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元宵节的美好寓意

元宵节的美好寓意精品(七篇)

时间:2022-06-19 09:43:16

元宵节的美好寓意

元宵节的美好寓意篇(1)

1、北方吃元宵寓意着团团圆圆的美好意愿。元宵节吃汤圆是南方的说法,北方叫做元宵。虽然这两种食物有很大的不同,但寓意是一样的。

2、实际上,人们在元宵节吃汤圆也就是思念亲人、渴望团圆的意思。“汤圆”的名称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来源:文章屋网 )

元宵节的美好寓意篇(2)

关键词:民族;文化;传统节日;节日形象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7-0177-02

一、概述

中华传统节日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它以一种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来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它表达着对美好的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和向往,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多彩的习俗习惯,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然而在当代社会的人们对传统节日的弘扬甚弱,甚至传统节日已经在遗忘的边缘徘徊。近年来面对西方节日文化的入住,我国的传统节日受到巨大的冲击力,外来节日文化越来越被追捧,传统节日则日益被冷落。近些年来,中国传统节日每当节日来临时除了饭店、商场之外有些活动,其他场所显得有些门可罗雀。在传统节日在被冷落的同时,国外的“洋节”却越过越红。在圣诞节、情人节这天,戴圣诞帽和送玫瑰花的年轻人随处可见,商场也会狂欢促销,人们相逢互祝“圣诞快乐”等。这些节日无疑成为年轻人心中的时尚节日,这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行为,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文化的主位性缺失和主体性沉沦。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我国传统节日被国外的抄袭!2005年,韩国成功申报江陵端午祭为联合国无形文化遗产,这是对我国固有的文化遗产的一种裸的掠夺!挽救民族传统节日迫在眉睫!

中国文化想要在世界多元文化中脱颖而出,就不应该抛弃传统,而应去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并赋予时代特征。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我们民族的一种历史文化和精神归属,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可以说保留住传统节日就是保留住我们的民族。为了让人们更容易和深刻的记住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我们想到了一种方法,就是我们要给我国传统节日设计其形象,让每个节日拥有自己的形象,让人们通过这些节日形象来记忆这些节日,让传统节日不在是无形的。

二、研究计划

首先我们对十二个传统节日进行了整理,选出三个节日来为其进行节日形象设计。三个节日分别为元宵节、七夕节、重阳节。我们根据节日的时间前后顺序来进行设计。首先是元宵节的节日形象设计,元宵节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也称“元夕节”,又名“灯节”或“灯夕”。闹花灯、灯会是元宵节重要的习俗。元宵节的节日意义主要是团圆,家庭的团圆美满。由此我们从形式和含义入手进行设计。我们所设计的元宵节形象是实物小挂件。(如下图)

它是由小白色圆球组成一个直径约为8cm空心的大圆,大圆的中间有五条红线。大圆环中有一个小圆球为活动的,有一条贯穿大圆的红线连接它,在红线的上端有一个酷似龙形的篆体的元字。

挂件的造型及含义:

1.从形式上来看元宵节的形象酷似中国结,所以其命名为元宵结。另外它酷似一个灯笼的外形,代表了元宵节闹灯会的重要习俗。

2.在红线的上端有一个酷似龙形的篆体的元字,元字代表元宵的简称,龙寓意着吉祥如意,也寓意着中华儿女,证明元宵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同时配合整体,让元宵结更像一个灯笼。

3.大圆寓意有两种一是元宵的形象,二是大家庭团圆美满,其组成大圆的小圆也有两种寓意其一为元宵,二为家庭的成员。大圆的中空寓意着容纳,对情感的容纳。五条红线寓意着家庭中连接的感情。也寓意着吉祥如意,因为五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是很重要,很吉祥的一个数字例如五谷丰登,五福临门。它在这里也是对节日文化的一种延伸。

4.贯穿全部的最长的一根红线为活动的线,它寓意为家庭中的感情线,当大家庭中有一个人感情的拉长脱离群体大圆就不圆满了,那么团圆的寓意就不存在了,当感情线紧紧的拉住时,大家庭的团圆才会出现。把元宵节对团圆的期盼体现了出来。

然后是七夕节,“七夕”节又叫乞巧节,最早起源于汉代。大多数人们对于七夕节的认识就是郎织女的神话故事,我们从这一神话传说入手对七夕节的节日形象进行了设计。我们将七夕节的形象设计为实物小挂件,其中有牛郎、织女、鹊桥、老牛、银河等元素为题材进行设计。

三、研究内容

挂件的造型及含义:

