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降水技术论文

降水技术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9-07 10:24:23

降水技术论文

降水技术论文篇(1)

摘要:详细介绍了生物强化技术的作用机理以及国内外利用该技术处理难降解废水的研究与应用现状。生物强化技术具有针对性强、应用灵活、效率高等优点,在难降解废水治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难降解废水;生物强化技术;生物处理 传统生物处理技术在难降解废水中有一定的应用,但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生物强化技术具有针对性强、应用灵活、效率高等特点,在该领域成为研究热点。 1生物强化技术 生物强化技术就是为了提高废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而向该系统中投加从自然界中筛选的优势菌种或通过基因组合技术产生的高效菌种,以去除某一种或某一类有害物质的方法。它通过向自然菌群中投加具有特殊作用的微生物来增加生物量,以强化对某一特定环境或特殊污染物的去除作用。投人的菌种与基质之间的作用主要有直接作用和共代谢作用。 ①直接作用。即通过驯化、筛选、诱变、基因重组等技术得到一株以目标降解物质为主要碳源和能源的微生物,并将该菌种投入处理系统以去除目的物。目前投加的高效菌株主要是通过质粒育种和基因工程构建。 a.质粒育种。即将两种或多种微生物通过细胞结合或融合技术,使供体菌的质粒转移到受体菌体内,使受体菌保留自身功能质粒,同时获得供体菌的功能质粒,即培育出具有两种功能质粒的新品种,这已在环境工程中获得初步研究成果:Chakrabarty等将嗜油假单胞菌体内有降解辛烷、乙烷、癸烷功能的OCT质粒和抗汞质粒MER同时转移到对汞(20mg/L)敏感的恶臭假单胞菌体内,使其转变成能抗50一70mg/L的汞且能高效分解辛烷的解烷抗汞质粒菌。把降解芳烃、菇烃、多环芳烃的质粒转移到能降解脂烃的假单胞菌体内,结果得到了可同时降解4种烃类的超级菌,它能把原油中约2/3的烃消耗掉。自然菌种要花一年多才能将海上浮油分解完全,而超级细菌只要几小时就分解完全。将分别含有降解偶氮染料质粒的编号为K24和K,6的两株假单胞菌通过质粒转移技术可培育出兼有分解两种偶氮染料功能的脱色工程菌。Q5T工程菌是将嗜温的Pseudomonasputdapawl和嗜冷的Q5菌株融合,使前者体内降解甲苯、二甲苯的TOL质粒转移人Q5菌株体内构建而成,该菌在0℃仍能正常利用浓度为1000mg/L的甲苯作碳源,这对寒冷地区的废水生物处理很有意义。 b.利用基因工程构建。基因工程是指在基因水平上的遗传工程,又叫基因剪接,是用人工方法把所需要的某一供体生物的DNA提取出来,在离体的条件下用限制性内切酶将离体DNA切割成带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每一片段平均长度有几千个核昔酸,用DNA连接酶把它和质粒(载体)的DNA分子在体外连接成重组DNA分子,然后将重组体导人某一受体细胞中,以便外来的遗传物质在其中进行复制扩增和表达,而后进行重组体克隆筛选和鉴定,最后对外源基因表达产物进行分离提纯,从而获得新品种。 现在,利用基因工程获得了分解多种有毒物质的新型菌种。例如:A.Khan等从P.putdaOV83分离出3一苯儿茶酚双加氧酶基因,将它与pCP13质粒连接后转人E.coli中表达。另外,将降解氯化芳香化合物的基因和降解甲基芳香化合物的基因分别切割下来组合在一起构建成工程菌,使它同时具有降解上述两种物质的功能。McClure用4L曝气池装置考察体内含有降解3一氯苯甲酸酪质粒pD10的基因工程菌的存活时间和代谢活性,工程菌浓度为4x106个/L,存活时间达56d以上。此外,还获得了含有快速降解几丁质、果胶、纤维二糖、淀粉和竣甲基纤维素等质粒的大肠杆菌。 ②共代谢作用。即微生物在有它可利用的惟一碳源存在时,对它原来不能利用的物质也能分解代谢的现象。对于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微生物不能以其为碳源和能源生长,但在其他基质存在下能够改变这种有害物的化学结构使其降解,如在甲烷、芳香烃、氨、异戊二烯和丙烯为主要基质而生长的一些菌可以产生一种氧合酶,这种酶可以共代谢三氯乙烯(TCE)。 共代谢作用可以提高微生物对难降解物质的降解效率。Grav。等发现,漂白厂的废水对产甲烷菌有抑制作用,但当用甲醇或乙醇作一级基质时可以提高对废水中难生化有机卤化物的去除率。共代谢作用主要有3种类型: a.生物在正常生长代谢过程中对二级基质的共同氧化。这种代谢是指当一级基质存在时,一级基质的代谢能够提供足够的碳源

