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推拿培训总结

推拿培训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06-05 00:17:54

推拿培训总结

推拿培训总结篇(1)

关键词: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8-211-02

一体化教学模式[1],是指在有明确教育核心目标的前提下,强调教育过程精心设计、有机组合,在连续或单位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有效的教育资源,以达到最佳效果的过程。高职高专医学临床课程一体化教学着重强调以人为本、与岗位对接,将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实际相结合,集理论知识讲解与训练临床技能水平于一体,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与临床治疗能力。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高职高专针灸推拿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教学的不足。在一体化模式下,根据临床需要,理论知识教学围绕临床实际需求为主,即理论够用;实践技能教学坚持“知行合一”的原则,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治疗技能水平。现结合我校针灸推拿专业一体化教学实践,谈谈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职高专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实践体会。

1. 以就业为目的,培养应用型人才,构建一体化实训体系

结合高职高专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手段等,我们进行了研究与实践,总结出了以就业为导向,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构建集知识、能力和素质于一体的专业化的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平台,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1调整理论实践比例,强化实践教学 针灸推拿专业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因此,需要强化实验实训课程的教学。笔者认为,在制定一体化的教学计划时,应与本科院校有区别,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应该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临床工作需要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核要求,适当调整实践教学内容,依据各课程特点,制定好理论实践比例。例如,刺法针灸法学一体化教学时,理论和实践学时比例可为1:1-2的比例;针灸治疗一体化教学,理论实践比例可以达到1:1左右。同时,还要切实保证实验实训课的开出率,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临床诊治能力。

1.2严格实践教学考核 实践教学考核作为一体化教学的反馈环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结合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及临床要求来考核学生的实践技能,模拟病人临床诊疗情景来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考核进而得到反馈信息,教师根据所反馈的信息来对课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最终改善实验实训的实施方案。

1.3构建实践教学及管理模式 在遵循“医教一体、学岗对应、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等原则下,我们构建了实践教学中形成理论讲授实训室实践操作实验室量化标准(考核)模拟诊疗室(社会实践)临床衔接临床见习、实习,临床过渡的实践教学的可行性模式[2]。其中,我们又通过职业素质与专业能力培训一体化、融医德与专业教育一体化、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融讲示演练与媒体技术一体化等方式来实现一体化教学。

2. 结合临床岗位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在针灸推拿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按照“突出应用性、强化能力训练”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获得更多实践机会,最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

2.1引入临床路径教学法 运用临床路径教学方法,我们将临床的实际工作场景安排在实验室教学中进行,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注重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该法的应用可以强化学生的临床诊治思维能力,为将来进入临床实习奠定了基础,使其进入临床后就可以运用临床思维方法来应对实际临床疾病,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更好的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

2.2引入临床指南教学法[1] 临床上,疾病的治疗往往是多专业的一体化综合诊疗,而大部分教材学科独立性相对较强,注重强调学科的理论知识,而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不够,导致学生理论知识很强,综合实践能力薄弱。将临床指南融入到课堂理论和实践培训的过程中,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对于颈椎病来说,在针灸教材只讲述针灸治疗方法,推拿教材只注重推拿治疗,在内科上只注重内服药物治疗等,但是,临床上却是多元化的综合治疗。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整理编写出针灸推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讲义用于指导教学,依据病种进行分类,贴近与临床实际,让学生在实验室中练习对病种的综合治疗方法,进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临床适应能力。

3.学岗对应,一体化模拟实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中,我们模拟实训情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3],采取递进式的方式,层层深入,通过四个阶段实现教学。一、模型练习。注重基本手法练习,严格规范手法操作技巧。教师讲完一种操作方法后,首先示教操作,然后指导学生分组(3-4人每组)训练。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规范操作,力求人人过关。二、人(实)体练习。让学生面对具体的人体或互相扮演病人,在人体上进行实际操作,熟练掌握人体操作技巧;让学生对于人体的不同部位手感的感应度进行熟悉,掌握手法的手感力度,并且对正常组织之间的感应信号也进行感应;三、模拟诊疗室实训。老师结合临床实际,准备常见疾病的仿真综合诊疗专题实践。首先,让同学讨论准备,接着老师结合同学的思考回答讲解病例的诊疗手段、内容以及操作方法,然后老师示教操作,最后同学之间互相扮演病人进行实体操作、体会,老师巡回指导,从而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临床综合诊疗能力。四、医院见习实习。通过在校期间专业理论学习、基础技能训练,学生利用课余、假期到临床见习,早临床以体会临床诊疗情景,让学生反思学校的学习,总结改进学习方式方法;毕业临床实习后,熟悉岗位技能要求,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满足临床岗位工作需要。

总之,运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学岗对应,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强化实践技能的培养,可以降低针灸推拿专业在教学和实训过程中的盲目性、机械性,可以更好的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实用型高技能型的针灸推拿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学皎等.医学高职学校临床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6,14(04):7-10

[2]强 刚,刘 茜,潘道友.高职高专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高教研究,2012,06(3):20-21

[3]吕美珍.高职高专针灸推拿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探讨[J].教改创新,2010,01(16):13-14

项目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专项课题(GZY12B19)

推拿培训总结篇(2)

【关键词】推拿教学;高职高专;职业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R-0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8-0140-01

走访教学医院和附属医院,总结学生座谈及调查问卷反馈,分析校院培养之间的需求差距,寻找共同培养的对接点,根据推拿岗位职业能力培养需求,探索适合的推拿教学方式及培养方案,从推拿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学生测评等方面来改革推拿教学,有目的的开展推拿职业能力培养,提高高职高专推拿人才培养的质量。

1推拿岗位能力分析

1.1中医推拿师岗位能力①能进行诊断,收集相关信息;②能做好疗前准备和预防措施;③能运用推拿,配合药物治疗人体疾病;④能进行保健及恢复推拿;⑤能指导或实施人体预防护理,耐心解答疑惑;⑥能做好用具清洁和资料的整理保存。

1.2推拿岗位能力培育要求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能熟悉中医基础及推拿理论、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熟悉推拿手法操作,能对临床病例进行辨证论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具有一定的相关工作经验。