1.从挂件的整体形象来看它酷似牛头的形象,这也喻示了老牛在牛郎和织女之间的位置。在牛的帮之下牛郎和织女相爱,在老牛的帮助下牛郎可飞向天际与织女相会,老牛是贯穿牛郎和织女爱情的主线。

2.两边翘起的牛角是牛郎和织女的形象,牛郎和织女并没相会与桥上而是各在桥头,这是为了给人们想象牛郎织女相会的场景。鹊桥会是古代人们对爱情的美好愿望而赋予的,牛郎和织女是否真正鹊桥上相会及他们相会的情景,相信每个人在心中都会有个答案。

3.连接牛郎和织女的牛头是喜鹊搭建成的鹊桥,鹊桥在这里就是牛郎和织女的爱情连接,在这里称之为看得见的爱情。

4.贯穿鹊桥的五彩线是分割牛郎,织女的银河,银河之所以为五彩色,一是暗示织女的身份,二是节日中女孩们穿五彩线的习俗。

5.在鹊桥下面有个篆体的“夕”字,连接上面部分其整体的形式为“七夕”的形象。

我们经过对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节日习俗整理得出,重阳节中赏菊和饮酒的习俗较为普遍,所以的元素就应用在节日形象中。重阳节的节日意义较为多,我们根据史料记载和近代人们对重阳节观念相结合,将重阳节的节日意义定位尊老敬老。我们根据整理的内容设计出了重阳节的节日形象,节日形象为实物小挂件的形式。

挂件的造型及含义:

1.从整体的形式来看挂件以一朵的形象展现,这表示了重阳节赏菊,饮酒的节俗。在古神话传说中,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这也表示了对老人健康长寿的期望。

2.的花瓣共有四瓣,两大两小。其中一大一小为一组,它是两个拄着拐杖的老人,突出了重阳节为老人节。

3.的大花瓣是有两个数字“9”所演变的,“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对节日意义的一种阐释。

4.在“”的上方有个汉子“敬”。敬字有尊重,有礼貌地对待自始自终都谨慎不懈的含义,表达了人们对老人的敬重和自始自终的关爱。

四、总结

传统节日是我们民族的一种历史文化和精神归属,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它彰显民族情感、昭示人生意义、滋养民族精神。所以,我们对传统节日的研究,是对民族精神的追求,是对人生态度的探索,是为了民族文化的传承。

今天,我们纪念传统节日,体悟节日意义,使精神生活更加充实,道德境界得以提升。周而复始,岁岁年年,体会中华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与文化取向,体会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的温馨与和谐。虽然从整体上看,传统文化已经成为过去,但其中优秀的文化部分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依然拥有着巨大的现实价值,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传统节日文化资源的保护与挖掘,让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元宵节的美好寓意篇(3)

中国是个具有丰富史料可考的五千年文明古国,其传统节日很多,唯春节被称为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亦称中国年。春节又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时间最长的民族节口,从农历腊月初八(过年盛宴的序曲)算起,至正月十六日(走百病)长达39天。国务院在2006年5月20日将春节列入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贴年画是历代春节习俗之一,也是年文化的一个主要内容。民谚曰:“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从这一天起,意味着年的开始,家家户户就进入了筹备年节的阶段,忙过一年的人们便开始为过年进行各种筹备工作了。买年画、购置年货成为上要内容,年画电有此类选题,如李江鸿绘《选年画》(图1),作品以喜庆的场面、鲜艳的色彩描绘了幸福的农家在年画市场里挑选年画的情景,其艺术感染力极强。再如李林祥、何南绘《幸卒鬲年》(图2),作品表现三口之家在节前购物归来时的喜悦心情,从所购年货中,寓意人们平安、幸福、富余的快乐生活。

每逢农历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白而发,寓意人们生活蒸蒸日上,吉祥发财。袁大仪绘《喜忙年》(图3)就表现了母女俩在节前高兴地用食色点绘蒸好的春节面食,作品充满了生活情趣。

