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老师教育论文

老师教育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10-15 18:38:50

老师教育论文

老师教育论文篇(1)

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对教师流动问题高度关注,1996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九五”期间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积极进行教师定期交流。打破在教师使用方面的单位所有制和地区所有制,促进中小学教师在学校和地区之间的交流。要建立教师流动的有效机制,采取切实的政策措施,鼓励教师从城市到农村,从强校到薄弱学校任教。通过实行教师定期交流,促进教育系统内部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强薄弱学校的建设与发展,缓解农村边远地区中小学对教师的需求。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流动机制”,这意味着教师流动机制的建立在我国迈出实质性步伐的时机已经成熟。不合理的教师流动是困扰教师队伍建设的一大难题,良性的教师流动是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乡教育一体化政策背景下,教师流动机制如何建立,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

当前城乡教师流动的实践困境及其解析

当前城乡教师流动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城市教师向农村流动,二是农村教师向城市流动。对于城乡教师的这两种流动方式,笔者对宁夏不同地区的部分城乡学校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与这些学校的教师、管理者以及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进行调查和座谈,发现在实践操作和现实效果上,这两种流动方式都存在着一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陷入了难以摆脱的困境。(一)城市教师向农村流动的困境城市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是以特殊政策为主导进行的,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短期性的,如轮岗、支教、挂职等短期的政策性措施。二是较长期的,以特岗教师为代表。这两种城市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乡师资失衡的矛盾,部分地促进了城乡教师资源的均衡,但就整体而言,其在实施过程中效果有限,且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短期性流动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首先,从教师方面看,被流动到农村的教师很多都是为了获取某种利益而被迫流动,从调查结果看,这些流动到农村的教师,大多并非出自内心的需要去帮助农村学校,而是因为教育行政部门把到农村学校进行一定时期的任教与教师个人职称评定挂钩,迫使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其结果是这部分教师把到农村任教看作是敷衍应付的差事。调查结果还显示,大部分流动到农村的教师无归属感和幸福感,无法真正融入到农村学校中去,认为自己是编外人员,是“客人”,只管上课,对学校的其它事情不敢也不愿发表见解。调查还发现,流动到农村的城市教师面临着家庭生活的极大困难,城市教师交流到交通不便的农村,很难照顾家人和孩子,无法安心在农村执教。其次,从派出学校来看,有相当部分城市学校因为害怕自己学校教学质量会受影响,在选派教师方面重形式轻质量,只做表面文章。调查结果显示,一些城市学校总是想方设法把真正优秀的教师留下,而将教学水平一般或闲置人员交流到农村学校,甚至有的学校用按人头排序的办法来确定要流动的教师。调查结果还显示,对于流动到农村去的教师,派出学校在流动期间一般是不管不问,认为既然该教师不在岗,就无法也无需对其进行考核。第三,从农村接受学校来看,对从城市流动来的教师很难管理。调查表明,农村学校认为这些城市来的教师是来帮扶的,自然是优秀的,而且又是短期在农村执教,不能和本校教师一样进行管理,而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调查还发现,交流到农村的城市教师的衣食住行,已经成为农村学校的一项负担,并且派到农村的教师都是短期执教,教师更换频繁,使学生难以适应,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特岗教师是一种较为长期性的向农村学校进行教师流动的措施。特岗教师政策的实施给农村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师资短缺和师资质量问题。虽然在数量上,特岗教师暂时缓解了农村教师不足的问题,但特岗教师的质量却令人堪忧。在调查的157名特岗教师中,非师范毕业生竟有87名之多,占总人数的55%,本科学历的仅有37名,占总人数的23%,非师范生充斥,学历层次整体不高,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障。更令人揪心的是,特岗教师队伍极其不稳定,在调查的157名特岗教师中,有143名表达了在任期内有离职的可能性。而且,农村的特岗教师在满三年服务期后,绝大部分都想方设法调离农村,在访谈中,一位农村校长不无感慨地说道:我们学校就是特岗教师培训基地,辛辛苦苦培养三年,结果都调到城市学校成了那里的骨干,去年到期的14名特岗教师,只有一人留了下来。(二)农村教师向城市流动的困境农村教师向城市流动大致有两种,一是政策性的流动,二是市场性的流动。政策性的流动是教育行政部门以政策的形式从农村选拔优秀教师到城市任教,选调政策是一种常见的选拔方式。对宁夏不同地区15位农村学校校长的访谈中发现,教育行政部门定期选调农村教师到城市是目前农村优秀教师流失的主要途径。一位校长谈到,学校经过多年培养,打造出了物理、英语两个较强的学科,不料去年县里把这两个学科最优秀的教师全部选调走,不但造成这两个学科教师的突然短缺,而且使这两个学科出现了巨大滑坡,至今难以弥补,数年的辛劳毁于一旦。有校长指出,县里为了集中办一两所优质学校,三年内将本校业务强、潜力大的老师几乎全部选调走,使本来就缺乏优秀教师的农村学校更是“雪上加霜”。政策性地从农村选调优秀教师进城,虽然能为部分优秀教师进城发展提供了机会,但却人为地加大了城乡教育差距,加重了城乡教育的不均衡,严重损害了教育公平。一位农村校长不无感慨地说,培养一位农村优秀教师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但却被选调到城市中去,这极大地伤害了农村学校和农村孩子的感情。随着教师聘任制的实施,市场化机制在教师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市场性流动也成为农村教师向城市流动的一种重要方式。市场性流动以趋利为根本原则,由于农村教育教学条件和生活条件较差,市场性驱动的城乡教师流动只能是农村教师向城市进行单项流动,流动到城市的大多是学历高、工作能力强的农村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一位校长在访谈中谈到,我们现在不敢让学校的优秀教师参加县市的公开课,因为一些城市学校的校长经常在公开课上发现优秀的教师后,直接把这些老师带走。市场性流动还带来了教师的隐性流动需求,即受利益的诱惑,随时可能找机会流向城市的教师,据对15所农村学校的调查显示,这些学校最低有56%、最高有87%、平均为74%的教师有流动到城市的倾向。市场性流动直接威胁到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造成了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滑坡,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教师流动目标定位

