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四个太阳教案

四个太阳教案精品(七篇)

时间:2023-01-13 17:08:10

四个太阳教案

四个太阳教案篇(1)

关键词:导学案;多元化;质和量

现代教育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的主动性,教师的作用体现着组织、指导,需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最有效地进行学习,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导学案就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课时或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集体或个人研究设计并由学生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是集教师的“导案”、学生的“学案”“练案”和综合性评价于一体的导学文本。大体由学习目标、自主预习、学习重难点、合作探究、教师精点、迁移应用、自主测评、知识网络构建、学习收获等部分组成。导学案一般以案例和问题的形式呈现,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决一个个问题来达成学习目标。导学案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那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如何设计一份优质高效的导学案呢?

一、注重发挥集体教研的力量

设计导学案的工作量远远超过设计教案,没有哪位教师能在短时间内设计出整册书的导学案,同时它要发放到不同班级学生的手中,所以导学案要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出来。因此,老师们要通力合作,采取分工制,对自己的任务不能得过且过,每位教师都要把自己精心准备的成果拿出来和大家交流,与大家分享,在交流中不断修订和完善,扬己之长,补己之短,群策群力,共同设计出版面精美、环节清晰、重难点突出的导学案。

二、导学案设计主线要清晰明了

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一书中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及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四方面对教学进行探讨。在他看来,学生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而产生的行为变化。而导学案“主线”的合理设计恰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的一种载体。实践证明,主线清晰明了的导学案能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明确学习目标,解决哪些问题,获取哪些知识,取得怎样成果。

三、案例精选、问题设计注重生活化和趣味性

托尔斯泰说:“成功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而地理现象、地理规律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又会大大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设计高中地理必修一中“大气受热过程”案例时选择了“四川和北京太阳伞销售情况统计表”,并设计如下问题:(1)结合图标谈谈北京和四川太阳伞销售情况有何差异?(2)从四川太阳伞的销售情况上看,四川与北京的太阳辐射量有何差异?(3)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图谈谈四川为什么获得太阳辐射量少?(4)通过以上分析总结大气对太阳辐射起到怎样的作用?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四、导学案设计要多元化,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存在着语言、逻辑、视觉空间、音乐节奏、身体运动、人际交往等智能。八种智能在现实生活中以不同的方式和程度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所以每一个人都有独特的智能组合,教师应帮助学生发现其潜在智能,找出符合其智能特点的学习方式。

五、导学案课堂检测要注重质和量

课堂45分钟学生要展示、讨论、质疑、解惑,教师要点评、精点,留给学生当堂反馈检测的时间不过10~15分钟了,所以习题的精选也不容忽视。练习题设置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侧重于巩固强化课堂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选做题侧重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化运用,难度、灵活度提升,有助于对学有余力学生的培优及培养知难而进的精神。高一、高二学生侧重于基础知识掌握,高三学生侧重于能力培养。对习题严格把握其数量和质量,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帮助学生消化巩固知识,帮助教师反馈教学信息,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总之,设计科学合理的导学案,恰当灵活地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坚持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实践和总结经验教训,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创造最具特色的自主学习的快乐、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德纳.智能的结构[M].兰金仁,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

[2]关士伟,臧淑梅.学案设计的理论研究[J].教育探索,2005(8).

四个太阳教案篇(2)

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为理念,以宣传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契机,通过开展“阳光体育一二一”活动,促进体育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培养学生热爱体育、崇尚运动的健康观念和良好习惯,不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

活动内容

1、学校阳光体育“一二一”活动内容

(1)强化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

开齐上足体育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专业术语规范,能按大纲要求完成教学任务,按照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要求组织活动,勇于改革,积极创新,积极参加各级教育教学比赛,教学成绩优秀。

(2)组织开展两项主题活动

认真开展太极拳进校园和太极推手进课堂活动,积极组织参加区太极拳进校园和太极推手进课堂评比月活动,合格率达到区级以上要求;积极开展第五届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有启动仪式、活动方案、阶段总结等。

(3)办好一年一度校园体育节

积极参加体育节各项比赛活动,模范遵守各项比赛纪律并获得良好成绩。

2、学生阳光体育“一二一”活动内容

认真抓好学生“一二一”体育锻炼。即: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掌握两项体育技能,按学校要求完成每年一次体质健康测试,多方位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的提高。

活动措施

(一)加强领导

进一步明确阳光体育“一二一”活动领导小组成员职责,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主管领导具体负责、骨干教师具体实施,切实可行的制定本校开展活动的规划与实施细则,建立制度,把工作落到实处。

(二)细化措施

依据学校阳光体育和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内容的要求,各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经局思政体卫科审核)。将任务细化,落实到每一个年级,每一个班级,每一名教师身上,以此引导学生投入到“一二一”活动中来。

(三)狠抓落实

一是抓实体育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1)抓好听、评推门课,严格按照听、评标准进行评课;2)开展示范课研讨活动,推动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3)做好体育教师的体质健康标准培训和新课程教案评比、论文评比、评优课、教师基本功考核等活动。

二是开展好太极拳进校园和太极推手进课堂活动。1)组织全体体育教师太极拳、太极推手考核工作,所有体育教师必须高标准掌握一套太极拳,包括简化二十四式、杨氏38式、武式36式、太极推手);2)组织开展太极拳进校园和太极推手进课堂评比月活动。

三是做好第五届冬季长跑活动。各校要制定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方案,为学生创造条件开展冬季长跑活动,保质保量地完成冬季长跑活动。

四是认真组织参加第十届体育节各项比赛。要按照新的参赛规程,组织师生学习、落实,积极抓好各项比赛活动的训练工作,不断提高运动成绩。

活动分组

注:初中乙组为各管理区中学组队,小学乙组为各管理区小学组队。

评比方法

综合考核满分120分,其中体育教学工作满分30分,两项活动满分20分,体育节活动满分70分,具体评分标准见附件。

奖项设立

1、综合奖:

优胜单位奖:根据各单位参加2012年“一二一”活动的综合成绩评定。

突出贡献奖:代表矿区参加市级以上各项比赛。

2、单项奖:

各类比赛名次奖、各类比赛进步奖、优秀承办单位奖

四个太阳教案篇(3)

《四个太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8课。本教材每个单元都是围绕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加强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同样,这一单元的课 文均围绕“只要动脑筋,就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主题来编排,《四个太阳》这篇教材就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作者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画出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分别送给“夏、秋、冬、春”,表现出作者希望一年四季时时美丽,处处舒适的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愿。课文文字优美,语言生动有趣,每个自然段结构相近,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惬意,朗朗上口,适合背诵。

【学生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非常熟悉太阳及一年四季的特点,对太阳与四季的联系有较为丰富的生活体验,所以由多媒体课件创设出情景去唤醒他们的生活经验,对于学生在读中理解本文是非常容易的。

【设计理念】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人的童年时期是培养、发展想象力的最佳时期,犹如农事的节气,是不能错过的。新课程低年级的语文教材新增了许多善于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课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借助教学重点、难点,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读“挂、街”等13个生字,学写“园、因”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体会作者想象之美,并仿照课文进行创造想象,用口语表达自己喜欢的太阳。

【教学流程】

一、谜语导入、就题质疑

1.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谜语好吗?

“有位老公公,面孔红彤彤,晴天起个早,按时来上工。”猜出来了吗?(太阳)

2.(课件演示)游戏:帮太阳穿衣服。

(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这堂课我们来做个游戏――帮太阳穿衣服。在这些五颜六色的衣服里,藏着生字宝宝和包含生字宝宝的句子,只要大家读准了生字,读通了句子,太阳就能穿上漂亮的衣服了!老师指哪一个,大家就读哪一个好吗?

(师小结略)

3.孩子们,你知道天上有几个太阳吗?

可是我们的课文中却出现了四个太阳,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8课四个太阳,齐读课题。

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提问)(为什么会有四个太阳?四个太阳都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要画这四个太阳?它们有什么作用?)

过渡:想解开这一个一个的小问号,就让我们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读课题时提出的问题。

2.文中出现了几个太阳?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四个)

3.谁来说说这是四个什么颜色的太阳?

4.你喜欢哪一种颜色的太阳呢?把他所在的段落找出来,自己读一读吧,注意在头脑里浮现画面。

三、品读课文,感受想象之美

1.汇报交流:你喜欢什么颜色的太阳?