降水技术论文篇(2)

关键词 超声波;污水处理;联用技术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5-0094-02

0 引言

近几年来,超声波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例如,超声波测距、超声波探伤、超声波除垢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超声波污水处理技术获得迅速发展,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单独利用超声波处理污水的效果有时并不明显,因此,超声波与其它污水处理技术的联合使用成为研究热点。借助超声波的空化作用、机械作用和热作用来加速有机污染物的分解反应。本文将详细分析超声波工作机理和特点,介绍超声波联用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和研究情况以及国内外超声波污水设备的使用状况。

1 超声波及其联用技术相关工艺

1.1 超声波污水处理工作机理

超声波一般是指大于16kHz,能量集中、沿直线传播的高频机械波。当一定强度的超声波在水或者其他介质传播时,会产生一系列化学、光学、电学等反应。基于这些反应,超声波具有主要四大物理效应可以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完成降解、氧化反应去除污水的有害物质。超声波的四大物理效应也是超声波联用技术的理论基础。下面简单介绍超声波的基本效应:1)机械效用。超声波在水中传播过程中,虽然震幅较小,但超声引起的质点加速度却非常大。超声波的机械震荡与超声波降解作用相关,超声波机械震荡能量愈大降解的能效越高,但是并不是超声波的频率越高降解效果越好。不论是以自由基还是以热效应为主的降解作用都有一个超声波最佳频率,超过这个阀值频率之后可能反而会降低污水处理效果;2)热效用。超声波在水中传播时,由于机械振动的原因会吸收能量加热周围的水,造成局部温度的提高。这就是超声波的热效用。实验表明,温度的提高有利于加快化学或物理反应速度。CFC- 113等制冷剂水溶液的超声降解结果表明CFC- 113空化泡内的热分解是CFC降解的主要途径;3)空化效应。超声波在水中传播达到一定能量时,会在水中形成局部负压,促使水中的气泡生长直至破裂,形成局部点的高温、高压并伴随有强烈的冲击波和射流,这就是空化效应。超声波空化效应是超声催化的主要理论基础。空化形成的高温、高压有利于反应物裂解形成更活跃的化学成分,如自由基等。另外,空化效应的冲击波和射流有助于水中物质表面的分解和清洗作用并破坏物质内部的结构从而有助于提高化学反应活性;4)自由基效应。超声波产生的高温高压会令水或空气分解,形成多种自由基,例如・OH、・O、・H自由基等。这些自由基会氧化、还原、转移水中的有机分子,从而降解水中的物质,一般会形成无机物、水或无毒的小分子有机物。

1.2 超声波及其联用技术相关应用

超声波降解要走向工业化,仍存在能耗大、费用高、降解不彻底等问题。因此,研究超声波和其它污水处理方法的联用技术是目前超声波实用化的重要手段。超声波联用有很多种类,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常用联用技术。

1)超声/臭氧联用技术

超声/臭氧联用技术是超声波污水处理技术中研究最多、最早的技术之一。臭氧作为一种强氧化剂可以单独使用于水处理。超声波加入之后可以使臭氧能够很好地溶解与分散在水中,提高臭氧氧化能力,节约电能,减少臭氧的投加量。目前,已有众多研究成果表面,超声波可以减少50%的臭氧投放量,其工作的机理在于超声波可以分解臭氧产生大量的・OH自由基,提高臭氧的氧化还原能力,达到去污功效。

