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医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医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08-01 06:41:59

医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医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篇(1)

一、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修养和综合素质。

作为一名检验科医生,从走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天开始,我就牢记《希波克拉底誓言》和《日内瓦宣言》对医务工作者的规范和要求,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是“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系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参加工作以来,在政治思想上,在学校学习的基础上,我始终坚持和保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的好习惯。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学习在党的十上的报告,深刻领会的讲话精神,以十精神和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自己思想的纲领,行动的指南。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抓住一切时间,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媒体关注国内国际形势,努力学习与工作相关的各种科学理论知识,学习与自己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知识以及党和政府的最新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同时注重学习领会上级部门和本院的重大会议和重要文件精神,在政治思想上始终同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保持一致,保证在自己在实际的工作中始终保持在正确的的轨道上,使自己随时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积极落实在实际行动上。在坚持个人自学的前提下,我还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种政治学习及教育活动并在科室内部组织相应的学习教育活动。今年以来,在举国上下都在掀起的学习实现“中国梦”热潮中,作为医院的一名中层干部,我及时主动向院领导汇报后经请示院领导同意,在科室内部组织召开了实现中国梦“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的大讨论,并组织科室内成员认真撰写心理体会并在科室内公示上墙,号召大家将倡导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体现自己的行动中,贯彻落实在日常工作中,在科室内部营造了“杜绝空谈,崇尚实干”的氛围,在工作中处处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使科室内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得到了空前的调动,从而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

在加强政治学习的同时,我还认真学习国家的医疗卫生政策,了解掌握最新医疗卫生理论及专业技能,不断武装自己的头脑并根据工作中实际情况,努力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升华并将其再次运用到本职工作中去,解决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我参加工作于八十年代初期,当时医院医疗条件极差,各种硬件设施都不到位,各医院的放射和超声检查设备都很少,相关业务开展也不广泛,因为受条件限制,许多业务和专业技术都只能在摸索中进行。在正常的工作之余,我始终不忘学习业务知识,钻研技术,积极参加“"等国内外及省地级组织的学术会议、培训班,聆听著名专家学者的学术讲座,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并通过学习查看订阅的业务杂志及书刊,学习有关卫生知识,即时写下相关的读书笔记,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通过不断的学习新的医疗知识和医疗技术及相关学科各项新进展,从而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因为我深知,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实现业务精益求精。我坚持不断地用理论指导实践,又用实践来证实理论,并利用一切机会与同行进行沟通交流,在相互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参加工作后,我就一直从事超声检查工作。因为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肯吃苦,善于钻研,我于一九九二年调动到了现在的医院工作,调动工作后,我继续在超声业务钻研探索的道路上辛苦的跋涉着。由于几十年如一日一心扑在b超专业的钻研中,在我的带动下,医院除开展正常业务工作之外,开设了胃肠、乳腺、胸腔、五官、心血管、超声下造影、介入超声、三维超声和血管超声三维成像及穿刺等新项目,为临床医师诊疗提供准确的依据,如:胃肠穿孔,宫外孕、肾挫裂伤、肝、脾破裂,胃肠肿瘤,急性阑尾炎等疾病因为有了及时准确的超声诊断,对医生对症下药提供了科学依据,从而有效的挽救了患者的生命,解除了患者的痛苦,受到了广大医生和患者的一致好评,带动了医院业务的进一步开展,从而促进医院业务收入的节节攀升。

三、履职尽责,重视自身道德修养,严格遵守职业操守。

当年进入到医学院校学习时候,老师们多次向我们讲解《日内瓦医生宣言》和《希波克拉底誓言(医生就职誓言)》,让我的心中深深打下了坚守一名医生“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天职的烙印。我也曾经在入学和毕业的时候在系主任的带领下与学友们一道学生大会上庄严地宣读医学生誓言::“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系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时至今日,三十几年过去了,当时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老师和同学们的音容笑貌也仿佛就是眼前,他们的存在就是对我无声的鞭策和鼓励,让我时时刻刻都牢记自己曾经许下的誓言,对工作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医德就是医生的职业道德,是医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古人称“医乃仁术”,意思就是说医学是一种活人救命的技术,是一门积德行善的技艺。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医生,就必须应当具有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更要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围绕“为了病人的一切,为了一切的病人”开展工作。自参加工作以来,不管在场合,我从不收受红包及药品回扣,今年以来已经拒收红包、药品回扣多次,三十多年来我拒收的红包和药品回扣累计金额应该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但我从来没有后悔过。因为,我深深圳铭记着老师们的教诲: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为救人疾苦着想,这是历代医家一直提倡的美德。我记住了也做到了,我觉得自己没有辜负我们身穿的代表圣洁高尚的白大褂,配得上“白衣天使”的称号。

四、不怕困难,勇于进取,平易近人,以严谨、细致的作风一丝不苟的开展各项工作。

在三十几年的从医生涯中,我深刻的认识到一个合格的医生应具备的素质,除了要有高度数责任心和一切为病人着想的态度之个,还必须要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视病患为家人的亲和力。在实际工作中,我注重多与病人进行沟通交流,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和具体要求及实际困难,用自己的亲和力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树立他们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决心。另外,在工作时我经常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紧迫感,随时告诫自己一时的疏忽会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更可能会对几个家庭带来灭顶之灾。因为自己的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所以,在几十年的工作中,我从来没有发生过医疗事故,为自己也为医院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五、深入研究,不断探索,积极将自己的工作心得转化为专业成果。