2根据岗位工作能力,改革渐进推拿教学

根据执业医师考核及推拿岗位能力培养要求,结合学生培养情况反馈,我校在推拿教学中,探索培养推拿岗位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培养面向医院推拿科、康复科、保健机构的技术岗位,从事推拿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改革阶段渐进式推拿教学。

2.1根据岗位能力需求,设置阶段渐进教学通过调研用人单位相关推拿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根据推拿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和能力要求,同时根据推拿职业成长及认知规律递进的规律,来构建以推拿工作过程为导向,形成培育职业能力为主的推拿教学体系。建立突出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执业医师考核能力为教学标准,使推拿教学与执业医师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并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根据推拿医师岗位能力需求,设计的推拿三段渐进式教学,如下:①基础训练第一段:根据实习医院用人单位反映,有少部分学生基础手法力度及深透不足,或练习不规范、用力不当后出现自身腕关节的劳损,希望学校加强推拿基础手法训练督促及劳损预防,所以改革在推拿手法练功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基础能力,加强基本手法强化练习,又要重视手法的规范性练习,积极注意防范手法练习损伤。改革后在每次课堂教学前都请学生演示手法操作,抽查基础手法训练情况,如反复抽查?法操作练习,逐步纠正错误,指导规范练习,防止手腕受伤,不仅打好了基础,而且通过鼓励表扬学生操作演示,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②熟练操作第二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加强手法训练的督促指导,而且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推拿操作,通过相互之间的操作感受体会,指导学生来不断熟练手法操作,通过持久的实践练习,来储备推拿职业岗位所需的体能,具备熟练的推拿岗位操作所需的技巧。③实践应用第三段:重视开头,坚持以生活实例及典型有效案例开头,引导学生积极进入主动学习过程,再通过推拿治疗教学实践、保健按摩室对外服务及医院见习实习或顶岗实习等,让学生不断联系生活实际情况来学习,结合推拿岗位工作的实践,勤于思考,并站到患者方面进行角色互换体会思考,知道如何去关心爱护患者,逐步学会用中医推拿知识技能来解决推拿岗位的常见问题,逐步拥有推拿医疗保健岗位所需的良好的职业能力。

2.2根据职业能力培养需求,不断改进推拿教学方法①以能力为本位:教学中加强互动,以学促教,以教授业,既重视每一个学生手法操作能力的真正掌握,又重视所有学生期末理论及技能测试的相关教学反馈,能及时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指导,促进学生有兴趣地、主动地获取知识技能,对手法都边演示边讲解,规范操作要点,让学生一边听课,一边模仿,然后再规范练习,老师又边示范,边巡视练习,进一步指导和规范学生操作,同时通过故事形式融入推拿职业岗位中可能出现医疗状况,进一步讲解操作要求、注意事项,使学生有兴趣地学习,在练习过程中就获得一定的职业规范及实践操作能力。②以学生为中心:站在学生角度考虑,给一切学生提供机会,设置工作情景,提出相应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推拿工作的规范性要求,针对难点重点,通过生活常例积极解析,如在学生中寻找实例来进行现场案例教学,老师和学生一起来进行分析处理,相互操作比较,再通过比较及讨论,产生推拿职业知识技能的纵横联系,而成绩评价考虑学生完整的学习过程,包括学习中的态度、情感以及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放弃传统的学期末考试的终结性评价,坚持全过程的综合评价,使学生不仅关注专业技能知识的掌握,也要重视对于职业能力的培养。③以就业为导向:以推拿执业标准为依据,以推拿职业活动的要求,以职业行为导向选择教学方法, 形成具有推拿职业素质及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方式,通过部位操作、常见病案例教学,以部位推拿或疾病治疗为任务驱动的实践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促进学生能灵活就业。④开展启发合作式教学:按照学生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的不同的发展水平,选择相应的知识技能,设计安排内容启发学生先自学及组织思考,后自行组织开展教学,要求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工,分成组织人员、教学人员、推拿人员、摄像人员等等,或模拟推拿保健行业经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获取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团队成员的角色可以采取轮换的方式,使每个成员的各种能力均得到发展。

2.3坚持执业医师标准,全程规范多元考评推拿成绩理论占50%,实践占50%,根据执业医师考核标准和办法进行,执行全过程能力培养考核方式,以课堂测试结合期末考试,不仅平时抽查每个学生手法操作演示,加强跟踪指导督促没有掌握的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真正掌握手法操作,而且期末学生技能考核,由学生相互为模特,按执业医师技能考核标准和评分办法进行测评,再进一步再指导和规范学生手法操作。在评价内容方面,既要重视基本知识与方法的评价,又要注重学习态度与能力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力的发展;既要重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又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3结果

通过不断的总结和改进,融入执业医师考核标准,根据推拿职业能力培养的推拿教学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效果。①按执业医师推拿技能考核标准考核,根据两届推拿成绩分析统计后,教学改革后积极开展全程能力培养考核指导,不仅使学生积极主动重视自身技能练习,而且熟悉了三站式执业医师技能考核及相关标准,学生过关率保持在96%以上,同时学生们得到了医院患者、家人及带教老师的一致好评。②根据调查表反馈,通过改革后有95%的学生反映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职业能力有明显帮助,认识到推拿是一项前景好的医疗保健学科,感觉到推拿教学中动手多,实用多,有学习动力,体会到了推拿的保健力量,缓解了就业时的压力。

总之,改革后的渐进式教学,遵循了人才培养循序渐进规律,全程相关,层层相扣,创新了让学生积极进行早晨推拿练功,课前手法抽查准备,晚上推拿操作训练,自学部分内容讲授,业余保健按摩实践,手法比赛交流提高等培养方式,加强了学生实践练习思考机会,使学生提高了职业能力,能灵活运用推拿,形成了规范的执业推拿技巧。

参考文献

[1]蒙俊健,刘名东.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下旬,2012,(1):134-135.