2.分段品读,积累语言,感受想象之美。

(1)文中哪一个自然段写了绿绿的太阳?(第1自然段)读一读。用三角形符号标出太阳的颜色。

(2)我把绿绿的太阳挂在――夏天的天空。什么季节的天空?(夏天)用双横线标出来。

3.小结释疑:

(1)(课件)小画家为什么要画四个太阳呢?(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希望带给人们凉爽、丰收、温暖、美丽。希望一年四季时时美丽,处处舒适。)

(2)他真是一个对生活对他人充满了爱心的小朋友!让我们也带上自己的爱心,一起来有感情地读读课文吧。

四、拓展升华

1.课件播放《种太阳》。

读完了课文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音乐。静静地听听这首歌,说说看唱了什么?

2.谁知道歌名是什么?其实每位同学都有种太阳的愿望,就请你把心中的太阳播种到卡纸上,将你心中的话以这样的句式写下来吧!

3.出示句式:我画了个()太阳,送给(),让他()。

4.展示汇报。

5.再读课题:四个太阳。

这四个太阳其实就是小男孩的金子般的爱心!我们也像小男孩一样拥有一颗金子般的心,我们的心中也有一颗美丽灿烂的太阳,让我们心中的太阳去照亮、去温暖更多的人吧!

【板书设计】

生1:我想画个绿绿的太阳送给小河,河水就变得干净了。

生2:我想画个粉红色的太阳,送给老师,让老师更加年轻、漂亮。

生3:我想画个明亮的太阳,送给眼睛看不见东西的人,他就能看见明亮的世界。

生4:我想画个紫色的太阳,送给喇叭花,喇叭花就更鲜艳了。

四个太阳教案篇(4)

(连云港市重点文物保护研究所,江苏 连云港 222000)

摘 要: 将军崖岩画是我们原始先民遗留下来的一处宝贵的原始艺术品,这些艺术品具有诸多美的因素,探讨他的艺术特征将会为我们现代的艺术创作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

关键词: 将军崖岩画;原始艺术;审美

中图分类号:J50文献标识码:A

On the Primitive Art of jiangiunya Cliff Painting

GAO Wei

将军崖岩画位于马耳峰南麓的一个小山包上,海拔20米,东经119°08′04″,北纬34°31′57″。此山包有两处岩画,第一处在小山包下面,一平坦的岩石上,画面刻于长22米,宽15米,呈馒头状的岩石上。共分布为四组,内容有人面、农作物(禾苗)、鸟面、星象等图案和符号。

第一组,在整个岩画的西侧。南北全长4.2米、高2.8米,以人面头像、农作物和星云图案为主。人面头像方向为88度,整体为阴线刻,磨刻线条的断截面呈撇口“U”形。岩画表面平整光滑。磨刻线条一般深度在1厘米左右,最深在2厘米,最浅在0.4厘米,线条的宽度一般在2―3厘米之间。星云状石案一般直径在2―3厘米,深度在0.5厘米。

另一处,在小山顶部距离第一处岩画东南上方有100米左右。岩画在长9.7米、高1.7――0.55米的一块岩石立面上,在岩石的西侧面上,内容有人面、蹄形、火焰形、星云等图案以及符号注:(连云港市博物馆《将军崖岩画遗迹调查》,《文物》,1981年第7期。王川、高伟、骆琳《桃花涧发现一组新岩画》,《苍梧晚报》,2005年3月21日、1版。王艳、高伟、雯璇《将军崖第四组完成局部绘图――“孙悟空头像”实为人物面部像》,《连云港日报》,2005年3月23日B1版。王艳、高伟、骆琳《桃花涧岩画进入整理阶段――首次发现两个牙齿状图案》,《连云港日报》,2005年4月13日、B1版。)。

岩画是彩绘或刻画在岩洞壁、石崖壁或独立岩石上的彩画和刻画的统称,绘画艺术的一种。彩画一般是采用矿物颜料描绘而成,其表现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使用颜色涂画,另一种是用色线勾勒构图。刻画是采用雕刻工具雕刻而成,其表现手法一般为三种,即磨刻、划刻、敲凿,前两者为刻划各种物体的外形轮廓,后者是对描绘对象进行通体敲凿。将军崖岩画的制作工艺就是采用了刻画中的磨制手法。

将军崖岩画,经专家考证距今8000年前注:(李伯谦《连云港文化遗迹考察的观感与联想――在夏暨东夷文化遗迹考察座谈会上的发言》,《东夷文化研究》,连云港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连云港市东夷文化研究中心。),是我们原始先民遗留下来一处宝贵的原始艺术品。这些艺术品已具有诸多的艺术美的因素,它是现实美(社会美、自然美)的能动反映;它是当时人们审美意识的一种物态化形式;它是通过特有的、生动的、可感的、形式显现的,因而具有艺术形式美,并构成艺术美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将军崖岩画自身艺术特点是什么呢?它又从哪些方面反映出他的艺术特征呢?下面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他的艺术特征。

一、原始艺术:来源于生产和生活

马克思说:“只是由于人的本质的客观地展开的丰富性,如有音乐感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总之,那些能成为人的享受的感觉,才一部分发展起来,一部分产生出来。” 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第126页。)正因为如此,艺术是特定的历史阶段的产物,也是人们长期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中,使自己具有了能感受到形式美的感官和具有了创造形式美的能力的时候产生的。同时艺术的产生也受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制约的,如在使用工具上,也能看出它的特征,在没有金属工具的情况下,我们的先民用石制工具在岩石上磨制出来,所以岩画线条的断截面痕迹呈圆弧状。在艺术题材方面也有反映,生活、生产是艺术的源泉,而艺术又是生活、生产的写照。如将军崖岩画发现远古星象图(太阳、子午线)、鱼形图案、禾苗、人面、兽面等注:(李洪甫《连云港将军崖岩画遗迹的初步探索》,《文物》,1981年第7期。《太阳石岩画遗迹初证》一文,《李洪甫史志论集》,燕山出版社,1991年版。连云港市博物馆《连云港将军崖岩画遗迹调查》一文,《文物》,1981年第7期。李洪甫《将军崖岩画遗迹的初步探索》一文,《文物》,1981年第7期。《将军崖岩画遗迹》一文,《光明日报》,1981年4月27日。同时在《史学》223期刊发。),这些作品是将军崖原始人过着观测天象来农业耕作,辅以渔猎定居生活画面的真实写照。

二、原始艺术中的审美意识

黑格尔说:宗教“往往利用艺术,来使我们更好地感受到宗教的真理,或用图像说明宗教真理以便于想象;在这种情况下,艺术确是在为和它不同的一个部分服务” 注:(黑格尔《美学》第一卷,第130页。)。由此可见,原始艺术有一部分是服务于宗教。大部分是服务于人类的原始审美意识。我们就以将军崖岩画为例:

首先,将军崖岩画是一处原始的宗教祭祀场所。有一些图像是为宗教服务所产生,如将军崖岩画第三组中祭祀用的动物头像和第二组中的一些抽象的神像。这充分说明这类的图案是专门为祭祀所创作,是为宗教所服务而产生的。

其次,从装饰上看。我们知道装饰最早出现,是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山顶洞人已经知道用骨、牙、贝之类的穿在一起作为项链装饰自己。如将军崖岩画中人面像头上网状纹饰和面部线条装饰,达到了造型与装饰的和谐美,充分体现了生活在距今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居民创造美和审美的能力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平。整个画面有人面、禾苗、抽象的鸟面、圆窝等不同的纹样组合的图案纹,又颇具有装饰美。这一些都是来源于生活、生产活动中观察所创造的审美观念,都是以生活中象生类作为创造的母体。显示了原始社会人们的绘画工艺技巧和艺术欣赏水平,也反映了人们的一定意识形态。

三、原始人对美的追求

人类的审美能力,在能够欣赏美的感觉就形成,而人类的审美能力提高又是在人类社会实践中得以不断的提高。当社会发展到新石器时代,人们不仅已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而且已出现对美的追求。

新石器时代先民对美的追求,在将军崖岩画中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表现在人面的装饰上。将军崖岩画第一组上面的13个人面像,有12个面部有装饰线条,线条基本对称,讲究对称的美,显示一种古朴的原始美注:(高伟《将军崖岩画的第二次调查》,《中国美术研究》,2008年第4期。)。

