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记叙文

记叙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2-28 11:33:59

记叙文篇(1)

记叙文周记600字【1】

清晨,太阳公公早在地起床,散发出和煦的光芒。森林里的积雪开始融化,慢慢地露出黄褐色的地皮,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望着还是静悄悄的森林,心急地喊了起来:“都出来啦,都出来啦,春天来了!”

这时,一年一度的森林足球赛也拉来了帷幕。大象村长一摇一摆地走过来,拿着话筒大声对大家说:“春天来了!村民们,我们要在春天这温暖的阳光下举行一场足球比赛,我来当裁判。”

由于小鸟们太弱小了,所以,小鸟就是这场比赛的观众。场下突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哦,原来是球员登场了,红队的成员是老虎、猴子、猫、兔、鹅,蓝队的成员是狮子、蛇、狗、狐狸、鸭、两队的守门员都是强壮的狗熊。

现在,比赛正式开始,大象把球高高地抛起,蓝队的蛇见球飞过来,立刻用尾巴猛的抽了一下球,球被传到了鸭子的面前,鸭子一边跑,一边踢着球,被红队的老虎劫走了,这时,狮子跑了过来,和老虎抢了起来,两个森林之王斗了起来。

起先,狮子把老虎脚下的球勾了过来,老虎不甘心,扑了上去,两个队员打了起来。大象裁判吹了声哨子“嘟”,比赛暂停了,大象裁判说:“这本应该是一场文明的春季足球赛,是让大家增进友谊,怎么足球赛变成了打斗场呢?”

老虎和狮子听了大象裁判的话,比赛又继续开始了。大象又把球抛起,落到了地上,蓝队的小狗一摇一摆地跑过去,一变还摇着尾巴,然后把球传给了狐狸,狐狸快速地踢着球,躲开拦截球的猴子,把球射进了球门,观众席上响起了一片掌声。红队的队员也不气馁。猫、兔、鹅组成了一个无敌三角阵,他们把球不断地在三角中传,而且没有规律,快到球门了,猴子把球传给了老虎,老虎把球踢进了!

最后,森林上空传来了小燕子清脆的广播声:“两队以打平的成绩结束了比赛,这场比赛增进了大家的友谊。”森林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记叙文周记600字【2】

这件事发生在夏天的一个下午,太阳像一个大火球高挂在空中,一丝风都没有,花草都无精打采地低着头,昏昏欲睡。连柏油路都晒软了,印上了一条深深的车轮印,我走在放学的路上戴着高帽子,但仍金在满脸淌汗,此刻多么盼望吃个雪糕解解渴呀!

走着走着,看见前面一群人正在买雪糕,我觉得口渴难忍,也挤进人群买了一根咬了一口,啊!真舒服,从头凉到了脚,我随手把雪糕纸一扔,雪糕纸飘飘荡荡,正好落在果皮箱外面。我有心跑过去捡,转念一想:算了,不就是一张雪糕纸嘛,没什么了不起的,于是便向前走。

过了一会儿,我来到了一个岔路口,看见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举起一根雪糕向妈妈跑去。一边跑一边喊:“妈妈,给你!”他跑到妈妈面前,一只手把雪糕送到妈妈嘴里,一只手把雪糕扔到了地上,他的妈妈俯身拾起雪糕说:“土地公公和你一样爱干净,他把它的衣服弄脏了,它会生气的,这环境卫生要靠大家来保持那边有果皮箱,妈妈和你一起把雪糕纸,扔到箱里去。”说着,他们一起走到果皮箱里,把雪糕纸扔了进去。

记叙文篇(2)

记叙文是以写人、叙事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也是英语作文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文体。它一般包括两种:事实记叙文和想象记叙文。事实记叙文是写真实的事情,常用一般过去时;想象记叙文是写虚拟的故事,常用一般现在时。它们的特点都是通过对人物、事件和景物的描写,表现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是:

①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②记叙要清楚明白;③线索要清晰;④要有恰当的叙事角度;⑤选材要详略得当。