2)超声/H2O2联用技术

超声/H2O2联用过程中,超声既可以起到反应物,也可以起到催化剂的双重作用。超声可使有机分子降解,可以作为一种反应物;超声使H2O2分解生成有效的氧化自由基,从而导致有机物发生一系列的氧化降解反应,因此,有时一种催化剂。需要注意的是H2O2的量必须保持一定值。因为H2O2在反应中是起到自由基的清除剂作用,如果含量过大,反而会使水中的自由基数量减少。

3)超声/Fenton联用技术

实验表明,在超声/Fenton体系中加入H2O2催化剂,其超声降解效果更佳,COD去除率更高。使用超声/Fenton体系,加入H2O2催化剂后降解甲基丁基醚试验中,当H2O2浓度为0时,Fenton没有对甲基丁基醚起到分解作用;当H2O2浓度达到一定时,分解作用增大;当超过一定阀值时,降解作用减低。因此,使用超声/Fenton联用技术的作为催化剂的H2O2的浓度应为最优值。

4)超声/磁化学联用技术

利用磁的化学效应,可以有效地提高HO的浓度,大大强化了超声处理效果。国内已经有学者申请了此方法的废水处理的发明专利。

目前,还有许多超声波联用技术,例如超声/脱附联用技术、超声/生物联用技术、超声/湿法氧化联用技术、超声/微电场联用技术、超声/光化学联用技术等等,本文限于篇幅就不在一一介绍,具体可详见文献[1]。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国内外也开始推出超声波联用技术产品。例如如图1所示,就是国内生产的一种超声波联用技术污水处理设备的流程图。国外,日本东京三菱化工机械公司与Proudo公司联合开发成功基于超声/电/磁场联用技术的污水处理设备并开始应用。

2 结论

由于超声波技术具有简便、高效、无污染或少污染的特点,是一种新型水处理技术。超声波联用技术的使用避免了工业化过程中能耗大、费用高、降解不彻底等问题。本文详细介绍了超声波联用技术的基础、应用情况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新型超声波污水处理产品和技术将深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

参考文献

降水技术论文篇(3)

关键词:冷轧带钢;轧制;油品消耗;降低策略

中图分类号:TG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11-0088-01

在冷轧带钢应用材料的生产加工制造过程中,作为最为主要技术表现类型的剂和冷却剂,对冷轧带钢应用材料的实际生产质量水平的获取状态具备极其深刻的影响和制约作用[1]。而在冷轧生产过程中乳化液消耗规模长期居高不下的技术背景下,将会导致冷轧带钢应用材料的生产技术成本支出规模长期处于较高水平,给企业实际获取的生产经营造成明显不良影响。有鉴于此,本文将会围绕降低冷轧轧制油消耗的措施展开简要阐释。

1 轧制油发生异常消耗技术现象的基本原因

第一,轧机设备机组系统存在表现程度较为严重的漏油技术现象,以及频繁发生的撇油现象。现阶段包钢集团配备运行的冷连轧机组生产技术系统,属于全液压压下机组技术设备应用形态,实现了对轴承间应用技术系统,但是由于上述具备液压技术应用功能和技术应用功能的技术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油品泄漏现象,而且泄漏出的油品中包含的破乳剂以及表面活性剂等化学物质成分,通常能对乳化液化学物质技术稳定性表现状态造成不良影响,引致轧辊生产应用技术组件的技术性能表现状态发生显著破坏,导致冷轧带钢应用材料产成品,表面反射率参数表现水平明显降低。

第二,在平床过滤器应用设备的整体性技术组成结构中,液位计测量性技术组件,通常被安装设置在平床过滤器技术设备主箱体结构中滤纸支架的下方空间点位,因而导致滤纸发生一定表现程度的堵塞技术现象条件下,出现的大量乳化液物质将被集中蓄积到滤纸的上方位置,无法顺利借由滤纸中孔洞结构进入滤纸下部的技术控制之中,导致滤纸与平床过滤器技术设备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真空性技术环境,并导致实际安装配置的液位计测量技术组件无法准确检测平床过滤器箱体技术结构中实际表现的乳化液液位参数数值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给冒液技术事故现象的发生提供了技术可能。