现实操作中的困境并不在于操作本身,而是有着更加深层的教师合理流动机制问题,困境的突破也不是某些权宜之计的对策措施所能从根本上奏效,需要的是具有系统性、规范性、制度化的长效解决机制,城乡教育一体化战略的提出为教师流动走出困境带来了契机。目标是使命、依据和指南,明确目标是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教师流动合理机制建构的前提,也是实现城乡教师合理流动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属。“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目标是实现城乡教育公平”,[1]教育公平也就成为教师流动的首要目标。教育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平等性公平、差异性公平等,由于城乡师资的差距归根结底是师资质量上的差距,而师资质量表现的是一种结果差距,因此城乡教师流动所追求的公平就是一种结果公平。由此,城乡一体化的教师流动目标首要的就是师资质量公平。但是,师资质量公平并不意味着将城乡教师质量绝对等同化,达致城乡师资绝对公平。因为师资质量公平还要以效率为前提,受到效率的限制,故城乡师资质量公平只能是一种差异性公平,是效率基础上的公平。效率在这个意义上也就成为教师流动的另一目标。由此,城乡一体化的教师流动目标可定位为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城乡一体化的教师流动目标之下,还要处理好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矛盾。个体价值是指在城乡教师流动中要充分尊重教师个体的流动选择,为教师个体追求更好地生存和发展需要提供条件和机会。社会价值是指城乡教师流动必须以满足整个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和对整个城乡教育进步的促进。社会价值是以城乡教育整体发展的长远利益为出发点,它要求教师流动要服从城乡教育的整体发展与进步的需要。个体价值具有个人性和现实性的特点,教师个体流动主要以能否满足个人切身需要和体现自己生存意义作为选择。在城乡教育条件仍存在较大差距的情况下,教师流动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矛盾,个体价值必然会导致农村优秀教师选择向城市流动,社会价值又要求优秀教师向农村流动。尽管从长远看,社会价值的实现有助于个体价值的最终实现,但从局部和暂时来看,教师流动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就会出现不协调甚至相悖的现象。因此城乡一体化的教师流动机制的建立就需要协调、兼顾和融通教师流动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以社会价值主导,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又要积极找寻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结合点,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教师个体价值的实现提供良好的条件和机会。

老师教育论文篇(2)

摘要: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人文素质由文化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以及精神素质四方面构成。中学体育老师人文素质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到自身的发展,也对素质教育的事实、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产生了直接影响。本篇论文先是介绍了人文素质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又针对当前体育教学中老师人文素质的现状,着重论述了形成老师人文素质的积极与消极因素。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体育教师;人文素质

在中学体育教学里,体育老师的人文素质保证老师能够更快的适应工作。在社会生活中,以社会、文化、伦理等道德品质作为基本特征,通过内化而形成的精神品质和价值观的总和叫做人文素质,其又包括文化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与精神素质。

人文素质又是中学体育老师思想业务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体育老师的人文素质高,那么对于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学体育老师人文素质的重要意义

(一)决定老师综合素质的高低,从而影响到了老师们的社会适应性

划分标准不一样、针对的对象不同,那么综合素质的指向也就必然不同。在当前理智主义、科学之上主义的背景之下,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为中学体育老师应当具备的综合素质。体育老师的人文素质对综合素质的提高影响重大,应受到老师们的重视和关注。