具体地说,记叙文写作要把握以下几点:

1.记叙文所记叙的事件必须相关连。要有开头(beginning)、中间(middle)和结尾(end)。在必要时加入冲突(conflict),以使情节曲折,跌宕起伏。一般说来,写记叙文应把握好六个要素:who(何人)、what(何事)、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何因)、how(怎么样)。初中阶段多为叙事短文,一般应包括where、who、what这三个最基本的东西。

2.写作时观点的掌握非常重要。记叙文常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两种人称记述。用第一人称的角度记叙,使人感到亲切,读者很容易产生身临其境之感,相信真有其事。这种形式常用在写自传、本人的经历或记叙耳闻目睹的事件;用第三人称的角度记叙,使人感到客观。这种形式常用在对重大事件的客观报道以及记叙他人的经历或事迹。

3.常见的叙述方式有:①顺叙。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或时间顺序进行叙述。②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叙述,然后再按照事情的顺序叙述下去。③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的线索中断一下,插入有关的另一叙述。④夹叙夹议。一方面叙述事情,一方面对这件事情加以分析或评论。

My Boyhood

My boyhood has gone and can never come back. ①Yet I still can not forget those happy days of boyhood.

My boyhood was filled with laughter and joy.

②My family is not rich, but as there is only a boy in the family, I become my parents' best treasure. Mother is a teacher of Chinese. She is my first teacher, too. Moth- er knows a lot of interesting stories. ③I well remember I often asked Mother to tell me stories. Sitting by her after supper, I listened to her with fascination. How I liked those tales told by Mother! They always brought me to a different world.

When I fell sick and had to be in bed, my parents were then the most unhappy in the world. They took good care of me, and did all kinds of things to make me happy. Mother didn't leave me until I got well again.

④I also remember once Father brought me a little cat. I named her Mimi. She was yellow in colour. I made a comfortable bed for her. It was a small basket full of cotton. Mimi liked it very much and slept in it quietly.

Mimi loved to run in the garden and play with a ball. I was glad that I had a friend to play with every day.

The thought of my boyhood is like a dream.

译文

我的少年时代

我的少年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但我永远忘不了那些幸福的时光。

我的少年时代充满了笑声和欢乐。

我的家庭不富裕,我是家中唯一的男孩,于是就成了父母的掌上明珠。母亲是汉语老师,她也是我的启蒙老师。母亲知道许多有趣的故事。我记得:我总喜 欢让母亲给我讲故事。吃罢晚饭,我总是坐在她的身边,入迷地听着。我是多么喜欢那些故事啊!这些故事总是把我带到某种异乎寻常的世界。

当我有病,不得不躺在床上时,父母就很痛苦。为了能使我康复,他们做各种各样的事情使我快乐。母亲一刻也不离开我,直到我恢复健康。

曾记得父亲给我带回一只小猫,它长着黄色的毛,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我用装满棉花的篮子给它做了个舒适的床。“”非常喜欢它并且在里面静静地睡觉。

“”爱在花园里跑,爱耍球。我很高兴能有它这样一个朋友每天陪我玩。

我的少年时代像一个美丽的梦。

佳作点评

选取少年时代几件平凡的琐事来表达父母对自己无私的爱,事虽小,但小中见真情。结构上前后照应。文章写的有条理,层次分明,语句写得简洁而达意。文章中使用得最佳的词语和句型有:first teacher,a lot of, listen to,/told by…,have to,take good care of,make…happy,be like等。此外,还恰当地使用了宾语从句(that),时间状语从句(until)等。这些均值得读者学习。

现在谈谈标数码的几个句子:

记叙文篇(3)