2 降低轧制油总体消耗数量的技术措施

现阶段包钢集团生产的冷轧带钢应用材料,其基础性的厚度参数设定范围介于0.25mm-3.00mm之间,因而在实际生产技术作业过程中,通常需要设定较宽覆盖范围的技术参数标准,在实际进行技术参数水平设置过程中,为切实避免发生技术实现程度不足或者是实现程度过度现象,通常需要采取适当类型的技术干预措施,确保能够准确确定冷轧带钢生产设备机组的边界性技术条件设定结构,从而在有效改善优化冷轧带钢应用材料表面反射率,降低实际生产过程中的轧制油消耗数量规模的前提条件下,确保企业整体性生产经营活动经济收益获取规模实现程度显著的改善优化[2]。

本次研究中,通过选取和运用如下技术处置方法的形式,确定了冷轧带钢生产技术作业过程中,乳化液物质的最佳浓度参水平技术确定方案:要在确保2号箱技术组成结构内部的技术参数设置水平稳定不变的前提技术条件下,通过将1号箱技术空间之内的实际浓度参数设定水平梯度增加0.20%的技术处理模式,分e完成针对0.35mm、0.80mm,以及1.20mm技术参数设定标准层级的冷轧带钢产品生产作业技术环节,并且借由测定实际产出形成的冷轧带钢产品的反射率技术参数表现水平,具体确认1号箱中承载的乳化液物质的边界技术参数构成体系,并且获取了实验性参数成果如表1所示。

在针对参数标准水平为0.80mm的冷轧带钢应用材料组织开展生产作业环节过程中,如果1号箱内部的浓度参数设置值在3.61%之下,通常会导致带钢应用材料的实际反射率参数稳定处于较低水平,而在浓度参数设置值在3.61%以上条件下,通常会导致实际生产形成的带钢应用材料的反射率参数表现水平显著提升,直接表明3.61%是边界浓度设置条件。

3 结语

针对降低冷轧轧制油消耗的措施问题,本文择取轧制油发生异常消耗技术现象的基本原因,以及降低轧制油总体消耗数量的技术措施,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分析论述,旨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降水技术论文篇(4)

[关键词] 大豆 抗旱节水 技术集成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7-0135-01

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量占世界的1/4,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求关系日益加剧。东北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旱灾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是造成粮食减产减收的主要原因。所以,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对于开发农业生产潜力、提高和稳定粮食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选择原垄卡种+中耕深松+化学调控+秸秆还田综合技术进行试验示范,并对该技术的降水利用率和产量水平进行了调查分析,为大豆抗旱节水栽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一、试验内容

本文选择原垄卡种+中耕深松+化学调控+秸秆还田综合技术,示范面积1350亩,前茬为玉米茬,对照为常规垄作。通过调查该技术与常规垄作的大豆形态指标、土壤指标和产量指标,来测定水分利用率和产量水平,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二、试验设计

1.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设在铁力市王杨乡宏伟村,东经127°52′48″,北纬46°56′24″,年日照2430h左右,年均气温1.1℃,≥10℃活动积温2380℃左右,无霜期116天左右,年均降雨量642mm。供试土壤为草甸土,土壤pH5.9,有机质含量4.2g・kg-1,碱解氮248mg・kg-1,速效磷22.3mg・kg-1,速效钾102mg・kg-1。

2.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为合丰50。

3.试验设计

选用原垄卡种+秸秆还田+中耕深松+化学调控技术,对照为常规垄作。前茬为玉米茬,肥力相同,在大豆各生育时期调查形态指标和土壤指标,在成熟期调查产量指标,并对降水利用率和产量水平进行分析评价。

三、试验结果分析

1.大豆形态指标调查结果分析

抗旱节水综合栽培技术的大豆株高、茎粗和根茎叶干鲜重与对照差别不明显,但叶片含水量及叶面积指数比对照高2.2-4.3%,说明原垄卡种、秸秆还田、深松及化控剂的应用可以增加大豆的叶面积指数,提高光能的利用率,有利于植株干物质的积累。

