境支出、环境负债与环境业绩报告等方面的研究。在欧洲,德国环境局等则致力于“环境成本价格计算手册”等的研究。在亚洲,日本环境厅等于1999年始展开了关于“环境会计系统”的研究,并于2000年3月了正式的环境会计指针。这些国家的企业还自愿进行了对外环境报告的编报。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及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等开展关于环境会计的国际合作研究也在进行着,1999年8月曾在华盛顿召开了第一届有关环境会计的国际会议,有15个国家参加。此外,北美等地的学者还展开了关于环境会计问题的经验研究(kimbroandli,2000),并已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目前,企业实务界、学术界与有关国家政府、国际组织关于环境会计的研究正在热烈进行中。

二、环境会计实务与研究的未来发展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主导经济生活的21世纪,各国环保法规日趋严格,各种绿色理念将被人们广泛接受。各国企业要使绿色经营系统有效运作,必将大力开展环境会计工作,编报环境报告,企业经营者、投资者与债权人等等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利用环境会计信息进行经营、投资、信贷等决策,各国会计学术界也必将更重视环境会计的研究。为此,本文试将环境会计实务与研究的未来发展作如下的展望。

1 加强环境会计的国际比较研究。要研究环境会计,首先应对各国的环境会计实务与研究有所了解。为此,应吸收各国环境会计的研究成果,借鉴其实务经验与教训,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发展环境会计实务与研究,进行国际协调。各国会计实务界与学术界应为此项国际比较研究加强交流与合作。

2 环境会计中许多问题的解决要求会计学与环境科学、环境经济学等诸多学科的交叉运用。如在对环境业绩的计量中就可能需要大量应用实物量的计量单位,如节省多少能源,节约多少资源,减少了多少废气、废水、废渣等的排放。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生产与提供,需要会计师与企业环境工程师等的共同努力。

3 政府应在环境会计的发展中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如美国的环境保护署(epa)和日本的环境厅(现环境省)均在本国的环境会计发展中担当了重要的正面角色(相比之下,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贡献倒小些),包括直接组织实务界与学术界等各方力量研究环境会计,环境会计指南,利用政府的权威推动企业采用这些指南开展环境会计工作等。

4 从环境财务会计角度,应注重研究以下问题:

(1)要明确环境财务会计与现行财务会计的关系。关于环境财务会计的定位,可以有三种理解:①是一门与现行财务会计并立的独立学科;②是现行财务会计的一个分支学科;③是现行财务会计与环境科学等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若理解为①,则现行财务会计的概念框架就需要作根本变动;若理解为②,则其概念框架只需作些微变动,只是如何将现行财务会计的一般原理与环境财务会计的具体问题结合起来;若理解为③,则需结合环境科学的原理对概念框架作较大或部分本质性的变动。结合中国企业的实际,我们倾向于以第2种观点为主,并吸收第3种观点的某些长处。我们将环境财务会计理解为现行财务会计的一个分支,准确地说,环境财务会计是对企业环境事项的财务会计处理的别称,如现行财务会计中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是对企业“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的别称一样。因此,环境财务会计的准确提法是“环境事项的会计处理”,其英语表达应是“accountingforenvironmentalevents”。至于“environmentalfinancialaccounting”的提法虽也可以接受,但表意不够准确。在具体实务中,“accountingforenvironmentalevents”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环境支出的会计处理(accountingforenvironmentalexpenditures)”、“环境负债的会计处理(accountingforenvironmentalliabilities)”等内容。在具体会计处理中,若有需要,应充分利用环境科学与环境经济学等学科的技术方法。