腊月二十九,是贴年画、贴窗花、贴春联、贴吊钱、贴门神、贴“福”字及挂红灯的日子。贴年画及贴窗花,示意喜庆祥瑞,鲜红的窗花和五颜六色的年画将居室的窗户及墙面装点得红红火火,年味儿极浓。那启明绘《喜看新年画》(图4)以工笔彩绘技法表现了三代之家喜看年画的情景,其绘法细腻,色彩明快,给人以美的感受。过年贴门联、贴门神,以示镇邪、驱鬼和迎接新春大年的到来。门联亦称春联、对联、门对、桃符等。吊钱可贴挂在门楣、窗上框处,以示财源茂盛。另外,各门户张灯结彩,以示亮亮堂堂,门户兴旺。同时,放鞭炮则是一进腊月一直不能缺少的活动。传说放鞭炮是为了驱邪镇妖,以保障百姓生活安宁与幸福。张万臣绘《喜庆丰年》(图5),作品以幸福的儿童为主角,描绘其在布满春联、吊钱、彩灯的门前喜放鞭炮的情景,其人物形神兼备,逗人喜爱。

大年三十是全家人大团圆的日子,这天晚上,全家人欢聚一堂,共度这难忘的时光。天津杨柳青年画代表作《合家欢乐大过新年》(图6)采用多时空的表现手法,描绘了合家欢聚过大年的热闹场面,包饺子、煮饺子、挑水做饭、放鞭炮、给孩子压岁钱,一家老少喜庆和谐,其乐融融,年俗味道极浓。

自1983年春节起,央视的“春节文艺晚会”开始逐年举办,将人们锁定在了电视机前,“春晚”已成为人们离不开的精神美餐。张洪赞绘《阖家欢》(图7)即生动地表现了除夕一家老少三辈儿围坐在电视机前聚精会神地喜看“春晚”的场面,引人入胜。另外,张为民绘《同庆丰年》(图8)则描绘了过年时大街上露天演出高跷、舞狮、舞龙等民间文艺,场面热闹,其构图饱满,画法细腻,色彩强烈,充满年节喜庆色彩。

民俗中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新岁开始了。这一天为大拜年,邻里互拜或探亲访友,同时民政部门还组织活动慰问军属,杨作文绘《迎春图》(图9)则表现了一支群众组成的演出队敲锣打鼓地慰问军属的热闹场面,整幅画面层次清楚,动感强,充满活力。

大年初二“姑父节”,路上处处可见“核心家庭”(年轻夫妻携一孩子)大迁徙的现象。尤其是丈夫,更要携带贵重礼鼎,奔赴丈母娘家,即为初二回娘家的风俗。何南绘《新春佳节走娘家》(图10),作品以雪景衬托,寓意瑞雪兆丰年,三口之家拎着厚礼回娘家时的喜悦心情。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元宵节观灯也是中国民间特别的习俗,一般以正月十三“上灯”开始,十四日为“试灯”,十五为“正灯”,十八日为“落灯”。章育青绘《元宵灯》(图11)和魏志刚绘《闹元宵花灯放异彩》(图12)两幅作品分别以全景和近景的方式描绘了正月十五夜群众现灯的热闹情景。

元宵节观灯,儿童们也玩灯,提着各式各样的灯笼,里面点上蜡烛游玩,这活动的灯成为节日一景。毛云之绘《比花灯》(图13)就以艳丽的色彩、喜庆的构图描绘了儿童在节日里的喜悦,充满了活力。此外,元宵节还有猜灯谜的习俗,即将灯谜的谜而写在纸上悬挂于灯上让观灯的人们竞猜,猜中的谜条揭下并有奖。也有的将谜面直接写在绢灯上,灯作为给猜中者的奖励。元宵节猜谜活动由来已久,从宋代就盛行了。杨明绘《猜灯谜》(图14)作品表现了三位小朋友正在深思细想猜灯谜的情景,寓意猜灯谜是有益于智力开发的一项文娱活动,极受人们欢迎。

元宵节的美好寓意篇(4)

吃元宵意思吃元宵是一个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多在元宵节吃,也有当点心吃,一般有多种馅料,其中豆沙馅的最为多,元宵除了一般的,还有酒酿小圆子等种类。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当时明州(现为浙江省宁波市)兴起吃一种新奇的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元宵做法肉馅元宵

材料:适量的糯米、大米、瘦肉末、酱油、胡椒、料酒、姜末、冬菜末、葱花。

做法:

