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灾后重建工作方案

灾后重建工作方案精品(七篇)

时间:2022-07-25 22:59:20

灾后重建工作方案

灾后重建工作方案篇(1)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重建家园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帮助受灾低保户、五保户重建家园,使灾后房屋倒塌户尽快改善居住环境,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二、工作目标

全力以赴帮助受灾群众做好房屋灾后重建工作,确保全倒户在元旦前住进新房。

三、工作对象

受灾全倒房的低保户和五保户。

四、工作内容与步骤

(一)实事求是核实灾情

各镇政府要组织力量,进村入户,严格核查,力争在9月15日前将低保户、五保户倒房情况核实清楚,摸清全部倒塌房屋无家可归灾民的户主姓名、家庭人口、居住地、房屋结构、倒房间数、倒房面积,逐户登记造册和拍照,建立《因灾倒房户台账》和调查档案,并以村为单位张榜公布,为开展灾民重建家园奠定基础。

(二)积极开展重建家园工作

灾民建房要从有利于灾民生产生活出发,尊重灾民意愿,以分散建房为主。具体安排如下:

1.规划设计

(1)选址。各镇政府要把灾民重建家园工作与实施安居工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优先为全部倒塌住房无家可归灾民规划建房用地。要科学选址,以下三种地形不适宜选为建房地址:①坡度超过50度的山坡;②主要河道两旁;③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山地。

(2)设计。要科学设计,受灾户可根据自身的实际,设计2或3层的基础,有条件的一次兴建,无条件的为今后加层做好准备。

(3)报建。按有关政策要求,需报建的要办理报建手续,并免收政府有关行政规费。

2.建设标准

(1)房屋结构。建房要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提倡采用混凝土结构,也可视户主的具体实际(如人口较多)建稳固的砖瓦房。

(2)建房面积。两人以下(含两人)的家庭,建筑面积以30平方米为标准,三人以上(含三人)的家庭建筑面积应不少于50平方米,房高要达到3.5米以上。

3.施工建设

房屋建设由户主自主兴建,村、镇积极协助,提供各种方便,在施工过程中要切实加强管理,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4.验收

由市、镇两级重建家园工作领导小组对建房户逐户检查验收,江门市届时也将抽查验收。

五、工作措施与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市成立重建家园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府办、民政、财政、农业、建设、国土资源、监察等部门组成,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确保重建家园工作按时按质完成。

市民政局:负责对全倒户进行调查核实,督促各镇对倒房户的有关情况进行公示,严格按程序审批重建家园资金,跟踪督促重建家园工作进度,确保重建家园工作按时完成。

市财政局:要积极筹集资金,及时安排拨款,并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市农业局:要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统筹安排,及时调整计划,优先安排全倒户重建家园。

市建设局: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学选址,对建房进行全程监督,确保设计合理、施工安全和质量合格。

市国土资源局:要积极协同各镇,妥善解决建房用地,如原倒塌房屋的屋地已不宜建房的,要协同镇政府、村委会另行安排宅基地建房,并优先办理有关宅基地发证。

市监察局:负责对重建家园资金的使用等问题实施监察,确保重建家园工作严格按有关法规进行。

各镇政府要成立相应机构,抓好工作的落实,镇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把灾区重建家园工作落实到村到户,镇指定干部负责包干,责任人必须帮助受灾户解决选址、设计、报建、土建等各个阶段的问题和困难,直到受灾户按时迁入新居。

(二)多形式、多渠道筹集重建家园资金

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一点,江门市政府已决定对我市全部倒塌住房无家可归灾民每户补助建房资金3000元;二是市财政补助每户3500元;三是各镇财政配套安排补助每户3500元;四是市慈善会每户资助10000元;五是受灾户自筹一点或亲友帮助一点;其他不足部分各镇政府可通过向社会发动募捐等途径筹集,由镇政府包底解决。

(三)建房补助资金拨付安排

建房补助资金拨付,必须由个人提出书面申请,填写《重建家园资金申请审批表》(见附件)一式三份,经村、镇核实加具意见后,报市民政局审批。市民政局审批后,汇总各镇情况材料,送市财政局、市慈善会拨款。

经核实的全倒户,其建房补助资金按规定全部下拨到镇政府,由镇政府负责统筹安排,专款专用,确保建房资金全部用于为受灾群众建房。镇政府根据建房进度分3期拨付给全倒户:完成房屋规划选址拨付1/3,建房工程过半拨付1/3,房屋封顶拨付1/3。根据《广东省自然灾害救济工作规定》,符合五保户条件的灾民,安排入住敬老院,原则上不再救济单独建房,其应得建房救济款划拨给相关的敬老院用于建房和购买生活用具。

(四)加强监督,严格管理使用救灾款物

救灾款是“救命钱”,必须不折不扣地用在受灾群众身上。各镇各部门要严格救灾资金管理使用制度,加强监管。一是严格使用范围,突出救济重点。要按照财政部、民政部规定的用途使用救灾资金,重点安排救济重灾区和无力自救的重灾户;二是实行“五公开”:即公开发放程序,公开救助对象,公开救助标准,公开救助时段,公开救助数量,张榜公布,接收社会监督;三是坚持专款专用,严禁挪用、滥用。对灾民领取救灾款物实行专账管理,民政部门要对救灾款物的发放时间、去向、用途等进行登记、建档。对挪用、挤占救灾款物的,一经发现,严肃处理(监督投诉电话:市民政局:8883055)。

六、重建家园时间安排

序号

内容

时间

1

调查、核实、拍照、公示、

报送《重建家园资金申请表》

9月20日前

2

重建房屋规划设计

9月21日至30日

3

房屋施工建设

10月1日至12月15日

4

灾后重建工作方案篇(2)