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四种:顺序、倒叙、插叙和补叙。

1.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这种写法通常叫做顺序。顺序的段落层次跟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顺叙的使用最为广泛。例如:《散步》《金黄的大斗笠》《我儿子一家》。2.倒叙。倒叙就是将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或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叙述,然后依“自然时序”进行叙述。倒叙并不是由“尾”至“头”地整个的逆叙,而是局部的“倒插”。一般来说,情节曲折、复杂的事情才须倒叙,如果中心明确,材料简单,事情发生的时间较短,就不必用倒叙。例如《背影》《父子情》就运用了倒叙。3.插叙。插叙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事情。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中心思想更加鲜明,如《羚羊木雕》。4.补叙。文章有时根据内容的需要,要对前面所写的人或事作一些简短的补充交代,这种写法通常叫补叙。补叙和插叙虽然都是对主要情节的补充和交代,但它们也有不同。补叙大都无情节,前后不必有什么过渡的话。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的运用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而灵活运用。

【阅读技法】

文章选好材料后,就要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把这些材料安排好。只有选用恰当的线索,安排合理的顺序,才能使文章层次分明,中心突出。对于记叙文,要想理清层次,抓住中心,就必须找对线索,并了解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就是叙述的前后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怎么开头怎么结尾,怎样展开情节等。它既反映作者的思维过程,又体现着事物的发展规律,而最终表现为作品的结构特点。所以说,记叙顺序决定了记叙文的基本结构。顺序安排好,可使文章条理分明。

【例题讲解】

13元“遗产”

凤仙草

那一晚,女儿仅吃了小半碗饭,就放下筷子说:“妈,我有点不舒服,得去躺一会儿,你吃完先走吧。碗筷等会儿我来收拾。”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等我收完夜市回来,看到碗筷还在桌上摆着,才想到女儿可能出事了。

我推开她的房门,看见她在床上躺着,满脸通红,眼睛眯成了一道缝,似乎睁开都很吃力。一摸她的额头,我吓了一大跳,她的额头烧得像一团炭火。我说:“孩子,你发烧了,我们得去看医生。”她说:“不用,可能是感冒了,睡上一觉明天就会好的。妈,你去把碗洗了吧。”她的声音微弱,但还是强睁着眼,冲我笑了笑。

我知道她是在敷衍我,因为一去医院就意味着花钱,她怕。“不行,得赶紧去医院!”我果断地说,然后开始找钱,尽可能地找。当我把所有能找到的钱连同刚从夜市上挣来的散币堆在床上清点时,危机感油然而生。我胡乱地将钱塞进口袋里,搀女儿上了三轮车。

三年前,丈夫身患绝症离我们而去,我没有工作,只得在夜市摆小摊。那一年女儿还不到13岁。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我发现她忽然长大了,开始真正懂得了什么是生活。

我回头望了她一眼,看见她像一只受伤的小羊羔那样无助地趴在车斗里,眼睁睁地望着我。在女儿微弱的声中,我发疯似的蹬着三轮车,生怕耽误了她。

女儿终于躺在病床上,挂上了吊瓶,我这才松了一口气。医生说,眼下正流行病毒性脑炎,女儿的症状有些像,要待明天做了脊液检查才能确诊,今晚先做退烧观察处理。

我的心又提了起来。夜深了,病房里就剩下我和女儿。女儿突然示意我靠近她,说:“妈,我感觉很难受,浑身都痛,和以往不一样。医生的话我听见了,我很有可能是脑炎,我怕是不行了……”

“别瞎想,我肯定你不是的。”

“妈,你听我说,”女儿突然严肃起来,很认真地说,“你记住了,家里床头柜的下层,最里面靠右角,那里有一个小布包,里面装有一些钱,那是我攒下的,留给妈妈。”

猛地一阵酸楚直冲我的鼻子,我的眼睛蒙了,

第二天上午,经过检查,确诊女儿得的是一般性肺炎。当我把这个结果告诉她时,女儿一下就搂紧了我的脖子,搂得很紧。她还从来没有对我这样过,我们都哭了。

回家后,我打开了女儿的床头柜,那里果然有一个小布包,里面是13元钱,全是角票。捧着那个小布包,我的眼泪又来了。

事情已经过去三年多了,现在,女儿已经成了一名军医大学的学生。高考时,以她的分数可以进北大清华,但她的第一志愿就是这所大学。用她的话说是不用交钱还管吃管穿,能减轻母亲的负担。

这些年来,我始终保存着女儿的那个布包,那是她郑重留给我的“遗产”,13元,我只想永久地将它珍藏。

(选自《读者》有删改)

1.本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作的?