1、将糯米与大米混合,浸1一2天,用磨磨细放入布袋内悬空吊浆,制成面粉。

2、在锅中倒入油少许,油七成熟时下肉末炒熟,加入酱油、胡椒、料酒、姜末,入味后起锅装盘。

3、熟肉末晾凉后,加入适量的生肉末、冬菜末、葱花,拌匀后放 冰箱里冷冻,切成小块为馅心。

4、将面粉加入适量冰水的揉和,取一小块捏扁,包入馅心揉圆。

5、将汤元下锅煮,火不宜过旺,见汤圆浮上水面即捞出。

6、在碗中放入适量的酱油、胡椒、味精、化猪油、葱花等,冲入适量高汤,将捞出的汤圆放入即可食用。

吃元宵注意事项元宵和汤圆略有不同,元宵用干粉滚制而成,馅较小,粉较多,煮出来很实在,又容易硬心。而汤圆用糯米烫揉后的湿粉包成,通常馅较大,煮出来柔软细腻。本来糯米粉就黏腻难化,就淀粉消化角度来说,元宵比汤圆更难一些;但对于消化脂肪有困难的人来说,汤圆更麻烦一些。

芝麻花生、坚果仁、巧克力等都是高脂肪的原料。加上拌馅的油脂,总量可真是相当可观。目前大馅汤圆有取代小馅元宵的趋势,而且汤圆馅中放的固态油脂要比过去北方的豆沙、山楂、五仁馅更多,一口汤圆中,差不多就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是油脂。吃3个汤圆,就相当于吃1盘炒菜的油。

元宵节的美好寓意篇(5)

旧时要吃过汤团,这个年才算过完。除夕吃年夜饭是过年吃的开始,而元宵吃汤团是过年吃的结尾。 孩提时期,私下盼望过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过年的“过”,即过程很美,很完美。因为汤团好吃,是要付出大量劳动的。首先要备料,材料之一是粉――水磨糯米粉。我家有一台石磨,那些日子磨不闲着,大人谁有空谁去推几下。有一个面粉袋张在石磨口,承接糯米浆,面口袋放在一个木盆里,吃时,吊起来控干水分就是。正在念书的我,做完功课也要去推一阵。

另一样料是猪油,要买来最好的板油,小心撕去衣(膜),用白糖腌渍,放在“狮子缸”(音,是小小的瓷缸。如保存到如今,就是古董了)里,再就是麻屑(黑洋酥)和豆沙了。

这就是妈妈家乡宁波鼎鼎大名的“猪油馅团”。鲜的鲜肉汤团馅可以临时拌。甜的滚圆,咸的一头尖,一头圆。汤团其实年初一也“小吃吃”,等到正月十五夜才正式吃。

汤团下好,一人一碗,成甜都有。尽管妈妈接连叮嘱:“当心烫痛!当心烫痛!”我还是心甘情愿被烫痛。有时,嘴巴里烫出泡,喉咙口烫痛,统统在所不惜,因为猪油馅团烫吃,才有猪油馅团的味道,鲜甜鲜甜的猪油和芝麻味、豆沙味迅速弥漫开来,那味道是要一面“嘶哈嘶哈”,一面闭起眼睛猛嚼的。这时才体味到水磨糯米粉的糯、软、香。

鲜肉汤团是另一种味道,鲜肉馅里有一点点切得细细的葱末,肉馅瘦多肥少,一刀刀切出来,却一刀不剁,包在糯米粉里,松紧度正好。因为没有太烫的猪油,不用提防烫嘴。一口咬下去,可以从容体味肉的鲜香和糯米粉的糯、软、香。在甜、咸之间,我还是偏爱咸。

城隍庙的宁波汤团店,我们全家去吃过,爹爹(父亲)还是认为自家包的好吃:“哪能好同老黄(妈妈姓黄,一家人昵称她为‘老黄’)比?”不过,附近的“桂花厅”百果馅的小圆子别有风味,看他们将百果馅在糯米粉里滚,再用筛子一筛,就成了百果小圆子,然后再用甜酒酿下来吃。桂花厅还有“鸽蛋圆子”,那是“翘脚王有发”首创,经“潮流滑稽刘春山” (“清口”的前辈,祖师爷)一吃一唱,加之粉丝跟着吃,马上走红。不过那是夏天吃的,薄荷味。如鸽蛋般椭圆形,内有一泡薄荷糖水,冷吃。有“冷不硬,热不粘”的特色,现在濒临消失,是当年葛贤萼点心大师的名作之一。还有“乔家栅”的擂沙圆,外面滚了赤豆粉、黄豆粉干吃的。 四十年前我在谈恋爱时,曾请女朋友去吃汤团。早已成了妻子的她至今耿耿于怀: “这只小气鬼请我吃汤团!”其实,请吃汤团倒不全是贪便宜,而是在那困难时期,同样多的粮票,吃了耐饥,心里面也希望将她“粘”住,最终可以团团圆圆,成就一段美好姻缘。因为当时我在安徽,她在黑龙江,说分手就会分手,30多岁的人,谈个朋友不容易啊!