参加工作三十多年来,由于自己一直坚持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我在我们市的同行中业务能力都是首屈一指的。在工作之余,我积极主动地将自己的业务技术心得转化为文字,尤其是近年来,先后在各级行业报刊、杂志和专业性网站上篇,累计达到万字,其中的篇甚至被国家权威媒体采用,并多次在行业内部的征文中获奖,为我们医院医务人员进行专业技术成果的转化作出了表率,从而也为提高医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发挥了积极作用。

医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篇(2)

摘要:医院人员编制标准是医院管理的基础,医院人员编制标准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医院的诊疗技术发展、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医院的工作效率和运行成本的核算。我国现行综合性医院人员编制标准,经过28年的实践运行,证明是科学实用的,但随着医院信息化和后勤管理社会化的改革趋势,医院人力编制标准需要调整。本文通过对国内几家著名的综合性三级医院的人力配置现状的调研,显示原来的人员配置标准已不能满足综合性医院临床诊疗任务的需要,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对现行标准进行修订。

关键词:综合性三级医院 人员定编 探讨

医院人员编制标准是医院管理的基础,医院人员编制标准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医院的诊疗技术发展、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医院的工作效率和运行成本的核算。改革开放30周年来,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新学科、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应用及医院功能的拓展,原由卫生部1978年颁发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文件中关于医院编制的规定显得滞后。卫生部在2006年卫生工作重点中指出: 要优化人才结构,合理配置人才资源; 研究修订卫生事业单位编制标准;研究制定卫生行业工资改革方案,完善卫生事业单位的分配机制。

目前医院信息化、后勤管理社会化等已成为当今公立性综合三级医院改革发展的主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公立性医院虽作为一种财政经费核拔的服务性行业,但承担着社会公益性的、事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重要功能,故也不能独身其外。因此“科学设岗,精简高效”是政府管理机构核定医院编制人员编制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是当今医院绩效管理追求的目标。下面就目前公立性综合性三级医院机构人员定编作一些探讨。

1 医院人员定编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医院人员定编是指医院按照人事、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岗位设置原则和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及总量控制的要求,依据自身承担的医疗工作任务、社会需求、卫生事业发展、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等因素, 遵循“按需设岗、精简高效”的原则科学而合理的设置岗位。具体来说,医院人员定编包括医院人员岗位总量、主体岗位的确定、三大系列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工勤人员)的数量和比例、及各系列人员内部高、中、初级职数的岗位结构比例。目前医院床位设置规模及其业务发展状况仍是各类医院定编的主要依据。

一般来说,医院人员定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医院的规模、业务发展状况和学科建设水平;

(2)医院的临床二级科室的合理设置;

(3)医院的诊疗流程是否科学;

(4)医院信息化的程度;

(5)医院承担的科研和教学的工作量的情况;

(6)医院承担的政府公共职能任务的情况:如干部保健、下乡支农、参与处置公共不卫生突发事件的救治;

(7)医院社会后勤化的程度;

2 目前三级医院人员定编的现状及分析

医院人员编制标准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医院的诊疗技术发展、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医院的工作效率和运行成本的核算。现行的医院人员编制标准是1978年公布的,至今已28年。尽管标准是科学实用的,但是,随着历史发展进程,医院的各诊疗学科领域有了很大的拓展。未来医院发展的目标是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平均住院日,发展新技术、提高诊疗水平,以病人为整体,加强医患沟通,实施心理护理,从而达到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医疗费用的目标。目前三级医院人员定编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医院的床人比呈增长趋势

目前规模大的医院,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医院的床人比的增长是必然发展趋势见表1。

附注:员工总数含编制外员工

(2)随着医院信息化和后勤管理社会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的比例增高,见表2。

附注:员工总数为编内在册人员;资料来源2004广东卫生统计年鉴和浙江省综合性医院人员编制分析报告。

(3)卫生专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中医师所占比例增高见表3。

附注:护理人员未统计编外人员,故实际比例要高些;资料来源2004广东卫生统计年鉴和浙江省综合性医院人员编制分析报告。

(4)医院高学历、高职称人才逐渐增多见表4。

附注:统计数据截止时间至2007年底。

(5)临床医疗专业专业技术人员高中级结构比例失调,评聘矛盾突出。

3 新时代三级医院人员定编的思考

(1)提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人床比。未来医院发展的目标是提高

工作效率、缩短平均住院日,发展新技术、提高诊疗水平,以病人为整体,加强医患沟通,实施心理护理,从而达到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医疗费用的目标。特别是规模大的医院,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提高医院的床人比是必然发展趋势。据浙江省第二周期医院评审标准调查报告显示:考虑医院实现后勤社会化的现状,医院全员床人比已不适应定编的要求,提出了“三级综合性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床人比”标准:卫技人员为1:1.15,护理人员为1:0.60;二级综合性医院床人比:卫技人员为1:0.90,二级甲等医院护理人员为1:0.55,二级乙等医院护理人员为1:0.50;三级中医医院床人比:卫技人员为1:1.13,护理人员为1:0.55;二级中医医院床人比:卫技人员为1:1.00;护理人员为1:0.50。