因为21世纪,科学技术被融入进新的综合发展中,科学知识的交互渗透和分化发展,又呈现出综合发展的趋势。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融合也日趋明显,科学与人文的关系更为紧密。正是科学技术综合发展的趋势背景,要求中学体育老师需要将教育发展和教学水平提高到一定的高度,以实现知识的全面性,实现素质的综合性。在世界政治、经济、科技及文化的激烈竞争之中,只有具备综合素质的高质量人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此外,人文素质教育以文史哲为主要内容,为科学素质和综合素质提供支持。人文素质对科学素质起到了推动作用。目前,人文教育受到很多国家的重视,强调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均衡发展。而中学体育老师在教学中,更应该加强自身的人文素质,提高综合素养,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决定了专业素质进步与否

中学体育老师的责任也是教书育人,也是建立在教书的基础之上,因而老师的专业素质也直接影响到了其工作的质量。中学体育老师专业素质主要受到以下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人文素质的意义在于对李享价值的不断追求,只有对理想和自我价值有所追求的人,才能在专业和业务上做出出色的成绩。因而体育老师人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老师的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人文素质的基础就是指的一个人的文化素质。一个人文化素质的高低对人的视野和思维产生影响。由此,传统的应试教育已无法满足当前时代对体育老师的需求。总之,文化素质也决定了中学体育老师对专业的理解程度。

(三)直接影响到素质教育的实施,关系到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

素质教育很大程度上引发教师的素质问题。理论虽来自实践中,但真正指导和付诸实践中时,往往会出现各种困难和阻碍。因而,素质教育的成功与否,受到中学体育老师素质高低影响,然老师的人文素质又是决定和影响素质教育的因素。所以,中学体育老师的人文素质,直接影响到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也关系到了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

(四)决定了老师的职业形象,进而对老师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产生影响

大家对体育老师的错误认识,使得中学体育老师极大的流失。人们普遍认为教师社会地位低、职业声望低,而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就是老师的经济收入差,工作辛苦却不受重视,甚至得不到尊重。但是却少有人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特别是 中学体育 老师的人文素质对职业形象和职业声望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考虑。因为传统的“重文轻武”等观念的影响,再加上人文素质修养不高,使得现阶段中学体育老师的职业形象地位并不高。

(五)决定学生学业成绩的好坏,从而也决定了体育教学质量

受应试教育影响成长起来的中学体育老师,专业素质虽然好,但当其达到某一程度后,就很难再提高。追根究底,还是人文素质对中学体育老师的教学思想、观念、教材内容产生了影响。中学老师无法用文字语言对教学思想、观念及教材进行准确的表述。

二、形成中学体育教师人文素质现状的原因

中学体育教师人文素质现状并不乐观,而形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包括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因素影响所致。

(一)积极因素对中学体育教师人文素质的影响

道德素质形成的客观原因为对师德的培育。自古以来,中国就非常重视老师的为人师表,要求老师的道德水平要比普通人高。

同时,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学校重视和培育老师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并对其培育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再就是中学体育的传习式职业特点,使得中学体育老师重视身教,在教学中以身作则,重视榜样示范,这些对于完善和提高人文素质起到了促进作用。

公民道德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如“八荣八耻”的号召,各行各业以此为契机,进行职业道德体系的建设,在学校教育中更是格外重视。

(二)消极因素对中学体育教师人文素质的影响

对中学体育教师人文素质产生影响的消极因素包括:第一,社会转型期,各种不良的社会思潮、主义对精神素质的冲击和震撼影响;第二,分科化的教育模式对文化素质的消解;第三,高等院校体育缘系招生体制存在缺陷,对文化素质的形成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第四,应试教育形成的思维定势,限制了人文素质整体水平的提高;第五,传习式的授课方式,也是中学体育老师人文素质较低的原因;现行的评估体系,对提高人文素质缺乏引导作用。

三、结论

中学体育老师的人文素质,是体现知识水平、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在工作中需受到中学体育老师的重视。本篇论文的论述,指出了中学体育老师的人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职业形象和社会地位,同样也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通过现状分析,可以看出对中学体育老师人文素质起到促进作用的积极因素,主要从心理和道德两方面,而消极因素则是从文化和精神两方面,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完善,不断优化中学体育老师的人文素质。(作者单位: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周细琴.《中学体育教师人文素质的影响意义》.《内蒙古体育科技》.2010年第S期

[2]方侠顶.《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运动.20102年第2期

[3]林虹.《中学体育教师角色规范建设的探讨[J]》.知识经济.2010年第3期

老师教育论文篇(3)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综合性 情感性 艺术性

我国杰出的语文教育改革家、语文界的一代师表于漪老师,从教50年来,在语文教学方面不断追求,自成一体,以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经过长期不懈的教育实践,探索出有理论深度、有完整体系、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语文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她撰写的许多教学方面的文章对语文教学的性质、目的任务、教学原则、教法学法、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语法教学、文言文教学等一系列语文教育重大问题都进行了深刻的论述。这是我们语文教育界的一笔宝贵财富。深入学习研究这些论著,对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拜读于漪老师的教育论著的过程中,我感觉她对语文学科的见解是很独到的。