其次,表现在制作工艺上。岩画额线条是那么的流畅,那么的圆滑,新石器时代先民是使用石制工具,生产力极为低下,生活很艰辛。在此情况下,人们却花费那么多的精力制作拿的精细,这些都是原始人追求美所使然。我们可以设想,我没的原始先民不是对美的追求,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要在岩石上磨制出那么精细,其难度相当大,可想而知,原始先民为了追求完美,却不惜工本制作。

再次,表现在与生活关系上。将军崖岩画人面、禾苗、渔网、鱼形、鸟面等图案装饰,都体现原始人类对美的追求。梁启超先生说:“我确信,‘美’是人类一要素,或者还是各种要素中之最要者,倘若在生活全内容中把‘美’的成份抽去,恐怕便活的不自在,甚至活不成。” 注:(梁启超《美与生活》,《饮冰室文集》之39,上海中华书局,1936年版,第22页。)人类曾在漫长的生活中不知道美为何物,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一句话,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只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 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由此可见,人类是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五官感觉形成以后才具备审美能力的,此后,又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和提高审美能力,直至对美的追求,使美成为生活中的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

四、原始艺术中的天文知识

恩格斯说:“首先是天文学――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为了定季节,就已经绝对需要它。” 注:(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16页。)事实上,我没的先民掌握一些天文知识要比游牧、农业民族早的多。农业的发展是在先民掌握了一定的季节变化和植物生长的关系的情况下发明的。换句话说,农业是在先民已经掌握一定的天文知识的情况下产生的。这是因为农业生产季节性很强,需要按时的播种方能收获。因此,我们认为先民掌握某些天文知识最晚应当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先民们为了生存,在漫长的狩猎,采集活动中,逐步熟悉自然环境,留心季节的变化,植物的生长规律,体验四季的交替,观测昼夜不同太阳的关系,从而逐步掌握天文知识。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原始人已经掌握天文知识,则已反映在原始作品中,就是观测天象的星象图岩画,在连云港发现较多,有30余处。如将军崖岩画中天文内容的图案,写实的仅太阳就有七个注:(高伟《东方天书再增新谜团――将军崖岩画又增两个“太阳”》,《扬子晚报》,2004年5月9日B1版。王川、高伟《东方天书再增新谜团――将军崖岩画又发现两个“太阳”》,《苍梧晚报》,2004年5月8日1版。)。

太阳岩画,这组中一共出现七个,分为三组。

T1―T3为一组,位于第二组岩画中间偏上的部位。三个太阳排列呈倒三角形,T1内圆直径4厘米,外圆直径10厘米,有20条放射线表示光芒。T2是三个太阳最大的一个,也是三个太阳中的中间一个,有一个三圈圆组成,有 23条放射线表示光芒。T3是三个最小的一个,同心圆四周有14放射形线条表示光芒。这三个是记录太阳一天运行的轨迹,分别代表早、中、晚不同时间段的太阳。

T4、T5位于三个太阳的左下方,这两个太阳的上面都有一个磨制的横杠,中间圆都是用同心圆表示太阳,太阳光芒分别分T4线条18、T5线条15较粗的线条表示光芒注:(李伯谦《连云港文化遗迹考察的观感与联想――在夏暨东夷文化遗迹考察座谈会上的发言》,《东夷文化研究》,连云港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连云港市东夷文化研究中心。)。

T6、T7位于T4、T5的左上方,靠近星云带的边缘,太阳是用圆圈表示,表示太阳的光芒分别18、17线条。

T4―T7分布在岩画的中间部位,在众多的类似兽面的中间注:(高伟《东方天书再增新谜团――将军崖岩画又增两个“太阳”》,《扬子晚报》,2004年5月9日B1版。王川、高伟《东方天书再增新谜团――将军崖岩画又发现两个“太阳”》,《苍梧晚报》,2004年5月8日1版。)。

在岩画三个太阳的南边有一人工磨制出

的一线条子午线,长度5.5米,其方向与现在的子午线误差3°55′88″注:(江苏省地矿局测绘大队,测绘结果其方位角aN―S=176°24′52″,与实际测得子午线误差为3°55′88″。)。在T6的左边有一个长达6米左右的星云带图案,类似银河系。星云图案是用同心圆和单圈圆组成。在三个太阳的上面,也就是正北方有一个月牙的形状和一个北斗星星象的图案。

太阳、星座图、子午线、银河系的发现,表明当时人们已具有较为成熟的观星象的能力,也表明人们掌握一定的天文知识并非出现于这一时期,而要比这些更早一些,甚至早的多,另外也反映阳光、植物生长关系的作品。

五、原始艺术中的原始宗教

宗教,不是从来就有,而是人类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原始宗教是指处于初期状态的宗教,存在于原始社会,其思想基础主要是相信万物有灵,灵魂不死。原始宗教的的各种表现形式,实际上就是这种思想在社会生活中各方面的表现。以自然崇拜为例。

四个太阳教案篇(5)

关键词:阴阳鱼太极图;天象图;玉器;三星堆地区;四川广汉

中图分类号: G1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3)05000106

前不久,在成都一位收藏三星堆玉器的收藏者家中,我们看到了一件令人震惊的玉器,玉器的材料是用透闪石玉即通常所说的“龙溪玉”雕凿而成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此件玉器的发现,将彻底改变学界对“阴阳鱼太极图”起源的看法。此前,在广汉三星堆曾发现周文王后八卦与太极图的组合玉(石)器,此次我们报导的是“阴阳鱼太极图”与“天象图”的组合玉器。后一种组合,在中国历代的出土文物中也是从未报导过的,其深远的文化内涵还有待易学专家与天文学专家去解读。三星堆地区发现的阴阳鱼太极图、天象图、伏羲先天八卦和文王后天八卦等,再次证明了三星堆地区蕴含有大量中国史前时期的远古信息,应当引起中国考古界、历史界的重视。然而事与愿违,当人们不去研究新出现的事物时,往往会出现以无知或过时的成见为基础、以自大独尊为动力的唯心主义的态度去对新生事物进行错误否定,从而把真理当成谬误来对待,并坚持那种固有的错误观点。当一件正确的东西(事物)尚未被人们认识时,有时会出现正确与错误的颠倒关系,这是正常的。历史上的哥白尼事件就是一个例子。然而,某些学者还有一种心态:明明知道客观出现的事物是真理,又恐于自己的研究成果被新事物所否定而不敢面对现实,这是十分错误的。某些学者采取的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驼鸟政策,这种态度对国家、对个人及学术界都是有害的。

一、关于“阴阳鱼太极图”

“阴阳鱼太极图”是中国古代先人概括了阴阳易理来反映客观世界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一种图式,至今形成了一种 “太极文化”。

关于“太极图”的来源有各种观点[1]:①“伏羲说”,②“纹饰说”,③“周易说”,④“绘画说”。据文献上记载,“世传太极图是出自宋代一位道士陈抟之手,也称“先天图”。另有文献[2]报导:现今为学者所引用的“阴阳鱼太极图”,是明朝一位学者赵为谦在他所写的《六书本义》中第一次公布的,当时它的名字又叫做“天地自然河图”。赵为谦在书中说:“此阴阳鱼太极图是在伏羲时代,龙龟从荥阳附近的黄河里出来,背负的就是此图”;又说:“此图就是人们传说的蔡元定(宋朝朱熹的学生)从四川一位隐士手中得到的图”。还有学者认为“太极图”是陈抟所绘。清朝初年,一位名叫胡渭的学者认为,陈抟将此图传给了种放,种放又传给了邵雍(宋朝人),邵雍的先天之学就是经过对此图的仔细研究之后演化而来的,等等。

“太极图”的来源众说纷纭,其实这些可能都是误传,真正“阴阳鱼太极图”是出自广汉三星堆,它与伏羲八卦关系密切。从图形学原理来看,此图两边黑白互相纠集的白为阳、黑为阴,表示阴、阳相互交替。这种“阴阳鱼太极图”包含着事物循环观念,有阴生阳、阳复生阴、阴复生阳、阳复生阴、循环往复之意。整个太极图外层是一个大圆,中间的反S是太极线,从几何学上讲就是两个相等的内切园的左右反相连接,阴阳鱼好像是永无休止在运动,欲上欲下,欲左欲右,寓意着在循环运动中是没有起点和终点,事物的发展是曲线前进的。

总之,“阴阳鱼太极图”有着深刻哲学寓意,是对宇宙万物的高度归纳。

二、太极、八卦、易经

在《太极图说解》中说:“者,无极而太极也”。此处的圆圈,代表“全体”。“全体”才是真理,对事物的认识必须把握全体,太极即是全体。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要从全局出发来认识,才能圆满、全面。太极图中“S”曲线表明任何事物的发展是曲线式的,不是直线型,直线中有曲线,曲线中有直线。