(2)提高临床医师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的比例。医师岗位是医院占据主导性的岗位,医师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医学诊疗模式的转变、医师诊疗工作站的建立、新学科、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应用及医院功能的拓展,医师承担的角色、任务和压力越来越繁重。住院医师病房编制=科室病床数/8(每名住院医师担当病床工作量各科平均为8张床)已成为国内医学专家的共识。同时随着医院信息化和临床检验自动化,对药剂、检验和收费人员的需求将减少。据浙江省对15家综合性医院人员配置现状调查分析报告,所调查的15所医院总床位5593张,职工总人数7949人,卫技人员总人数6538人,占职工总数的82.25%。在卫技人员中,医师、中医师2453人,占30.86% 。而广东四家具有代表性的医院的医院医师所占的卫生技术人员的比例平均为35.52% 。

(3)人员定编时除要考虑医院的规模外,还要结合医院的医疗业务量、技术水平、医疗业务指标、医院学科建设水平。建议参考以前对三级医院评审的做法,对三级特等、三级甲等、三级乙等的人员配置应有差别,对三级特等医院的人床比可配置到1:2.1∽2.3 。

另外对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多的医院可适当增加人员配置。教学编制国家规定为15%, 但各医院、各科所承担教学任务有轻有重, 统一比例缺乏科学性, 经测算按每年150学时配备1名医师计算, 50学时以下不予配备。博士点科室可另增加1个编制。科研编制指有上级批准的研究所的科室和重点学科, 根据其功能和性质适当增加1~2个编制。

超床位使用率编制是指床位使用率超过93%, 且科室现有人员大于或等于应编人员数,可适当增加1~2个编制。

(4)对承担干部保健任务的要按照干部保健规模、病床数等按卫生部1978年颁发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的标准单独核编。

(5)三级综合医院医师职称结构比例: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的结构比例为1:2:4:7或1:3:5:7的“宝塔型”是最理想的。但随着现行职称晋升制度的改革,三级综合医院的医师职称大多呈现“漏斗型”的不合理结构,造成评聘矛盾突出,严重影响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和谐。这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由于现阶段三级综合医院临床上使用大量的进修医生和临床研究生参与临床工作。通过组织临床高年资专家进行专家讨论,确定3个研究生的工作量可以相当于一名住院医师,2名进修生的工作量可以相当于一名住院医师的换算比例。同时对实行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院,大量的住院医师系非编制人员,加上进修生、研究生较多,医院医师结构可按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的结构比按1: 3: 4: 2比例的实际情况岗位进行适当调整。

4 结语

核定编制是科学设置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的前提和基础,而医院床位数是计算编制的最基本依据。各临床科室床位编制数按病源量和学科发展需求,进行科学而合理的核定,并经各学科专家进行反复论证。在核编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按需设岗、精简高效”的原则、“满负荷运行”的原则、“依照床位功能”的原则、“重点突出”的原则。总的来讲,三级医院定编的人床比为1:1.8∽2.3;专业技术人员不低于总编制的80% ,对信息化程度高和社会后勤化好的单位应不低于85%,其中医师占卫生技术人员的比例不低于30%,护理不低于50%,药剂、检验等卫生技术人员的比例可适当调低2—3% 。理想的三级综合医院医师职称结构比例(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的结构比例)应为1:2:4:7或1:3:5:7的“宝塔型”,但对实行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院, 如同时拥有较多的进修生、研究生, 医院医师结构可按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的结构比按1: 3: 4: 2比例的实际情况岗位进行适当调整。

参考文献

[1]卫生部. (78)卫医字第1689号.关于发布《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的通知,2004广东省卫生年鉴

[2] 方鹏骞,魏晟等.三级综合性医院住院医师配置现状分析与评介.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10):709-712.

[3] 赵怀峰,应微微等.浙江省二、三级医院和专科医院组织机构编制现状分析.中国医院管理杂志,1999,19(5):33-34.

[4] 梁立强,赵怀峰等.浙江省综合性医院人员编制分析报告.中国医院,2007,11(3):17--19.

[6] 傅征,王耀宗等.病例分型研究概述.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16:389-391.

[7] 肖华,张卓鸣等.医院人员编制和岗位设置的探索.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5,6:342.

[8] wang bb, ozcan ya, wan tt, et al. trends in hospital efficiency among metropolitan markets. j med syst,1999,23:83.

医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中医药;继续教育;管理

中医药继续教育是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获取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重要途径,是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分析中医药继续教育现状,探讨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管理模式,确保中医药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有助于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提升服务能力,达到中医药继续教育预期效果和目的。本文通过对2011—2016年郑州市中医院中医药继续教育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经验,进一步规范继续教育项目管理模式,确保并提高继续教育项目质量,促进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

1健全制度和科学管理

根据国家、省、市中医药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定,制定了郑州市中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制度》、《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实施方案》、《郑州市中医院学术讲座管理办法》,明确了医院继续教育的相关政策、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使医院继续教育工作步入规范化发展的轨道,成立了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及管理机制,确立了院、科两级继续教育组织管理体系。在全院17个临床科室、34个门诊分科室推选出继续教育管理员,由科教科设专人负责有关继续教育日常管理、具体实施和评估考核工作,定期培训、督导、考核、奖励,确保每项工作按时、有效、规范实施。