推拿培训总结篇(3)

为使残疾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按上级残联要求,区残联会同教育、民政部门深入做好残儿入学情况统计。多次入残疾儿童家庭,劝导残儿入学,今年我区有多人在省特教学校、__盲校等地就学。做好残疾人体育事业。

1、为了做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我区做到广宣传,通过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鼓励用人单位吸纳残疾人就业,提高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

2、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提升就业技能。积极依托省、市、区职训机构力量对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残疾人进行技能培训,今年我区计划培训234人,其中:电脑实用技术培训34人,120学时;美容美发培训50人,120学时;厨师面点培训50人,60学时;家禽养殖和农业种植实用技术培训100人,24学时。目前已有100多人参加培训。

3、促进残疾人就业,2014年我区开展了视力残疾人推拿按摩培训,通过去年推拿培训的带动,我区现有多名盲人想参加推拿培训,但无培训场所。为了解决残疾人就业,带动更多的盲人就业,现成立康健盲人推拿按摩中心,边经营边免费培训学员。现中心已安排11名残疾人就业。

4、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建设情况。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建设,是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两个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我区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现状是“起步不晚”,“差距很大”。我区积极争创全省残疾人康复工作示范县,健全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建设,为残疾人就业提供全面更优质服务。

5、加强残疾人保障服务。积极与人社、医保等部门联系,落实城乡社会养老、参合、医疗保险优惠政策,做好各项服务,我区残疾人参保率超过本地平均水平,参保档案完备,残疾人托养服务等工作有序开展。我们与民政部门联系,把残疾人优先纳入低保救助。

6、抓好残疾人维权和工作。区残联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把残疾人维权和工作列入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领导小组,安排专人具体负责,每月定期报送残疾人维权数据,上半年共接来访87人次,提供法律服务1次,办结率98%。

推拿培训总结篇(4)

适用于评估特殊教育学校针灸推拿专业各个临床学科中视障学生的临床技能掌握情况及毕业考核,也适用于目标参照性考试,如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以评估视障学生在毕业前是否达到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资格要求。

二、符合特殊教育实际的创新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组织与实施

1.成立考核评价小组

由特殊教育学校针灸推拿专业临床技能培训骨干教师组成考核小组,负责组建考核题库、制定评分标准、标准化病人培训、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考核实施及总结。

2.建立考核试题库

考试内容在考察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全面性、基础性的同时,也要重点突出。因此,试题库的建立既要结合特殊教育实际,还要参照视障学生毕业后从事推拿行业所要取得的职业资格(即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大纲)的要求。试题库中包含伤科、内科、妇科、儿科四门中医学科的常见病临床技能测试。

3.标准化病人培训

标准化病人是指那些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准确表现病人的实际临床问题的正常人或病人。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中标准化病人的应用,既可以解决教学资源紧缺的问题,还能够克服传统考评方式缺乏公平的缺点,使视障考生在面对标准化病人中进行考核,提高了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公平性,还能够为视障学生模拟一个医患之间面对面交流的平台。教师通过前期对视障学生进行相关学科医学知识授课后,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前对视障学生统一进行如何作为一名“标准化病人”,即标准化病人的职责与要求及在考试中表演技巧的培训。培训结束后对全体视障学生进行标准化病人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参加下一阶段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特殊教育学校针灸推拿专业,考生本人即要模拟盲人医疗按摩师作为考生参加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又有机会作为标准化病人,这是与其他医学院校的选取低年级学生或在社会上招募有医学爱好的的人士作为标准化病人的重要区别。其优点体现为:视障学生在作为标准化病人之前势必要对疾病的病史、临床表现中的症状、体征等相关知识有准确的认识及掌握,通过作为合格标准化病人的培训与练习,有利于视障学生对所学疾病有更好的掌握,有利于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与内化。有了充当标准化病人的经历也有利于视障学生在临床工作中更好地以患者为中心进行医疗服务。

4.符合特殊教育实际的创新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考站设置

创新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共分为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例分析、手法操作四站。第一站(标准化病人站):问诊,重点测试视障学生病史采集能力,包括病史采集技巧、方法、要点、内容四个方面。考试时间10分钟,满分10分。第二站(标准化病人站):体格检查,重点测试视障学生体格检查的合理运用能力,包括检查的内容、顺序、方法三个方面。考试时间10分钟,满分30分。第三站(非标准化病人站):病例分析,以笔试及问答的形式重点测试视障学生中医辨证施治能力及临床思维方法是否科学有效,包括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分型、治则、治法等。考试时间10分钟,满分30分。第四站(标准化病人站):手法操作。重点测试视障学生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实施能力。包括合理治疗方案的提出;常用腧穴的位置和取法、按摩基本手法、成套治疗手法。考试时间20分钟。满分30分。考官根据视障考生在各站完成情况按照得分要点进行打分。

5.创新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实施结束后的总结

在特殊教育学校针灸推拿专业每次实施完创新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后,参与考评的教师组织学生马上进行总结。通过考生及标准化病人的自我总结及教师针对视障学生在考核过程中的优、缺点的归纳总结及点评有利于视障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正,以达到提高临床技能的目的。

三、结语

推拿培训总结篇(5)

关键词 加拿大;移民;职业教育政策;农业转移人口

中图分类号 G719.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28-0075-05

加拿大是世界接纳移民较多的国家之一,外来移民为加拿大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原因是得益于比较完备有效的移民职业教育政策。从流入地的性质角度看,跨国移民与国内农业转移人口虽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词汇,但二者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通性,即都面临着如何融入新的社会环境的问题。总结加拿大针对外来移民职业教育方面的一些政策性经验,对于增强我国公共政策供给的实效性,提升农业转移人口职业素养,加快其城市融入进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加拿大移民职业教育政策具有多元文化教育的显著特征

所谓多元文化教育就是以建设包容性文化为出发点,在相互平等的基础上,为促进不同文化体系的相互尊重理解,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的一种平等教育[1]。在这种尊重、平等的多元文化教育渲染下,对本国公民和移民实施的教育政策更容易得到相互认同和接受。

(一)尊重多元的移民文化国情

加拿大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这要归因于来自于不同国家的移民在该国人口中占据很大的比例。自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加拿大进入了外来移民快速发展时期,截至目前已接纳了来自20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外来移民,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移民接受国。来自世界各国的移民由于其文化背景的差异,而使加拿大社会出现多元文化并存的局面。来自不同国家的移民在融入加拿大社会过程中,不仅学习和接受了加拿大文化、语言、风情,同时也比较好地保持着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和语言习惯,这一切都得益于面向全国实施的多元文化政策。1971年,加拿大政府在尊重本国国情和社会结构演化趋势的前提下,基于社会文化的多样性,颁布实施了多元文化政策,成为推行多元文化官方政策的第一个西方国家。加拿大多元文化政策保障每个人都能平等地参与加拿大社会生活,同时尊重他们自由地选择和保留自己本土文化的权利。与多元文化政策相适应,加拿大在职业教育政策上实施的是多元文化教育,就是在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特性以及社会成员平等的基础上,针对多元化需求而有目的、有计划地提供政策供给。这种教育政策的实施更容易被本国公民和外来移民认同接受。