下面简要谈谈我在学习于漪老师的教学经验和理论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感受,以便在今后学习、宣传、推广于漪老师的语文教育思想时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综合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创造机会来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新时期的语文教学改革,除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的原理,通过对知识的感知、认知、理解和运用,不断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外,还运用新兴学科理论,通过学科的交叉渗透,对知识信息进行系统控制,提高教学信息量,引导学生“从文学中吸取艺术性,从科学中吸取科学性”,“既从文学中,又从科学中吸取养分”。(伊林语)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从知识来说,有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文学等;从能力来说,有读、写、听、说等。就语文本身来说,要考虑语文各类知识、语文各类能力之间的关系;就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来说,要注意配合、依存、渗透与促进。当然,语文课要以语言文字智育为核心,但根据教材个性特点与学生成长的心理需要,应融合德育与美育教育。上课不应单打一,应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思想情操陶冶于一炉……让语文课既有扎实的语言功力,又有闪光的育人风采。

语文“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它反映了人类社会的事、理、情、志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基于这样的认识,许多语文教师主张语文教学应当弘扬人文精神,提出要以接受多文化为前提,认为文化品种越多,对文化内容研究得越深,就越有可能通过随机的碰撞而出现“优化组合”,并让创新的观念闪闪发光。改变语文教学长期走“单行道”的弊端,犹如爱因斯坦所说的黑夜中的亮光,引导人们走出单行道的死胡同。

于漪老师说:“母语教学影响人的一辈子。”“母语是民族文化的根,它蕴含着民族情结,传承着民族精神,对学生成长、文化素养、人格完善起极为重要的作用,因而,语文教学的地位必须争,它不仅是语言文字技能技巧的问题,而且是培育中华文化根的育人大问题。”“汉语本身是非常优秀的语言,是双脑文字,具象、灵动,要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像爱护眼睛、爱护身体一样。从小有了这份情感,就会增强国家意识,增强文化认同,也会增强作为公民的责任感。”经过几十年语文及学科性质之争,人们终于认识到:“语言不再是单纯的载体,反之,语言是意识、思维、心灵、情感、人格的形成者。”于漪老师渐渐形成了语文“人文性”的想法,接近了语文的本质。

于漪老师语文教育改革的“立体化施教,全方位育人”的思想,其理论基础既有古代文论的渊源,又有现代教育学的依据,即“缘文释道,因道解文;文道统一,以道育人”。“语文教学要善于缘文释道,因道解文,既废除离开字、词、句、篇的架空说教,又力戒置思想内容于一旁的支离破碎的词句理解,力求把思想教育与语文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水融,使学生思想上受教育,感情上受熏陶,语文能力获得有效提高”。

于漪老师想而行,行而思,思而说,说而写,提炼成以语文教育理论探索为轴心的各类著述,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学海探珠》、《教你学作文》、《语文教学谈艺录》、《于漪文集》(6卷)等,音像教学辅导材料有《于漪语文教学课堂结构精析》、《妙笔生辉》等数十盒,数量可观。

二、情感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培养老师和学生的情操。

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的合格和可靠接班人,教师担负着特别重要的责任。要担负起这个责任,教师必须切切实实地为学生做出表率,为此,于漪老师提出“一身正气,为人师表”,并以此作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灵魂和精神支柱。

于漪老师提出浇花要浇根,育人要育心,要培育学生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这个“魂”,立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个“根”,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她认为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在教育实践中必须“教文育人”,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提升教师自身的素养。她的标志性思想是“教师心中要有共产主义旗帜飘扬”,“对党对社会主义要满腔热情满腔爱,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教师胸中要有一团火,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朝气蓬勃,对学生有感染力、辐射力。

于漪老师认为:老师应该“在学生心田‘植根’”。针对当今“轻语文、重外文”的现象,于漪老师指出:“如果我们再不珍惜母语,那么我们离‘自毁长城’的日子就不远了,也许不多久就会完全被其他语言所代替!”为此,她呼吁:还民族语言之光彩。要通过语文教学,在学生心田做“植根”的工作,植爱国主义的根,植民族精神的根,植志向的根、理想的根,植良好道德情操的根、健康人格的根。

于漪老师以“熏陶感染育心灵”,其目的是把思想道德情感教育渗透在语文教育训练之中,使同学们的思想水平和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获得双提高。她主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语文教学。娱目,有计划、有目的地以文学精品娱学生耳目,带领他们进入作品的优美意境,领略无限美好的风光。动情,运用经典课文中所蕴涵的真挚感情,叩击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激志,于老师从学生思想感情、知识能力的实际出发,运用文章的精要之处,开启学生思维的窍门,激发他们生疑、质疑、解疑,进而探索生活道路和人生真谛。励志,于漪老师充分运用教材中卓有建树的人物的思想言行,影响学生,激励他们树立远大的志向,启发他们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奋斗不息的精神。