2全程监督和规范实施

2.1项目申报

郑州市中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预防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院,结合医院特点和发展需求,医院高度重视继续教育工作,充分认识到组织学习班、举办学术活动是培养高素质卫生专业人才队伍的重要途径,同时又可以加强学科建设,将医院的医疗优势加以总结推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医院充分挖掘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重点专科优势资源,整合设计出具有一定特色的培训项目,积极申报国家、省、市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见表1。2.2项目立项医院对获批举办的国家、省、市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进行年度统筹安排,避免举办时间上的冲突。科教科设专人向每个申报科室和项目负责人下发通知,督促严格按照申报时间、举办要求积极组织实施,项目当年有效。

2.3项目实施

科教科设有学术讲座登记薄,对按计划实施的继续教育项目,要求至少提前1周到科教科进行申请登记。登记内容包括项目举办时间、地点、授课专家、课程安排、专家简介等。科教科审核后发送正式会议通知。项目实施过程中,科教科全程参与项目举办,协助承办科室做好接待会议准备、会议签到、维持会场秩序、授予学分等具体工作。

2.4项目备案

项目结束后,由科教科按照要求,整理会议通知、学员签到表、专家课件、会场照片、会议总结等资料,及时存档。并按照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要求,上报项目执行情况的相关信息。

2.5考核与激励

为保证继续教育项目举办质量与效果,建立项目的考核与激励机制。科教科负责对项目承办科室项目执行情况的考核与评估,考核结果由项目负责人签字。依据考核结果并参考项目级别,当年年底给予相应奖励。同时,将郑州市中医院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接受中医药继续教育并获得规定的学分,作为年度和任期考核、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聘任和执业再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

3深化措施和确保实效

为顺利完成全院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分审核工作,对全院17个临床科室,34个门诊分科室,分两批对继续教育管理员进行公需科目网络学习培训,核查各科室专业技术人员名单,采集信息并组织编码,一人一号,一证一号,由专人负责解决全院专业技术人员的公需科目网络学习及学分审核认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制定全院继续教育审核工作计划表,逐日逐科审核学分证书及各项相关证明、证件材料原件,相互核对后将符合规定的学分按Ⅰ类和Ⅱ类分别登记在个人《继续教育证书》上,汇总填写总学时及总学分,加盖单位印章,由市卫生局中医药继续医学教育办公室对学分进行复查、审核,上报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审核公需科目完成情况。郑州市中医院连续3a全院医、护、技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分完成达标率均为100%。

4创新思维和更新手段

郑州市中医院创新“师带徒”培训模式,提升继续教育质量。2012年实施以“师带徒”为培训方式的继续教育,对参加医院中医中药进农村进社区培训人员中愿意继续学习的学员进行师承教育,使他们进一步扎实掌握中医药理论和方法,有效开展农村、社区中医药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诊疗服务,逐步建立起能够满足基层中医药服务需求的优秀中医药队伍[2-3]。此外,医院还将“师带徒”培训模式推广应用于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中,创立3级拜师模式,科主任拜国家级名医为师,业务骨干拜院内名医为师,社区医师拜院内名医为师,传承发扬名老中医学术精髓[4]。2016年为进一步加强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营造良好学术交流氛围,提高全院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医院出台《郑州市中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及积分制考核办法》,每年对继续教育项目承办科室及全院专业技术人员参会率、参会情况进行考核,个人参会情况实施积分制管理,年终根据个人参会率、积分分值评选优秀予以奖励,积分制考核结果同时与院内年度评先评优及职称晋升挂钩。此项考核办法的出台既提高了全院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继续教育项目的积极性,同时增强了医院继续教育考核的针对性。

5结语

中医药继续教育是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不断提高个人专业水平、工作能力以及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形成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终身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医院创新和发展的可持续动力。探索中医药继续教育管理模式,不断规范管理措施,是保证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有效顺利实施的关键要素。郑州市中医院通过院科两级管理、完善制度、全程监督、创新思维、更新手段等措施,规范了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的执行,保证了继续教育项目的质量,为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继续教育提供了良好环境,为医院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冯宵.中医药继续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2,26(11):7-9.

[2]常冬梅,王丽萍,杨宁.探索新医改下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新模式[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4):126-128.

[3]武雅婷,王丽萍,杨宁,等.探索基层中医药人员培训新模式[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13):324-325.

医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篇(4)

一、卫生人才队伍现状

“十二五”期间,全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卫战略”,高度重视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卫生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素质不断提升,结构不断改善,基本保证了卫生事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预防和卫生需求。卫生人才队伍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力状况与卫生发展逐渐相协调。到2012年底,共有卫生机构363个,其中市级医疗卫生单位7个,乡镇卫生院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村级医疗卫生机构198个,个体诊所14个。全市共有卫生人员233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306人,占卫生人员总人数的98.7%。全市病床1300张,占市总人口数的2.6‰。

在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医生725人,执业助理医师243人,每千人口医生数1人。研究生学历7人,本科学历328人,大专学历655人,中专及以下1316人,大专以上学历占总卫技人员的42.3%;注册护士729人,每千人口护士数为1.5人。

全市选拔培养各专业学科带头人40名,市拔尖人才4名,业务骨干200名,人才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但是我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与先进县市相比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卫生人才发展面临较大挑战,主要表现在:高层次的卫生领军人才偏少,医学领域顶尖人才缺乏,对我市整个医学科学的引领作用发挥不好,还不能很好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基层卫生队伍人才严重短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急需充实,具备执业资格的业务骨干严重缺乏,全科医生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培养,基层医疗卫生队伍比较普遍地存在质量不高、素质不高、技术不高、队伍不稳的问题;卫生队伍中村卫生室技术人员学历偏低、医疗技术水平亟待提高,职称结构不合理;卫生技术人员总量有待发展,人才队伍科学管理相对滞后,医德医风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等问题。培养造就一支医德高尚、技术过硬、学术领先的卫生人才队伍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是“健康”建设的迫切要求,也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利益的重要体现。