2.土壤指标调查结果分析

2.1土壤水分含量调查结果分析

0-30cm土层含水量在22.8-33.2%,30-50cm土层含水量在21.2-29.5%,说明表层土壤较疏松,透气性好,利于大豆根系的生长发育,同时也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可加速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增强土壤的供肥能力,供大豆吸收利用速效养分。

2.2土壤容重调查结果分析

土壤0-50cm土层的容重在 1.291-1.315之间,而土壤0-10cm土层的容重在 1.105-1.109之间,说明表层10cm以内的土壤疏松,透气性好,利于大豆根系的生长发育。

抗旱节水综合栽培技术的土壤容重(0-50cm)为1.291,对照土壤容重(0-50cm)为1.315,说明原垄卡种、秸秆还田、深松及化控剂的应用可以降低土壤容重,疏松土壤,利于大豆根系的生长发育,及对水肥的吸收,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3.产量指标调查结果分析

抗旱节水综合栽培技术的百粒重17.4克,对照百粒重16.9克,抗旱节水综合栽培技术产量为2910 kg/ha,对照产量为2550 kg/ha,抗旱节水综合栽培技术比对照增产12.4%。

4.土壤水分利用率调查结果分析

抗旱节水综合栽培技术的土壤水分利用率为0.69,对照土壤水分利用率为0.61,抗旱节水综合栽培技术的土壤水分利用率比对照高11.6%,说明该技术起到了保水保肥、增加籽粒产量的作用。

四、初步结论

1.抗旱节水综合栽培技术,可以增加大豆的叶面积指数。

2.表层土壤疏松,透气性好,利于大豆根系的生长发育,同时也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可加速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同时也协调了土壤中水肥气热的相互关系,增强了土壤的供肥能力,供大豆吸收利用速效养分,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3.原垄卡种、秸秆还田、中耕深松及化控剂的应用可以疏松土壤,降低土壤容重,利于大豆根系的生长发育及对水肥的吸收,提高了水分利用率,也提高了百粒重和产量,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五、主要成果

通过对抗旱节水综合栽培技术与对照的大豆形态指标、土壤指标、产量指标和土壤水分利用率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明确了抗旱节水综合栽培技术的增产机理:

1.抗旱节水综合栽培技术,可以增加大豆的叶面积指数,提高光能的利用率,有利于植株干物质的积累,从而增加籽粒产量。

降水技术论文篇(5)

关键词: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发展

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技术最初出现在美国,20世纪中期引入我国,主要应用于农业生产,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种植的影响,也会在其他领域中应用。当下,全球呈现出变暖的趋势,水资源逐年减少,对此,需要技术人员实现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的创新,让其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优化应用效果。

1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的概述

用人工的方式改变天气,其方法是根据天气变化的规律以及云运动的不稳定性,在空中播撒适量的催化剂,使云的运动发生变化,调整降水量,用较少的成本换取较大的利益,用降水缓解干旱带来的缺水,降低恶劣天气对环境的影响。人工影响天气除了会影响降雨外,也会消除空气中弥漫的浓雾与冰雹,避免出现霜冻。人工影响天气除了有意识的影响外,也有无意识的影响,比如人们日常生活对天气的影响,是在无意识间进行。

2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方向

2.1发展现状

云物理是这项科学技术主要应用的理论之一,从20世纪末到现在,这项科学技术随着其他技术的完善与发展,有了明显的提升,采用大量信息技术,比如卫星技术、雷达技术等,扩大了涉及的科学领域,让多个科学技术互相交叉,互为影响,以此为基础,创新了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技术,使其具有现代化的特点。云物理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都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当下,我国已经有156座天气雷达网,局部地区天气的监测也达到了344部,根据天气变化感应预测可能的降水量,或是出现降雪、大风天气的时间。虽然很多先进的技术都已经在该项科学技术中应用,但仍有很多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实现技术的创新。