【解题指导】这道题目考查了记叙文的顺序问题,回答问题时要抓住文章的关键词语去回答,如:从“那一晚”“事情已经过去三年多了”等可以看出本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参考答案】本文按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按倒叙来写。

【解题误区】考生分析时抓不住关键词,不了解记叙文的顺序,所以回答时,答不到位。

2.文章为什么用“13元‘遗产’”为题?谈谈你的理解。

【解题指导】这类题目考查的实际上是题目和文章内容的统一,也就是文章是如何围绕题目来选材立意、谋篇布局的。回答时一定要先围绕这个题目,思考作者选择了哪些事,作者的思路是怎样的?为了突出中心和照应题目,作者在写作上又作了哪些特别的安排?理解了这些内容回答问题时就简便多了。同时还要注意从文章内容和寄寓思想这两方面去考虑。

【参考答案】①13元“遗产”最能表现女儿的懂事、孝顺;②凝聚了母女之间的亲情,最能突出本文主题;③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题误区】回答时不能抓住本文作者写作的目的,只能回答表层意思,而抓不住文章的实质。

3.母亲从夜市回来,一“看到碗筷还在桌上摆着”就想到“女儿可能出事了”,为什么?

【解题指导】这道题目考查点在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悟上,也就是文章的写作意图上。要回答好这类题目,必须总览全文,仔细看这段在文章中的位置,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同时分析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事情。理解了这些,对回答问题起很大的作用。

【参考答案】①女儿说过碗筷她来收拾,现在却没有收拾;②吃饭时女儿说自己不舒服。

【解题误区】考生对文章没有读懂,回答片面,抓不住问题的突破口。

4.阅读下面描写女儿神态、动作的句子,结合上下文,分析女儿当时的心理。

①她的声音微弱,但还是强睁着眼,冲我笑了笑。

②当我把这个结果告诉她时,女儿一下就搂紧了我的脖子,搂得很紧。

【解题指导】这道题目考查了对句子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好这样的题目,首先要仔细阅读这个句子,理解这个句子所写的内容,还要理解作者在写作时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其次,结合生活实际去理解这句话,反映了女儿为了不使母亲担心自己的病情,竭力装出很精神的样子。表达了女儿的懂事、善于为别人着想,表达了母女相依为命的情感。

【参考答案】①努力装出自己病得不重的样子,不想让母亲为自己担心。

②为自己还能活下去而感到庆幸,更加珍惜母女二人相依为命的骨肉亲情。

【解题误区】不能深入文章,不能与主人公进行思想的沟通,所以回答问题不到位。

5.第13段说:“事情已经过去三年多了”,“事情”指什么?

【解题指导】这道题目考查了词语在句子乃至在文章中的意思。做好这道题目要通读全文,从上下文可知这个词语所指代的内容即女儿生病时给“我”交代13元“遗产”的事。

【参考答案】女儿生病时给“我”交代13元“遗产”的事。

【解题误区】回答时不能通篇把握文章,回答肤浅。

【拓展读练】

像水一样流淌

张建伟

从小,他就有从大学中文系到职业作家的绚丽规划,然而,命运和他开了一个玩笑。

1955年,他的哥哥要考师范了,但是,父亲靠卖树的微薄收入根本无法供兄弟俩一起读书,父亲只好让年幼的他先休学一年,让哥哥考上师范后他再去读书。看着一向坚强、不向子女哭穷的父亲如此说,他立刻决定休学一年。不过,就是这停滞的一年,命运,天上,地下。1962年,他20岁时高中毕业。“”造成的和经济严重困难迫使高等学校大大减少了招生名额。1961年这个学校有50%的学生考取了大学,一年之隔,四个班考上大学的人数却成了个位数。他面前的这座高考大山又增高很多,结果,成绩在班上数前三名的他名落孙山。