元宵节的美好寓意篇(6)

1.元宵节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2.元宵节“送花灯”

“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3.元宵节耍龙灯

龙是中华的图腾,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的喜气氛围,流传于很多的地方。

4.元宵节舞狮子

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5.元宵节猜灯谜

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6.元宵节踩高跷

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的。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寓意告知人们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今年挂个号。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结束。

7.元宵节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8.元宵节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9.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真实地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元宵节的美好寓意篇(7)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元宵节初中日记作文2022年最新,欢迎阅读!

元宵节初中日记作文2022年最新1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

大概因为历年元宵节前后学生都要准备报名开学了,上班的人也早早的返回了工作岗位,所以在我的印象中元宵节仅仅是春节的最后一天,过了元宵节也就意味着春节的结束。尤其近几年过年的年味儿越来越淡,大概也就大年三十晚上会热闹一点儿,然后除了街道上许多关闭的铺面外,与平日里便没有区别了。想来现在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每天都可以过得像过年一样,于是到了过年的时候便也不再觉得有什么特别的了。更别说元宵节了。

幸而这几年古装剧的热播,并且大多数里面都会涉及到元宵节,似乎古代的人对元宵节都特别的重视,比我们现代人还有节日的仪式感,于是我才真正的去了解了一下元宵节。

元宵节要吃元宵,南方这边主要是吃汤圆,象征着团团圆圆。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放焰火,后来还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和扭秧歌等“百戏”内容。结合辛弃疾的诗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想想那样的场景,实在热闹非凡。

那时候娱乐活动少,所以人们对节目格外的重视,不像现在,生活水平在提高,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呈现多样化和丰富化,即便是春节联欢晚会看得人也越来越少了,更遑论重视这些节日的习俗和仪式了。

不过无论怎样,早上出门的时候妈妈便说了晚上回家自己动手包汤圆吃,她会准备好糯米粉、黄糖和芝麻,所以对于元宵节我还是很期待的。

元宵节初中日记作文2022年最新2“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正是古代著名诗人欧阳修用来赞美元宵节的诗句。每到正月十四时,我们都会吃羹、赏花灯、猜灯谜、看烟花……但最让我念念不忘的,还是那一碗香喷喷的汤圆。

厨房里,妈妈正在包着汤圆,我立即趴在妈妈旁边“欣赏”她包汤圆的过程。只见妈妈先将一包糯米粉倒进一个大碗里,再加入一些水,将它揉成一个大面团,然后放在一旁。她又把芝麻用搅拌机打碎,放在一口小碗里,往里面加入少许的白糖和少许的猪油,用筷子搅拌均匀后,把馅料搓成一个个圆滚滚的小球,再放入冰箱中冷藏,等到它们凝固的时候,就可以拿出来包汤圆了。在等待芝麻馅凝固的时候,妈妈拿出刚才放在一旁的面团,找出擀面杖,把面团分成一个个小圆球,接着把它们用擀面杖擀成了一张张小巧玲珑的汤圆皮,等到芝麻馅凝固时,就把它拿出来小心翼翼地包进汤圆皮里,因为如果不小心的话,汤圆皮就会破掉,“露了馅”的汤圆的口感就没有特别好吃了。包好汤圆后,妈妈就把水烧开,让可爱的小汤圆们一个个排队“泡温泉”。

我站在一旁,看着汤圆在锅中时沉时浮,我想这应该就是它有一个别名叫作“沉浮子”的原因吧。汤圆在锅里转来转去,活像一群又白又胖的小孩子在温泉中翩翩起舞。不一会儿,它们就浮上水来对“观众鞠躬谢幕”。我连忙盛起一碗汤圆,低头闻一闻,那扑鼻的香气迎面而来,我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皮很薄,又很Q弹,里面的芝麻馅一下子就流了出来,溢满了口腔,甜甜的,好吃极了!甜而不腻的味道在舌头上打转,真是一种美妙的享受!

今年的元宵过去了,可美丽的烟花和五彩的花灯却一次比一次漂亮。我不禁为祖国的飞速发展感到骄傲!我期待下一次的花灯,下一次的汤圆!

元宵节初中日记作文2022年最新3盼着,盼着、春节结束,团团圆圆的元宵节又来叩起家中的大门啦!

正月十五上午,我的家热热闹闹,哥嫂回到家中,一家人便包起了饺子,做起了酒菜。大人们嫌我们碍手碍脚,让我带侄儿侄女一边玩去,我们无所事事,便聚在一起玩玩电脑、放放鞭炮。但我不满足于这种热闹。我期盼着元宵夜早点到来!