一、总体情况

全乡受灾人口38320人,冻死大牲畜6头,家禽9554羽,房屋受损1497间,电力、水利设施损坏程度达70%以上,其中电线杆倒塌214根,停电村达25个;损坏提灌站一个,水管15000米,水表2040块,停水村居27个;公路路基、护坡垮塌13处,总长575m,沟渠损毁2500米,通讯设施损坏面达90%,全乡有19个村不通信号;农作物受损9656亩,林木受损13738亩,直接经济损失达__6万元。

二、抗灾、救灾工作措施

1、是加强领导,成立抗灾、救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供电、通讯、道路、金融、供水、物资发放等应急分队9个,明确每支队伍的队长都由乡班子成员担任,要求各队队员必须无条件服从统一调度,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

2、是成立了__*乡干部作风督查组,明确乡纪委书记任组长,一名副科级干部任副组长,配合市委组织部共同对全乡干部职工工作作风进行督查。对,作风不实的干部,一经发现,严惩不怠。

3、是成立__*乡核灾救灾工作组,每个村安排2名以上国家干部进村入驻,对各村组受灾农户基本情况如房屋受损、缺衣少食、取暖设施等情况进行统计,汇总上报。及时发放救灾款物,稳定灾民情绪,排查一切不稳定因素。

4、是加强协调联系,争取局帮乡单位,“双千”单位的大力支持,调动全乡党团员,入党积极分子,村级后备干部广泛参与自救、互助活动。

5、是做好宣传信息工作,及时报道抗灾救灾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事例、先进事迹人物。

6、是严把救灾物资发放关。截止目前,全乡共收到来自各级各部门捐赠物资有:军被107床,棉被60床、踏花被60床,棉衣53件,羽绒服4件,蜡烛3箱,方便面20箱,菜油270斤,面条150把,大米1640斤,鸡蛋、牛奶各32件,电视机1台,猪肉50斤,鞋33双,枕头41副,毛毯一床,矿泉水20件,现金82275元。目前,各种救灾物资、资金已全部发放完毕。

7、是确保人、财、物力到位,举全乡之力做好查灾、核灾、抗灾、救灾工作。

三、灾后恢复重建具体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总理和同志在贵州视察时的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贵阳市委及清镇市委灾后重建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安全第一、政府引导、社会帮助、群众自救”的原则,充分认识灾后重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开展灾后重建工作。

(二)组织领导及工作职责

为加强对灾后重建工作的组织领导,特成立__*乡灾后重建工作指挥部,名单如下:

指挥长:韦磊(乡党委书记)

副指挥长:刘殊姝(乡党委副书记)

__*(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__*(乡党委委员、副乡长)

张朝明(乡党委委员、政法委书记)

胡声祥(乡党委委员、人大专职副主席)

陈君华(乡党委委员、武装部长)

朱荣(乡专职组织委员)

刘凯(乡党委委员、纪委副书记)

李文(乡党委委员、财政所长)

成员:杨景润(乡党政办负责人)

陈远友(乡社会事务办负责人)

王勇(乡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

沈智星(乡畜牧推广站站长)

邓浪静(乡社保所所长)

用(乡合医办常务副主任)

申亚东(乡

派出所所长)刘荣(乡经济发展办主任)

赵伦斌(乡新农办负责人)

唐玉坤(乡监察室主任)

邹俞(乡纪委副书记)

杨昌明(乡水利站站长)

朱碧勇(乡林业站站长)

陈思荣(乡国土所所长)

秦巍(乡安监站站长)

左志英(乡文化服务中心主任)

龙波(犁流供电所所长)

马丙(乡扶贫站站长)

叶波(乡卫生院院长)

文成荣(乡计生办负责人)

杨松(乡计生站站长)

杨智福(乡城管办主任)

陈永涛(乡团委负责人)

刘兴燕(乡妇联主席)

杨兴智(乡长助理)

王瑞全(乡中心学校校长)

驻村干部、27个村支书、主任、计生专干

指挥部下设一个办公室,十一个工作组,具体如下:

1、办公室:灾后重建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乡党政办。

主任:朱荣

成员:杨景润、刘兴燕、龙定惠、余晋潮、杨金凯、张珊、许星林、李妮燕、张会、吴学刚、聂忠祥、方伟

职责:负责制定灾后重建工作方案和印制各种核灾查灾表册;负责各种资料、表册和信息的收集、汇总上报工作;拟定灾后重建办公室值班表,做到24小时有人值守,明确办公室成员的职责任务。

2、供电工作重建组

组长:陈君华

成员:供电所全体人员、驻村干部及3个村干部

职责:制定供电抢修工作方案,在3月份以前抢修完毕,保证全乡27个村正常供电。

3、水利工作重建组

组长:陈君华

成员:水利站全体人员、驻村干部及3个村干部

职责:制定水利恢复方案,力争在一周内,恢复乡政府驻地__*水厂的正常供水,在半个月内恢复全乡27个村人畜饮水。

4、通讯工作重建组

组长:杨兴智

成员:进驻__*乡的移动、联通公司人员、驻村干部及3个村干部

职责:协调配合移动、联通两家公司,为相关人员提供后勤保障,力争在一个月内完成乡境内各机站的维修任务,实现村村通信号。

5、农业工作重建组

组长:胡声祥

成员:农业中心、畜牧站、新农办全体人员、驻村干部及3个村干部

职责:拟定农业恢复生产方案,制定恢复生产项目申报建议书,完成对全乡农作物损毁面积、畜牧损毁等的查灾、核灾工作。结合全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补种方案及养殖、出售计划,调运各类所需的种子、化肥,鼓励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力争把各种损失降到最低,做到20__年农业生产不减产,不减收。

6、林业工作重建组

组长:张朝明

成员:林业站全体人员、驻村干部及3个村干部

职责:拟定林业恢复方案,制定项目申报建议书,完成对全乡损毁林木面积的核灾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补植计划,协调好苗木的调运工作。

7、道路

交通工作重建组

组长:陈君华

成员:安监站、国土所、经济发展办全体成员、驻村干部及3个村干部

职责:制定道路交通恢复方案,做好损毁路段的核实、汇总、上报工作。积极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完成对损毁主干道的修复、保障畅通。