高考结束后他经历青春岁月中最痛苦的两个月,几十个日夜的惶恐紧张等来的是一个不被录取的通知书,所有的理想前途和未来在瞬间崩塌。他只盯着头顶的那一小块天空,天空飘来一片乌云,他的世界便黯淡了。他不知所措,六神无主,记不清多少个深夜,从用烂木头搭成的临时床上惊叫着跌到床下。

沉默寡言的父亲开始担心儿子“考不上大学,再弄个精神病怎么办?”就问他:“你知道水怎么流出大山的吗?”他茫然地摇摇头。父亲缓缓说道:“水遇到大山,碰撞一次后,不能把它冲垮,不能越过它,就学会转弯,绕道而行,借势取径。记住,困难的旁边就是出路,是机遇,是希望!”父亲又说:“即便流动过程中遇见了深潭,即便暂时遇到了困境,只要我们不忘流淌,不断积蓄活水,奔流,就一定能够找到出口,柳暗花明。”

一语惊醒梦中人。

1962年,他在西安郊区毛西公社将村小学任教;1964年,他在西安郊区毛西公社农业中学任教。后来,他又历任文化馆副馆长、馆长。1982年,他终于“流”出大山,进入陕西省作家协会工作。1992年,正是这40年农村生活的积累,使他写出了大气磅礴、颇具史诗品位的《白鹿原》。

他就是实。

以后有人问他:“怎么面对困难与挫折?”老先生总淡淡地说:“像水一样流淌。”

像水一样流淌,这是岁月积淀的智慧。遇见困难,努力了,无法消灭它,不如像流水一样,在大山旁边寻找较低处突围,依山而行,借势取径。只要我们不忘努力,不断奔突,也一样能够走出困境,到达远方,实现梦想。

探究练习

1.本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举例说明。

2.题目“像水一样流淌”有什么深刻含义?结合文中父亲的话谈谈你的理解。

3.有人说,任何时候都应该积极抗争,不应该屈服退让。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谈谈理由。

4.生活中有人正是因为读懂了“像水一样流淌”的含义,才成就了一番事业,请你列举两个事例加以说明。

5.古今中外,对水的比拟甚多。如以水为镜,可映鉴人生。因为人生如水,方潇洒一世。世人比喻“平和心态静如水,正直为人明如水,轻看名利淡如水”,结合本文对人生的态度,用相似的句式做一比喻,并做解释。

本期参考答案

记叙文篇(4)

记叙文中的叙述人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三种。

一、第一人称

第一人称叙述就是作者以当事人“我”(“我们”)的口吻叙述所见、所闻、所感。“我”在文章中可以是主要人物,也可以是次要人物,甚至只起到穿针引线(线索人物)的作用。

用第一人称叙述,可以增强文章的真实感,更容易使读者感到亲切,便于作者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便于作者对文中的人物或事件做出直接的评价。其不足之处在于,作者难以直接表达除“我”以外的其他人物的内心和情感,使作者在反映生活时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人称“我”所指代的人有两种情况:在纪实性文章中,如回忆录、散文等,“我”就是作者本人;在文学作品里,尤其是小说中,“我”是作者虚构的人物,可能有作者生活的影子,但不能理解为作者本人。

二、第二人称

第二人称“你”较少使用,在抒情性很强的文章里,往往与其他人称,尤其是第一人称结合使用,有时是把被叙述的对象称做“你”,有时是把读者称做“你”,以增强交流感和感染力。

三、第三人称

第三人称叙述就是作者以局外人、旁观者的身份,以第三者的口吻用“他”(“他们”)叙述人物和事件。

第三人称的叙述被称为“全知视角”,也就是说,叙述者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自由灵活,可以完全根据需要设计环境、情节、人物命运,可以更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复杂多变。相对于第一人称,其最大的缺点就是真实感、亲切感较弱,内容情节虚假性明显。