文献[3]中提到,“古时伏羲仰观天象发现了宇宙中的两个密码,即是阴和阳”。我们认为,所谓太极生两仪,即地球自转出现了白天和黑夜(阳和阴)。当地球绕太阳运动(公转)时产生了春、夏、秋、冬四季(四象)。由于自然界存在四季(四象),进而出现可以用八个元素来总结、归纳起来的自然现象,即天、地、水、火、风、雷(雨)、山(川)、泽(沼泽、湖泊、河流、大洋),等等,这就是所谓八卦(八种要素)。当我们观察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时(自转与公转),宇宙是无限大的,无边无际(数学上的无穷大),故而产生了无极(无穷大)的概念。无极即太极(大的不可想象),我们可以用一个圆的形状来概括它。白天和黑夜(阴与阳,即二仪),春、夏、秋、冬(四季,即四象),是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必然结果,如此循环往复,无始无终地运行。从天文学知识可知,在我们银河系之外,还存在着河外星系,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个成员,地球又是围绕太阳旋转的,太阳距银河系中心为2.4万光年,而1光年约为9.46万亿km,可见宇宙之大是不可想象的。我国古代先人提出的太极概念对此做了高度概括,从而提出了八卦的理念。

由于有八卦的提出,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易经》,它是中国先人研究宇宙万物运动变化发展的一种解说,《易经》是从八卦引伸而来的。八卦中的乾卦即指天,坤卦即指地,离卦即指火(日),坎卦为水,震卦为雷,巽卦为风,艮卦为山(山脉、山川),兑卦为泽(河流、湖泊、大洋等)。任何人(中国的、外国的)无不生活在八卦之中。因此,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八卦。换言之,也就是可以用《易经》来解释世界上事物的发生、发展直至灭亡的一切规律。故而我们可以说,“太极”-“八卦”-“易经”是一脉相承的,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一整套完整理论体系,这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是中国古代先人总结归纳起来的,是整个人类社会活动的思维方法的高度总结。不管世界事物现象怎么纷繁复杂,只要纳入“八卦-易经”的体系中去,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

时至今日,中国任何考古遗址中都不曾出土有太极-八卦实物,唯独只在广汉三星堆有,这件事的本身含义就值得深思,人们有什么理由去否定它呢?其实从我们所掌握的史料来讲,“阴阳鱼太极图”肯定不是陈抟首先绘制出来的,但是陈抟是四川人,他在中国道教史、哲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他在四川成都、峨眉、邛崃都停留过,对《周易》很有研究。自陈抟后,周敦颐,程氏兄弟(程颐,程颢)也对“周易”有研究,程氏兄弟乃周敦颐的学生。史载,二程父亲在汉州(即今广汉)当过官,二程随父入汉州。“一日游成都,见一老者在用竹片箍桶,且身旁放了一本《周易》,二人想看看并想与老人讨论,老者问二程是否想学此书(即《周易》)……”。据《宋史》记载,这位老者是蜀之隐居士(即隐士),此人到底来自何方不得而知。陈抟生于唐末宋初时代,而“阴阳鱼太极图”出现在远古时代的广汉三星堆古蜀国,两者在时间上是不吻合的。因此,“阴阳太极图”不可能是陈抟所绘,历史上的传说应当纠正。

在宋代,四川从事易学研究有69人,其易学著作约92部专著之多,但绝大多数已经散失。因此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个朝代有如此多的人来研究易学,更没有大量的专著出现,故此人们常说“易学在蜀”。当我们再深入讨论,三星堆发现的周文王后天八卦,伏羲先天八卦和“阴阳鱼太极图”,并非偶然人为的事件。这为“易学在蜀”打下了物证基础。考古界不认可的原因是:“不是考古出土的,是民间收藏的”,故而不去重视它。此种发现对于改写易学研究的历史,有着深远的意义。“易蜀”是有充足根据的,因为有实物为证。

三、阴阳鱼太极图与天象图的组合实物描述 上述二种图同时雕刻在一块八边形的玉版上,其规格是50cm×50cm,其中长边44.5cm,短边3cm,厚度3cm,“阴阳鱼太极图”直径44cm,鱼眼直径5cm,方形玉板边宽3cm,边部雕刻有回形纹,太极图与长边相切,在短边处阴刻了四个人头像(图1,图2)。二位古蜀国人席地而座,好像是在“下棋”,其实可能是在推演天象,方形玉板反面刻有一圆形(直径18cm)的深槽,玉板就放在上为30cm、下为40cm的圆柱体形之上(图3)。为了更好地突出“阴阳鱼太极图”,我们特意将它从玉板上的“天象图”临摹出来(图4)。从临摹出来的阴阳鱼太极图可以看出,鱼的“眼睛”也正好是“天象图”的某一个位置。眼睛与眼睛之间的中心距离是22cm。

图1 古蜀人在“棋盘”上对奕,棋盘八边形,规格是50×50cm,长边44.5cm,短边3cm,太极图直径44cm,鱼眼直径5cm。“下棋”的蜀人在身神凝聚地“操盘”,神采奕奕,而“棋子”并不是“车”、“马”、“炮”等,而是一些“鸟”、“牛头”、“龙”等,“棋子”是我们随意放的

图2 这是太极图与天象图重合在一起的图,太极图的鱼眼,也是天象图中的某一个“结点”位置,她扮演着天象图中某种含义的内容图3 雕刻有“阴阳鱼太极图”和“天象图”的玉板就放在此空心的圆柱体上

图4 这是随机拍摄的太极图与天象图组合在一起的局部照片。此图中的下方“鱼眼”与图2中右下方的玉板上“鱼眼”位置是一致的。“棋子”上的图形有的是动物头像(如鸟),有的像葫芦的切面形状,有的像太极图中鱼眼的形状,“棋子”是我们随意放的

两个“鱼眼”用双线条连接着不同形状的动物头像,如虎、鸟、狗、龙、鸡、羊以及星星、大刀,等等。“鱼眼”与它们之间的距离不等,所以线条有长有短。而且,动物头像之间的距离也不相同。这些线条的长短是否意味着在某一时期的天象位置,而且此位置说明日、月、星、辰是处于运动状态的。其中原因在于,我们见到在一批大的玉壁(直径80cm~110cm不等)上所见到天象的位置也不同(待发表)。

古蜀人在推演天象时所用的“棋子”目前收集到的共15枚,每枚直径4.5cm,厚度1.8cm,正面是动物的头像。例如,牛、鸟、龙、鱼、鸡、狗以及“眼”、“水滴”、“葫芦”,等等(图4,5,6),反面则全部是太极图(图7)。

图5 这是“棋子”上另外一些浮雕的动物头像与其他不知名物体的图像,“棋子”是我们随意放的

图6 这是“棋子”上牛头和鸡头等的浮雕图像,“棋子”是我们随意放的图7 这是每一个“棋子”反面的“太极图”,“棋子”是我们随意放的四、关于阴阳太极图与天象图的意义考究

关于“阴阳鱼太极图”,历史书中有不同的说法。如文献[2]中说,明朝初年,图8 古蜀人在聚精会神地“下棋”,“棋子”是我们随意放的一个名叫赵为谦的学者在他的《六书本义》中第一次公布了“阴阳鱼太极图”,当时又称之为“天地自然河图”。又有文献说,宋朝一位名叫陈抟的道士(音团tuán)首次公布了“阴阳鱼太极图”和“河图”,等等。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在中国历史上,被历史学家讹传编造的故事还少吗?例如,“指南针”是在春秋战国出现的,音乐、舞蹈是在商王朝出现,铁器也是在战国出现的,妇好墓发现了新疆和田玉(是不是来自和田值得怀疑)做的玉器。因此商王朝要不惜代价,长途跋涉派兵去远征当时的和田部落取得(占有)和田玉;三星堆出现的大量金器,有人说是从西亚传来的,一位“专家”还确切地论证在西亚某地发现了金器,向东传到甘肃礼县,再向东传到了三星堆,这不是十分荒唐吗?北京某著名大学的一位考古专家说,三星堆的巨大青铜立人(双手弯曲)手中拿的是象牙,因为象牙的弯曲度正好与手的姿式一致,这不是明显在编故事吗?另有一位“著名”学者说,三星堆古蜀国人是西亚闪族人的后代,又说商朝的文化有埃及的色彩,北京某著名大学的一位研究宗教的教授看了三星堆玉(石)器之后,大言不讳地说:“三星堆文化是古印度的雅利安吠陀文明克隆来的”,等等,这些都是受“中国文化西来说”的影响。