8、困难群众救助安置组

组长:廖斌

成员:社会事务办全体成员、驻村干部及3个村干部

职责:继续做好各口救灾救济物资的接收、审核、发放工作,做好困难群众的生活安排及因灾受伤人员医疗救助申报工作

9、新闻宣传组

组长:刘凯

成员:张珊、左智英

保障在灾后重建期间各种新闻素材的撰写、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的宣传、报道工作。积极开展“举党旗,亮身份”活动,广泛动员党员、团员,干部群众、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积极开展灾后生产自救和互助工作。

10、卫生防疫组

组长:刘殊姝

成员:卫生院全体职工

职责:制定防疫工作方案,做好人畜饮水消毒工作和全乡疫情监测,确保不发生一起疫情事件。

11、项目申报组

组长:廖斌、陈君华、胡声祥

成员:杨昌明、马丙、刘荣、王勇、沈智星、朱碧勇

职责:做好灾后各类损毁基础设施和生产设施的项目申报工作。

12、干部作风监督组

组长:__*

副组长:刘凯、万云光

成员:邹俞、唐玉坤

职责:督查各工作组人员驻村工作情况、工作开展情况、工作取得实效情况等。敦促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加快灾后重建工作进程。

13、驻村工作组

组长:__*

副组长:万云光、邹俞

成员:全乡干部职工、27个村村干部

职责:拟定驻村工作组名单,拟定驻村工作组制度和考核办法,按相关要求落实好各项工作。

(三)工作要求

成立__*乡灾后重建工作指挥部和各现场指挥部,由韦磊同志担任总指挥,各工作组组长担任现场指挥。工作按照快速组织、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统筹兼顾、多方协作的原则进行。各工作组要要借机乘势,想方设法,要创造性地、超常规地开展工作,要迅速掀起声势浩大的“讲奉献,比贡献,建设新家园”的灾后重建活动,每个工作组都要力争出典型事例、出先进事迹、出经验、出亮点。对此次灾后重建工作中,工作突出的单位或个人,乡党委、政府要给予通报表扬和适当奖励,差的要给予严肃的批评教育,特别是脱岗人员将给予从重从快处理。

(四)工作重点

1、进一步做好查灾核灾救灾工作。在前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清全乡受灾情况,特别是统计好人畜伤亡、房屋损毁、农作物受灾及其他基础设施损毁情况。

2、扎实抓好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工作。由各工作组负责制定承担的恢复方案,完成电力、水利设施、人畜饮水、居民住房、道路、闭路电视、移动基站等生活基础设施和生产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工作。

3、切实抓好生产发展项目,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实现灾后不减产、不减收。进一步加大脱毒马铃薯、烤烟、迎庆桃、花生、蔬菜、养鸡、养猪等的种植、养殖力度,千方百计减小凝冻灾害带来的损失。

四、存在的困难和需要上级帮助解决的问题

(一)存在困难

1、__*乡财力较匮乏,因此用于救灾和恢复重建的资金有限。

2、__*乡进村道路较差,还有16个村未硬化,同时还有8个村未进行农网改造,给群众生产生活和灾后重建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需上级帮助解决的问题

1、需补助脱毒马玲薯种子500吨,化肥500吨,解决蔬菜种子8万元,改种蔬菜2500亩;

2、解决1497间受灾房屋的恢复重建补助资金,每间补助0.6万元;

3、解决电力设施恢复资金87万元。解决8个未进行农网改造村的改造资金,力争早日实现同网同价,减轻老百姓的灾后负担;

4、解决水利设施损毁资金75万元;

5、解决迎庆桃种植补助资金30万元、优质茶叶种植补助资金20万元;

6、解决村公路路基垮塌、路面损毁资金81万元;

7、解决新增低保户指标500户,扩大低保覆盖面;

8、解决苗圃基地育苗资金5万元,解决林木损毁采伐指标及退耕还林指标;

9、解决养殖小区农户鸡舍损毁维修资金4万元、肉鸡冻死补助资金20万元;

10、解决工业项目恢复生产供电线路维修资金50万元;

灾后重建工作方案篇(3)

一、我市煤矿基本情况

我市共有煤矿企业21个,其中3万吨/年的整合、技改扩能、扩界扩能煤矿7个(即:流长乡青山煤矿、新桥煤矿、犁倭青山煤矿、猛湾煤矿、卫城镇红稗地煤矿、暗流乡砂锅田煤矿、站街镇大沙坡煤矿);6万吨/年的技改扩能、扩界扩能煤矿2个(即:暗流乡胡家田煤矿、王庄乡洛阳煤矿);6万吨/年的整合煤矿1个(即:流长乡金利煤矿);在大矿规划区内暂维持现状的6万吨/年煤矿5个(即:新店镇齐心煤矿、沙子坡煤矿、茂源煤矿、流长乡小沟煤矿、暗流乡学忠煤矿);9万吨/年的煤矿2个(即:麦格乡益民煤矿、新店镇明锦煤矿);9万吨/年的基建煤矿1个(即:流长乡利民煤矿);3万吨/年的大矿规划区外暂维持现状的个案处理煤矿2个(即:新店镇同春煤矿、学田煤矿);45万吨/年的基建煤矿1个(即:站街煤矿)。

二、煤矿受灾情况

(一)、复工复产的煤矿

1、清镇市明绵煤矿。供水管道冻裂800米,柴油发电机损坏,停电,不能启用预备电源,生产不能恢复。

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70万元。

2、清镇市茂源煤矿。(1)井下水淹约200立方米,5、5KW2台水泵损坏,2台8开关被水淹没;(2)五棵电杆断裂,损失电线2000米,11KW风机损坏,11.4KW绞车损坏:(3)柴油机每天耗油3000元;每天增加打水、维修巷道工资3000元;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40万元。

3、清镇市齐心煤矿。(1)原发电机冻坏,新购置一台约96000元;(2)停电停水,用柴油机发电,柴油机每天耗油3000元,清理巷道人工工资3000元;(3)已造成直接损失40万元。