模拟训练

我们多少都往前走一段

伊 心

前几天有个姑娘给我发豆邮,内容有点沉重,大意就是说农村长大的她从小一直过得很辛苦,大学毕业之后留在了北京,原本以为生活可以变得轻松一些,可刚参加工作工资并不高,补贴完家用之后仍然寒酸拮据,辛苦和烦琐也让工作的乐趣慢慢流逝。

我不知该如何回复,但想给你讲讲家宁的故事。

家宁是我的一个姐姐,在一个人均年收入大约只有一千元的村子里长大。她还有个年龄只相差四岁的弟弟,姐弟俩庞大的学费支出,艰苦的学校教育环境,浓厚的重男轻女思想,凡此种种,都压在家宁心头,家宁却成为了村子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女孩。

家宁说一路走来她心底只有感激,全是感激。因为相比于和她同龄的喜欢读书却被迫辍学、辛苦外出打工、不到20岁便草草嫁人的女孩子,她深觉自己无比幸运。

家宁学建筑,毕业之后,找到的工作是一家刚刚起步的设计院。前6个月月薪只有700元,还天天加班。我们都为她感到委屈,但家宁觉得那地方不错,因为人少,大事小事都由她经手,虽然一开始待遇差,但喜欢的工作环境和很多的锻炼机会才是诱人的。

我不知道那段时间她办公室的灯光每晚亮到几点她才疲惫离开,也不知道她工作之余如何挤出时间去考建造师的职称,只知道从月薪700元到7000元,她只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

这几年来,家宁过得踏实满足,慢慢也实现了很多之前碍于经济原因无法实现的愿望。

比如她想去旅行,以前哪里也没有去过,但工作之后表现出色的她经常被公司派去全国各地参观学习,几乎走遍天南海北,最近还去了韩国和日本。比如她想读研,大学毕业时急着工作养家糊口,前年攒够了学费,终于考上了同济大学的在职硕士。

亲爱的姑娘,人人都愿一路顺遂,可他人永远无从了解你所经受的一切苦难负重和挣扎困顿,所以任何隔岸观火的安慰都显得苍白无力,何况我连安慰也无从言说,只能讲这个故事给你听。如果它能给正在夜路上跌跌撞撞不知终途的你一点点光亮,一点点勇气和一点点力量的话,我深感荣幸。

既然都已经走了那么远,为何不再往前走一段呢?说不定不远处就有光。

“2014,我们多少都往前走一段。”这是我的朋友尹总在元旦那天发来的微信,以此与所有人共勉。愿我们都能找到心底的热爱,就算那些障碍还在,多少也要更强大一点,再强大一点。

(选自《青年文摘》2014年第7期,有删改)

1.文中画线句“我不知该如何回复,但想给你讲讲家宁的故事”中“你”指的是谁?

记叙文篇(5)

一、感悟积累生活中让人感动的事例

我们都是凡人,一生中很少遇到有关生死抉择、拷问灵魂的大事。面对“三点一线”式的枯燥生活,不少同学总是苦恼重重:我们的生活这样平淡,有什么感人的事迹可写呢?其实,平凡的生活中并非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凡人感人的事件呢?

用心灵去仔细感受吧。当代中学生受时代大潮的影响以及独生子女的特殊现状,他们敏感的心灵更多的以自我为中心,只能浅显地感受生活。不少同学只知道自己的生日,却不知道父母的生日;凡事为自己考虑的多,为别人考虑的少。正是把心灵囿于“自我”这个小圈子,因而忽视了生活中许多感人的事。请看著名作家朱自清《背影》中的“父亲在车站临别给儿子买橘子”这个片段,这是一件看来很平常的小事,可是却让作者、读者感动的泪水涟涟,为什么呢?我们只要用心去想想,“父亲”生活中有那么多不如意的事情,可是却把它抛在一边,为远行的儿子送行,并且想得那么周到——为“我”买橘子。他那么大岁数,身体又胖,长袍马褂的,月台又高,爬上爬下多不容易,可是为了孩子,他那样费力地做了,这就是作为父亲的无私的爱啊。想到这一切,你的内心能不感动吗?