今后5年,是我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前所未有的重要机遇期,《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的颁布是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新的目标、新的使命、新的政策,为推进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奠定了新的坚实的基础。一是国家把人才发展纳入人才强国的国家战略,规划了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为卫生人才发展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强劲的动力;二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工作,同时把卫生人才发展规划纳入了全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有力保障了高质量、高水平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三是我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在2011年—2015年的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要理清思路、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明确目标,深刻认识人才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富裕幸福、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推动力量,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科学规划、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提升水平,努力开创“人才强卫战略”新局面。

二、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强卫战略”,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健康和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以医德建设为重点,以素质提升为核心,以抓好两端为基础、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按照重统筹、抓两端、建机制、增投入、强基层的思路,完善人才培养、吸引、使用、评价、流动和激励机制,统筹各类卫生人才队伍协调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二)规划目标

到2015年,高水平、高层次的卫生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和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就,卫生人才总量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卫生人才素质显著提高,卫生人才结构明显优化,城乡区域分布更趋合理,高端医疗卫生人才有突破性进展,农村基层、城镇社区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人才短缺的局面得到明显改善,逐步建立符合卫生人才发展规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工作机制,培养和造就一支与医疗卫生改革发展相适应,规模适度、素质优良、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掌握现代医学科学技术,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职业化管理人才队伍。

医德医风全面提升

大力加强医疗卫生行业作风建设,加强医疗卫生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增强遵守医德规范自觉性,树立行业的新形象,建立监督激励机制,健全医德医风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制度、监督、考评长效工作机制,树立优良的医德医风。

人才素质显著提高

卫生人才队伍专业化水平和学历层次大幅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三年内,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和执业医师转化;力争全市培养1000名合格医师;到2015年,造就一支理论扎实,医术精湛,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和科研攻关能力的优秀医疗队伍,宜昌市级以上名医10名;全市医生90%达到大专以上学历水平,护士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不低于50%,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达到10:35:55。

三、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任务

(一)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以市人民医院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重点、村卫生室为基础,推进农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人才队伍建设。依照《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加大乡村医生执业监管力度,推进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和执业医师转化;加大乡镇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严格卫生技术人员岗位准入制度,严禁无卫生专业学历人员进入卫生技术岗位,对培训后仍不具备助理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生转岗分流;继续开展和完善市级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农村卫生活动,通过带教、合作等形式,不断提升农村卫生服务水平根据农村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合理配备农村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形成规模适当、相对稳定、水平适宜的农村卫生服务队伍,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多发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市”的目标。到2015年,培养公共卫生人才80名,在职进修培训村卫生室医生428人;乡镇进修培训卫生骨干人才200人,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新增5名执业(助理)医师。

(二)加强学科带头人建设

加强医学学科和专业团队建设,加强各级医院临床医疗、医学科研、医学高级人才培养,多层次、多渠道加强人才培养、引进、交流和合作,培养造就一批医学杰出人才队伍、优势学科带头人队伍和学科骨干人才队伍,到2015年,培养市级医学高端领军人才10人,市级医学学科学术带头人40人,培养1000名合格医师。

(三)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和妇幼保健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提高防控科技水平,优化人员结构。2015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要达到50%以上。

加强卫生监督服务能力建设,壮大监督队伍规模,优化人员结构,推进卫生监督队伍的规范化建设。2015年卫生监督执法人员达到人口总数的万分之一点五,卫生监督机构专科及以上学历人员达到90%。

妇幼保健人员编制按《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编制标准》落实,卫生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75%-80%,加大妇幼保健人才培养力度。

按照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合理确定公共卫生机构的人员编制、工资水平和经费标准。加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加强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和卫生应急、精神卫生等方面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技术水平。

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吸引、鼓励高等医学院校预防医学类专业毕业生到基层公共卫生机构工作。在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配备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吸引各类人才从事卫生监督工作,建立健全卫生监督人员培养制度和培养体系。加强妇幼保健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婚前保健、产前诊断和遗传病诊断、助产技术、终止妊娠和结扎手术服务的工作。严禁非专业人员从事公共卫生专业技术工作,对现在专业技术岗位的非专业技术人员要妥善进行调整。

(四)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到2015年,培养100中医药医师。中医人才结构更趋合理,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2至4名中医药骨干人才。

(五)卫生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卫生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卫生管理人才培养、选拔、引进机制,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勇于创新、素质优良的职业化卫生管理人才队伍。到2015年,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干部占到管理人员的85%,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结构更加合理,培养80名高素质的卫生管理干部。

四、主要措施

1、开发人才资源管理网络,建立卫生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加强人才信息的沟通和服务,逐步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和单位各司其职的宏观管理机制,实现卫生人力全行业管理。

2、开展各级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重点转向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完善继续教育考核制,全面提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培养网络,加强同省、市级医疗卫生单位的业务交流,努力选拔和培养一批优秀专业人才。