图9 古蜀人盘腿席地而座在凝思如何下下一步“棋”,其穿载衣服花纹清晰可见

图10 坐地“下棋”的古蜀人的背后图

当人们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地时,是因为之前已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证据,才敢于和旧的思想进行较量,但总有一些眼光短浅的人出来说三道四。因为这些说三道四的人手中没有实物(或者看的太少),有的学者根本未到过三星堆更谈不上去研究三星堆的文化,而大肆发表“论文”和“专著”。他们生怕自己以往所学习到的知识被新发现的事物所否定,故而到处设立“防火墙”。但是新生事物终将会冲破旧有的顽固势力被具有开拓思想的学者所接受,这就是规律。“真理往往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什么叫创新?正如已故科学家钱学森所说:“所谓创新,就是敢于研究前人没有研究过的东西……”,在现今中国的考古界,把“黄河文明”的“旗帜”死扛着不放,死抱着“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旧观点不放,这是十分错误的,历史将会做出正确的判断。

我们多年前就已经指出:三星堆文化是向外传播的[4]。阴阳鱼太极图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就目前所知,阴阳鱼太极图标志不但在中国(佛教界)而且在国外也有传播。例如,“玻尔勋章”图案、美国的ENIA商标图案、安哥拉空军机徽图案、韩国国旗图案(包含有四个卦位)、蒙古国国旗图案、新加坡空军机徽图案、墨西哥传统医学会的会徽图案,等等,都有太极图的标志。在玛雅文化的历法中,有一种叫做“卓金历”(或译为泽尔科金历)中所使用的符号与我们的阴阳鱼太极图非常相似[5]。这充分说明太极思想的影响已遍及全球。

太极图现象大到宇宙空间,小到原子内部结构(电子云旋转)无处不在。这个图已经深入世界人民的心目之中,我们有什么理由说中国文化是由西方传入中国的呢?我们应当大力宣传中国本土的传统文化,抵制西方的颓废消极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年青人树立起正确的爱国主义思想,使本民族的文化扎根于人们的思想深处。

阴阳鱼太极图在四川的发现,再次证明在四川的阆中(那是伏羲氏的母亲华胥氏的家乡,华胥怀孕伏羲于此)――广汉三星堆(该地区玉器中发现有大量伏羲氏风姓标志)――盐亭(黄帝的原配夫人嫘祖的家乡,黄帝与她成婚在盐亭)蕴藏着大量远古信息,这里应当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值得史学界、考古界探究。阴阳鱼太极图与天象图组合在一起,给人们提出一个重大谜题,是谁把天象图的知识传授给当时的古蜀国人?又是谁把太极图与天象图有机地组合起来?为什么太极图中的“S”形曲线与圆的切线交角与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和自转轨道平面的交角(23°27′)如此接近?难道真的有更智慧的“神仙”在指点古蜀国人吗?这些疑问有待后续逐渐揭开。文中不妥之处,还请国内外专家指正。

参考文献:

[1]明赐东.太极图揭秘[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

[2]金良年.中国神秘文化[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4.

[3]杨复峻.大昊伏羲 中国远古文明(上)[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8.

四个太阳教案篇(6)

【关键词】 有效手段;激发幼儿;启发幼儿;调动幼儿;提问的技巧

一个成功的教育活动,离不开恰当、合理、科学、艺术、开放的提问设计。教师都应深刻领悟这一点,积极思考,逐步提高自己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效提问的技巧。问题提得好,好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幼儿思维的浪花。那怎样才能提高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呢?我们来通过一个案例进行分析:

一、提高问题的认知层次

低认知层次问题引起的是初级的心理活动和认知过程,如:回忆已知的知识、很容易判断正误的答案。高认知层次的提问引起的是幼儿的高级思维过程。在回答这类问题时,幼儿需要超越感知所给予的信息或回忆性知识,通过比较、对照、应用、分析、综合或评价等高级思维活动。在《小兔找太阳》活动中当我出示被遮住小兔身体只剩尾巴的图片时,我问:“谁来了?”幼儿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一下子猜出来是小兔子。我又通过追问让幼儿说出“你是怎么知道的?为什么?”“还有谁的尾巴也像小兔一样短短的?”我的问题一提出就像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一下子就活跃起来,让幼儿通过比较、应用和想象,获得了有关于尾巴的相关经验。因此,教师适当提高问题的认知层次,增加高认知层次问题的数量,有助于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二、根据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问题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幼儿已有知识经验及应答反应,设计并恰当地搭配、使用不同类型的问题,才能使整个教学活动更符合幼儿认知水平,并进一步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在《小兔找太阳》中为了让幼儿了解小兔为什么找太阳,我利用了比较提问法、分类提问法、假设提问法和多角度提问法让幼儿回答“哪些东西是圆的?”幼儿回答的答案多种多样如:太阳、红绿灯、西瓜、铃鼓、气球、皮球、头、眼珠等等。我接着问“哪些东西是有红又圆的?”幼儿回答:气球、铃鼓、太阳、红灯等。我又层层追问:“哪些东西又红又是在天上的?”幼儿慢慢地将范围缩小:气球、太阳。最后孩子们共同寻找答案“哪些东西是在天上会发光的?”我们一下子知道了在天上会发光的是圆圆的、红红的太阳。这样让他们一步一步地得到答案,体验他们通过比较、应用和想象,获得了有关于尾巴的相关经验。此环节中我抓住作品中有利于幼儿想象的因素,对幼儿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拓展联想,让幼儿暂时摆脱文学作品原有的情节束缚,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合理想象,多角度地回答问题,有利于提高幼儿思维的流畅性、敏捷性、灵活性,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促进幼儿个性化地发展。

三、突出重点,发展幼儿的生活经验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有的是核心问题,有的不是,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回答,进一步提出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通过追问,使幼儿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修正、补充不正确、未完善的答案。在《小兔找太阳》中为了拓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我提出“小兔子为什么找太阳”幼儿通过以上活动中的知识明白了太阳很暖和、会让向朋友们长身体等等。此时我抓住幼儿的兴趣大胆提出问题“除了小兔子需要太阳,还有谁也需要太阳”,幼儿一下子说出了许多答案如小花、小草、小动物、老人、宝宝等等。为了进一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我出示图片和幼儿一起补充答案,孩子们快速地找出了“太阳能、衣服被子、植物等”,从而让幼儿明白动物、植物、人类都离不开太阳。

四、教师应注重发展应答技巧

四个太阳教案篇(7)

关键词:黄经历法;黄道经度;四季;节气

乔居顺早年考入孔祥熙所创铭贤学校(山西农业大学前身)并留校工作。该校校训“学以事人”,深刻影响了其一生。1956年,乔居顺创造设计恒星仪等天文仪器用于天文地理教学,最早总结提出了“时空交错生产法”,对农作物进行套种改革;发明与研制小麦脱割机;研究总结出了《珠算开平方法则》等。诸多发明创造中,尤以《黄经历法》集其大成,为世人所瞩目。从五十年代始,潜心跟踪、研究天文历法四十余年,所创新历季、月、节、星各单位皆体现黄道经度,与天体运行规律相一致,故名《黄经历法》。所完成《黄经历法研究》项目,2010年被山西晋中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评定为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乔居顺也被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本历法以太阳为参照系和标准,地球自转一周为一个太阳日,平均为24小时,称之为平均太阳日,是本历法中最小基本单位。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恒星年,长365日6小时9分9秒。以太阳在天球上沿黄道运行一周的时间为一个回归年,长365日5小时48分46秒。与恒星年之差称之为岁差。回归年是阳历必须依据的天然单位,也是历法中最大的基本单位。地球公转轨道为椭圆,全年合计太阳运行360度,地球行了365日多,这就造成了四季长短不等。远日点在地球公转轨道上缓慢移动,积20720年旋转一周,使上述四季不等的现象在20720年中轮流变化一次。

太阳沿黄道每运行30度为一个月,一年运行360度,共12个月。这与黄道12宫是一致的,称之为宫月。太阳每运行黄经15度为一个节气(中国阳历),每月2个节气,一年24个节气。取阴阳历通用之30日为一月并定为标准月,简称小月;取30与365之最大公约数5作为一个新单位取名为“星”。新历按气候实际重新划分为以雨水(330度)、小满(60度)、处暑(150度)、小雪(240度)为起点。新历中的置闰法中,积43200年才有一日之差,较现用历年差26秒精密13倍。