让我们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吧。你是否注意到父母每天忙碌的身影?是否注意到他们那疲惫憔悴的眼神?寒夜苦读,那一声提醒你早点休息的话语是否让你心动?那一杯热茶是否给孤军奋战的心灵增添了暖意?……《项脊轩志》中母亲深夜以指扣门的询问:“儿寒乎?欲食乎?”,在寒夜中母亲的问寒问暖,难道不令人感动吗?

生活是平淡的,如果你用心体味,就会发现平淡的生活中蕴藏着无数朴素的真理,无数感人的事迹。只要我们注意培养自己敏感的心灵,观察生活 ,感悟生活 ,并且养成随时把自己的所感所想记录下来的习惯,你就能更深刻地体验人生的滋味。要想感动别人,你首先必须感动自己。

二、如何写好“感动点”

有了让人感动的素材,这只是写好记叙类文章的第一步,写好这类文章的另一步就是写好文章的“感动点”。所谓“感动点”,就是在事件叙述到感人之处时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描法,细细写好人物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写出一个精彩的片段来。但是,有些同学的文章很难令读者感动,文章显得很苍白。那么怎样使这些“苍白”的文章“活”起来呢?我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

1、寓情于景,即用景物描写表现人物的情感。如苏轼词《悼亡妻》中“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此情此景,岂不令人肝肠寸断?又如老舍先生的《在烈日与暴风雨下》中对暴风雨的细致刻画。特别是对风来了一段文字的描写,生动传神,刻画了狂风肆虐的精细情景。有声有形,让人在急促的节奏中仿佛身临其境。这样描写就使得文章“活”起来了。

2、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如鲁迅《社戏》中写双喜偷豆被六一公公发现:“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简单的一句话,六一公公淳朴无私的思想体现出来了。一个热爱庄稼的农民,他淳朴无私,不怕别人来偷庄稼;他珍惜劳动成果,责怪孩子槽踏庄稼。富于个性化的语言,一个热爱庄稼的农民形象,便深深地印在读者的脑海中。

3、用动作描写去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这种写法能将人物的情感外化,因而能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情感冲击。如鲁迅的《孔乙己》里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一个“摸”字,一个“坐”字,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孔乙己悲惨的境地,使读者对他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又如朱自清的 《背影》在写父亲上下月台为他买橘子时,写得多么细腻,一下,一上,再一下,一上,不厌其烦地写。特别是爬月台的描写:“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作者着力刻画父亲来去穿过铁道上下月台的艰难,而父亲的这些千辛万苦全是为了儿子,因此,这些动作的描写越仔细,就越能表现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这些精彩的动作描写是文章的“感动点”。

记叙文篇(6)

概念不同: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时间, 人物, 地点, 起因, 经过, 结果是记叙文的六要素。通过叙述一些客观的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让读者总结出作者的观点;

散文: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过作者写的主观句子和一些客观事物去表达自己的观点;

文体不同:

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但往往也间有描写、抒情和议论,不可能有截然的划分。它是一种形式灵活、写法尽可能多样的文体;

记叙文篇(7)

关键词: 记叙文 叙事 写人 故事 人物

所谓记叙文,就是记人或叙事的文章,把生活中让人或欢笑或落泪的凡人小事,以及想象中的传奇故事演绎为以情动人的精彩华意。

一、写事要是这个事,写人更要像那个人

记人和叙事,人物形象的刻画必须以事情为依托,事情的过程又得靠人物实现。

记叙文的本质特点是故事性,记叙文是用来讲故事的。记叙文写的就要是这个事,写人更要写得像那个人,那个人是故事中活生生的那一个。记叙文写作,关键是由故事营造和人物塑造决定的。这是记叙文首要解决的问题。但很多同学没有渗透其中的道理,将记叙文中的事与人写得不完整,文章缺少故事,人物单薄,无法达到想要的效果。比如一学生习作《我的父亲》原文和修改升格片段。