终于元宵夜等到了,我陪着父母出去看红火、逛街,好漂亮啊!街上让彩灯点缀的五光十色,闪耀缤纷。我们漫步走到广场,广场上更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眼前摆满了各种玩具,叫卖声此起彼伏。卖小吃的摊贩在大显身手,各种香味扑鼻而来,让我这只“馋猫”直流口水。再往前走,便是各种各样的民间绝活:剪纸、捏泥人、编动物……络绎不绝,让我看的久久不愿离去。最有趣的还是猜灯谜活动,一位笑容满面和蔼可亲的阿姨问我题目,经过一番思索后,我正确的答了出来。得到了一个挂饰。这让我分外开心。晚上的焰火更是耀眼美丽,让我大饱眼福!

回到家,打开电视,看着热闹的元宵晚会,我的心情更是分外开心。一家人团团围坐在一起,喝着热腾腾的元宵,看着有说有笑的家人,一股暖流涌遍全身。团圆之夜,温馨之放!是啊,月亮代表我的心!

看着元宵夜皎洁的月光,暖意顿时变成了一缕微笑,是啊,元宵夜,给人们带来了多少欢乐!烟花爆竹五光十色的在头顶响着,一声声响彻云霄,人们在惊呼,在赞叹。夜色中,人们的脸上都浮起了温馨的笑容……

元宵节初中日记作文2022年最新4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从此,元宵节吃元宵便成了一种历史。

还有一种说法,元宵原来叫汤圆,到了汉武帝时,宫中有个宫女叫元宵,做汤圆十分拿手,从此以后,世人就以这个宫女的名字来命名。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看,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

元宵是一种中国人依照习俗在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和春节烹制食用的食品。曾有多种名称,如面茧、粉果、元宝、汤饼、圆不落角等,明永乐年间正式定名为元宵。

吃元宵的习俗源于何时何地,民间说法不一。

元宵的做法,是以馅为基础。大致过程是先是拌馅料,和匀后摊成大圆薄片,晾凉后再切成比乒乓球小的立方块。然后把馅块放入像大筛子似的机器里,倒上江米粉,“筛”起来了。随着馅料在互相撞击中变成球状,江米也沾到馅料表面形成了元宵。

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圆形食品,从种类上分,可分实心和带馅的两种。带馅的又有甜、咸之分。甜馅一般有猪油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锦、枣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咸馅一般有鲜肉丁、火腿丁、虾米等。用芥、葱、蒜、韭、姜组成的菜馅元宵,称“五味元宵”,意寓勤劳、长久、向上。

元宵节初中日记作文2022年最新5春节是热闹的,幸福的,可元宵节更是我期待的。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赏花灯、猜字谜,蕴含着新的一年团圆吉祥幸福。

今年的元宵节更是让我难忘,晚上,我们全家早早地吃完香香甜甜的汤圆就赶往鸠兹古镇赏灯了。一路上,只见观灯的人群如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涌来,他们肩并着肩、手牵着手,个个脸上充满了期待与兴奋。鸠兹古镇里面有许多典型的徽派建筑,在灯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走过五颜六色的时光隧道,第一个映入眼帘的是一只威风凛凛的大公鸡和三只憨实可爱的小狗,寓意着送走了鸡年,又迎来了狗年,祝福人们狗年吉祥,生活更美好。古镇道路的两边挂着喜气洋洋的大红灯笼,还有古色古香的莲花灯、玲珑剔透的绣球灯,一只鲜艳夺目的凤凰和一条生龙活现的长龙特别引人注目,它们昂首挺胸,盘绕在旋转灯笼上翩翩起舞。一个个主题花灯把广场装扮得多姿多彩,我们来到了名人故居,小朋友喜爱的'诗人“杜甫、白居易”也来参加灯会了。

啊!各式各样的灯看得我眼花缭乱了:小动物们在灯光下的配合下,显得栩栩如生,小船和莲花把古镇的湖面打扮的格外美丽,一条红鲤鱼活灵活现的出现在湖中央,这就是传说中的“鲤鱼跳龙门”,炫目的灯光与各种造型交相辉映,美丽极了。忽然,一阵欢快的音乐传来,我和妈妈手牵着手,顺着音乐声从人群中向前挤去,原来是各种民俗表演:富有地方特色的中华鼓乐、热闹非凡的安徽花鼓灯、精彩绝伦的背阁表演。让我目不暇接。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生活多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