于漪老师认为:教师应该“用爱心培育爱心”。师爱是师德的核心。于漪老师强调要用“爱心”培育“爱心”,帮助学生增强树魂立根的内驱力。

于漪老师的语文教育理论,浸透了她从教与学两方面行动中汲取的智慧。针对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重智轻德、分数决定一切的现象,于漪老师说:“一个学生就是一本丰富的书,一个多彩的世界。学生是活泼泼的生命体,每个人的成长都是独一无二的。”她呼吁,要从当前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重智轻德的重围中“突围”出来。教育本质是“育人”而不是“育分”。她强调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以奠定树魂立根的素质基础。

于漪老师还认为:教育不能只“育分”,更要懂得学生,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教师心中要有学生谱,这个谱是活泼鲜跳的,多姿多彩的,一个人一个样。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平等相待,带领他们在求知的海洋中遨游,使他们成为学习语文的真正主人”。教师的“教”作用于学生,“研究学生,激励学生,雕塑学生,其育人的向度是全方位的”。“了解学生,是为了和他们的心弦对准音调……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段精彩的话:‘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他们对学习的‘内部态度’往往决定学习质量。为了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于漪老师在“发现”上下功夫;在理解上下功夫。她说:“要培育他们成长、成人、成才,首先得尊重他们,从思想上、感情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个性。教师要练就一副敏锐的目光,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长处与潜力,善于‘长善救失’,把隐藏的种种潜力变为发展的现实……面对这些丰富的‘书’,我一本一本认真读,一点一点学习、领悟,逐步懂得师爱的真谛,也品尝到亦师亦友的无穷的乐趣。”

于漪老师让我们懂得:教师首先要自我教育,完善人格。教师心里要装国家、装教育、装学生、装责任、装追求。教师身上挑着千钧重担,一头挑的是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的是祖国的未来,这就是教师工作的整个世界。

三、艺术性:在语文教学中,边实践边总结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艺术风格。

教学艺术风格不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需要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经过教师艰苦求索,自觉地进行实验、创造、升华,这些只能在一般或普遍意义上起作用,而教师的性格、气质和心理品质对教学艺术风格的影响和形成,才是决定性的因素,两者相互结合、相辅相成,共同实现其艺术价值的取向。

语文教学艺术风格只能在语言环境中表现出来,作家创作、教师讲课都需要运用语言文字这个工具,通过文学艺术与教学艺术、文学语言与教学语言。形成各具特色的风格流派。

于漪老师教学艺术的显著特色是“寓教于情,声情并茂”。于漪老师说:“语言不是蜜,但是可以粘东西。”她的课能够用语言“粘”住学生。于漪老师素以教学语言优美考究著称,她的教学语言十分独特,富有个性魅力,能“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她的课“总是充满激情,意蕴深刻,常常是清词丽句,声情并茂,顿挫起伏,音韵和谐”。她不仅以激情感染学生,而且善于启发诱导,在教学中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诱导他们主动地探索,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语文实践活动教学的全过程,让他们在语文实践中增长才干,具有实实在在的语文能力。

于漪老师的教学艺术表现在善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她的语文教学主要围绕“新”“趣”“情”三方面进行。新,指教学方法不断地更新变化;趣,就是讲课要有趣味性,使学生入迷;情,就是“把文章中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我之口,如出我之心”。

于漪老师课堂结构的最大特点就是教无定法,学无定式,变化多姿,灵活多样,从来没有固定的模式。因此,上海的张称于漪老师为“没有固定模式的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这独具特色的、没有固定模式的个人教学风格,可称之为“无恒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基于对语言教学多功能的认识,组成了一种立体化的课堂结构。因此,这“无恒”,就是“常将讲、思、答、议、评有机结合起来,常取启发式、学导式、自学式、三主式等有效模式之长而自成风格,独为一体”。创立了“点、线、面、体”教文育人立体教学体系,“点”即课文,每课必精心设计;“线”即文体,即成序列又统筹兼顾;“面”即全局,对目的、任务、内容、训练作总的科学安排;“体”即文章的文与道,情与理、内容与形式、思想性与艺术性,彼此交融,熔于一炉。