(2)企业将来的环境财务会计将面临如下一些急待解决的具体技术问题:①如何统一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如何分析环境报告,利用环境信息评价企业环境业绩?②多元化经营企业如何编报合并环境报告?③如何提高企业环境负荷与环境保护效果计量的可靠性?如何利用实物单位(如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节约能源、节约材料)和货币单位来计量环境保护效果?如何将科学地实物量转化为货币量来反映环保效果?如何防止环境保护效果的货币化对信息使用者的误导(如直接将环境成本与环境保护效果进行损益比较)?④如何处理环境支出?资本化还是费用化(环境支出是否符合资产的定义)?如何在确保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前提下,将它分配到相关成本计算对象或责任中心上?⑤如何按照权责发生制和稳健原则要求来计量企业的环境负债(时间分布、金额与不确定性,为此是否折为现值)以及因环保法规的趋严而可能带来的企业资产的减值损失(如提前报废)?⑥如何解决确认与计量环境负债等的较高不确定性问题?或因不确定性太大,只是披露,而不予确认?只披露已计提的准备金,还是披露所有可能的负债额与资产减值额?⑦如何较客观、较准确地将“复合目的(或多重目的)”的支出(投资或费用)划分为环境支出与非环境支出?如在一项节约能源、对环境无害的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费用中有多少属于环境支出?⑧由于新的环保法规所带来的环境支出与环境负债等如何在以前期间、当期与未来期间进行分配?⑨环境报告是作为企业年报的一部分,还是独立于年报之外?频率如何?其具体内容如何?环境报告由企业环境管理部门编制还是会计部门编制?如何提高企业间环境报告的可比性?如何阅读分析?环境报告越来越厚,是否需要出环境报告摘要版或称简式环境报告(summaryenvironmentalreport)?⑩企业现在已进行许多环境支出等的会计处理,如将购置的环保设备计入“固定资产”中并计提折旧,将企业环保部门的运行费用、iso14001的认证与维续费用、环保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费计入“管理费用”,等等。为便于编制环境报告,是否需要将目前的环境事项的会计处理加以改变,独立出来,设置绿色账户(greenaccounts),或至少在相关总分类账户中独立设置绿色明细分类账户核算?是按融资、投资、研究与开发、经营等活动性质置设账户,还是维持现行做法,仅在编报环境报告时做分析与分类的工作?在年报中如何充分披露企业处理环境事项的会计政策?

(3)要研究如何制定高质量的环境财务会计准则问题。环境财务会计准则与现有的《或有事项》等准则如何协调?有些不同行业在环保方面差异甚大(如电子、化学、食品与流通),是否应(及如何)分别制定不同的环境会计准则?环境财务会计准则应由哪个机构或组织来制定(如政府环保管理部门、会计主管部门、企业界或多方合作)?制定机构的组成规则与制定程序如何?准则是企业自愿执行还是强制施行?准则在不同时期的适用范围如何?(4)要采用经验研究(empiricalresearch)方法研究环境财务会计的实施情况。如:①环境会计信息对企业股票价格的影响,其信息含量(informationcontent)如何?市场(有关利害关系人)如何解释环境报告中的信息(体现在阅读环境报告后的相关行动中)?②在自愿披露情形下,哪些企业报告了环境会计信息?具有什么特征?其动机是什么?披露企业与不披露企业的股票价格有什么区别?③企业倾向于报非货币化的环境信息,还是倾向于报告货币化的环境信息?原因是什么(两类企业的特征分析)?④企业环境报告偏向于报告好消息(如企业的环境业绩)还是坏消息(如新环保法规使企业产生了新的环境负债),为什么?什么样特征的企业倾向于报告好消息?什么样特征的企业倾向报告坏消息?(如与企业规模、被环保当局及民间环保组织关注的程度、企业环境业绩优秀或低劣等的关系。)⑤同一企业什么时候倾向于报告好消息或坏消息?原因何在?报告好消息与报告坏消息时的企业股价有何差异,投资者的投资报酬有无差异?⑥企业环境负债等的确认(如计提污染土壤恢复准备金)与企业管理层报酬计划之关系如何?⑦进行生态投资基金的收益率与一般投资基金收益率的比较研究,注意将被投资企业环保之外的因素控制住(予以排除)。⑧环境业绩优秀的企业是否有竞争的比较优势(如具有自创的绿色商誉并在企业股价以及并购中体现出来)?(5)要采用比较法对国内、国际的环境财务会计问题进行研究。如进行一国内不同企业、不同行业、不同投资者的企业(如跨国公司的子公司、上市公司、国有企业以及私有企业等)环境会计的比较研究,提高一国国内环境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进行不同国家之间的环境会计的比较研究(包括研究跨国公司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是否执行全球统一的环保标准,开展相同的环境会计与报告工作),进行国际协调,提高国际间环境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5 为了确保环境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需要研究环境审计(或审核)(environmentalauditingorreview)的问题。包括环境审计程序、技术与方法,环境审计小组的成员应具备的知识结构、执业资格,环境审计报告的内容、格式、意见种类等等,均有待解决(甚至连名称也许不叫“环境审计”)。此项内容可以利用现有的审计规则,但其中很多问题需要开发新的审计规则,这有待于环境审计实务经验的积累。环境审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执业资格由谁来认定、政府部门应否介入抑或由市场通过竞争自行解决、国际间的协调等问题也需要解决。由于本文主要讨论环境会计,故对环境审计问题不做详细分析。