由于远日点的移动,新历把大月的起点作了调整,大月在20720年中旋转一周,既对全年之日数没有增减,又能使大月与远日点永远一致,也使每个月都有9000多年轮流成为大月的均等机会。

新历的优点集中如文所述的9个方面。

我国使用的公历与公元是照搬西方具有宗教特色的历法。我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其与我国国情和习性不相符合,应予以改革。为此,笔者在20世纪经过近四十年的研究提出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历法改革方案。

一、《黄经历法》研究的思维发轫

世界历置可分两种:一是以太阴(月亮)为标准的阴历,二是以太阳为标准的阳历。为讨论方便,以下简称为“阴”或“阳”。

作为文明古国,我国古今贤达之士对天文观测十分重视,制历授时精益求精。民国以前使用的历法采用的是阴阳合历,观月像之圆缺知日期以安排生活,凭节气之推移知气候以从农耕。

所谓节气就是把太阳一年中在天上运动(非真运动)的轨道――黄道,运转一周的360度细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作为黄经15度,称之为一个节气。由此可知,这正是用24个节气描述太阳运行规律的方法论,简称为阳历。由此可知,中国的阴历具有“阴中有阳”的科学内涵。

我国的阴历不同于其他国家的阴历,虽然每年12个月只有大约354个日日夜夜,较阳历少11日之多,但由于在19个阴历年中增加了7个闰月,共235个月,因此,其总日数和19个阳历年的总日数是相等的。因此可以说,中国阴历的年数,具有“名阴实阳”的内涵。

中国的岁首定为立春之朔日,立春为阳历之起点,朔日(阴历初一)为阴历之起点,由此可见,中国之岁首也是基于阴阳平衡和阴阳兼顾的平和思维。

基于此,中国是很早就使用阳历纪年月日时的国家之一,但却没有确立阳历纪时的系列名称,在长期农耕社会的实践中,中国阳(农)历又因其准确同农时相连与简明易记忆而为农民所乐于使用。这正符合“以农立国,不误农时”的国情以及追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社会发展目标。这套与农业发展相协调的适于农耕的优良的“阳历”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历史上判别气候提升耕作收益的科学依据。

据历史考证,中国是从1912年采用西方阳历的。尽管西方阳历有其科学的一面,但由于其与阴历的差异,使群众感到应用中有不少基于文化差异的不足。特别是与阳历伴用的星期制(即礼拜制)在各月中的不固定性而导致的前后移动,导致使用时很感不便。因此,民国20年(1931年)国民政府教育部成立的历法研究会,向全国发出超百万份的“改历征求意见书”。据对次年回收的意见书统计,应征者多达十万多人。根据意见书中数据,对新历的改革建议见下表:

从上表中不难看出,因一年中仍有一、二空日,难以同农历有效对接,使普通农民难以记忆应用而不满意,未予实行。(详见《宇宙壮观》P432―P440。山本一清著,陈遵妫编译,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因此,这个经全国十万人未能解决的“改历”大难题遗留给了后人,有专家说“相信今后必能出现一部理想的历法”。(王安宅著:《地球概论・历法章》,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从1937年“九・一八”事变日寇侵华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近半个世纪由于种种原因,改历再无人提起,更无实质性的行动进展。

1957年,我被错划为分子。1958年被开除公职,并被下放到塞外农场劳动教养。当时我的心情与古人韩愈上书“谏迎佛骨表”后的遭遇类似。我曾仿照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写了一首诗如下:

一鸣触怒武当权,塞外劳教路一千。本为学校除劣象,竟遭开除二十年。

囚居演易周文王,蚕室作史司马迁。且喜农村天地广,实践真知学无边。

在当时身处逆境的环境中,我决心仿文王演易,解决这一难题。1959年国庆节放假一天,遂试图解开前政府遗留下的改历大难题。希能按老子祸福相依的辩证原理将坏事变为好事。此后遂在坎坷困境中按照q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与中国天人合一宇宙观神游宇宙、摆弄星月、旋转乾坤、调理阴阳,历时已40年,至1999年完成了新历法改革方案的定稿。

1968年我发现公元不合我国国情,意欲提出改革方案。但一直找不到满意思维模式而未能付诸于研究实践,“改元与改历”这一问题一直铭刻在心。1997年随着香港回归后所获取的信息交流环境,我才在外国先知的启示下触动了灵感,找到了理想的解决方案。经过30多年研究与探索,才就解决这两个难题缴出了一份相对完满的答卷:我称之为有中国特色的阳历与纪元,并简称《黄经历法》。请国人予以审阅评价,提出意见、正其谬误、补其缺漏,在日臻完善中,得出一套完善可行的方案,满足包括我在内的国人改历的夙愿。有了符合国情的历法,建议政府不要再照搬“西方的阳历”,而实行有中国特色的“阳历”。从而把中国的阳历由几千年来阴显阳隐的状态扶正到阳正阴副的位置上。

二、《黄经历法》改革的主要内容

现在全世界通用的阳历(即Gregorian Calendar格历)有不少缺点,特别是星期数在各月中前后移动,错落无定,致使世人在难以记忆中多感不便。笔者早欲改革,酝酿多年,迄未成功。今作者将一管之见,公之于世,以供参考。

(一) 对新历法的要求

作为一种新历法,笔者认为至少要有如下几个科学与便捷相结合的知识内涵:一是要体现与协调有关的天体运行规律;二要便于指导与气候有关的农牧业生产和便捷安排人们的日常生活;三要有科学精密内涵,有长久稳定不变的科学规律,简便易行易记的行动指南。

(二)依据的规律与原理

改革历制要以科学原理和相关可观察数据积累的分析获得的规律为依据。具体体现在如下5个方面:

一是以太阳为参照系和标准,地球绕轴自转一周时间为一个太阳日,因地球转速不匀,各日的长短不等,平均为24小时,称之为平均太阳日,本文中简称为日。这是一个天文单位,也是历法中最小的基本单位。

二是以恒星为标准,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恒星年,长365日6小时9分9秒。

三是以太阳在天球上沿黄道运行一周的时间为一个回归年,长365日5小时48分46秒。与恒星年之差称之为岁差。因人类与生物必须依赖太阳而生活与生存,所以回归年是阳历必须依据的天然单位,也是历法中最大的基本单位。

四是地球公转轨道为椭圆,太阳位居于其一个焦点上,所以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有远有近,轨道长轴一端称近日点,另一端称远日点,以近日点为标准,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为一个近点年,长365日6小时14分9秒。与恒星年之差表现为地球公转轨道长轴转向。一年中半数以上的日子是太阳行一度与地球行一日基本一致,由于系统内部能量的转换,当地球行至远日点附近时,轨道既长,速度又慢,150度弧内多走了6日;相反,当地球行至近日点附近时90°弧却少走了1日,全年合计太阳运行360度,地球行了365日多,这就造成了四季长短不等。

五是由于以上两个原因,共同形成近点年与回归年相差1523秒,表现为远日点在地球公转轨道上缓慢移动,积20720年旋转一周,使上述四季不等的现象在20720年中轮流变化一次。

(三)改革的方案

改历的目的是方便全球各地、功垂后世的世界性系统工程,方案设计的主导思想是以太阳运行的规律为标准,适当调整地球运行的数据使二者协调一致,具体方案建议如下:

第一,岁首以冬至日为新历之元旦,即以2000年12月21日为2001年1月1日。

第二,从冬至起,太阳沿黄道每运行30度为一个月,一年运行360度,共12个月。这与黄道12宫是一致的,称之为宫月。如4月太阳在白羊宫,5月在金牛宫(不是白羊座与金牛座)。余类推。

第三,太阳每运行黄经15度为一个节气(中国阳历),每月2个节气,一年24个节气。

上述分类法,虽然较为标准,但历的最小单位为日,对回归年不能整除,难以实用,所以对地球运转的轨道另分如下:

一是取阴阳历通用之30日为一月并定为标准月,简称小月;

二是取30与365之最大公约数5作为一个新单位取名为“星”。每月有6星,每年有73星,也就是12月另一星(5日);