(二)体现公平的融入价值导向

加拿大以多元文化政策为主导的教育体系在实践中有力推动了不同外来移民之间以及外来移民与本土居民之间的理解和交流,促进了外来移民较快地融入到新的社会环境中去。加拿大多元文化教育之所以有如此的实效性,首要原因是坚持公平的政策设计理念,主要表现:一是政府对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而且文化背景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外来移民给予及时和必要的帮助;二是政府为来自于不同文化集团的社会成员克服文化障碍创造有利条件,以鼓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社会建设;三是政府以国家稳定和发展为前提,引导各文化团体之间加强接触与交流;四是政府资助外来移民学习和掌握至少一种加拿大官方语言,以便其较快融入加拿大社会[2]。

加拿大以公平理念为指导的多元文化教育使各民族在维护国家统一的前提下,享有机会均等,实质上就是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在移民融入加拿大社会的过程中,在职业教育政策和法律层面明确规定不得以种族、宗教或者历史背景等为借口歧视他们,拒绝或限制他们获取帮助和就业的机会[3]。多元文化教育承认外来移民文化存在的合理性,承认每个人都应享有平等的待遇,不仅有利于外来移民对加拿大的社会认同,也有利于丰富加拿大文化的多样性。

(三)实施灵活的教育管理体制

外来移民在融入加拿大的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职业期望、心理障碍、语言不通等,这些都渗透着主体对教育资源的需求。只有让移民更广泛地共享政府所提供的职业教育政策,才能提高其对国家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联邦宪法明确规定联邦政府不设立统一的教育管理机构,教育体制采取地方分权制,各省直接拥有对教育的管辖权,在政策和法规制定上享有充分的自,包括独立制定教育管理规章制度和专业课程设置。以安大略省为例,主管教育部门对职业院校董事的职责和权利规制以及人员构成可以直接向省政府提出建议,同时,有义务传达和通报由政府制定的各类教育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主管教育部门根据实际制定和出台职业院校教育成效的评价标准。注重加强对私立职业院校标准化建设,以省教育立法为指导,负责制定和执行统一的注册标准。严格注册标准程序,注册前教育主管部门根据申请方提供的申请表信息进行初评,合格后再对各类指标体系进行逐项审核,并在法定时间内公布评审结果。课程设置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省教育主管部门十分重视培养机构的课程建设,每年都对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及实效性进行跟踪评估。评估标准以市场需求和学习者具备可持续向上流动为导向,重点考察课程培养与学生就业技能的相关度;课程培养对学生就业技能提升的有效度、课程培养对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达成度[4]。

在加拿大,由于各省的经济和文化不同,所以各个省在教育的实施、模式等方面各有差异,从地方来看,体现出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特色,从整体来看,反映出区域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对于加拿大来说,这种地方分权式的教育管理体制保障了教育政策的实施,更具有可接受性。

二、加拿大移民职业教育政策的主要内容

加拿大在促进移民融入方面的职业教育政策主要包括语言教育、专业培训和远程教育等。

(一)语言教育政策突出现实性和历史性的统一

语言是维系群体社会认同和社会交流的重要工具,对移民的职业生存和向上流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加拿大移民语言教育政策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语言在移民融入上的特殊贡献,该政策体系总体上分为认同性和权利性两大类。

加拿大政府于1969年颁布了《官方语言法》,确立了以英语和法语为官方语言的双语教育模式。随着移民的不断涌入,加拿大政府为让移民更好地融入加拿大社会,并满足移民的职业需求和人际交流,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提高移民官方语言能力的教育培训政策。如移民语言培训项目(LINC)、高级别语言培训计划(ELT)和专业语言培训项目(SLTPP)[5]等,以满足不同语言水平移民的层次化需求。2013年,加拿大出台了“官方语言五年规划(2013―2018)”,政府计划专门投资近1.5亿加元用来对外来移民进行本国官方语言的培训,宗旨是帮助外来移民掌握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官方语言技能,以便尽快地让其在具有相同语言的共同体内融入加拿大社会,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积极推行对移民官方语言教育的同时,加拿大也尊重来自不同国家的本土语言历史。1988年出台的《加拿大多元文化政策》就体现了进一步保障各移民发展本民族地方语言的权利。该政策规定:虽然加拿大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和法语,但不会取消或歧视其他任何语言所享有的发展权利,加拿大还会采取措施保护各民族的语言平等自由发展[6]。为此,各省和教育部门为移民颁布实施了遗产语言教育政策,旨在尊重和保护各移民本土的语言文化。如针对欧洲移民比较集中的地区开设欧洲民族语言为主的遗产语言课、对华裔居多的区域设立汉语培训课以及汉语文学课程等[7]。通过实施遗产语言教育政策,便于移民从心理上不排斥新的社会环境,同时也为加拿大的多元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

(二)专业培训政策注重多样性和针对性的统一

加拿大政府非常注重对外来移民的专业培训。在加拿大,接收专业培训的场所是广泛的,不仅包括专科学校、私立学校,还有各种行业协会、工会等社会组织。加拿大政府对这些社会组织采取直接投入资金或者对其实施鼓励优惠政策等,调动他们参与移民专业培训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其职业培训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但是要获得政府的资金支持和优惠政策,这些社会组织就必须参加政府指定的某项职业培训项目,并在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这从根本上杜绝了某些社会组织滥竽充数,从而浪费社会资源的现象。加拿大政府通过与社会组织合作,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培训政策。这些社会组织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依据自身优势和移民的专业需求、自身条件以及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相关职业学习与训练。可以说,加拿大的专业培训机构遍布全国各地,这为需要进行专业培训的外来移民提供了多种选择空间和机会,对尽快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获得必要的生存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加拿大政府还与相关社会组织协作,为移民提供了多种申诉救助的途径,通过免费咨询和援助等方式,帮助外来移民更好地适应新的工作,并维护其应享有的权利,其中,包括工会和法律援助中心等对移民进行权利意识培训和权益保护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外来移民主体的法律意识和践行能力。同时,加拿大政府也特别注重加强对企业主进行法律方面的规范教育和培训,按照责权利相一致原则,强化规制的引导作用,为企业营建和谐劳资关系提供保障。