于漪老师的教学艺术还表现在经常引进生活的活水,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于漪老师认为:“语文应和生活相联系,把语文学习挤到狭小的课堂里,挤到无穷无尽的练习中,学生几乎不读书不看报,与自然接触少,与社会接触少,学语文的源头活水被堵塞,积淀储存少得可怜,又怎能学好语文呢?”所以于漪老师在教学中经常引进生活的活水,运用多种课型,采取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于漪老师把教学重点放在课文的语言文字上,让学生诵读课文,让学生理解揣摩课文的优美字词和关键语句,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感,而她运用驾御语言文字的高超技能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对祖国充满无限的爱,对学生充满无限的爱,对语文教育事业充满无限的爱。正是这种爱心,激发了于漪老师从事语文教育事业的豪情和无穷动力,进而以勇往无前和忘我的精神投身语文教育事业。于漪老师从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不断学人之长,量己之短,不断否定自己,超越自己,不断学习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教育理论,学习吸纳同道们的语文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并在教学中不断加以检验,不断充实、完善和发展,终于形成自己富有个性、特色鲜明、独树一帜的语文教育思想和教学经验。她在繁重的工作情况下,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推陈出新,笔耕不辍,撰写那么多精品文章,为我国语文教育事业作出杰出的贡献。

吕型伟在《从教七十年散记――从“观察蚂蚁”到“研究人”》中说:“成功缘于一种态度。”于是我就想,怎样诠释这“态度”?吕老说:“人们常说,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我认为这句话应倒过来讲,战斗不息,生命不止,一个不断追求的人是不会老的。”找到答案了。如于漪老师所说:“岁月如歌,往事依依,留下的痕迹有浓有淡,有伤痕有欢乐,有失落有收获……教育事业真正是遗憾的事业,教师责任大如天,追求永无止境。”所以,我对于漪老师最大的感受是:思想者,岁月不老。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研究,大力宣传推广,让于漪老师的语文教育思想开花结果,让我们的语文教育事业呈现出万紫千红、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

参考文献:

[1]于漪语文教育论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张正君.当代语文教学流派概观[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0.

[3]岁月如歌.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8,(第1版).

[4]董远骞.教学的艺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老师教育论文篇(4)

关键词:于漪;特级教师;专业发展

于漪,新中国的第一批特级教师,杰出的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常说:“做了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她不仅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同时也致力于理论研究。从校长岗位退下来后,于漪老师的工作重心就转移到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建设上。而纵观于漪老师六十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涯,更是一部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活教材”。教师专业发展受主、客观因素的多重影响,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纵观于漪老师的发展之路,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发呢?

一、专业情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精神引领

任何职业都需要精神的引领。教师不仅要有坚定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还要奉献一颗爱心: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教育是充满爱的事业,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老师;如果把对教育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完美的老师。”

于漪说:“人一辈子总是要面临选择,选择教师,就是选择了高尚。”“教师,须师爱荡漾。”教育的事业是爱的事业,师爱超越亲子之爱、友人之爱,因为它包蕴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她钟情于教师的职业,不满足于只做“教书匠”,她把教师的职业视为神圣的使命,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教育生涯中书写了一个大大的“爱”字。她爱学生,爱我们的语文学科,爱教育事业。大育有声,大爱无言,这是她毕生追求的职业理想和教育理想,渗透在她整个生命过程和教学实践中。

二、专业修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扎实的知识功底、良好的专业修养,是语文教师从事语文教学必备的基础。教师,须功底厚实。功底的厚浅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功底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经不起问,深不下去。毕业于教育系的于漪老师,改行教语文,刚开始教学时常感到知识不成串,上课力不从心。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于漪老师作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是打牢业务基础。由于“先天不足”,她常常花比别人双倍甚至数倍的工夫学习。平常上课任务量大,挤着时间也要学,明灯陪她过午夜是每日固定的作息。二是认真备课。作为老师,自己不了解,不研究,必然的结果就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自己昏昏怎么可能使学生昭昭呢?只有自己懂了,才能教会学生,才能让学生学会学习。

打牢功底要有韧劲。要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确实不易,为了备一堂40分钟的课,花上10个小时、20个小时,乃至更多时间是常有的事。用自己的真切体会指导学生学习,上课自然就可以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博学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扎实的专业基础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持久前进力。

三、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保障

“终身学习”是时代的号召。教师只有知识富有,言传身教,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终身学习不仅是一种理念、一种态度,它更是职业发展的需求,是一种生活的方式。

“时代的活水要在课堂上流淌。”于漪老师认为,做老师,必须跟着时代前进,身上一定要有时代活水,因为你教的每届学生是不一样的,需要不断有新的知识、新的思想进入我们的教育园地,才能与年轻学生有共同话题,才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于漪老师体会到只看到教师的“一桶水”和学生的“一杯水”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体,教师的这桶“水”应该是“活水”,教师的知识结构要更新,而课堂里没有时代活水流淌,就难以与学生心灵碰撞,使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兴奋感。而这都与教师孜孜不倦的学习是密不可分的。