三是一星单列不妥,另作安排如下:如前规律四中提到,由于地球在远日点与近日点附近的弧内由于轨道长短、速度快慢不同使全年多走了5日,因此把多余的5日分别纳入远日点附近相连的5个月内,使每月成了31日,称为调节月,简称大月;大月中的最后一星改为6日,称为大星,这样一月不论大小,都是六星。一年中12个月,72星,整齐固定,协调一致。这样分的月称为历月,虽然有大有小,但却与宫月基本上能保持一致。

四是四季之划分:中国以立春(315度)、立夏(45度)、立秋(135度)、立冬(225度)为起点,显得稍早。西方以春分(0度)、夏至(90度)、秋分(180度)、冬至(270度)为起点,失之过迟(实际上西方社会是以12、1、2三个月为冬季的)。新历按气候实际重新划分为以雨水(330度)、小满(60度)、处暑(150度)、小雪(240度)为起点。这样就把冬季最冷的三九天置于冬季三个月的中间一个月(夏季亦同),使冬季开始与终了两端的温度比较接近。

五是闰年仍加1日,置于连续5个大月之后成为6个大月,全年366日。

六是置闰法仍采用4年一闰制,每百年仍减一闰,但把400年减3闰改为900年减7闰。这种方法年差只有2秒。积43200年才有一日之差,较现用历年差26秒精密13倍,为现在既精密又简明之方法。具体方法是从16世纪起,每900年作为一周期,前400年仍是400年减3闰(第400年闰),后500年为500年减4闰(第500年仍闰)。口诀为:四年一闰,百年不闰,九百年只减七闰,四万三干二百年不闰。

七是由于远日点的移动,新历把大月的起点作了调整,规定每隔1727(1726)年调整一次。调12次回到原位,即1727×8+1726×4=20720年。

大月在20720年中旋转一周,既对全年之日数没有增减,又能使大月与远日点永远一致,也使每个月都有9000多年轮流成为大月的均等机会。现在远日点行至小暑节附近,所以规定从谷雨节(30度)起作为大月,即5,6,7,8,9等5个月为大月,到2994年即改为6,7,8,9,10等5个月为大月,余类推。

新历是依照天体运行的客观规律而创制的,因历的各单位(季、月、节、星)都体现了黄道经度故名为黄经历法。

(四)历图的说明(参看黄经历图)

历图由两个虚线圆将图分成三部分,如依虚线剪开可依轴转动,各称为盘,虚线内的称乾盘,两虚线之间的称坤盘,虚线外的称宙盘,分别说明于下:

1.乾盘 圆盘之中心的红色小圆代表太阳,图中的黄色圆代表黄道。将黄道分为四等分,每等分为90度即为春、夏、秋、冬四季(黄道内的环)。每季分为6等分,每等分15度,即为中国的24节气。黄道外的幅状线段即为节气,旁标数字为黄道经度,另一旁为中国节气名称。把靠近虚线的环分成12等分,每等分30度,称为月,因与黄道12宫相符称为宫月,每月有两个气节。(乾为天)

2.坤盘 两虚线间的绿色大圆代表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轨道,太阳位于一个焦点上,距近日点为9150万哩,距远日点为9450万哩,图是照实际轨道按比例缩小的。

将轨道分为365等分,每一等分为160万哩,即轨道外的一小格也代表一日。5小格为一星。轨道外长划为每月内各星之首日,顶端阿拉伯数字为各月之部分日期,轨道内之汉字及罗马字表示每一月内各星之次序,称一星、二星等,星内之日称星一、星二等,六星为一月称历月。历月分两种,在近日点前后的6个月为标准月,简称小月,各30日。在远日点前后的6个月为调节月,前5个月为大月各31日,后一个闰年为大月,平年为小月。有红色小格之星为大星,计6日,有大星之月为大月,红色小格即第31日。红色箭头为大月调整的标志。

坤盘主要表示地球公转一周轨道的规律与划分,也就是历。(坤为地)。由图可看到乾盘上的宫月与坤盘上的历月是相对应的,但宫月是以度为单位,只有次序,不分大小;历月是以日为单位,只有大小,不论次序,由于地球转速不匀与闰日的插入,使二者大体一致而略有出入(差1―2日)。

3.宙盘 虚线外之盘固定不转,只有一个蓝色圆作为时间坐标故称宙盘。每一圈代表20700年,圆外各点及数字表示置闰的世纪,单位是百年。如二0为二十世纪(2000)年,这年当为闰年。全圆共20700年有46个闰年(包括起点)都已标出;圆内各点及数字表示调整大月的年代,如2994年时将坤盘逆转30度,使红箭头对准2994年,大月即变为6,7,8,9,10余类推。宙盘虽不转,但圆心与乾盘相同。

乾盘以圆心为转动轴,坤盘以一个有太阳的焦点为转动轴,二盘同轴。(乾主刚健,坤主柔顺)。乾盘与坤盘合起来表示空间的一小部分,即宇。宙盘一圈表示20700年,即时间的一小段,即宙(上下四方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可以看出:图是静止的,约可使用千年(至2994年)。盘是转动的,可预知万代;图中包含宇宙之机,盘有旋转乾坤之妙。

(五)新历的优点

新历的优点集中表现在如下9个方面:一是新历采用新单位“星”作为月的小计单位,每个月都有6星固定不变,便于安排生产与生活;二是改正了元旦,把地球上历法中12个月与天球上的黄道12宫统一起来,实现了两者的协调一致;三是把5个大月、7个小月分别连起来,并与远日点附近长轨道慢速度和近日点附近短轨道快速度协调一致;四是把24节气都固定在各月的月初与月中,即1日(或2日)与16日(或17日)前后,久之可以月日代替节气;五是四季划分与气候实际相一致;六是置闰法更为精密,消除了不均衡产生的误差;七是最先把远日点及其移动考虑进历法并研究出解决的办法,使远日点移动带来的问题得到妥善处理,这是古今中外历历史上的创举,也是新历法突出的优点;八是新历首次用图形表示历法各要素差异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对不同单位之间提出了进率简单、结构稳定、易记易行的定量换算方法;九是按客观规律,把神秘的天体运行规律用图形方法摆在人们眼前,可作为天文知识普及教材。一图在手,千年入目;把盘一转,万年在胸,有科学性,直观性,教育性,大众性,悠久性。

三、对作息制度改革的设想

历法是用以判别气候与计算时间的,并不表示作息。人们的职业与工种千差万别,各有规律,不应该也不可能用一种作息制度统一起来。但西方确有一些人遵照所谓上帝创造世界的作息日程表进行作息。工作六日,第七日到教堂作礼拜称为礼拜日,年长日久,形成制度,称为礼拜制,与阳历伴用至今,甚至使人们误把礼拜制当成阳历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不敢触动。事实上,礼拜制一不属于以朔望月为标准的阴历;二不属于以回归年为标准的阳历;三不是对人有影响的祸福因素;四不是人们能普遍适用的作息标准。所以是可以由人改变的。

现在礼拜制虽已通行于全世界,但已改为双休制,即每周休息2日,全年52周共休息104日。

新历采用5度一星制,但作息采用5日一轮制,两制将有规则地同步运行。如果每轮休息1日,全年72星(73轮)共休息73日,较礼拜制少了31日,设想把这31日仍归个人,作为探亲,旅游等个人集中使用(一次或分几次都可)。这样有零有整,有定有活,并且也不减少休息日数。

这个设想仅限于原来实行礼拜制的党政机关的干部与工作人员,其余农、工、商等各行业的劳动者仍按照其行业规律及工种特点进行作息。

各机关的工作人员虽然每轮休息一日,但绝不是以前的统一公休制,而改为内部轮休制,对外不能关门,即人休事不休,从制度上保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提高工作效益。

内部轮休制原则上是各公休单位将工作人员分为6组。每天(包括公休日)有5组上班,一组休息,人休事不休,对外照常服务。这样一改,公休日的轮休人数一下减成了原来公休人数的1/6,对交通及服务行业的压力大大减轻,堵车现象亦立刻缓解。这是从制度上正本清源之举,有釜底抽薪之功、立竿见影之效,缓修或不修地铁就是经济效益,疏解堵车现象就是社会效益。

四、新旧两历之对比

为了叙述方便,本文将现在世界通用的格里哥利历简称为旧历,将有中国特色的阳历简称为新历。就此分别作一下对比:

1.月日的安排

旧历当初是把一年的365日又四分之一日,分为12个月。单数的月作为大月,各3 1日。双数的月作为小月,各30日。但实际日数只够5个大月,于是把行刑的2月减去1日,成了29日,四年闰一日,加于2月末。