原文语段:因要出黑板报,所以放学后留下来。我打电话回去,却没有人接。打爸爸的手机,也不接。不过我想爸妈看到我没有回家就知道了我留在了学校,也没有去多在意什么。

当我正努力快速地在黑板上写着的时候,我妈来找我了,她告诉我爸爸工作的时候手受伤了,伤口很深,流了很多血。他不放心我,催促着我妈来找我,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心里特别难受而又特别温暖,仿佛看见了那个等待我回家的人。

升格语段:因要出黑板报,放学后留下来了。天晚了,下起了雪,当我正努力完成最后的任务时,妈妈来找我了,她说爸爸工作时手受伤了,伤口很深,流了很多血。他不放心我,催促着我妈来找我,这会儿还在家门口等我回去呢。雪正越下越大……雪花纷飞中,路灯的朦胧光下,父亲在家门口不停地徘徊着,他不时看看手腕上的手表,嘴里还好像念念有词,见我们走近,父亲大步跑来说:“总算回来了,再不回来,我都要去找你们娘俩了。下回不要这么磨蹭,让人等得心焦……”

我静静地端详着父亲,他脸上写满了喜悦,好像已经驱走了伤口的疼痛,融化了正越飘越大的雪花……

技巧:记叙文写的就要是这个“事”。记叙文中怎样记叙好一件事情呢?首先要学会没事找事,选择和主旨有关的、自己熟知的、可以写好的事。生活里总有故事,故事可以平凡,因为平凡孕育伟大。故事也可以不平凡,因为不平凡体现独特,但要注意的是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本段选取父亲担心“我”,让妈妈接“我”并等“我”回家的事,意在凸显“父爱”主题。其次要有所事事,把事写好。不可泛泛而谈,空空而论,以免冲淡记叙文文体特质,更不要根本没事,文体落空,我们要就事写事,写事成事。本片段写了“我”,父亲,母亲三个人,用母亲的言行衬托父亲,写细写活了父亲的语言、动作、神态。再加上环境的烘托、映衬,用环境点染人物的心情,点染人物的形象,点染故事氛围,点染故事的性质,用环境使父亲形象跃然纸上,父爱主题感人深化。

二、让记叙文的人物立体可观,形象可感

写记叙人离不开写人,写人要让人站立起来,鲜活起来,写得有血有肉,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故事是“事中人”这个对象的具体行为,是人具体行为的形象呈现。所以要写好事,就要先写好人,怎样写好人呢?首先要描绘人物自身的肖像、神态;其次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使人物塑造更立体;最后必须运用修辞来勾勒人物个性。当然还可通过他人、他物衬托,彰显事中人。这样人物才能由平面走向立体、由立体走向深刻,故事才能符合逻辑,情理亦能变得透彻。

欣赏优秀片段《拒绝平庸》:闲来无事,先生应几个亲友的请求,开了个小小的作文辅导班。本来先生只打算收几个学生的,可不知谁走了风声,这个好友那个亲戚,一来便是一打。先生推辞不得,像退休前一样忙活。我常住先生家,便问先生:“您不累,先生。”先生苦笑:“怎么不累啊,这么多人。”转而又一笑,“罢了,罢了,在为这些孩子燃烧我这老蜡烛吧!”我哈哈大笑,心中感到丝丝温暖,本来可以钓鱼,打麻将的先生,不甘于平庸的生活,用心在准备每一份材料,我脱口而出:“先生好伟大啊!”先生也笑了:“去去去,少拍马屁。”

技巧点拨:想要写好记叙文中的人物,关键在于细化、慢化写人。两个片段都要注意从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情绪等各方面细节化,慢镜头地刻画人物,人物语言贴近生活,幽默风趣。无论是叙述交代先生生活状态,还是与先生的沟通交流,无一不神行毕现,如立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