4、清镇市沙子坡煤矿。(1)井下被水淹,积水7500立方米,淹没3台水泵、3台电煤钻、1台探水钻;(2)井巷垮塌80米;新增3台水泵;(3)停电停水,用柴油机发电,每天耗油3000元,清理巷道,人工工资3000元;已造成直接损失50万元。

5、清镇市小沟煤矿。地面电杆倒3根;巷道垮塌200余米;停电停水,每天打水、维修巷道工资约3000元;已造成直接损失40万元。五家煤矿共计损失250万元(详细情况见附表一)。

(二)、技改扩能、扩界及在建煤矿受灾情况

流长青山、利民、新桥煤矿,犁倭猛湾、青山煤矿,卫城红稗地煤矿,因受凝冻天气的影响,停电、停水,井下不同程度的垮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50万元,详细情况见附表二、三。

(三)、整合煤矿保留一套生产系统的矿井受灾情况

流长金利煤矿属于保留一套生产系统的矿井,由于受凝冻天气的影响,一是内线电杆损坏5根,停电;二是自备发电机需每日耗4000元的柴油;三是井下倒塌400米,并冻坏1台装载机。直接经济损失80万余元。

以上三项合计共计损失580万元。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

1、全市煤矿均处于断电不通电状况,6万吨矿井要具备双回路电源生产的难度更大;

2、技改扩能煤矿申办手续进度缓慢,开工建设进度迟缓;

3、供需矛盾突出,电煤紧张,压力非常大。

四、恢复灾后重建采取的措施

(一)成立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

各产煤乡镇企管站负责人、各煤矿企业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王贵成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恢复灾后重建工作的日常工作。

(二)、全力以赴积极协调供电部门抢修电路,尽快恢复煤矿的供电问题。

(三)、积极督促证照齐备的6万吨煤矿企业负责人全部到矿:一是组织抓电力抢修,协调供电部门早日通电;二是抢抓地面设备设施维护检修;三是抓好各类管理人员、工人培训复训工作,确保人员到位;四是按相关规定在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下,组织好通风、排水等工作,创造条件为达到安全生产作好各个方面的准备,电的问题一旦解决,马上组织生产。

(四)、加大力度协调新建大矿、整合技改、扩能煤矿的手续申报办理工作力度,使之早批开工建设。

(五)、加大对站街煤矿、利民煤矿建设服务力度,促成早日投产达产。

灾后重建工作方案篇(4)

在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的前夕,本刊记者再次来到四川地震灾区,了解灾区档案工作恢复重建情况。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份牵挂,更是一份责任。

于是,我们在本期拿出了较大的篇幅,报道汶川大地震后四川、甘肃、陕西灾区档案工作恢复重建情况,并采访和约请了一些专家,谈一谈震后档案工作恢复重建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我们的报道视角也许并不新颖,我们的报道方式也许不那么专业,有点老套甚或笨拙,但我们关注灾区的感情是真挚的,我们关注灾区的档案工作,关注灾区的档案人,并希望能为灾区档案工作恢复重建提供些微的借鉴与参考。

在灾区采访和在北京编辑稿件的过程中,令人感到宽慰的就是,灾区档案工作恢复重建顺利地进行着:备受世人关注的北川档案中受损最严重的那部分潮湿档案已经干燥完毕,等待消毒和修复,部分受损程度较轻的档案重新著录后可以提供利用;在国务院公布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中,纳入了全国51个受灾县档案馆重建项目,目前这些项目已经列入地方发改委计划,进入实施和落实阶段,部分档案馆已经破土动工;灾区档案收集与征集、业务指导与监管有序展开;灾区的档案工作者不辱使命,积极地为灾区的民生服务,为灾区的恢复重建服务,为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服务。

同时,我们约请的专家也提醒,灾区档案馆重建要科学规范,要提高档案馆的抗震标准,在选址、功能布局、防灾设计上综合考虑,不能再一次留下遗憾。

实际上,灾区的档案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还非常艰苦,在新档案馆未建成之前,他们还要在板房或者临时办公地点办公、提供档案服务,北川县档案局的工作人员还要在北川以外的地方工作和生活。而面对着他们的不仅有常规的档案工作内容,还有灾后重建产生的一些新的、复杂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方式,需要他们一一面对和应对。他们的担当与沉着,彰显出灾区档案干部高尚的人格精神和档案职业在关键时刻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国家档案局、各地档案部门对灾区档案工作恢复重建的关心和关注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国家档案局几位领导都亲自到灾区慰问档案干部、指导灾区档案抢救和恢复重建工作的开展,国家档案局还派出专家小组,参与北川档案的抢救工作。山东、江苏、福建等省市(区)的档案局长也来到灾区的对口援助县,在资金和物资上支持灾区。北京、上海、山东等省(市)还组织灾区档案干部异地参观学习、业务培训。

到灾区采访时正值初春,乍暖还寒,绿意还不浓郁,山体崩塌和泥石流的痕迹还清晰可见。危房依然耸立,但桥梁、工厂、学校与医院已开始兴建。废墟尚未来得及清理,但“大灾无情人还在,自己的房子自己盖”的口号,激励着人们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和对未来的希望。

灾后重建工作方案篇(5)

关键词:灾后城建、档案管理

2008年5月12日北京时间14时28分,我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0级强烈大地震,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地震烈度达到11度,大部分砖石建筑及木屋连地基摧毁,桥梁毁坏,地下管道失去作用,铁路轨道明显弯曲。地震不仅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城市建筑也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地震造成原有的城建档案严重缺失甚至毁灭。现距离我国四川汶川大地震已近三年,新的规划建设工作也取得初步的进展,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城建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1、灾后城建档案管理,要重视抗震防灾的实际需要

针对灾后,尤其是震后城建档案管理的具体情况,我认为灾后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以下几个方面要特别重视抗震防灾的实际需要。