(三)远程教育政策坚持广泛性和层次性的统一

远程教育是加拿大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加拿大就借助于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开设了远程教育实践模式,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形式开展职业教育。目前,各省教育部门都设有适宜学员需要的远程教育管理机构和远程教育协调中心,绝大多数高校都设立了远程教育机构。通过这些远程教育的教学网点,任何人都可以获取学习的课程。

目前,加拿大远程教育主要分为以获取文凭为目标的学历远程教育和以满足职业需求为目标的非学历远程教育。学历远程教育主要由学校开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加拿大超过90所大学和学院提供远程教育,据统计,仅学院一级的远程教育每年注册人数就在2万人以上[8]。在教师管理方面,加拿大以专职聘用教师为主;在学生管理方面,学生不受年龄、学历等限制,不需要进行入学考试,但各校都有自己招收学生的入学条件。这为外来移民获取相关职业的专业学位和尽快找到工作提供了便利。非学历远程教育除了在学校开展外,更多体现在社会组织和机构利用它开展各种专业的培训,旨在根据不同行业人员的需求,提供相关专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开设各种相关课程和专题讲座等,实现对社会成员的职业培训。非学历远程教育提供的各种有针对性的培训,既有利于提高国民专业化水平与素养,也为世界各地的外来移民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学习平台,促进了移民社会融入能力的提高。

三、加拿大移民职业教育政策的启示

伴随近年来社会转型进程的加快,我国已进入了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形成以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为主要特征的关键发展时期。其中,如何推进越来越多农业转移人口的职业转化与身份转换同步,尽快实现新环境的融入,是我国面临的重要现实课题。根据世界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历史经验,农村剩余劳动人口的非农化和市民化协调推进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滞后于工业化和劳动人口非农化进程的情况下,把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城市职业转移和身份转变同步起来,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向市民的合理转化,不仅是提高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的重要前提,而且对促进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城镇和乡村协调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梳理加拿大在移民教育发面的相关政策,不难发现其中的一些举措对提高我国农业转移人口的职业能力和身份认同,促进其市民化进程具有明显的启示价值。

(一)重视普通话的独特价值

加拿大移民融入的实践表明,政府的语言教育政策为促进外来移民与本土居民之间的交流和彼此认同发挥了重要作用。借鉴加拿大经验,在促进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要重视普通话的推广和使用。普通话是我国政府以国家意志推行的全国通用的标准语和共同语,是传播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在全国各地存在不同方言差异的背景下,实现社会共同体认同和沟通的重要途径。由于地理位置和文化条件的限制,在我国一些落后的地区根本就接触不到对普通话的学习,同时在城市并没有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学习普通话的专门教育团体。由于一些农业转移人口到城市后,只会说方言和一些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不仅限制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范围,阻碍了他们与城市其他社会群体的交流与沟通,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参与当地职业培训的积极性。

在农业转移人口的语言培训方面,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除了通过正规义务教育学习普通话之外,还应采取奖励措施,积极引导社会团体和大众媒体的介入,加强对该群体的普通话传播。同时,要处理好普通话教育与保护地方语言的关系。地方语言是中华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在农业转移人口比较集中的城区,通过举办“老乡会”、“文艺汇演”等多样化形式,将不同地域的乡土语言引入新环境,在包容中相互吸引,提高社会对农业转移人口的身份认同。

(二)发挥社会组织的关键作用

加拿大专业培训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非常重视社会组织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作用,为提升外来移民的职业能力,加快外来移民的社会融入进程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推进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相关方面的培训,如早在2004年推出的“阳光工程”对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职业技术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步伐的加快,农业转移人口特别是其中的新生代群体对职业教育培训的资源需求和目标期望也越来越高。因此,政府要进一步加大专项投入力度,同时,还要加强同社会组织的合作。社会组织作为一种庞大的社会力量,在组织、动员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弥补政府职能不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组织能够根据农业转移人口就业特点制定多种职业教育培训政策,满足多样化的职业需求,其提供的职业培训政策相较于政府更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和适用性。因此,政府加强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可以集成社会资源,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率。我国现有社会组织多数都还处于发展初期,在引导其参与农业转移人口职业教育培训时,要充分考虑中国实际,以政府为主导,通过公共政策、项目服务和公开竞标等多种方式,构建多元化的社会组织参与机制和协动保障机制。

(三)释放远程教育的深厚潜力

加拿大远程教育之所以在外来移民融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个主要原因是有灵活却不乏针对性的管理体制做保障。目前,我国远程教育总体上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由中央教育机构统一管理,师资主要来源于高等院校的兼职教师,学员报名后要求参加统一的入学水平测试,入学后必须通过严格的课程考核并取得规定的学分才能毕业。这在保障教育规范化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远程教育主体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新媒体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未来远程教育会成为人们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借鉴加拿大经验,可以适度调整我国远程教育模式,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健全和完善远程教育的公共服务系统,整合与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适度放开远程教育招生限制,提高远程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质量,在符合相关法规的前提下赋予学员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同时,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_展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团体合作的远程教育运营模式,企业和社会团体是劳动者的最直接接触者,通过他们,可以及时了解社会需求,并对症下药地开设适应社会和市场需要的专业,使农业转移人口能够从远程教育平台上接受最新的政策法规信息和实用技术培训等,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习专业知识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其职业综合素质,增进社会融入能力。

参 考 文 献

[1]冯增俊,万明钢.教育人类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34.

[2]Ratna Ghosh.Public Education and Multicultural Policy in Canada: The Special Case of Quebec[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2004:543-566.

[3]Foroughi E,Misajon R,Cummins R A.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igration, Social Support, and Social Integration on Quality of Life[J]. Behaviour Change,2001,18(3):156.

[4]Glarke, Linda, Vocational Education: lnternatio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and Development[M].Routledge,2007:37.

[5]Evaluation of the Language Instruction for Newcomersto Canada(LINC)Program[EB/OL].http://cic.gc.ca/english/resources/evaluation/linc/exec-summary.asp?_ga=1.173011683.1718041419.1405994139.2014-07-08.