语文教师要有拼命吸取的本领与素质,于漪老师对自己的要求,一是重要的理论反复学,学能深入,用能浅出。理论上的模糊必然导致实践中的盲目,站在理论的高度上指导实践,才能不囿于泛泛之经验。二是紧扣一点深入学,学知识如汲深泉之水,要弄懂一点知识,必须深入学习,认真钻研。最后还要拓开视野广泛学,要广泛涉猎,杂而有章。从书本上学,向名师学,向同行学,向学生学,在实践中学,“学习之乐,其乐无穷”。

四、自我发展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发展不是外部的追求,而是主体内部呈现出的自发的主动的状态,所以说内因才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者和教师必须在他自身和在自己的使命中找到真正的教育的最强烈的刺激。”这最强烈的刺激就是自我教育。教师具备了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不断寻找学习机会,参与实践活动,才能成为一个“自我引导者”。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上做到日有长进,月有长进,年有长进,必须着力找到那“最强烈的刺激”,即坚持自我教育。

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来说无疑是驾轻就熟的,对年青教师也有一定的影响,他们做学生时老师就这么教,习惯成自然。而于漪老师提出了要敢于向轻车熟路告别,不可否认传统教学方法中的精华内容,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科技迅猛发展,我们要不断改进与现实脱节的教学方式,要更加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锻炼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语文教学的生命力在于教师不断提高自己。于漪老师给自己立了规矩,绝不照搬照抄教学参考资料,要独立思考,刻苦钻研,吃透教材。不能指望别人的某些经验、某些教案能照搬照套到自己身上。在初学阶段,可以参考有经验教师的教案与课堂实录,但更重要的还是抓自身的基本建设,根深才能叶茂,居高方能临下。教师只有具备自我发展的意识,才能使发展成为生命体内在的理性追求。

五、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师的职业生涯是一个不断实践、反思、学习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借助行动的研究,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点,以期追求教学时间的合理性与有效性。通过反思又可以发现新的问题,不断追求教学实践的新高度。教学反思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统一起来,把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统一起来。

多年的教学实践有两根支柱支持着她,第一根支柱就是勤于学习,第二根支柱就是勇于实践,两根支柱的聚焦点就在于反思二字。多年来,于漪老师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坚持写“教后”。每堂课后,她反思自己的教学,记录教学中的不足,记录下学生在学习中的闪光点。针对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她勤于思考,永不止步,理论联系实践,思考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深化语文教育的改革。于漪老师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不唯书,不唯上,不迷信,不保守,这些使于漪老师始终站在语文教育的前沿,源源不断地出新、出奇、出经验。

于漪老师的“做了一辈子的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她在我们努力成为优秀教师的道路上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是我们学之不尽的活教材。

参考文献:

[1]于漪.于漪文集第六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老师教育论文篇(5)

【关键词】体育教学 体育老师 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1.006

与传统的应试教育不同,现代社会倡导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倡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模块,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有句老话说的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个人只有拥有了健康的体魄,才能做好其它事情。现代社会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已经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跑跑步、打打球的状态,必须以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对学生进行科学训练,使学生既要掌握有效的体育理论知识,又要掌握能够提高身体素质的体育技能,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理念,受益终生。对学生进行科学体育教学,就需要有优秀的体育老师作保证。我作为一名中学体育老师,具有多年的体育一线教学经验,在文中就如何做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展开论述。

一、一名优秀的体育老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一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人们对体育教学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老师领着学生绕操场跑跑步、组织学生打打球。直到近年来我国提出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重要学科,体育的重要性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新时期,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首先,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现代体育教学不仅要求老师要有过硬的体育技能,还要有完备的理论知识做支撑。进行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因为只有身心的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老师要用科学的体育教学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并以此来指导实践,使老师的思想能够紧跟时展的潮流,更好的引导学生进步。我认为作为一名体育老师,也要注重科研,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认真研究,不断探索,提出更多有助于老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方法与策略,并要积极,阐述自己的学术观点。例如:我撰写、编写的多篇论文及教案在省、市、县级获奖,不仅对本人是一种很大的鼓励,也为体育教学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二、一名优秀的体育老师要具有发现千里马的眼光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老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具有发现千里马的眼光。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是一名体育老师的基本职责,而作为一名体育老师更重要的是要为国家、为民族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一个平庸的老师可能会埋没很有天分的学生。体育老师要有极强的责任心与民族自豪感。

但凡是在各行各业做出卓越成绩的人,都具有超人的天分,尤其是体育健儿,更要有超越常人的身体素质。作为一线老师,直接接触学生,老师要抱着对学生、对国家负责任的态度,善于发现马群中的千里马,也许就因为老师的一个举动,为国家赢得了极大荣誉,也改变了学生的命运。我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向上级学校输送体育后备人才,当年向荆州市体校输送的田源现已获得女子举重世界冠军。