(1)城建档案馆的库房设计

①建设要标准规范。

要切实加强馆库建设,严格按照《档案馆建设标准》、《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以及《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等的要求,保证档案馆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提高城建档案馆的抗震防灾能力和应对其他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城建档案安全。

唐山地震震前档案馆或库房多由办公室改设,地面承载力不足(250―280kg/m2)负载过大结果造成楼层坍塌严重,加大了档案的受损程度。1986年《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规定:档案库房的楼面均布活荷载应为5KN/m2。当采用密集架时,应不少于12KN/m2,或按实需要确定。

在《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第1.0.4条就对档案馆的防震能力等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位于地震基本烈度七度以上(含七度)地区应按基本烈度设防,对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地区重要城市的档案馆库区建筑可按七度设防。但是在实际中,档案馆库建筑设计上应将抗震能力根据当地地震烈度相应提高半度或一度,这样馆库的防震能力就更加有保障。档案馆库房建筑的设计还应考虑到灾后的进馆抢救工作,应该设计得更加有利于转移,因此馆库内应留出一定数量的安全通道和安全门,以利于灾后抢救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

②档案自身安全性要引起重视。

档案馆的建筑在每次自然灾害中都能幸存,但档案馆的自身安全性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要按《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严格限定档案库房的防火、防水等方面的相关建筑指数:档案库应作为一个单独的防火分区,库区与其他部分的隔墙均应为防火墙,采用耐火极限不少于4小时的非燃烧体。其他内部隔墙采用耐火极限不少于2小时的非燃烧体。库区内不应设置用水点,给、排水管道也不应穿越库区。一切档案馆包括城建档案馆都应该按照国家标准来规范档案馆库房。

③防次生灾害应纳入设计规划。

城建档案馆的建筑还应该将地震灾害发生后的次生灾害纳入到设计规划中。馆址应远离易燃、易爆物的场所,不设在有污染腐蚀性气体单位的下风向,避免架空高压输电线穿过;应选择地势较高、场地干燥、排水通畅、空气流通和环境安静的地段。因为如果忽视了这些因素,一旦发生地震,很可能这些因素就会引起次生灾害,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对在役的城建档案馆库房,需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展安全隐患、特别是抗震防灾能力的检查。

(2)城建档案的装具

唐山地震发生之时,当时的档案装具大部分都是木质的,在地震中大部分装具都被砸毁,造成了一些档案实体的损毁。而铁制档案箱损失较小,即使被砸变形亦不至档案散失,还能防止雨淋、水浸。现在很多地方都把档案装具五节柜铁皮柜全部更换成密集架,其实档案装具也要考虑应急情况,应把重要的档案放在封闭便携式档案柜中。封闭便携式档案柜在各种灾害来临或紧急情况发生时,都对保护和抢救档案有利。

从地震中档案的装具受损情况分析,应选用具有抗震防护功能的档案柜架装具,五节柜等箱装装具能起到很好的屏障保护作用,同时便于搬运转移,而密集架易倒塌,从汶川地震中档案受损情况看,五节铁皮柜等箱装装具有一定防护作用,有利于应急状态下,档案资料的安全快速转移。

(3)城建档案资料的收集

城建档案工作者应明确自己的职责,注重城建档案的收集,归档的城建档案要力求齐全、完整、准确、系统,积极为在灾后的抢救工作及恢复生产工作中,发挥城建档案的重要作用。

唐山地震时,给水管网破坏达440处之多,整个城市供水全部中断,数十万受灾群众又受到无水的威胁。而破坏严重的给水设施大部分是地下工程,如果没有这些设施的档案资料,则无法进行紧急抢修。幸亏省建委从城建档案馆废墟中找到保存比较完整全市给水管网现状图和五百分之一分区给水管网现状图,从而加快了抢修速度,抢修工作比较顺利地进行。震后经过十一天的抢修,恢复了部分管网,局部地区强行送水。经过两个月的艰苦奋战,基本上解决了人民群众生活用水和部分工业用水。有此可见,齐全完整的城建档案资料对地震后的抢救恢复工作是多么重要。

汶川灾区更加需要城建档案资料的援助来实现整个城市的规划设计。位于四川彭州市的白鹿上书院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它不仅是西南地区天主教发端,还具有极高的文物保护价值,但在“5.12”大地震中几乎夷为平地。要想在原址上、使用原有的建筑材料、保持原有的建筑风格重建这一中国西南地区最古老的天主教神学院,城建档案馆的资料,对于恢复重建来说无疑是提供雪中送炭。

(4)城建档案的特殊管理

①城建档案工作应强调集中统一管理,这样更有利于档案的保管和保护。

从震害中我们体会到集中统一管理损失要小。唐山地震中集中保管档案在档案室仅损失档案百分之二左右,而在工程技术部门,特别是个人手中存放的档案资料几乎全部丢失。许多单位都没有意识到档案集中保管的重要性,不愿意将自身的档案交给城建档案馆,况且放在本单位也便于随时查看利用。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一旦发在生地震,分散保存的档案由于保护措施不到位,极易损毁,而保存在档案馆的档案则由于保管条件较好而损失较小。

因此城建档案馆应加强宣传力度,培养各归档单位的归档意识,以期能将归档工作做更好。城建档案馆在管理过程中还应该严把所收集档案的质量关,在平时立卷归档时,要严格把关,杜绝使用不耐久的制成材料,以保证档案的质量。

②城建档案馆对重点工程档案要实行多套保管以及分库保管的制度城建档案馆在开展档案计算机管理的同时,要定期制作、打印多套纸质的馆藏档案总目录和分类目录,确保紧急状态下对档案的查找利用。

在城建档案的报送、移交和管理工作中,必须坚持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并重的原则,特别是城市重点工程竣工档案,必须坚持在集中统一管理的情况下,实行分级多库(多套)分存,降低灾害发生时档案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个程度。对重点建设工程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编制多套竣工资料,可分存于城建档案馆、建设和施工单位,以期在灾害后能收集到一套完整的工程竣工资料。