6 从环境管理会计角度看,企业应在绿色经营系统的各个环节(如融资决策、产品研究与开发、设备及对外投资决策、采购决策、营销决策、预算编制与业绩考核、风险管理乃至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等)中充分考虑到相关决策可能引致的环境问题,分析其财务影响,慎重决策。这些方面的信息就是由环境管理会计来提供的,如生命周期分析(lca)与生命周期成本计算(lcc)。引入环境管理会计之后,将未来可能的环境支出与环境业绩(收益)等进行对比分析,企业决策者们也许会发现,在原来管理会计的分析中认为可行的事项(如绿色产品的定价、环保技术的开发与利用、环保设施或产业的投资、对企业外部环保专业服务的利用等),在包含环境管理会计的新管理会计的分析中却变得不可行了(或者相反)。这是由于在原来管理会计中,环境支出与环境业绩(如因环境损害所带来的诉讼、赔偿或罚金,为社会环境活动进行的捐赠等公益支出,因采取环保措施而带来税收的优惠、融资成本的减少、市场份额的扩大等)等数据不是独立生产与提供的,而是被分散或隐藏在其他项目中的,未被追溯归集到真正引致其发生的事项中,从而使得其分配归集丧失了相关性、准确性,而导致决策失误。可以想见,由于环境管理会计的引入,管理会计的许多方面将发生重大变化,管理会计信息将更加具有相关性。对于环境管理会计的研究,应更多地采用现场研究(fieldstudy)或案例研究方法,如日本柯尼卡公司2001年度就开始制定环境预算。此外,由于国际经济一体化,环境管理会计研究还应具有国际视野,立足于全球市场,进而发展国际环境管理会计。

7 会计自20世纪30年代逐渐分野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以来,两者虽原始数据相当部分出于同一来源,但在会计对象、目标、基本前提、基本原则以及具体技术方法方面均差异甚大,结果两者都在一定程度上被批评为丧失了相关性。会计及会计信息的价值就在于对会计信息使用者有用,且对内部人有用的会计信息与会计技术方法对外部人也一定会有用,反之亦然。所以,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也就是会计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现在,两者已到了开始融合的时候,如关于分部报告(segmentreport),但力度仍远不够。环境会计作为一个新的会计分支,应可以作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一个起点。就此而言,上述环境财务会计与环境管理会计的区分也许是不恰当的,我们期待着环境财务会计与环境管理会计融为一体的环境会计的出现。

三、结语

以上我们讨论了企业绿色经营系统的构建和环境会计的导入问题,并展望了环境会计的未来发展。这些问题也是中国企业已经和将要面对的。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使中国经济日益成为国际经济分工体系的一环,随着中国加入wto的日益临近,中国要防止发达国家将不够“绿色”的产业、企业与商品转移或销售到中国来。中国企业还将被迫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自然也必须注重环境保护,以绿色理念重组自己的经营,建立有效的绿色经营系统,发展环境管理会计为企业经营决策与环境风险管理提供信息支持,对外环境报告,打破各种绿色壁垒,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同样,中国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和注册会计师职业界等中介机构也必将格外关注环境会计问题,为中国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孟凡利 1999 环境会计研究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accountingasabusinessmanagementtool:keyconceptsandterms

japanenvironmentagency 2000 developinganenvironmentalaccountingsystem(year2000report).itscorecontentis”guidelineforintroducinganenvironmentalaccountingsystem”