3、进一步推行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健全和推行全员聘用制,进一步推进岗位聘用制,确定合理的岗位设置、结构比例和聘用条件。逐步建立按需设岗、公平竞争、择优聘用、契约管理的用人新机制。推出按岗定酬为主,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建立工资总额动态管理以及吸引、激励和留住优秀人才的分配激励机制。推进医疗卫生机构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进程,做好相关政策衔接,为后勤人员平稳分流提供环境氛围。

4、进一步加大对“市管拔尖人才”、“40名学科带头人”、“百名业务骨干”培养和管理。加大培养、考核、管理和奖励力度,以高层次卫生人才的培养为重点,提高卫生人才的整体素质。

医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篇(5)

关于落实《富锦市支持人才创新创业新政14条》的工作汇报

 

市委组织部:

   按照市委组织部要求,现将我局承接《富锦市支持人才创新创业新政14条》的相关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相关工作落实情况

2018年,我市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宗旨,以“名医工程”为牵动,按照“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积极打造一支特色突出、技术精湛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为推动全市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一是完善高端人才引进机制。为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吸引、培养和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医疗卫生学科领军人才,按照《富锦市支持人才创新创业新政14条》相关政策要求,结合卫生实际,研究制定了《富锦市医疗卫生高层次人才引进和管理办法(试运行)》,主要针对高层次人才引进和使用的特点,采取特殊政策措施和优惠条件,成熟一个、引进一个、使用一个。二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充分发挥我市名医示范带头作用,弘扬医者仁心文化,打造医疗服务品牌。按照省、市文件要求,我市积极开展了“锦城名医”、“三江名医”、“黑龙江省青年名中医”、“德技双馨医师”、“最美医生”、“最美护士”、“优秀护理管理者”等一系列优秀卫生工作者推荐选拔工作。其中,锦城名医活动推选出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中医骨伤及康复等类别医疗专家10人,并在卫生计生工作会议上开展了表彰先进活动;市中医院推选一名中医骨伤专家获得了“黑龙江省青年名中医”称号;优秀护士、优秀护理管理者和先进病区均受到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表彰。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调动了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卫生计生事业和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同步提升。三是加快人才引进步伐。为解决农村人才短缺的问题,我市从2014年起连续三年,累计为乡镇卫生院公开招聘47名医学毕业生,并结合大学生实际离岗情况,我市2018年上半年为择林、隆川和二道卫生院招录3名大学生并已上岗;以公开招聘的方式为乡镇卫生院引进医、护、药、技等专业人才17名;为中医院引进2名麻醉专业本科毕业生,弥补了临床需求。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但全市卫生人才总量依然不足,人才专业结构不合理,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技术人才严重缺乏,现有梯队已不能满足事业发展需求。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退休人员比例高;在职卫生技术人员45岁以上比例高;2017年之前,卫生系统大部分机构将近10年未引进人才;同时,因“新鲜血液”严重不足,当前乡村医生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老龄化比较突出。从年龄结构来看:56至70岁以上103人,占乡村医生总数35%。按照现行的村医退养补助政策要求,未来可办理退养的乡村医生将达到90人,乡村医生正面临后继乏人的尴尬现实亟待引起重视。二是素质结构不合理。包括科班人才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中,通过系统学习、正规院校毕业的人才缺乏,有相当部分其知识结构单一、理论水平和整体素质不高;中坚技术骨干缺乏,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仅占37.1%,而初级甚至无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达62.8;高学历人才缺乏,本科生才占10.5%,且其中大部分是通过在职教育取得学历。而那些中专及中专以下的人员占60.3%。三是专业结构不合理。普遍缺乏公卫医师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市直部分医院突出表现为缺乏临床、影像医师及护士。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影像、检验、B超岗位无相应专业人才,从业人员均为半路出家或临时兼职,诊断和检验水平难以提升。

医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篇(6)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目标,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精神,高等教育发展应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选择多样化的人才培养体制以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因此,21世纪中医类人才的多层次培养更应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对中医类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建立培养中医类技能型人才和管理人才的新模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和保健需求。