[6]阮西湖.加拿大语言政策考察报告[J].世界民族,2001(3):23.

推拿培训总结篇(6)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应用型人才;针灸推拿学;临床实践能力;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15-0123-03

[Abstract] Modern apprenticeship is an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mode, which provides a more efficient way in practical ability training for applied medical undergraduates. Through analyzing the specific ways of implementing modern apprenticeship in the cultivation of clinical practice ability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long-term mechanism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model in implem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medicine, thereby promoting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medical talents with high-quality.

[Key words] Modern apprenticeship; Applied talents;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Clinical practice ability; Talent training

要培养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型医学人才,亟需一种新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医学本科教育培养的人才职业定位在本质上属于高等职业教育范畴,应用现代学徒制模式,可以架起学校与行业之间的桥梁,使学校教育兼具专业性与实践性,医学技能型人才培养可积极借鉴并发挥现代学徒制培养人才的优势。本文通过从我校针灸推拿学专业临床实践教学改革着手,在中医学临床实践中探索和建立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达到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医学技能人才的要求。

1 应用型医学本科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背景分析

1.1 医学教育体系改革与教学模式的要求

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当前党和国家关心和大力提倡的中国教育体系重大改革目标,着重倡导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发展养老服务相关医学专业,全面提高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质量,适应养老服务业发展需求。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加快发展养老服务本科教育,鼓励引导高校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材、教学方式、师资队伍等重点环节进行改革,这不仅是医学院校未来办学方向,更大程度上要求医学教学模式要适应社会发展。

1.2 目前应用型医学本科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具有一定基础知识理论、较高综合素质、较强实践能力的各类专业性、职业型的高层次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是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养成的有机统一[1]。应用型医学本科院校中,临床实践教学是医学生由学生向医生转变的关键一环,也是技能型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然而,目前大部分应用型医学本科教育教学模式仍存在不足。

1.2.1 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脱节 目前,相当多的应用型本科医学院校在学科、专业和课程体系的建设上都未能良好地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相匹配,往往更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或轻视实践教学,导致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较低。以我院针灸推拿学专业来说,主要以培养熟练地掌握运用针灸推拿操作技术、能在各类医疗机构从事针灸推拿工作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而在实际学校教学中,常偏重于理论教学,具体体现在理论教学时数比例偏高,实践教学投入的精力不足以及技能成绩考核、要求较松,最终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脱节,导致学生只会纸上谈兵,而实际操作时则无从下手。再者,学生接触临床较晚,在学习中常缺乏针对性,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比较茫然,尤其对今后所从事的职业缺乏感性认识及归属感。

1.2.2 临床实践教学投入不足 临床实习阶段是医学生由学校步入社会的过渡阶段,也是培养应用型医学人才技能水平的关键环节。近年来虽然各医学院校都有举措要加强临床实践教学环节,但大多未有显效。目前大多数教学医院的工作重点及核心依然是医疗与科研,往往不够重视实践教学,虽然在实际过程中仍是医教一体化,但临床老师的主要时间与精力大多放在医疗工作上,传道授业精力与责任感不足,致使学生的临床实习常常是走马观花或仅学皮毛。这些都使得学生在毕业时仍仅限于书本知识,而无过硬的实践技能,无法应对迫切的社会需求。

1.2.3 临床实习成效较低 随着就业形势日益紧张,各医疗机构等工作单位的招聘门槛也不断抬高,许多医学生不得不考研,促使就业、考研与临床实习三者的矛盾日益激化。最近几年,应届本科医学生考研人数呈上升趋势,选择考研的这部分医学生将绝大部分精力放在考研复习以及参加社会考研补习班,大大影响了临床实习,实习质量下滑是必然的结果。而另一部分不考研的学生则早早的奔波于各类人才招聘会,难以安心实习,也影响了临床带教老师的教学积极性,形成了恶性循环。而且,医患沟通能力是一种核心的临床能力,近几年我国的医患关系日益紧张,本科医学生在医患关系问题的处理上往往有所欠缺[2]。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意识的提升,经常出现排斥、拒绝实习生实施操作的现象,这直接影响到实习生参与临床诊疗以及实践技能的培养,继而影响了技能型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及实践教学质量。

2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应用型医学本科院校临床实践中应用的可行性

学徒制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职业教育模式,中医学徒教育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是我国独特的医学教育形式,曾培养出无数的名医大家。纵观历代中医医家的成才之路发现,培育中医人才、促进中医的发展,最有效的教育模式仍是学徒教育[3]。目前这种教育模式被注入了新的内涵,演变为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需要学校与教学医院之间的配合,最大程度地发挥“师傅”与“徒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实践技能及临床经验能够快速地增进,进而加快医学技能型人才培养步伐,有效地提高培养效率,同时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病。现代学徒制无可替代的价值就在于集教育、培训和就业于一体,能为学员提供真实直观的学习环境,强调学习的同时即是工作,从而顺利实现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不失为有效破解“用工荒”和“就业难”的结构性难题的首要选择[4],也是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以专业技能培养为重点、强化实践实训教学、强调学生的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的新的教学模式[5]。现代学徒模式着重临床中形成良好的医患沟通艺术,医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前,不仅熟练掌握临床实践技能,而且得益于医患沟通技能的提高,可以进一步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技能[6]。同时在此期间,实习医院可以对优秀学生进行挑选录用,使学生毕业就能够立即就业,最大程度地优化了人才资源,也缓解了就业压力,这不仅仅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力,还解决了中国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问题[7]。因此,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应用型医学本科院校临床实践中实施具有可行性。

3 现代学徒制在针灸推拿专业实践中的具体实施

3.1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施行形式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施行方式主要以校内与教学实习基地相结合,通过学生、导师之间的双选及学校指派的形式实现。医学生的培养是通过学校和实习基地共同完成的,师傅侧重于徒弟(学生)的针灸推拿专项技能培养,学校专任教师侧重于学生(徒弟)的针灸推拿基本技能培养[8]。前期学生可在我校的实习基地――各级教学医院、医疗机构中自选导师,导师也可通过面试自选学生,或是由学校指派。在见习、实习阶段,学生的管理由学校与实习基地共同参与,共同评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绩效,保障学生实习阶段顺利开展及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计划的落实。