三、一名优秀的体育老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现自我的机会

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理论知识教学,让学生准确掌握体育训练技能,老师责无旁贷。然而,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还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应该积极组织一些体育小竞赛,使学生的特长得以展示。学生为了取得比赛的胜利,不仅积极进行体育训练,提高了身体素质,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通过比赛学生既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了竞争与协作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发展。对于有体育天分的学生,老师可以进行重点培养,不仅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还要为学生创造走入更大体育比赛的机会,我训练的田径队代表闸口镇中学在公安县2010、2012年连续两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蝉联初中组男女子团体总分第一名,既为学校夺得了荣誉,也使学生得到了充分锻炼,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一名优秀的体育老师要能够做到因材施教

不管是哪一学科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都很重要。尤其是体育教学。不同的项目要求具有不同身体素质的人参加,因此,想要实现学生的发展,首先要做到因材施教。体育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一般性体育教学应该从学生的整体情况出发。老师的教学安排,尤其是体育技能课,老师一定要从学生的整体素质出发,例如学生的体能等。如果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比较好,可以延长学生体育训练的时间,如果学生的身体素质都比较弱,老师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加大学生的训练强度。

2.从学生个体请况出发。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时,对学生应该有区别的对待,因为有的学生体质比较弱,有的学生体质比较好,如果进行相同的训练,体质弱的学生可能会“吃不消”,体质好的学生可能会“吃不了”,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老师为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使学生都能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达到了增强学生体质的教学目的。

老师教育论文篇(6)

一、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

我们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性文件,学习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等,通过谈体会、写心得,引导教师关心政治、关心国家前途,促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确立自我人身价值,培养社会责任感。因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才能潜移默化的去感染幼儿,才能“学为人师”。在“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的演讲活动中,老师,们谈了自己对好老师的看法,对自己所担任的教师角色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二、正常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教研活动是年轻教师成长的摇篮,在活动中,老师们的热情发言,对具体问题的各抒其见,都会让参加教研活动的老师学到很多。每周都有两位老师为全园的教师上研讨课,上课的老师是精心准备、组织,听课的老师是真诚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在这种研讨过程中,教师们的教育观念在逐步转变,先进的教育行为也在慢慢形成,教师的业务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每周一谈”活动,则提供了一个让老师畅所欲言的平台,针对平时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自己对某些问题的困惑,或自己取得的一版权所有!些好的经验,提出来让大家讨论或分享。在争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对具体的教育行为

有更深的认识,也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供大家学习参考。总之,教师们乐于参加这样的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中,每个人都有所收获。

三、坚持教育反思、教育随笔的撰写,加快教师成长的脚步

虽然幼儿教师工作很累很辛苦,除了组织幼儿活动,还有备课、写计划等很多工作,但反思是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一环。反思能使教师进一步提高自身评析能力,同时也帮助教师认清自身的不足,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我们每位老师都能坚持每天写教学反思,并及时把随笔上传到网上,和更多的读者交流。在反思大过程中,教师在思索教育,在不断抛弃旧思想,吸纳新思想,促使教师关注本职工作。在写随笔的过程中,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写作水平也在不断进步。本学期,在苏州教育学会的论文评选中。我园有4位老师的论文获奖,顾小佩老师的论文获一等奖,黄文娟、殷伟燕老师的论文获二等奖,周庆芳老师的论文获三等奖。

四、开展各项活动,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保教质量是幼儿园的生命,保证幼儿园质量的是教师的综合素质。本学期,我园开展了多项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青年教师的评优活动,教师们积极参与,大家互帮互忙,周庆芳老师在园区的五年以下的青年教师的评优活动中获三等奖。这对于一个上岗才两个多月的新

老师教育论文篇(7)

成人教育毕业论文致谢范文一:

我历时将近两个月时间终于把这篇论文写完了,在这段充满奋斗的历程中,带给我的学生生涯无限的激情和收获。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在校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时候,图书馆的老师给我提供了很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尤其要强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XX老师,没有她对我进行了不厌其烦的指导和帮助,无私的为我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就没有我这篇论文的最终完成。在此,我向指导和帮助过我的老师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也要感谢本论文所引用的各位学者的专著,如果没有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启发和帮助,我将无法完成本篇论文的最终写作。至此,我也要感谢我的朋友和同学,他们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有用的素材,也在论文的排版和撰写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同学批评和指正!

成人教育毕业论文致谢范文二:

四年的读书生活在这个季节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于我的人生却只是一个逗号,我将面对又一次征程的开始。四年的求学生涯在师长、亲友的大力支持下,走得辛苦却也收获满囊,在论文即将付梓之际,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伟人、名人为我所崇拜,可是我更急切地要把我的敬意和赞美献给一位平凡的人,我的导师。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您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思想深邃,视野雄阔,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了宏伟的学术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从论文题目的选定到论文写作的指导,经由您悉心的点拨,再经思考后的领悟,常常让我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谢意!

成人教育毕业论文致谢范文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