中医养生保健技能和管理人才的需求背景

世界经济的重心已转向服务经济。美国《财富第五波》作者保罗·皮尔泽指出,继汽车、电脑、微波炉、网络之后的财富第五波,全球下一个兆亿产业将是保健产业。根据人们对保健的需求,未来医学任务也将从防病治病为主逐渐转向维护和增强健康,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为主。随着中国经济高速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大量亚健康人群的产生,人们的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对保健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中国医疗保健市场将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据有关资料统计,到2005年,中国医疗产业总份额为6400亿人民币,到2010年从事保健产业的企业总数已达60多万家,相关链产业300万家,从业人员3000万人,年产值超过2000亿人民币。中国保健协会理事长张凤楼预计,中国保健产业生产总值在2010、2015和2020年将分别达到9600亿、24800亿和57200亿元的规模,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将达到200%。其中,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业市场发展前景尤为广阔。一方面,传统医学的“上工治未病”是中医药理论体系中重要的预防保健思想,表现在“治未病的”预防保健的手段与方法上丰富多样,而且在预防保健上突出了人文化、人性化和个性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并与人文哲学紧密相关;在人性化方面主张重人贵生,在个性化方面强调整体观,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提供个性化医疗保健服务,这正符合现代人对提高生活质量,从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多方面整体个性化地维护人的健康的需求。另一方面,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和《国务院印发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0)》,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组织开展了“治未病”健康工程,并在17个省(区、市)确定了46个试点单位,在全国推广了一批“治未病”的服务方法、技术和设备,在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治未病”服务政策及人员、体制机制、机构管理和技术规范等方面加强了研究和探索,中医治未病服务得到了高度重视,从而加快了中医特色预防养生保健服务体系的构建。综上所述,中医药服务已从过去注重中医药治疗逐步转向同时注重预防保健服务,并由此促使中医养生保健产业的形成和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也应该清楚地看到,目前中医药养生保健产业存在突出问题:一是在中医行业重治疗、轻保健;二是中医养生保健企业资本和规模较小;三是服务结构单一老化,以推拿按摩为主要手段;四是服务标准缺失,市场良莠不齐,存在假冒伪劣宣传和从业人员无序竞争;五是具有中医养生保健技术的技能型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严重缺乏。这些都是制约目前该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而要解决以上问题,关键是必须有一批掌握中医养生保健技术的技能型人才和执掌中医养生保健产业的企业管理人才作为支撑,形成一批以国家标准规范服务和技术的大型企业,在挖掘继承中医药传统保健技术的基础上提升创新,优化服务结构,建立先进的现代服务管理体制,在管理思想、方法、模式上进一步创新,发展具有全面健康管理功能的保健服务。因此,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产业教育,是培养造就创新性专门人才的唯一途径。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养

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前提下,目前中医教育根据不同层次分为专科和中职进行分方向培养,同时又按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和各自的职业规划,把中医类学生分为医疗方向和技能型方向(技术型和企业管理型)。目前,大中专院校的培养模式和定位均属前者,定位技能型方向(技术型和企业管理型)的学生则侧重中医技术、养生保健知识、企业管理知识的学习,需要学校与企业共同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建立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的途径

选择合作的中医养生保健企业学校应根据企业资质,认定具有大型资本和大型规模,经营业务结构以中医理论、基本保健技术、中国传统文化指导等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为主,并以国家标准规范中医养生保健技术和管理行为,具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社会信誉度较高,建立了自己的企业文化和先进的服务管理体制并走上连锁化经营道路的企业。企业还必须有自己的培训学校或培训中心,有一支技术优良的带教队伍。

采取“订单式”培养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技术丰富多样,因而养生保健行业的每个企业经营业务有一定的特异性和差异化,了解合作技术服务特点和人才需求量以便定向为企业培养人才。大专层次的中医类专业属处方类专业,课程设置应满足培养医疗型人才的需要。校企合作的企业应分阶段到学校进行中医养生保健行业宣传,公布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和相应的工作单位及岗位,物色选拔需要的人才,然后校企双方根据各企业经营业务的特异性和差异化,以及技术服务特点和职业能力构成、岗位需求,量身定制不同的选修课、顶岗实习和以岗位为前提的培训。

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培养中医养生保健人才,根据行业需求必须突出实践技能,由企业提供资金、设备、行业技术、部分场地、技能教师,学校提供部分场地和师资,校企双方共同建立实训基地加强学生实训,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一般可采取三种模式:(1)在学校内建设与企业真实经营环境高度仿真的实训基地,以保证学生的校内实训。(2)企业自身建立培训学校或培训中心,接纳学生顶岗实习前的工作过程培训。(3)以企业经营场所为实训基地,

转贴于论文联盟

推行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中专层次的到相关企业带薪顶岗实习一年,大专层次的在二甲以上医院临床实习6~8月后转入企业顶岗实习2~4个月。

校企双方共谋学生职业发展在培养中医养生保健人才的过程中,学生除了学习中医养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熟悉以岗位为前提的工作过程外,校企双方还需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或从事技术服务、或从事技术研发、或从事企业管理。企业建立技术服务或管理岗位升级考试制度,使学生自我发展目标明确,能积极主动地按照自己的职业规划提升自己的综合水平。

(二)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的措施

课程设置改革与特色教材开发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是校企合作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开展课程建设存在形式单一、范围有限、内容和理念有误的问题,课程建设层次有待提高。针对我国大专院校培养的中医类人才主要定位于临床医疗工作,培养掌握中医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熟练运用中医学及相关西医知识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基层医务工作者,那么,中职则定位于技能型中医类人才,主要培养其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特别是中医养生保健理论、中医保健基本技术,运用中医传统养生知识和现代养生保健技术,从事中医养生保健企业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工作地点主要在企业。因而,在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不能单纯从学科出发,应从职业岗位需求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出发,除了中医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外,更应将中医养生保健理论、中医文化、中医传统养生保健技术、中医现代保健技术、企业管理知识、各相关岗位任职要求、工作流程等知识纳入教学内容中,将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理念融入课程设计中。通过校企双方共同开发,编写特色教材,使得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保持一致,使培养的技能型中医养生保健人才与行业和企业需求一致。同时,为配合国家对中医养生保健企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的规定,在课程设置中还应将相关职业资格(按摩师、公共营养师、刮痧师、反射疗法师)标准内容纳入课程体系中,改变现行教材重理论轻实践、内容重复和滞后的弊端,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或多证并举,为学生择业就业以及创业提供有利条件。