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iso) 2000 theisosurveyofiso9000andiso14000certificates-ninthcycle:uptoandincluding31december1999) citedfromiso.ch

marinilkab.kimbro,andyueli 2000 environmentalaccountingandfinance chinabell2000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nviron mentandbusinesseducation

营商环境调研报告篇(7)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经济责任;社会责任;环境责任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5-0084-04

1 引 言

随着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及履行社会责任的理念不断加深,越来越多企业主动以披露经济、环境、社会等非财务信息为基础的社会责任报告。商业银行作为特殊的企业,比一般企业负有更重要的社会责任,其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及国家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同时,实践也表明,社会责任报告对企业自身确立社会责任理念和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1]。据统计,我国16家上市银行全部都披露了比较全面的社会责任报告,说明我国上市银行和社会公众对社会责任重要性的认识在不断加深,并积极付诸行动。对我国上市银行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和履行现状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社会各界了解、监督上市银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同时也有助于督促上市银行积极履行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并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本文根据2012年各上市银行官方网站上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对社会责任管理、经济责任、利益相关者责任以及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统计,最终深入研究各上市银行的履责状况。

2 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报告内容

为了监督上市银行社会责任履行的情况,全球报告倡议组织建议企业应该每年像披露年报一样,定期社会责任报告,以便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以及展示在社会责任方面的成绩和不足。浦发银行是我国首个社会责任报告的银行,从2006年开始持续到现在每年定期社会责任报告。建设银行是我国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中首个社会责任报告的银行。北京银行是首个社会责任报告的城市商业银行。截至2013年3月31日,上市的16家商业银行中有9家银行已在其门户网站上公布其2012年社会责任报告。这9家上市银行公布的2012年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框架见下表所示。

从已披露的9家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报告可以看出,大部分上市银行已经认识到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已经把公布社会责任报告作为定期披露事项。从原来的只在年报中披露社会责任到近几年大部分国内商业与银行都有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体现了我国商业银行主动的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越来越强。从报告框架中还可以看出,9家上市银行都聘请了第三方对社会责任报告做了独立鉴证和报告,保证了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报告最后的社会评价与反馈也反映了我国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报告的完成情况已渐入成熟。

从这9家上市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报告的结构和内容上看,基本上都按照监管部门法律规范的要求披露了社会责任报告,主要都是从社会责任管理、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利益相关方责任履行情况以及环境责任履行情况这四个方面进行报告,报告都能较好的、完整的反映上市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和问题。

3 上市银行社会责任履行现状分析

3.1 社会责任管理情况

本文针对9家上市银行社会责任管理情况的报告归纳了以下几项指标:网站上有关于社会责任的专栏、企业战略中社会责任的体现、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有专门的监管机构、社会责任履行机制的建立、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定位以及有关负面信息的披露见图1。

从披露情况来看,9家银行全部在各自网站上没有社会责任的专栏,说明我国主要大型商业银行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在增强,对社会责任履行的认识越发深刻,报告越发规范。9家银行在其企业战略中都体现了社会责任观,将履行社会责任融入到长期发展战略中,从战略高度上认识社会责任。例如:浦发银行将企业社会责任与银行品牌战略以及银行整体发展战略相对接,将社会责任工作有机融入品牌建设以及银行整体发展战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

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还体现在良好的公司治理上。从图1可看出,大部分商业银行积极完善了公司的治理结构,能够适时调整董事会的决策职责、监事会的监督作用以及加大对管理层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强全面风险、内审、内控和激励约束机制建设。根据本文统计,9家银行中只有民生银行一家没有在报告中明确说明公司治理方面的作为。

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首先要从制度上确立管理机制和监管机构。从披露情况看,大部分上市银行都已建立了良好的社会责任履行机制并设有专门的委员会进行监督管理。只有中国银行在报告中没有明确指出监管机构,招商银行没有对社会责任履行机制的建立进行详细说明。