后来有一位皇帝奥古斯都(August)要把八月改成他的名字,使人纪念。但八月是个小月,不足以显示帝王的威严。于是把八月改成大月。可是7、8、9连续3个大月觉得不妥,就把八月以后的双数月都改成大月,可是又多了1日,于是把2月再减一日成了28日,闰年时为29日。这就改成了现在的历法。

这种历法,把月分成28、29、30、31日四种。大月的31日与小月的28日相差3日,这对于安排生产与生活,及各月的统计都不适宜,所以新历把以显示帝王威严为标准的安排法废除,改为以日地运行的客观规律为标准的安排法,即当地球绕日运行至公转轨道的远日点前后时,由于道路长,速度慢,使地球在5个月内多走了5日,因此把这5日分别纳入5个月内作为大月成了31日。这样一来,使大小月的角速度都是约30度,大小月的日数相差1日,对计划统计都很准确。大月或小月都是连续的,不必再数拳头,这种安排是顺理成章的。既依据了客观规律,又体现了客观规律。例如:我们处于大月时,即知地球运行至轨道的远日点附近了;反之在小月时即知地球运行至近日点附近了。这比旧历有科学性。

2.与太阳的关系

阳历是以太阳为标准的历法,就应表示出一年中太阳运行的位置。旧历对此只有4个点即春分(3月21日0度)、夏至(6月22日.90度)、秋分(9月23日,180度)、冬至(12月22日270度)新历是以中国的24节气为纲。把黄道分成24个等分点。每等分为15度,各以天文、气象,气候、农事为名,极便于指导农业生产活动。不但包括了旧历的四个点,又用了“星”这个新单位,每星5度,全年72星,比24节气更详细,这样所有季(90度),月(30度),节(15度),星(5度)各单位都体现了黄经度数。不但比旧历更完整,而且也体现出中国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国是以农立国的,农民种地是根据24节气的,自引进西历以来已近百年,有哪个农民是依照旧历种地的?还不都是用24节气?不是农民保守,是旧历粗略不切实用。今新历是以24节气为纲,农民肯定满意、欢迎。可以说新历是符合国情有实用性的。

3.置 闰

以前西方对天文观测是很粗糙的。只知道一年是365日又四分之一,所以规定每四年闰一日,凡旧历年数为4之倍数者为闰年,把2月改成29日,直到1582年又观测时,才发现春分点不是3月21日,而是超前了10日,于是重新修订历法,把日期退后十日,并决定把四年一闰改为百年减一闰,四百年减3闰,这样年差只有26秒,积3千多年会有一日之差。由于是罗马教皇格里哥利第十三所改,所以称为格里哥利历,简称格历。

新历把四百年减三闰又改为九百年减七闰,使年差减为2秒,积43200年多出一日,这一年闰年不闰,理论上可做到毫秒不差,较旧历更精密。

4.增加新内容

继歌白尼提出地球绕日运行以后,又有开普勒等科学家提出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的等定律。因而知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有远有近,通过近点年的测定才知道地球公转轨道也是旋转的。

新历把这些新发现的规律都吸收到历法中,并做了妥善的解决,这是旧历中没有的,也是新历的先进性。

综上所比,可看出新历是科学的、先进的、正确的。我们的国家正处在改革创新的大潮中,也常说要与时俱进,现在已进入21世纪,人们对天体运行规律有了新的认识。国家也应当使用体现客观规律的新历法。不必仍抱着西方四百多年前的老皇历不放。我们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吗?就应勇敢地带头使用先进的中国新历。

五、新f两历之换算

历置改变引发的两历换算困难,会成为改制的原因之一。其实不然,因为新旧两历都是阳历。一年中总日数是相等的,只是月、日排列法不同,所以换算起来极其简单、容易。年年相同,仅是闰年与平年略有不同而己,今将新旧两历换算表列于后,以便对照。

表中说明:上、下、左、右四边格为新历,被包于其中者为旧历之月日。最上边一格为月份,最下边一格为各月所属之季,最左边一格为各月之日期,最右边一格为各日所属之星。红色之格为节气所在之范围。各月下端两格为该月之节气名称,上一格为月初的节气,下一格为月中的节气。

例如:党的生日为旧历7月1日,从表中查得旧历7月1日后再纵向上看为7月向左看为11日.即新历为7月11日。又如:国庆节为10月1日,从表中找到后向上看为10月向左看为10日,即新历为10月10日。非常简单、方便。个人生日如是阴历可从万年历中查出阳历日期(我国在换发身份证时都己改成阳历),然后从表再换成新历日期即可。改历之初,可在日历上加印新历月、新旧两历皆备,一看便知,即可不用查表,很方便。

破旧立新,抛弃不合时宜的公历与公元,实行中国特色的阳历与纪元,也是一种探索与创新。

六、《黄经历法》的作用

黄经历法看起来并无半分经济效益不会受到重视,可是它另有重大作用。略述如下:

1.解放思想。公历与公元本是君权与神权的产物,西方人凭船坚炮利带到全球,成了西方霸权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牢牢桎梏着人们的思想。中国十万人一年改历失败的原因在此,国际与各国改历不能前进的原因也在此。今天我国在科学发展观的推动下,破旧立新抛弃不合时宜的公历与公元。实行中国特色的阳历与纪元,不但满足了人们的改历愿望,还把人们的思想从西方霸权意识形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必将迸发出许多新的思维使我们的改革创新不断前进,社会加速发展。这个作用是不能用人民币或美元计算的。

2.为世界改历提供了榜样。

世界的改历愿望此伏彼起,从报纸上看到的各种改历方案,都与以前中国的改历方案类似,都不满意。中国如果首先改历,必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尤其是那些殖民主义烙印的国家与非耶稣教国家,有可能先后仿效中国改用新历直到促使联合国实行改历。这将把又一个“中国制造”推向世界,成为历法领域触动全球的真正意义的文化革命。

3.落实的宏伟理想。

的诗篇中有“惟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之句,可见这个工程是艰巨的,不豁出牺牲是不敢开的。现在用这个方案,什么也不用。只须人大代表按键通过,国家主席提笔签署,即能完成。所以说“毋须财、物、人、时、地,立教日、月换新天”。这是未曾想到的,另外如同时进行了改元,是把年也换了,这又是未曾想到,可以说这两项改革超越了的宏伟理想。

4.增强了中国的软实力。

这个工程,看起来没有经济效益,可是也不用投资,这就是效益。因为减负的等于加正的。如果现在实行,可以比三峡工程后动而先成。另外从国际上看,是增强了中国的软实力,虽然不得金牌,而把这样一个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世界性大工程由中国人独自完成,也可为五千年华夏文明增一分光,为十三亿炎黄子孙争一口气,希国人能重视。

七、纪元

1949年中华人民共国成立,中国采用了西方的纪元称为公元。

众所周知,公元是纪念西方之神耶稣的,但中国是提倡无神论的国家,率全民纪念洋神耶稣显然是不合国情也毫无意义的,其目的只是为了与世界保持一致。从有神论角度看,单独纪念洋神耶稣必将挫伤中国诸神冥冥之中福佑中华的积极性。

据西方圣经记载,耶稣是上帝耶和华的儿子,传道医病,具有一定神通,最突出的一次是用五饼二鱼就使五千人吃饱。(《圣经一新约》)

但在中国目前,自称是中国人民的儿子的邓小平未用一饼半鱼,只是一项改革开放的政策就使十多亿人吃饱,比五千人大了二十万倍,而且不是一顿而是连续多年。不但如此,在食的质量与衣、住、行、乐、育多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这不是神话而是举世公认与吃惊的事实。从全球看,邓小平的政策使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在短短二十年间,从缺吃少穿的票证生活提高到丰衣足食的小康水平,这对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也是不小的贡献。另外一国两制的构想,使香港顺利回归,而且保持繁荣稳定。这一成功,为统一祖国,树立了榜样,也为世界解决矛盾减少冲突提供了范例。九九年澳门亦已回归,因此国外许多政治家、外交家、学者、专家们都说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屈辱历史,从此进入中国的新纪元。因此我建议中国从新世纪起进行改元,称为中国新纪元,简称中元,为了仍保持与世界的一致,制定以下换算公式:

公元―2000=中元 中元+2000=公元,

例如:

公元2020年-2000=中元20年

中元20年+2000=公元2020年。

友情链接