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目前,医学类的大中专院校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面向培养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人才,因而要培养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技能型中医类人才,校内专职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改变教师观念,重视对中医养生保健人才的培养;(2)加强教师对中医养生预防保健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的学习和提高,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3)指导专业教师及时跟进行业技术发展动态,及时更新知识结构;(4)专业教师定期到相关企业兼职,通过对企业进行养生保健技术培训、技术研发、技术管理,在对企业的技术服务工作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5)除考取高校教师资格证和执业医师证外,考取相关职业证书,如《按摩师证》、《反射疗法师证》、《公共营养师证》、《刮痧师证》等,在相关职业证书的考取过程中学习职业标准,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组建企业教师队伍,主要针对学生技能培训和工作过程指导,提高企业教师队伍的带教能力。要求:(1)到学校学习专业教师教学的基本方法、教学技巧,掌握教学环节和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平;(2)到学校提升中医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素质;(3)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讲授校企合作教学改革后与企业人才需求一致的课程内容;(4)学生顶岗实习的带教。

医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篇(7)

一、指导思想和培训目标

医药工人、经营人员中级技术业务培训是在初级技术业务培训的基础上,从医药生产、经营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客观要求出发,,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对技术工人和医药商业经营人员进行的一种定向专业技术业务培训。它是提高医药工人、经营人员的技术业务素质、改变医药职工队伍技术业务等级结构不合理状况的重要措施,是岗位职务培训的组成部分,是“七五”期间医药职工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医药工人、经营人员中级技术业务培训一定要紧密联系生产、经营实际,突出重点,强调针对性,保证培训质量,以促进医药生产、经营的发展。

医药工人、经营人员中级技术业务培训的目标,是使医药工人在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方面达到国家医药管理局颁发的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四至六级应知应会的要求,使中药、医药商业经营人员在业务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技能方面达到国家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药、医药经营人员业务技术等级标准三至四级应知应会的要求,并具有一定的企业管理知识和技术革新的能力。

二、培训重点和培训规划

医药工人中级技术培训的对象是具有初中文化和实际水平已达到初级而未达到中级技术水平的技术工人,医药经营人员的中级业务技术培训的对象是具有初中文化和实际水平已达到初级而未达到中级业务技术的经营人员(指以五大员为主体的有关业务人员,下同)。

中级技术业务培训的重点是工业企业的班组长、生产骨干和在关键岗位上操作的技术工人,商业企业的基层门店、柜组负责人和业务骨干。

专业对口的中专、技校等中等以上学校毕业生和已取得中专及中专以上专业合格证书者可免于理论知识的培训。

通过“七五”期间的中级技术业务培训,力争医药工业(包括中成药、医疗器械)行业到1990年有50%左右的技术工人的实际水平达到中级技术水平,医药商业行业有40%左右的经营人员的实际水平达到中级业务技术水平,沿海、中部省、区应高于上述指标,边缘省、区可略低于上述指标。

大型医药企业可根据上述要求,结合本企业实际自行确定培训的对象范围、进度要求,中小型企业由主管医药部门统筹规划,协助安排。

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

各医药工种中级技术业务培训理论教学(即应知部分培训)参照国家医药管理局所属各专业公司制定和编写的教学计划、大纲和教材执行。为使中级技术业务培训的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适应性,各单位在执行时,可从各自的生产经营实际和岗位职务的实际需要出发,对培训内容作必要的增删和调整,并报主管医药部门批准。理论培训总课时数不能低于600学时。在统编教材出版前,各单位可按教学计划、大纲的要求,选用或自编一些教材或讲义。通用工种可参照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教学计划、大纲和教材执行。

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即应会部分的培训),原则上实行逐级培训、逐级考核的办法,可采用以师带徒、岗位练兵、开展技术比赛等方式进行。

四、培训形式和方法

中级技术业务培训可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采取脱产、半脱产、业余等多种形式办学。在办学方法上,有条件的医药企业可单独办班,没条件单独办班的企业可实行联合办学和委托代培。医药商业企业点多、面广、人员分散,更要提倡联合办学。各地各单位可根据各自的情况,采取不同的联合方式。有办学条件的地、市,可由地、市医药局(公司)牵头,组织县与县或市与县的联合办学;人数少的工种可由省医药局或专业公司牵头,组织地、市、州联合办学;个别专业还可以通过国家医药管理局所属专业公司实行跨省联合,如举办跨省的师资培训班或向师资紧缺的省、区选派讲师团等。在联合办学中,各级医药管理部门都要树立为行业服务的全局思想、热心牵线,办学单位要本着勤俭办学的精神,合理收费。对基础好的学员也可实行自学的方法,但要定期进行辅导或编写自学辅导材料,防止放任自流。

中级技术业务培训一定要坚持标准,保证培训质量。在培训时,要把好入学关,对不具备初中文化或双补时未补化学的学员,在培训前都要补习初中文化及化学课程。

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抽调部分既懂专业知识又有教学工作经验的人员充实师资队伍,专职教师数量应占职工总数的千分之三到五。要办好师资培训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可聘请部分有教学能力的技术人员担任专业课的兼职教师。要加强教学管理,要有专职管理人员及严密的教学管理制度。

五、考核、发证

中级技术业务培训的考核、发证可以“哪里培训,哪里考核、发证”为原则,由大型医药企业或企业主管部门自定办法,报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医药管理局(总公司)批准后执行。考试要严格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命题,有条件的可组织统一考试。要严肃考场纪律,各级医药管理部门要进行检查或抽查考试。

中级技术业务合格证书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医药管理部门会同地方同级劳动部门统一印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