3.2 现代学徒制模式在应用型针灸推拿本科人才培养中的四阶段及具体内容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施行应贯穿本科阶段始终,前期学生在校学习专业知识,按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进行理论学习及实训训练,同时了解导师信息,为中后期学徒制培养搭建桥梁。中后期,学生进入临床见习、实习阶段,以导师制的培养方式正式推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计划。以我校五年制针灸推拿学专业为例,具体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时间为第一学年至第三学年,学生在校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及相应实训技能,同时可利用闲暇时间、寒暑假时间去实习单位参观学习,同时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导师情况,而各导师亦可通过学生的在校表现及面试对学生进行选择,最终,在第三学年末,可通过双选确定导师及学徒关系,一位导师可带5~6名学生。第二阶段为临床见习,时间主要分布在第四学年上半年,学生跟着导师接触患者,在临证时,教师运用临床典型病例对中医的四诊、辨证、治法及方药,以及针灸、推拿等进行系统地阐述,增强感性认识,展现中医、针灸推拿学在防治老年性疾病、疑难杂症及养生等方面的优势[9]。这一过程只需学生旁听、观察、记忆即可,使学生熟悉诊疗过程及观摩老师的针灸推拿临床操作,并熟悉其岗位职责,逐步树立职业归属感。第三阶段为第四学年下半年,学生可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实习操作,对于常规、简单的针灸推拿操作可于导师的指导下亲自完成,并进行医案记录,作为承载着医家们医疗活动记录和医疗经验总结使命的医案,如同一位无形的老师,手把手地教导学生们如何接诊患者,增加认证能力和用药技巧,较快地提升辨证能力,这对于弥补中医教学基础与临床实践日渐扩大的鸿沟,是一个最有效的捷径[10]。第四阶段为顶岗实习阶段,时间在第五学年,实习阶段是医学基础教育的延续和拓展,既是培养临床思维和磨炼实际临床技能不可缺少的环节,又是在临床诊疗实践中丰富基础理论知识的黄金时机[11],学生应独立接待患者,完成基本的诊疗工作,以适应日后临床工作环境,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患者为中心,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12]。学生能够及早接触临床,在导师的倾囊传授及不断的实践操作中,重视医学与人文社会学的融合,增强了医学本科生人文社会基本素养,培养医患沟通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13]。此阶段导师应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道德水平进行综合评估考核。

3.3 加强导师的选拔任用制度

导师是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施行的主体,因此,师资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导师的选拔基于相应的学历、过硬的针灸推拿专业技术能力、崇高的职业道德及思想品行,同时要有较强的人格魅力,热爱针灸推拿教学工作,对学生既有爱心、又有耐心。导师既要给学生传授针灸推拿专业知识、专业实践技能,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医患沟通技巧,更要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及人生价值观,才能培养真正的融合人文素养、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建立一支专业技术能力强、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团队需由科主任、专家、科室的青年骨干等构成[14],在实施过程中,导师与学徒之间、导师之间要经常沟通与交流,总结推广成功的经验与方法。同时各实习基地也应定期给予导师培训和指导,使各位导师能够成为德艺双馨的师长。

3.4 构建适应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实践能力考核评价体系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考核评价体系包括导师的考核评价体系和学生的考核评价体系。首先,导师的考核评价是衡量与监督现代学徒制模式实施情况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考察是否具备担任导师的条件,另一方面是对导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考量。成立专门的现代学徒制考核工作小组,在评价体系的建立中,应细化学徒制模式的教学实施、教学管理、学校及实习基地满意度、学生满意度、导师间互评等指标的考核和评价,以促进导师教学水平及教学态度的提升。其次,建立学生评价体系,包括导师评价、学生自评、用人单位评价三个方面,学校、实习相关部门人员进行考核、评定。其中导师评价是核心的考核评价环节,重点考察学生的临床针灸推拿实践技能操作、专业基本知识、医患沟通能力、职业道德品质等综合指标,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学习品质的评价[15]。同时,亦需要学生自评,要求学生对每一次每学期临床实践学习做出客观评价,并及时将实习中面临的问题、困难及意见向上级反馈。用人单位评价则是综合反馈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在毕业生就业一年后进行用人单位回访,通过其满意度了解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实施中的不足之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按学期进行,综合导师、学生与实习基地三方评价,使评价客观、公正。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使其扬长避短,并制定相应奖惩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针灸推拿医学临床实践实验教学是一种创新尝试,重视实践经验以及人文思想的传承,注重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沟通能力的医学人才,是中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创新教育模式。然而其顺利实施仍需要政府、学校及实习单位三者紧密合作,在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探索、创新,寻求现代学徒制在针灸推拿学专业乃至医学教育中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为高校、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 欧阳斐. 师徒制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的启示[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12):38-40.

[2] 陈宏伟,殷树欣,田祥. 本科医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培养[J]. 医学研究与教育,2014,31(3):102-106.

[3] 沈蓓蓓,胡文梅,田其濡,等. 学徒制教育模式在中医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思考[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3):1-3.

[4] 张振伟,基于“现代学徒制”视角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成人教育,2015,(10):58-61.

[5] 李德才,李军. 把握内涵 科学定位创新模式――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J]. 合肥学院学报,2011,21(2):56-61.

[6] 柴玉英,苗青. 医患沟通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探讨[J]. 中国现代医生,2015,53(4):126-128.

[7] 李菁莹. “现代学徒制”离中国有多远? [N]. 中国青年报,2011-08-29.

[8] 李传伟,董先,姜义.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师资队伍培养模式研究[J].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5,28(2):53-57.

[9] 张红,贾爱明,胡文梅. 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中应用PBL模式的探索[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3):4-11.

[10] 徐世芬. 案例教学法在中医教学中的应用概况与分析[J].中医药导报,2010,16(3):107-108.

[11] 张丁丁,伍敏婷. 医学留学生实习期的角色转变[J]. 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149-151.

[12] 汤志萍,黄婉霞,王富云. 现代医学模式对我国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启示[J]. 中外医学研究, 2014,12(32):153-155.

[13] 姜海英,金清华. 日本医学本科课程体系对我国医学教育的启示[J]. 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4):155-156.