③积极推行城市档案的电子化、数字化载体的异地备份工作。

一是利用缩微技术,由于缩微胶片保存设施与纸质档案的区别,因此有可能在灾害中幸存。二是利用扫描技术建立电子档案,在异地建立计算机管理系统,通过独立局域网络进行远程传输、储存,有效完成计算机数据库的备份。异地备份的对应城市应选择地理特征不同、城市间距离较远的城市进行,才能确保档案材料的安全。当然,这需要有关专家依据城市的综合因素进行必要的评估。

(5)城建档案馆的应急预案

城建档案馆在对外开放和日常管理工作中,遭遇各种突发事件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只有编制和制定城建档案馆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建立和完善各项应急预案体系,切实增强安全忧患意识,强化安全监督和管理,防止和减少危害城建档案安全事件的发生。

另外,还要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加强公共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是城建档案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科技水平和能力的重要因素。

2、灾后城建档案管理,要注意采用新技术、新方法

城建档案数字化,即采用经过将城建档案文字资料、图纸、照片转化为影像存储在光盘等移动存储载体的方法,利用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对日益增多的城建档案进行保管、利用,解决了城建档案日益增多、难于保管和调阅利用不便的难题。

通过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应用将不但解决了传统纸制档案保管条件高、管理成本高、检索利用不便的问题,并且可以在自然灾害发生后及时满足灾区各项救援、重建工作对于城建档案信息的需求,大幅提高信息利用效率,利于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方式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城建档案保管、分类、管理、查询、检索、存储、备份等问题,在发挥抢险救灾、恢复重建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具有以下优势:

(1)可大量节省存储空间,存储介质安全简便,利于灾后及时抢救和恢复。

对于占绝大多数的小规模基层城建档案馆(室),日前城建档案采用柜架保管的方式,资料存放占用较大的空间,如果全部转换成电子文档,仅数十张光盘即可进行同常的保管、查询与利用。存储介质对于储存条件要求不高,一般办公室环境即可。存放光盘的光盘柜一般都采用钢制结构,在强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发生时,其抵御压埋、浸泡的能力远远大于纸制档案,便于灾后及时的抢救和保护。

(2)读取便捷,设备通用,及时发挥城建档案在灾区人民生命救援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扫描生成的海量城建档案电子影像数据可直接存储在电脑或光盘、移动硬盘上,再由软件进行读取、查阅与检索。只要掌握一般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就可以应付自如,便于档案利用人员轻松掌握和使用。

(3)查询、利用、调阅快捷方便,大幅提高房屋建筑受损评估和灾后重建工作效率。

通过采用先进的城建档案影像管理软件,不但实现了自动建立索引,还可以按预先设计的方式建立建设工程相关索引条件。查询利用时,有需求的部门或人员只需键入需要查询的内容或相关属性即可在数秒内将原始的文档、图纸影像调阅出来,

(4)保持原始城建档案资料的原始风貌,城建档案便于安全备份,数字化载体便于异地保管。

灾后重建工作方案篇(6)

一、总则

(一)应急预案的工作原则。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救灾应急预案是各级政府的预案,确定各级政府对救灾工作的领导作用和责任,市、县、乡三级政府分别制定本级政府的预案。部门分工、综合协调的原则:预案要确定政府各部门救灾职能,做到相互配合和衔接,共同完成应急任务。

(二)预案适用范围。救灾应急预案适用于洪涝、风雹、地震、地质等突发性自然灾害发生后的应急反应。

二、灾害预警和灾情报告

(一)灾害预警。气象、水务、国土、地震等灾害预报部门及时发出预警,预测灾害将对特定区域内的群众生命财产造成较大威胁或损失。

(二)报告灾情。自然灾害发生后,当地人民政府必须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初步灾情并迅速组织有关部门调查核实灾情。发生特大灾害的,可以越级向上级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报告。灾情内容主要包括:灾害种类,发生时间、地点、范围、程度、灾害后果,采取的措施,生产、生活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等。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接到灾情报告后,应立即向政府主管领导报告,根据灾害等级由各级人民政府确定救灾应急预案的启动时机。

三、灾害等级的划分和预案启动的条件及方式

(一)灾害等级划分

1、一次性灾害造成下列后果之一的为特大灾:

(1)农作物绝收面积2万公顷以上;

(2)倒塌房屋1万间以上;

(3)因灾死亡30人以上;

(4)大牲畜死亡1000头以上;

(5)6级和6级以上严重破坏性地震;

(6)一次性灾害过程直接经济损失达12亿元以上。

2、一次性灾害造成下列后果之一的为大灾:

(1)农作物绝收面积1—2万公顷;

(2)倒塌房屋0.6万—1万间;

(3)因灾死亡10—30人;

(4)大牲畜死亡500—1000头;

(5)5级以上6级以下严重破坏性地震;

(6)一次性灾害过程直接经济损失6—12亿元。

3、一次性灾害造成下列后果之一的为中灾:

(1)农作物绝收面积0.5—1万公顷;

(2)倒塌房屋0.3—0.6万间;

(3)因灾死亡5—10人;

(4)大牲畜死亡200—500头;

(5)4级以上5级以下严重破坏性地震;

(6)一次性灾害过程直接经济损失2—6亿元。

4、未达到中灾划分标准的均为轻灾。

(二)预案启动条件:凡遇有特大灾、大灾,市政府救灾应急预案启动,受灾的县(区)、乡政府预案也同时启动。中灾由受灾的县(区)、乡政府启动预案。

(三)预案启动的方式:市级预案由市政府颁布实施。洪涝灾害预案由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按程序实施运行;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由市地质灾害防灾指挥部按程序实施运行;地震灾害由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按程序实施运行。县、乡预案由本级政府颁发实施。

四、救灾准备

(一)救援人员的组成:紧急救援队伍主要由受灾地区的干部和群众组成。重大灾害由*军分区协调驻池部队和武警部队及组织民兵参加抢险救灾,市卫生局和红十字会组织医疗队参加抢救伤病员。驻军及武警部队在参加抢险救灾时,经请示部队上级领导同意后,可动用部队车、船、通讯等装备。