2.2未来发展方向

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技术未来发展方向分为2方面:数值模式;与检测、观测技术紧密结合。2.2.1数值模式随着未来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提出的要求,数值模式成为实现技术创新的工具之一。现在,技术操作人员可以用计算机软件模拟出云物理运动的过程,模拟云物理的变化,这可以实现云物理所有资料的同化,并建立数值模式,最终用这种云物理的处理方式,分析人工影响天气的各项业务,为实际应用打好基础。数值模式包括3点:通过方案的设计,确定整个作业的过程,优化设计方案;开始作业,根据作业内容进行指导;分析整个作业后的结果,解析作业出现的问题。即方案的设计与优化,可以让作业人员准确分析天气变化,减少很多不确定的因素,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提高作业水平与能力。它还可以在云物理运动相同的情况下,对比有无散播到出现的情况,预测散播的方向,给出潜在效应的结果,使技术人员找到最佳的影响方式。2.2.2与监测、观测技术紧密结合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使其找到新的发展方向。现代,这项技术需要使用监测与观测技术,由原有的雷达与飞机探测技术,变成使用卫星技术、GPS技术、监测网络等具有综合性特点的科学技术。因为人工影响天气较为复杂,需要考虑不同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对这项科学技术的使用产生直接影响,因此,要求该技术使用的探测飞机可以持续续航,工作性能优越,长时间保持在一个飞行高度上,不会因为天气的变化而影响飞行,即飞机与探测系统的融合,这是这项技术未来发展的要求之一。探测式飞机在飞行中,可以监测云层里水分的种类与各占的比例,帮助技术人员了解云层中水量的分布与水分的变化,变成信息。现在,飞机上探测探头安装的位置以机头为主,有数个探头,这些探头会用激光拍摄粒子图像,纪录并分析粒子的谱图及粒子的普测量。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技术也会使用多普勒雷达网,这种雷达网虽然出现的时间较短,但也已经在天气预测中广泛应用,提前预测降水量,控制降水量的大小。人工影响天气这项科学技术除了使用监测、观测技术,也会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散播技术等,并不断创新,从不同的渠道实现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的提升,提高科学水平。

3结语

现在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水资源不断减少,而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此,要求技术人员需要充分了解这项技术,使用先进的监测、探测技术,提高探测水平,及时收集信息,保证信息的全面性,提高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水平,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明确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车秀杰.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的发展论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4):29.

降水技术论文篇(6)

关键词:城市污水,回收利用,技术探讨

 

在城市的发展中,便利的城市基础设施、大规模的交通系统、发达的贸易和增加的工业生产,刺激着人口的集中,改变了城区的土地利用情况,如清除树木、平整土地、建造房屋、街道,整治河道以及兴建和完善排水管网等,造成天然田野、森林、河流的消失,并出现大量污染。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而且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发展,城市缺水问题日益突出,而在城市用水中,工业用水则占了城市用水的绝大部分。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加强和水资源短缺的日益突出,城市污水的再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所以,应该大力研究污水再生利用的工业技术,推广示范工程的成功经验。免费论文参考网。

1.城市污水中污染物的来源和种类

⑴一般雨洪径流中的污染物来自三个方面:降水、土地表面和下水道系统。其中污染物大概分为:悬浮固体(SS),重金属,富营养化物质(如氮,磷),细菌和病毒,油脂类物质,酸类物质,有毒有机物(除草剂等)和腐殖质。免费论文参考网。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当在数量上超过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时,就会导致水的物理、化学及微生物性质发生变化,使水体固有的生态系统和功能受到破坏,限制潜在的水资源利用(如供水、娱乐、渔业等)。

⑵降水,即降雨和降雪。研究表明:在屋顶产生的径流里,10~25%的氮、25%的硫和不到5%的磷来自降雨,而在停车场、商业区和交通繁忙街道产生的径流中,几乎所有氮、16%~40%的硫和13%的磷来自降雨。近年来,由于大气污染严重,在某些地区和城市出现酸雨,严重时,pH值达到3.1,因而降雨初期的雨水是酸性的。酸雨主要是工业和交通工具产生的硫氧化物(SOx)和氮氧化物(NOx)释放到大气中,并溶于云雾而形成硫酸(H2SO4)和硝酸 (HNO3),然后随气流输送,最终成为酸雨降落至地面。

⑶地表污染物以各种形式积蓄在街道、阴沟和其它与排水系统直接相连接的不透水表面上。如行人抛弃的废物,从庭院和其它开阔地上冲刷到街道上的碎屑和污染物,建造和拆除房屋的废土、垃圾、粪便或随风抛洒的碎屑,汽车漏油与排放的尾气,轮胎磨损,从空中干沉降的污染物等。这些地表污染物在雨洪期间可能会进入水体。