[14] 王姝侠,孟亦贫,彭雪寒,等. 对医学生临床实践教学工作的探讨[J]. 现代医院,2013,13(2):115-117.

推拿培训总结篇(7)

关键词:焦化;电气设备;技术管理;质量标准化

城县众泰煤焦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一家集焦炭、煤焦油、粗苯、洗精煤等多种产品生产为一体的焦化企业,地址在拜城县重工业园区内。目前已形成年产焦炭60万吨、精煤180万吨、煤焦油2.5万吨,粗苯5500吨的生产规模。公司在2016年顺利通过国家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检查组的验收,通过这次评定过程,机电设备管理维护方面积累了许多实践经验。

1完善技术管理制度,健全技术管理体系

公司建立了以机电副总为主导,机电部为中心、车间层层反馈落实的电气设备管理体系。机电部分多个专业管理小组,明确分工,各负其责;部室、车间有技师、技术员、技术尖端人才多名,有精细化的上下级互联互报制度。车间建立了电气设备管理网络图,主要由技术员、技术大拿、拔尖技术工人组成,互联互包。通过健全技术管理体系,精细分解技术管理要求,使技术管理要求更贴近于生产[2]。为使电气设备技术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每月召开由机电副总主持的设备技术管理专题会议,每周召开由机电部主持的技术汇报总结会,总结并布置每月、每周的电气设备技术管理工作。(1)维修方面:该公司从检维修前的检修措施编写与审定开始,逐级建立健全安全技术管理措施,完善了安全技术管理审批制度。在检维修过程中详细记录技术数据,检维修完成后要编写检维修成果报告,且有详尽的设备点检制度,做到痕迹管理。并为以后的检维修工作提供详细的技术数据和完善的技术台账,使检维修制度化、规范化。(2)职工培训方面:建立职工培训制度,做到培训内容鲜活生动易于员工接受和吸收。(3)台账管理方面:建立设备台账管理制度,将所有设备技术参数以及设备保养周期录入台账。

2夯实设备基础管理,切实保障安全生产

公司从设备基础管理入手,健全各级岗位责任制、设备点检制度、设备定期保养制度、设备包机制度,并汇编成册并组织各级人员认真学习,如遇设备技术更新,随时修订。针对近年来机电设备自动化技术更新迅速、变化复杂的现状,公司及时有针对性的对机电设备技术特征普查,编写了《众泰煤焦化有限公司主要机电设备技术特征》,将机电设备基本参数,规格型号详细信息录入公司设备台账,并在日常工作中根据实际生产情况不间断的对其内容进行补充。细化到大型固定设备一机以台账,每台设备的原始资料一律归档,分类保存,确保精确技术数据指导实际生产。公司对核心设备煤气鼓风机、焦炉四大车、除尘站风机、合格重介质泵、脱介筛等机电设备进行周期性设备技术测试和检定,确保焦炉、洗煤厂安全连续性生产,针对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重要高危区域如焦炉地下室、副产品回收的化产区域、高低压供配电等防静电接地极、避雷器等进行每半年预防性试验及检测,确保安全生产。鉴于新疆的极端天气(夏季47℃,冬季-37℃)对上述重要机电设备的油品定期取样化验分析实时更换,并采用先进仪器对设备进行探伤、振动测试、转速检测等多种手段监护设备状态,将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设备安全高效连续运行。

3理论与现场相结合的培训提高培训效果

公司采取多级培训:公司技术专家授课培训、部室专业技师现场指导培训、车间讲师授课与现场结合培训、班组一对一指导培训和每日一题等多种形式,强化机电各岗位职工职业技能的不断提高。此外,公司要求各级培训讲师制定培训计划和培训教案,培训结束后写出培训心得和培训总结。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不定期抽查,查阅其培训签到表、培训教案、授课记录、职工考卷、成绩统计、培训总结等多项内容,并不定期旁听授课。公司精选技术大拿和技术骨干做导师,开展导师和带徒活动,从根本上机培养高技术机电设备维修后备人才。每年工会都组织年度职工职业技能技术比武,开展技术对抗赛和岗位练兵,激励职工学技术、钻业务。在企业文化、安全生产和岗位技术等方面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修养、安全生产意识和设备检维修技能。

4在生产实践中开展技术攻关

机电技术管理突出表现在安全生产、管理决策服务等方面[3]。在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设备选型定型和设备购买过程中,众泰首先进行充分技术探讨,然后对其经济性做出论证,为管理层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针对安全生产中的难题,召开局部“诸葛亮智囊会”,各路“诸葛”献计献策,开展技术攻关;同时成立专业技术创新工作室和技术创新小组,组织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公司举办的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活动;每季集中验收评审,根据项目价值给申报者以适当奖励。公司积极运用各方面的力量,为焦化安全生产出谋划策。

5注重人才培养,加强素质考核

提高技术人员待遇,稳定技术队伍。培养工作基础好、有事业心的技术工人,逐步提高独立工作和独当一面的能力,增强技术后备力量。为在全公司范围内营造尊重技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激励更多的职工钻研业务、学习技术,众泰煤焦化制定了评定职工技术大拿实施办法,在全公司职工中评聘技术大拿,各车间部室内部评聘技术能手,形成了职工积极学技术钻研业务的进取局面。每年度对技术大拿和工人技师考核评聘1次,实行能上能下制度,充分发挥其技术骨干作用;公司还推行人人讲述身边发生的安全案例进行集体分享和员工每人1题等方式,为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提供依据和保障。

6设备管理

各单位设专职人员负责设备相关技术管理工作;部室设专职或兼职专业员负责公司相关技术管理工作;每台设备都必须制订完善的设备要求,设备图表的内容是:定点:规定部位、名称及加油点数;定质:规定每个加油点油脂牌号;定时:规定加、换油时间;定量:规定每次加、换油数量,并严格执行。专业人员要做好设备新技术推广、油品更新换代工作和废油的回收管理工作。

7结语

机电设备技术管理工作是保障焦化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也是焦化行业安全质量标准化的重心任务之一。完善的机电管理系统可以改善焦化行业的生产环境,降低劳动强度,提升工作效率,同时更多的创造企业经济效益,加速焦化现代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铁岗.煤矿安全技术基础管理[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

[2]能源部.煤矿安全规程[S].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