(二)救援物资的储备:紧急救援物资包括抢险物资和救助物资两部分。抢险物资主要包括抢修水利设施、抢修道路、抢修电力、抢修通讯、抢救伤员药品和其它紧急抢险所需的物资。救助物资包括粮食、方便食品、帐篷、衣被、饮用水和其他生存性救助所需物资等。抢险物资由水务、交通、通信、建委、经贸委等部门储备和筹集;救助物资由民政、粮食、供销社等部门储备和筹集。

(三)灾害预案,属于地质灾害、洪涝灾害由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根据情况预警;属于地震灾害由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根据情况临震应急预警。

五、应急反应机构

(一)应急组织机构由指挥决策机构、综合协调机构和具体工作组组成。指挥决策机构有3个: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市地质灾害救灾防灾指挥部、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综合协调机构为指挥部办公室。其它重大灾害,由有关部门成立临时指挥部。

(二)救灾指挥部的人员组成及职能。救灾指挥部人员组成:指挥长由市长担任;副指挥长由分管副市长担任;成员由市发计委、市经贸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水务局、市交通局、市农委、市国土资源局、市公安局、市建委、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市粮食局、市电信局、市气象局、市地震局、市广电局、市供销社等部门领导同志组成。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可分为若干个工作组。具体工作组可分为:预测预报(气象、水务、国土资源、地震等部门组成)、抢救抢险(军分区、卫生、医药、水务、交通、公安等部门组成)、物质保障(财政、粮食、经贸、供销社等部门组成)、灾民安置(民政、粮食、卫生等部门组成)、恢复重建(发计委、公安、建委、教育、供电、供水等部门组成)、宣传报道(宣传部、广电、新闻等部门组成)、维护稳定(公安、武警等部门组成),指挥部办公室人员分别由市水务局、国土资源局、地震局和承担主要救灾职责单位同志参加。其主要职责:1、传达指挥部工作指令并监督落实;2、收集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指挥部报告;3、负责灾情和救灾工作信息;4、及时收集、评估灾情,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5、协调救灾工作过程中的职能交叉;6、负责指挥部交办的其它工作。

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

水务局:承担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日常工作,组织协调、指导全市防汛、抢险工作,对主要河流、水库实施调度,负责灾后水利设施的修复。

国土资源局:负责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组织开展地质灾害调查,编制防灾预案,建立群测群防的监测体系,协助抢险救灾,协调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督管理。

地震局:承担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日常工作。组织地震现场强余震监视和震情分析会商,及时提供震情发展趋势。组织地震现场地震灾害调查、灾害损失评估和科学考察工作。

民政局:组织、协调救灾工作;组织核查报告灾情,申请、管理、分配救灾款物;组织指导救灾捐赠;协助当地政府组织转移安置灾民;负责灾民倒塌房屋的恢复重建。

经贸委:协调邮电、电力、商贸、医药等部门的抢险救灾工作。

发计委:安排重大救灾基建项目,协调有关方面落实项目建设资金和以工代赈资金。

财政局:负责救灾资金安排、拨付。

交通局:负责抢通、修复中断的国道、省道、县道主干线,内河交通安全和救助打捞。

建委:负责城镇规划和工程建设和管理,制定各类房屋建筑及工程设施和市政工程建设的抗震设防标准,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工程设计施工等工作。

农委:负责指导灾后农业生产自救。

卫生局:负责调度卫生技术力量,抢救伤病员,对重大疫情、病情实施紧急处理,防止疫情、疾病的传播、蔓延。

教育局:负责转移受灾学校,做好灾后学校教育、教学组织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灾后校舍恢复重建。

气象局:组织天气预测、预报,为防灾抗灾提供服务。

公安局:负责灾区的社会治安工作。

电信局:负责抢险通讯的保障工作和灾后通讯设施抢修工作。

粮食局:负责救灾粮的调拨和供应的组织、协调工作。

宣传部、广电局:负责抢险救灾的宣传报道工作。

供销社:负责市级救灾物资的储备、管理工作,并按照调拨命令程序,组织调拨的供应工作。

*军分区:负责协调驻池部队组织抢险救灾工作。

六、应急反应行动

(一)转移安置和组织

发生突发性灾害对人的居住和生活造成威胁时,必须进行转移安置,转移安置在农村一般由县(区)或乡级政府组织实施,在城市由市政府组织实施。安置地点一般采取就近安置。安置方式可采取投亲靠友、借住公房、搭建帐篷等。由政府发出转移安置通知或进行动员,安排运输力量,按指定的路线进行转移,保证转移安置地和灾区的社会治安。保障转移后灾民的生活,解决饮水、食品、衣物的调集和发放。在灾区要防止次生灾害,如火灾、疫病等发生。对转移安置灾民情况进行登记。转移安置情况要及时逐级上报。

(二)灾情的搜集和报告

灾情发生后,县(区)、乡(镇)要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及时核查统计汇总灾害损失情况,并逐级上报。市要根据灾情及时向省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

(三)紧急救援行动

1、协调军队进行紧急抢救、抢险工作;

2、组织卫生系统医护人员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治;

3、交通、电力、通信等部门进行抢修道路、设施和线路;

4、根据灾区急需的救援物资,紧急状态下采取征用或采购的办法,灾后由政府有关部门结算。救灾物资运输的道路、工具、经费,救灾物资的安全、保管、登记、发放、使用按有关规定办理;

5、救灾捐赠组织。根据灾区的急需情况确定捐赠物资的品种、数量,通过政府发文或新闻媒介,发动社会力量向灾区捐款捐物。民政部门和红十字会分别按有关规定负责管理捐赠款物的接收、分配、运输、发放工作。市级重点接收兄弟市、省外及境外捐赠,市内各县(区)之间捐赠由捐赠方直接捐给受赠方。