⑷排水系统也对城市污水水质有影响。主要有雨水口中的沉积物和合流制排水系统漫溢出的污水。在合流制排水系统里,废水和雨洪掺混在一起输送到受纳水体或污水处理厂。当雨洪径流流速较大时,排水管网中无雨期沉积下来的污染物被冲起并带走。同时一般城市中仍旧存在人为有意或无意造成的雨污水管道混接、工业废水管道和生活污水管道直接排放水体的现象。由于排水管道缺乏维护、出现不均匀沉降等原因,也会造成管道雨(污)水渗漏的增加。

⑸有潮汐的河流,河流的涨潮落潮将降低水体的流动和置换,使污染负荷不能释放,天长日久,污水在河道中回荡,污染物在河道中累积叠加。

⑹城市污水中污染物的其他来源。城市水体受到污染的原因还包括周边水源水质的影响、航运污染源的影响等。

2.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

在我国许多地方,花费大量投资建设了城市污水处理厂,但经过处理后的再生水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有的地区甚至还将处理后的再生水与未经处理的污水混入一起同流合污,有的地区没有将再生水合理再用却直接排入大海造成淡水资源的浪费。因此,在城市污水处理决策中应充分考虑污水的再生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可用作农业用水、市政杂用水、工业冷却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地下水补充等;另一方面,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也可看作是水文循环的组成部分,将合乎质量要求的出水排放到河流水体中,使河流水休能维持或变成供下游使用的原水源,不仅经济可行,而且可减少风险并发挥河流自净能力。

目前,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技术主要有石灰法污水再生回用技术、聚铝法污水再生回用技术、活性炭技术、膜分离技术等主要方法。

2.1石灰法污水再生回用技术。石灰法用技术对TP和SS的去除效果很好,较为完全,对细菌的杀灭效果也非常好,可以减少后续消毒技术的使用强度;石灰石处理方法对来水的适应性很强,对多种污染物等均能实现较好的去除效果;同时石灰石技术投资也较少,非常适合我国目前的国情。

2.2聚铝法污水再生回用技术。聚铝法技术对来水的适应性也很强,投药量较少,产生的絮凝体沉淀性能较好,因而比较节省运行费用,有利于长期有效的生产运行使用。但由于目前污水中污染物种类较多,入只采用聚铝法则不能完全去除多种污染物,因而在使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

2.3活性炭技术。活性炭技术是目前使用效果较好、应用较广泛的污水再生回用技术,非常适用于出水水质要求很高的工艺需要。但此方法对来水的适应性较差,其投资和运行成本费用均较高,因而在应用范围上也受到一定的技术和经济限制。

2.4膜分离技术。进行水处理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不仅可以实现对各项常规污染指标的去除,同时对污水TP、TN、金属离子、色度、臭味、细菌总数等都有非常好的去除效果。免费论文参考网。而且其占地面积很小,几乎不使用化学药剂,常温常压运行,非常易于实现自控,因而在技术上非常适合于污水再生回用市场的发展。但目前此方法投资和运行成本费用均较高,因而在国内实现大幅度的推广还有一定的困难,但不久的将来会逐渐为人们接受并将成为21世纪水处理领域的关键技术。

3.结论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规划建设要依照客观需要和实际可能的原则,按照远期规划确定最终规模,以现状水量及用水需求为主要依据确定实施规模。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技术选择与工程实施要考虑国情、实际条件和用户需求,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规模、处理程度、处理流程、输水方式、再生水质、使用用途的选择上,既要满足要求,又要经济合理。城市污水再生处理工艺应根据处理规模、水质特性、再生水用途及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要求,经全面技术经济比较后优选确定。

降水技术论文篇(7)

关键词 发电机;定子冷却水;溶氧;技术改造

中图分类号TM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1-0204-02

发电机定子冷却水系统用于冷却发电机的定子铁芯和转子绕组,为了预防冷却水中的游离氧对铜质材料的腐蚀,需要降低定子冷却水中的氧含量。通过分析pH值、水中含氧量和铜的腐蚀速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发电机定子冷却水系统进行补水方式及补水装置改造的方案,在技改实施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发电机定子冷却水的运行方式