银行应该明确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定位并定期汇报责任的完成情况。有8家银行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对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披露了对利益相关者责任的完成情况。只有农业银行对这方面没有作详细说明。

综上所述,9家上市银行均已主动了社会责任报告,把社会责任理念融入到了企业长期战略规划中。在制度化管理、责任定位等方面绝大多数银行都能较好地完成信息披露,较之前几年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但就负面信息披露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9家银行无一例外都回避了此项的报告。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报告的平衡性和真实性。

3.2 经济责任履行情况

2012年,各上市银行依然保持了良好的业绩增长。见图2,9家银行都在报告中披露了对助力实体经济、支持中小企业以及加大“三农”服务方面做出的成绩。

服务实体经济是商业银行义不容辞的责任。上市银行更应该发挥自身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入努力推动实体经济持续发展。例如工商银行上海分行支持内河航道整治工程项目,参与银团贷款7.3亿元;交通银行支持沿黄河防洪堤坝和蓄滞洪区建设;农业银行积极为农田水利、西气东输、铁路建设等国家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提供金融服务,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建设。根据统计,大多数银行能够积极履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责任,只有两家银行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没有对服务实体经济的贡献进行详细阐述,分别是建设银行和平安银行,其中平安银行的报告中没有包括经济责任的披露,因此对实体经济、中小企业、服务“三农”方面的成绩都缺失。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活力源泉,上市银行有责任为小微企业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务,全力支持小微型企业的发展。例如:农业银行全年免收微型企业中间业务收费45项,有效降低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浦发银行深挖银行服务中小企业的潜力,全面推出“吉祥三宝”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模式[2]。从披露情况看,9家银行中只有平安银行没有对扶持中小企业的贡献作明确说明。

对于服务“三农”的责任,大部分上市银行都能坚持面向“三农”的战略定位,强化“三农”金融服务,为农业生产、农村繁荣、农民致富提供金融保障。例如:民生银行积极探索和完善村镇银行的商业模式,设置现代农业金融事业部,对三农产业链中的小微企业提供支持;中国银行黑龙江分行以存货质押、企业联保等方式,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但9家银行中出了平安银行,招商银行也还未对服务“三农”做出的成绩予以披露。

总体来看,各家银行都能较好的履行经济责任,能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发挥金融机构信贷支持作用,对国计民生领域予以重点金融服务的责任。

3.3 利益相关者责任履行情况

商业银行作为特殊的企业,股东、员工和客户是其典型的利益相关者,政府、社区以及合作伙伴是其潜在的利益相关者。商业银行不仅要为股东谋取丰厚的利润,还应维护其员工、客户、合作伙伴、政府和社区等各方的利益。本文认为,银行应该履行的主要社会责任包括:提升股东价值、提高客户满意度、关注员工成长、参与公益事业以及履行反洗钱职责,维护金融安全稳定。根据各家银行的社会责任报告,统计见图3。

参与公益事业和关注员工成长成为银行最为积极履行的社会责任[3]。9家银行都在报告中详细披露了积极投身的各项公益活动及获得的荣誉成绩,各家银行基本都能做到:重视员工安全与健康,加强员工培训,提升员工的自身价值。

对于客户而言,银行应该提供优质的服务,维护客户的权益,定期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从报告情况来看,9家银行中5家银行都披露了对客户满意度的调查,工商、农业、浦发和招商银行没有对客户满意度进行报告,其中农业银行、招商银行以及工商银行虽没有对满意度进行明确说明但在报告中都有独立的披露对客户的责任。说明大部分银行已经从战略高度上重视对客户的责任,不仅为客户提供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更能以创新金融产品和改善服务流程为客户提供更佳体验。