(四)应急反应时限

1、灾害一旦发生,灾情必须在灾害发生后12小时之内逐级上报。

2、抢救、抢险的武警部队及卫生系统医护人员,在接到上级命令后,必须在1小时之内(除行程时间)奔赴就位。

3、灾区急需的抢险物资必须在接到命令后,3小时(除行程时间)之内首批运送到达,救助物资必须在6小时之内首批到达。

4、灾情新闻、宣传报到必须在12小时之内完成。

5、接到灾情报告后,同级指挥部成员单位必须在12小时之内(如果是特大灾、大灾发生,必须在除行程时间1小时之内)赶到灾情发生地,行使职责。

6、在接到突发性特大灾、大灾灾情报告后,县、区分管领导必须在除行程时间3小时之内赶到灾情发生地,市分管领导必须在除行程时间6小时之内赶到灾情发生地,指导抗灾救灾。

灾后重建工作方案篇(7)

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的工作主要包括经济社会监测指标体系、投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对口援建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恢复重建统计监测报告、社情民意调查测评指标体系。内容涵盖人口与就业基本情况、主要经济指标、社会发展情况、恢复重建情况、恢复重建资金的来源与使用、对口支援省(市)援建情况等。

灾后的重建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如何才能保证重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恢复重建统计监测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小至一笔千元捐赠的使用去向,大至一个地区产业恢复现状,都离不开统计监测。这也决定统计检测在灾后重建工作中的必要性。

一、开展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是实现“两个加快”的必然要求

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民心工程。开展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工作,为科学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提供准确信息,是制定灾后恢复重建政策,加强灾后恢复重建管理,加快灾后恢复重建进程的重要保障。要通过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全面、系统、及时、准确反映地震灾区灾后经济、社会、人民生活和对口援建等方面的情况,反映恢复重建的成果和突出问题,为党委和政府制定有关政策、科学考评恢复重建工作提供依据,从而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的进程。

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灾后重建统计监测工作,去年下半年省委刘奇葆书记就指示,要尽快建立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制度,反映重灾地区灾后恢复重建的进程。省政府领导也多次强调要研究开展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工作,要求尽快拿出方案,拿出灾后重建统计监测的有关数据。今年一月,省政府办公厅发文,正式安排了在全省重灾地区开展此项工作。射洪属于全省54个重灾县之一,我们要高度重视,深刻领会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的重大意义,认真负责地搞好这项工作。

二、做好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和肩负的使命

搞好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是省委、省政府对统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工作职责。

今天,我们组织有关部门的领导来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要统一认识,明确任务,领会和把握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制度方法,把工作落到实处,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好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工作任务,为我们灾后恢复重建和扩大内需工作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三、做好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工作是统计优质服务年的重要内容

今年全省统计工作的主题是深化优质服务。全省统计工作会议对统计工作作出了安排部署,提出了要按照“深化一个主题,突出两个重点,推进三项监测,着力四个加强”的工作重点,搞好全年工作。深化一个主题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两个加快”,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服务机制,拓宽服务领域,增加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提高统计优质服务质量、水平和效果;突出两个重点就是要搞好经济普查和统计自动化建设;推进三项监测就是要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和扩大内需统计监测、服务业统计监测和能源统计监测。其中,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统计监测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要突出部门合作和项目跟踪监测,做好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工作。着力四个加强就是要加强政府统计机制、统计队伍、统计文化和党风廉政建设。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常规统计工作任务。因此,今年统计工作的内容多、任务重。当前,我们要特别关注灾后恢复重建实施效果,围绕“两个加快”和省委、省政府作出的“止滑提速,加快发展”以及“三个全面推动”的部署,搞好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

目前,我们要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统筹安排各项工作任务,着力抓好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工作。

一是要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工作,主要目的是为科学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为党委政府制定政策和开展评价提供科学依据。这项工作是按照省委书记的指示由省政府部署的一项重要统计工作。同时,无论是党中央、国务院,还是全国乃至全世界都非常关心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关心灾区人民生活状况,都需要了解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情况,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做好统计监测工作。因此,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要加强对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工作的组织领导,为顺利开展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工作提供保障。

二是要积极沟通,强化协作意识。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工作是一项全新的综合性的统计工作。因为这是一项从工作方案、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等各方面都没有现成可借鉴参考的工作,同时,现有的统计工作尚无法涵盖其监测内容,还需要各相关部门的共同配合才能完成好的工作。因此,县统计局和相关部门要努力创造有利的工作条件;要加强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沟通,明确各自职责,共同完成好统计监测工作;此外,还要协调好统计系统内部各专业统计的关系,充分发挥各相关专业的积极性,共同做好相关工作。

三是要认真贯彻,注重抓好落实。按照监测方案的要求,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工作涉及面广,内容多,时间紧,报送频繁,指标间逻辑关系复杂,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因此,各部门会后要明确专门的分管局领导,落实专人负责此项工作,要尽快研究工作方案和工作机制,加强沟通协调,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尽快全面推开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工作。

四是要深入研究,提高监测实效。灾后重建统计监测工作并不是一项简单的统计报表,而是囊括了统计监测报表、统计监测报告以及专项的社情民意调查等各方面的业务工作,统计监测的重点在于通过分析研究,形成观点明确、数据可信、分析深入、情况透彻的统计监测报告。监测的结果要能够满足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对统计数据和统计信息的需求。

五是要及时报送,实现资源共享。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监测方案和监测制度的要求,收集、整理监测报表数据,撰写统计监测报告,按时上报相关数据和报告。县监测办要打造恢复重建统计监测信息共享平台,形成有效的数据报送、机制,实现统计监测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六是要认真总结,提高监测水平。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工作,是一项全新的统计工作。尽管我们已按上级要求制定了监测方案和监测制度,但是,随着统计监测工作的贯彻实施和恢复重建工作的纵深发展,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我们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大胆探索,勇于创新,针对具体问题认真研究解决。因此,我们要围绕中心工作,不断总结完善监测制度,不断提高统计监测水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