中国核电某电发电机定子冷却水系统通过化学除盐水的闭式循环来冷却发电机定子绕组、保证发电机定子绕组的运行。系统沿下列闭合回路运行循环:泵换热器机械过滤器磁性过滤器定子绕组水箱泵。机组功率运行以来,定子冷却水中的氧含量偏高,两台机组的定子冷却水含氧量约为150?g/l~250?g/l。根据材质腐蚀程度和冷却水氧含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定子冷却水的pH值在8~9之间,当含氧量为150?g/l~250?g/l时,铜的腐蚀速率接近最高值。为了避免材料腐蚀,有必要采取措施降低冷却水中的含氧量。

发电机定子冷却水水箱设计有3路补水管线:第一路其水质的含氧量高,是用于系统的首次充水,不能用于功率运行期间的正常补水。第二路来其供水压力高,管线没有减压阀,由于水箱内浮球阀漏流大,液位上涨快;同时该路管线取水来自凝结水精处理系统的出口,水中的NH3・H2O含量低,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NaR+NH4OHNaOH+NH4R,能交换出的OH-的数量降低,使冷却水中的PH值降低,因此不适宜用这条管线补水。第三路来自补水水箱,补水水箱的水源来自凝结水管线,水质、压力符合要求,但是由于补水水箱是开口式的水箱,空气的氧气混入使定子冷却水系统的溶氧升高。

机组运行时,由于系统头箱容积较小,缓冲能力有限,系统回水量较大加之补水管线采用浮子式补水,使得头箱液位波动较大,进而导致水封破坏。水封破坏后,由于氮气吹扫管线来不及供氮,造成空气沿水封进入头箱,从而引起系统溶氧升高。

2 解决方案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引起系统溶氧含量较高的原因主要是:补水水源设计不合理;系统回水对于头箱冲击较大,液位波动容易导致水封破坏;原浮子式补水装置补水不可靠,使得头箱液位不稳定。

基于以上原因,为了降低系统中的溶氧,对系统的补水管线进行如下改造:1)改变补水水源,从凝结水管线上直接取水给系统头箱进行补水,从根本上解决系统溶氧高的主源头。由于从凝结水管线取水处的压力为1MPa左右,为了避免因压力高造成补水过快,造成液位波动,需要通过调节阀进行调节,保证在电磁阀开启的状态下,补水压力在0.16MPa~0.2MPa之间;2)改变回水管节流孔板位置,使得节流孔板离头箱较远,减少回水对头箱液位的影响;3)取消了系统水箱原自带的浮球阀,增加电磁补水管线。同时增加全量程液位计,增加了电磁阀和旁路调节阀,电磁阀前后设置隔离阀。电磁阀的开关根据液位计测量的液位控制,当液位低时打开电磁阀补水;当液位高时关闭电磁阀停止补水。

3 技术改造及结论

机组实施改造后,发电机定子冷却水的含氧量从150?g/l~250?g/l降低到2?g/l~9?g/l,与同类型机组比较,该含氧量是所有国内外所有核电站同类型机组的最低水平。该项目可以作为其他电站的定子冷却水的含氧量控制提供借鉴经验,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通过降低发电机定子冷却水的溶氧,降低发电机定子铁芯及转子绕组的腐蚀速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节省了机组的设备成本。同时,避免了因为设备腐蚀而引发的其他缺陷,保障了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钱达钟.发电厂水处理工程,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

[2]王磊.发电机定子冷却水系统降低溶氧方法分析.科技与企业,2013,24.

[3]那科研.发电机定子冷却水系统的改进.电力建设,1991,7:20.

[4]徐岚,游,刘文强,王安宁.碱性处理技术在发电机内冷水系统中的应用[A].全国火电大机组(600MW级)竞赛第11届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

[5]王礼,赵保卫,柳成亮,石晶晶,韩磊,黄种买,胡仲英,吴浪.双水内冷发电机内冷水水质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A].全国火电100MW级机组技术协作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