股东是企业的重要利益相关者。9家银行中有6家上市银行对本年度经营业绩做了详细说明,大部分银行都有投资者关系网页专栏,以便及时向市场及股东定期汇报财务指标。只有农行、交行及浦发银行在报告中没有对经营业绩、股东价值做出解释。政府是另一个企业应该重点关注的利益相关者。政府要求企业严格执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合规经营,认真遵守反洗钱监管规定,促进领导人员廉洁从业,提升员工合规意识。交行、平安、浦发以及招商银行都没有在报告中披露对反洗钱、反腐倡廉方面的成绩,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对政府责任履行的较好。

总体来看,参与公益事业和关爱员工成长是各家银行认知度较高、履行度较好的社会责任。而对股东、政府以及客户等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履行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银行应该兼顾关键利益相关者和潜在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平衡各利益相关者关系,努力实现互利共赢。

3.4 环境责任履行情况

随着全球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社会前进的主流方向。虽然直观上银行与环境污染关系不大,但环境责任确实是银行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之一。本文根据我国银行业承担环境责任的特殊性,主要从坚持绿色运营、参与环保活动、开发绿色产品、推进绿色信贷等方面做出的成绩进行统计见图4。

从银行自身对保护环境作出的贡献来说,最直接的就是坚持绿色运营、开发环保金融产品和参与环保活动[4]。9家上市银行都提出了“绿色办公”、“无纸化办公”的理念,并都在报告中用数据披露了报告期内为节能减排作出的贡献。如交通银行推出的“远程智能柜员机ITM”新型服务模式,该模式将银行传统的单一设备与单一柜面的服务,转变成以全行资源实时支撑的集约式在线服务,实现未来“无人银行,有人服务”的微型智能网点。

由于信贷资金的强力导向作用,银行的信贷政策对环境的影响非常显著。从各家银行的社会责任报告来看,上市银行无一例外地积极推行“绿色信贷”政策,主要从风险规范、授信审批和贷后管理方面严格控制“两高一剩”行业的融资需求。

总之,从统计结果来看,我国上市银行对于环境责任的承担力度已逐步加强,在这四个方面做的都十分完善和突出,都能坚持绿色理念,积极探索绿色金融创新与绿色运营,为绿色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4 结 论

根据以上分析研究,我国上市银行社会责任履行现状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4.1 上市银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与过去相比有明显好转,整体情况较好

根据对9家上市银行社会责任报告的统计分析,大部分银行在责任管理、经济责任、利益相关者责任、环境责任四个方面履行的都比较好,尤其是在企业战略中社会责任的体现、设置社会责任专栏、参与公益事业、关注员工成长以及环境责任的履行方面,9家银行全部进行了详细披露。

4.2 上市银行社会责任报告回避环境、经济等负面信息的披露

从9家银行的统计结果看,没有1家银行提到在承担环境责任的过程中存在的缺失,或者在追求经济增长过程中造成环境损失的情况。比如,各个银行一边喊着低碳环保的口号,一边滥发信用卡。而且对于满意度和投诉率的披露含糊其辞,满意度百分比通常都接近百分之百,与实际情况不符,降低了报告的可信度。像这些负面信息并未体现在银行的社会责任报告中。

4.3 上市银行社会责任报告形式大于实质

从9家上市银行的社会责任报告内容看,基本都是确定一些利益相关者并采取某些措施维护他们的利益。虽然每个项目的主题都比较清晰,但是在具体内容上,都是简单堆积一些数据进行阐述或者只强调某一方面的践行活动。

5 建 议

5.1 完善负面信息的披露机制

提高上市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透明度,增强报告的可信度。一个真正负责任的企业是能够正确面对自己责任缺失的一面,并不断改进和完善。

5.2 建立商业银行社会责任会计指标评价体系

虽然随着政策的引导及公众对社会责任的关注日益提高,金融机构已纷纷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但仍然缺乏一个权威的银行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5]。因此,应该结合我国银行业的特点,构建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商业银行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以达到客观地评价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履行状况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晨,梁宏莉.关键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上市银行社会责任履行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2011(6).

[2]俞震,姜子叶.我国上市银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现状分析——基于上市银行社会责任报告的研究[J].上海金融,2009(11).

[3]于洪洁.中西方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披露的现状比较与分析[J].基层论坛,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